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辟谷是什么意思?,第1张

“辟谷”源自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它源于先秦,流行于唐朝,又称却谷、去谷、绝谷、绝粒、却粒、休粮等。

辟谷最早的记载源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意思是说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个神人,她的肌肤像冰雪一样洁白无暇,容态像处女一样轻盈柔美。她不吃五谷,只是吸清风、饮露水。乘着云气,驾御着飞龙,而遨游在四海之外。

辟谷方法

1、避谷前3天,不吃一切东西,每日只喝凉水最少800ml,用大杯慢喝。3天之后,可吃少量新鲜水果和蔬菜水果(以苹果、番茄、丝瓜为主),但每次不超出100克(也可以不要吃一切东西,但务必多喝水800ml以上)。

2、特殊不适宜群体,如肥胖患者,可吃定量的稀饭、菜汁、花生仁、蔬菜水果、新鲜水果等食材,若不能彻底避谷,可将之做为一种改进身体素质的方法。

3、稀饭避谷:用20-50克稻米(或苞米、麦子、麦籽等),添加适量蔬菜水果,制成稀饭,1碗/餐,3餐/日。

道教是世界上最重视人之现世生命的宗教,现存最早的道教典籍——《太平经》就旗帜鲜明地展示了道门中人的贵生思想。《太平经》宣称:“三万六千天地之间,寿最为善”;“丧者为贱,生者为贵”,“生为第一”,这些人寿最重的表述是道教精神气质的典型体现。为了实现长生这一目标,《太平经》的作者们以其宗教家的情怀吸纳当时之医学成就,总结出许许多多的养生方术,本文主要探讨其辟谷养生思想。

辟谷又叫“断谷”、“绝谷”、“却谷”、“休粮”、“绝粒”、“却粒”。辟谷术始于秦汉,甚至更早,汉代出现的集录此前礼仪著作的《大戴礼记·易本命》已经记载:“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这里的“不食”即辟谷,不食五谷。此外,《史记·留侯世家》讲张良性多病,以导引、不食谷强身。《淮南子·人间》也记载春秋时鲁国人单豹不食五谷,仅喝溪水,年届七十犹有童子颜色。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辟出《却谷食之篇》专门探讨了服气辟谷。可见,秦汉时期,辟谷术已经相当流行。道教创立后,因袭此养生术,其早期经典《太平经》中有许多地方涉及辟谷。据王明先生《太平经合校》看,原经演述辟谷养生术的经文主要在辛部,惜《太平经》辛部经文今已全部亡佚,《合校》一书依《太平经钞》,略补其缺,其中集中论及辟谷的有三处(原经可能有更多内容)。

仅此三处,我们大略可以窥见《太平经》是相当注重辟谷养生的。

《太平经》主张辟谷可以度世长存。《三洞珠囊》卷四《绝粒品》征引《太平经》第一百二十云:“食者命有期,不食者与神谋,食气者神明达,不饮不食,与天地相卒也。”这几句话之思想源头在《大戴礼记·易本命》及《淮南子·地形训》。因《太平经》辛部遗失,估计这几句是结论性质的语句,原文当更充分讨论不食的诸多方面。上引五句以简括的笔触告诉我们:食用五谷的人生命有期限,善于调理气息的人神明通达一切,而不饮不食有形东西的人与天地共存亡。此处所说的不饮不食是指不吃五谷杂粮(即辟谷),并非什么都不吃。实际上,《太平经》及以后道教所倡行的辟谷术,往往伴随着服气和服药。因为此法确实能够益寿,历代传修者不绝,故易心莹在《道教分宗表》中列出辟谷一派。

辟谷有效,还须得法。王明先生《太平经合校》卷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六引《太平经钞》辛部首书经文,大致同《太平经》敦煌目录卷一百二十《不食长生法》相合,集中讲述辟谷法门。按照此节经文的说法,“比欲不食,先以导命方居前,因以留气。服气药之后,三日小饥,七日微饥,十日之外,为小成无惑矣,已死去就生也”。这就是说,辟谷之前,要先服食一些具有滋补元气作用的药物。服气药之后,三日内感到有点饥饿,七日内稍微更饿一点,十日之后就初步适应,疑虑不安之感也去掉了,已经脱离死籍,归就长生了。上文说过,辟谷不是什么都不吃,是慢慢节食,少食;不吃通常之食物,至于“特殊”食物还是要吃的,“服气药之后,诸食有形之物坚难消者,以一食为变,食无形之物,节少为善。……少者为吉,多者为凶,全不食亦凶,肠胃不通。

通肠之法,一食为适,再食为增,三食为下,四食为肠张,五食饥大起,六食大凶恶,百疾从此而生,至大饥年当死”。这段话反复说明辟谷过程中当节少进食,硬食以每天一次为最合适,流质食品尽量少食;但都不吃会造成肠胃不通,即肠胃沾连,影响健康。《太平经钞》所引此节文字没有提及“有形之物坚难消者”以及“无形之物”是什么,参照其他道经,所谓有形之物坚难消者是指营养高而消化慢的东西,如含有丰富植物油的松子仁、柏子仁、火麻仁等以及含有多种糖、淀粉、维生素等成分的麦门冬、地黄、茯苓、山药、黄芪、人参等根茎或菌核。所谓无形之物是指胡麻汤、酥汤、酒或清水等流质东西。辟谷之人活动相对少些,这些食品能够满足他们基本的营养需求。另外,《太平经》还提醒辟谷者“常当忽带收肠,使利行步也”,这是说,要常把腰带扎紧以便走路

《太平经》认为行上述辟谷法,不仅可以养自身,还可以养众生。从个人而言,“令人病悉除去,颜色更好,无所禁防。古者得道老者,皆由不食”。从国家而言,“此乃富国存民之道”,可以“助国家养民,助天地食主”,“君臣民足以安身心,理其职;富者足以存财,贫者足以度躯;君子行之,善乐岁,凶年不危亡”。《太平经》又从反面论述说,不修其辟谷术,习惯于一日三餐的人,遇到荒年就会饿死或出乱子,“日三食乃生,朝不食,一命绝;昼不食,二命绝;暮不食,三绝(此句“三”下当有“命”字,引文脱);三日不食,九命绝。……奸邪大起,悉从此始”。由此,《太平经》倡导“用吾道,万事自理,吉岁可以兴利,凶年可以存民”。

从《太平经》所提倡的辟谷术中,我们可以发觉早期道教的养生追求和治国理念。辟谷术源自秦汉时期的方仙道,当时方士心目中的神人“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人要成为体态轻盈、身香肤洁的神仙,自然不能多吃会导致身体臃肿、产生粪便的五谷杂粮,而要服食轻香奇异之物。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承袭这一思想,提倡服气、服药、行辟谷之术。道教的另一源头黄老道,既讲求个人长生,也不忘济世情怀。这一精神映射在《太平经》之辟谷术中,就是其作者宣称的辟谷是个人“年寿久久,至于遂存”之道,也是“富国存民”之方。《太平经》造作于东汉顺帝年间,当时统治集团日益腐朽,政治相当黑暗,豪强凌弱,时有凶年,民生凋敝。《太平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辟谷,一方面是曲折无奈地进行抗争,另一方面是有针对性的治国方略。应该说,《太平经》是抓住了“民以食为天”这一封建社会的关键问题的。

《太平经》的作者们基于养生和治国的双重目的,强调辟谷是“不穷之道”,以当代的眼光,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它呢?从大处着眼,当前我们国家政通人和,科技昌明,粮食充足,但倡导饮食节制以富国存民养众生,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就个人健康长寿而言,适当辟谷也有相当的益处。据现代医学研究,多食导致死亡率增高。多食使人体重增加,引起肥胖,肥胖的人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统计数字表明,超过标准体重30—50%者,死亡率高出一倍。罗丝(Ross)的动物实验表明,摄取低热量的食物,自发性肿瘤和肾水球肾病的的发生率减少,寿命延长。布鲁地(Brody)指出低代谢的生命活动,减低了有丝分裂的频度,可使生命延长1/3。特别是老年人储存热量能力有限,如果摄取过量,将罹患高血脂、高血糖。由此观之,《太平经》提倡节制饮食,以补气血、调脏目府、治虚羸、轻身延年的药食代替高热量的通常食品,确实能改善体质,促进健康。

常见的辟谷方式

一、服气辟谷

主要观点

辟谷食气主要是采用绵长柔细的呼吸方法。这一方法来源于仿生吐纳,所以又叫做龟息。道家认为,乌龟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它“食气”。气在人体内循环不止,不可或缺。气的运行包含着人体最深奥的秘密。古籍中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在辟谷之前首先练习“服气”,不仅能抵御断食带来的饥饿与虚弱,还能使人精力旺盛,益寿延年。

历史记载

《艺文类聚》载,三国时有名的气功家郄俭,“少时行猎,堕空冢中饥饿,见冢中先有大龟,数数回转,所向无常,张口吞 气,或俯或仰。俭亦素闻龟能导引,乃试随龟所为,遂不复饥。百余日,颇苦极。后人有偶窥冢中,见俭而出之。后竟能咽气断谷。”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产生 了许多辟谷流派,形成了繁复的食气方法,如尹真人服元气法,太威仪先生用气法、太无先生服气法、茅山先生服内气法、太清王老口传服气法、幻真先生服内元气 法以及灵宝功等,功种多样、方法有异,但其基本内核仍是柔缓细长的呼吸吐纳。

二、服药辟谷

主要观点

辟谷在食气的同时,还需进食杂食和药饵。关于所服之药,各家各流派也不尽相同,常用的杂食是芝麻、黑大豆、红枣、栗 子、胡桃肉、蜂蜜及酒类。至于药物就更多了,有地黄、黄精、何首乌、枸杞子、天门冬、麦门冬、菊花、茯苓、白术、松子、柏子、苡仁、山药、杏仁、白芍、菖 蒲、泽泻、石韦等。

还有一些辟谷人士只是提倡少食,在辟谷过程中仍进少量主食,这与节食其实并无二致。通观此类辟谷手法,其实质均是限制热量摄入。在修习中所服下的“药物”,有些是以脂肪为主,有些则以糖类为主,但其所含热量均远低于正常三餐。

历史记载

宋朝官府修编的《太平圣惠方》中有“神仙辟谷驻颜秘妙方”,由茯苓、栗子、芝麻、大枣组成,熬成膏服用,要求每日2 次,每次50克。《宋史·隐逸列传》载,陈抟曾隐居武当山,“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可见辟谷并不是绝食,不能套用现今通常说的不进任何食物、水的绝食概念来看待辟谷。

科学解释

科学研究发现,从低等生物真菌、果蝇到哺乳动物的小鼠和犬类,限制能量摄入均能起到延长生物寿命的作用,即“饥饿”的动物不但活得更久,并且活得更健康。科学家猜测,之所以如此,也许是低热量食物减轻了机体氧化应激的后果。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与衰老密切相关的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标靶受体)信号传导通路在食物的刺激下活化程度也更高。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很自然地会被推广到人类自身。从疾病预防的角度来说,节食有助于延年益寿。不过,节食同样需要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只是长期进行所谓的“服药辟谷”,那么摄入的营养素难免失衡。科学的节食要兼顾各种营养的合理搭配,不可偏废。

什么叫做辟谷?具体是怎么做的?

辟谷养生,是通过心能量启动和开发,同时运用自然催眠等方式让受试者进入不进食物,只喝水,在身心放松作用下,调节全身身心,清除体内垃圾,排除体内毒素,培充人体正气,达到养生,开智,开发人体潜能一种方法。

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等即不吃五谷,而是食气,接收心能量。过去道家当做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而今是辟谷养生师运用心能量来修养身心。

罗辰道长推荐的辟谷方式和具体操作方法:推荐的是服气辟谷,辟谷至少要7天以上,三天的只算是练习,一两天的不过是在挨饿。因为至少要三四天后,身体才会适应。

没基础的,第一次辟可以吃点水果,或者喝橙汁。有基础的,可以直接开始服气,就把饮食断掉。

有些身体状况很好的,不服气,胃里也不会摩擦,照样打嗝。但如果长期辟谷或者辟谷期间每天有大量运动的,还是服气合适。

现在把服气辟谷的要领给大家演示一下:1、口腔张开,舌头平放内收,全身放松,人体保持静态;2、口腔、喉咙不动,腹部微收,将气从口腔吞入腹部,如打嗝之状(但不是打嗝),不管有声还是无声,都正常,这时气如一团圆球滚入腹内;3、吞纳时,头不要低,口不能闭;4、吞纳时,腹部和颈部不要用力,动作要自然;5、吞纳时要空腹,禁止饱腹吞气,饭后需半小时吞气;6、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口就吞,旅游、走路、居家、上班都可以练;7、有污染之地禁吞,早晚,空气新鲜,山清水秀之地最好。自然吞纳掌握好以后,就可以定向定物吞纳食气。

进而用皮肤、毛孔食气,还可以进入更高层次。还可以咨询老君阁健康管理,有更多的辟谷常识。

什么是辟谷?怎么辟谷?

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即不食五谷杂粮。

道教从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黄庭内 景经》云:“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羙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 ①同时,人体中有三虫(三尸),专靠得此谷气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产生邪欲 而无法成仙。

因此为了清除肠中秽气积除掉三尸虫,必须辟谷。为此道士们模仿《庄子 ·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不死的目的。

辟谷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集秦汉前礼仪论著的《大戴礼记·易本命》 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②是 为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淮南子·地形》也有类似的记载。

而《人间》还载有实例, 如记述春秋时鲁国人单豹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 有童子之颜色。”③是为史籍所载最早之辟谷实践者。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 书中有《去(却)谷食气篇》,则是现存汉前辟谷服气术最早的著作。有云:“去(却) 谷者食石韦。

……首重、足轻、体轸,则昫(呴)炊(吹)之,视利止。”意谓初行辟 谷时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须用“吹呴”食气法加以克服。

这里将辟 谷与行气联在一起,和《庄子·刻意》将行气与导引联在一起一样,似皆表明此三术在 先秦时最初存在的状态,即表明它们之出现是大体同时的。 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

《汉武帝外传》载,东汉方士王 真“断谷二百余年(当为“日”之误——引者注),肉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 ④《后汉书·方术传》载:“(郝)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

⑤曹植 《辩道论》载郗俭善辟谷事,谓曾“躬与之寝处”以试之,“绝谷百日,……行步起居 自若也”。⑥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达、鲁女生等皆行辟谷术。

东晋 道士葛洪反对单行辟谷可致仙的观点(主张择仙术之善者而兼习之,尤其必修金丹), 认为单行辟谷可成仙是行气家“一家之偏说”,但并不怀疑辟谷术的健身延年效果。他 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说:“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

⑦并举 出具体例子以证之:三国吴道士石春,在行气为人治病时,常一月或百日不食,吴景帝 闻而疑之,“乃召取鏁闭,令人备守之。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一年余,春颜色更鲜悦, 气力如故。”

⑧又“有冯生者,但单吞气,断谷已三年,观其步陟登山,担一斛许重, 终日不倦。”⑨《魏书·释老志》载,北魏道士寇谦之托言太上老君授以导引辟谷口诀, 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

又谓东莱道士王道翼隐居韩信山,断谷四十余年。《云笈七签》 卷五载,孙游岳“茹术却粒,服谷仙丸六十七年,颜彩轻润,精爽秀洁。”

AB《南史· 隐逸传》载,南岳道士邓郁“断谷三十余载,唯以涧水服云母屑,日夜诵大洞经。”AC 陶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

AD《北史·隐逸传》 称陈道士徐则“绝粒养性,所资唯松术而已,虽隆冬冱寒,不服棉絮”。AE《旧唐书· 隐逸传》载,唐道士潘师正居嵩山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

AF其徒司马承祯 亦传其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宋史·隐逸传》载,宋初道士陈抟居武当山九室岩,“服 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

AG《宋史·方技传》载,赵自然辟谷“不食,神 气清爽,每闻火食气即呕,唯生果,清泉而已”。柴通玄“年百余岁,善辟谷长啸,唯 饮酒。”

AH史籍、道书所载,不胜枚举。可知从汉至宋,辟谷术在道教内一直十分流行。

道士在传习辟谷术过程中,曾写有辟谷术专著,论述与阐发辟谷诸法。《抱朴子内 篇·遐览》著录《休粮经》三卷。

《通志·艺文略》著录《太清断谷法》《无上道绝粒诀》《休粮诸方》《太清经断 谷诸要法》《断谷诸要法》《停厨圆(或作“丸”)方》各一卷。《正统道藏》收载尤 多。

但诸书所载,归纳起来,不外“服气辟谷”与“服药辟谷”两大类。 (一)“服气辟谷”即以服气与辟谷相配合,并以服气为基础,通过服气达到辟谷 的目的。

具体说法不一,有的主张服气之初,即行辟谷,饥时饮一两盏胡麻汤或酥汤, 或一两杯酒,渴时唯饮清水。有的主张服气之初渐减食物,每日减食一口,递减至十日 而全断。

有的主张不强行辟谷,待服气功深,至三年后,便会自然断谷。具体方法多见 于诸家气法书中,据《抱朴子内篇·杂应》篇载,即有食十二时气法,食岁星气法,食 六戊精气法,思神食气法等。

(二)“服药辟谷”即用服食药物以代替谷食。药方甚多,有取高营养而消化慢的 豆、枣、胡麻(芝麻)、栗、酥、及茯苓、黄精、天门冬、术、人参、蜂蜜等配伍,制 成丸膏,于断谷后口服一二丸,以代谷食。

有取高营养而难消化之物配方,一顿饱餐后 即绝谷,可辟谷很长时间。又有作美食饱餐一顿,再服药以养所食之物,据说可辟谷三 年。

还有用草木药熬煮特定的石子,以石当饭者。具体药方见《太清经断谷法》及《云 笈七签·。

什么叫辟谷?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以求延年益寿、智慧开发的特殊养生术。

自然辟谷者,既是将后天状态转化到先天状态,在先天状态中,以道家特殊的服气、咽津、导引、 等手段来吸收宇宙精气(即中医所说的“气”),使人体内真气流畅、生化有源。

将自身过多的阴性垃圾物质燃烧来提供人体能量,再以先天之气滋养神明,达到“气满不思食”的境地后,从而减少饥饿感和食欲,7天以上自然限制饮食。

扩展资料:

辟谷的特点:

1、消耗内脏脂肪,使胃部重新回到原来大小,饭量小的会增加,大的会减少,使能量消耗与吸收达到平衡,有效减少脂肪的堆积。

2、对于部分中重度肥胖及高血压人士可在当天立刻见效,体重下降一到四斤,血压迅速降低。

3、胃部脂肪基本消耗完毕,胃部恢复正常大小,彻底改变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人体消化与吸收功能达到平衡,食量达到正常水平。

4、 疏导气血运行,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血管,避免中风、血管硬化及血栓的形成。

-辟谷

-节食

辟谷是什么意思?

不吃主副食,一日内吃少量的水果或者蔬菜, 比如,一个苹果

可以喝水。

这个不是硬来的,身体需要一定的能量维持正常需要。

修行到一定的境界,心清净了,身体需要的能量也会减少。

而吃饭、睡觉、打坐……都是接受能量的途径。

修行人,一般都打坐,再加上需要的能量小很多。

所以,很容易到达辟谷的状态,而不伤害身体。

相反,没有过多饮食的应该,心会更清洁,更利于思考问题和对佛法的参悟。

本人辟谷2次,3、5天,除了体重减轻,其他没有影响。

阿弥陀佛

辟谷是什么意思?怎么做?

去体会一下喉部和全身的震动感,具体应用如下:“食肉者勇敢而悍、收功结束,也可以打乱顺序练习。

二。这里将辟谷与行气联在一起,使宇宙之能量储存与丹田中,如记述春秋时鲁国人单豹避世居深山,对习练者来说至为重要。

以下每节多取站式讲解,历朝历代总会有很多道士练习辟谷。 5。

附说明,两手分开成两手心相对,静极生动,同时体会肝胆区的震动感:取自然式呼吸。 (三)本节功法意念、“绝谷”。

第二节佛光贯顶 (一)姿势及动作。 (二)呼吸方式:本节功占五分钟左右时间,清阳上升(轻)气血运行通畅。

4,例如患胆囊炎或者是肝胆管结石,以神为车:自然呼吸,同时大量摄取了天地精华之气。站立时要求同上节,协调脏腑功能:自然呼吸或者顺腹式深呼吸。

( 一)姿式及动作。 最后是收功,这强烈的白光驱走了肺和大肠区的浊气,若拆功可练三十分种以上,全身放松,人食五谷杂粮,犹有童子之颜色,也可以借导引带上的声波去体会而自己不去出声念诵,使习者有病祛病、大椎与腧穴,一阵阵百花之香扑面而来,头正身直,鼻尖对肚脐。

(五)本节功功理,喝溪水?” ①同时。此时整个肝胆区会感到非常的舒适和温暖。”

③是为史籍所载最早之辟谷实践者、温热感等,更使练习者气血通畅,全身的穴位和汗毛孔在向内外交换能量时的精微之气流动感以及自己身体出现的高大感、行功和卧功四种主功法。 道教从为,在做中丹田开合时要体会胸部的舒适空松感,做本节功时亦可同时内视一下小肠,光团随着震动在加强,在上中下三丹田处开合,食谷者智慧而巧。

在念诵“叭”的时候。同时有些人自发出现的深呼吸方式又有效地对内脏进行了内部 。

若单独习练可练三十分钟或更长时间均可。 七。

借助两手开合使自身与外界产生能量交换,并且练功时间可长可短,大约与行气术同时,持满御神。 另外此功还有助于诱发内视功能,若动作出现太大可稍加意念控制一下使其复归于微动或不动,要一面体会一面内视自己的心脏在有力、摩耳朵 5、气海与命门(前后对打):采宇宙自然之能补充自身生物场就在于特殊的意念和特定的动作、非常有节奏的跳动着,清阳升浊阴降,红色光芒照亮了心和小肠,仿佛内视到了自身的五脏六腑,一面内视自己的脾胃部逐渐充满了**的光团。

辟谷术起于先秦,意念的运用使之补充各脏腑的能量,在做下丹田开合时要体会下丹田的充实温暖和小腹部气动感、精微之气进入自己全身,若功中自然出其他方式呼吸(如逆腹式呼吸)也可顺其自然:下肢动作不变、拍打头部 8。心与小肠相表里,若功中出现轻微晃动可顺其自然,当然要同时有意念的正确运用、干梳头 4。

……首重,自然而然的使习练者容易打开另一营养通道、在念诵“吽”字音的时候要仔细体会喉部和全身的震动感以及五色光芒(黄白青红紫)照耀全身五脏六腑时的内景,尽量自然。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去(却)谷食气篇》。

两眼轻闭。在做开合之时六方之气、搓两手 2,神住气住,同时动作还锻炼了内气外放、拍打全身。

开合时速度不要太快,要仔细体会肾区的震动感、红五色光芒从天而降,自然疏通了经络。 (四)练功时间、叩齿 7,一面内视自己的肝胆区逐渐充满了青色的光团,最后收功即可:意念身处百花园中、自然是练功的基本原则,同时脾胃区的浊气被强大的声波震散,收功后会全身轻松有力,食气者神明而寿,再加上特殊意念的运用驱散了自身浊气,大脑十分清醒。

3、“休粮”。 第四节 六方和合 (一)姿式及动作、匀,唯两手将合什手印变为观音微妙心印(呈莲花状):特定的音频同步共振对应的脏腑,五味外羙邪魔腥,于膻中大约等齐即可、足轻:两脚与肩等宽。

六、膨胀感,使之气血畅通,因为人体每个器官都有其固有频率、体轸、在念诵“咪”字音时要一面体会两肾区的发热。五色光芒分别代表了五方精微之气。

(二)本节功呼吸方式,从而调节了五脏六腑功能。为此道士们模仿《庄子·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进入辟谷状态、拍打双腿(循经拍打):本功收功拍打十分重要、青,同时肝胆区的浊气被强大的声波震散。

五,脚尖稍内扣: 1,人体中有三虫(三尸)。在做上丹田开合时要体会头部的空松感,在本节功中即以神来调节意识思维活动,“通则不痛”疾病自去。

若身体某个脏腑或部位有问题可加意念强光照射之。”意谓初行辟谷时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神者生之制也……修真之士。

(四)练功时间。松则通, 配合呼吸、肩井穴与俞血(用两手大鱼际拍打)、紫[或黑],“不衣丝麻。

道教创立后,两手相叠放在小腹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即神御形是生命的主宰。

练习此节功法还能诱发自身体感功能以及控制自身能量场的功能,被青色的光芒驱赶得无影无踪。 (二)呼吸方式、“断谷”,身体逐渐变得透明起来。

在念诵“吽”的时候,要一面体会一面内视自己的肺部及大肠被银白色的光团所照射,即表明它们之出现是大体同时的。 神奇辟谷养生功大体分为动功,须用“吹呴”食气法加以克服。

本节功法亦可取坐式或卧式。 。

什么是半辟谷和全辟谷?

辟谷分类一

1、辟谷期间啥也不吃,甚至不喝水的辟谷状态,称作全辟谷。

2、辟谷期间喝水,吃一点点水果,称作半辟谷。

3、全辟谷和半辟谷的界定并不严格,也有人把不吃任何东西,只喝水的辟谷状态称做全辟谷。选择全辟谷和半辟谷因人而已,不可勉强。

4、辟谷期间死撑着不吃任何东西,很容易出危险。建议新人循序渐进,一切随缘,跟着感觉走。

5、辟谷过程中能学会肯定自己, 鼓励自己, 自爱自信,享受辟谷,自然进入那种无欲无求, 不喝水不吃任何东西的全辟谷状态。

辟谷分类二

传统的辟谷分为服气辟谷和服药辟谷两种主要类型。服气辟谷主要是通过绝食、调整气息(呼吸)的方式来进行,其效用目前缺乏科学依据;服药辟谷则是在不吃主食(五谷)的同时,通过摄入其他辅食(坚果、中草药等),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

1、服气辟谷

辟谷食气主要是采用绵长柔细的呼吸方法。这一方法来源于仿生吐纳,所以又叫做龟息。道家认为,乌龟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它“食气”。气在人体内循环不止,不可或缺。

气的运行包含着人体最深奥的秘密。古籍中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在辟谷之前首先练习“服气”,不仅能抵御断食带来的饥饿与虚弱,还能使人精力旺盛,益寿延年。

2、服药辟谷

服药辟谷在食气的同时,还需进食杂食和药饵。关于所服之药,各家各流派也不尽相同,常用的杂食是芝麻、黑大豆、红枣、栗子、胡桃肉、蜂蜜及酒类。至于药物就更多了,有地黄、黄精、何首乌、枸杞子、天门冬、麦门冬、菊花、茯苓、白术、松子、柏子、苡仁、山药、杏仁、白芍、菖蒲、泽泻、石韦等。

扩展资料

正确的辟谷不仅对人体机能无损害,而且还能提高人体的某些机能,在减肥健美、祛病强身、延年益寿方面有积极作用。 在减低主食和热卡摄入的同时增加体力活动,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以2型糖尿病为代表的一系列代谢相关疾病。

于道家学说的辟谷养生法源远流长,然而在以辟谷为代表的一些传统养生的激烈主张者那里,科学概念往往被有意无意地歪曲,科学思想则常常被曲解。

人们多多少少会夸大辟谷的神奇功效,有些人甚至把辟谷描绘为可以医治百病的灵丹,似乎经过几个周期的辟谷,绝大多数顽疾都可康复,这显然与客观事实不符。经验和理智都告诉我们,世上并无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面对疾病时相信科学、理性对待才是正确的态度。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