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的典籍最早见于什么,多名托什么,固有之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2收藏

易筋经的典籍最早见于什么,多名托什么,固有之说?,第1张

易筋经是一部古老的武术经典著作,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时期(公元439-534年)。据史书记载,这部经典的作者是一位名叫卢修远的道士。多名托之说有很多,其中比较有名的是说这部经典是由少林寺的一位高僧所创,也有人认为这部经典是由明朝时期的张三丰所撰。然而,这些说法都缺乏确凿证据。总的来说,易筋经是中国武术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对于武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创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统称为“禅宗祖庭”,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特别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史上曾经除了嵩山少林寺还有一个南少林,姑且并列叙述如下: 少林寺,位于登封县城西北13公里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若从郑州,开封,洛阳乘汽车,可直达寺院门前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寺建于少室山麓的丛林茂密之处,故名“少林”正如《说嵩》中所说:“少林者,少室之林”少林寺是我国佛教禅宗的发样地,所以又称《少林禅寺》和《大少林》.据文献记载,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印度高僧跋陀自西域跋涉来洛阳,他幽栖,常到嵩山,又受孝文帝尊崇,“诏于少室山阴,筑少林寺而不能是居之”北魏正光至孝昌年间,另一印度僧人达摩来中国,修禅于嵩山少林寺他广集,传授禅宗,使少林寺的影响日益扩大,传说达摩曾在山中面壁九年,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留影于石 关于福建南少林寺: 根据近年来的一些历史和考古专家(Experts)发现研究,很多很多专家(Experts)以为福建共有三座南少林寺,他们分别就是莆田,泉州,福清三座南少林寺院当中,创寺最早的莆田南少林寺,据《兴化府志》记载: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比莆田置县早11年,较嵩山少林寺晚建61年其次为泉州少林寺,据《晋江县志》与《泉州府记》记载:泉州少林寺建于唐干符(公元874–879年)中年,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今名“东禅寺”而不能是最有说服力算福清南少林寺,在一些史书如《八闽通志》,《三山志》以及清乾隆天子钦定的《四库全书》中有记载“福清少林”字样,根据在福清南少林寺遗址所挖掘的文物来评估,福清南少林约创建于唐代,至今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一)泉州南少林寺 据历史记载,中国的少林寺,差未几有10处之多最著名确当属河南登封少林寺,建寺最早,影响最大其次是福建省晋江市东门外的泉州东禅少林寺在中国武术发展中的贡献,也以这二者为最,传奇故事颇多 福建泉州东禅少林寺,相传为唐初嵩山少林寺武僧智空进闽所建,址在清源山之东岳山麓,一向为我国南禅及南少林武术之中央,申明远播自唐宋元明清以来,历经三废三兴据清代《西山杂志报刊》记载,唐天助元年(公元907年),“少林寺反王审知附梁,被毁”,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诏修;南宋景炎元年,“清源少林寺千僧蒲寿庚之降元”,千僧抗元,少林寺再一次被毁,明洪武十年,州官黄立中“疏奏朝廷,敕修少林寺”,直至清乾隆二十八年,泉州少林寺第三次被毁,火烧少林寺之后,少林寺和尚至善法师避祸民间,继承招收少林,反清复明部分武僧逃进德化避难,其躲身地一直是个谜近来有人证明,泉州市德化县福建省著名的戴云山脉是当年南少林武僧的落脚点在乾隆年间,一代武林宗师洪熙官进了泉州少林寺,拜至善禅师为师,继承发展南少林拳后来他在广东佛山习武,开馆授徒,培养出了南少林拳王黄飞鸿,后又由黄飞鸿传至香港,并远播东南亚及美国等地 现位于东岳山脚下的泉州市少林寺,挖出了大量唐宋时期南少林寺的建筑构件之后,位于南安石井镇埭头村的颜岗寺又发现了一处“南少林五祖”之一的墓塔,为“南少林起源地在泉州”的说法再添一重要左证正在施工的泉州南少林寺二期工程在复建天王殿工地上,已陆续出土一批唐宋时期古石础,石柱,石塔刹,药碾槽,宋瓷花瓶等贵重文物此间考古人士称,这是南少林考古的又一新发现,进一步印证了泉州南少林遗址历史但所有这些的证据还是难以服众,最重要的一点是无直接或者间接记载“少林寺”的字样,但他对我国的宗教与佛教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莆田南少林寺 1986年,莆田市在西天尾镇北部层峦叠嶂中的九莲山麓发现一处古建筑遗址,以及五口建造于北宋年间的大型花岗岩石槽残碑,石柱等,学者们从石槽长226厘米,宽100厘米,槽旁刻有“诸罗汉浴煎茶散”字样,判断这是僧兵治疗(Treatment)伤病用的石槽,又从残碑,石柱上的“林泉院”,“寺山界”字样,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口重达数千斤的宋代石槽,槽上刻有“当院僧兵永其佳其合共造石槽一口”,推测此遗址可能是南少林寺遗址 九莲山南少林寺海拔500多米,地形酷似河南的山间盆地,居九西岳脉中段,地势十分险要,是理想的兵家用武之地山间盆地小平原,耕植可以自给,大本营离各个隘口不过数里之远;且坡度平缓,如有军情,到隘口凭险扼守不过片刻功夫从地理形势上看,林山实在是个易守难攻的躲龙卧虎之地寺区附近有朱山,樟江,寨头等10多个山寨目前各寨遗址均存山头尾和梧桐山还有高III四十米颇为壮观的山涧瀑布少林寺遗址正处在九莲山盆地的中央,寺院的基地有两三万多平方米,十方丛林的心胸可想而不能是知清初,南少林寺因在反清复明斗争中与天地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王朝深为忌恨,遣兵焚毁,莆田南少林寺从此湮没于历史烟尘之中

童子功、一指禅、罗汉拳、少林坤、达摩剑,在中国不论是男女老少,也不论是读过书的还是没读过书的,应该都知道少林武功吧。毕竟少林寺是那么的有名。

从拳打脚踢的武术套路,再到真刀真枪的实战技能,少林武功可谓是系统很庞大,而且也特别的健全,正所谓天下武功出少林,那源远流长的少林武功到底是谁创立的呢?这一点大家应该都不知道了吧。

达摩虽然创立了禅宗,却并非是少林武术的创始人,事实上少林武术是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形成的,经过历代僧徒们的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的一套拳术达百余种,武林上总称少林拳。

其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是元代的少林派武术大师,白玉峰,绝远上人,他们精心研究少林拳法,注重拳法的整理和传授,将少林拳中的罗汉十八手发展为七十二手以后又发展到了一百七十三手,第一次系统的整理出了一套少林拳法。自己以前也认为达摩祖师创造了少林寺,其实不是这个样子的,那么既然不是达摩,到底是谁创造了少林武功呢?

公元512年,僧人僧稠接任少林寺,第二任主持僧稠是离开邺下寺来到少林寺的,邺下寺是历史典籍上最早有完整记载的寺院,所以有关僧稠的记录是真实可信的,而且僧稠接任主持,不久少林寺就开始出现了关于僧人习武的记录。所以说僧稠才是少林武术的开创者,或者说僧稠至少开创了少林僧人的习武习惯。

至于我们现在看到了少林寺的一系列的拳法,肯定都是后期不断的完善和创新的。唐宋时期少林武术那么多的系列,那么多的领域,逐渐的完善成熟,并且流传到我们现在。

1、跋陀:在嵩岳少室山下建造少林寺,跋陀是为少林寺第一位住持。

2、了改:1335年至1421年,明洪武二十三年成为主持。

3、文载:1454至1523年,明正德三年即1508年,祠部任命文载住持少林寺,前后十六年,直到圆寂。

4、正道:1547至1609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即1594年,被祠部任命为少林寺住持,前后十七年,直到圆寂。

5、行正:1914至1987年,其中1986年,他被正式任命为少林寺方丈,结束了自清康熙以来少林寺无方丈的历史。

6、永信:少林寺现任方丈。1987年8月,行正长老圆寂,得师衣钵,接任少林寺管理委员会主任,全面主持寺院工作。

7、僧稠:480至560年,昌黎人,俗姓孙,少林武术创始人。

少林寺以名字作诗是假的。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少林寺是一个古老的佛教寺院,其历史追溯到公元前495年,至今已有1550多年的历史,少林寺拥有大量中国佛教古籍,其没有记录以少林寺名字作诗。

嵩山少林寺有多么久的历史了

据记载,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是由西域沙门跋陀创立的。

在跋陀创建少林寺之后,印度僧人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播大乘佛教,被后人称为“禅宗初祖”。相传少林寺最早的武术由达摩所传授。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唐王李世民与王世充激战于河南。少林寺僧因为寺产为王世充部队占据,于是帮助唐军袭取了擐州城,这就是有名的“少林十三棍僧”的来历。 从那以后,少林寺被特许保留僧兵,在冷兵器时代渐渐成为中华武学的至宗。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在近代,少林寺也曾经拥有过强大的武力,不仅使用传统的大刀长矛,而且还拥有步枪、机关枪等现代兵器,少林寺僧兵集团在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史中曾经留下过浓重的一笔。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土匪肆虐,民不聊生。这时的少林寺已呈衰落势态,寺僧惟以寺宇平安为念。少林寺的恒林和尚,为寺庙的平安做出了贡献。 恒林,伊川县宋寨人,俗姓宋。他在参禅之外,又习拳术,武艺高超。由于地方治安混乱,县府便命他为“少林寺保卫团团总”,他只好“以菩萨心肠作金刚面目”,购置枪械,训练僧兵,以备不测。 民国九年(1920年)秋,恒林率民团在登封县城、梯子沟、白玉沟等处,与土匪大小数十战,每次皆获胜利。一次,匪首朱保成、牛邦、孙天章、段洪涛等合伙夜袭巩县鲁庄镇,天将明时被发觉,向西南逃窜。巩县九区民团紧紧追击。匪过偃师府店,偃师县十四区、十五区民团也加入追击队伍。土匪逃至少林寺西熬子坪,遭恒林所率少林寺民团截击,大部被消灭。这次战斗缴获枪支、弹药甚多,皆藏于少林寺内。恒林因其英勇善战,名声大振,土匪不敢犯境,环寺数十村得以安居乐业。恒林因此受到县府的表彰。 民国十二年(1923年)十月初二日,恒林因积劳成疾去世,享年59岁。次年春,登封、巩县、偃师、临汝四县民众三百余人集资为恒林立碑悼念。 恒林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妙兴接任了少林寺保卫团团总的职务。妙兴,字豪文,俗姓金,临汝县谢湾村人,家境贫寒,八岁投少林寺恒林为师,自幼学拳习武,技艺超群,绰号“金罗汉”。 民国十一年(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时,直系军阀吴佩孚部师长张玉山至登封,意在收抚陈青云、任应岐的部队。张玉山手下的河南暂编第四团团长樊钟秀到少林寺休息,见大雄宝殿残破,发心修补,因军务倥偬,无暇及此,暂捐四百元,预作购买物料之用。寺中僧众感激,因而与樊有联络。次年秋,吴佩孚受命为直鲁豫三省巡阅使。张玉山奉命在登封一带收编湖北第一师别动队,其第一旅旅长卢耀堂得知妙兴武功出众,寺内又藏有枪支,便极力拉拢妙兴,以妙兴为团长,组成第一旅第一团。这样,妙兴就加入了吴佩孚的军事集团。 民国十四年(1925年)二月,豫西爆发了“胡憨之战”。陕西的刘镇华派憨玉琨率军入河南,与河南督军胡景翼作战,争夺中州。胡部樊钟秀派兰世勋运动驻偃师的憨部李慎亚倒戈。当憨部崔继华自密县退却时,妙兴率部队帮助李慎亚攻打崔继华,大大支援了樊钟秀。自此,妙兴与樊钟秀关系更加密切。 民国十五年(1926年)七月,广州革命军开始北伐。九月,冯玉祥宣布脱离北洋军阀,参加国民革命。吴佩孚联合张作霖攻打冯玉祥,被北伐军击败。1927 年春,冯玉祥占领西安,配合北伐军进攻河南。二月,妙兴所率第一团奉命开往郑州,又调往舞阳。三月六日,在与任应岐部交战中,妙兴阵亡,年仅三十七岁。 民国十七年三月,建国军樊钟秀乘冯玉祥的国民军后方空虚,夺占了巩县及偃师县,但不久被冯部将石友三夺回。 樊钟秀南撤,转攻登封县城,其司令部即设在少林寺内。石友三部向南追击,至轩辕关,少林寺僧助樊狙击,终不敌而溃。三月十五日,石友三追至少林寺,遂纵火焚法堂。 次日,驻防登封的国民军(冯玉祥部)旅长苏明启,命军士抬煤油到寺中,将天王殿、大雄殿、紧那罗殿、六祖殿、阎王殿、龙王殿、钟鼓楼、香积厨、库房、东西禅堂、御座房等处,尽付一炬,以泄其愤。如果说恒林迫于形势,担任“团总”,保护了寺院及一方的安全,尚可称赞的话,那么妙兴投靠北洋军阀,出任“团长”,参与征战,不但违背了佛寺清规,且引来了少林寺的劫难。 少林寺以武功名扬天下,曾因此而荣,也曾因此而蒙受灾难,但无论如何,少林寺在中国历史上更多的是以“武”的面目留给人深刻的印象。并且对中华文化贡献最大的是其持久的尚武精神。

少林寺建于什么年代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拓跋宏为安顿来朝传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扩展资料: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少林寺寺内外碑铭繁多,其中元代碑铭不仅数量可观,且大都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它是研究元代宗教、政治、历史、书法艺术、中外交流的不可多得的实物文献。

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中少林寺藏经阁与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由此标志着少林寺以藏经阁为载体的古籍保护进入一个新阶段。据悉,少林寺藏经阁现有5万余种30万册图书。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