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根白皮饮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桑根白皮饮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桑根白皮饮 1 拼音
sāng gēn bái pí yǐn
2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21 方名桑根白皮饮
22 组成桑根白皮(锉)1两半,木通(锉)1两半,桔梗(锉,炒)1两半,紫苏1两半,槟榔2枚(锉),款冬花1两,郁李仁(炒,去皮,研)1两。
23 主治虚劳上气,咳嗽喘息不得卧。
24 桑根白皮饮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日2次。
2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古籍中的桑根白皮饮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二水病门]诸肿(附论))萝卜子(微炒各等分)上为末。煮面糊为丸。如桑根白皮饮专疗脾胃水气。面目手足肿。胃坚腹满。短气不能
《圣济总录》:[卷第八十八]虚劳上气,日午夜卧再服。治虚劳上气,咳嗽喘息不得卧,桑根白皮饮方桑根白皮(锉)木通(锉)桔梗(锉炒)紫苏(
《圣济总录》:[卷第四十九]肺脏壅热二片,如茶点,不拘时候治肺脏壅热,烦躁喘粗,不思饮食,防己汤方防己赤茯苓(去黑皮)白前桔梗(炒)大
《圣济总录》:[卷第六十六]咳嗽面目浮肿赤茯苓汤方赤茯苓(去黑皮)大腹子(锉)五味子桑根白皮(锉)紫苏茎叶(锉)人参陈橘皮(汤浸去白上八味,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一喘嗽门]咳嗽面目浮肿(附论)目录 1 拼音 2 《古方汇精》卷二 21 组成 22 主治 23 血风散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血风散 血风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xuè fēng sǎn
2 《古方汇精》卷二 21 组成烟胶4两,红土4两,水龙骨2两。
22 主治远年近 腿,血风等疮。
23 血风散的用法用量桐油调敷,间日1换,葱水洗。
24 制备方法上各为细末,和匀。
古籍中的血风散 《女科折衷纂要》:[调经门]血风劳
《大全》云∶妇人血风劳症(肝热生风,故病名血风。曰劳者,病久血虚,月候不行,而发热不止也),因气血素
《普济方》:[卷三百十八妇人诸疾门]血风走注无有常处。故名为走注也方牛膝散(出圣惠方)治妇人血风走注。腰脚疼痛不可忍。牛膝(一两去苗)虎胫骨(二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九]治妇人血风身体骨节疼痛诸方夫妇人血风。身体骨节疼痛者。由体虚。气血不调。为风冷所侵故也。其状。风邪在于皮肤肌肉。历于骨节。即邪
《济阴纲目》:[卷之四虚劳门]治血风劳人参荆芥散治妇人血风发热,身体疼痛,头昏目涩,心忪烦倦,寒热盗汗,颊赤口干,痰嗽胸满,精神不爽。(血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九]治妇人血风烦闷诸方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脾虚模型 1 拼音
pí xū mó xíng
2 英文参考Model of spleen deficiency
3 注解
脾虚模型是模拟和复制中医脾虚证的临床症候和病理特征的动物模型。
如南京医学院用雄性大白鼠,以大黄、玄明粉、玄明粉加大黄、番泻叶的水煎、水溶浸泡液灌胃给药,造型成功率近100%。主要生物学特性是泄泻、消瘦、食量下降、精神萎靡不振、毛发欠光泽。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用昆明系体重18g~20g雄性小白鼠,体重70g~lOOg的Wistar大鼠,叙利亚金黄地鼠作造型动物。小白鼠、金黄地鼠用大黄水浸煎剂,小白鼠每日每只05g/ml;金黄地鼠每日每l00g体重07g~l25g/ml。大鼠用15%大黄粉悬液,3ml~5ml,胃饲法给药,每日1次;大白鼠每日2次。造型成功率90%以上。主要生物学特性是体重减轻、溏便、脱肛、纳呆、腹胀、消瘦、四肢不收、毛枯槁、畏寒、体温偏低、耐寒力低。本法造型曾选入1979年科委重大科研成果展览。
中国中医研究院用Wistar大白鼠以200%掌叶大黄(后下)煎剂灌胃造型。第一批实验,动物体重l00g~200g,每日灌胃15ml,每日2次,连续4天。第二批实验,动物体重200~250g,每日灌胃2次,每日上午25ml,下午2ml,连续10天,造型成功率100%。主要生物学特性是体重下降、食少、溏便、毛枯、萎靡倦怠、体蜷缩,免疫器官高度萎缩,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肝细胞氧化磷酸化效率明显下降。
古籍中的脾虚模型 《慎柔五书》:[卷五医案第五]虚劳例六脉俱无神,有八至,右关浮则满,沉则无。正经云∶脾虚浮似肺,亦火内郁之症,脾弱宜矣,用补中益气数剂。
《医学入门》:[外集·卷五小儿门]附∶小儿病机吐泻吐泻初生怎可当,脾虚则泻,胃虚则吐,脾胃俱虚,吐泻不止,久则变成慢惊与疳。初生恶物未下,但呕黄汁
《症因脉治》:[卷三肿胀总论]内伤肿症脾虚身肿之症小便清利,大便溏泄,面色萎黄,语言懒怯,常肿常退,此脾虚肿之脾虚身肿之因大病后,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儿科肿胀生,莫不由六*七情所致,若夫肿胀,尤特甚焉。然有脾虚水肿、鼓胀、胀满、肤胀、虚肿,在脏、在腑之分。小
《症因脉治》:[卷二劳伤总论]内伤劳伤目录 1 拼音 2 《外台》卷十七引《张文仲方》:补益方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补益方的用法用量 25 注意 26 摘录 3 《千金》卷十九 31 组成 32 功效 33 补益方的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补益方 1 拼音
bǔ yì fāng
2 《外台》卷十七引《张文仲方》:补益方21 处方
苁蓉3两,桂心3两,菟丝子(酒渍)3两,干漆(熬)3两,蛇床子3两(并捣为末),生地黄1斤(切,以上好酒1斗渍之,昼晒夜渍,酒尽则止,晒干,捣筛,以和前药)。
22 制法上药以炼蜜为丸,如弹丸大。
23 功能主治补腰脚,常服髓满骨中。主虚劳。
24 补益方的用法用量
每服2丸,酒、饮任下,嚼破,日3次。
25 注意忌生葱、芜荑。
26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张文仲方》
3 《千金》卷十九 31 组成
干漆4分,柏子仁4分,山茱萸4分,酸枣仁4分。
32 功效补肾。
33 补益方的用法用量每服27丸,加至20丸,1日2次。
34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补益方 《普济方》:[卷二百二十五诸虚门]补益诸虚去黑皮)五味子续断巴戟天子菟丝子(心炙)天心服补益方干漆柏子仁山茱萸酸枣仁(各四分)上为末。蜜丸如
《外台秘要》:[卷第十七]虚劳补益方九首。(出第十九卷中)崔氏肾沥汤。疗肾脏虚劳所伤。补益方。(李子豫增损)羊肾(一具切)黄(二两)干姜(
《千金翼方》:[卷第六·妇人二虚损第七]羊肉黄汤主产后虚乏,当补益方∶羊肉(三升)黄麦门冬(各三两,去心)大枣(三十枚,擘)干地黄茯苓当归上一十味
《千金翼方》:[卷第十五·补益补虚丸散第六]秃鸡散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三仁九子丸主五劳七伤补益方∶酸枣仁柏子仁薏苡仁蛇床子枸杞子五味子菟丝子菊
《医心方》:[卷第十三]治虚劳五劳七伤方第一气绝为古病名。指十二经脏气衰竭败绝的疾患。《难经·二十四难》:“手足三阴三阳气已绝,何以为候,可知其吉凶不?……三阴气俱绝者,则目眩转目瞑,目瞑者,为失志,失志者则志先死,死即目瞑也。六阳气俱绝者,则阴与阳相离,阴阳相离,则腠理泄,绝汗乃出,大如贯珠,转出不流,即气先死,旦占夕死,夕占旦死。”《备急千金要方·肺脏》:“扁鹊曰,气绝不治,喘而汗出,二日死。气应于手太阴,太阴气绝,则皮毛焦,气先死矣。”参见气极、脉绝:气极为病证名。六极之一。指气虚重证。多因脏气不足,正虚邪袭所致。《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气极,令人内虚,五脏不足,邪气多,正气少,不欲言。”偏虚者,症见短气不能言,入晚甚,乏力,皮毛焦。治宜益气。可用诃黎勒丸、钟乳石散、益气丸等方。偏实者,症见喘急胸满,易怒,心腹胀满,口燥咽干,发热,唾血等。宜用麻黄散、前胡汤等方。脉绝为古病名。指血脉枯涩败绝的疾患。《备急千金要方·心脏》:“扁鹊云:脉绝不治三日死,何以知之?脉气空虚,则颜焦发落。脉应手少阴,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血先死矣。”
详见百科词条:气绝 [ 最后修订于2015/11/12 15:28:09 共45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内补五香丸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圣惠》卷六十一 71 组成 72 主治 73 内补五香丸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内补五香丸 1 拼音
nèi bǔ wǔ xiāng wán
2 处方沉香30克 熏陆香30克 木香30克 藿香30克 丁香30克 续断30克 熟干地黄60克 白芍药30克 侧柏子30克(炮裂,去皮、脐)石长生30克 厚朴4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败酱30克 人参30克(去芦头)白茯苓30克 鹿角屑60克 虎胫骨60克(涂酥,炙令黄)
3 制法上药捣罗为散,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4 功能主治治痈疽溃后,脓血甚多,不生肌肉。
5 内补五香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黄耆汤下。
6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
7 《圣惠》卷六十一 71 组成
沉香1两,熏陆香1两,木香1两,藿香1两,丁香1两,续断1两,熟干地黄2两,白芍药1两,侧子1两(炮裂,去皮脐),石长生1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败酱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鹿角屑2两,虎胫骨2两(涂酥,炙令黄)。
72 主治痈,脓血至甚,不生肌肉。
73 内补五香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黄耆汤送下。
74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内补五香丸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二十八痈疽门]痈内虚芥汤调下,日三四服。治痈脓血至甚,不生肌肉,内补五香丸方沉香乳香木香藿香叶丁香续断(各一两)熟干地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一]治痈内虚诸方下二钱。日三四服。治痈。脓血至甚。不生肌肉。内补五香丸方。沉香(一两)薰陆香(一两)木香(一两)藿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果部上]化州橘红虚者忌服。解蟹毒(慈惠编∶食蟹中毒,橘红煎辰砂五香丸治翻胃、噎膈、呕吐。张氏秘效方∶用血竭、乳香、
《普济方》:[卷二百八十七痈疽门]痈内虚二钱。荆芥汤调下。空心食前服。一方有地麦三分。五香丸(出圣惠方)治痈脓血至甚。不生肌肉。内补。沉香
《圣济总录》:[卷第八十六虚劳门]脾劳中脘穴的别名·上纪上纪为经穴别名,即中脘。《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上纪者,胃脘也。”王冰注:“谓中脘穴也。”《类经图翼》作中脘之别名。中脘为经穴名(ZhōngwǎnCV12,RN12)。出《脉经》。《脉经》名中管。别名上纪(《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胃脘(《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太仓(《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大仓(《西方子明堂灸经》)、胃管(《脉经》)、中管(《备急千金要方》《脉经》)、胃募(《千金翼方》)。属任脉。中脘是胃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任脉的交会穴。中即中间,脘即胃脘,此穴当胃脘之中部,故名中脘。中脘穴主要用于脾胃疾患等:如腹痛,腹胀,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胃下垂,消化性溃疡,急性肠梗阻,消化不良,肠鸣,泄泻,痢疾,便秘,失眠,精神病,高血压,黄疸,疳积,虚劳吐血,胃痛,呕吐,吞酸,呃逆,癫狂,纳呆,反胃,食不化,霍乱,吐血,便血,肠痈,脏躁,惊悸,怔忡,癫痫,产后血晕,阴挺,哮喘,痰多,中风,尸厥,急惊风,真心痛,鼓胀,虚劳,痿证,荨麻疹,奔豚,头痛,中暑,疳疾,水肿,胁下坚痛,喘息不止,胃炎,胃溃疡,子宫脱垂,食物中毒等。中脘穴的别名上纪(《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胃脘(《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太仓(《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大仓(《西方子明堂灸经》)胃管(《脉经》)中管(《备急千金要方》《脉经》)胃募(《千金翼方》)出处《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难经·四十五难》:经言八会者,何也?然腑会太仓。《针灸甲乙经》:中脘,在上脘下一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穴名解中即中间,脘即胃脘,此穴当胃脘之中部,故名中脘。中,有方位之义。脘,指胃府。《黄帝内经灵枢·胀论》:“胃者,太仓也。”《难经·
详见百科词条:上纪 [ 最后修订于2017/2/20 10:53:53 共697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本文2023-08-19 13:57:1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6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