古代战船内部构造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1收藏

古代战船内部构造,第1张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那么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工具,也就是郑和下西洋的船,可以说是极其关键的,郑和下西洋的船并不同于一般的船只,史册中有一定的记载。郑和下西洋的船只,分为了好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船只都有哪些功用呢?又以什么名字来命名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细细研究。

第一类船叫做“宝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明史·兵志》又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这种船的作用主要是容纳空间大,可以载物或者载人,在当时算是比较大的,能上宝船的人除却主要的指挥还有一些外国使臣等。很大的一个作用就是耀武扬威,毕竟当时能造出这么大的船只的国家可能仅中国一家。

第二类船叫做“马船”,又名马快船,是明初的大型快速水战与运输兼用船,《明会典》注明,“以备水军进征之用”,明人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中,称其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有八桅,其体型尺度与《瀛涯胜览》中提到的中型宝船一致。在《续文献通考》卷五十三“职官”三中,曾提到“马船”专司供送官物。由此揣测这种船舶编列在船队之中,其主要任务可能是运载船员所携带的马匹以及下西洋时输出或输入的大量物品。

第三类船叫做“粮船”,顾名思义,这种船舶主要用来运载船队所需的粮食以及后勤供应物品。使船队沿途航行无补给匮乏之忧。

第四类船叫做“水船”,这里几乎是将士们的住所。

第五类船叫做“战船”,战船是古代的一种用于水上作战的船舶,它是现在军舰的鼻祖,是最早的军用舰艇,有着几千年历史。战船作为最早的军用船舶,在世界各地、各个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种类、不同型式、不同装备的战船。我国古代,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古战船。在古希腊、古罗马也出现了各种型式古战船,诞生了许多历史上著名的战船。而郑和下西洋的战船当然是担任护航任务了!

战船鱼(古代战舰)的繁殖方式和暹罗斗鱼一样,同为泡巢产卵。亲鱼自择配偶,以平滑岩石作产巢。雌鱼每次产卵500-1000粒。雄鱼负责卵和幼鱼的保护。刚开始游动的幼鱼,由于体形较大,所以可以立刻摄食水虱、丝蚯蚓等较大型饵料,饲养应该不难。幼鱼很有一点攻击性,大约饲养2年就达到成熟并且可以繁殖下一代了。 由于这种鱼具有一定的攻击型,且体形太大,所以只能和大型鱼类混养。 古代战舰即战船鱼在人们的饲养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白化品种就是黄金战舰鱼,又叫招财鱼。另外近年科学界披露了古代战舰的两个亚种:红翅战舰和七间战舰。

中国古代战船上武器装备的发展,是以中型和轻型武器为主的。

在交战时,远则用弓、弯,接舷战用刀、枪。将士兵卒各备有长短兵器。有的战船还装设有拍竿,用以锤击敌船。

战船多设有战棚或女墙(仿照城墙式样,有雉堞甚至开四门)或用牛皮蒙在木板上,或钉竹片,作为防护装置。无女墙的战船,战斗时在左右舷悬挂罟网,以防敌人跳帮。

船上还备有:若干小镖,可在30步(约462米)内投掷击敌;较重的犁头镖,在刁斗上下投可以击杀敌人和洞穿敌船体;撩钩用以钩搭敌船;勾镰用以勾船割缭绳。在很早就已使用燃烧性火箭,主要是焚敌篷帆,使敌船不能行动。

2001年,福建省东山岛郑成功古战船遗址被发现以来,国家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等组成的考古队多次到现场进行调查探测,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2003年11月16日郑成功沉船遗址投入第一期正式发掘,对沉船遗址的范围大小、文物保存状况等做具体勘测,布好“探方”等,然后进行钢架围堰300多米。

2004年6月20日,福建省东山岛郑成功古战船遗址进入了第二期的发掘,将有20多名考古专家和大批国家潜水队队员投入发掘工作。这个已在海底沉睡300年的郑成功古战船有望于今年内“浮出”海面,重见天日。

在古战船发掘现场,退潮时已可以看见两门古大炮裸露在海滩上,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考古队的队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中,有的忙着搭筑钢架堵住围堰缺口,有的忙于搬移沉船遗址周围沉积多年的破烂渔船、石块等障碍物。

据考古队员刘春健介绍,20多名考古专家和国家大批潜水队队员将赶来参加发掘。这次两艘古战船发掘工作时间较长,预计年底圆满结束。郑成功战船当年因何会沉没海底?战船上尚有多少兵器或是宝藏?随着挖掘工作的进行,这些秘密不久将一一被揭晓。

东山岛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主要军事基地之一,现在还留有大量郑军遗迹,但过去从来没有发现过他的战船遗址。专家证实,冬古湾郑成功古战船沉船遗址埋藏丰富文物,并有大面积船板存在,估计船体相当部分保存较好。发现如此完整的郑成功战船,在中国考古史上尚不多见。现发现的两艘郑成功战船遗骸和武器等文物,对于研究当年郑成功如何收复台湾,在东山造船、练兵等活动的史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在已经结束的一期挖掘中,出土了部分文物,包括铁炮、铜铳、炮弹、弹丸、火药、手雷、陶瓷器、船用带缆桩、船板残段等。其中打捞上来的4门铜铳上均铸有“国姓爷”的“国”字,出土的“永历通宝”铜钱则为明室南渡后东南沿海的流通货币,极具价值。前期勘探过程中还发现了南宋时期的瓷器。估计二期工程将有大量文物出水。据了解,国家博物馆已决定在东山岛建设郑成功古战船等水下文物保护基地,现已征地100亩,正在进行规划、设计、资金筹措等前期准备工作。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