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岭南美食都有一些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2收藏

中国岭南美食都有一些什么,第1张

中国岭南美食都有:芋头糕、拉肠、碗仔翅、牛腩粉和及第粥等。

岭南饮食文化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食在广州”这种文化现象,则是岭南饮食文化的集中表现,它涵盖了独具特色的粤菜精华、别具一格的岭南饮食风格。

1、芋头糕

芋头糕是广东潮汕地区、广州、阳江、佛山等地汉族特色糕点小吃,也香港和澳门地区茶楼卖的点心,材料有粘米粉、芋头、虾米、冬菇、腊肠和腊肉。具有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可防治癌瘤等功效。

2、拉肠

拉肠是一种使用米浆做成的广东小吃。真正好的拉肠,一定要用质量上乘的稻米,才能磨出好的米浆。广州街头的肠粉店,通常有布拉肠和铁板拉肠两种,把米浆直接倒在铁板上蒸熟的是铁板拉肠;如果在铁板上铺一层布,再把米浆倒上蒸煮,熟后通过晃动布而使拉肠卷起,就是布拉肠。

3、碗仔翅

碗仔翅这种小吃,原来也算“出身高贵”,是大酒楼用零散鱼翅做出来的菜式。后来被小贩学去,在街头用小碗装着来卖,“碗仔翅”因此得名。不过如今的碗仔翅,已没有任何鱼翅成分,只是由平价的粉丝代替,加入冬菇、木耳、猪肉丝、高汤、马蹄粉等煮成。

4、牛腩粉

牛腩粉是广州小吃店中上菜率最高的小吃之一,甚至经常被用来代替正餐。单从牛腩看,就可以看出广州小吃对口感的看重。牛腩分以下数种:坑腩味最浓,是牛胸前八支骨的腩肉,是常用腩位,面积最大;爽腩是牛肚皮的腩位,面积小,口感爽软不硬。

5、及第粥

用猪瘦肉丸、猪肝片、猪粉肠加入粥中煮熟而成。色白鲜明,糜水交融,味鲜香厚。

  1 大闸蟹

  秋分是品尝螃蟹的最佳时间。  “秋风一吹,蟹腿痒痒,菊花开,闻螃蟹。” 这时候肉质肥厚,肥嫩,鲜美香香,但螃蟹是凉的,要适量食用。

  2、桂花酒

  “八月桂花开,九月桂花酒”,秋分时节是桂花飘香的九月。 秋分前一定要采摘桂花酿酒,用现酿的糯米酒浸泡刚刚采摘的桂花。  ,制成桂花酒,秋分来临时,喝一杯桂花酒,十分惬意。

  3蜗牛

  一年中最适合吃蜗牛的时间是秋分。 秋分时,蜗牛肚里没有小蜗牛,肉质最肥美。 桂花酒和田螺的嫩滑也别具一格。 而且,蜗牛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食用后可以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4鸭肉

  俗话说“秋高气爽”,秋后肥肉最好的选择就是吃鸭!  “京城的美味,鸭子们是无法理解的。” 当年的新鸭经历了春夏两季,到了秋天,肉质更壮、嫩、肥,营养相当丰富。 医学著作还指出,鸭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热,养血生水,养胃生津……”,鸭肉最大的特点是 不温不热,清热去火,易入秋 炎热时节,吃鸭可消除秋燥。 在全国很多地方,秋季吃鸭子已经成为一种饮食传统。

  5南瓜

  中秋佳节团团圆圆,大鱼大肉少不了。 吃一些南瓜可以增强饱腹感,减少脂肪摄入。 南瓜秋季成熟,富含膳食纤维和胡萝卜素,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预防便秘的作用。 此外,秋季干燥,多吃南瓜,还能滋润肌肤。

  6石榴

  秋分过后,气温逐渐下降,寒冷变得更重,大多数人都受到凉爽干燥的影响。 石榴味甘酸、涩而温,能有效抗氧化,降低体内沉积的氧化胆固醇,延缓衰老,对秋季咽干咽干非常有效。 此外,石榴还有止泻作用。 中秋节易拉肚子的人,饭后吃石榴。

  7芋头

  苏东坡曾写下“香似龙涎香而白,味似奶而清”来赞美芋头。 虽然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但这个季节的芋头特别松香和糯。

  8 墨鱼炖猪肉

  功效:滋阴壮阳,强筋骨。 值得一提的是,墨鱼是女性理想的保健食品。 女性无论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都吃墨鱼有益。 据记载,女性食用具有养血、明目、通经等功效。中医古籍《随喜居饮食谱》中说:“对女性更有益,更能崩解绞痛,利 胎儿,调经带,治疗疝气。”

  9芝麻黑豆泥鳅汤

  将黑豆和黑芝麻洗净; 将泥鳅放入一锅冷水中,盖上锅盖烫死,洗净,锅内加油煎至微黄,捞起。 然后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文火煮至黑豆熟,调味即可食用,每日一次。 药用价值是补肾健脾,养血生发。 用于脾虚虚弱引起的脱发、胡须和头发过早变白或萎黄; 或肾虚所致的阳痿、口渴、便秘;

   10 负氘水

  负氘水保湿健康。 水是人类生命之源。 每天早上喝一杯好水,可以应对秋季干燥的天气,带走多余的热量。 负氘水可以使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输送更加顺畅,体内的各种垃圾、毒素、放射性物质也会更容易排出体外。

 连州位于广东清远市,这里真乃山清水秀之地,这里的一切都带着一股灵气和莫名的仙气,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观光客前来探索自然魅力,下面给大家分享连州的特色美食!

 连州美食介绍

 连州有着“长寿之乡”的美称,因此连州的美食也就有了“长寿之食”的美誉。说起长寿之食。头一号就是东陂的水角糍。东陂的水角糍是用上等的粘米生、熟浆打皮,以马蹄、葱花、瘦肉作馅,包成三角形,再用蒸笼蒸熟。再蘸以酱油、麻油,使水角糍的味道由内到外的蓬发出来!马蹄的清凉爽口;葱花的淡淡清香;瘦肉的甜味;麻油酱油的香味都配合得天衣无缝,把那水角糍香味顿时爆发出来!那水角糍的外形就像一个饺子,但水角糍的皮面上撒了一些芝麻,再加上是用蒸笼蒸出来的,使东陂的水角糍染上了金**!

 连州的特色美食除了东北的水角糍外,还有著名的“星子扣肉”!星子扣肉是由肥猪肉和芋头经过炸、扣、蒸等几道程序精烹而成。肥猪肉肥而不腻,芋头松软爽口,同时咬上一口,肥猪肉的弹性配合上芋头的`松软,使其不仅掩盖了肥猪肉的油腻,还增加了一点香气!肥猪肉皮色泽金黄,芋头嫩红嫩红,把星子扣肉的色、香、味天衣无缝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品尝在我们的嘴里。

 连州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连州也是个有无数特色美食的地方。连州特色美食拥有着色、香、味,一应俱全!

 连州特色美食

 焖牛蹄

 牛蹄富含胶原蛋白,在经过长时间的焖煮之后,口感依然劲爽十足,但并不“难”吃,只要稍加齿力就能迎刃而解。要做好焖牛蹄,除了火候得当外,最重要的就是锅中的秘料。好的秘料,能让牛蹄充分入味,沉香、微辣的焖牛蹄是最好不过的了。

 炒田螺

 田螺壳薄肉厚,低脂高蛋白,素有“盘中明珠”的美称。田螺与姜、蒜、紫苏、辣椒猛火翻炒,螺肉既能充分吸收香料的味道,又能保持螺肉本身的鲜爽,带来味觉和口感的双重享受。即使天气再热,田螺再烫,也不禁食指大动。

 蒸切粉

 切粉是连州地道特产,可炒可蒸,炒的香气十足,蒸的则较不热气,配上牛肉和连州独有的酸菜、酸豆角,细腻滑爽,酸辣开胃,鲜香可口。切粉的味道深埋在连州人记忆之中,对于外出打工的连州人,切粉更是家乡的味道。

 连州牛杂

 连州的牛杂被誉为“宵夜上品”,找一个牛杂小摊,三五好友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锅边,喜滋滋地选择自己爱吃的东西。上碗之后再浇上或辣或甜的各种酱汁, 辣或者不辣,任君选择。最幸福的当然是边吃边聊边休息非常惬意!现在街边的牛杂档早已不是单纯的牛内脏和萝卜了,还有青菜、笋干、腐竹、马铃薯、平菇、豆腐等等。

 焖蛇碌

 连州有一特色,就是喜欢晚上到江边的夜宵档吃蛇碌。将蛇切成段,配上秘制的酱料,大火焖熟,上桌的蛇碌就很好吃啦!嚼劲十足,味道鲜香。

 连州特产

 东陂腊味

 东陂的腊味,闻名粤港地区和东南亚诸国,当地人常引以自豪。东陂人心灵手巧,东陂的腊味不仅品种繁多,而且制作奇特,以下小录几款。腊蛋:蛋也能腊吗?是的,腊蛋是有名的东陂腊味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东陂镇“遂昌号”的腊蛋、腊狗和风肠,就远销马来西亚、菲律宾诸国和港澳地区了。是花油(猪网油)和蛋,花油为皮,蛋为馅。腊蛋的制作工艺极繁,先以盐水浸花油,目的是添味、漂白,一日即可,浸好后备用;再选蛋,鸡蛋或鸭蛋皆可,去白留黄,下盐、糖、酒;做腊蛋时,花油切至大小适中,垫于小瓷碟上,放蛋黄、风肠片、芫茜(若制作“银玉蛋”,周边还须放瘦肉),包成扁圆状;然后放太阳下晒,等表面稍干,加一碟盖上,反转碟子再晒另一面;两面晒至至三四成干,移至竹箕,又再晒;八成干,以小绳吊晾。腊蛋可蒸吃。要问味道?香又爽。

 连州溪黄草

 连州溪黄草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优质道地中药材产品。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等功效,对防治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等病症有奇特疗效。2007年9月1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7年第145号公告:连州溪黄草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广东省连州市现辖行政区域。溪黄草梁代道家廖冲给百姓煎汤饮用“溪黄草”是民间草药,各地俗名很多,主要有风血草、手擦黄、黄汁草、香茶菜等。“溪黄草”古籍中未见记载,但作为清肝利胆药,在连州地区民间已有一千多年的使用历史,连州居民至今还保持着夏天将溪黄草煲水作“凉茶”饮用的习惯。因它喜生山谷溪旁潮湿处,新鲜叶片揉碎有深棕**液汁而得名。

 连州水晶梨

 作为全省栽培面积最大的水晶梨主产区,连州水晶梨种植面积近5万亩,挂果面积36万亩,年产量近6万吨,年产值近3亿元。种植水晶梨,也成为了当地农户致富发家的途径。从连州水晶梨本身来讲,基于连州特殊的气候,连州水晶梨相比其他品种的梨,口感更胜一筹。连州市水晶梨果型端正,个大浑圆,果肉雪白,口感爽脆清甜,可溶性固形物12%至14%,平均单果重200克以上,具有糖分高、口感好等特点。连州水晶梨品种资源丰富,有新世纪梨、翠冠梨、丰水梨、黄金梨、黄花梨、圆黄梨和大果水晶梨等,种植集中分布在海拔300至700米,气温相对寒冷的星子镇潭岭、大路边镇山塘、龙坪镇孔围、西江镇高山等地区。连州水晶梨在口感上之所以能与普通梨拉开距离,主要是得益于连州特殊地形和气候。以连州市潭岭地区为例,该地区位于连州西北部,海拔高650多米,昼夜温差大,土壤多为黄沙土壤。

葫芦岛的是有带过自己家做的红薯干,又糯又有镜头比我自己买的还好吃。

新疆的是有带过自己家做的麻糖惊为天人坚果丰富,用料扎实,又香又甜,羊肉串烤肉的块头很大,没有酸味调料的香味和肉的香味充分的混合在一起,是吃完了内心还疯狂想要再要,但表面得,不好意思的,拜拜手,圆扁扁的馒头一样的难都吃过,干吃一些硬,当泡在炒米粉里吸饱了汤汁会很香。

大连的是有带过虾干樱桃虾干稍微有一点硬,但是很有嚼劲,越嚼越上瘾,樱桃是去山里摘的,又大又甜。

黑龙江的室友带过松子核桃没加过佐料的很原始的坚果的清香。

丹东的是有带过草莓个头贼大,颜色漂亮的很,之所以很丰富甜蜜,可口。

贵州的是有带过辣椒酱里面有肉沫香菇,麻辣鲜香拌饭吃,还能吃到两碗米饭。

隔壁的寝室。

广西的是有带过自己家种的柑橘是我22年来吃过最好吃的柑橘比丑橘还好吃清甜可口。

湖南的室友带过酱板鸭辣的喷火香的,要掉舌头,还有一位忘记南方哪里的室友带过葡萄干个个饱满?甜蜜一把一把倒嘴里超级的满足。

韦庄有一首诗描绘了大唐盛世的美景: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唐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繁荣昌盛时期,国家统一,疆域辽阔,交通发达,经济繁荣。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令人钦羡的丰富绚烂的唐代美食革命,其中以茶文化的形成和生食文化的大发展为重要的体现。

1.唐朝百姓吃生食的习惯

自唐朝以后,便有许多古籍记载南方的生食习惯。隋唐统一后,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南方的情况便陆续得到记载反映。《云南志蛮夷风俗》记载了云南地区人们怎么吃生鹅肉的方法,他们把生鹅肉切成小方块,拌以生胡椒、鸡椒等调料。《云南通志》说:"或肉或鱼,切而啮之,以五色蔬酥、五盐椒和蒜,食以为敬客。"唐朝时,吃生食的习惯还与祭祀不可分,由这一习惯还衍生出了"歃血为盟"这一成语。

生活在沿海沿江地区的人们,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有食用生鱼肉的习惯,他们经常用生鱼宴招待最尊贵的客人。唐代韩愈的诗里曾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潮汕地区吃生鱼的习俗,唐贞元十四年,韩愈因上谏得罪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当他一个河南人初到南方,看到当地生食海鲜的情况,感觉十分新鲜。

他迫不及待地给好友元稹写诗,一一向他介绍潮州人喜食的海鲜,有章鱼、蚝、蒲鱼、蛇等,还有数十种他叫不上名字的海生物。生食海鲜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日本人吃生食的传统是受了古代中国的影响。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日本人爱吃生鱼片、寿司等,于是,他们便将日本人视为吃生食的鼻祖,其实不然。先秦时期,我国就把生鱼肉作为款待有功之士的珍馐,汉魏六朝普遍食用,因张翰而成为文化原型,唐代风气最盛。

唐代的鱼脍种类、鱼脍保存都值得一提。唐代《膳夫经手录》写道鱼脍的选料以鲫鱼为最佳,鳊、鲂、鲷、 鲈、次之,鲚、鮇、魿、黄、竹五种又次之,这是长期的经验总结。除此之外,唐朝人还发明了给生鱼片杀菌的方法,他们用"胡荽、芜荑酱、卤汁"这 类具有解毒杀菌功能的佐料。

日本曾十六次遣使到唐学习文化礼仪、政治制度、佛学、音乐、茶道、造纸、造船等技艺,作为生活中一部分的饮食也可能是其学习的内容。遣唐使中的请益生原本就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他到唐学习的时间很短,这些人中可能有人学习中国的饮食文化和烹饪技术;日本遣唐使到达唐王朝的待遇等同于唐代的藩属,在饮食上必定很精当,这是大国的待客之道,鱼脍也可能是宴请遣唐使的一道菜。

不过,由于资料匮乏,上述两种想法没有得到证实。据《旧唐书》和《续日本纪》记载,唐王朝曾派人去日本,其中有些人后来定居日本,并接受了天皇的赐姓和授官,这些赐姓的唐人之后长期生活在日本,其在唐朝的饮食习惯必定继续保留,鱼脍文化是否有可能通过这 些人传到日本,亦苦无资料证实。

我国食鱼脍的传统自始至终没有断裂,只因斫脍人的稀缺、生食鱼脍引起身体疾病等原因,使鱼脍文化渐渐从全国范围内缩减到局部区域,久而久之 被人遗忘,令人产生了生鱼片乃日本所独有的错觉。

2唐代饮茶之风盛行

出了敢吃生食外,中国饮食对世界饮食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对茶叶与饮茶风气的推广。茶叶在现在己经成为与咖啡、可可并肩的世界性三大无酒精饮品,并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饮茶习惯与传统。

"茶"这一饮品在先秦之时就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人们所食用,汉代以后开始自巴蜀向长江地区传播,但直到隋唐之时,饮茶之风才摆脱了南方一隅而在全国范围内得以确立。成为世人喜爱之物。唐代不仅是饮茶之风盛行之时,也是饮茶之风向域外不断传播之时,是茶叶成为世界饮品的开端之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唐代的茶酒业均获得了快速发展。唐人饮茶风习日炽,尤其是中唐以后茶的生产、贸易和消费日益壮大,茶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茶在唐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流行风尚。可是,社会是复杂多样的,由于生活境遇、社会身份、经济条件和文化素养的不同,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实际生活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唐人茶生活当然也不例外。

从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贵族吃茶多用金杯玉盏;而在简陋的农家,虽然没有昂贵的餐具用来吃茶,茶也是必备的饮品。难怪诗人岑参发出"然灯松林静,煮茗柴门香"的感慨。因而,在唐代既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的盛况,也有茶为食物,无异米盐的景象。

总之,尽管各阶层饮茶的方式和品位确实有较大差异,但唐人对饮茶的推崇却是显而易见的。在唐代不仅内地有饮茶这一习俗,同时饮茶之风还拓展到了周边少数民族和国外地区,贞观十五年,随着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茶叶传入西藏地区。与此同时,茶也向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

据《新唐书陆羽传》回纥大量消费茶叶。这也是历史上茶马交换的开始,后来更是逐渐发展为茶马互市。日本高僧最澄由中国研习佛教归国,把茶种带回日本,种植于近江。次年,高僧空海又从中国带走茶籽,在日本各地种下,还把制茶常识传在日本传播。不仅日本茶道受中国影响颇深,朝鲜、韩国、越南等周边国家的茶文化亦可以从唐代茶文化中找到源头。

3 唐代文人"煎茶"时的讲究

中国人的饮茶行为很是久远,但茶在唐以前往往更多只是作为解渴、提神的一种普通饮品,那吋,茶还达不到文化上的高度与深度。但随着唐人茶生活的普及与风行,陆羽等好茶的文化人对茶的钟爱、研究和总结,茶文化的奠基之作《茶经》应运而生。它是人们喝茶喝到一定阶段,需要某种总结与提升,好茶的文化人肩负起了这份责任,最终凝结成书。其中记载了茶叶的煮饮是文人茶生活的核心内容。其中歩骤规范,讲究也多。

第1, 择地点。煮饮茶汤总是需要一定的场所,因而环境的选择显得很重要。在唐代,文人雅士们对煎茶的地点选择也很有讲究,他们希望能在自然幽静的环境中能更好地品茗高谈,以旷心境。刘言史在他《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中就对他和友人不辞辛劳,在郊外取水煎茶做了详细地描述:"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可以活高人。"他们将这种行为视为乐趣,自诩为风流雅事,可见当时对于煎茶之地的选择也是一种时尚。

第二,择器具。煎茶要使用专门的器具。陆羽在《茶经》中用了一章的篇幅,详列了种煎茶饮茶用具,并在每件用具下,写明了制作原料、方法、规格及用途,可见煎茶在文人生活中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的。唐代文人们从艺术欣赏的角度出发,选用青色的越瓷饮茶。当然,除越瓷外,文人们在各自的品茗实践中也会依个人喜好选用其他地区的器具。如秦韬玉《采茶歌》中用了岗瓯,可见,对于唐代文人来说,煎茶器具的选择可以体现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品位,因此在选择时,一定要经过思考。

第三,择水火。唐代文人对煎茶的讲究还体现在他们对煎茶水火的讲究上。陆羽《茶经》就讨论煎茶水的档次,他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唐代《煎茶水记》中记载了一个叫刘伯会的人,他品鉴了全国的水源,最后得出扬子江南零水第一的结论。相较用水,唐人煮茶对火的要求也不简单。《茶经》提到煎茶最好应该使用炭火,这样煎出的茶可以飘香万里。

第四,择佐料。古人煎茶喜欢在水沸前加入佐料,唐人虽然也有这种习俗。但是这一习俗受到了茶圣陆羽的批评,他认为过多的作料会使茶如同沟渠间弃水,反而损害了茶的本味,故而只是在汤水第一沸时略调之以盐味。后来,在唐代文人群体中,很多人也越来越重视茶本身纯粹的味道,表现在品饮中便是逐渐掘弃了放佐料这一习俗。

在这种煎茶的过程中,反映了唐代的文人雅士们对美的追求和理解。可以说,这已成为他们追求艺术美,以文人自我标榜和要求的一种重要手段。精致的饮茶习惯反映出的则是文人们对生活的讲究热爱,对茶文化的推崇与引领。

结语

在中国,饮食足以堪当文化一词,中国人的吃喝绝非单纯解决口渴与饥饿的问题,饮食中更多的充溢着讲究与内涵,反映出的是国人的生活状态与思想观念。而这场美食革命生动地体现了唐朝文化的包容性,煎茶与吃生食体现在人们的小生活中,充满活力,与时代相称。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