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爷的传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灶王爷的传说,第1张

灶王爷的传说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据说,月中嫦娥长得像白雪公主,灶中灶王长得像白马王子。中国素有“男女授受不亲”,人们害怕男人拜月,女人祭灶,有“男女之嫌”,所以有些地方禁止女人祭灶。

 对于灶王的来历,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诸神中,灶王的资历算是最老的。远在夏代,灶王爷已经是民间尊奉的一位大神。据古籍《礼记》礼器篇孔颖达疏记载:“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篇亦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篇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就诸神而言,灶王爷是千家万户敬仰的、最富有人性的神,关于灶王爷的由来,民间也流传着颇为有趣的故事,今加整理,以飨读者。

 一

 在很久很久以前,落荒庄有一户人家姓张,兄弟二人,哥哥叫张德,是泥瓦匠,弟弟叫张才是画师。张德最拿手的活儿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他是垒灶的高手。张才画的画,不论是神仙人物,还是花草禽兽,栩栩如生。日久天长,张才的画闻名遐迩,人们尊称“张画师”;张德盘锅台远近闻名,方圆几百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张灶王有个“怪癖气”,就是爱管闲事。他不论到谁家盘锅台,如遇到婆媳不和,就要劝说。如遇上媳妇不孝敬公婆,他就说:“百善孝为先,你孝敬公婆,将来孩子也会孝敬你,这叫一报还一报。”直说得媳妇频频点头,笑逐颜开,对婆婆似亲娘;如遇上凶婆婆虐待儿媳,他就劝说,“当长辈要有个长辈的样子,要体贴晚辈的辛苦,小小不然,不要和晚辈挣个你高我低。有话好好说,千万不要伤了和气。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一席话说得婆婆心服口服,从此待儿媳像亲闺女似的。因此,左邻右舍,谁家婆媳不和,或有了疑难事,都愿意找张灶王商量解决。

 张灶王七十岁那年冬天,偶感风寒,卧床不起,不料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寿终正寝。张灶王咽气后,张家可乱套了。张灶王在世时本是一家之主,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他管,大人小孩都听他的吩咐,现在张灶王离开了人世,张才只会绘画写诗,虽是花甲之人,对于管理家务,却一窍不通。这时张才的几房儿媳妇,吵吵嚷嚷闹着要分家。张才一筹莫展,无计可施,整日愁眉苦脸,度日如年。

 突然有一天,张才终于想出了一个好点子。腊月二十三日,正是张灶王病故一周年的祭日。这天深夜,张才突然起床,在院子里大声呼叫,他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当儿子、媳妇、孙男地女来到院中,他就带着他们来到厨房里。儿孙们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在飘动着的烛光中,张灶王和他已故妻子的美丽容貌,若隐若现,全家人惊呆了。

 张才这时才说:“今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大哥和大嫂成了神仙,玉皇大帝封大哥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封大嫂为‘灶王奶奶’。你们平时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老爱幼,闹得居家不得安宁。大哥得知你们现在又闹着分家,很是气恼,准备禀告玉皇大帝,今年三十除夕晚上,他要下界惩罚你们。”

 儿孙们听了张才这番话,吓得毛骨悚然,惊恐万状,瑟瑟发抖,立即跪倒在地,连连向灶王爷磕头施礼,祈求灶王爷饶恕,再也不敢闹事。他们急忙取来平时张灶王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再一次烧香磕头,恳求灶王爷不要和小民一般见识。

 自从张才家祭灶王之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妯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和睦相处,敬老爱幼,欢乐度日。这件事很快被街坊邻友得知,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百里的人都到张才家打探虚实。

 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晚灶壁上的灶王爷、灶王奶奶,都是画师预先绘制好的。他假借大哥显灵来吓唬儿孙们,万万没有想到此法如此灵验。所以,当乡邻们前来画师家打探情况时,他只好假戏真做,把事先画好的灶王爷像分送给左邻右舍。这样一来,灶王爷显灵之事很快传遍全国,家家户户的灶房里都贴上了灶王像。随着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送灶王升天,除夕夜迎灶王回家,祈求灶王爷保护合家平安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二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在民间还有另一种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中原大地有个张生,娶妻郭丁香。郭丁香长得眉清目秀,貌若天仙,性情温顺,吃斋念佛,乐善好施,人人羡慕张生有个贤惠的妻子,夫妻二人感情深焉。郭丁香不但貌美,而且持家有方。她种棉,防线,织布;种桑,养蚕,织锦,起五更睡半夜,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家业很快兴旺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张生家中存粮大囤满、小囤流,金银财宝不计其数,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幸福美满,人人羡慕。

 谁知张家富裕后,张生忘本,贪图享乐,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更喜沾花惹草,喜新厌旧,不久以郭丁香不育为名,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媳妇李海棠。李海棠虽说人长得漂亮,可是为人奸诈,好吃懒做,过门不久,妒忌丁香,经常无事生非,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后来海棠硬逼着张生把丁香休了。

 郭丁香含泪离开张家,来到荒郊野外,她口中念念有词:“我的鸡跟我飞,我的狗跟我走。”于是家中鸡狗随之而来。接着她又念道:“屋里粮食跟我走,金银财宝随我来。”从此郭丁香在这里安家落户,不久又重新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

 自从张生休了郭丁香,他和海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日吃喝玩乐,不到两年光景,把个万贯家产全部卖光。张生和海棠走投无路,只得沿街乞讨。

 在一个风雪交加、北风凛冽的日子,张生行乞来到一家门前,这时他已饿得行走困难,站立不稳。这家丫环红红看他实在可怜,就把他扶进厨房,拿来美味佳肴,让他饱饱地吃了一顿。张生听丫环不住口地夸奖她家女主人智慧善良,乐善好施,可惜命运不佳,直到现在还是孤苦伶仃一人。张生十分敬慕这位女主人,真想面谢这位贵夫人。

 恰在这时,贵夫人来到院子里,丫环忙告诉张生说:“你看,我家夫人来了”。张生见了这位贵夫人,头戴金冠,身穿华丽衣衫,面目和善,忙叩头施礼,口中一连声地叫道:“大娘,大娘,谢谢您的救命之恩!”

 贵夫人听了,怒目喝道:“柳条子穿鱼你瞎双眼,见了贤妻喊大娘!”

 这时张生抬头细看,站在面前的原来是两年前自己抛弃的妻子郭丁香。他羞愧难言,无地自容无,可是躲又无处躲,藏又无地藏,最后只好钻进灶膛里。郭丁香见了,急忙跟了过去,来到灶房,急忙把他拉出来。可怜张生已活活烧死。善良的丁香看到此情此景,悲愤交加,痛不欲生。她厚葬张生后,抑郁寡欢,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后,考虑到郭丁香生前为人,封郭丁香为灶婆,又念及张生能知错认错,封张生为灶王,专管人间、天上传递消息。

 自从张生当了灶王爷,每年除夕来到人间,收集各家的善事恶行,于腊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据此玉皇大帝扬善惩恶,以保天下太平。

 百姓得知张生当了灶王,想起他的生前为人,敬畏交加,担心他在玉皇大帝面前拨弄是非,于是在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时,一边磕头施礼,一边唠叨:“灶王爷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且向他嘴里塞糖,还在嘴边摸糖,希望他说话甜甜的,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要胡言乱语。

 灶王爷深知民间疾苦,状告三尸神在人间为非作歹,并且告诫各家各户从腊月二十三日到除夕,打扫庭院,才使三尸神的阴谋没能得逞。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天上人间诸神中,唯有灶王爷最具人性,体贴民情,因此历来受到全国百姓的敬仰,每年腊月二十三送灶王,除夕之夜迎灶王,年年如此,乐此不疲。

玉匣记》一书,相传为东晋道士许真人所著。此书一经问世,就位受欢迎,成为家家必备的床头书,因为此书迎合了中国人的“贵中求和,近利远害”的心理。

  《玉匣记》是集各类占卜之术之代表作,亦称之为《玉匣记通书》。一般假托诸葛孔明鬼谷子张天师李淳风周公袁天罡等先贤之名而作。

  许逊得其妙要,传录于世,名之曰:玉匣记 ,后人或有增补,进而衍生出许多不同版本,其内容包罗万象,从祭祀、嫁娶、赴任、出行、开张、耕种、眼跳、耳鸣、占梦、秤骨,甚至是相猫纳犬等\·各种奇奇怪怪的占卜之术,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相关资料。凡卜筮之道,首重当下之机变与应用,不可拘泥于术供诸君参考。

  清代曹沾的小说《石头记》第四十二回目:“二则只怕她身上干净,眼又干净,或是遇见什么神了。依我说,给她瞧瞧崇书本子,仔细撞客着。”一语提醒了凤姐,便叫平儿拿出《玉匣记》来,叫彩明念。彩明翻了一会,念道:“八月廿五日病者,东南方得之,遇见花神。用五色纸钱四十张,向东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凤姐道:“果然不错,园子里头可不是花神。”一面说,一百命人请两分纸钱来,着两个人来,一个与贾母送祟,一个与大姐送祟。 ”(按:《中国丛书综录》子部载有“《许真君玉匣记》一卷,晋许逊撰,续道藏(万历本,景万历本)”。又,明刘若愚《明宫史》土集“内板书数”中亦载有“《玉匣记》(一本,八十二页)”。可见,此书在明、清时尚流行于世,即祟书也。)

  目录:

  ● 许真君《玉匣记》日期 ● 法师选择记 ● 理论吉凶日篇三元五腊圣诞日期 ● 十殿阎君圣诞日期 ● 雕塑神像吉日 ● 神像开光吉日● 准提十斋日 ● 看男女值年星辰属命之图 ● 九耀星君值男女命限图 ● 二十八宿值日吉凶歌 ● 二十八宿值日占四季风雨阴晴歌

  民俗吉凶日篇

  ● 猫眼定时辰歌诀 ● 定寅时歌诀 ● 定太阳出没歌诀 ● 定太阴出没歌诀 ● 定太阴出时歌诀 ● 定九星歌诀 ● 金符经 ● 九星值日吉凶 ● 逐月凶星总局 ● 赤口日 大小空亡日 ● 四不详日 ● 十恶大败日附十恶日歌诀 ● 伏断日 ● 上兀下兀日 ● 上朔日 ● 火星日 ● 长短星日 ● 九土鬼日 ● 灭没日 ● 水痕日 ● 人神所在日 ● 先贤死葬日 ● 彭祖百忌日 ● 杨公忌日 ● 月忌日 ● 探病忌日 ● 神号鬼哭日 ● 鹤神方位图 ● 元旦出行吉日 ● 鹤神日游方 ● 矅仙选择逐月吉凶日 ● 上官赴任天迁图 ● 上官赴任吉日 ● 临政亲民吉日 ● 进表上疏吉日 ● 袭爵受封吉日 ● 应试赴举吉日 ● 入学吉日 ● 学技艺吉日 ● 冠筓吉日 ● 小儿剃头吉日● 小儿断乳吉日 ● 女子穿耳吉日 ● 女子缠足吉日 ● 纳奴婢吉日 ● 诸葛武候选择逐年出行图 ● 出行通用吉日 ● 出行诀法 ● 逐月出行吉凶日 ● 出行十二时吉凶方向 ●《碧玉经》出行忌日 ● 四离四绝日 ● 四顺四逆日 ●天翻地覆时 ●出行紧急用四纵五横法 ● 商贾兴贩吉日 ● 行船吉日 附忌日 ● 龙神会日 ● 开张店肆吉日 ● 立契交易吉日● 入宅移居吉日 ● 买田地房产吉日

  ● 出财放债与纳财收债吉日 ● 五谷入仓吉日 ● 分家产吉日 ● 大明吉日 ● 大偷修日 ● 起造吉日 ● 盖屋吉日 ● 动土开基吉日 ● 平基吉日 ● 起工架马吉日 ● 定磉扇架吉日 ● 竖柱吉日 ● 上梁吉日 ● 门光星吉日 ● 造仓库吉日 ● 修作厨房吉日 ● 作灶吉日 ● 祈祀灶神吉日 ● 安床吉日 ● 造床忌宿歌 ● 合帐裁衣吉日 ● 安机经络吉日 ● 写真画像吉日 ● 彩画绳墨吉日 ● 起缸作染吉日 ● 合寿木开生坟吉日 ● 修造舟揖吉日 ● 入山伐木吉日 ● 耕种吉日 ● 浸谷吉日 ● 下秧吉日 ● 栽禾吉日 ●割禾吉日 ●开凿池塘吉日 ● 天狗守塘吉日 ● 安碓磨吉日 ● 穿井修井吉日 ● 开沟吉日 ● 作厕吉日 ●谢土吉日 ●禳造作魇时法 ●求医治病吉日 ●合药服药吉日 ● 逐月斩草破土吉日 ● 安葬吉日 ● 逐月安葬吉月 附安葬日周堂图 ● 大明大空天光星 ● 安葬从权法 ● 乘凶葬法 ● 禳镇重丧法 ● 除灵罢服吉日 附除灵周堂图 ●买马吉日 附作马枋吉日 ●买牛吉日 附作牛栏吉日 ●养浴蚕吉日 附出蚕吉日 ●收蜂割蜜吉日附蜂王杀诗 ● 畋猎网鱼吉日 ● 造曲造酒吉日 ● 治酸酒法 ● 收杂酒法 ● 合酱吉日 ● 买猪吉日 附出猪凶日 ●作猪圈吉日附修猪圈吉日 ● 买鸡鹅鸭吉日 ●作鸡鹅鸭栖吉日 ●抱鸡鹅鸭吉日 ●纳猫吉日附相猫法 ●纳犬吉日●上梁日忌二十八宿中七星●殡葬日忌二十八宿中七星 ● 天干五行 ● 地支五行 ● 五行相生 ● 五行相克 ● 十二属相掌诀图 ● 十二月建 ● 地支相穿 ● 地支三合 ● 地支六合 ● 年上起月 ● 日上起时 ● 起天月德法 ● 起天月德合法 ● 黄黑道用事吉日 ● 喜神方位歌 ● 喜神喜怒歌 ● 福神方位歌 ● 财神方位歌 ● 贵人月份方位歌 ● 日破败五鬼方 ● 男女属相配婚 ● 女命行嫁大利月 ● 翁姑禁忌 ● 男命禁婚年 ●女命禁行嫁年 ●男女配宫合婚法 ● 嫁娶不将图 ● 女命行嫁忌日 ● 纳婿周堂图 附纳婿定亲吉日 ● 嫁娶周堂图 ● 天狗星四季方向●太白日游之方 ● 诸日起吉时歌 ● 娶送女客忌三相 ● 上下车轿方 ● 安床坐帐方 ● 选择嫁娶婚元书式 ● 起日贵人歌 ● 起夜贵人歌 ● 六十花甲子纳音诸神方向● 六十花甲子纳音诸神方向2 ● 看阳宅要诀 ● 大游年歌 ● 七星八卦图● 九星所属阴阳凶吉 ● 九星吉凶年限应验歌 ● 子息多寡歌 ● 分房兴败歌 ● 年神方位图● 紫白五行歌 ● 洛书九宫顺行图 ● 三元年白歌 ● 三元月白歌● 三元日白歌 ● 三元时白歌 ● 年家吉神凶煞之最 ● 岁天干 ● 劫、灾、岁三煞方向 ● 十二建星 ● 年枝五鬼方位歌 ● 金神方位歌 ● 蚕官蚕命方位 ● 力士、奏书、蚕室、博士 居四隅卦 ● 年干破败五鬼方位歌 ● 大将军歌诀● 论将军方位 ● 月家凶煞之最● 大月建歌 ● 小儿煞歌● 禳解小儿煞法 ● 飞宫掌诀图 附飞宫祖洛书 ● 六德详解 ● 天德、月德歌 ● 三德相合 ●天恩,月恩吉日

  ● 天赦、母仓吉日 ● 太岁神煞出游日 附大偷修曰 ● 用日法 ● 地支六冲凶日 ● 论四废荒芜凶日

  杂占篇

  ● 占十二个月节候丰稔歌● 占元旦日阴晴 ● 占元旦值十干日 ● 占上旬丙子日 ● 占四季甲子日雨 ● 占雷鸣日 ● 入霉出霉日 ● 占立春、春分日 ● 占立夏、夏至日 ● 占立秋、秋分日 ● 占立冬、冬至日 ● 占六十甲子日阴晴决 ● 占天 ● 占云 ● 占风 ● 占日 ● 占虹 ● 占雾 ● 占电 附钦天监对联 ● 天文日月 ● 前朝公规 ● 春牛颜色 ● 笼头构索 ● 芒神眼色 ● 芒神闲忙 ● 策牛人 ● 芒神头髻 ● 芒神鞋袴行缠 ● 芒神老少高低鞭结 ● 春牛取水土方图式 ● 占面热法 ● 占眼跳法 ● 占耳热法 ● 占耳鸣法 ● 占釜鸣法 ● 占火逸法 ● 占犬嚎法 ● 占衣留法 ● 占嚏喷法 ● 占肉颤法 ● 占心惊法 ● 占鹊噪法 ● 鸦鸣鹊噪方向 ● 占灯花法 ● 鬼谷子先生响卜法 ● 张天师祛病符法 ● 镇诸怪符法 ● 李淳风六壬时课

  《玉匣记》者,旌阳许眞君之所著也。眞君昔以道济人,化瓦为金以输民之通负,置符于水愈人之疾,诛巨蟒于上辽,馘毒蜃于江西。功德溥博,未可具述,及其拔宅上仙,而救世之心倦倦不已。见人之祈禳者,触犯天地禁忌,致生灾殃,连锦不宁。若曰:太上以好生为德,而下民建斋设醮,本以谢过缴福,惟不知禁忌,反受殃咎。乃恻然怜之,躬考天曹簿籍,日辰甲子,福祸灾祥,毫分缕析,流传于世。俾亿兆有缘,或祈或禳,庶知避凶趁吉,同跻寿域。眞君是心,盖亦太上之心也。近姑苏道友倪守眞,得之于异人,受而敬信之。犹虑见闻者少,欲授诸梓,以广其传礼,予为之序。惟夫人之福祸灾祥,固本于天,非探知造化之理者,不能细究而明之。惟圣人能安之,贤人能知之,其余众人,不得知而安也。则有蹈祸机,触禁网,虽欲忏悔首谢而复误,罹天忌业又甚焉,此《玉匣记》之所县以作也。守眞得之,不以自秘,而又传之人。人知吉焉,而用凶焉,而避免戾于斯世,其功行不亦溥乎。慕道之士,诚能礼信而用之。于以禳灾谢过,于以请福延生,其福庆必有所归矣。

  宣德八年龙集癸丑夏四月朔旦,耕笔斋吴子谨书序。

三步。

1、灶王爷一般要摆放在厨房放置案板的地方,也就是贴着灶边上!而且摆放的位置不能太高!一般有的人家还会在两旁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2、灶王爷是要正着贴的,并不是歪着贴,毕竟是保佑家中的平安,歪着贴显的不尊重!

3、给灶王爷上香的规矩:一般都是三炷香,也有上一炷香。上香不在于次数的,一般都是早晚各一次,也不用讲究确定的时间。其余时候随自己心意和方便。关键是要懂得上香的真义: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下面是提供的春节元宵节手抄报,欢迎查看。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一)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二)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三)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四)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五)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六)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七)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习俗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 胶牙饧 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

     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 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 “跳灶王”是民间由古代“驱傩”发展而来的一种活动形式,主要是乞丐们的活动,由腊月一日至二十四日是“跳灶王”的日子。进入腊月后,乞丐们三五成群,扮灶公灶婆拿竹枝闹于门庭,乞钱,谓之“跳灶王”,也含有驱邪之意。这一活动主要在我国的东南方进行。

  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

    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三尸神”道教称在人体内作崇的“神”。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又说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上天去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但只要人们在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历史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我精心推荐

按书籍内容分类包括:天文类、地理类、方志类、史记类、农家类、法家类、杂家类、总集类、别集类、纪事类、谱录类、戏曲类、幼学类、编年类、金石类、时令类、小说类、政职类、奏议类、政书类、目录类、西洋类、风水堪舆、四柱命理、六爻八卦、择日择吉、手相面相、姓名测字、紫微七政、梅花易数、三元玄空、奇门遁甲、六壬太乙、铁板神数、占卜解卦、周易学术、儒家系列、佛教系列、道教系列、医学系列、武术系列、兵法系列、民间系列名家系列

市面上能找到的差不多有:

《龟斗解厄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金刚罩道术》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门步斗咒罡》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门宿生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黄箓五院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飘放莲灯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预修预行正启》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雷霆启醮幡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雷门醮削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随愿往生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阳醮科仪集成》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七册)

《道教金箓受生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金刀断索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遣送白虎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遣告符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迎王母銮驾斋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赤凤髓》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课盆关报》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诸品斋醮全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设坛主科》古本秘本易学道教书籍古籍

《道教解冤惘结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肄垂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童初五相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禳关祭将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禳关度煞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祭秽幡棺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神霄伏魔玉赦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祝由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祛文告符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祈禳十八诰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祀供全科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百鬼图》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瘟醮年王八圣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田禾醮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6部)

《道教生神九大斋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珍本紫微斗数》古本秘本易学书籍古籍书籍

《道教玉枢镇静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玉帝正朝全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燃灯祈禳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火铃诏赦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清微真经录》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河图朝天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河图三辰星象晚朝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水陆大斋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水炼度火琚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水府三界召龙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正启三元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梵音斗科》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道教朱陵饯驾》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朝元朝真礼斗》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星耋宝书》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旮旯施食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旮旯斛食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无极真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4册)

《道教斗醮三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文昌宝忏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敕破九狱》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敕水禁坛》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救苦提纲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挑饕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投告上下元符简》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手抄残本》道教古本秘本

《道教恭迎诸神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开通纨道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谢真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清旦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朝圣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提纲下》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提纲上》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总早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建坛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左案时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度人大斋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度人夕景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右案时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度人午景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保举四符》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对灵救苦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太清章全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太垌符箓》道教道术法术线装善本秘本

《道教太乙医科秘本》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太上秘笈》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大曜分事》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大斋行符告简》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大放赦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大开方隅》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大品斋醮庭参九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大品斋醮关告投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圆宗秘录》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圆皇密法》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四正四维生神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复

《道教四大归空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受生迎库管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南斗炼度祝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华山秘诀》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十王鸿斋奉真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十王告简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医方杂症》线装秘本秘本医学书籍古籍

《道教北斗金玄羽章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关摄亡魂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修真锦身科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传度迎箓》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九龙九皇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九转生神开坛圄》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九皇朝元夕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九炼返生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九天总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丹罡誓水火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丹罡八镇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临坛驾停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丰都秒斋案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中元大会全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上元大会庆灯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三皇广成甲子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复

《道教三景玉符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三官劾全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三天门下女青诏书》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三十六趑解》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三元斋左案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三元斋右案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一炁生神晚朝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家隐遁一宗》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七册)

《道家镇压秘法》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家血湖科仪全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九册)

《道家功悑法录》道家道教道术古籍线装善本秘本

《道家列子冲虚真经》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道家仙踪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七册)

《道传雷霆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表章总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血湖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离明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玄帝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灵祖龙王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传星主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日月祀地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传文昌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救苦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接寿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报恩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报恩斋》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川主杨泗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传和瘟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南斗天曹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传北斗正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九幽洞渊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轩辕秘籍》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解坛散结祭赏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观音关帝金木炳灵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茅山灵光道法秘本》道家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童限旮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秘传祝由秘笈》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五册)

《秘传圆光法道法》道家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神符秘术宝录》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祝圣沐浴赈济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秘传张天师法术宝录》道教道术法术线装善本秘本

《祈绸灯星灯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祈祷黠雷秘旨》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玄空养义》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玄母天尊道法秘笈》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灵宝道君珍本妙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测字秘传》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洪阳先生老子注解》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治平宝鉴》道教古本秘本书籍民国

《民间法术合抄秘本》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放生天赦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张宫谕酌春堂集》秘本秘本道教道家祭文古籍书籍

《建坛安镇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建坛伏魔黠醮品奏纳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度人耋真清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言外中》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清微黄箓科仪》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灵驱解法》秘本道教法术道术理秘本

《安奉金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奏请玉札祝国仪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城隍禳蚁解启师判散》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土皇醮款五方启坛真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古本盲派命学》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古本推背图》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十种十王报恩转案》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北斗缪玉书》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勾嵝升天神书》道教道家古籍线装善本秘本

《八卦奇门密法》道家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先天言功掩禁扬幡礼斗》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元始南斗玄灵妙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佛门秘本坛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五灵玄科梵度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贪狼庆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禄存庆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破军庆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斗姆预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文曲庆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廉贞庆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同庆万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中斗龙神作灶经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东岳丰都北魁冥京全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下元大会解厄朝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上清金嘦清醮奏表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三洞法宝忏诰咒》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万贔秘术》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家秘本星辰宝经》道家道术法术古籍善本秘本

《道家中和秘本》风水堪舆地理古籍线装善本秘本

《秘传犯收吓解灾集》邓松汉 道家法术古本秘本

《礼生祝文》道家古代风俗禁忌祭神鬼祭文古本书籍古籍

《和斗科》道公佬(道士)道家法术秘本秘本道公佬书籍

《鲁班全书》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石印本鲁班经》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鲁班小木经秘笈》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

《鲁班大木定国真经》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

《鲁班秘书》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神鬼图鉴》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重刊董氏道德经集解》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

《鲁班法咒》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李真仙真仙》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道法大手印》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石印辰州符咒大全》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

《丧事祭礼科仪》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还有一些道长出的书就不一一例举了

10,13,17,22,25,27号。

灶台,它自古开始出现,相传由燧人氏发明。1993年,普通灶台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进。截至2007年5月,我国大部分农村拥有灶台。过去叫锅台,也就是做饭时所需要操作用的一个平台。用砖垒成方体,前边留空作为烟囱。后面留口作为添柴用的灶眼。上方留出一个大的圆形,在上面做一口大锅。这样,锅里煮饭,锅下添柴。

古人根据地球磁场变化规律总结出了关于嫁娶、出行、动土等一系列的吉日需求,这些吉日称为“黄道吉日”。后来又系统编辑了《协纪辩方》《象吉通书》等古籍,这套方法流传了近"2000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择吉习俗是中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它具有相当广泛的文化蕴含,择选吉日其根本就是寻找、确定用事活动的适宜时空点,能充分的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以及由此之间的和谐关系所造成的适宜机遇,从而达到趋吉避凶、吉祥如意的结果。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