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过敏防卫战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宝宝的过敏防卫战,第1张

宝宝的过敏防卫战 宝宝鼻子过敏,遇及室内冷热及天候变化、气温骤降或天雨高湿,马上见他「哈啾」不停,鼻水、喷嚏,让宝宝好不自在!碰上气喘的话,最担心感冒诱发哮喘,更害怕高烧不退!苦的是,异位性皮肤炎宝宝,夜夜搔抓破皮红痒,皮肤发烫,苦痛难眠,家长难道只能束手无策?本单元,将深入介绍如何面对照顾过敏宝宝,邀父母一起击退过敏的防疫难题。 认识三大慢性过敏:

林口长庚医院儿童过敏气喘风湿科叶国伟主任表示,一般常见的过敏种类虽多,但宝宝的慢性过敏症状,最需与病情作长期抗战,故比起一般临床急性过敏症来说更需耐心面对。三大慢性过敏症包括:一、过敏性鼻炎;二、气喘;三、异位性皮肤炎。此三类病症,可谓最困扰宝宝及家长了。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中医儿科主治医师颜宏融亦指出,在中医儿科临床门诊中,过敏性鼻炎的婴幼儿看诊比例最多,其次为气喘及异位性皮肤炎。然而,无论这三类病症人口的比例多寡,宝宝一旦有过敏症状,往往都令父母伤透心神。

三大小儿慢性过敏,是指具有过敏体质的婴幼儿而言,然三者的发生机率,均有互为关联的影响存在。换句话说,一旦宝宝有其中之一的症状,不代表不会患有其他两类的症状,而且有的宝宝,甚至也可能一人就包含以上三种过敏体质。

举例来说,有的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发现有鼻过敏,再大一点时,却突然出现气喘。又或者,有异位性皮肤炎的宝宝,后期在他成长的阶段中,出现了其他的过敏症。凡此种种,均因宝宝家族性遗传体质而异,而唯一确定的是,三大慢性过敏,呈现紧密关联的病理三角。

分析过敏的成因:

叶国伟主任表示,过敏的成因,跟体质遗传有绝对关系;具过敏体质的爸妈,当然可能遗传给自己的小朋友。然而,父母与子女在过敏的临床症状上,疾病的种类却可能完全不同。比方说,爸妈有气喘,但小孩子没有气喘,却发生皮肤过敏或鼻子过敏的情形;或小时候还没有气喘,长大一点才发生气喘等。

目前依临床研究显示,上述过敏虽并非后天因素引起,但诱发的影响原因,却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叶主任指出,过去对孩童曾作过一项普及性调查,发现至少有四成比例的孩童,被检测有过敏体质,但还没发生任何病状。

叶主任解释说,即使有过敏体质,但毫无诱发过敏的因素存在,那终其一生,也可以完全不会有过敏现象,因此环境对体质的影响相当强大。临床中也有不少例子是部份有过敏体质的人,小时候不曾有症状,但随着长大后搬家、怀孕、生活变迁等各种诱发因素出现后,才陆续呈现过敏症状。

例如从小在台湾出生,对花粉并没有过敏,那是因为接触的过敏原不多,然而长大后,却因求学缘故或其他因素到国外长期生活,却突然发现对花粉过敏。这是因为国外的生活环境与台湾不同,空气中飘散花粉的粒子存量也不同。

宝宝的过敏防卫战 西医临床-营养+检测双把关

过敏能预防吗? 过敏的症状,通常会随时间呈现不同的临床反应。因此,小宝宝以前或许只有皮肤过敏,没有鼻过敏或气喘,但仍不排除将来有可能发生。即使宝宝做过血液透析检测过敏原,但小小孩却很不容易侦测,故想彻底预防并非易事。

叶主任说,只要没有临床症状发生,通常不会严格禁止家长限制婴幼儿的日常饮食。尤其是小小孩,虽得知有过敏体质,但家长日常只需注意宝宝有否过敏病症即可,能及早发现就及早治疗,也毋需过度紧张,反会限制宝宝的发育成长。

为什么呢?因为,宝宝成长过程,需要各种营养素,故养分的摄取更为重要。因此,叶主任认为,家长不能因为害怕过敏,却把孩子的营养全忽略了。尤其有过敏体质的宝宝,主要是观察有没有比较严重的临床反应,并给予及早治疗即可。

而所谓的临床反应,其实就是指发病的表现程度。比如,检测对蛋可能产生过敏的宝宝,发现他确实在摄取蛋之后,明显有皮肤搔痒厉害的现象,那就要怀疑蛋可能引起过敏,而改以其他相等营养价值的食物(如豆浆、豆制品或肉类等);想反地,虽检测对蛋过敏,但摄食后完全无过敏症状,也不需限制饮食。当然,若对奶过敏的小婴儿,则可用「完全水解蛋白奶粉」来取代一般的配方奶。

当心宝宝久咳不愈 叶国伟主任提醒说,当知道宝宝有上述其中一种过敏现象时,其实更该注意宝宝日后有否出现其他过敏的早期临床表现。换句话说,当家长发现宝宝时常感冒,喷嚏、咳嗽、鼻水反复不易痊愈,此时,判断大约是过敏的早期反应,需请医师研判,正视过敏问题并施予治疗,可避免误以为是感冒症状而吃进太多的感冒药。

一般来说,宝宝的异位性皮肤炎,多在1岁前就会发生,但并非绝对。至于鼻过敏,多好发2~3岁的小孩身上。气喘,则在5岁以前,平均发生比例为八成;而气喘早期症状却可能更提早于3~4岁就出现,最常见的表象就是感冒许久未愈等,让家长误会是气管弱或免疫力差。

叶主任强调,其实过敏现象并非天塌下来的大事,除平日应稍微留心宝宝的饮食及周围环境外,其余日常生活并没有和其他宝宝有何不同。因此,千万不要因为家中有过敏宝宝,就产生特殊异样眼光,使宝贝在成长过程中,更难去顺应团体生活,进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宝宝的过敏防卫战

减少过敏与 在照护过敏宝宝时,家长除心态要正确外,也有可依循的照护通则。比如,异位性皮肤炎宝宝,家中最不适合豢养宠物,因宠物身上的皮屑,容易散落沙发等家具上而诱发更严重的过敏。此外,床单应定时更换清洗,室内固定除湿维持整洁,沐浴后帮宝宝擦无香精无 性的乳液,做好肌肤保溼,外出则选穿吸汗排湿的棉质衣物等。

至于气喘与鼻过敏体质的宝宝,最忌讳吸入二手烟,甚至环境的三手烟(二手烟附着家具成污染物质)也应防范。以往气喘宝宝大多不让他们饮用冰冷食物,但小小孩长大后,只能眼见其他孩子享受冰品也怪可怜,故家长至少将冰品放在室温下解冻再用,或缓慢融化小口品尝,当也不致过度影响宝宝健康。

婴儿的饮食方面,医师强调以喂哺母乳最佳。因母乳好吸收,且含有多种母体的天然营养抗体,故多半能增强宝宝的免疫体质。除非是对母乳也产生过敏反应的婴儿,但通常是少之又少,否则母乳对宝宝来说,可谓是相当优良的一种抗敏食物。

总括来说,会引起宝宝过敏的,不外两大来源,其一是环境存有物理性 物;如二手烟、沙尘暴、空气污染、气温与湿度变化等。其二则是生理性方面,包括饮食及环境的过敏原,如食物过敏、室内尘螨、墙角霉菌、狗猫皮屑等。故一般照护通则,简述如(附表一)。

孕妈咪在孕期吃的东西是否会影响胎儿成为过敏体质?叶主任回答说,据研究显示,目前没有找到绝对的关系。唯一公认存在绝对影响的,则是孕妇吸烟或吸二手烟;且一旦吸烟或吸二手烟的孕妇,将比没吸烟的孕妇更容易生下有过敏体质的宝宝。因此,孕妈咪在公共场所,千万小心别吸入二手烟。

附表一 过敏宝宝的照护通则:

幼儿的过敏种类

照护的注意事项

过敏性鼻炎

气喘

异位性皮肤炎

好发时期

2~3岁

5岁前

0~1岁前

环境

家中

忌养宠物、防尘螨霉菌、温度变化、清洁除湿、寝具更换等

外出

避免吸入二手烟、沙尘暴、空污戴口罩

饮食方面

1首重饮食的「营养」与「新鲜」。

2其次观察有否强烈过敏反应,进而选择避免。

3改以其他营养相当的食物取代。

例:若宝宝对奶过敏,可选择「完全水解蛋白奶粉」。

身心方面

西医用药

口服抗组织胺、

鼻喷剂(抗组织胺或类固醇)

吸入性类固醇、

白三烯素拮抗剂

保溼、

弱效类固醇药膏

穿棉质衣物

宝宝的过敏防卫战 中医调理-过敏三部曲

关掉过敏基因 有鉴于小儿慢性过敏,多半遗传家族体质,其症状通常延续良久,导致家长心疼头也疼。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中医儿科颜宏融主治医师表示,大多父母认为,西医用药的效果不错,但停药一段时间后,症状却又反复发作,所以,会期待透过中医来调理宝宝的先天体质。

有中、西医双执照的颜医师,现任中国医药大学中医学系专任助理教授,过去曾至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钻研免疫学3年,后更在其曾主持的一项全国性调查研究发现,国内约有20%至22%的父母因小儿病症求诊中医,其中最高的求诊比例即是「过敏性鼻炎」。

颜宏融医师表示,就西医的研究来看,虽然过敏体质是遗传基因,但目前的医学研究发现,许多调控因素可让基因表现(on)或不表现(off)。易言之,如果透过后天生活饮食、作息及药物各方面调节改善,即便人们天生带有过敏的基因,却能够不要让它表现出来。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糖尿病」,如果天生有糖尿病遗传基因的人,若后天保养得宜,也能够一生都不会患有糖尿病。而有过敏基因的人,在幼宝宝时曾有异位性皮肤炎,但长大后因体质变化,过敏也随之自然痊愈或消失,诸如此类,都代表体内某些基因可能被打开或被关闭的结果。

宝宝的过敏防卫战

辨证:寒、热、虚、实 中医又称个人化医学,故经常讲调整体质,虽不见得全然能被西医看法所接受;但透过中医领域的观察发现,人的体质可粗分四类:寒、热、虚、实;假如体质偏寒的人,就透过药理将他调为温和;体质偏热,则帮他凉性调整,其用意就在靠后天努力,透过药性的寒、凉、平、热,去改善不平衡的体质。

颜医师以气喘为例,在西医治疗上,普遍以气管扩张剂、类固醇作施药原则。然而中医的治疗,则要观察婴幼儿为偏寒喘呢?还是热喘?像寒喘的小朋友,吃到一些比较冰凉的食物,如西瓜、红茶、可乐、汽水等,吃下去可能马上就喘起来。但热喘的人,反而是吃到一些热的油炸物,气喘才容易发作起来。

再者,就气喘临床反应看,有的小小孩气喘咳出的痰,多呈现稀稀水水的状态,那就偏向寒喘体质。相反地,若痰的外观比较偏黄而黏稠,则属热喘。所以,同样是气喘,就中医来看,并不能使用相同的药。故综上所述,体质趋寒的小儿,中医会采以温性药方来化解寒象;反之,体质偏热,则改采凉药来退热降火,故中西相比,看法显得略有不同。

就异位性皮肤炎宝宝来说,中医辩证更入微。像有些宝宝皮肤属「湿」,故局部伤口易有渗出物,反而要用薏仁等祛湿的药。「风」则属搔抓,中医所谓的风不是形容风吹,而是指病情发作时,呈现以搔痒为主的症状。「热」邪

重的,皮表发烫偏红,此时就用清热凉血的中药调理,像牡丹皮之类。有时皮肤增厚,甚至有组织增生,则属局部有「瘀」。若病情久宕导致气「虚」,甚至会出现局部脱屑现象。

因此,西医就抗组织胺的药物帮宝宝止痒,为针对疾病症状在下游予以缓解,但中医认为,倘能从风、湿、热、血、瘀、虚、实的本质去仔细辩证,并佐以药理去热,皮肤就不再发烫,也就不需仰赖止痒药;祛湿,则可停止皮肤渗出物,也可降低对抗生素药物的依赖。(注:抗生素可避免感染)

颜医师解释,古籍的中医,没有那么详细的解剖学,故根据长期经验观察,运用可解释的方法,以药性来达到充分调理本质的目的。因此,相较下,中医更积极的想从上游来改善体质,进而调理个人内在病因;故中西抗疾方式虽不相同,但若中西合璧,仔细帮小宝宝辩证施方,或许宝贝就能和过敏体质绝缘罗!

宝宝的过敏防卫战

皮肤炎宝宝药浴 就中医来说,婴儿期的皮肤炎宝宝,根据体质略分为:「干燥型」与「渗出型」。「干燥型」的宝宝,多于皮肤上出现淡红或暗红斑片、干燥、搔痒与脱屑,包括两颊、耳后、脖子与四肢部份的躯干表面。而「渗出型」的宝宝,皮肤多出现红斑性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与脱屑,严重则分布四肢并产生脓疱。就体质分类,简述如(附表二)。

附表二 异位性皮肤炎体质分类:

类型

发生期

特征

体质

干燥型

婴儿期

皮表干燥、搔痒脱屑

血虚风燥

渗出型

婴儿期

水疱丘疹、结痂渗液

以湿为主

溼疹型

儿童期

四肢屈侧针状大丘疹、呈淡棕红色块状

湿邪热邪

痒疹型

儿童期

四肢背部米豆状小丘疹、薄痂生硬转褐色

血虚生风

苔癣化

少年至成年

因干燥受损斑疹生肥厚苔癣化、表面白色鳞屑、色素沉着、自觉剧痒、搔抓感染

血瘀血虚

资料提供/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中医儿科颜宏融主治医师

其实,颜医师的儿子,也是异位性皮肤炎宝宝,刚出生时本来全身白净,但过几个月后,竟陆续出现异位性溼疹的情况,包括耳垂、四肢关节等处,不仅全身泛红发痒,即使帮宝宝修了指甲,仍是被孩子抓得遍体鳞伤。

所幸具中、西医儿科完整训练的颜医师,透过亲自调制的药浴配方,并配合强效保溼,才让小儿子在最初发病时期就已完全截断病情发展。如今长大的宝贝儿子,不但是皮肤白净的小帅哥,也不曾出现过其他如过敏鼻或气喘等其他病症。

有鉴于0~1岁的宝宝,肠胃娇弱,往往不易喂食或吸收中药成份,所以温和的药浴,可说是对异位性皮肤炎宝宝,颇适合的护理方式。颜医师表示,药浴相当水疗,以中药草加水煎煮,释放药液于水中,不仅可透过简单浸泡达到疗效,且与口服药物一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宝宝的过敏防卫战

颜宏融医师提供的药浴配方:

药材: 荆芥穗3钱、防风5钱、黄柏5钱、苦参根5钱、金银花5钱、白鲜皮1两、地肤子1两、蛇床子1两、蒲公英5钱、紫花地丁5钱、冰片(另以布包)2钱

作法(一次煎煮2 份): 1先以汤锅盖过药材浸泡20分钟,开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煎煮约15分钟后,加入冰片(另以布包)再煮5分钟,取出药液备用,此为第1份,第1晚使用。

2加水盖过药材再续煮20分钟,取出药汁,以锅盖或保鲜膜盖妥保存药气,待冷却后放入保鲜盒置入冰箱保存,此为第2份,可保存于第2晚使用。

用法: 上述一帖药材可分作2天,每晚洗浴1回即可。洗浴时,须以清水为主,避免使用含皂类的肥皂,药浴必须等宝宝沐浴后再浸泡,且浸泡药浴后毋需再冲洗。澡盆水温不宜太高,与药液混合后,宝宝头部以下的皮肤均可浸泡,以10~15分钟为宜。脸部则用纱布或小手帕沾取,湿敷宝宝面部患处,小心不要让宝宝喝到药浴汤汁,浴后则应帮宝宝涂抹适当的保溼乳液。

注意: 伤口溃烂或有感染疑虑,建议先不要药浴,应事先咨询专业中医师。

除了药浴,中医的临床上,医生也会开予中药草膏,如芦荟凡士林、苦参根(清热燥湿)、紫云膏等让宝宝平时外用。其中的紫云膏,虽与德国紫草膏植物品种不同,但性质大同小异。而紫草、当归、麻油作成的紫云膏,含有清血热、帮助皮肤修复、避免皮肤干燥等作用。另外,适度的使用冰敷袋,在宝宝皮肤发烫时可用来降温,以增加皮表凉感,亦可减少宝宝的搔抓之苦。

宝宝的过敏防卫战

过敏鼻 穴位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最主要是从温补肺、脾、肾为主。肺脾气虚的宝宝,通常的症状是早上起床容易喷嚏、鼻塞、鼻水,此时爸妈可观察宝宝舌头,若白色舌苔出现,可知宝宝体内脾虚湿气重,而一般在大人身上更明显,脾气虚的人,最常出现脸色发白、手脚冰冷、一动流汗、消化不良或吃不下饭。

然而,过敏性鼻炎,跟一般感冒类似。但其实有所不同,故父母可略作区分。感冒症状,多以一段时期为主,且通常伴随发烧、喉咙痛、扁桃腺发炎等其他症状,鼻涕也较黄而黏稠。而过敏性鼻炎,则可能于一天当中的早、晚固定时段以阶段性、间歇性发生,且通常早晨起床或遇到过敏原与冷空气时,其症状最为明显。

通常宝宝有过敏鼻症状时,医生多给予抗组织胺来减少鼻涕分泌,但有些宝宝却会因鼻涕变黏稠而不舒服,加上副作用是容易嗜睡,故多在睡前使用。此外,含伪麻黄素的鼻喷剂,也是常见的药方。虽然鼻喷剂中所含的伪麻黄素,可减少鼻黏液充血,以减少宝宝鼻部肿胀与鼻塞,但却容易引起兴奋,使宝宝不想睡觉,故多在白天使用。

故颜医师发现,西药使用效果虽好,但停药后病灶容易再现,所以中医门诊最多鼻过敏的幼儿前来做体质调理。除了透过药材来调理幼小宝宝,家长也可以每天轻轻按揉宝宝的鼻周穴位,用轻柔的指腹 ,也是很不错的保健妙方。

为宝宝 时,可掌握面部「黄金三角区」要诀,首先从印堂穴起及至睛明穴、鼻通穴(即上迎香)、迎香穴等处,分别以手指柔软处(指腹)替宝贝轻揉穴位数次。此外,手部的虎口合谷穴与腿部的足三里,每日亦可分别轻揉约5分钟,均能适当改善鼻过敏症状。

颜医师表示,据美国小儿科医学会,在2004年「小儿科学」杂志曾发表,发现测试小儿印堂、鼻通、足三里等三穴位置,具有治疗过敏鼻的显著功效。及至2013年,也有多个医学中心随机取样、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发表在著名的「过敏」刊物(Allergy)上,认为上述穴位经针灸后,也有明显改善作用。

宝宝的过敏防卫战

气喘按揉无名指 医师临床观察发现,小儿一年内若有3次以上的「呼吸急促」、「发出喘鸣的呼吸声」等症,则可能患有气喘。颜医师指出,小儿科学上,气喘必有两大特征:一是可恢复性的气流阻塞。二是支气管过度反应。最明显的,气喘通常伴有明显「喘鸣」,此时家长可用耳朵贴背去听,即可听见明显的「哮喘声」。判断时,仿佛听见宝宝如异物吸入一般,会出现相同喘鸣。通常夜晚咳得厉害、反复胸闷、呼吸困难,症状有伴随季节交替而恶化的情况或家族病史等,就要格外当心宝宝是否患有气喘。

中医认为气喘的成因,多因先天「肺、脾、肾」气不足,亦即与基因本质有关,再加上外在过敏原 、食物、感染与气候温溼影响(中医俗称邪气,常见有风热或风寒),才使得气管痰气交结,阻塞不畅,因此造成呼气不畅,甚至气息喘促与咳嗽痰鸣等现象。

气喘的病症,略分「寒喘」与「热喘」,发病程度则划分「急性期」与「缓解期」。当气喘症状趋于相对平稳的时期,称作缓解期。此时中医约略以小儿气虚的程度做判别,并以「肺」、「脾」、「肾」辨亏虚。从外观上观察,肺气虚则面色白;脾气虚则面黄肌瘦;肾气虚最为少见,但易有尿床等现象。然就中医来说,均可透过后天调理改善。

因此,1岁以下宝宝,若在气喘趋于平稳的缓解期,亦可施以简单的保养步骤,包括:一、揉捏 宝宝小手的无名指指头;二、轻缓的帮宝宝作腰背的推拿 ,两种均是提供家长参考的简易妙方。因为肺经穴位,位在「无名指末节的螺纹面」,故家长可于宝宝无名指头每日平推200至300下,即可帮宝宝补益肺经增强抵抗力喔!

叶国伟 学历:长庚医学院学士后医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复健医学系 经历: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免疫药理研究员、台湾儿童气喘之友会理事长 现任:林口长庚医院儿童过敏气喘风湿科主任、林口长庚医院副教授级主治医师

颜宏融 学历:中国医药学院中医学系医学士、长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医学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博士后研究员 经历:长庚纪念医院中医部中医内儿科主治医师、长庚大学中医学系专任助理教授 现任: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中医部中医儿科主治医师、中国医药大学中医学系专任助理教授、中华民国儿童过敏气喘免疫及风湿病医学会秘书长

爱加贝生机食疗真的能治病吗?他只是进行对营养的补充,而不能真正的去治疗他的本质。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特禀质(I型)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九种体质的区分有利于更多的人更好的明辨自己的体质形态,并对症的进行有意义食疗。九种体质是从中医的辩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还不完善。人是复杂的整体,不仅仅是一种体质能够描述的,比如阳虚的人同样会出现气虚、阴虚等症状。遵从中医的辩证施治才能更好的实现健康的养生目的,这也提醒大家:食疗是一种中国精髓的文化,不是一般人能够掌握的,请慎重,更不要听风是雨跟着所谓的“专家”跑。如今创建中国自己特色的食疗体系或者文化机构以及服务体系是当务之急。

十二时辰

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的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我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①。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流注所示时间段各个脏腑当令:即精气神的调配。

下面对十二时的名称以及流注经络逐一诠解溯源,以便读者了解它们的词义、来源和用例。

1、子:像孩子在襁褓之中。子的本义为:幼小的、卵。古代指儿女。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正是夜深人静的午夜时分,正是今明两天的临界,也可以说「明天」这个「产儿」就要诞生,或者已在襁褓之中。子时,是孕含着什么孵化着什么的时刻。此时胆经当令。

2、丑:「扭」的本字,像手指抓住一物而扭动。扭,也作转动讲。子时过后,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夜正深,但「第二天」已经开始了。无形之中,似乎有一只大手在转动天体--夜幕即将被转过去,白天即将被扭过来。此时肝经当令。

3、寅:有说像黄泉欲出,又说像双手捧矢,即「引」的古字。引,可释为牵引、引导、引起、离开。黎明前的三点至五点为寅时,正是黑夜即将离开,熹微即被牵引而来的时刻。此时肺经当令。

4、卯:有说为冒,像开门之形,又有之体,又说像断物形,为刘的本字。黎明时分的五点至七点为卯时,天亮了,太阳冒出来了,人家的门该打开了。卯时,黑、白不再混淆,而是断然分开的。此时大肠经当令。

5、辰:有说像贝壳形,「」的本字;又说为「」,有之体。我以为它有托出云气之意。云气之上有日,为「晨」;无日,则云气弥漫。夏日的早晨,七点至九点,大雾茫茫。此时胃经当令。

6、巳:有说像胎儿形突出头部和蜷曲的身体;又说为蛇的象形。上午九点至十一点,雾气消失,正是暖融融的时刻,蛇从洞穴中爬出来了。此时脾经当令。

7、午:有说像木杵之形,「杵」的本字;又说为「牾」,抵牾为矛盾。将一木杵立在日光下,木杵没有影子,因为日光是从头顶之上照射下来的。古人依形造字,又依形取义,以形、义命物。由此,日中的时候,即十一点至十三点为午时。此时心经当令。

8、未:像树木枝叶重叠,物长成后才有滋味。「味」的本字。午后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示意只有经过阳光的强烈照射,树木才会枝繁叶茂、果子才能成熟。成熟的果子,才会有滋有味。此时小肠经当令。

9、申:有说像闪电形,又说为「神」。十五点至十七点,风雨带着闪电和雷鸣来了。古人不知闪电和雷鸣为何物,以为神在天上为之。此时膀胱经当令。

10、酉:像装酒的坛子,「酒」的本字。十七点至十九点,傍晚时分,劳作了一天,此时正是吃饭的时候,就简称「酒时」吧。此时肾经当令。

11、戌:人、戈会意,指人持戈(武器)守护。十九点至二十一点,酒足饭饱以后,一家老小该入睡了。但是不能大意,还要预防外敌或野兽的侵害,所以要手持武器进行护卫。此时心包经当令。

12、亥:有说像猪,「豕」字的变体。有草根-说。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主人被猪拱槽的声音搅醒了--要想猪肥,就得夜半起身给它添食。此外,草根与植物的块茎有关,那是猪的饲料。此时三焦经当令。

食疗除了要兼顾体质以及子午流注因素以外,更要坚持不懈才能出现效果。

紫癜不能吃什么东西

你好:紫癜 皮肤和粘膜出血后颜色改变的总称。临床表现为出血点、紫癜和瘀斑,一般不高出皮面,仅于过敏性紫癜时可稍隆起,开始为紫红色,压不退色,以后逐渐变浅,至两周左右变黄而消退。过敏性紫癜的饮食宜忌;

1过敏源若是食物,应尽量设法确定是哪种食物并严格禁食该种食物。

2高蛋白膳食,瘦肉、动物肝脏、蛋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应充分保证。

3高维生素食品,尤其是含维生素C的食物对于维持血管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4对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可根据病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有肾脏损害者,应限盐限水。

过敏性紫癜食物选择

1鱼、虾、蟹、蛋、奶等动物性食品,以及蚕豆、菠萝、花粉等植物性食物有可能成为过敏源,这些食物引起的过敏性紫癜发病率可占10~15%,应逐一加以排除。

2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新鲜蔬菜、水果,特别是绿叶蔬菜、青椒、柑橘、鲜枣、猕猴桃、刺梨等。冬季蔬菜淡季时绿豆芽也是很好的维生素C来源。

3调剂食用动物性优质蛋白质和豆制品。

建议你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治疗紫癜副作用很大往往对肝肾的损伤很大,造成肝肾的并发症。由于引起的紫癜的原因很多,往往治疗起来很容易反复,但是一定要坚持治疗,治愈后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要定期的复查以免复发。

紫癜不能吃什么 共饮食保健知识

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呕血、便血者应进半流饮食,忌硬食及粗纤维食物。忌辛辣 食物。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多吃带衣花生仁、红枣等食物。

紫癜,亦称紫斑,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其临床特征,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常伴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本病属血证范畴,中医古籍中所记载的“葡萄疫”、“肌衄”、“斑毒”等病证,与本病有相似之处。本病包括西医学的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发病年龄多为3-14岁,尤以学龄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春季发病较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年龄多为2-5岁,男女发病无差异,其死亡率约1%,主要致死原因为颅内出血。

护理

1急性期或出血量多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患儿活动,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2避免外伤跌仆碰撞,以免引起出血。

3血小板计数低于20x10的9次/L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各种创伤与颅内出血。

过敏性紫癜不能吃什么 过敏性紫癜饮食

一、形如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如米汤、稀饭、烂面条、软米饭、软馒头等。不吃生、冷、硬、油炸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应禁食鱼类、海鲜类、奶制品、蛋类、豆制品、肉类、葱、蒜、辣椒、酒、饮料、花生、瓜子、核桃、坚果类、各种零食及各种零食。

二、随病情缓解先少量加一些普通蔬菜如炒土豆、白菜、油菜、西红柿等,先给一种以后逐步加量,增加品种。病情缓解后也可吃些普通的较新鲜水果,如西瓜、苹果,不要吃反季节水果、南方运来的稀罕水果(如荔枝、木瓜、龙眼、芒果、菠萝、榴莲等)和长期储存的水果。

三、探视患者不要送鲜花,花粉吸入可加重病情。家中也不应有开花或有香味的花草,外出时也要避免接触。

四、一般皮疹消退2~4周后,方可考虑添加少量新鲜的瘦肉类饮食,炒、炖、煮均可,油要少些。但不能吃腌肉、腊肉及火腿肠类。1-2周后无皮疹复发可逐步加量,增加品种。至3-4月后可添加鸡蛋,先水煮,1月后可炒。在病情稳定6个月后才能加牛奶。在1-2年后才能加海产品。

清明节踏青由来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即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那么清明节踏青的由来如何呢快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清明节踏青由来1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通常在农历三月前后,恰是大地春回的时节。经历了一个漫长寒冬之后,人们纷纷走出居室,来到户外探寻春天的气息――或在田野踏青,或在郊外放风,这些郊游活动便被称为“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传说,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的诗句。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

 由于全国各地春天到来的时间不一,因而踏青节也就有先有后。农历二月二为福建一带的踏青节,三月三为陕西一带的踏青节。北京、东北由于春来得特别迟,到了五月初五才开始踏青。由于踏青是一项有意义的习俗,因此代代流传。

 清明节的传说

 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这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市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那片衣襟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踏青由来2

 清明时逢阳春三月,正是郊游的好时候。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俗。据宋朝史籍记载:“清明前后十天,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人们带着食物,来到郊野,投向大自然。宋代踏青之风盛行,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远足的热闹情景。

 踏青娱乐,是清明节出城郊游的一种风习。清明节期,春暖花开,最适于郊游,这是踏青习俗形成的客观原因,清明又是去郊外扫墓的日子,因此形成扫墓兼踏青的节俗。明人刘洞、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中说:清明来到,“是日签柳,游高梁桥,日踏青。多四方客未归者,祭扫日感念出游。”明代的清明踏青,有些就是扫墓之后接着游春的。

 宋朝的时候,围绕扫墓、踏青而形成大型的娱乐活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清明之娱乐时说:“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各携枣锢、炊饼、黄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刍,谓之‘门外土仪’。”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临安清明节俗时说:“宴于郊者,则就名园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肪,款款撑驾,随处行乐。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虽东京金明池未必如此之佳。” 宋人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宋汴京汴河两岸的景物以及清明人们游乐的情景。画面人物多达五百五千,牲畜五十多头,船二十多艘,车轿二十多乘,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各行各业集于游市,充分反映了清明日踏青娱乐的情景。

 清明节踏青,最早的源头应是古之游春习俗。《论语·先进》中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谈论志向的一段对话。当孔子问到曾皙的志向时,曾皙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话,说明上古之民早就有季春三月野浴、踏青的愿望和习俗。后来的清明踏青,应该说是发源于上古而又继承古上已节祓禊遗风的结果。提到踏青,人们自然会想到唐崔护清明日游城南庄之事。崔护清明游春到城南,因口渴而得村女之杯水。第二年清明,崔护又来城南庄,可那女子却因思念崔护而死,于是崔护写了《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堪当趣事。

 清明节正是大地春动的时节,故此节虽起始于祭祀先人,但在长期的发展巾也复合有游乐的内容。《东京梦华录》载,清明日,都市人出郊,田如市,人们游玩于田野园圃之问,至暮而归。这种郊游活动,后来便被称为“踏青”,含有一冬蜷缩,春动出外,舒展身手,振奋精神的:卷思。同时古代又在清明节汇聚了插柳植树的活动。至于清明戴柳免虿(折)毒的说法,则反映了这一节日也包含有驱灾内容的印记。作为综合性质的节日,还增加了竞技游艺的内容。现在人们往往视清明节为外出旅游的最佳季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祭祀先人的节日,故俗称鬼节。相传汉元帝为追念前将军萧望之,故有“使祭其冢”之举。直至隋唐,清明祭奠才形成俗例并见之官方文书,《旧唐书》载,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敕云:“寒食卜墓,礼无经文,近代相沿,寝以成俗,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人五礼,永为常式。”《东京梦华录》说:“清明日,官员士庶俱出郊祭坟”。

清明节踏青由来3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等。我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仿佛只有行了这种仪式,才真正拥有了春天。“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踏青虽在一年之春,但具体时日常有出入。明朝冯应京、元朝费著、唐朝李淖,分别在文中指明踏青时节为正月初八、二月二日、三月初三。其实,人们心中最认同的那个时节,也是被称作“踏青节”的,是春暖花开的清明时分。在这个时节里,他们结队出游,在凭吊先人的同时,感受春天气息。在郊野中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心情被放飞得不想回转,快乐也渐渐从脸上溢满内心。而诗人骚客更是吟颂成篇,佳句华章比比皆是。如“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孟浩然《大堤行》),“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欧阳修《阮郎归·踏青》),“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等,最优雅的无疑是1600多年前,发生在浙江绍兴的“曲水流觞”了,这一踏青活动中,不仅产生了37首酒中所赋之诗,更诞生了“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自小时起,春天的田野就对我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长大后,到江南上大学,这里比家乡的平原美多了,到处青山绿水,宛如画中。最盼着春天的到来,因为春天一到,学校总爱组织去远郊踏青。有一年我们顺江而下,一路上,江水浩荡,远处的青山隐隐。至天门山,弃船登岸,便是一望无际的黄灿灿的油菜花,微风佛过,花香阵阵,花潮涌动。我们一边吟咏着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边在花海中疯跑,心灵就像长上了翅膀,向仙境里飞升……多少年后,那情景,那画面还定格在记忆里。

 踏青是一种忙里偷闲的放松,它最能唤起童心的回归。冬日里,活动空间狭小的逼仄,心灵像一颗裹得严严实实的茧,难以舒展。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偷得浮生半日闲”,卸却一切俗务,携一家老小或三五好友,去郊野寻觅春天芳踪。融入自然,看蓝天白云,闻菜花香,听燕子呢喃,沐浴春光里,徜徉在乡间的小路上,随手摘片柳叶,放在唇上,吹出一曲欢乐颂;高兴了,不妨脱下鞋子,赤脚踏在泥土上,对天吼几声;累了,打个滚,就地躺下。如此放浪形骸,神游八极,让机体吐故纳新,不但赏心悦目,还能使人胸怀开阔。

 从生理上看,踏青最有利于人体的健康。春天阳气上升,树林中、田野里、河边、湖畔,空气清新,饱含负氧离子,经常呼吸,可以使人心肺受益,精神大振,有消除疲劳、防止春困、调节神经等作用。

 踏青去,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出游,但不是每一个季节都能踏青。踏青路上,你定会觉得古人“芳草拾翠暮忘归”的踏青诗写得真好。

清明节踏青由来4

 清明节踏青的由来 为什么清明节要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在这一画卷,画面人物就达550多人,牲畜50余头,船20多艘,车、轿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况,可见一斑。 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清明踏青注意事项

 1提前观察天气

 当发现墙缝有渗水、天气闷热异常、湿度明显加大,这种情况说明两三天内一定有大暴雨,避免外出。

 2量力而行

 春游踏青以近郊为好,最多不超过两天的路程。过远春游,舟车之累,身心疲惫,既不利于健康,也减少了兴趣。另外,要补充各种营养不能乐而忘返,造成过度疲劳。如果出现心悸、乏力多汗、头晕眼花等症状,应尽早休息,切忌勉强。

 3穿戴适当

 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要带足衣服,以防感冒。鞋子应选用轻便、无跟防滑和高弹性的运动鞋,大小要合适,以免影响血液流通,防止脚趾挤伤和脚底麻木不适。同时可准备戴防风镜和墨镜。

 4注意饮食保健

 踏春时,体力消耗较大,身体内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较多,所以踏青中的饮食是保健的重点。

 5注意场所选择

 踏春宜在田野、湖畔、公园、林区、山区等场所,以摄取较多的“空气维生素”———负离子,起到健脑驱劳、振奋精神的作用。

 6防止昆虫叮咬

 春天是各种昆虫滋生的季节,如果你不慎被昆虫叮咬,切不可搔抓,而应立即涂擦风油精或皮炎平等糖皮质制剂,被松毛虫、蜘蛛、蜜蜂、蝎子等叮伤后应冷敷处理。

 7防止意外事故

 踏春时,应尽量避免走陡峻的小路,不要独自攀登山林石壁。同时,凡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随身带好常用的急救药品。

 8预防花粉过敏

 春天百花争艳,要注意预防花粉过敏。首先要找准过敏源,最好先到医院进行检查,查出自己的过敏源,如果没有进行过彻底的脱敏治疗,在选择的春游地点,应尽量回避有花之处。出游前可事先口服扑尔敏或安其敏等抗过敏药物,户外活动时不要近距离“拈花惹草”,不要在草地上睡觉,不要用口唇、鼻子及面部直接与花朵或树叶接触,以免过敏现象发生。

 9热水洗脚

 踏春时脚部肌肉不停地进行收缩运动,易引起局部肌肉酸痛。热水洗脚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足部血液循环,还可使皮脂腺的分泌和毛孔散热作用恢复正常。

 10时刻注意防晒

 春季万里无云的天气,紫外线较强,春光中的紫外线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温柔,它会潜入人体直接暴露的肌肤,面部皮肤被太阳晒得绯红发热,千万别用冷水洗面,应该让皮肤休息一会儿再用温水洗。另外,春季皮肤容易脱水,嘴唇和手足容易干裂开口,面部易起皱纹,甚至出现头晕眼花。要及时涂抹防晒用品,但不要化妆,因旅行中很容易出汗,很容易引发毛囊炎或化妆品感染。

清明节踏青由来5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扫墓节、聪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在传统习俗中,每到三、四月,人们最重视的就是清明节。清明节年期在每年为农历三月上旬,公历四月五日前后。是一个属于追远怀思的华人传统节日。每到清明,就有许多风俗活动,包括了祭扫坟墓、踏青、插柳等。

 “清明”二字,古书上解释说:“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其它书中也有“桐始华,虹始见,萍始生”,“清明风居东南维,主风吹万物”。清明象征着我国黄河流域,万木凋零的寒冬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到来了。这时,万物沉睡的严冬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到。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劳动人民依据节气来安排庄稼活计。二十四节气中就有“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之说。

 从中国历法上来看,清明本来指的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气候转变的一个标志。二十四节气是农历中季节更替、气候变化的计算法。我国最早的太阳历以及《国礼·春官》明确记叙了“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的天文历的最基本常数。农耕社会以后,劳动人民发现日、月、年构成了历法的三要素,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已基本形成了24节气。24节气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等方面的知识,编排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歌谣。其中清明被排在歌谣的第五位。也是农历历法中的第五个节气。此时,天气转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岁时百问》中便写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清明最初其实就是一个农耕节,也没有扫墓的习惯,扫墓这个习俗形成,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宫廷发生内乱。晋国太子重耳的同父异母兄弟和后母骊姬想除掉他,夺其王位。为了逃避他们的迫害,晋国太子重耳流亡在外,还有忠臣介子推等人。

 有一日,他们在大山中迷路,粮断援绝。介子推于是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煮成汤,解重耳之饥,重耳十分感动。

 十九年后,重耳返回晋国,成为一国之君,史称晋文公。当时,他为褒扬群臣辅佐之功,对他们论功行赏,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乃品格高尚之人,并不去邀功请赏,而是悄悄回到家乡,带着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懊悔之下,派人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执意不出。后来,晋文公欲烧山逼介子推出来受赏,结果却意外烧死了介子推和他的母亲。

 晋文公十分悲痛,为表悼念之情,下令将二人埋在大柳树下,并把绵山改称为“介山”。 同时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纪念介子推。这就是“寒食节”。

 当时,人们纷纷携带食品往介子推坟墓上扫墓祭祀,纪念他,于是又形成寒食节扫墓。寒食节和清明节本来属于两个节日,由于日子相近,到了唐代,这两个节日就合二为一了。于是,就出现清明扫墓的习俗。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关于清明扫墓,还有一种说法。相传在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大战好几回合后,终于取得天下。他光荣返回故乡的时候,想要到父母亲的坟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墓碑东倒西歪,有的断落,有的破裂,而无法辨认碑上的文字。

 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一张纸,用手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苍祷告说:“爹娘在天有灵,现在风刮得这么大,我将把这些小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爹娘的坟墓。”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么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刘邦高兴得不得了,马上请人重新整修父母亲的墓,而且从此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一定到父母的坟上祭拜。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据古籍记载,秦汉时代已经出现扫墓的礼俗活动。当时,扫墓仪式非常郑重,摆放供品、整修坟头、焚香火、烧冥纸,甚至在墓上载种松柏,表达悼念之情。扫墓那天,除了年长的长者以外, 家家都是举家出城扫墓。就连牧童也把牛驱赶下山,唯恐妨碍他人扫墓。 身处异乡的人们,也会望乡遥拜,对祖先进行追思。

 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由于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中华民族的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扫墓和郊游结合起来即陶冶情操,又促进了身心的健康。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肝闻吹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记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人们在扫墓和踏青返家的路上,都愿采几朵野花戴在头上,顺手折几根柳条插在房前屋后。据说这种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民祖师——神农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纪念和希望长寿的愿望。戴柳习俗被淘汰,插柳却盛行起来,成为我国人民春季造林的植树节。

 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历代的记载十分浩繁。诗人怀清明之作更是争艳夺彩,不可胜记。《红楼梦》中的清明活动贾府十分重视,把采百草、放风筝、荡秋千作为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清明活动在民俗中的重要位置。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是寄托哀思的一个契机。

 时至今日,在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已经为清明节增添了许多内含,各地青少们成群结队向烈士陵园献花致敬,或邀请革命先辈作报告,讲革命故事,或组织参观、旅行、访名胜、采标本,丰富了节日内容。另外,在祭炎黄二祖的同时,悼念自己的先祖,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在今天的清明活动中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追忆亲人、寄托哀思,本来是充满温情的事。然而,当街头焚香、坟边烧钱引发大火影响市容的时候,清明已经变得不再清明。更有甚者,还有别墅、奔驰、小蜜甚至伟哥也成为祭祀用品,让清明节几乎变成一场闹剧。

 与此同时,网上祭祀、家中祭祀、树葬、海葬等无污染无危害的新祭祀方式也在逐渐盛行。文明已经成为趋势,当生活方式已然改善,曾经跟随我们的陋习也该摈弃了,让清明真的清明起来。

清明节踏青由来6

 清明插柳风俗由来已久,民间相传从隋代开始流行,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在隋代,运河刚贯通南北,河堤需要年年植树,巩固河堤。

 而柳树有强大的生命力,容易成活,又喜湿润,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加上清明又是适宜植树的季节,因此插柳习俗从那时起渐成风俗,并延续至今。

 关于清明节插柳,有传说和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之中。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

 但因为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为仕途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

清明节踏青由来7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节气是按照阴历制定的,阴历没有闰年。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6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一、谷雨的由来:

谷雨的由来在古籍中是这样解释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

这句话的意思是三月中旬,雨水以后使得土地变得肥沃,适合谷子等作物的播种,播种以后又迎来新时节的降雨,适合谷物生长。所以以后谷物的播种在这个节气了,两件事物自下而上便有了“谷雨”这个节气名字。

古代谷雨将谷和雨联系起来,蕴含着“雨生百谷”之意,也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

二、谷雨的“三候”

每个节气都有三个代表性的物候,谷雨的三候是:

一候萍始生:

这里的萍指的是浮萍,浮萍这种植物是在水中生长,而且耐受不住寒霜,所以到了谷雨时节温度上升加上雨水充足,浮萍就获得了适合生长的环境开始生长了。

二候鸣鸠拂其羽:

这里的鸣鸠指的是布谷鸟。鸣鸠拂其羽是说布谷鸟开始梳理自己的羽毛。因为布谷鸟能够感受到天气的变化,一旦温度适宜后就会来到北方生活然后开始整理羽毛开始求偶。而谷雨时节的温度正好适合布谷鸟,所以便有了谷雨时节鸣鸠拂其羽的说法。

三候戴胜降于桑:

这里的“戴任”即戴胜鸟,“桑”指桑树。因为谷雨时节是戴胜鸟繁殖的时候,而它的窝又建在桑树上。所以就有了谷雨戴胜降于桑的这一现象。

三、谷雨的习俗:

1、赏牡丹

牡丹花集体盛开的节气正巧是在谷雨前后,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所以古人们在谷雨时节赏牡丹花成了一种习俗,古人云“谷雨三朝看牡丹”。在现代,牡丹也是常见花,所以谷雨赏牡丹习俗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2、采茶

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谷雨茶有别于平时任何一种茶,是寄寓了一种向往健康平安的民俗心理的茶。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