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与茜草的用途 这些小知识你知道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2收藏

当归与茜草的用途 这些小知识你知道吗?,第1张

茜草是一种可以止血的中药材,它也可以叫做活血丹,有着非常高的药用价值,而当归是一种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中药,它深受女性朋友的喜爱,很多女性在经期都会做当归煮鸡蛋吃,那么当归与茜草的用途是什么呢?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1、血热夹瘀的出血证:如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等。本品去寒泻降,专入肝经血分,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散瘀。治吐血、衄血等,常配大蓟、侧枯叶等,如十灰散;若冲任不固之崩漏,则配黄芪、白术、乌贼骨等,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安冲汤。

2、血瘀经闭及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本品能消瘀滞、通血脉、利关节。尤多用于妇科,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以本品配乌贼骨、雀卵、鲍鱼,治血枯经闭的记载;临床治血瘀经闭,常配桃仁、红花、当归等同用。治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可单味泡酒服,或配其他活血疗伤药及祛风通络药同用。

茜草的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茜草粉用于家兔割破的股动脉处,以纱布覆盖加压,35秒钟出血即停止。体外血凝固实验表明,茜草对凝血活酶生成、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形成3个阶段均有促进作用。有报道茜草止血作用的有效活性部位是水提液的正丁醇萃取部分。

(2)升高白细胞作用:茜草的粗提物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茜草水提醇沉液对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下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作用。

当归的用途

当归的主要功效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这个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血虚所致的各种症状,比如古代的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建中汤里就以当归为主药来治疗妇人产后虚损,所以我们认为它是一个非常好的补虚、补血的药。另外它还可以用于治疗月经失调、血虚腹痛、血瘀腹痛、虚寒腹痛等等一些妇科的疾病。比如古代的名方温经汤,另外由于这个药物还可以润燥滑肠,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用大剂量的当归来润肠通便。

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它们的提取和施染方法各不相同。

矿物颜料

前面提到的天然赤铁矿,是最早利用的矿物颜料,到春秋战国时期,仍然用来涂染粗劣的麻织物。当时称作赭衣,可能是用天然赤铁矿石粉涂染的,无领的赭衣作为罪犯的囚衣。此外,朱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也是古代重要的染红用的矿物颜料。在《考工记·钟氏》中曾经记述用丹涂染羽毛,丹就是朱砂。在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的麻布以及刺绣印痕上,都有用丹涂染的痕迹。由于朱砂颜色红赤纯正,经久不褪,一直到西汉,仍旧用它作为涂染贵重衣料的颜料。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朱红菱纹罗绵袍上的朱红色,经X射线衍射分析,它的谱图就和六方晶体的红色硫化汞相同。朱砂或赭石颜料施染以前,都要经过研磨,并且加胶液调制成浆状,才可以用工具涂到织物表面。从上面说的出土纺织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当时的颜料研磨已经相当精细,涂染技术十分精良。除染红色的朱砂、赭石外,其他的天然矿物颜料有染白的绢云母,染黄的石黄,染绿的石绿等。

植物染料

我国古代所用的植物染料种类很多,按化学性质和染色方法来分,有直接染料、碱性染料、媒染染料和还原氧化染料等。

直接染料和碱性染料栀子是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应用最广泛的直接染料,《史记》中就有“千亩卮茜,……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可见秦汉时期采用栀子染色是很盛行的。栀子中主要成分是栀子苷。这是一种**素,可以直接染着于天然纤维上。又富含小檗碱的黄檗树的芯材,经过煎煮以后,也可以直接染丝帛。《齐民要术》中就曾经记述黄檗的栽培和印染用途。小檗碱属碱性染料,用来染丝绢、羊毛等动物纤维很适宜,南北朝时期的鲍照(约414—466)曾经写出“锉檗染黄丝”的诗句,表明当时用黄檗染丝很盛行。这不仅由于它染色方便,也因为小檗碱具有杀虫防蠹的效果。

媒染染料 茜草是我国古代文字记载中最早出现的媒染植物染料之一,《诗经》曾经描述茜草种植的情况(《郑风·东门之》:“茹■在阪”,“茹■”就是茜草),并且讲到用茜染的衣物(《郑风·出其东门》:“缟衣茹■”)。茜根中含有呈红色的茜素,它不能直接在纤维上着色,必须用媒染剂才可以生成不溶性色淀而固着于纤维上。古代所用媒染剂大多是含钙铝比较多的明矾(白矾),它和茜素会产生鲜亮绯红的色淀,具有良好的耐洗性。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深红绢和长寿绣袍底色,都是用茜素和含铝钙的媒染剂染的。可以媒染染红的除茜草外,还有《唐本草》记载的苏枋木,也是古代主要媒染植物染料。这种在我国古代两广和台湾等地盛产的乔木树材中,含有“巴西苏木精”红色素,它和茜素一样用铝盐发色就呈赤红色。

《尔雅》中的“藐茈”(紫草)是古代染紫色用的媒染染料。紫草根中含有紫草素。可以染黄的媒染植物染料更多,如荩草中含有木樨草素,可以媒染出带绿光的亮**,古代专用荩草(古时称作盭(lì)草)染成的“盭绶”,作为官员的佩饰物。又如栌和柘,“其木染黄赤色,谓之柘黄”(《本草纲目》)。槐树的花蕾——槐米,也是古代染黄的重要媒染染料。桑树皮“煮汁,可染褐色久不落”(《食疗本草》、《雷公炮炙论》)。栌和柘木中含的色素叫非瑟酮,染出的织物在日光下呈带红光的**,在烛光下呈光辉的赤色,这种神秘性光照色差,使它成为古代最高贵的服色染料,《唐六典》记“自隋文帝制柘黄袍以听朝,至今遂以为市”,到明代也是“天子所服”。这一服色制度以后也传到日本。

我国古代所用的铝媒染剂除天然明矾外,也利用富含铝盐的柃木、椿木灰作媒染剂,在宋代还有利用溶有铝盐的大庾岭河水媒染苏枋的。

栎树(就是橡树,在《诗经》中称作“朴樕”,见《召南·野有死麕》)和我国特产的五倍子都含有焦棓酚单宁质;柿子、冬青叶等含有儿茶酚单宁质。单宁质直接用来染织物呈淡**,但是和铁盐作用呈黑色。《荀子·劝学篇》中所说的“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就是硫酸亚铁(古时又称青矾、绿矾、皂矾),用单宁染过的织物再用青矾媒染,就会“与之俱黑”。黑色在古代大都作为平民服色,到秦汉时期“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史记·秦始皇本纪》)。以后对染黑所需的铁媒染剂数量越来越多,到公元六世纪前后,我国劳动人民便人工制造铁媒染剂。含单宁的植物还有鼠尾草、乌桕叶等也是古代有文字记载可以染黑的原料。其他如柞、石榴皮等虽未有记载,但是一直到解放前都是我国广大农村所使用的染黑染料。

还原氧化染料《诗经小雅·采绿》中的“终朝采蓝,不盈一襜”的蓝草,就是天然还原氧化染料。蓝草中含有靛苷,经水浸渍以后可以染着织物,再经空气氧化成蓝色的靛蓝。周代以前采用鲜蓝草浸渍染色,所以《礼记·月令》有“仲夏令民勿刈蓝以染”的规定。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采用发酵法还原蓝靛成靛白,可以用预先制成的蓝泥(含有蓝靛)染青色,所以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篇》)的说法。公元六世纪,北魏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详尽地记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蓝草制蓝靛的方法:“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用石头或木头镇压住,以使蓝草全部浸于水中,浸的时间“热时一宿,冷时再宿,”然后过滤,把滤液置于瓮中,“率十石瓮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抨之,”待溶解在水中的靛苷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以后产生沉淀,再“澄清泻去水,”另选一“小坑贮蓝靛”,待水分蒸发后“如强粥”,盛到容器里,于是“蓝淀成矣”。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制备蓝靛工艺操作记载。到明代,可以制蓝靛的已经有五种蓝草,并且人们已经观察到靛蓝染后“红焰之色隐然”(《天工开物》),说明当时我国劳动人民已经注意到天然靛蓝中还有少量靛红存在。

其他染料 红花,是古代可以染红的植物染料之一。秦汉时期,就有“种红蓝花以为业”的人。红蓝花是就红花,含有叫红花苷的红色素和一种**素,红花苷可用碱液从红花里浸出,再加酸就呈带有荧光的红色。《齐民要术》中曾经详细地叙述了从红花中浸渍和萃取染料的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当时用的酸是“粟饭浆水”和“醋石榴”等有机酸作发色剂。《天工开物》中又增添乌梅作发色剂。石榴和乌梅中的有机酸是多元酸,发色效果比“粟饭浆水”中的醋酸(一元酸)要好,中和的时候沉淀既快又颜色纯正。用红花染过的织物,如果要剥掉原来的红色,只要“浸湿所染帛”,用碱性的稻灰水滴上几十滴,织物上的“红一毫收转”。洗下来的红水也不丢弃,“藏于绿豆粉内”,以后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再释放出来染红,“半滴不耗”。(《天工开物》)

除红花外,还有地黄、冬青叶等都可以作为碱性染料(《齐民要术》、《本草纲目》)。

"茜草根"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主要生长于原野、山地的林边、灌丛中。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萱草根"为百合科植物萱草、黄花萱草或小萱草的根。萱草根别名:黄花菜根、藜芦。适生于山坡、山谷、阴湿草地或林下,主要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等地。

[茜草根形态特征]:"茜草根"为茜草的根茎。茜草别名:蒨草、血见愁、地苏木、活血丹、土丹参、红内消等。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3米。支根数条或数十条,细长,外皮黄赤色。茎方形,有4棱,棱上有倒生刺。据文献记载,茜草多年生攀援草本,生山坡路旁、沟沿、田边、灌丛及林缘,春、秋季采挖,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茜草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茜根"。《名医别录》中记载:"茜根生乔山川谷,二月、三月采根曝干"。又称"苗根生山阴谷中。蔓草木上,茎有刺,实如椒"。《蜀本草》称本品为染绯草,并描述:"叶如枣叶,头类下阔。茎叶俱涩,四五叶对生节间,蔓延草木上。根紫赤色,今所在皆有,八月采根。茜草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染料之一。

[萱草根的形态特征]:"萱草根"别名:黄花菜根,藜芦。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具肉质纺锤状块根。叶基生,条状披针形,长30~60cm,宽约25cm,背面被白粉。花葶圆柱形,高达100cm;圆锥花序顶生,具花5~6朵。花期6~8月,果期8~9月。夏、秋来挖根,除去残茎、须根,洗净,晒干可入药。同属植物"黄花菜的根"亦作萱草根。据《本草图经》记载:萱草,处处田野有之。五月采花,八月采根用。今人多采其嫩苗及花跗作,云利胸膈甚佳。今东人采其花跗干而贷之,名为黄花菜。

 

                       萱草 (别名:黄花菜)                                  茜草

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来源 4 原形态 5 生境分布 6 性状 7 化学成份 8 炮制 9 性味 10 归经 11 功能主治 12 茜草藤的用法用量 13 注意 14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茜草藤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茜草藤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茜草藤 1 拼音

qiàn cǎo téng

2 拼音名

Qiàn Cǎo Ténɡ

3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iacordifolia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切段,鲜用或晒干。

4 原形态

茜草,多年生攀援草本。根数条至数十条丛生,外皮紫红色或橙红色。茎四棱形,棱上生多数倒生的小刺。叶四片轮生,具长柄;叶片形状变化较大,卵形、三角状卵形、宽卵形至窄卵形,长26cm,宽14cm,先端通常急尖,基部心形,上面粗糙,下面沿中脉及叶柄均有倒刺,全缘,基出脉5。聚伞花序圆锥状,腋生及顶生;花小,黄白色,5数;花萼不明显;花冠辐状,直径约4mm,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雄蕊5,着生在花冠管上;子房下位,2室,无毛。浆果球形,直径56mm,红色后转为黑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5 生境分布

茜草藤Herba Rubiae Cordifoliae产于四川、江苏、上海、浙江等地。自产自销。

6 性状

性状鉴别:干燥茎下端粗约34mm,呈圆形,外表面淡紫红色或棕红色;上端茎呈四方形,枯绿色,茎的棱上有粗糙细毛刺。体轻,质脆,易断,断面平整,内心色白而松。茎节上轮生叶片,叶柄及叶背中肋上均有倒刺毛。叶多脱落。气微,味微苦。 以条均匀,外皮红紫,内心黄红者为佳。

7 化学成份

全草含茜草萜酸(rubifolic acid)及茜草香豆酸(rubicounlaric acid)。

8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为茎、叶混合,呈段状。茎方柱形,皱瘪灰绿色,有明显的4条纵棱,棱上疏生倒刺,切面白色或中空。叶灰绿色或红褐色,上表面具粗糙毛,下面脉上及叶柄有倒刺。气微、味淡。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9 性味

苦;凉;无毒

10 归经

心;肝;肾;大肠;小肠;心包经

11 功能主治

止血;行瘀。主吐血;血崩;跌打损伤;风痹;腰痛;痈毒;疗肿

12 茜草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13 注意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凡血虚发热泄泻无瘀滞者均忌用。"

14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茜草藤的方剂 紫正散合地黄散

稠,加贝母;阴虚,加四物汤。制备方法:引加红内消1钱(即茜草藤,5月5日采取,阴干),灯心20寸。

紫地汤

,生甘草6分,北细辛4分(去茆),灯心20节,茜草藤1钱。主治:喉风。用法用量:开水泡药蒸服。证轻

补骨四物汤

音:bǔgǔsìwùtāng处方:四物汤加川乌、茜草、菖蒲。功能主治:产后腿痛。摘录:《妇科玉尺》卷

茜草散

:qiàncǎosǎn《普济方》卷三○七:方名:茜草散组成:茜草(去根擂碎)。主治:土蛇咬伤。用法用

茜草饮

qiàncǎoyǐn《圣济总录》卷六十八:方名:茜草饮组成:茜草1两(生用)。主治:吐血不止。用法用

更多用到中药茜草藤的方剂

用到中药茜草藤的中成药 茜草丸

WS3BC032395处方:渣驯膏50g藏茜草200g紫草茸120g安息香50g藏菖蒲130g

安露饮

处方生地3钱,丹参3钱,益母草3钱,乌贼骨6钱,茜草根(炒)1钱半,旱莲草3钱,炒蕲艾3钱。功能主治

消石素

alyt分类:泌尿系统药物中成药剂型:每片含西洋茜草55mg、一支黄花55mg、向荆草475mg、

化痔片

号:WS3B285498处方:槐米250g茜草250g枳壳250g三棱250g三七20g制法:

十灰丸

作水丸。组成为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根、栀子、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各烧灰存性

更多用到中药茜草藤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茜草藤 《重楼玉钥》:[卷上喉风诸方]紫正散

又名地苏木)上引加灯心二十节。红内消一钱。(即茜草藤五月五日采取阴干)以上紫地二散。每症合用。勿离

《张聿青医案》:[卷六]吐血

,方可不涉呆滞而助湿生痰,特王道无近功耳。金石斛茜草炭女贞子茯苓神黑豆衣北沙参牡蛎(盐水炒)炒白薇川

《丁甘仁医案》:[卷四]吐血案

(二钱)丹皮(二钱)清豆卷(四钱)薄荷叶(八分)茜草根(二钱)炙柏炭(一钱五分)川象贝(各二钱)马勃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二]吐血门

亦当预顾真阴。否则恐血脱阴伤而晕。生地沙参丹皮炭茜草炭小蓟炭阿胶麦冬五味子朱茯神京墨汁(三匙)童便(

《何澹安医案》:吐血

从西汉马王堆出土的衣服和丝织品上,人们看到美丽的彩绘、印花和鲜艳的色彩:大红、宝蓝、淡蓝、翠蓝、湖蓝、叶绿、绛紫、藕荷、杏色、纯白、浅橙……两千年前的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如此高超的染色技艺,让人不得不叹服。而这些绚丽的颜色,其实都来自植物和矿物。

红花、茜草、栀子、紫草、蓝靛、橡实、柿叶、冬青叶、莲子壳、鼠尾叶、皂斗、五倍子、栗壳,都可以用来提取染料。矿物中的皂矾、砂、绢云母、墨黑、金银粉,也是制作颜料的好材料。

蓝草

蓝草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使用地域最广的蓝色染料。荀子的《劝学篇》里的名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指的就是靛青这种蓝色染料是从蓼蓝的植物中提取的。中国古代造靛的蓝草有蓼蓝、菘蓝、木蓝等植物。

蓝草一般在小暑前后、白露前后两期采集。取净叶二十八斤,石灰十二斤拌成一料,四料便可做成一担蓝靛。蓝草的根即著名中药板蓝根,其果为中药蓝实。它们皆有杀菌消炎,清热解毒之药效。

蓝草又分为蓼蓝、大菁、木蓝、菘蓝等。采集蓝草制作蓝靛在中国的古籍中早有记载,据古书《夏小正》记载,我国在夏代已种植蓼蓝,并已知道它的生长习性,“五月,启灌蓼蓝”。就是说到了农历五月,蓼蓝就要开始栽种了。

茜草

茜草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染料之一,又名破血草、染蛋草、红根草等。我国应用茜草染色有3000年的历史,《史记货殖列传》有“千亩栀、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说明汉代大规模种植茜草,而且其经济效益可观。

茜草所染的红,并不是红花那种鲜艳的真红,而是比较暗的土红,在印染界有专门的术语叫做Turkey red(土耳其红)。而茜草又分为东洋茜、西洋茜、印度茜三种,染出的色相并不一样。中国使用的茜草是属于东洋茜,染出的色相是偏橙色的,红色的感觉比较低。

《诗经》中曾以“蒨”字代指茜草。倩——青人,形容青春美丽的人,被借用来形容草,就加上草部首。于是蒨字就带有美丽的意思,用蒨字来命名的草,也就是美丽的草。茜草的美丽大概并不是因其外形而得名,是以其染出的红色而得名。

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遗址上,曾发现过用赤铁矿粉涂成的红色石珠等装饰品,说明当时先民已经开始从自然界获取染料,来点缀生活了。

中国植物染料简史

根据考古资料来看,我国最早的染色行为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植物染料的染色在中国古代又称“草染”。在早期的一些史书中,就有关于练漂、染色的记载。如,“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诗经·豳风·七月》)“三八为缥,五人为鲰,七八为缁。”(《周礼》)都是关于染事的描述。而《诗经》中“终朝采绿,不盈一焖,……终朝采蓝,不盈一檐”;“东门之蝉,茹蒽在彼”则具体点明了所用染料是靛蓝和茜草。据《周礼》载,在西周初年国家就设有专司染事的管理机构,主管染料的征集、加工和漂染。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则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

夏代先民可能已经开始使用蓝草进行染色了。商周时期,使用的染草主要有蓝草、茜草、紫草、荩草、皂斗等。秦汉时期,染料植物的种植面积和品种不断扩大,已经出现规模经营。而植物染料的制备到南北朝时已经相当完备,可供常年存储使用。至明清两代,染料植物的种植、制备工艺、印染技术等均达鼎盛时期;尤其是在清代,植物染料不仅自给自足,而且还大量出口。

历史上,植物染料在丝绸生产工艺上的应用,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汉代华裔丝织物上的色彩就有20种之多;东汉《说文解字》中所罗列的纺织品的色彩名称达39种,其中绝大多数为丝织品。

用植物染料染色至今仍在我国一些地区使用,并与扎染、蜡染等传统染色工艺相结合,成为特色鲜明的传统产品,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靛蓝。靛蓝制作工艺在江苏、浙江、云南、四川、贵州、广西乡村沿用至今。除靛蓝以外,我国不同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有用其他植物染料染色的工艺,如苗族的亮布;云南白族用当地出产的黑豆草染秋香色,水马桑染茶**等。

植物染料知多少

我国用作染料的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有乔木、灌木,亦有草本、藤本。它们的类型、产地不同,其色素含量亦不一致。

蓝色系的染料主要有蓼蓝(又名大青)、松蓝(又名大蓝)、木蓝(又名槐蓝)、马蓝等,色素主要集中在植物的叶子上;**系的植物染料有栀子、槐花、姜黄、郁金、黄栌、荩草、银杏、菊花等;红色系的植物染料有茜草、红花、苏枋等;紫色系的植物染料有紫草、紫檀(青龙木)、野苋、落葵等。

染料植物品种虽多,但主要使用的不过10多种。这些植物色素含量多,可以大量采集,且价格适宜,耐储藏。

蓝草是人们对可制作靛蓝的草本植物的统称,是中国最早应用于着染织物的植物染料。蓝草的主要产地在河北安国,江苏南通,浙江富安、温州,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地。在我国古代,用于制造土靛的以菘蓝和蓼蓝最为常见。而印度则主要采用木蓝,因而木蓝又称“印度蓝”。

靛蓝染色是我国处方独特的传统工艺,因其染色牢度好,色泽鲜艳,为历代人民所喜爱。人们用靛蓝可染出月白、天青、天蓝和艳蓝等深浅各异的颜色。

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叶子对生,为针形或倒卵形,表面有光泽,春夏时开白花,极香。自秦汉以来种植普遍,其干燥成熟果实广泛用于染**。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部分**丝绸和绣花制品,其中金**的绣线和土**的丝织物经过鉴定,均含有黄酮类物质,系用栀子经直接染色或媒染剂染色而成。全国各地均可栽培,最宜于丘陵和山区。中医以栀子的果实入药,其性寒味苦,有清热泻火的功效。

茜草为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较早出现的植物染料之一。其根为红**,茎为方形,有倒生的刺,叶为心脏卵形,常四枚轮生。茜草多生于原野、山地林边、灌木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茜草的根可作红色染料,色泽娇艳而略带黄光,染色牢度良好。

茜草染色开始于商、周时期,是秦汉之前用来染红色织物的主要植物染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深红绢和长寿绣袍底色,就是用茜草染成的。茜草的提炼工艺和染色技术在隋唐时期曾流传到日本。西汉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后,被誉为“真红”的红花染料自西域传入我国,取代了茜草作为红色染料的首要地位。此后,茜草虽不再作为大红色的主要染料,但仍然大量用于其他各类红色调颜色的染色加工中,一直延续到近代。

红花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为针型,边缘有刺,叶面光滑。红花顶部的叶子逐渐变小,呈苞片状围绕着顶生的头状花序。一般在夏季开花,全部为橘红色管状花。通常易与红花混淆的是藏红花,但藏红花中的色素不是红花素,而是藏红花酸(一种直链多烯羧酸,**)。红花是红色植物染料中色光最为鲜艳的一种,故用红花染成的红色被称为真红或猩红。我国红花产区主要集中在新疆,其次为四川、云南、河南、河北、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区。

我国用红花染色始见于西汉,《博物志》云:“张骞得种于西域,今魏地亦种之。”汉唐之后红花成为染红色织物的主要植物染料,红花染色技术在隋唐之际亦从我国传入日本。南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明代的科技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均对红花染色工艺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紫草是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粗糙的硬毛,根粗大,表面呈暗紫色,断面为紫红色,叶子无柄,叶片为针状或狭卵状,两面均有粗糙的伏毛,夏季开花,花为白色,产地以东北、河南为主。

紫草根可用作染料,染紫色。在八、九月紫草茎叶枯萎时,采掘紫草根,加椿木灰、明矾媒染,可染得紫红色。紫草在我国的使用历史很久,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使用。《韩非子·外储说》中曾记载:“齐桓公好紫服,一国尽服紫。”现代医学证明,紫草还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

植物染料正当时

植物染料所包含的色素是在植物的生物体内合成的,合成过程对大自然无污染,而且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有纯化大自然的功能。因此染料植物的种植,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除了具有天然色泽外,植物染料染出的颜色还具有独特的魅力:

许多染料植物兼具药草或避邪的作用,如染蓝的染草具有杀菌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染**的艾草,在民间是趋吉避凶的护身符;其他如苏枋、红花、紫草、洋葱等染料植物,也都是民间常用的药材。这些兼具药草与染料双重身份的植物,能使染料具有杀菌、防皮肤病、防蛇虫与提神醒脑等特殊疗效。

目前在很多国家,使用植物染料印染的天然纤维织物已成为一种时尚。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的植物染料研究机构,开展传统植物染料方面的基础研究,进行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工作。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在重视开发利用植物染料和天然色素,相信植物染料的推广和应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健康和享受。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