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字怎么读 玺字如何读
1、玺 [xǐ]:始秦朝,是皇帝专用的印章,称玉玺、传国玺、传国玉玺。玺是皇权的象征,例如玺根据不同形态也分为:戒玺(皇戒)、权玺(权杖),国玺(御印),令玺(金牌)等。
2、组词:玉玺、印玺、行玺、玺唤、蜜玺、玺绶、六玺、玺绂、玺韨、卞璧玺、玺书、绿色碧玺、国玺、琮玺、玺剑、连玺、信玺、释玺、宝玺、焚符破玺、解玺、封玺、剑玺、玺诰、玺封、玺诏、玺符、八玺、玺册、石玺、怀玺、金玺诏书、相玺、玺运、神玺。
1、“玺”的意思是:指皇帝专用的印章,称玉玺、传国玺、传国玉玺;玺是皇权的象征,例如玺根据不同形态也分为:戒玺(皇戒)、权玺(权杖),国玺(御印),令玺(金牌)等。
2、用“玺”字起名字有美玉,尊贵,生活美满幸福之意,可取名字“晨玺”寓意健康快乐,成长,有活力,生活安逸;可取“妍玺”妍,美貌,漂亮之意。寓意钟灵毓秀,婀娜多姿,富有灵气,身份尊贵,一世荣华之意。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玺字的意思和含义,玺是什么意思 用这个字起名字有什么寓意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玺字的意思和含义,玺是什么意思 用这个字起名字有什么寓意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玺”的意思是:指皇帝专用的印章,称玉玺、传国玺、传国玉玺;玺是皇权的象征,例如玺根据不同形态也分为:戒玺(皇戒)、权玺(权杖),国玺(御印),令玺(金牌)等。
2、用“玺”字起名字有美玉,尊贵,生活美满幸福之意,可取名字“晨玺”寓意健康快乐,成长,有活力,生活安逸;可取“妍玺”妍,美貌,漂亮之意。
3、寓意钟灵毓秀,婀娜多姿,富有灵气,身份尊贵,一世荣华之意。
4、
扩展资料:
5、不过这“玺”的写法或为鉨、或为,因材料为铜、土不同而名。
6、在古战国时期的官印印章来看,都只是书写其官职,并未出现“玺”或“印”之称,当然这在秦以前是应用比较普遍。
7、但随着始皇帝的改革,如“朕”仅为皇帝专用,“玺”为皇帝印章。
8、自此延承至后代王朝。
9、事实上,皇帝印章有时称“玺”和“印”,二者都有出现在历朝的皇帝印章之中。
火。
拼音xǐ。
部首玉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10画。
五笔QIGY、仓颉NFMGI、郑码RKCS、四角27103。
结构上下、电码3886、区位7184、统一码73BA。
笔顺ノフ丨ノ丶一一丨一丶。
印,自秦代以后专指帝王的印:玉玺。掌玺大臣。玺书。玺节(印章)。玺绶。
相关组词:
玺韨[xǐ fú]
玺绂。
卞璧玺[biàn bì xǐ]
用和氏璧做的国印。
六玺[liù xǐ]
意思是秦汉皇帝除传国玺之外,尚有六玺。
玺绂[xǐ fú]
玺韨。
玺诰[xǐ gào]
诏令的一种。用以授官或加封。
解玺[jiě xǐ]
解下印玺。指退让帝位。
宝玺[bǎo xǐ]
皇帝的印玺。
玺唤[xǐ huàn]
传说中的古国名。
蜜玺[mì xǐ]
古时为已死帝王用蜂蜡制成的玺印。为殉葬的明器。
封玺[fēng xǐ]
封缄的印信。
信玺[xìn xǐ]
古代皇帝玺印之一。
玺绶[xǐ shòu]
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借指印玺。
怀玺[huái xǐ]
隐藏君主身份。玺,天子印。
玺册[xǐ cè]
玺策。
武周(690年~705年)皇帝武则天认为“玺”与“死”音近,就下令改“玺”为“宝”。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正式掌权二十三年。武则天,自十四岁被唐太宗召入宫中,从唐宫廷嫔妃中很低的一个等级做起。公元674年,加号“天后”,与唐高宗并称“二圣”。唐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通过自己手段和些许运气,终于在公元690年,拿掉了傀儡皇帝唐睿宗,昭告天下,易唐为周。自己登上了皇帝大位,定都洛阳,称“神都”,国号为“周”,为区别于历史上其他周朝而称为武周,是世界历史上唯一受到万国纪功颂德的王朝。
则天皇帝
694年,世界各国君王为武周建立象征世界中心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标志着中国古代国际地位达到顶峰。705年,爆发神龙革命,唐朝复辟,武周灭亡。
武则天执政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史称贞观遗风。均田制的继续推行促进了农业生产,户口数由652年的380万户,增长到705年武则天退位时的615万户。武周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和武举,政治上,前期曾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后期知人善任,号称“君子满朝”的娄师德以及狄仁杰,“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均在其列。军事上,收复安西四镇、置北庭都护府。历史学家郭沫若给予武周很高的评价,称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周重臣
就下令改“玺”为“宝”。下旨皇帝御用之玺改称“御用之宝”,掌管御玺的“符玺郎”更名为“符宝郎”。
御用之宝
此后,大多数朝代都以“宝”为御玺之称。
本文2023-08-19 14:11: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6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