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成语典故,第1张

 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以下是我整理的有关成语典故(通用10篇),欢迎阅读。

成语典故 篇1

 负重致远

 “负重致远”这则成语的“负”是背着;“致”是送到。比喻能肩挑重任。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东汉末,襄阳大名士庞德公有个很有才学的侄儿,名叫庞统。那时候,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常去拜访庞德公,和庞统也成了好朋友。庞德公非常赞赏他俩的才能,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在庞德公的眼中,他俩都是当世俊杰。

 周瑜任南郡太守时,庞统在他手下任功曹。不久周瑜病死,庞统送葬到吴郡。吴郡很多文人早就听说庞统的名声,所以等他将要西归南郡去的时候,大家都去看望他。连当时非常有名的文人陆绩、顾劭Ghdo)、全琮等也去了。

 大家在昌门聚会话别,谈古论今,非常欢畅。谈论间,众名士请庞统评论一下在座人员。

 庞统先评江东著名学者陆绩,他说:“陆先生像是一匹跑不动但脚力强劲的马,有超逸的才能。”众名士听了,都说他评到了点上。接着,庞统又评顾劭。他说:“顾先生好比是一头跑得很慢的耐劳的牛,但能够背负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有人请他评评自己,他颇为自负地说:“为帝王出谋划策,治理天下,我还是可以胜任的。”

成语典故 篇2

 安然无恙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处理,赵威后是一个很能干的妇女。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赵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齐国使者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赵威后笑着说:“不是,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赵威后和使者的对话的原文是: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这也就是后来演化出的“安然无恙”这个成语。

成语典故 篇3

 城狐社鼠

 “城狐社鼠”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为非作歹的坏人。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谢辊传》,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晋朝时候,朝廷上有个左将军叫王敦,他的长史官是谢辊,他俩常在一块议论朝廷上的事情。有一天,王敦对谢辊说:“刘隗这个人,奸邪作恶,危害国家,我想把这个恶人从君王身边除掉,以此来报效朝廷。你看行吗”

 谢鲲想了一想,摇着头说:“使不得呀,刘隗的确是个坏人,但也是城狐社鼠啊!要挖掘狐狸,恐怕把城墙弄坏;要用火熏死老鼠,或用水灌死老鼠,又怕毁坏了神社庙宇。如今这个刘隗就好比那城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他是君王左右的近臣,势力相当大,又有君王作靠山,恐怕不容易除掉他。”

 王敦听了谢辊的话,虽然心里不高兴,也只好罢休。

成语典故 篇4

 推心置腹

 汉平帝的大司马王莽篡夺汉朝政权以后,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声势最大的是赤眉军和绿林军。公元23年,农民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与王莽的42万大军展开决战,其中一个叫刘秀的将领十分活跃。在这一战役中,王莽被打得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不久,农民军就攻进了京城,杀死了王莽。皇族刘玄被尊为天子,刘秀因立了大功,被封为萧王。

 刘秀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并不甘心让刘玄做皇帝。刘秀在黄河以北一边与反对刘玄的零散农民军作战,一边扩充自己的势力。公元24年,刘秀在魏州和蒲阳大败赤眉军,收编了投降的部队,封降军的主帅为列侯,其他带兵的军官也都任命了官职。

 可是这些投降的官兵很不放心,担心将来被刘秀消灭。刘秀看出他们的心病,便采取了一项出人意料的措施:下令每位降将仍旧回旧部,统率原来所属的兵马;他自己则只带很少的随从,到各投降部队去巡视,并不对他们加以戒备,以表示对他们的绝对放心。这些投降的官兵见刘秀把他们当作自己人,立刻解除了心中的疑虑,互相议论说:“萧王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了,放在别人的腹中,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难道还不该为他赴汤蹈火吗”所以,官兵对刘秀十分服从。《后汉书·光武帝本纪》里的原话是:“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将“推赤心置人腹中”句概括为“推心置腹”的成语。

成语典故 篇5

 开卷有益

 出处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太平)御览》第三卷;因事有阙(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释义

 开卷:打开书本;益:益处;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

 成语故事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成语典故 篇6

 三寸之舌( sān cùn zhī shé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通畅用来形容人善于辩论,据理力争。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20个文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

 后来,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平原君觉得平时对他毫无印象,考问了他一番后,勉强同意他一起去。

 貌不惊人的毛遂,其实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到楚国后,他和同行的19个人谈论起天下大事,头头是道,大家对他的学问和辩才都佩服不已。

 平原君与楚平王会谈那天,两人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未谈出结果。19个门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奋勇上殿去看看情况。

 毛遂按着剑从容不迫地走上了台阶。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却紫握剑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敢当着我主人的面对我如此无礼,不过是倚仗楚军人多势众罢了。但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里,楚军再多也没有用。”

 接着,毛遂义正词严地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楚、赵两国的关系…说明赵国派使臣来缔约联合抗秦,乃是为了救助楚国,而不只是为了赵国自己。

 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就与平原君一起举行了缔约仪式。这样,联合抗秦的大事圆满办成。

 平原君带一行人回到赵国后,和人谈起毛遂这次的功劳,感慨万分他说:“我今后再也不敢谈论识别人才的事了。我识别过的人才,多达上千人,少说也有几百人。自以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过我的眼睛,但却偏偏没有识别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等国宝。毛先生对楚国的那一席话,胜过了百万雄师!”

 从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为上宾。

成语典故 篇7

 暗无天日

 清朝康熙年间,盱眙县知县朱宏祥被提升为闽浙总督。他到广东不到半载,就使广东全省利兴弊除。

 然而,在朱宏祥到广东以前,这里的往来商旅不知死了多少,但就是找不到凶手,一个个都成了无头冤案。譬如:朱肇运主仆两命尽丧;吴学伊主仆3命尽丧;谢俊卿男女5命尽丧。这些人的死,都是凶手将他们的肚子剖开,将石头放进他们的肚子里,然后沉入水底的。

 据说,朱宏祥一到任,城隍认定他是清官,就前去告诉他上述凶杀案是老龙舡户干的。

 朱宏祥听到这一报告后,就到广东东北老龙津这个地方去捉拿凶手,结果擒获了50多名驾船人。经审讯,才知道他们是以舟渡商旅为名,诓客人登上他们的船,再通过放蒙药或烧闷香使客人昏迷,然后下手将客人剖腹纳石,沉入水底。这些船户结帮为害,致使这个地方社会极端黑暗。

 暗无天日的意思是:形容在反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成语典故 篇8

 异曲同工

 西汉时期有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和扬雄都是以词赋见长,司马相如是汉景帝时期的人,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辞藻华丽;扬雄是汉成帝时人,作品有《甘泉赋》《河东赋》,主张修政。唐朝文学家韩愈评价说“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出处唐朝·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释读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成效。

成语典故 篇9

 学富五车

 春秋战国之交,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革,政治的动荡,引起了学术文化的变化和进步,私人讲学也开始兴起。私人讲学,把知识传授给统治阶级的下层以至民间,打破了贵族和史官对于知识的垄断,这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进步。随之而来的,是私人藏书的出现。最早致力于私人讲学的的孔子,他那里就有《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籍。战国时学术空气十分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新的著作。相传苏秦有书数十箧,著名的哲学家惠施“其书五车”,形容学识丰富的成语“学富五车”就是由此而来

 而竹简始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代,流行至公元三世纪的东晋。

 是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图书。在春秋战国时代, 出现了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竹简成为各家著书说的主要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如:老子、庄子、孟子、孔子、孙子等。

 成语“学富五车”中的五车其实就指五车竹简书。

 学富五车”和“才高八斗”都是称誉学识渊博的。学识怎样用车载量呢原来这里有两个典故。

 我国古人已开始用竹片或木片作为信息载体。用以书写的竹片叫做“简”,又称“策”;用于书写的木片,叫做“方”,又称“犊”。

 “学富五车”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的代表人物。这里是说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道术很多,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后来人们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车”等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王安石《赠外孙》:“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用“学五车”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学富五车”的典故,反映了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所使用的传播手段。这么多的简册,运输、存放都很麻烦,人们常形容说:“汗马牛”、“充栋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栋”的成语。

 “八斗”是南朝谢灵运称颂三国魏国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见无名氏《释常谈》)看来,谢灵运对自己的才学也是相当自负的。以后,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喻作文采高超的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可叹》诗中写道:“宓妃愁坐芝天管,用尽陈王(即曹植)八斗才。”在这里,诗人借用了“才高八斗”这一典故。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成语典故 篇10

 “发奸擿伏”这则成语的擿是揭发奸邪,使其无法隐藏,形容吏治精明。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

 汉宣帝时,有个执法不避权贵的官员,名叫赵广汉。他在任颖川太守期间,曾经秉公办案,诛杀许多残害百姓的豪强。后来调到都城长安任京兆尹,经常亲自办案,捉拿坏人。在办案中,他仔细分析案情,寻找线索,并到现场勘察。有时发现可疑情况,亲自出马,制止尚未发生的案件,往往当场抓住案犯。

 有个名叫苏回的人,在宫中当侍卫,两个坏人了解到他很有钱,便在路上将他劫走,随即向家属勒索赎金。案子报到京兆尹的衙门,赵广汉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最后终于发现了劫人者的住处。于是他立即带了官兵赶到那里。到了那人住处,赵广汉考虑到硬冲进去抓人可能伤及人质苏回,便想出一个办法:叫副手前去喊话。那副手敲敲门对里面的人说:“里面的人听着,京兆尹赵某要我传话,劝你们千万不要杀被劫持的人质。他是皇帝的侍卫,杀了他你们也就完了。要是放了他,自己投降,侥幸逢到朝廷发出赦令,还可以获得宽大!”

 那两个坏人听说是赵广汉在门外,想想没有其他出路,只好把人质放了,开门叩头求饶。

 赵广汉对他们还了礼,说:“幸亏你们没有杀了人质,这样对你们总有些好处。”

 两个坏人被关进监狱后,赵广汉实现诺言,吩咐狱卒好生对待他们,并送酒肉给他们吃。

 按照当时法律,犯这种大罪的人要斩首。到了冬天,终于要执刑了。赵广汉叫人事先给他俩买好棺木,并且派人告诉他们。这两人感激涕零,表示死了也决不怨恨。

 赵广汉在任职期间,经常能把藏匿的坏人坏事揭露出来。就连一般隐藏未露的情况,他也能了解得非常清楚。一次他召某地一个亭长来问事,那亭长路过界上,界上的亭长开玩笑似地托他问候赵广汉。亭长到了京城,赵广汉问事完毕后问道:“界上亭长托你问候我,你为什么不代他问候?”那亭长赶紧叩头谢罪,说确有这件事。赵广汉又说:“你为我问候界上亭长,勉励他忠于职守,好好报效朝廷。”

 《汉书》的作者班固在为赵广汉作的传中叙述了上面这些事迹后,又评论说,他揭发坏人坏事,发现隐藏未露的情况,就像神一样灵。

1 文言文阅读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陈登云的全文翻译: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政绩最好,升为御史。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西巡抚。

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尚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干扰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如果不振奋朝纲,以大义决断,否则即使日日不上朝不奏乐,穿白衣,停止刑罚,恐怕皇天也不答应,天变是不可抗拒的。”疏上,贵妃、郑承宪都发了脾气,同仁也以为陈登云危险,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

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 ,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谄媚。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的地方。二十年来,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二个人。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御史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

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2 文言文阅读 《 窦威》

抱歉,网上没有阅读题。我从旧唐书里面找到了窦威传,手打翻译出来,希望能够有所参考。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叔孙通不能加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代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高祖自往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日,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有文集十卷。

翻译:窦威,字文蔚,是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继父的哥哥。父亲 窦炽,曾经是隋朝的太傅。 窦威一家累世都有功勋,他几位兄弟崇尚武艺,但是窦威喜欢文学和历史,他为人耿直,恪守本心。兄弟们都笑他,说他是"书痴"。隋朝内史令李德林科举考试大捷,射箭和策略都是第一名,做了秘书郎。官期满了准备迁调,但是他一直留任,在秘书一共干了十来年,他的学业也有所进步。当时窦威的兄弟们都通过军功当了大官,交结了达官显贵,宾客充满了他们一家,然而窦威的官清闲。兄弟们更加笑话他说:"以前孔子读书做了圣人,在当时依旧很狼狈,你学他,又是想干嘛呢?官位不大,很正常啊。"窦威笑笑不回答。都来蜀王秀贬为记室,因为秀做事不守法,他借生病的理由辞官回乡。到了秀被贬后,一同的官员大多获罪,只有窦威有先见之明得以保全自己。大业(年号)四年,多次升官做了内史舍人,因为进谏触犯皇帝,迁调到了考功郎中,后来又因为某些事情没有办,他又回到了京城。唐高祖进了虎牢关,召集、补全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当时战事连连,规章制度都破坏了。窦威知识渊博,知道以前的规章制度,他就重新指定了这些,禅代文翰也大多参与其中。唐高祖多次对裴寂说:"叔孙通这个人没有比他更好的了。"武德(年号)元年,做了内史令。威窦上奏时仪表端庄,引经据典,唐高祖很欣赏他,有时带他到卧室,经常坐着聊。皇帝又曾经说:"以前周朝有八位国家栋梁,我与你家就差不多。现在我已经是天子,你是内史令,根本上是一样的,只是等级不同。"窦威谢皇上,说:"我家在汉朝时,是皇帝的亲家,到了后魏,三次做了皇帝亲家,陛下您德高望重,再比和皇后一家。我们又快要是亲家,官位这么高,早晚都很恐惧啊。"唐高祖笑笑着说:"想关东人和崔、卢为结婚,攀上了达官贵族,自己发达了,就开始骄傲,你代代都是皇帝的亲家,不也特别的显赫吗!"到了窦威重病时,唐高祖亲自去看望。不久窦威就死了,他家没有多少钱,他的遗言也是简单的办个葬礼。朝廷谥号他作为靖,追赠他是同州刺史,追封他为延安郡公。下葬那天,皇帝诏令太子和文武百官一起出去送行。他有文集十卷。

3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庞德字令明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也。

少为郡吏州从事、、、、、、又赐子会等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会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尉将军,封列侯。

注译:庞德传庞德字令明,南安郡糩道人。年轻时曾担任郡吏、州从事。

初平年间,跟随马腾攻击反叛的羌人、氐人,屡次立功,逐渐升到校尉。建安年间,曹操在黎阳征讨袁谭、袁尚。

袁谭派郭援、高干等人在河东郡抢掠,曹操命钟繇率关中众将讨伐他们。庞德随马腾的儿子马超在平阳抵御郭援、高干,庞德担任先锋,进攻郭援、高干,大获全胜,亲自斩了郭援。

被任命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张白骑在弘农郡谋反,庞德再次随马腾征剿,在两座崤山之间大破敌军。

每次出战,庞德总是攻陷敌阵,打退敌人,在马腾军中最为勇猛。后来马腾担任卫尉,庞德留在马超部下。

曹操在渭南打败马超,庞德随马超逃入汉阳郡,据守冀城。后来又跟马超跑到汉中,投奔了张鲁。

曹操平定汉中,庞德随部队投降了。曹操早就听说庞德骁勇,任命他为立义将军,封他为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

侯音、卫开等人占据宛城叛变,庞德率领部下与曹仁夺取了宛城,斩了侯音、卫开,便往南驻扎在樊城,讨伐关羽。樊城的众将因为庞德的哥哥在汉中蜀军里,对他产生怀疑。

庞德常常说:“我蒙受国家恩惠,要为国尽义捐躯。我要亲自攻打关羽,今后我不杀关羽,关羽就该杀了我。”

后来他亲自同关羽交战,射中关羽前额。那时庞德总骑白马,关羽的士兵称他为白马将军,都很怕他。

曹仁让庞德在樊城北边十里的地方屯扎,碰上连着下了十几天大雨,汉水泛滥,樊城平地水深五六丈,庞德同众将上堤躲水,关羽乘船进攻,四面包围用弓箭射堤上。庞德披甲持弓,箭无虚发。

将军董衡、部属将领董超等人想投降,庞德都处死了他们。从清晨一直战到过午,关羽攻击更急,箭用完了,就靠近肉搏。

庞德对督将成何说:“我听说良将不怕死,不苟且偷生,烈士不毁大节来求活命。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

更愤怒地投入战斗,胆气也越来越壮,但势越来越大,将士们都投降了。庞德同部下一名将领、两名伍长弯弓搭箭,乘小船要回曹仁营中。

因为水大船翻了,弓箭遗失,庞德一人抱着船沉到水中,被关羽俘获。庞德站立不跪,关羽对他说:“您哥哥在汉中,我想用您为将军,为什么不早投降呢?”庞德骂关羽说:“你小子,什么叫投降!魏王率领雄兵百万,威振天下。

你们的刘备不过是个庸才,岂能和魏王对敌!我宁肯做国家的鬼,也不当贼人的将。”于是被关羽所杀。

曹操听说后很悲痛,为他的死而流泪,封他两个儿子为列侯。曹丕即王位,派使者到庞德陵墓送去谥号。

下诏说:“从前先轸为国捐躯,王雏绝食而死,丧身殉节,前代人都赞美他们。庞德果敢刚毅,赴难立名,当时人们就称赞他,他的大义在当时就很崇高,寡人怀念他,赠他壮侯的谥号。”

又赐给他儿子庞会等四人关内侯的爵位,各食邑一百户。庞会勇猛刚烈有他父亲的风格,官作到中尉将军,封为列侯。

4 蒲松龄《聊斋志异任秀》的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选文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①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④。故笔法超绝。 (邹弢《三借庐笔谈》)

注释

(1)[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②[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③[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④[蒇(chǎn)]完成。

练习

1、解释文中带点的词。

居( ) 于( ) 置( )

语( ) 是( ) 方( )

2、比较下列各组词的不同意义。

①为 为村中童子师( ) ②故 故笔法超绝( )

凡为足下道者( ) 温故而知新( )

3、用文的话概述《聊斋志异》的特点:

4蒲松龄“笔法超绝”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提示

本文叙述了蒲松龄先生写《聊斋志异》时搜集素材的故事。

答案:1。在; 向; 放置; 动词,说话; 这样;才

2为:担任,动词;

向,介词。

故:所以,副词;

旧的(知识),名词。

3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4长期大量的从民间搜集整理素材

译文

蒲松龄在作此书的时候,每天携带一个大瓷器,里面装满浓茶,并带一包烟草,放在行人路过的大道旁,下面用芦席垫着,他自己坐在上面,将烟草摆在席子旁边。见到走路的人经过,必定要拉住(他),和他说话。搜集奇异(的故事),讲说离奇(的事情)。随便(经过的)人们知道什么(都可以);(路人)渴了,则恭恭敬敬地请人喝茶,或恭敬地奉上烟草,一定要使路人尽兴方才让其停止。偶然听到某一件事,回家以后就加以粉饰加工。像这样经历了二十余年,《聊斋志异》这本书才告完成。

5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6 文言文阅读李安民,兰陵承人也阅读答案

李安民,南朝宋兰陵承人,父亲李钦之,是殿中将军,补薛令。大战数百场,战功卓著。官至常侍、太守如故,死后封侯。

李安民,是兰陵承地人。祖父名嶷,曾任卫军参军。父名钦之,曾任殿中将军,补为薛县县令。安民随着父亲到县裹,元嘉二十七年陷在北虏中,他带着部下自救,回到南方。太初时,让安民领支军。他投降了正义军队,板令他为建威将军,补为鲁爽的左军。到鲁爽反叛时,安民逃回京城,授予他领军行参军,又升为左卫殿中将军。大明年间北虏侵犯徐、兖,任安民为建威府司马、无盐县县令。任殿中将军,带领军队去讨伐漠川一带互相攻打的贼寇。

7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8 文言文阅读翻译:赵云字子龙,常山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

原来是跟随公孙瓒的,公孙瓒派刘备去救田楷,抵挡袁绍的军队,赵云就跟随刘备,成为刘备手下主管骑兵的武将。当刘备在当阳长阪抛弃妻子和儿子向南逃跑的时候,赵云怀抱年少的孩子,就是后主刘禅,保护着甘夫人,就是后主的母亲,都免于被害,被提升为牙门将军。

刘备入蜀,赵云留在荆州。 刘备从葭萌关回头攻击刘璋,召诸葛亮过去。

诸葛亮率领赵云和张飞等人都沿着长江西进,平定各个郡县。到了江州,单独派遣赵从外水上江阳,与诸葛亮在成都会师。

成都平定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建兴元年,被任命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永昌亭侯,升为镇东将军。

建兴五年,赵云跟随诸葛亮驻军汉中。第二年,诸葛亮发兵,宣称由斜谷道进军,曹真派大军前去抵挡。

诸葛亮命令赵云和邓芝去抵抗曹真,而自己去攻击祁山。赵云、邓芝的军队比较弱而敌人军队强大,在箕谷之战中失利,于是收回军队采取固守的做法,没有导致彻底的失败。

军队撤退后,赵云被贬为镇军将军。 建兴七年,赵云去世,追谥为顺平侯。

先前,刘备当皇帝的时候,只有法正被谥。后主刘禅的时候,因为诸葛亮的功绩和德行天下第一,蒋琬、费祎担负整个国家的重任,也得到谥号。

陈祗得到了皇帝的恩宠,得到了特殊的荣誉,夏侯霸从魏国投降而来,所以也得到了谥号。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和赵云也被追谥,当时的人议论起来都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誉。

赵云的儿子赵统继承了爵位,官职到达了虎贲中郎将,督行领军。二儿子赵广,被任命为牙门将,跟随姜维到沓中,在战场上战死。

9 文言文阅读徐度,字孝节的答案

译文可供参考:

徐度字孝节,安陆人。世代在京师居住。年轻时洒脱自在,不拘泥于小节。长大后,身材魁伟,喜欢喝酒、赌博,经常派小仆役和职业卑贱的人闹事。梁朝始兴内史萧介去到郡上,徐度跟着他,率领士兵,征讨各处山洞,因骁勇闻名。高祖征讨交阝止,用厚礼征召他,徐度于是归顺高祖。

侯景之乱时,高祖攻克平定广州,平定蔡路养,打败李迁仕,计划大多出自徐度之手。徐度又统率士兵,每次打仗都立有战功。回到白茅湾,梁元帝任命他为宁朔将军、合州刺史。侯景被平定后,追录前后的战功,晋升为通直散骑常侍,封为广德县侯,食邑五百户。后又迁任散骑常侍。

高祖镇守朱方时,徐度任信武将军、兰陵太守。高祖派衡阳献王去荆州,徐度率领所部人马跟随前往。江陵陷落,徐度抄小路东归。高祖平定王僧辩时,徐度和侯安都为水军。绍泰元年(555),高祖向东讨伐杜龛,侍奉敬帝驾临京口,由徐度总管宫中警卫,并且主持留守事务。

徐嗣徽、任约等前来进犯,高祖和敬帝回到京都。当时敌人已占据石头城,市廛居民,却都在南去的路上,离朝廷很远,担心被敌人追击,于是派徐度率军镇守于冶城寺,筑垒阻断敌人。敌军全部出动,大举进攻,未能攻克。高祖不久又援救徐度,大败任约等。翌年,徐嗣徽等人带引北齐军渡江,徐度随大军在北郊坛打败敌人。按照功劳授职为信威将军、郢州刺史,兼任吴兴太守。不久迁任镇右将军、领军将军、南徐州沿江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送给他一部鼓吹。

周文育、侯安都等向西讨伐王琳,战败,被王琳囚禁,于是以徐度为前军都督,在南陵镇守。世祖继位,迁任侍中、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为公。尚未行礼授职,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吴郡太守。天嘉元年(560),增加食邑一千户。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将军。出任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宁、信安、晋安、建安九郡诸军事,镇东将军,会稽太守。尚未到任,太尉侯调在湘州去世,于是由徐度代替侯调任湘州、沅州、武州、巴州、郢州、桂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湘州刺史。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大将军,仪同、鼓吹等不变。

世祖驾崩,徐度事先受遗诏,带武装士兵五十人进入皇宫禁地。废帝即位,晋升为司空。华皎占据湘州反叛,带引北周军队下到沌口。和王朝军队对峙,于是晋升徐度为使持节、车骑将军,统率步军,从安成郡经岭路去到湘东,袭击湘州,俘获敌人留在湘州的全部家小而归。光大二年(568),去世,时年六十岁。追任太尉,送给班剑二十人,谥号忠肃。太建四年,诏令配享高祖庙庭。其子徐敬成袭封。

每个人的人生,都同样充满了计谋,尔虞我诈,机关算尽。

这听起来很戏剧性,但艺术正是来源于生活。

人类应该是这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从远古至今一直都是这样,或许为了领地,或许为了食物,或许为了争夺配偶。延伸至今日便是为了各种物欲横流。

其实若是从生存角度和动物性考虑,这似乎没什么错。

可我们是人,充满了理智,道德和情感的人。

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有情感有道德的人,在我们自私自利的为了自己去算计别人的时候,内心或许会升起一种隐隐的不安。

但若是不这么做,又怕别人先算计了自己,所以干脆先下手为强。

而这种阴谋诡计,尔虞我诈,有时候是为了利益,有时候则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

而这种人,大家都会给他归类一个深奥好听的特性,叫城府。

那问题来了,什么是城府?

在现实社会,人们大多不懂也无暇去深究到底什么是城府,只是对这种人愤怒又崇拜,恨的是这种人太过阴险,威胁自身,崇拜的是他的生存能力和聪明,内心又隐隐希望自己也是这种人。

所以,当别人说你傻,说你没有心机,说你天真时,你内心是不甘的,是愤怒的,是想替自己辩解的。

因为这并不是对你的夸奖,而是一种藐视。

没人愿意听别人说自己傻。

这种心理从大人到小孩,再到教育。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我们一边骂着谁有多奸,有多坏时,一边有人夸我们自己的孩子特别奸时,我们内心往往会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有时候在大街上有些大人会毫不顾忌的骂孩子:怎么这么傻!一点心眼也没有!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傻孩子!

然后孩子也会愤怒的反击,替自己辩解,因为这是一种羞辱。

然后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城府和心机代表了聪明和能力。

我们想远离这种人,却又想成为这种人,甚至连某些企业的老板或领导也喜欢这种人。

来说说我自己吧!

我就是那个一直被说成是,傻,没有心眼的那个人。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小时候父母是这样说我的,长大了之后是朋友和同事。

小时候我一直不甘心,长大了也不甘心,但后来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比如说我每到一个单位,开始的时候领导都特别喜欢我,每天夸奖我N遍,我默默感激,发誓要好好工作,每个工作都会尽力完美的完成,后来我的工作就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越来越做不完,然而我还是尽可能的做完了,因为我的人生只有一个信条,默默的踏实做事。

每当有同事向领导汇报自己工作做的有多好的时候,我在旁边只是默默的微笑。

再后来领导看我的脸色就越来越冷漠,越来越无视。

然后有好心人就会说,你傻啊,一开始那么暗示你,就是让你送礼,你怎么不明白呢?

我恍然大悟,呐呐的说,真没明白,我以为我认真工作就是回报。

然后好心人又说,你工作得做在表面上,你得会干活,你不会干活,累死了老板都不知道。

然后我又恍然大悟,啊,原来工作是要做在表面上啊。

那些老板一走就偷懒,一大堆烂摊子等着我去默默的擦屁股,最后功劳是他们的。

这就是心眼,这就是城府。我和他们一比,简直傻透了。

最后的结果,每次都是我愤怒的离职。

我在心里默默发誓,下次,我一定要玩死他们。

然而到了下个单位,我依然如故。

与此同时,多久以后,我听到了某些机关算尽的人也被老板算计的丢掉了饭碗,卸磨杀驴的消息。

再多久以后,又听到了那老板破产的消息。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到底谁在谁的局中央?

机关算尽之后,谁也没讨到便宜,最后得到的是,骂声一片,众叛亲离。

我也并没有因为离开某些工作就饿死,虽然没有功成名就,富贵荣华,但我问心无愧。

而且收获了一两个知己,真诚的朋友。

我始终相信,你怎么对别人,别人就怎么对你。有些人看似聪明,看似有心机,看似占到了小便宜,后来失去的却是自己所有的一切,甚至是人格。

什么叫城府,是大智若愚。

有些人,一直憨厚可掬,默默踏实的工作,吃了不少亏,走了很多弯路,可最后结局却是名利双收,德高望重。

小人一开始占尽了便宜,最后却灰溜溜的默默退场。

老话说,吃亏是福。正是这个道理。

城府,应该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格局。像一座城一样广阔的胸襟和庭院一样深沉的谋略,是一种长远的眼光,是读过的书,是走过的路。

真正的聪明,是大智若愚。因为表面上看起来傻傻不计较的人,内心权衡的是更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所以不屑于在芝麻绿豆的小事上斤斤计较,用尽心机。

为了千把块钱的工作或者是几百块的奖金,费尽心机,阴谋算尽,说明这个人这辈子也就这么大的成就和格局,他的眼光也只停留在了眼前的利益上了。

其实上谁都不傻,就算一个智障儿,也知道吃东西要选香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久了,大家更为拥戴的,是一个有德行的真诚的人。

很简单,因为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没有威胁,付出再多,也是心甘情愿,因为他值得!

傻,有时候就是一种聪明,就意味着你会得到更多。

我傻,又如何?至少内心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煌煌荆楚吟·长沙之旅·长沙·长沙说沙古城稽古

长沙是我国二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位于湘中偏北,湘江下游河谷两岸,自古舟楫便利,形势险要。古人云:长沙为湖南的襟要,“指顾伸缩,皆足有为。南出可拊韶州之项背,东顾则章贡(泛指江西)肘腋可抉,西下则黔巫(指贵州)之咽喉可塞,争南服者,不得长沙,无以成席卷之势”。故长沙素有“荆豫唇齿,黔粤咽喉”之称,历来为中南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楚得其地而能称雄于江汉之间,秦白起先据长沙而得取川黔。长沙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属中亚热带绿阔叶林带,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终年披绿,物产丰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云:“长沙,楚之粟也。”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长沙即成为楚国的粮仓。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先民们的辛勤开拓,使长沙自古就成为湖南腹地古潭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今仍是湖南省的省会。

这样一块风水宝地,何以与“沙”结缘的呢《通典·州郡》载,“长沙”一名取意于天子祷于山东万里沙祠的典制。《太平寰宇记》云:“东方朔记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川至东莱,地可万里,故曰长沙。”也有古籍谓此名乃是应兆于天上轸宿旁“长沙”小星的祥瑞,故长沙又称“星沙”……可当地人却说,长沙长沙,就因为从前这里有一条比现在水陆洲长得多的沙洲。

谷郎沙洲除孽龙

相传那时湘江中游一带,上起湘潭,下抵湘阴,百余里都是沙洲。洲上沙丘连绵,寸草不生,时而还洪水漫卷,一片汪洋。原来它是一条孽龙的化身,洪水即是它口中所啧吐。一日薄暮,洪水又泛滥成灾。一个叫谷郎的牧羊人因家园被毁,便在山上歇宿。正欲解酒葫芦呷酒御寒,一身材魁梧、容貌丑陋的汉子向他索酒,接过葫芦,一饮而尽。那汉子酒醉失言,露其雷神身分。机智的谷郎趁他酣睡之机,披起他的神衣飞至长洲中央,用他的神锤神錾,将孽龙断成数段。鲜血浸透沙土,茫茫沙滩化成许多小洲,这便是以后的马洲、鹅洲、牛头洲、水陆洲、傅家洲等。这些洲后来有沉有浮,有断有续,到明清之际逐渐自南而北合为牛头洲、橘子洲、傅家洲。不久,牛头洲又与橘子洲首尾衔接,即为现代之橘子洲。由于龙血的滋润,沙洲成为肥美沃土家园。谷郎则成了山神,湘江岸边的谷山是他的化身,附近团山、尖山是他降龙所用的锤、錾。

长沙沙水水无沙

长沙说沙,还得说到白沙井。白沙井在城南回龙山下有井四口,每口各边长度不及半米,却四季不竭不溢,随舀随涨。因其水自沙石中渗出,故名“沙水”。然而,此水正如昔日井旁龙王庙中“常德德山有德,长沙沙水无沙”一联所云,出于沙而无沙。不仅无沙,而且极其清冽美味,《长沙府志》说它“汲之,桶底浮于桶面”;《湘城访古录》云:“其泉清香甘美,夏凉而冬温。煮为茗,芳洁不变。为酒不酢不滓。浆者不腐。为药剂不变其气味。霍乱吐泻,一饮良已。”用白沙井水酿出的酒自古有名。晋代文学家谢惠连赋中即有“饮湘吴之醇酹”之吟。杜甫《发潭州》诗亦有“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之唱。今之名酒“白沙液”,采用白沙井水,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吸取我国“八大名酒”的工艺特色,使其香既有泸州大曲的浓香,又有茅台的酱香。唯其如此,白沙井曾被誉为“长沙第一泉”、“天下第一泉”,也有将其与济南趵突泉、杭州虎跑泉、贵州漏趵泉并称为天下四大名泉的。文人墨客们更将其雅称为“星泉溥润”、“玉醴流甘”。

既是“沙水”何以无沙呢这自然是由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决定的。然而,民间则说白沙井之“沙”与自然界的沙并无关系,而是因其上应星宿。潇湘属翼轸二星,长沙一域所上应者为轸星侧之小星长沙星,而具体对应点则正是白沙井。民间也有说白沙井之“沙”和白沙姑娘有关:早先此处既没有山也没有井,当地百姓吃水用水全靠一口水塘。但它不久即为一黑龙所糟踏。一天,一丹顶白鹤因误饮塘水而中毒,幸得当地老农相救。白鹤病愈飞走几天后,一位名叫白沙的姑娘来这里开起了面铺。黑龙闻讯化身一黑汉子前来调戏,白沙姑娘以面条招待。黑汉子吞咽之间,姑娘轻拂掸尘,面条顿时变成一串铁链,牵住黑龙肚肠。姑娘将筷子插地变作拴龙铁柱,随即又招来一座小山压住黑龙,并令其喷吐清水。就在乡亲们惊诧之际,白沙姑娘寂然无影,镇龙的小山下却出现了这口水井。为纪念白沙姑娘,人们便将其唤做“白沙井”。

万年沧桑一瞬间

长沙及其所在的古潭州历史久远。考古工作者在湘乡岱子坪、浏阳城郊等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遗址发掘出的大量实物资料表明,早在一万年以前,这一带就有了原始人群的足迹。距今五千年左右,这里更成为先民们繁衍生息的广阔天地。相传作为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氏即安息于此地。

神农之后,唐尧列三苗部落首领为诸侯,长沙,即如《禹贡》所载,属“古三苗国”。后虞舜南巡过此,为韶山秀色所迷,欣然奏起至美韶乐,引来凤凰来仪,致使韶山美名留传至今。禹定九州,此地属荆州之域。

商、周时期,长沙已为物产丰茂之地。《逸周书·王会篇》所列各地贡物中已有“长沙鳖”之名目。物从地名,这是“长沙”始见于古文献之中。至春秋战国,长沙更成为楚之重镇和粮仓。从数十年来这一带两千余座楚墓中发掘出土的天平、毛笔、书画、竹简、玉石、兵器、漆器、青铜器皿、竹木制品等珍贵文物来看,当时长沙的经济、文化、军事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且已逐渐形成城邑的雏型。

秦统一中国以后,划天下为三十六郡,长沙及其周围九县被设为长沙郡。治所定名湘县,即后来的长沙县。此为长沙正式列入地方行政系统之始。汉朝建立,高祖以番阳令吴芮平秦有功,封为长沙王,改湘县为临湘县,并始筑城垣,于是长沙始为一诸侯国之都城。有史可查的长沙古城,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

长沙汉代遗迹有定王台、马王堆、贾谊故宅等。汉末三国鼎立,长沙战事频仍,今犹有捞刀河,关公渡等遗迹。

三国归晋,武帝封其第六子司马乂为长沙王,后乂因参加“八王之乱”而被杀。此后朝廷不再封王。东晋时,名臣陶侃曾为长沙郡公,政绩卓著。至宋齐梁陈四朝,各封其皇子或皇兄为长沙王。长沙或国或州或郡,治所均设在临湘县(今长沙)。隋开皇九年(589)撤湘州,取古“昭潭无底”(湘水最深处,湘潭昭山脚下)之意,更名为潭州。隋炀帝“罢州置郡”,复称长沙郡,并改临湘县为长沙县。唐初,长沙郡复为潭州。开元时,全国划为十五道,潭州属江南西道。道设节度使,总揽所属州县军政大权,潭州有钦化军节度使,后称武安军节度使。

北宋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长沙归属于中央统一的政令之下。改唐的道为路,至道三年(997)长沙属荆湖南路,为潭州长沙郡,仍治长沙县。由于社会在对外屈辱中初呈安定,地方讲学之风渐起。开宝九年(976),岳麓山创建岳麓书院,到南宋经朱熹、张栻主持,成为名山学府,追美洙泗,冠绝一时。不久,国势日衰,民族危亡之中,不少志士在长沙奏响了一曲动地悲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辛弃疾和李芾。今留有营盘街、熊湘阁等遗迹。

元代行政建制又变,并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和广南西路为湖广行中书省,改潭州为潭州路,后又改天临路,治所长沙。至明,长沙属湖广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改天临路为潭州府,五年更名长沙府,府治长沙县,领十一县一州。守御指挥邱广改建长沙城府,将前朝土城全部改为石基砖墙,合城九门,每门皆设城楼,门外各有月城,城外筑有隍池。与此同时,皇子皇孙先后被封为长沙藩王。王府之大,几占全城十之六七。现市内一些街道名称仍标示出当年王府的亭馆楼阁之所在。明末,张献忠攻破长沙,尽逐藩王。后李自成兵败,清兵席卷南下。1649年,清军至湘潭,明守将弃城鼠逃。明督师大学士、定兴侯何腾蛟与李自成余部合作抗清,被捕身死。壶山有其衣冠冢。

清初,长沙府依旧。康熙三年(1664)始分置湖南布政使司,称湖南省,省治、府治、两个县治,均置长沙。顺治十一年(1654),洪承畴以明藩王府砖石加修城垣,并增开四门。咸丰二年(1852),巡抚骆秉章为防太平军,又大加修筑。同年,太平军进逼长沙,在城垣及水陆洲等处与清军鏖战。西王萧朝贵饮弹阵亡于天心阁。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光绪二十九年(1903),据《中日通商行船续约》第十款,开放长沙为通商口岸。在外侮日亟之时,梁启超、谭嗣同等志士仁人,以长沙为中心,积极倡导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时,长沙为最先响应武昌起义的英雄城市。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