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看史书典籍了,谁能介绍一本类似《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史书,文言文白话文都可以,谢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很久没看史书典籍了,谁能介绍一本类似《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史书,文言文白话文都可以,谢谢!,第1张

《中华上下五千年》不属于史书典籍,只不过是科普读物⊙﹏⊙b汗 LZ想读类似的史书典籍的话,推荐《资治通鉴》,其涵盖面广,有助于了解中国大部分的历史,并且现在《资治通鉴》有许多白话文的翻译版本,易于LZ了解。

资治通鉴 一作者:司马光 生卒:北宋真宗天禧三年至北宋哲宗元祐元年 生平:1仁宗时中进士甲科

历仕仁、英、神三朝。 2被称生平孝友恭信

劝俭正直

学无不通

自五经至诗歌

无一不精研。 3著作:易说

大学中庸义

稽古录

老子道德经

涑水纪闻 4好史学:「生七岁

然如成人

闻讲左氏春秋

爱之

退为家人讲

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

至不知饥渴寒暑。」 5哲宗即位

任宰相数月便去世

赠太师温国公。」 二撰作动机: 1上继春秋之意

藉写作寄寓褒贬

性喜史书

欲有所著作:「光生七岁

闻讲左氏春秋

爱之

退为家人讲

即了其大旨。」又说:「独于前史粗尝尽心

自幼至老

嗜之不厌。」 2精简古代断代史之冗繁

欲自编简而得要之新史:「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删削冗长

举撮机要

专取关国家盛衰

系民生休戚

善可为法

恶可为戒者

为编年一书

使先后有伦

精粗不杂。」 3供皇帝阅读

使知道得失存亡之迹:「伏望陛下

以清闲之宴

时赐省览。 鉴前世之兴衰

考当今之得失

嘉善矜恶取是舍非

足以懋稽史之盛德

跻无前之至治

俾四海群生

咸蒙其福。」 4藉撰史反对新法 a神宗时代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反对

他以为「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

虽至今存可也祖宗之法

不可变也。」 b他被贬后

到洛阳著书

把维持旧法

反对新法的主张

发挥在通鉴的史评上。「曹(参)不变(萧)何之法

天下晏言;元帝改政

汉业遂衰。」 三编著经过:(历年图--通志---通鉴) 1北宋英宗治平年

写成历年图七卷

由三家分晋至五代末

历举各年大要

成为通鉴之骨干。 2又再写成「通志」11卷

述战国至秦二世的史事

列述七国兴亡事迹。 3英宗命司马光续写为正式修书之始

并名之「论次历代君臣事迹」

神宗时名 曰「资治通鉴」。 4神宗时

因反对新法

辞去枢密副使之职

自请为西京御史台闲官

遂于熙宁三年把通鉴搬到洛阳家中编著。新加助手:刘恕、范祖禹、刘羲叟。 5神宗元丰七年

通鉴完全完成

历十九年。 四材料来源: 1正史十七史 2二百二十二家杂史诸书 3宋朝宫廷藏书及神宗为颖王时期的藏书二千四百卷。 五编著方法: 1分工合作

集体创作: a司马光-其是非予夺之际

一出君实(司马光字)笔削。 b刘攽-撰战国至东汉之史

战国至秦多采司马光之通志 c刘恕-撰三国

南北朝至隋 d范祖禹-撰唐史 2由粗到精

由繁到简: a天文学家刘羲叟编定正确年历

作为全书基干

然后把正史、杂史及其他史料下的史事按帝王在位年月

一条一条的摘录下来

编在一起是为「丛目」。 b刘、范三人据通鉴释例

把丛目加以鉴别选择

考异史料

按情取舍

先成草稿

名为「长编」。 c考订长编

删繁就简

润色文字

最后的删定则由司马光本人负责

例如唐纪取范长篇六百卷

细删为八十卷。 六通鉴写作原则: 1仿春秋褒贬之意 2左丘明编年之体 3荀悦简要之文(荀悦写编年体的汉纪) 4不述功利之说

即嘉许在教化风俗有成就之人

而若失名节

即使某人行事有贡献都不记。 5材料取舍严谨

不信伪诞妖异

不书诙谐无义之节

少录缺乏戒谕之诏告。 七体例: 1属编年体:用左传的形式

按年、时、月、日的次序记事。年、月以数为先后

时分春、夏、秋、冬

日以干支;时不甚分明者

则概括地记在年终或月末。 2属通史:以年为经

月为纬

贯穿十代

合纪、传、表、志为十体

称为纪。记战国周威烈王23年(三家分晋)

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五代之末)

即公元前403至公元后959

共1362年史事。 八内容 1二百九十四卷

分为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宋纪、齐纪、梁纪、陈纪、隋纪、唐纪、五代纪(梁、唐、晋、汉、周)

共十六纪。其中唐纪所占篇最多

凡八十一卷。由于采取历史的正统观念

以有以下的安排: a三国时期只有魏纪

蜀、吴皆无纪; b南北朝时期只有南朝的宋纪、齐纪、梁纪、陈纪

北朝的北魏、齐、北周无纪; c五代十国时期只有后梁纪、后唐纪、后晋纪、后汉纪、后周纪

而没有十国的纪。 2叙事外

加上「臣光曰」三字为起辞

藉以抒发其意见。此法仿自左传「君子 曰」

荀悦汉纪「悦曰」

有史评之作用。 3附录:i资治通鉴目录三十卷:等于表

其体仿年表

标明卷数

使知某事在某年

某年在某卷

以便查阅。 ii通鉴考异三十卷:辨正各种史事之不同记载

以罗列不同的材料

加以比较

辨正异同谬误

说明去取之因。 九评价(在史学上的地位): 1重振编年史体

建立编年体通史: a春秋左传和汉纪均为断代编年体 b自司马迁创纪传体后

无复有编年体通史著作 2修史系统科学化: a司马光以年系人

以帝王为中心

把历代大事都记在帝王在位的年月中

逐 年逐月的记载

较易看出兴亡过程。 b方法严密:选取史料--编丛目--写成长编--成书 c又司马光在编撰通鉴时既重正史、实录

也不忽略史小说

但由于阅史料太多

一件史事往往有不同的说法

光乃以史家严卜之治学态度加以处理

即极为视考异。其考异之原则:「先注所舍者云某书云云

今按某书证云云

或无证验

则以事理推之云

今从某书为定

若无以考其虚实是非者

则云今两从之。」 3保存有丰富的旧史资料 a取材以十七史为主

亦采杂史数百种

如晋代史迹兼采十六国史

叙南北史 兼采八朝所撰之私史

而此等书(例如孙盛的魏氏春秋、裴子野的宋略等)已亡佚。宋人高似孙估计

除正史外

其用杂史诸书凡二百二十家

近人张煦侯则考证为三百零一种。 b司马光引用的史料范围亦甚广

包括「其在正史外

唐以来稗官野史

暨百家录谱、正集、别集、墓志、碑碣、行状、别传」。 4合编年史评为一体: a司马光叙事时加上「臣光曰」三宇为起辞

插在史实史籍以抒发意见

合编年史评为一体。 b通鉴本为向皇帝提供资治之史鉴

故其价值不仅在蒐集史料

更在其史论。司马光认为「玫治之道有三:曰任官’曰信赏’曰必罚」

故在通鉴中曾列举了大量举贤任官、信赏必罚的史实

并评曰「政之大体

在于刑赏

刑赏不名

政何以成」。书中王朝统取舍之原则

也是司马光之独特见解。近中钱穆在中国史学名著一书中

谓通鉴于写史、考史、评史三部分均完备。 5衍生资治通鉴注: a宋末胡三省注解通鉴达三十年之久

写成资治通鉴音注

对书中名物制度

地理以及史实异同

都据古籍给以详细注释。 b其注足以列入中国史书注解最好之一

与司马贞的史记索隐

裴骃的史记集解

裴松之的三国志注齐名。 6提醒君主治世之道: 胡三省:「为人君而不知通鉴

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原

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

为人臣不知通鉴

则上无以事君

下无以治民

为人子而不知通鉴

则谋身必至辱先

作事不足以重复。」 7破除迷信:前史所讲符瑞以及神异怪诞的谬说

通鉴将之全部删去。 8具文学价值:虽三人分修

但司马光笔削成书

文字贯彻如一

醇厚茂美

如出一手

文气贯通

且采杂史入文栩栩如生

兼具史学文学价值。 9影响深远: a有续编:宋刘恕的通鉴外纪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元金履祥资治通鉴前编

明王宗沐宋元资治通鉴

清徐干学资治通鉴后编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 b注释:宋刘安世通鉴音义

胡三省通鉴音注

释文辨误

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 c简编:宋江贽通鉴节要

元徐淦通鉴要言 d纲目体:南宋朱熹著通鉴纲目十九卷

序例一卷

仿春秋笔法

写出史事的标题

仿左传的叙述本事

提出历史看法。 e纪事本末:改编年为纪事

如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十缺点: 1采取旧史事实

未加考虑 2承前史之误者不少 3系年方式原则不当:以后朝为定

如武德元年从正月便纪为唐高祖

不称隋义宁二年

但应由五月始才为武德元年。 4论史褒贬失当:例如唐弃维州一事

独伸牛党(主张勿罪吐蕃而不受维州之降)

又过于轻视文人

几乎只字不提屈原

杜甫

又对一切变法均加以反对

如反对商鞅

反对王安石。 << 完 >>

祖逖(266年-321年), 字士稚。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北伐大将。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后因朝廷内乱,北伐失败。 逖少轻财好侠,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曾为齐王冏大司马掾,累官太子中舍人,东海王司马越任为典兵参军、济阴太守,母丧不赴。永嘉五年(311)匈奴族刘曜率汉军攻陷洛阳,晋怀帝被俘,中原大乱,祖逖率亲邻几百家避难南下,甘苦与共,被推为流徒的首领——行主。至泗口(今江苏清江北),镇东大将军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不久征为军咨祭酒,移居京口(今江苏镇江)。上书司马睿,力请北伐。建兴元年(313),司马睿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只予一千人的粮食和三千匹布作为北伐物资,由其自募战士,自造兵器。他带着随他南下的部曲百余家北渡长江,中流击楫宣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至淮阴后,一面冶铸兵器。一面招募流散,得两千多人,进屯雍丘(今河南杞县)。当时,河南坞主各拥部曲自重,相互攻击,依违于石勒和晋朝之间,他派人招抚,共御石勒,进克谯城(今安徽亳州)。蓬陂坞主陈川势力较大,大掠豫州诸郡,被祖逖设伏击溃,将所掠子女财物各归原主,深得民心。陈川投石勒,祖逖率军伐陈,勒遣石虎领兵五万救援,祖逖数以奇兵击退进犯。石勒统治的镇戍多归附祖逖,北方晋室将领李矩、郭默、上官巳、赵固等也愿听从指挥,九年即收复黄河以南的大部土地。祖逖军纪严明;自奉俭约,不畜资产,劝督农桑,发展生产,深得百姓爱戴。历经丧乱的中原父老说:「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黄河北岸坞壁群众向祖逖密报石勒的活动,迫使不敢南犯。石勒遣书求互市,他虽不答,却任凭通商贸易,收利十倍。正当他营缮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秣马厉兵,积蓄力量,准备向北岸推进时,东晋王朝内部矛盾激化,王敦擅政。太兴四年(321),晋元帝司马睿派遣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以监督祖逖。祖逖忧虑王敦和东晋政权对立,内乱爆发,北伐难成,当年,忧愤死于雍丘。他收复的土地又被石勒攻占。

参考: yahoo knowage

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噢。

文言文一般是指以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而形成的书面语,所以看起来很高大上,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说出就显得不搭调了。

白话文则是更贴近于口语,更生活化,没有经过什么加工,所以看起来很好理解。

三国演义是小说,属于白话文。当然其中有部分情节也是用了文言文的,但是还是以白话文为主。

而与之相对的三国志,也是完全的文言文,毕竟它是比较严谨的史料,所以语言措辞需要更多的加工

有问题继续问

西汉武帝候给皇帝贡献奇异鸟拿各种食物喂都肯吃著名文东朔看见鸟说名字说应吃试验像东朔说皇帝问东朔知道说《山海经》记载看自知道汉宣帝郡某石室塌陷发现面石壁刻画着反缚盗械图像传说知晓何意者刘向却指贰负臣皇帝问知道刘向答《山海经》看皇帝惊朝臣哄于现股阅读《山海经》热潮东汉明帝位水土工程专家叫王景治理河渠功绩皇帝赏赐礼物竟部《山海经》东晋诗陶渊明五斗米折腰却折服于《山海经》曾口气写《读<山海经>十三首》诗留传至今其第首诗表达读《山海经》快乐兴奋情绪通晓效:俯仰终宇宙乐复何产于明代章说《封神演义》清代篇说《镜花缘》读者往往其神奇故事所吸引作者丰富想象力佩服已知道书故事素材艺术构思少取自《山海经》作者想象力受《山海经》启发等等《山海经》魅力自言喻具体魅力何呢于《山海经》丰富神奇内容举凡能听、所能见、所能认识、所能想象切事物记载山丘河流形形色色花草树木神神气半半神怪怪气半半兽瑰丽彩金石矿物奇形怪状禽鸟野兽变化莫测神传说各种各家民神秘祭祀古怪装束奇异病症灵验药物味美食物毒野味超乎理月高情工艺古帝王世系传闻古史……简直古代百科全书《山海经》部综合各种知识显庞杂古籍所自古性质众说纷纭做目录类统西汉刘歆《<山海经>表》论其性质说:内别五山外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