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薛城的由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枣庄薛城的由来,第1张

薛城区目录[隐藏]

基本概况

自然地理

经济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添加新薛城区位于山东省南部,是鲁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黄海经济圈交汇处,京沪铁路干线的中点,是枣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枣庄矿业集团所在地。

下辖8镇3个街道办事处,面积4205平方公里,人口50万。

2004年6月,枣庄市委市 西迁该区,薛城成为枣庄市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薛城,曾名临城,古称薛国,为历代注目的战略要地。

早在4000年前,境内就有人类聚居;奚仲造车,饮誉华夏;夏商时期建立薛国;仲虺作国书,助汤灭夏;战国孟尝君,四君子留名;毛遂自荐,一马当先;叔孙通演礼,儒教初汉;匡衡凿壁,好学典范;临城劫车案,震惊中外;抗日战争以来,因铁道游击队而蜚声中外。

薛城资源丰富,地下可采矿藏资源30余种,已探明优质煤储量26亿吨,被列入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石灰石等建材储量10亿吨,是山东省的富水区。

薛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纵贯南北,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全区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126公里。

特别是枣庄市委、市 搬迁薛城的顺利实施,为薛城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使薛城成为有识之士投资兴业的黄金宝地。

近年来,薛城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335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达16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425元和3415元,。

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

形成15万亩大棚瓜菜、10万亩优质林果、10万亩花生、240万只长毛兔、15万头生猪基地,冬枣、石榴、雪桃等干鲜果品驰名南北,是国家确定的世行项目和黄淮海平原综合开发区。

工业结构合理。

拥有45万吨机制纸、15万吨啤酒、30万吨玻璃制品、160万吨煤炭、300万吨水泥、57万千瓦发电、5万吨铸钢以及机械、化工、玩具等十大主导产业,800多种产品。

“山峰”板纸、“南极洲”啤酒、“多乐”多用炉、“神农”面粉等8个产品被命名为省、部级名牌产品。

城市建设迅速发展。

建成区面积达142平方公里,区驻地人口达15万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通讯、通气、供电、给排水、学校、医院、星级宾馆等基础服务设施配套齐全;教育教学水平省内一流,卫生保健服务非常先进,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区、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区。

随着我国加入WTO,区委、区 进一步全方位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坚定不移地把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出台了《薛城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关于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的决定》,制定了《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成立了外来投资者服务中心和外商投诉中心,在全社会形成了爱商、重商、亲商、护商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全区每年利用外资都在10亿左右,一大批投资过千万元的重点项目落户薛城。

特别是薛城造纸总厂与印尼光彩集团、新加坡尧泰私人有限公司,累计投入123亿元,资产总额168亿元,是全市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薛城区东西最大横距29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5.25公里。

境域地质构造属于华北台鲁西隆起区南缘。

千山山脉和圣土山脉呈东西走向蜿蜒境域,千山山脉出境后与鲁南第一高峰抱犊崮相连,再向东绵延数百里至沂蒙山。

千山山脉和圣土山脉呈东西走向蜿蜒境域,千山山脉出境后与鲁南第一高峰抱犊崮相连,再向东绵延数百里至沂蒙山。

抱犊崮,海拔584米,汉代称楼山,魏晋称仙台山,明清称君山。

古人有云:“昔有五老抱犊耕秆其上,后仙去”,故又称为抱犊崮,历史上素有“鲁南小泰山”之称。

地处温带和亚热带过度地带,植物区系有着明显地带过渡性。

园内有植物165科627个品种,古代和近代植物混生,多达十几个品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脚下有周村水库,为鸟兽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境内共有鸟类39科89种,兽类8科21种。

其中有许多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薛城区水系属淮河流域京杭大运河水系,有主要河流17条,总长175公里。

薛城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受海洋调节的影响,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季,降水集中。

春季回暖快,降雨量少,多风,蒸发量大,易干旱;夏季炎热、多雨,潮湿,易涝;秋季降温快,雨量骤减,多晴朗天气,晚秋易旱;冬季雨量稀少,寒冷干燥。

全区全年日照时数为25321小时,整个作物生长期3月至10月份总日照时数为18269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72%,光照条件优越。

全区多年年平均气温14℃,最高气温极值405℃,最低气温极值-223℃。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04毫米,季节降水明显不均,春季占年降水量的163%,夏季占592%,秋季占192%,冬季占53%。

本区多年平均蒸发量7575毫米,夏季是全年蒸发量最大的季节,月平均蒸发量1664毫米。

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铝、稀土、大理石、石灰石等30余种。

现探明煤储量26亿吨,煤质优良,煤种有气煤、肥煤、天然焦等;石灰石储量9亿吨;脉英石1000万吨;磷32亿吨。

地下水资源已探明25亿立方米。

农副土特产品众多,盛产花生、核桃、板栗、冬枣、石榴等。

薛城特产

薛城冬枣果品中的佼佼者,从果实上分为光圆型与扁圆突棱型两种,圆型冬枣果实光滑,果肉脆甜;扁圆突棱型冬枣果实有不规则的突起,果肉肉绵而甜。

冬枣霜降前成熟,品质优良而身价倍增,堪称薛城一秀,现已注册为“雪丹”牌商标,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张庄石榴栽培历史600余年,面积大8000余亩。

大青皮果大味甜、耐贮运,远销京、津之地;大红袍单果重达千克以上,粒粒透明如玛瑙,以其美观艳丽、汁多味浓著称“九州名果”,1987年进京参展,被誉“京华一绝”、“一大奇果”。

薛城临城桃:百多年前就形成集中产地,后战火频繁,临城桃资源已近灭绝。

农艺师周瑞芳在陶庄镇吴村发现8棵临城桃后代植株,经山东省果树专家现场考察评议,确认其性能优良,列为古老良种桃,系薛城特产名果。

临城桃早熟丰产,是同龄水蜜桃单株产量的37倍,品质上等,果肉乳白,密甜多汁,果型大,平均重250克,最大单果重370克,果品艳丽,耐贮运,上市期恰逢瓜果空挡。

风土人情

柳琴戏是苏鲁地区共有的一个地方剧种,后来分北路和中路两种。

薛城地区是北路柳琴戏的源头,以“苏家”班和“华家”班为始创。

1994年薛城豫剧团刘春翔创作的柳琴戏《娘家人》参加了苏、鲁、皖柳琴节演出。

并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

1998年,薛城区文化局孙晋强创作的柳琴戏《驴王嫂》参加山东省第六届文化艺术节,获演出二等奖和剧目一等奖并获山东省第五届精品工程奖。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全区预计完成生产总值485亿元,增长22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6%、291%和156%,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06∶559∶33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06亿元、利税79亿元,分别增长30%和76%。

非公有制经济注册资金85亿元,纳税额18亿元,增幅均在30%以上。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231亿元,增长65%。

全区总财力达到313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228亿元,同口径增长432%。

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增长717亿元和561亿元。

主要经济指标除进出口总额外,均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是1999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农业:到2004年底,全区耕地面积18946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12亩,粮食总产量114万吨。

近年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金虹食品、捷利木业、东盛木业、中华乳业、银牛面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初步显现;新建了清泉无公害农产品交易市场,组织参加了上海、枣庄、北京等农产品交易会,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6个会员达到2100人;信用联保协会达到72个,联保农户达到3300人。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区新建成了7万亩蔬菜、15万亩优质粮、6万亩花生、6万亩果品、1万亩食用菌和2万亩良种基地,被认定的省、部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8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16个。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区拥有28个工业门类、392家企业,已形成煤炭、水泥、机制纸、钢铁、玻璃、啤酒、印染机械和塑料化工等十大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工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市场前景良好,园区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薛城区位于枣庄市西部,是枣庄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距济南市250千米,南距徐州市67千米。

总面积50672平方千米。

Xuecheng Qu

0632

370403

277000

区人民 驻永福中路2号。

陶庄镇 薛城区位于枣庄市西部,是枣庄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距济南市250千米,南距徐州市67千米。

全境东西最大横距29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3525千米。

总面积50672平方千米。

邮政编码:277000。

区人民 驻永福中路2号。

位于薛城区北部,总面积80平方千米,总人口10万,辖30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13个居委会。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自夏时奚仲封薛,春秋战国时期,齐相国田文(孟尝君)大规模增筑薛城,成为东方大城,薛城原名于此。

西汉分属鲁南薛县、沛郡广戚县和东海郡新阳县、郡阳县。

东汉分属鲁国薛县、彭城国广戚县和东海郡丞县、阴平县。

隋至清,薛城隶属蕃县(曾更名为滕阳、滕县)、丞县(曾更名兰陵县、峄县)。

民国中期,废县建区、乡、镇,分属滕、沛、峄。

抗战时期建置临城县。

1952年改称薛城县,1962年建置薛城区。

1994年11月24日,撤销常庄乡,设立常庄镇。

1996年12月25日,撤销薛城区张范乡,设立张范镇(鲁政函民字[1996]57号)。

1998年10月19日,撤销南石乡,设立南石镇(鲁政函民字[1998]26号)。

2000年,薛城区辖8个镇、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454051人,各乡镇人口: 薛城镇 72291 沙沟镇 26695 周营镇 32433 陶庄镇 55174 邹坞镇 47606 常庄镇 33835 张范镇 35174 南石镇 24209 夏庄乡 26108 兴仁乡 36485 金河乡 19742 南常乡 25439 陶官乡 18860。

2001年,全区总面积50672平方千米。

辖1个街道、6个镇,359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

年底全区总人口45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06万人。

2002年,全区总面积50672平方千米。

辖2个街道、6个镇,237个行政村(居委会)。

年底全区总人口46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万人。

2003年,全区总面积50672平方千米。

辖2个街道、6个镇,237个行政村(居委会)。

年底全区总人口46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7万人。

兰陵改的

枣庄以前叫兰陵。961年9月,定为省辖市。1979年,滕县由济宁专区划归枣庄市。枣庄是唐宋时期形成村落,当时叫峄县,明朝建立不久,朝廷下令允许百姓采矿,这下子全国都动起来了。人们开始开山取石,挖煤挖井。但是因为开采技术不是那么给力,所以人们就三五成群,组成小分队来采矿。其中有几户人家聚集在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有一片很大的枣林,于是取名枣庄。

枣庄以前也叫枣庄。很多人以为枣庄以前的名字是兰陵,其实这是误传,枣庄的名字一直是枣庄,这个名字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了,兰陵现在是个县,而枣庄是个市。

枣庄的名字来源于明朝,刚开始的时候,这里只有几户人家,聚集在了这里。因其有一片很大的枣林,于是取名枣庄。

由于这里有采矿的事,等到清朝嘉庆年间,朝廷继续下令鼓励民间开采。于是,枣庄出现了几个大家族,靠采矿起家,个个富得流油。经过李鸿章的批准,在枣庄成立了中兴矿局。

后来这个中兴矿局越做越大,还形成了公司。建国后,这里成立了市委。于是,很多人就以为枣庄的名字,是兰陵改过来的,其实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历史上的兰陵古城,就是现在的兰陵县,现在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原来所在兰陵县的兰陵镇,几千来名字依旧没变,还叫兰陵镇,它和枣庄没有关系。

  枣庄市市名由来 枣庄唐宋时期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

  枣庄名字的由来(传说)

  相传在明朝光宗做皇上的时候,山西有个叫梁天玉的府官。此人两袖清风,刚正不阿,是个出了名的清官。他看着当地连年灾荒,老百姓缺吃少穿,生活非常贫苦,就暗地下了一道令,税免三成,公粮减半。谁知这消息传到了京城,被奸臣李真黑知道了。其实,李真黑并不是脸黑、身上黑,而心里黑。李真黑本来就恨梁天玉,嫌他平常不给他烧香上供。今天一听说梁天玉暗地里给老百姓减税减粮,就急忙地向皇上奏了本,说他有谋反之意。黑白不分的皇上哪里容得这些,即刻下了一道圣旨,立斩梁家满门!

  自古忠良不绝后。在被抄家时,梁老爷的夫人王氏和儿子梁小,被好心的官兵从后门放了出来。常言道:饥不择食,慌不择路。他们母子大难不死逃出虎口,哪还顾得上什么东南西北,投亲拜友呢?见条大道便狠命奔去。饥餐渴饮,朝行夜宿,也不知走了多少天,赶了多少路程,一问才知道进入了山东地界。为了远避官府,他们母子就在一个叫北山的脚下,搭起间茅草房住下,也就是现在的枣庄。吃没吃,喝没喝,他们母子怎么活下来呢?梁小就每天到山上采药,到远处的集市上卖,换些吃的、穿的。

  这天正式寒冬腊月,家里一点吃的也没有了,梁小只好又到山上采药,将近下午时,忽然天色阴暗,北风猛号,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梁小想寻个避风雪的地方,哪知石冻路滑,一不小心,从山上摔了下来。只觉的嗡地一声,心想,完啦!谁知,他大难不死,二次得生,不知过了多久,又慢慢地醒过来了。他挣扎着爬了起来,刚想回家,看见他刚才卧身的地方有条尺把长、手指粗细的小蛇在慢慢地爬动。梁小愣住了,我自主地念起来:“蛇大哥呀!蛇大哥!莫非是你把我救了吗?”谁知,他的话刚一落音,那条小蛇象通人性地围着梁小玉转了三圈,“吱”地一下子钻到了梁小的袖筒里。接着就听见了一个脆生生的声音传了出来:“梁兄弟,梁兄弟,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呀!”听它会说话,可把梁小喜坏了,忙跑回茅屋向母亲诉说前情。老太太更是个心慈、喜欢养生的人,就赶忙找个水缸,把那条小蛇放到里面养了起来。

  说来也怪,自从梁小母子收养了那小虫,梁小上山采药也好,打柴也好,样样顺当。家里面缸一掀满满的,米袋一摸鼓鼓的,小锅一揭热腾腾香喷喷的几样小菜。梁小奇怪,也曾多次想问蛇哥,但都被老太太给拦住了。不知不觉过了半年多,这天梁小起早进城赶集,直到很晚才闷闷不乐的回到家。老太太看着儿子不高兴,就问道:“小呀!往日进城欢欢喜喜而去,欢欢喜喜而归,今日为何归来满脸不高兴呢?”梁小就从怀里掏出张大黄纸,对着老太太说道:“母亲你看,这是张招贤榜,上面写着:皇上得了重病,需要三片龙鳞治病。谁要是能献上龙鳞三片,高官尽做,骏马尽骑!孩儿一不想做官,二也不想发财,只愁没有时机为父亲报仇,所以才烦恼!”

  梁小的话正好被缸里的蛇听见了,他摆身一变,变成一个十分俊秀的书生。“老太太、梁兄弟,不必为了三片龙鳞发愁,小王自可奉献。”小王?俊书生?可把梁小母子惊住了:“你……你是?”刚想张口问来,那书生又说话了:“实不相瞒,我本是龙王之子小青龙。只因半年前贪图玩耍,一时不慎摔在山下,眼看冻僵而死,多亏梁兄弟的身躯把我暖活了。满以为你们只是贫穷落到这一步,没有想到梁家还有深仇大恨。”“是啊!”老太太就把梁家如何被奸臣所害之事说了一遍。书生气得跺脚捶胸,“想不到人间还有这种不平之事呀!老太太、梁兄弟,快刮下我三片龙鳞进京求官,寻求机会报仇去吧!”说完,他就摇身一变,一条不大的青龙现了出来。老太太还是与心不忍,梁小可没顾那么多,拿过菜刀砍了三片龙鳞就进京去了。

  皇上没失前言,治好病后,就给梁小不少金银,还封了官职。得了官,按说梁小还不该向皇上参奏李真黑一本吗?或者是先把母亲接进京都过两天好日子,再寻找机会为梁家报仇也行呀。可他倒好,狗吃青草——长这一副驴心肠。自穿上官衣后,连他自己的姓都不知道了,眼也花了,心也变了,满眼的金银财宝,高官俸禄。爹爹的仇,梁家的恨,老娘还在深山受苦,他完全抛在了脑后。这天,李真黑请吃酒,梁小酒后,不慎把实情都说了出来。李真黑一听,不由地吃了一惊。原来他就是仇人梁天玉的儿子!为了斩草除根,他的小眼珠子一转,一股黑水流了出来。一条毒计借别人手就把梁小给杀了。

  自梁小死后,小青龙本想当作亲儿子,来抚养老太太,只因他本来就没好,又刮去了三片龙鳞,再加上结识了梁小这样的人感到难过,渐渐地感到自己不行了。这天,他把老太太领出茅屋,来到一棵小枣树面前,说道:“老太太,我怕是不行了。我死之后,你把我埋在这棵枣树下面,好好浇灌,自会有人养您老的。不过要千万嘱咐他们,人得讲良心,懂情义才行!”没过多久,小青龙死了,老太太把他埋在了枣树下面。说来也怪,这棵小枣树今天长一尺,明天长两尺,时间不长就长成棵很大很大的树,上面结了十个很大的枣。房子的周围满山遍野也都长出来好多枣树,这些枣树也都很快的长成了大树,枝头上挂满了大枣。老太太正看着纳闷,“哗啦”一声十个枣掉了下来,变成了十个玩童,一齐跪在地上喊娘。老太太交代他们做人要讲良心,重情义,又给他们一个个娶了媳妇,还都生了孩子。

  就这样子子孙孙传了下来,人烟越来越厚,就有了枣庄这个村名。枣庄人重情义,讲义气的古风也就传了下来。

童年鲁迅对山海经这本书是什么样的

鲁迅童年时的保姆阿长常常会给他讲山海经的故事,山海经是古代很经典的书籍迄今也是,从个人来说,可能也包含着鲁迅先生对于保姆阿长的怀念,和对于孩时时光的眷恋,更启蒙了他对于文学的雏形的认识形象。

山海经童年鲁迅对这本书是持有怎样的态度因为什么

童年的鲁迅对《山海经》持有喜爱的感情。

《山海经》是鲁迅渴慕已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之于鲁迅,不是猎奇(有画的《二十四孝图》被他厌恶),不只是知识(他没有成为地理学家或医药学家,或专门研究古典文化的学问家),而是促其精神成长的“宝书”《山海经》中的英雄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反映了古代英雄们与自然、社会的强大力量抗争的故事这些故事所体现出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大无畏精神,是我们全民族的精神财富鲁迅的《故事新编》中,就有取材于神话故事的《理水》、《补天》和《奔月》无疑,鲁迅,我们的民族之魂,他从《山海经》中汲取了足够的养分所以,他一生视之为“宝书”一辈子跟书打交道的大文学家,他的第一部宝书是长妈妈给买的长妈妈当的起鲁迅的敬意和怀念

因为山海经中有插图,而且讲的都是一些志神志怪的神话故事,还有那么老保姆给讲解,相对来说那些诗书礼仪就比较的乏味了,而且读不好还要挨打,当然会有抵触心理。

所以,山海经就像今天孩子的网络游戏,新奇有趣,可以让人浮想联翩啊!

鲁迅对山海经的是什么样的态度

《山海经》是鲁迅渴慕已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之于鲁迅,不是猎奇(有画的《二十四孝图》被他厌恶),不只是知识(他没有成为地理学家或医药学家,或专门研究古典文化的学问家),而是促其精神成长的“宝书”《山海经》中的英雄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反映了古代英雄们与自然、社会的强大力量抗争的故事这些故事所体现出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大无畏精神,是我们全民族的精神财富鲁迅的《故事新编》中,就有取材于神话故事的《理水》、《补天》和《奔月》无疑,鲁迅,我们的民族之魂,他从《山海经》中汲取了足够的养分所以,他一生视之为“宝书”一辈子跟书打交道的大文学家,他的第一部宝书是长妈妈给买的长妈妈当的起鲁迅的敬意和怀念

童年鲁迅对山海经的态度

应该是喜爱的,因为鲁迅对山海经是渴慕以久,心心念念的,而且山海经内容上较丰富

阿长与山海经中 鲁迅为什么对山海这本书经感兴趣

有很多奇异的,闻所未闻的人物动物,对小孩子很有吸引,何况鲁迅总是被阿长管制,不如一般小孩那么自由欢快

山海经这本书好吗?

山海经 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山海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特别是一些异鸟怪兽、奇花异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其中《海外经》介绍了传说中的海外异国,如双头国、三首国、女子国、丈夫国、大人国、小人国等国的风俗习惯,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能使人增长很多知识。……

《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认为为禹、伯益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巴蜀,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

《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等。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古代中国神话的基本来源就是《山海经》,其中最着名的包括: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羿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引发大洪水、鲧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杀死鲧以及最后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

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馀不敢言之也。”

山海经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等方面的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是什么样的书?

山海经》简介《山海经》的内容

《山海经》全书18篇,约31000字。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做为一组;海内经4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山海经》奇书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山海经》[1]为述图之书。

刘锡城在《全像山海经图比较》(1)序言中指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流观山海图”(《读山海经13首》)、学者郭璞的“图亦作牛形”和“在畏兽画中”的记载和论述,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曾有“山海图”流行于世。而且据说《海经》部分是图在先、文后出,因而“以图叙事”的叙事方式,至少在战国时代就已形成一种文化传统”。马倡议(2)也认为:“《山海经》的母本可能有图,它(或其中一些主要部分)是一部据图为文(先有图后有文)的书,古图佚失了,文字却流传了下来,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山海经》。” 刘宗迪(3)写道:“《海经》的荒诞色彩和神话色彩,与这本书的特殊来历息息相关,这本书的来历在古代典籍中是独一无二的,简单地讲,这本书是述图之作,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海经》,先有图,后有书,书中的内容是对一幅图画中内容的写照。《山海经》中的文字多静态的刻画,而少动态的叙述,多记空间方位,而少间时间进程,其述图特点可谓一目了然,其实,前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最早指出这一点的是宋代学者朱熹,但前人在这一点上都有同一个误解,即认为整部《山海经》包括《山经》都是有述图的。实际上,像《山经》那样包罗万象的博物学知识是不可能在图中画出来的,更何况其中还记载了很多动物的声音、习性等等,这些内容又如何能用图画表现出来呢?除非古时候已经有了现在这样的多媒体技术。不过,《海经》所凭借的图画早就佚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中都有插图,怪怪奇奇,琳琅满目,那只是后人根据书中的内容想象增补的,与我说的古图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二,《山海经》保留了大量远古时期的史料。

《山海经》历来被大多数人认为“荒诞不经”。连敢于打破《尚书》束缚,将中国上古史推至炎黄二帝的史学家司马迁都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似乎与《山海经》由图到文字的成书过程有关。例如《海外东经》记载“工虫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根据《山海经》先有图后有书的成书过程推测,《山海经图》上在君子国的北方画有一个彩虹的“虹”字,表示该地经常见到彩虹。当时的图像文字应该类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图像,两端有首(见熊国英著《图示古汉字》)。而后来古人根据《山海经图》著《山海经》时,时间已经过了几百年,而著者并不见得一定是文字学家,这时彩虹的虹字已经成为“工虫”的样子,因此将彩虹描述为工虫,并望文生义将其描述为“各有两首”,使后人无法知道到底叙述的是天边的彩虹呢,还是描写一只有两个头的怪物。所以就连司马迁也说“余不敢言之也”。

也正因为《山海经》的所谓荒诞不经,几千年来该书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因而也很少被后人改动,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书的风貌和许多珍贵的远古资料和信息。

第三,《山海经》与东方夷族有关。

金荣权(4)在“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一文中指出:“帝俊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谜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迹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只见于《山海经》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内”两经之中。究其神系渊源与脉略,显不属于炎帝世系,也不隶属于黄帝世系,是与炎、黄两大神系并存的第三神系”。“关于帝俊在中国古代诸神中的地位,今天众说纷纭,然一般认为帝俊当是上古时代东方民族的祖先神,这种看法是一致的,因为《山海经》记载的帝俊活动地及其子孙之国大多在东方”。

徐旭生(5)说:“帝俊这个人物,在《山海经》里面,可以说是第一显赫的了。里面载他的事,多至十六(在《经》里面只有帝颛顼多至十七事,可是他与九嫔葬处一事三见,那只剩下十五事。此外黄帝十事,炎帝四事,帝喾三事,帝尧二事,帝舜九见八事,帝丹朱二事,帝江一事,帝鸿一事。其余的人没有帝称)”。通过这十六项的帝俊故事可以看出,第一,他东西南北,无所不至;第二,古代重要的大发明,差不多全出于他的子孙;第三,包括姬姓、姜姓、姚姓在内许多氏族都是由他分出;第四,太阳是他的儿子,月亮是他的女儿,在他之下有“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she)比尸”的神人和“五采之鸟”的“下友”。

西汉刘向(歆)《上〈山海经〉表》(6)说:“《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后人大多从其说。清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序》称《山海经》相传“作于禹益,述于周秦”。但后人研究认为,《山海经》非一人所作,有出自周人、齐人、楚人之说。而刘宗迪(7)认为,尽管“古人关于禹益作《山海经》的说法虽不可信,但可能也不是空穴来风”。自古以来,“神不禋非类,民不祀非族”,《山海经》中的某些史料特别是反应帝俊神系事迹的人文历史地理资料来自东夷伯益或者伯益的族团应该无大误。

第四,《山海经》有两部分组成。

顾颉刚(8)认为:“《山海经》则至今流传,其中《山经》和《海经》各成一体;《海经》又可分为两组,一组为《海外四经》与《海内四经》,一组为《大荒四经》与《海内经》。这两组的记载是大略相同的,它们共就一种图画作为说明书。所以可以说是一件东西的两种记载”。现代研究同意这一观点,王宁在“《山海经》的分篇问题”中说“《大荒四经》其实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海外四经》”。因此,在考证《山海经》地望时,《大荒东经》和《海外东经》可以相互印证。

第五,《山海经》地理描写的顺序与现实的顺序不同。

《山海经》的顺序是南、西、北、东,这可能与古人“天南地北”的习俗有关。也就是说,古《山海经图》与现在的地理图在方位上不同。以《海外东经》的汤谷地望为例:“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郝懿行云:「黑下当脱齿字。王逸注楚词招魂云:『黑齿,齿牙尽黑。』高诱注淮南坠形训云:『其人黑齿,食稻啖蛇,在汤谷上。』是古本有齿字之证。“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上述记录明确说明《山海经图》中,黑齿国在图的上方(南方),而汤谷在黑齿国的下方(北方)。这为《山海经》地望考证提供了方向上的坐标。

根据以上背景和原则,我们通过研究鲁东南地区龙山时期(伯益为龙山文化后期东夷部落首领)考古资料和历史地理文献,考察鲁东南地区沿海一带人文风物山川地理形势,发现《海外东经》描述的地域与《尚书》中嵎夷的地望以及海岱地区龙山文化尧王城类型的分布极为一致,现报告如下:

海岱地区龙山文化尧王城类型及其地域分布

王守功(10)在《山东龙山文化》一书中指出:“尧王城类型主要分布于沂山之南、蒙山以东的鲁东南地区。这一区域的地貌以丘陵为主,间有较大的河谷平原。该类型西、北两侧分别于尹家城类型、姚官庄类型相邻,东至黄海,南界约在陇海铁路以北。行政区划包括临沂、日照两市和江苏东北角之一部分”。“根据遗址分布特点可以推测,日照、临沂一带是尧王城类型的中心地带。这里地理环境特点是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众多,古代环境同现在差别较小。考古发现表明,这里龙山文化遗址十分密集,且不乏大型遗址”。

尧王城类型也称两城类型。张学海(11)在《试论莒地古文化古城古国》一文中指出:“莒地龙山文化属两城类型。该类型的范围大体在沂蒙山东南,尼山以东,以鲁东南地区沂沭河流域为中心,北包鲁东胶州、崂山、青岛市区等地,南含江苏淮北东部地区,是龙山文化的主要地方类型之一。除莒地的四个龙山聚落群以外,尚有临沂东部沂沭河中游群,临沂西部、费县东北部、平邑北半部沂河中游、祊河流域群,沂南东部、临沂北境、莒县西南端沂河上游群,苍山南半部、枣庄东南部群,此外北面的诸城中北境、高密南境、胶州西南境似有一小群,其东的胶州东北部、青岛市区尚有少数遗址,不足10处,未作群体对待;南面的临沭、郯城及同其接境的江苏赣榆、东海、新沂也应有两三个小群,总计达11个聚落群,仅山东境内就有遗址450处以上,占山东境内龙山遗址总数的三分之一强”。

因此,龙山文化尧王城(两城)类型的分布区域为南起江苏灌云县,北到山东青岛市的东部沿海一带。而这一带的大型龙山文化遗址基本都集中在日照地区,比如尧王城遗址、两城遗址、段家河遗址、东海峪遗址、另外还有大型大汶口文化遗址如凌阳河遗址和丹土遗址。因此日照地区是尧王城类型中的重点区域。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