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学的文献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目录学的文献学,第1张

『书林清话附书林余话』叶德辉著1957,1987·北京

『文献学论著辑要』张舜徽编1985·西安

『中国古代书籍史』李致忠著1985·北京

『中国图书史』陈力1996·台北

『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概要』来新夏著1987·天津

『中国图书史略』昌彼得著1976·台北

『文献学讲义』王欣夫述1986·上海

『中国文献学』张舜徽著1982·郑州

『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来新夏等著1990·上海

『古典文献学』罗孟祯编著1989·重庆

『中国古文献学史』上下孙钦善著1994·北京

『中国文学文献学』张君炎著1986·南昌

『中国文献学概要』郑鹤声·郑鹤春著1930,1967·台北

『古籍整理论文集』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编1984·兰州

『版本目录学论丛』1/2昌彼得著1977·台北

『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商务印书馆编1983·北京

『张元济书札』商务印书馆编1981·北京

『简明中国古籍辞典』吴枫主编1987·长春

『中国文学目录学』谢灼华编著1986·北京

『访书见闻录』路工著1985·上海

『印刷发明前的中国书和文字记录』钱存训著郑如斯增订1988·北京

『肩朴集』李致忠著1998·北京

『文字の文化史』藤枝晃著1971·东京

『图书の历史と中国』刘国钧著松见弘道译1980·东京

『图书馆と汉籍』松见弘道著1981·东京

『书学序说』山岸德平著1977·东京

『汉籍整理法』长泽规矩也著1974·东京

『近藤正斋全集』第三卷1906·东京

『中国典籍之最』徐状华著1987·兰州

『图书馆古籍编目』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合编1985·北京 『书目丛编叙录』乔衍☆辑

『东湖丛记』清蒋光煦撰用光绪九年刊云自在龛丛书本影印

『古文旧书考』岛田翰撰用明治三十七年民友社排印本影印

『千顷堂书目』清黄虞稷撰用民国五年适园丛书本影印

『经籍访古志』森立之等撰覆昭和十年用稿本影刊本影印

『艺风藏书记』缪☆孙撰用光绪二十七年缪氏原刊本影印

『艺风藏书续记』缪☆孙撰用民国二年缪氏原刊本影印

『滂喜斋藏书记』清潘祖荫撰用民国十三年陈氏慎初堂排印本影印

『拾经楼 书录』叶启勋撰用民国二十六年叶氏拾经楼排印本影印

『日本访书志』杨守敬撰用光绪二十七年杨氏邻苏园刊本影印

『文禄堂访书记』王文进撰用民国三十一年文禄堂书籍铺排印本影印

『善本书室藏书志』丁丙撰用光绪二十七年丁氏刊本影印

『曝书杂记』清钱泰吉撰用同治七年杜文澜重刊本影印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清瞿☆撰用光绪二十四年瞿氏重刊本影印

『五十丌卷楼藏书目录初编』清莫伯骥撰用民国二十年莫氏排印本影印

『荛圃藏书题识·补遗·刻书题识·补遗』清黄丕烈撰用民国八年刊本影印

『荛圃藏书题识续录·杂著』清黄丕烈撰用民国二十二年刊本影印

『藏园群书题记初集·续集』傅增湘撰用民国二十七年三十二年排印本影印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清莫友芝撰用同治十一年刊本影印

『读书敏求记校证』清钱曾撰管庭芬章☆校证用民国十五年刊本影印 『书目续编叙录』乔衍☆辑

『内阁藏书目录』明张☆等撰用民国五年适园丛书本影印

『适园藏书志』张钧衡撰用民国初年张氏家塾刊本影印

『仪顾堂题跋』清陆心源撰用光绪十六年序刊本影印

『仪顾堂续跋』清陆心源撰用光绪十九年序刊本影印

『百宋一廛赋注』清顾广圻撰黄丕烈注用嘉庆十年刊黄氏士礼居丛书本影印

『徵刻唐宋秘本书目』清黄虞稷·周在浚撰用昭代丛书本影印

『澹生堂藏书约』明☆承☆撰用知不足斋丛书本影印

『流通古书约』清曹溶撰用知不足斋丛书本影印

『藏书纪要』清孙从添撰用昭代丛书本影印

『☆宋楼藏书志·续志』清陆心源撰用光绪八年陆氏十丌卷楼刊本影印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後编』清乾隆·嘉庆勒撰用光绪十年王氏刊本影印

『史略』宋高似孙撰用古逸丛书本影印

『子略』宋高似孙撰用四明丛书本影印

『授经图』明朱睦☆撰用惜隐轩丛书本影印 『书目三编叙录』乔衍☆撰

『文选楼藏书记』清阮元撰李慈铭校订用越缦堂抄本影印1969·台北

『双鉴楼善本书目』傅增湘撰用民国十八年序刊本影印

『双鉴楼藏书续记』傅增湘撰用民国十九年序刊本影印

『孙氏祠堂书目内编』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

『孙氏祠堂书目外编』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

『平津馆鉴藏书籍记』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

『平津馆鉴藏书籍记续编』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

『平津馆鉴藏书籍记补遗』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

『廉石居藏书记内外编』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

『开有益斋读书志』清朱绪曾撰用光绪六年翁氏☆古阁刊本影印

『群碧楼善本书目』☆邦述撰用民国十九年序刊本影印

『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邦述撰用民国十九年序刊本影印

『☆圃善本书目』张乃熊撰用抄本影印 『书目四编叙录』乔衍☆撰

『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现存书目』同馆编用民国二十二至二十五年排印本影印

『☆山书影』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编用民国十八年同馆石印本影印

『江南图书馆善本书目』同馆编用同馆排印本影印

『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瞿启甲辑用民国十一年常熟瞿氏石印本影印 『书目五编叙录』张寿平著

『思适斋集外书跋辑存』清顾广圻撰用民国二十四年百拥楼刊本影印

『方志商』甘鹏云撰用民国戊寅崇雅堂刊本影印

『留真谱初编』杨守敬编用光绪二十七年杨氏刊本影印

『留真谱二编』杨守敬编用民国六年杨氏观海堂刊本影印

『☆亭知见传本书目』清莫友芝撰用民国二十二年序排印本影印

『续校雠通义』清刘咸☆撰用民国十七年刘氏自刻本影印

『观古堂书目丛刻』叶德辉辑用民国八年叶氏观古堂刻本影印

『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二卷宋绍兴改定叶德辉考证

『古今书刻』二卷明周弘祖撰

『南☆志经籍考』二卷明梅☆撰

『百川书志』二十卷明高儒撰

『丌卷堂书目』四卷明朱睦☆撰

『绛云楼书目补遗』一卷清钱谦益撰

『静☆堂宋元人集书目』一卷清曹溶撰

『徵刻唐宋人秘本书目』一卷清纪映锺等撰叶德辉考证

『孝慈堂书目』四卷清王闻远撰

『佳趣堂书目』一卷清陆漻撰

『竹☆☆传钞书目』一卷清赵魏撰

『结一庐书目』四卷付宋元本书目清朱学勤撰

『别刻结一庐书目』一卷清朱学勤撰

『求古居宋本书目』一卷清黄丕烈撰

『潜采堂宋元书目』一卷清朱彝尊撰

我国古籍目录数量多、种类多,内容极其丰富。如果从目录编制的体例看,大致可分如下三种:

第一种,部类前后有小序,书名之下有解题。解题又叫叙录或提要。它的作用是叙述作者生平,概括全书大旨,品题得失,考辨讹谬。这种既有序又有解题的目录,不仅剖析学术流别,而且提要钩玄、举其大旨、“故虽书有亡失,而后之学者览其目录,犹可想见全书之本末”(朱彝尊《曝书亭全集》卷四十四),因此在学术上有很高的价值,历来被学者们所推重。流传至今的有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代官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这种解题目录始于刘向的《别录》和刘歆的《七略》,到宋代时已趋于成熟,《郡斋读书志》与《直斋书录解题》就是标志;而清代所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更加完善,成为解题目录的集大成者。

第二种,部类前后有小序,书名之下无解题。这种目录,价值在于小序。小序条辨流别,申明大道,叙列九流百家之学,使人得以由委溯源,考辨学术源流。流传至今者,有《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

第三种,只记书名,无小序、解题。如宋代郑樵《通志·艺文略》,清代张之洞《书目答问》,唐以下各史《经籍志》、《艺文志》,以及一些私人藏书目。郑樵《通志·艺文略》的宗旨是:“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虽亡而不能亡也。”“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具在”(郑樵《通志.校雠略》)。郑樵反对每书之下必有解题,认为这是“泛释无义”、“文繁无用”,主张从目录的分类来体现学术源流的本末先后。他排斥目录中的解题,未免失之偏颇,但他所编《艺文略》,分类之间剖析流别,秩然有序,确实体现了“类例既分,学术自明”这一原则。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分别条流,慎择约举。视其性之所近,各就其部求之。……令其门径秩然”(《书目答问》略例),其编排之法与郑樵的原则相吻合。因而在只记书名的目录当中,《通志·艺文略》和《书目答问》为人们所重视,具有一定的价值。

由此可见,考辨学术源流是我国目录学的正宗及优良传统。

此外,从目录的形成及目录的体制看,又可分为官修目录、史志目录、私人藏书目录等三种。

第一种官修目录,这种目录是在国家藏书的基础上编制成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在政权趋于巩固、国家安定的情况下,往往着手整理文化典籍,当然也为了对人民实行思想统治。从汉代至清代,历代王朝大都搜集天下遗书、编制全国性的综合目录。这种目录由于是政府组织编修,因而无论人员的配备,还是书籍资料的搜集,都雄厚而充实,特点是书籍著录完备,包罗宏富。如《群书四部录》(唐开元初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但由于成于众手,往往失于疏漏,这是一个缺点。

第二种史志目录,这种目录是历代史官在修史时,根据同时期的国家藏书修成的。目的是记一代藏书之盛,把一个时代的学术文化情况作为历史的一个方面记录下来,和正史一同流传。自从班固首创《汉书·艺文志》,开了正史中记载目录的先例,历代修史者相沿不绝。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等。从汉代到清代,史志目录一直是我国目录学发展史中一支重要的流派。可据以考见一代学术源流及典籍的存亡,在历代官修目录大部分佚失的情况下,同史书一同流传下来的历代史志目录就更显得珍贵了。

第三种私人藏书目录,这种书目是以私人藏书为基础编制的。限于各方面的力量,它不如官修目录的完备、宏富,但它可以补官修目录及史志目录之阙,特别是私人所著的解题目录,在补阙这一点上尤其重要,如《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这两部目录著录的书籍,后来大多佚失;但由于这两部目录都有解题,因而“古书之不传于今者,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传于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伪,考核异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成为“考证之所必资”的重要目录。

我国古代目录的种类,如果从它的性质上看,也可以分为三种,即综合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

第一种综合目录最为常见,一般都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分类。历代官修目录、史志目录、私人藏书目录、通常都属于综合目录。

第二种专科目录是伴随着科学文化的逐步发展,适应人们对某一学科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的要求而产生的专业性目录。我国最早的专科目录是汉武帝时杨仆的《兵录》。后来,与历代学术的兴盛相适应,产生了各种不同的专科目录。汉魏以来,文学开始繁荣。晋初产生了荀勗的《杂撰文章家集叙》、挚虞的《文章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盛行,由于我国有儒家独尊的传统,佛教仍被视为异端,佛经在目录中没有地位,这反而促使佛经目录向专门化发展。晋代释道安的《综理众经目录》、齐梁间释僧祐的《出三藏记集》,都有一定的价值。史籍目录兴起于唐代,金石学目录源于宋代,时代愈晚,专科目录愈多,也愈加专精。如清代朱彝尊的《经义考》、谢启昆《小学考》,都是质量较高的好目录。

第三种特种目录是性质特别而又不限于一科的目录。如丛书目录,目前最完善而使用又方便的是上海图书馆一九五九年出版的《中国丛书综录》。禁书目录,有陈乃乾所编《索引式的禁书总录》。版本目录,有清代钱曾《读书敏求记》、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等。敦煌写本目录,有商务印书馆编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是目前最好的敦煌遗书目录。另外还有地方志目录、善本目录、词曲目录、辨伪目录等等。

如果我们熟悉并且掌握各种目录的不同性质及其特点,在学习、研究、整理古代典籍的过程中,将会心中有数,目标明确,驰骋自如。

按照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的分类   诗经属于“经”类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今天,它仍是我们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五四以来,我国借鉴西方的图书分类法,按现代学科体系进行图书分类。截止到2013年10月我国各类图书馆普遍仍采用的是九十年代修订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但是,由于不少古籍很难纳入中图法的分类体系,因此一般古籍图书馆(库)的庋藏和检索,仍袭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产生的典籍难以数计,据不完全统计,留存至今的尚有8万余种之多。对古籍的分类整理也很早就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始于公元前26年西汉成帝时,由刘向、刘歆父子先后主持,内容包括搜辑、校勘、分类、编目等,最终编成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目录《七略》。《七略》将当时搜辑整理的典籍分为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六大类,加上概论性质的辑略,总题《七略》。该书早已亡佚,但它的基本内容都被保存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因此,《汉书·艺文志》成为今存最早的古籍分类目录。

汉代以后,各种官修,私撰的古籍分类目录不断涌现,分类方法也不断有所改进。西晋荀勖的《晋中经簿》将六略改为四部,即甲部录经书(相当于六艺),乙部录子书(包括诸子、兵书、数术、方技),丙部录史书,丁部为诗赋等,这就奠定了四部分类的基础。东晋李充所编《晋元帝书目》根据当时古籍的实际情况,将史书改入乙部,子书改入丙部,这样,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已略具雏形。

四部体制的最终确立,体现在《隋书·经籍志》中,这部实际上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编的目录,正式标注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并进一步细分为40个类目。隋朝以后图书分类的主流是沿用四部分类。

除了上述四分法、六分法外,历代还有将古籍七分、九分以至十二分的,但都不占主导地位,这说明经过时间的检验,四分法能较好地解决繁复的古籍分类问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当然,四部之下的各种类目,历代都有所变动,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分为四部44类,有较大的权威性。

古籍查询有多种。大体分两种:

其一、古籍书内容查询;其二、古籍发行版本查询

前一种雨落忧伤03说过但不很详细,查询书的内容可以找古籍查询网即可,这类比较有名的有中国古籍全录、汉典古籍、中华古籍网等有鉴于此,《新中国古籍整理图书总录》乃决意编成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分类书目,设定它在体例上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学术类别为纲,以出书时间为纬,做到纲举目张,时序井然。在此之前,国务院古籍小组也曾主持编纂过几种古籍整理图书目录,它们要么所收的图书较少,要么体例尚欠周密,都难以和这次要为新中国五十年的古籍整理图书编制总书目的构想相比拟。

后一种可以在各大图书馆网上数据图书查询得知古籍版本信息,全国各地省市都有自己的网上古籍查询系统,自己搜下就知道,如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等;再就是比较专业的关于古籍版本鉴别、介绍,学习交流的网站

一、我们要拜访的网站是藤井永观文库,但是它的正式名字叫ARC书籍阅览系统,可查到五千五百以上的古籍,有些是唐装,有些是和装,即使和装的,也有很多根本就是汉文的。可分类查询,比如绘本、黑本、艳本、汉诗等等,不知道黑本指哪类书。

二、藤井永观文库的古籍书不能下载成PDF书文件,你除了能一页一页在网上观赏,还可以一张一张作为保存进自己的电脑,但这要花多大的功夫啊,这里就要教你如何高效地完成这个任务,并最终还原成一本大的PDF书文件,这也是本篇的主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