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丸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补肾丸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鉴别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规格 211 贮藏 3 藏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32 英文名 33 标准编号 34 处方 35 制法 36 性状 37 检查 38 功能与主治 39 用法与用量 310 规格 311 贮藏 4 补肾丸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42 药品名称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 49 规格 410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411 禁忌 412 补肾丸的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 414 补肾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415 补肾丸的药理作用 416 备注 5 《得效》卷十六 51 组成 52 主治 53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54 制备方法 55 补肾丸的临床应用 6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61 组成 62 主治 63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71 组成 72 主治 73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8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81 组成 82 功效 83 主治 8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91 组成 92 主治 93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94 制备方法 10 《圣惠》卷三十 101 组成 102 主治 103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104 制备方法 105 用药禁忌 11 《异授眼科》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圣惠》卷三十三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梅氏验方新编》卷一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银海精微》卷上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66 附注 17 《慎斋遗书》卷七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8 《保命歌括》卷十三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9 《简明医彀》卷五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20 《医学纲目》卷四引东垣方 201 方名 202 补肾丸的别名 203 组成 204 主治 205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206 制备方法 207 附注 21 《济生》卷五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225 制备方法 23 《丹溪心法》卷三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功效 234 主治 235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236 制备方法 237 附注 24 《医学纲目》卷二十八引丹溪方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主治 244 制备方法 245 附注 25 《医统》卷四十八引丹溪方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255 加减 256 制备方法 257 各家论述 26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二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265 制备方法 27 《玉案》卷三 271 方名 272 组成 273 主治 27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27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补肾丸 补肾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bǔ shèn wán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Bushen Wan

22 标准编号

WS3B029190

23 处方

锁阳 60g 龟板 60g 熟地黄 150g 枸杞子 90g 天冬(烫) 60g 知母 60g 白芍 60g 干姜 15g 黄柏 60g 五味子 30g

24 制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 90~ 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深棕色大蜜丸;气微,味甘、微苦,辛。

26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26~ 110μm。纤 维束鲜**,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种皮表皮 石细胞淡黄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较厚,孔沟细密,胞腔含暗棕色物。

2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2页)。

28 功能与主治

锁阳固精,滋阴补肾。用于肾水不足,阴虚阳亢,头晕咳嗽,腰 膝酸痛,梦遗滑精。

29 用法与用量

空腹盐水送服,一次 1丸,一日 2次。

210 规格

每丸重 6g

211 贮藏

密封。

3 藏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Bushen Wan

32 英文名 33 标准编号

WS3BC031795

34 处方

牛睾丸 100g 马睾丸 100g 羊睾丸 100g 鹿鞭 100g 驴鞭 100g 手参 150g 黄精 150g 枸杞 200g 甘草 200g

35 制法

以上九味,先将牛睾丸、马睾丸、羊睾丸、手参用犏牛奶煮熟阴干,鹿 鞭、驴鞭与煮后阴干的牛睾丸、马睾丸、羊睾丸、手参同切成小块,用砂石炒黄,弃去 砂石,加入黄精、枸杞、甘草研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 100g炼蜜制成大密 丸,即得。

36 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的大蜜丸;气微腥、味酸甜、苦、涩。

3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页)。

38 功能与主治

补肾强身。用于神衰倦怠,头晕心悸,眼花耳聋,阳痿少精。

39 用法与用量

一次1丸,一日1次,睡前开水冲服。

310 规格

每丸重 9g。

311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青海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4 补肾丸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中药

42 药品名称

补肾丸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

补肾强身。用于神衰倦怠,头晕心悸,眼花耳聋。

49 规格

每丸重9克

410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一次1丸,一日1次,睡前开水冲服。

411 禁忌

孕妇忌服,高血压患者禁用。

412 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

1忌油腻食物。

2感冒病人不宜服用。

3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7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5 补肾丸的药理作用 4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5 《得效》卷十六 51 组成

巴戟(去心)半两,山药半两,破故纸(炒)半两,茴香半两,牡丹皮半两,肉苁蓉1两(洗),枸杞子1两,青盐1分(后入)。

52 主治

圆翳内障,眩晕目糊,或齿痛脓耳。

53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

5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5 补肾丸的临床应用

脓耳:一人耳内出脓,或痛或痒,服聪耳益气汤不应,服防风通圣散愈甚,予用补肾丸而愈。

6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61 组成

羊肾1对(去筋膜),黄耆(蜜炙,锉)1两,麻黄根1两,当归(切,焙)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

62 主治

肾脏虚冷,攻注四肢,烦热多汗,肢节痛,耳内鸣。

63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盐酒送下,空心、午前各1服。

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羊肾煮烂,细研,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7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71 组成

泽泻(去苗叶)1两,菟丝子(酒浸,焙,别捣)1两,五味子(炒)2两,熟干地黄(焙)2两,茺蔚子2两,山芋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

72 主治

目暗浮花,恐变成黑风内障。

73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盐汤送下。

74 制备方法

上为末,与菟丝子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81 组成

黄柏2两,知母2两,龟版2两,锁阳2两,天门冬2两,白芍药2两,熟地黄5两,枸杞子3两,干姜5钱,五味子1两。

82 功效

锁阳固精,滋阴补肾。

83 主治

肾水不足,阴虚阳亢,头晕咳嗽,腰膝酸痛,四肢无力,梦遗滑精。

8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心炒盐汤送下。

8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2钱重。

9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91 组成

熟地、杞子、山萸、山药、丹皮、补骨脂、核桃肉。

92 主治

圆翳。

93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

94 制备方法

炼蜜为丸。

10 《圣惠》卷三十 101 组成

熟干地黄1两,巴戟3分,黄耆3分(锉),石斛1两(去根,锉),人参3分(去芦头),白茯苓3分,桂心3分,牛膝1两(去苗),山茱萸3分,防风3分(去芦头),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羌活3分,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磁石2两(烧醋淬7遍,捣碎,细研,水飞过),丹参3分,五味子3分,麦门冬1两(去心,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远志半两(去心),柏子仁1两。

102 主治

虚劳痿痹,百节沉重,四肢不举,食饮渐少,羸瘦乏力。

103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10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5 用药禁忌

忌生冷、毒滑、鱼肉。

11 《异授眼科》 111 方名

补肾丸

112 组成

菟丝子、枸杞、白朱砂、青盐、熟地、破故纸、石斛、巴戟天、丹皮、酸枣仁、肉苁蓉、茴香。

113 主治

目珠上转如月出东海状。

11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盐汤送下。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12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 121 方名

补肾丸

122 组成

五味子1两,人参1两,泽泻1两,干山药1两,车前子1两,茯苓1两,细辛1两,黄芩1两,干地黄3分。

123 主治

倒睫拳毛外障。

12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茶清送下。

1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3 《圣惠》卷三十三 131 方名

补肾丸

132 组成

磁石2两(烧醋淬7遍,捣碎细研,水飞过),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五味子1两,细辛1两,熟干地黄1两半,泽泻1两,茺蔚子1两半,薯蓣1两,覆盆子1两半,肉苁蓉1两半(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车前子1两。

133 主治

眼昏暗,瞳人不分明,成黑风内障。

13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盐汤送下。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4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141 方名

补肾丸

142 组成

麦门冬(去心,焙)、远志(去心)、干姜(炮)、防风(去叉)、乌喙(炮裂,去皮脐)、枸杞根、牛膝(去苗,酒浸,切,焙)、萎蕤、肉苁蓉(酒洗,切,焙)、棘刺、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桂(去粗皮)、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防葵、石龙芮、萆薢、山芋各等分。

143 主治

虚劳肾气不足,膝胫痛,阳气衰弱,小便数,囊冷湿,尿有余沥,精自出,阴痿不起,悲恚消渴。

14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加至20丸,食前温酒送下,日3次。

1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和鸡子白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梅氏验方新编》卷一 151 方名

补肾丸

152 组成

人参、白蒺藜、白术、杏仁、苍术、蛤蚧、玉屑、白石脂、车前子、金樱子、旋覆花、五味子、黄精各等分。

153 主治

目患花翳白陷。

15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米汤送下。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6 《银海精微》卷上 161 方名

补肾丸

162 组成

石菖蒲1两,枸杞子1两,白茯苓1两,人参1两,山药1两,泽泻1两,菟丝子1两,肉苁蓉1两。

163 主治

眼目有黑花,芒芒如蝇翅者。

16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盐汤送下。

165 制备方法

炼蜜为丸。

166 附注

原书治上证,须先用猪苓散顺其肝肾之邪热,次用黑参汤以凉其肝,后用补肾丸。

17 《慎斋遗书》卷七 171 方名

补肾丸

172 组成

黄柏(酒炒)2两,龟版(炙)2两,牛膝2两,杜仲1两,五味子5钱,干葛3钱。

173 主治

阴虚证。

18 《保命歌括》卷十三 181 方名

补肾丸

182 组成

黄柏(盐酒拌,瓦上炒)2两,知母(去皮毛,酒拌湿,炒)2两,败龟版(酥炙)4两,杜仲(姜汁拌,炒断丝)7钱半,枸杞子7钱半,五味子7钱半。

183 主治

肾虚、因房劳而腰痛者。

18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四物汤、杜仲水煎送下。

1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加猪脊髓和,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9 《简明医彀》卷五 191 方名

补肾丸

192 组成

熟地1钱半,当归1钱半,杜仲1钱半,白芍7分,破故纸7分,枸杞子7分,黄柏(酒炒)7分,川楝肉7分,茴香(盐、酒炒)7分,川芎7分,桃仁1钱(炒)。

193 主治

肾虚腰痛。

19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盐汤送下。

1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0 《医学纲目》卷四引东垣方 201 方名

补肾丸

202 补肾丸的别名

补血丸

203 组成

龟版(酒炙)4两,知母(酒浸,炒)3两,黄柏(炒焦)3两,干姜1两(1方无姜,有侧柏叶)。

204 主治

阴虚血少。

205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方用地黄膏为丸。

20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粥为丸。

207 附注

补血丸(《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新效方》)。

21 《济生》卷五 211 方名

补肾丸

212 组成

磁石(火煅,醋淬7次,水飞)2两,菟丝子(淘净,酒浸蒸,别研)2两,五味子1两,熟地黄(酒浸,焙)1两,枸杞子1两,楮实子1两,覆盆子(酒浸)1两,肉苁蓉(酒浸,焙)1两,车前子(酒蒸)1两,石斛(去根)1两,沉香(别研)半两,青盐(别研)半两。

213 主治

肾气不足,眼目昏暗,瞳人不分明,渐成内障。

21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盐汤送下。

2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2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221 方名

补肾丸

222 组成

肉苁蓉(酒浸,焙)3两,黄耆(炙,锉)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泽泻2两,巴戟天(去心)2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黄)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白术1两,牡蛎(煅过,研细)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菟丝子(酒浸,捣焙)1两,干姜(炮)1两,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1两,槟榔(锉)1两,桂(去粗皮)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五味子(炒)1两半。

223 主治

肾脏积冷,虚损气乏羸劣。

22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2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丹溪心法》卷三 231 方名

补肾丸

232 组成

熟地8两,菟丝子(酒浸)8两,归身3两半,苁蓉(酒浸)5两,黄柏(酒炒)1两,知母(酒浸)1两,故纸(酒炒)5钱,山萸肉3钱半。

233 功效

补肾滋阴。

234 主治

阴虚火动,耳鸣。

235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36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37 附注

本方方名,《东医宝鉴·杂病篇》引作“八味肾气丸”。

24 《医学纲目》卷二十八引丹溪方 241 方名

补肾丸

242 组成

乌药叶、侧柏叶。

243 主治

肾虚腰痛。

244 制备方法

上酒蒸,晒干为末,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245 附注

《医学正传》本方用法:同紫河车为丸。

25 《医统》卷四十八引丹溪方 251 方名

补肾丸

252 组成

黄柏(制)2两,龟版(酥炙)2两,杜仲(制)2两,牛膝(酒洗)2两,陈皮2两,五味子5钱。

253 主治

虚损。

25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酒送下。

255 加减

冬,加干姜5钱。

25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57 各家论述

《医方考》:黄柏、龟版、杜仲、牛膝、皆濡润味厚物也。故能降而补阴,复用陈皮籍以疏滞。夏加五味者,扶其不胜之金也,冬加干姜者,壮其无光之火也。经曰,无伐天和,此之谓也。

26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二 261 方名

补肾丸

262 组成

人参1两,茯苓1两,五味子1两,细辛1两,肉桂1两,桔梗1两,山药2两半,柏子仁2两半,干地黄1两半。

263 主治

黑风内障。

26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茶送下。

2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7 《玉案》卷三 271 方名

补肾丸

272 组成

小茴香2两,巴戟天2两,肉苁蓉2两,牡丹皮2两,枸杞子2两,破故纸2两,沙苑蒺藜4两,生地4两,熟地4两,辰砂6钱。

273 主治

肾虚,眼目昏花,近视不明。

274 补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空心白滚汤送下。

2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辰砂为衣。

古籍中的补肾丸 《验方新编》:[卷十七眼部]眼科七十二症问答症因丸散

,黄不胜青,故视物不真。宜点珍珠膏,服苍术汤,补肾丸(方见十一问)。苍术汤∶苍术(米泔浸炒)一钱二

《类证治裁》:[卷之六]目症论治

或散,或顿起,或渐生,多由痰火。服羚羊角散,或补肾丸。肉起于大,渐侵风轮,掩过瞳神,宜和血清火。点

《丹溪心法》:[卷三]补损五十一

)上为末,酒煮羊肉捣汁,丸服。冬月加干姜半两。补肾丸治痿厥之重者,汤使与大补丸同。此冬令之正药,春

《丹溪治法心要》:[卷四]诸虚(第五十六)

浸酥炙四两)上为末,酒煮羊肉为丸。冬月加干姜。补肾丸治酒色痿厥之重者,汤使与大补丸同,冬月根据本方

《外科正宗》:[卷之三下部痈毒门]囊痈论第三十三

一、泡什么茶喝可以补肾固精

1、菟丝子,将菟丝子和红茶一起碾碎之后加入开水进行冲泡,服用的时候可以根据口味的不同加入少量的冰糖。

2、益智仁茶,将益智仁捣碎,然后和红茶一起放入杯子之中用开水进行冲泡,十分钟之后就可以取下盖子开始服用了。

3、人参姜茶,慢性心衰、心肾阳虚、下肢水肿的老人可以准备人参3克、生姜6克、鸡蛋1个。将人参和生姜切碎,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到150毫升,去渣待沸腾时,将蛋清加入药液中,调匀、空腹饮用。人参大补元气,生姜温胃散寒,蛋清味甘又能中和人参、生姜的热性,对于缓解病情很有帮助。

4、沙苑子茶,先将沙苑子捣碎,然后与绿茶按4∶1比例一同放入茶杯内,用沸水冲泡,15分钟后即可饮用。此方具补益肝肾,涩精止遗之功效。适用于虚劳泄精,腰膝酸软等症。

二、补肾固精吃以下几种食物:

第一种,核桃,核桃具有补肾固精的功效,用来治疗腰痛脚软、阳痿遗精、肾虚造成的早白发,而且核桃具有补肾益精、强筋健骨的功效。

第二种,动物的肝脏,动物的肝脏中所含有的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的维生素可以起到良好的补肾功效。

第三种,枸杞子,是强精固肾、固本培元、抗衰老的药食养用物品。

第四种,黑豆,具有补肾强身的功效。

但是这些食物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想要补肾固精,还得从根本处调节,专家建议最好选择博启健,一周左右就会有变化,坚持一段时间就能从根本上补充肾部营养,增强肾功能,从而起到补肾固精的作用。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方之八味地黄丸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八味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45 注意 46 用药禁忌 5 《证治准绳·幼科》集七方之八味地黄丸 51 八味地黄丸的别名 52 处方 53 制法 54 八味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55 功能主治 56 方解 57 实验研究 6 《辩证录》卷二方之八味地黄丸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八味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7 《杏苑》卷四方之八味地黄丸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八味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8 《嵩崖尊生》卷六方之八味地黄丸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八味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9 《医部全录》卷三三一引《体仁汇编》方之八味地黄丸 91 八味地黄丸的别名 92 处方 93 制法 94 功能主治 95 八味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0 《广嗣纪要》卷十五方之八味地黄丸 101 处方 102 制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八味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八味地黄丸 八味地黄丸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bā wèi dì huáng wán

2 英文参考

Rehmanniae Bolus of Eight Ingredients

3 概述

八味地黄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七首。

4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方之八味地黄丸 41 处方

山茱萸 山药 丹皮 云苓各24克 泽泻15克 熟地24克 五味子15克 炙黄耆30克

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熟地黄各八钱,泽泻、五味子各五钱,炙黄芪一两[1]。

4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1]。

43 功能主治

产后虚汗不止[1],血块不落。

44 八味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晚服[1]。

每服10克,温开水送下。

45 注意

宜谨避风寒,勿用利水药。

46 用药禁忌

宜谨避风寒,勿用利水药。

5 《证治准绳·幼科》集七方之八味地黄丸

八味地黄丸记载于《证治准绳·幼科》集七方,即《金匮要略》方之肾气丸。

51 八味地黄丸的别名

肾气丸、崔氏八味丸、八味丸、附子八味丸、八味肾气丸、八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桂附八味丸、桂附地黄丸。[2]

52 处方

干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炮附子各一两[2]。

53 制法

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2]

54 八味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十五至二十五丸,酒送下,日二次[2]。

55 功能主治

功能温补肾阳。治肾阳不足而致的腰酸腿软,胖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脉虚弱,及脚气,痰饮,消渴,转胞等症;近代也用于慢性肾炎,糖尿病,以及性神经衰弱等属于肾阳不足者[2]。

56 方解

方中熟附子、桂枝温补肾阳;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滋补肾阴,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为阴中求阳之法;牡丹皮配桂枝可调血分之滞,有利于通阳;茯苓、泽泻渗利阳虚所生之湿,使湿去则阳生,且可防滋腻药敛邪。诸药合用,共有温补肾阳之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本方,将桂枝改作肉桂,将干地黄改作熟地黄[2]。

57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本方具有抗衰老、免疫增强、抑制骨吸收亢进作用,同时能改善实验动物脂质代谢,促进胆固醇代谢[2]。

6 《辩证录》卷二方之八味地黄丸 61 处方

熟地30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茯苓9克,丹皮9克,泽泻9克,川芎30克,肉桂3克。

62 功能主治

补肾水,降虚火。主阴虚火旺。

63 八味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7 《杏苑》卷四方之八味地黄丸 71 处方

熟地黄(怀庆者,酒浸烂,研如泥)8钱,牡丹皮2钱,白茯苓2钱,泽泻2钱,山茱萸4钱,山药4钱,黑附子(炮)2钱,厚朴2钱。

72 制法

依法修合,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3 功能主治

肾气虚衰,不能摄养,使邪水溢上,多吐痰涎。

74 八味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滚汤送下。

8 《嵩崖尊生》卷六方之八味地黄丸 81 处方

丹皮3两,茯苓3两,泽泻3两,山萸4两,山药4两,熟地黄8两,川附2两,桂心2两,全蝎(炒**)3钱。

8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83 功能主治

肾虚耳聋。

84 八味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3服效。

相火盛,去桂、附,加知母、黄柏各2两,远志、菖蒲各2两。

9 《医部全录》卷三三一引《体仁汇编》方之八味地黄丸 91 八味地黄丸的别名

加味地黄丸、八仙长寿丸、冬味地黄丸、八仙长寿丹、麦味地黄丸、麦味丸

92 处方

熟地黄(酒蒸)8钱,山茱萸(酒浸去核,取净肉)8钱,丹皮2钱,泽泻2钱,白茯神(去皮木)4钱,山药(蒸)4钱,五味(去梗)5钱,麦冬(去心)5钱。

93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94 功能主治

滋补。主产后虚羸久咳,虚损劳热,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95 八味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加味地黄丸、八仙长寿丸(《痘疹传心录》卷十五)、冬味地黄丸(《胎产心法》卷上)、八仙长寿丹(《医钞类编》卷十三)、麦味地黄丸(《汤头歌诀白话解》)、麦味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本方改为汤剂,名“冬味地黄汤”(见《胎产心法》),又名“麦味地黄汤”(见《医宗金鉴》)。

10 《广嗣纪要》卷十五方之八味地黄丸 101 处方

干山药(去黑皮)5钱,山茱萸(酒拌润,蒸软去核,取肉焙干)5钱,熟地(酒洗,焙干)5钱,鹿茸(蜜涂炙,酒浸炙亦可)4钱,川牛膝(酒洗,焙)4钱,牡丹皮(去心,净洗)3钱,白茯苓(去皮)3钱,泽泻2钱。

102 制法

上药锉,焙,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麻仁大。

103 功能主治

小儿禀赋不足,肾气虚弱,骨髓枯竭,囟大头缝不合,体瘦语迟,行步多艰,齿生缓。

104 八味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食茱萸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生境分布 8 化学成份 9 性味 10 功能主治 11 食茱萸的用法用量 12 注意 13 附方 14 各家论述 15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食茱萸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食茱萸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食茱萸 1 拼音

shí zhū yú

2 出处

《千金·食治》

3 拼音名

Shí Zhū Yú

4 食茱萸的别名

越椒(《广雅》),档子(《本草拾遗》),艾子(《本草图经》),辣子(《纲目》)。

5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樗叶花椒的果实。10~11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6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干上常有基部为圆环状凸出的锐刺,树皮灰褐色或灰黑色,幼枝的髓部常中空。单数羽状复叶,长25~60厘米,最长的可达1米,叶柄长6~12厘米,基部膨大;小叶11~27,对生,纸质或厚纸质,卵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四形,长8~13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圆,略偏斜,边缘具浅圆锯齿,齿缝处有透明腺点,下面灰白色粉霜状。花单性,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小而多,淡青或白色,有短花梗,基部具尖卵形细小苞片;花萼5,广卵形,细小;花瓣5,长椭圆形,长约25毫米;雄花有雄蕊5枚,花丝线形,花药广椭圆形,药隔顶端有一透明腺点,退化子房极短小;雌花花柱短,柱头头状,子房略呈球形,由5心皮组成。蓇葖果由成熟的2~3心皮形成,果瓣的顶端具极短的喙,果皮红色。种子广椭圆形而近似半月形,棕黑色,带光泽。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本植物的树皮(樗叶花椒皮)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7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疏林内或旷地上,以及山麓溪流附近较为湿润的地方,喜肥厚的土壤,分布我国东南部。

8 化学成份

种子和果皮均含异虎耳草素。

9 性味

辛苦,温,有毒。

①《千金·食治》:"辛苦,大温,无毒。"

②《唐本草》:"辛苦,大热。"

③《纲目》:"有小毒。"

10 功能主治

温中,燥湿,杀虫,止痛。治心腹冷痛,寒饮,泄泻,冷痢,湿痹,赤白带下,齿痛。

①《药性论》:"治冷痹腰脚软弱,通身刺痛,肠风痔疾,杀肠中三虫,去虚冷。"

②《千金·食治》:"止痛下气,除咳逆,去五脏中寒冷,温中,诸冷实不消。"

③《唐本草》:"功用与吴茱萸同,少为劣耳,疗水气用之乃佳。"

④《食疗本草》:"主心腹冷气痛,中恶,除饮逆,又齿痛酒煎含之。"

⑤《本草拾遗》:"治恶血毒,起阳,杀牙齿虫痛。"

⑥《纲目》:"治冷痢带下,暖胃燥湿。"

⑦《重庆堂随笔》:"少食能疏风秘。"

11 食茱萸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12 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药性论》:"畏紫石英。"

②《本草图经》:"不可多食,多食冲眼,兼又脱发。"

③《纲目》:"动脾火,病目者忌之。"

13 附方

①治脾泻:豆蔻二颗,米醋面调裹之,置灰中煨令黄焦,和面研末,更以炒榄子末一两相和。又焦炒陈仓米为末,每用二钱煎作饮,调前二物三钱,旦、暮各一服。(《普济方》肉豆蔻方)

②治赤白带下:档子、石菖蒲等分。为末。每旦盐酒温服二钱。(《经验方》)

③治蛇咬毒:食茱萸一两。为末。冷水调,分为三服。(《胜金方》)

④治中贼风,口偏不语者:食茱萸子一升,豆豉三升。以好酒五升。和煮四、五沸。冷服半升,日三、四服,得汗便差。

⑤治皮肉痒痛:酒二升,水五升,食茱萸子半升。煎取三升,去滓。微暖,洗之。

⑥治脚气冲心:食茱萸和生姜煮汁饮之。(④方以下出《食疗本草》)

14 各家论述

《本经逢原》:"食茱萸与吴茱萸性味相类,功用仿佛,而《本经》之文,向来错简在山茱萸条内。详其主心下寒热,即孟诜治心腹冷痛之谓;温中,逐寒湿痹,即中恶,去脏腑冷之谓……。虽常食之品,辛香助阳,能辟浊阴之滞。已上主治,岂山茱萸能之乎其治带下冷痢,暖胃燥湿,水气浮肿用之,功同吴茱萸而力少逊。"

15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食茱萸的方剂 五噎丸

十六方之五噎丸:别名:食茱萸丸(《普济方》卷二O五)。处方:干姜、川椒、食茱萸、桂心、人参各五分,细

茱萸内消丸

,去皮、脐)肉桂茴香(舶上者,淘去沙石,焙炒)食茱萸吴茱萸(微炒)青皮(去白)各60克海藻(洗焙)

续命散

。《普济方》卷二四八:方名:续命散别名:食茱萸丸组成:食茱萸2两,芍药1两1分,细辛1两1分(去苗叶

麦糵丸

皮)1两,陈曲(炒)1两,甘草(炙,锉)1两,食茱萸1两。功效:温中下气,令人能食。主治:虚劳。脾

小泽兰丸

芷、川椒、藁本、细辛、白术、桂心、芜荑、人参、食茱萸、厚朴各十八铢,石膏二两。制法:上药为细末,炼

更多用到中药食茱萸的方剂

用到中药食茱萸的中成药 艾煎丸

(节密,炒)熟艾120克(糯米饮调作饼,焙干)食茱萸(汤洗)当归各22克白芍药熟干地黄各45克制法

艾子

自《本草图经》,为《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记载的食茱萸之别名。别名:艾子、辣子。来源及产地:芸香科植

二和丸

之大香连丸:组成:黄连(去芦,须二十两。制法:用茱萸十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四两八

香连丸

之大香连丸:组成:黄连(去芦,须二十两。制法:用茱萸十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四两八

桂附地黄口服液

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本品含山茱萸以熊果酸(C30G48O3)计,不得少于001

更多用到中药食茱萸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食茱萸 《证类本草》:[卷第十三]食茱萸

食茱萸味辛、苦,大热,无毒。功用与吴茱萸同。少为劣尔。疗水气用之乃佳。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二卷果之四]食茱萸

有杀毅党然之状,故有诸名。苏恭谓茱萸之开口者为食茱萸。孟诜谓茱萸之闭口者为子。马志谓粒大、色黄黑者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七疝门]诸疝

实丸(出卫生宝鉴)川楝子(炒)茴香(炒)山茱萸食茱萸吴茱萸青皮陈皮芫花(醋炒)马兰花(醋加减。以沉

《普济方》:[卷二百五膈噎门]五噎

。干姜(半两炮制锉)川椒(半两去目闭口者微炒)食茱萸(半两)羚羊角屑(一两)射干(术(一两)赤焙)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诸虫伤

目录 1 拼音 2 《杨氏家藏方》卷八 21 组成 22 主治 23 七星散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3 《外台》卷九引《深师方》 31 组成 32 主治 33 七星散的用法用量 34 用药禁忌 35 附注 4 《产宝诸方》 41 组成 42 功效 43 七星散的用法用量 5 《准绳·幼科)卷六 51 组成 52 主治 53 七星散的用法用量 54 制备方法 6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61 组成 62 主治 63 七星散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医心方》卷三引《耆婆方》 71 组成 72 主治 73 七星散的用法用量 8 《产孕集·补遗》 81 组成 82 功效 83 主治 84 七星散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七星散 七星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qī xīng sǎn

2 《杨氏家藏方》卷八 21 组成

成炼钟乳粉(别研)半两,款冬花半两,佛耳草半两,肉桂(去粗皮)半两,白矾3钱(飞过),甘草3钱(炙)。

22 主治

肺气虚寒,咳嗽不已,渐成劳证。

23 七星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分7处,食后用芦管逐一吸之,用温白汤少许送下。

2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 《外台》卷九引《深师方》 31 组成

蜀椒(汗)1两,桑根白皮1两,芫花根皮1两,款冬花1两,紫菀1两,代赭1两,细辛1两,伏龙肝1两。

32 主治

三十年咳嗽。

33 七星散的用法用量

上为散,取作七星聚,聚如扁豆大,以竹筒口当药上,一一嗡咽之,令药入腹中。先食讫,即服药,日3服。后3日不愈,复作7聚,以一脔肉炙令熟,以转展药聚上,令药悉在炙肉中。仰卧(口父)咀炙肉汁,令药力歆歆,皆毒螫咽中;药力尽,吞肉。前后所疗皆不至,食肉便愈。若不愈,复作如初法,必愈乃止。

34 用药禁忌

羊、牛、鹿肉皆可用,勿用猪肉。忌生菜。

35 附注

《千金》无蜀椒、芫花根。

4 《产宝诸方》 41 组成

生芋根2合(切片),糯米1合,阿胶5片,人参1分,紫苏20叶,姜汁1合,枣子10枚。

42 功效

安胎。

43 七星散的用法用量

上用水2大碗,煎至1碗,分23服。寻常合半料,用水1碗,煎至1盏,去滓服之。

5 《准绳·幼科)卷六 51 组成

黄耆2钱,芍药2钱,人参1钱,桂心1钱,黑鱼1个。

52 主治

小儿豆疮身痒。

53 七星散的用法用量

置黑鱼肚内,升麻酒煮熟,连药食之。凡上焦痒,吃头;中焦痒,吃身;下焦痒,吃尾。

54 制备方法

上前4味,共研为末。

6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61 组成

干蝎(7节者)7枚,白僵蚕(直者)7枚。

62 主治

诸癣。

63 七星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字。用好酒1盏,入羊蹄根汁、并蜜少许调服。哺时1浴,仍用羊蹄根滓揩浴。

6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7 《医心方》卷三引《耆婆方》 71 组成

秦艽4分,独活4分,茯神4分,薯蓣4分,天雄4分,山茱萸4分,藁本春4分,夏各2分,秋各8分,冬各12分。

72 主治

风气风眩,头中风病,中风脚弱,风湿痹病。

73 七星散的用法用量

上为散。以酒服方寸匕,1日2次。

8 《产孕集·补遗》 81 组成

川乌3钱,草乌3钱,桂枝5钱,当归5钱,甘松5钱,紫荆皮5钱,细辛2钱。

82 功效

止痛消肿。

83 主治

妊娠跌仆伤痛,红肿不能行动。

84 七星散的用法用量

加飞面1两5钱,用高粱烧酒调和,隔水炖热,敷伤处。

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七星散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三十七]诸癣

如糊,先揩破癣疮,然后涂药,候干洗之。治诸癣。七星散方干蝎(七节者)白僵蚕(直者各七枚)上二味,捣

《普济方》:[卷一百五十九咳嗽门]久嗽(附论)

三)分〕桂心(三分)甘草(八分炙)服四丸。日三七星散(一名川椒丸)疗三十年咳嗽。肌体虚羸。不思饮食。

《普济方》:[卷二百八十一诸疮肿门]诸癣

枚)上捣研为细散。以酽醋调如糊。先揩破癣疮。然七星散(出圣济总录)治诸癣。干蝎(七节者)白僵蚕(直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痒塌

五岁以上二钱。服后,随以振元汤连进,痒遂止矣。七星散黄芍药(各二钱)人参桂心(各一钱)黑鱼(一个)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痒塌

目录 1 拼音 2 《重订严氏济生方》:鹿角胶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鹿角胶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万氏家抄方》卷五:鹿角胶丸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鹿角胶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鹿角胶丸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鹿角胶丸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证治汇补》卷八:鹿角胶丸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鹿角胶丸的用法用量 55 各家论述 56 摘录 6 《杨氏家藏方》卷九:鹿角胶丸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鹿角胶丸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赤水玄珠》卷九引《济生》 71 方名 72 鹿角胶丸的别名 73 组成 74 主治 75 鹿角胶丸的用法用量 76 制备方法 77 附注 8 《圣惠》卷三十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鹿角胶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圣惠》卷二十六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鹿角胶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医学正传》卷四 101 方名 102 鹿角胶丸的别名 103 组成 104 主治 105 鹿角胶丸的用法用量 106 制备方法 10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鹿角胶丸 鹿角胶丸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lù jiǎo jiāo wán

2 《重订严氏济生方》:鹿角胶丸

21 处方

鹿角胶15克 油头发灰 没药(另研)各9克

22 制法

上药为末,用白茅根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益精止血。治房室劳伤,小便尿血。

24 鹿角胶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时盐汤送下。

25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3 《万氏家抄方》卷五:鹿角胶丸

31 处方

鹿角10斤(截半寸长,浸7日,用*羊藿1斤,当归4两,黄蜡2两,如法熬,去滓成胶,角焙燥成霜,听用),鹿角胶1斤,鹿角霜半斤,天门冬(去心)4两,麦门冬(去心)4两,黄柏(盐、酒炒褐色)4两,知母(酒洗,去毛)4两,虎胫骨(酥炙)4两,龟版(水浸,刮去浮壳,酥炙)4两,枸杞子4两,山药4两,肉苁蓉(酒洗,去浮甲白膜)4两,茯苓(去皮)4两,山茱萸(净肉)4两,破故纸(炒)4两,生地(酒蒸9次)4两,当归(酒洗)4两,菟丝子(酒煮,捣成饼,焙干)6两,白芍(酒炒)3两,牛膝(去芦,酒洗)3两,杜仲(姜汁炒去丝)3两,人参(去芦)3两,白术3两,五味子2两,酸枣仁(炒)2两,远志(甘草汤浸,去骨)2两,川椒1两(去目,焙去汗)。

3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鹿角胶为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精寒阳痿,无子。

34 鹿角胶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盐汤或酒送下。

35 摘录

《万氏家抄方》卷五

4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鹿角胶丸

41 处方

鹿角胶(炙令燥)1两,黄柏(去粗皮)1两。

42 制法

上为末,入杏仁49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研细拌匀,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43 功能主治

吐血。

44 鹿角胶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含化咽津。

4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5 《证治汇补》卷八:鹿角胶丸

51 处方

鹿角胶、熟地、发灰。

52 制法

上为末,茅根汁为丸。

53 功能主治

溺血。

54 鹿角胶丸的用法用量

盐汤送下。

55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鹿角胶补精血以壮肾阳;熟地黄补肾水以养真阴;血余灰止血溢,生新血也。胶丸,淡盐汤下,使阳旺阴充,则阴阳既济,而血自归经,何患溺血久不止哉。此温肾止血之剂,为阳虚溺血久不止之专方。

56 摘录

《证治汇补》卷八

6 《杨氏家藏方》卷九:鹿角胶丸

61 处方

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切,焙),牛膝2两(酒浸1宿),菟丝子(汤浸去浮,别用酒浸取软)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桑寄生2两,覆盆子2两,熟干地黄(洗,焙)2两,山药2两,五味子2两,山茱萸2两,白蒺藜(炒)2两,当归(洗,焙)2两,肉桂(去粗皮)2两,川萆薢4两,破故纸2两半(炒),柏子仁2两,茴香2两半(炒),鹿角胶2两(蚌粉炒焦),茯神(去木)2两。

62 制法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63 功能主治

补养元阳,滋营气血,驻颜美食。主真元虚弱,下元冷惫,脐腹疼痛,夜多小便,腰脚无力,肢体倦怠,怔忪恍惚,头昏目运,面色黧黑,耳内蝉鸣,饮食减少;妇人诸虚不足,一切冷病,久娠不成,发落面黑。

64 鹿角胶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妇人温醋汤送下。

65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九

7 《赤水玄珠》卷九引《济生》 71 方名

鹿角胶丸

72 鹿角胶丸的别名

鹿胶丸

73 组成

鹿角胶5钱,没药(另研)3钱,油头发灰3钱。

74 主治

房室劳伤,小便尿血。

75 鹿角胶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盐汤送下。

7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茅根汤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77 附注

鹿胶丸(《嵩崖尊生》卷八)。

8 《圣惠》卷三十 81 方名

鹿角胶丸

82 组成

鹿角胶1两半(捣碎,炒令黄燥),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1两,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山茱萸1两,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熟干地黄1两,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五味子1两,巴戟1两,牛膝1两(去苗)。

83 主治

虚劳腰脚疼痛,不可行步。

84 鹿角胶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9 《圣惠》卷二十六 91 方名

鹿角胶丸

92 组成

鹿角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补骨脂1两(微炒),石斛1两(去根,锉),熟干地黄1两,薯蓣1两,人参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菟丝子1两(酒浸1宿,晒干,别捣为末),白茯苓1两,杜仲1两(去粗皮,炙令微黄,锉),柏子仁1两,山茱萸1两,酸枣仁1两,虎胫骨1两(涂酥炙令黄),牛膝1两(去苗),五味子1两,巴戟1两,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

93 主治

骨极。

94 鹿角胶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服。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医学正传》卷四 101 方名

鹿角胶丸

102 鹿角胶丸的别名

鹿胶丸

103 组成

鹿角胶1斤,鹿角霜半斤,熟地黄半斤,川牛膝2两,白茯苓2两,菟丝子2两,人参2两,当归身4两,白术2两,杜仲2两,虎胫骨(酥炙)1两,龟版(酥炙)1两。

104 主治

血气虚弱,两足痿软,不能行动,久卧床褥。

105 鹿角胶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姜、盐汤送下。

10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另将鹿角胶用无灰酒三盏烊化为丸,如梧桐子大。

107 附注

鹿胶丸(《嵩崖尊生》卷十一)。

古籍中的鹿角胶丸 《证治准绳·杂病》:[第三册诸血门]溲血

。宜五苓散和胶艾汤,吞鹿茸丸。或八味地黄丸,或鹿角胶丸,或辰砂妙香散和五苓散,吞二项丸子。若小便自清

《医碥》:[卷之一·杂症血]治法

散和胶艾汤,吞鹿茸丸或八味地黄丸(见虚损),或鹿角胶丸。或辰砂妙香散(见心痛)和五苓散,吞二项丸子。

《圣济总录》:[卷第六十八吐血门]吐血

服二钱匕,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滓温服。治吐血。鹿角胶丸方。鹿角胶(炙令燥)黄柏(去粗皮各一两)上二味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二]带下

每服二钱匕,食前温酒调下。治妇人赤白带下不止,鹿角胶丸方鹿角胶(炙燥)桑耳(微炒)干姜(炮)牛角(炙

《普济方》:[卷三十三肾脏门]骨极(附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