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乔传》中的历史背景,西魏是一个什么样的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楚乔传》中的历史背景,西魏是一个什么样的年,第1张

早在汉武帝时,在“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的方针指导之下,卫青、霍去病率领的征讨大军几乎横扫了整个西域,不但将以前势力强大的匈奴赶到了欧洲,而且使得许多“慑于天威”的胡人迁到了内地居住。 到了魏晋时期,在关中地区(今长安、洛阳一带)居住的人口约百万,其中胡人居然占据了近一半。晋武帝时期,有人曾提出将胡人分而治之,迁出关内,使“胡晋不杂”,但是晋武帝并未采纳这个主张,恐怕多半是由于自东汉以来,各朝皆大量吸收胡人进入军队,胡人在军界势力很大。东晋末期,由于边吏残酷虐待胡人,使得胡汉矛盾越来越大。这就是有名的”五胡乱华“。五胡乱华的“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其中,出身鲜卑的拓跋氏最终建立了北魏。

新建国的北魏还是落后的奴隶制式的国家,在实力上无法与其他的政权尤其是后燕相比。于是,拓跋珪采取了先攻取河北、山西等肥沃之地,同时迁都到山西晋城,促进鲜卑的汉化。然后,奖励耕织,并仿汉制设立官职和宫廷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北魏国力大盛。

到了孝武帝时期,北魏走向衰落,孝武帝成了名存实亡的傀儡,为摆脱控制,他出走到长安投奔与高欢始终明争暗斗的宇文泰。而高欢则改立闵帝,同时迁都于邺,史称东魏,后来高欢毒死闵帝。

另一方面,宇文泰也定都长安,几乎就在高欢毒死闵帝的同时,宇文泰也毒死了孝武帝,建立西魏。在整个西魏统治时期,一直都由权臣宇文泰控制着政权,在他努力下,任用苏绰等人改革,采用和北攻南策,使西魏进一步强盛。

甚至攻入南梁的成都,夺取南朝西川荆雍地盘。在北方经济逐渐恢复,人民安居乐业,且在三次战役中大败东魏大军,奠定北周统一中国北方和隋朝统一中国的基础。

北魏在公元534年分为东魏和西魏两朝。先有北魏再有东魏和西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北朝第一个王朝。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接受孝静帝禅让,建立北齐。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元魏(拓跋魏)宣告结束。从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148年。

领土范围:

北魏疆域广阔,主要控制着中国北方地区,北至阴山南北沙漠、河套,东北至辽东半岛,东至海,西至凉州、流沙。南至江淮与南朝为界,南北国界虽然时有变化,但是大部分时间大致以淮河为界。

《楚乔传》这部剧讲述了在天下战乱的背景下,楚乔从女奴一步步成长为一代女战神的励志蜕变故事。该剧的时间轴处在西魏年间的乱世混战年代,当朝皇帝昏庸至极,在西魏门阀争斗中燕洵一家被当做牺牲品。那么楚乔传西魏历史上是什么朝代西魏是怎样的存在接下来,

楚乔传西魏是什么样的存在

西魏这样一个就存在20多年的朝代居然是奴隶时代,仆人命如草芥。那么楚乔传西魏是什么样的存在

历史上一般不把西魏坐着作为一个单独的朝代!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元修与岳父高欢决裂,兵败后逃到长安,历史上把这个政权称之为西魏,它是后魏帝国最后的延续。那时候流行部曲制,那些衣冠世族们大多住在庄园里。

有一定量的土地,奴隶。这些奴隶的一部分也就是附庸的流民,他们生在乱世,只能求世族保护。一部分就是买入的官奴或者私奴~这种奴婢地位比起流民来说更差,更惨。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历史上西魏是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对立,建都长安。宇文泰为了巩固西魏的政-权,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上实行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制度。宇文泰下的子女都没有叫宇文玥的人,按照剧版的剧情描述,《楚乔传》中的宇文玥,很可能就是历史上的宇文泰。

梁元帝萧艺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皇帝。萧艺继位前是湘东的国王。早年,他因病导致一只眼睛失明。后历任荆州刺史、节度使、镇西将军。侯景之乱时,梁武帝密诏封萧艺为侍中、伪黄阅、大都督等职。他掌握着权力,却无视国内的内乱,隐藏着他的自私。故意纵容侯景作乱,导致梁武帝被侯景逼死,然后把对他即位构成威胁的兄弟侄子都一一消灭,等到所有潜在的竞争对手基本铲除后,再发兵给他。

武陵王萧基在萧艺登基后在益州称帝,于是萧艺出兵四川灭弟萧基,同时要求西魏出兵,结果益州沦落到西魏手里。萧艺狂言之后,上书西魏宇文泰,要照老图重划疆界。很不满意,命令常山金和将军杨忠带领五万军队进攻江陵。梁元帝打败太子,投降西魏。

梁元帝萧艺也是众多亡国的皇帝之一。与杨迪、南唐后主等名人相比,他的一生被历史遗忘在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落。梁元帝萧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他的一生并不曲折。前40年,作为一个养尊处优的太子,除了在华宅高墙里看书、写诗、画画,并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太多痕迹。但他在生命的最后,借助“侯景之乱”,登上了历史的前台,然后做出了被后人诟病的举动。

公元555年初,成圣三年十二月,西魏宇文泰大军围城,统帅在混乱中死去。宣誓效忠过去的将军们也向敌人投降了。正在吟诗的梁见大势已去。他赶紧躲进内城,下令把所有的书都烧掉,准备自焚。劝阻之后,他想投降求和。谢一任等人劝他乘夜突围。只要他渡过长江,就能得到驻扎在江南码头的阿良军的救援。然而,元帝不习惯骑马,并认为不会发生什么事情,这只是给他的耳朵增添了侮辱。

在王豹的挑唆下,元帝仍然怀疑谢阿仁的忠诚,于是在他建议召集内城五千多人后,拒绝与他见面。他气得谢阿仁吐血。元帝骑着白马,穿着便衣在东门投降,被羞辱和杀害。在魏莹被俘后,当被问及为什么要烧书时,萧艺说:“我读过成千上万的书,但它仍然在今天,所以我烧了它们。”梁元帝自焚而藏。他至死都不知道也不承认自己亡国的真正原因,但这也证明了他一生爱书,从极度的爱到极度的恨,想让这些心爱的书陪葬。纵观历史,这样的行为是前所未有的。

他刻苦读书,收集了半辈子的书籍,收藏了14万卷珍贵古籍,却在登基后,给北方西魏之敌和江陵破城之夜带来了大败。他下令一把火烧了来之不易的14万卷古今图书,这是自秦始皇焚书以来文化史上最大的浩劫。梁焚书是汉魏以来历代藏书的巨大损失。可以说,梁朝皇帝是一个给中华文明带来巨大伤害的千古罪人。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统帅,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曾参加六镇起义军,后从贺拔岳入定关陇,其死后代据关中。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投靠宇文泰,被授为大丞相。同年十二月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都长安。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20年,556年去世。其子宇文毓继位,追谥曰文皇帝,庙号太祖。号其墓为成陵。

宇文泰掌权期间,对内团结各方,澄清政治,创府兵制;对外立足关陇,争战东魏,蚕食南梁。奠定了其身后关陇政权一统天下及隋唐王朝强盛的基础。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四月,宇文泰北巡,八月,渡北河(今内蒙古境内乌加河),九月,还至牵屯山(今宁夏固原县西)染疾。宇文泰知自己病重,派人急招侄儿宇文护,宇文护赶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北),宇文泰已经病危,托孤于其侄宇文护:我的儿子都还年幼,今外寇方强,国家之事,由你决定,宜努力以完成我的志向。十月乙亥(初四)日(11月21日),卒于云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时年五十岁,葬于成陵(今陕西省富平县北),谥号文公。是月,其子宇文觉嗣其位为太师、大冢宰,由宇文护辅政。次年,宇文觉称帝,国号周,是为北周孝闵帝,北周建立。宇文泰先后被追尊为文王、文皇帝,庙号太祖。

历史如何评价宇文泰 总评

宇文泰一生,正处在由乱到治的历史转捩点,他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条件下,观时而变,顺乎历史发展的潮流,终至取威定霸,转弱为强,南清江汉,西克巴蜀,北控沙漠,奠定了北周王朝之基础。他在位时所颁行的兵制、选官之法等等更是开隋唐政治制度之渊源,宇文泰的功业可谓盛矣,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继孝文帝元宏之后的又一位鲜卑族杰出的人物。

历代评价

高欢:此小儿眼目异。

梁御:宇文夏州英姿不世,算略无方。

赫连达:明略过人,一时之杰。

李延寿:昔者水运将终,群凶放命。或权威震主,或衅逆滔天。咸谓大宝可以力致,神器可以求得,而卒诛夷继及,亡不旋踵。是知天命有底,庸可乎。周文爰自潜跃,众无一旋,驱驰戎马之际,蹑足行伍之间。时属与能,运膺启圣,鸠集义勇,纠合同盟。一举而殄仇雠,再驾而匡帝室。于是内询帷幄,外杖材雄;推至诚以待人,弘大顺以训物。高氏藉甲兵之众,恃戎马之强,屡入近畿,志图吞噬。及英谋电发,神旆风驰。弘农建城濮之勋,沙苑有昆阳之捷;取威定霸,以弱为强。绍元宗之衰绪,创隆周之景命。南清江、汉,西举巴、蜀,北控沙漠,东据伊、。乃摈落魏、晋,宪章古昔;修六官之废典,成一代之鸿规。德刑并用,勋贤兼叙。远安迩悦,俗阜人和。亿兆之望有归,揖让之期允集。功业若此,人臣以终,盛矣哉。非求雄略冠时,英姿不世;天与神授,纬武经文者,孰能与于此乎。昔汉献蒙尘,曹公成夹辅之业;晋安播荡,宋武建匡合之勋。校德论功,绰有余裕。至于渚宫制胜,阖城孥戮;蠕蠕归命,尽种诛夷。虽事出于权道,而用乖于德教,斯为过矣。孝闵承既安之业,膺乐推之运;明皇处代邸之尊,纂大宗之绪。始则权臣专命,终乃政出私门;俱怀芒刺之疑,用致幽弑之祸,惜哉。

令狐德:帝知人善任使,从谏如顺流。崇尚儒术,明达政事,恩信被物。能驾驭英豪,一见之者,咸思用命。沙苑所获囚俘,释而用之;及河桥之役,以充战士,皆得其死力。诸将出征,授以方略,无不制胜。性好朴素,不尚虚饰,恒以反风俗复古始为心云。

王应麟:宇文泰弑君之罪,甚于高欢之逐君,乃以周公自拟,亦一莽也。

王夫之: 宇文泰之为此也,则有说也。据关中一隅之区,欲井天下,乃兴师以伐高洋,不战而退,岂畏洋哉?自顾寡弱而心早寒也。南自雒、陕,西自平阳,北极幽、蓟,东渐青、兖,皆洋之有,众寡之形,相去远矣。且梁氏方乱,抑欲起而乘之以吞襄、郢,而北尚不支,势不足以南及。虽前乎此者,屡以寡而胜众,而内顾终以自危。故其所用者,仍恃其旧所习用之兵,而特欲多其数以张大其势。且关中北拥灵、夏,西暨河、湟,南有武都、仇池、羌、氏之地,虽耕凿之,皆习战,使充行伍,力是而情非不甘,泰可用权宜以规一时之利,未尽失也。若夫四海一,战争休,为固本保邦之永计,建威以销夷狄盗贼之萌,则用武用文,刚柔异质,农出粟以养兵,兵用命以卫农,固分途而各靖。乃欲举天下之民,旦稼穑而夕戈矛,其始也,愚民贪免赋免役之利,蹶起而受命;迨其后一著于籍,欲脱而不能。故唐之府兵业更为骑矣,乃读杜甫石壕、三别之诗,流离之老妇,宛转于缧;垂死之病夫,负戈而道仆;民日蹙而兵日窳,徒死其民。而救如线之宗社者,朔方边卒、回纥援兵也。然则所谓府兵者,无益于国而徒以殃民审矣。

曹魏:三国时期的魏朝(220年-265年),多称曹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国。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曹魏始建。至炎兴元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由于曹魏在三国之中占据长江以北的广大中原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实力远胜蜀汉和东吴。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魏晋时代之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北魏:北魏(386年~557年)是北朝时代位于今日华北地区的第一个王朝。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拓跋鲜卑氏建立,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东魏:北朝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都邺,有今河南汝南﹑江苏徐州以北,河南洛东魏阳以东的原北魏统治的东部地区。历一帝,约十七年(534~550)。北魏政权在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夺。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见尔朱氏之乱),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权。永安三年(530),孝庄帝利用朝见机会杀尔朱荣。荣侄尔朱兆起兵赴洛阳,杀死孝庄帝,立元恭为帝(节闵帝)。太昌元年(532),原尔朱荣部将高欢在河北大族的支持下,消灭潼关以东的尔朱氏势力,杀节闵帝,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北魏政权落入高欢手中。

西魏:北朝之一,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历三帝,共二十二年(535~557)。都长安。管辖今湖北襄樊以北﹑河南 洛阳以西,原北魏统治的西部地区。北魏永熙三年(534),孝武帝元修脱离高欢,从洛阳逃至长安﹐投靠北魏将领﹑鲜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文帝),史称西魏,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

北魏(386年—557年)由鲜卑族拓跋珪建立

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西魏(535年―557年),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实际宇文泰掌权。

东魏(534年―550年),高欢先拥立元亶主持朝政,后改拥立元亶的世子,年仅十一岁元善见为帝,即魏孝静帝。

北周(557年—581年),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

北齐(550年—577年),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后为北周所灭。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定国号为“隋”,至618年灭亡。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