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通谱网的湖南现存最早的木活字本家谱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百姓通谱网的湖南现存最早的木活字本家谱,第1张

现存我省最早的木活字印的家谱是湖南图书馆收藏的《邹氏重修家谱》部分卷。清朝邹康侯、邹养蒙等修,邹粲兮等纂。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木活字印本。版框高37厘米,宽25厘米,每半叶16行,每行31字,四周双边,白口,皮纸。系以纸捻装订的毛装本,3册(现已合订1册),凡230页。

“邹氏”系湖南新化罗洪(现属隆回县)之邹氏。

家谱最前面的一篇是序(已破损),接着是邹氏重修族谱序以及十四世孙、十五世孙、十六世孙、十七世孙,共10篇序。接着是宗谱凡例、田亩、坟山、颂文、宗派图总、罗洪世系、思房世系、汉房世系、景信世系、柏房世系、宝房世系、缘房世系、斌房世系、普房世系。

该家谱具有木活字印本的三大特点,即:一、字行不整齐,有时倾斜不直,有些字排列歪扭;二、字的大小不一,笔画粗细不匀称,一行字内,不但个有大小,而且笔画粗细有时也不一致;三、墨色轻重不均,一版内,各个单字,墨色的浓淡不一致,有的字墨色浓,有的字的墨色却显得很淡。这是因为木活字一般是选用梨木、枣木或者杨柳木雕刻而成,而木材纤维有伸缩性,沾了水就会膨胀,因而排版凸凹不平。甚至有的字还未沾墨,并且有重字或脱落活字的现象。活字是每字一刻,而且是多个人所刻,因而风格不一,字体大小不一律,亦不能全面照顾。它不像刻版书,字是写稿上板,字体大小一律,刻工一气呵成,因而大小匀整,字与字间互相照应。此外,该家谱尚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版面中留有不少的空白处,是一些人的生卒年月日、婚嫁的年月日等,有的已用墨笔填上,有的是后来用木刻单字钤上的,有的还仍然空着。

该家谱来源于邹氏家乡,家谱最后的硬纸板的封面上,钤有一长方形的印框,框内文曰:“邵阳运输局。隆回站到邵阳站,73880,共1件。”便是佐证。1946年8月1日,湖南省为筹修省志,成立了湖南省文献委员会。该会“除计划纂修省志导修县志外,凡有关文物之征集保管整理”等,均为该会业务。征集材料的办法,一是由文献委员会派人下去采访搜集;一是利用各种调查表,由省府通令各县市政府,要求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按时将调查表及实物送交或邮寄文献委员会。如“各县市族谱调查表”内容包括:某氏族名称、纂修年代、纂修数、体例、历次主修人名字、备考。因而《邹氏重修家谱》,应是隆回邮寄到邵阳,再由邵阳汇总送交湖南省文献委员会。后因这次修省志未果,其有关材料包括《邹氏重修家谱》等,一并移交了湖南图书馆,现已收入《湖南省古籍善本书目》。

六朝和隋朝时期,社会流行的书体以真书(楷书)和行书为主,同时也出现了草书和隶属。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种书体逐渐走向完善,并且出现了众多的书法名家。

在隋代,官方推行的标准字体是楷书,也叫真书。这种字体在当时被广泛使用于官方文书、科举考试等场合。同时,隶书和篆书也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得到发展和使用。

在六朝时期,书法艺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真书、行书、草书、隶属等书体逐渐走向成熟。同时,六朝时期也是书法理论产生的时期,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如王羲之、颜之推等人的出现,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六朝和隋朝时期,真书和行书是最为流行的书体,同时草书和隶属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应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