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地震的地震遗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郯城地震的地震遗迹,第1张

地震遗迹,是对历史地震最直观的记录,可以通过它们对地震进行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然而1668年地震距今已三百余年,随着岁月流逝,人口繁衍,人类的建设和资源开发,加上洪涝和战乱等天灾人祸,地震遗迹的保存已廖廖无几,虽然地震专家通过野外考察和开挖,发现了不少这次地震的地表破坏和开挖揭露的地震时地面震害遗迹,但在地表找到震时留下的遗迹却很困难了。极震区的都城几乎没有保存三百年前的古建筑,现时所见“莒国古城”的土基城墙,也遭人为挖土破坏,剩余残迹不显当时特色。在极震区的外围和低烈度区,还保存一些古代建筑群,当时虽遭到损环,有时又及时复修,现在难以看出震迹。如临沂的簧学大殿、莒县浮来山刘勰故居、曲阜的孔庙、孔府和邹县的孟祠等[8]。

1、天然遗迹 在郯城特大地震史料中,有二三十余州县记载了山崩地裂或滑坡等有关自然面貌破坏现象。然而,随着岁月流逝,人口繁衍,农田开发,人类住所、水利工程以及工矿设施建设等,郯城地震造成的山崩地裂、滑坡、喷沙冒水等自然景观逐渐消失。多年来虽有不少人曾到过有历史记载的地方去寻查山崩滑坡等遗迹,但都渺无踪迹。然而幸运的是,由于2000年春枣庄山亭镇熊耳山大裂谷的发现,1668年郯城地震在这里造成山崩现象被发现了。据刁守中撰文介绍,熊耳山在枣庄市以北约25千米处,主峰南麓山脚附近为毛宅村,海拔483米。山虽不高,却十分险峻。2000年3月初的一天,一个农民上山打猎,因追赶猎物发现一个大溶洞,此事传开后,当地政府十分重视,马上组织有关专家开展科学考察,发现并确认了熊耳山溶洞群。其后,于5月间又进一步发现“山东仅有,全国罕见” 的熊耳山天然大裂谷及山崩遗迹。现场保留有完好如初的山崩石堆,石块断面较新鲜,石堆中压有一个石碾槽,与当地传说的一个故事有关。传说山脚下原本有一个五六户人家的小村庄,三百年前的一天夜里,忽然地动山摇,随着一声巨响,山崩地裂,整个村子被埋在大石堆下, 除了一个外出串乡的货郎和一只猫幸免外, 村内其他所有生灵全部遇难,这个石碾槽就是当时这个村子的村民碾米用的。这个传说的时间与1668年郯城特大地震年代相符,也与康熙《峄县志》记载相符。大裂谷两壁岩石棱角较新鲜清晰,易于风化破坏的钟乳石石壁现在仍然基本完整无损,甚至岩石顶部覆盖的黄土厚度也大体相当,说明大裂谷形成年代不长,且是一次形成的。大裂谷两壁错动方式复杂,以张性开列为主,也有垂直下滑,还有水平左旋错动,说明裂谷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复杂。这些都被认为劣裂谷和山崩为1668年郯城大地震所造成的证据。

2、地震碑迹 现在可以找到的较多的遗迹主要是一些古建筑遗址和经地震损坏后更新修聋时所立的碑铭志,其中很多记载了地震当时的情况和所更新修聋的建筑物当时的破坏情况。这次地震碑迹分布很广,最北莒县最南到江苏邳县。至今发现保存的数量仅存12幢,事实上这是大大缩小了的数字,但是在近二.三十年的农田水利、农业生产、道路建设中都已当作“四旧”被破坏了,例如郯城县塔上乡新村红石崖古庙曾有一碑,现被新村小学当作石料砌垒在教室墙基内,许多地方的地震碑敲碎作修桥铺路或另作他用,如沂南县新兴庄的碑被凿了个洞作为架井台辘轴。临沂城西的太山行宫东狱庙碑,被博物馆收藏。从这些碑迹分布来看,在震害严重的高烈度区和低度区内都有分布,但大多数碑在重破坏区,反映重破坏区的数量多,如太山行官碑,重修子孙殿三义碑,都宪祖墓志文,赵氏碑,李贞毅碑,阎君殿碑,玉皇殿观音堂等。碑铭除了震时破坏情况的记载,对于发震日期有较多的记录,也有记录时刻的,也有记录余震的。如奶奶庙碑记载了山东同时地震,房屋倒塌,压死人民不可胜数,较之嘉靖年压死王槐野韩苑落马伯循之变更甚焉 “三圣堂序”……六月间,地震百余日初震时平地裂泉,深井冒水,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从这些碑刻分布和碑文记述,可以看出当时地面建筑物遭受地层不同程度的破坏。

1668年7月25日晚8时许(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我国历史上大陆东部最大的一次地震在郯城发生。

顷刻间,电闪雷鸣,郯城县李庄镇地陷严重,马陵山多处断裂,县城百里范围内房屋倾倒,喷砂、涌水,平地积水深三四米。到处都是哭声喊声,而且幸存者们更是惨不忍睹,苦风凄雨,伴着灯火四野荒芜。

这次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5级,震中为郯城,受灾最为严重的是郯城、临沂和莒县,有感范围涉及河北、辽宁、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十余省及中国东部海域,有文字记载的受震地区达400余州县,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旷世奇灾:文史记载编绘灾难史

一次大震前,总会相应地出现许多宏观异常现象。郯城地震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较详细的记载,仅从现存的历史资料来看,大地震之前出现过特旱大涝、地下水位上升、动物异常等宏观方面出现异常情况。

郯城地震发生的4年前,郯城西部广大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和安徽等省份部分州县出现大面积干旱。“这年,除山东半岛麦收十分之二外,其他各地夏秋绝产,千里赤地,草木皆枯。”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说,地震发生前许多动物,如牛、马、驴、狗、鸡等,表现出明显的异常。陵县、临淄、淄川、泰安、海丰等地史料中均有记载,“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

此外,地震时出现地气、地光、地声等现象,如有白色、黑色、混浊烟状气体,似来自地下。震中区外围的江苏赣榆、河南西华、山东高密等地,出现黄紫色云状、红色或似火光的地光。震前,地声特征距离震中越近,音量越强,其音似雷声、奔马声、风吼声、连炮声等。

地震发生的刹那,极震区郯城、临沂、莒州,城池、县治、官衙、学宫、仓敖、民房、庙、寺、祠、塔、桥等建筑物倒塌,地裂、喷砂涌水山崩地陷。康熙《郯城县志》有载:“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底者连二、三次,遂一颤既倾。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康熙《沂州志》:“地震有声,自西北来,响若雷,城郭、宫室、庙宇公廨一时俱毁……平地水深丈余,井内涌水高数尺,山崩地裂,所漂有朽木乱沙。”康熙《莒州志》:“沂州地震,彻夜摇动如雷,官廨、民房、庙宇、城楼、墙垛尽倒,仅存破屋一、二,人不敢入。河水暴涨,城中上无寸椽,下无片地。”

当走在郯城麦坡地震遗址红褐分明岩石上的一刹那,你后脚还没离开1亿年前的土地,前脚就会踏上了200万年前的红砂岩。在这里,一次次的地质活动,使两组相差约亿年的地层重见天日,并奇迹般地并排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处神秘的自然奇观……

文/片 本报记者 张纪珍

二十年后恐消失遗址亟待保护

麦坡地震遗址的地质地貌原始而神奇,它是渺渺远古留在地球上的一条印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片曾和恐龙生活在同一个年代的地震遗址,正在风雨侵蚀和

人为的破坏下逐渐缩小,“如果不加以保护,大约二十年后这片遗址就会消失”,任郯城县地震局局长的陆军对此忧心忡忡。

“下一场雨就能冲掉不少”,17日,在遗址附近为花生除草的村民徐芝芳说,以前这些“红土山”都是连接在一起的,而现在许多山丘都从中间断开了,零零散散地卧在沟底,规模小了很多。

沟底下,红色山丘周围的一些空地,被附近勤俭的农民开垦成为田地,种上了花生、西瓜、大豆等农作物,不时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在这一片红色中晃动。

世代在此居住的农民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身边的这片“红土山”有着多么重要的价值。相反,因为这断层的砂土适合做上好的翻砂,以前曾一度有村民偷土卖钱。如今虽然村里加强了看管,但由于在户外,占地面积又大,仍然难以阻止偷土的人。

社会上许多有识之士对这片遗址的保护也开始关注。去年以来,纪录片《 大地震1668》的制片人王峰,和摄制组成员一起,在实地拍摄麦坡地震遗址并查阅大量资料后,对该遗址的重要价值和亟需保护的现状高度关注,并在片中发出了“让麦坡景观在人们的视线里永远不要消失”的呼吁。

陆军说,郯庐断裂带是与东非大裂谷齐名的两条世界巨大断裂带,而南北长约2600米的麦坡地震遗址,是郯庐大断裂出露条件最好、剖面最典型的一段,也是景色最壮观、最神奇、最具科研价值的一段。保护好这一处珍贵的自然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保护麦坡地震遗址大体有两个设想,一是进行棚护,就是将断层划出重点保护范围,建造大棚进行保护。再就是胶护,即用一种特制的胶水将断层固定,以防止风雨无情的剥蚀。但因为缺少资金,这些设想暂时还无法付诸实施。

“红土山”苍凉而神秘

17日,记者来到位于郯城县高峰头镇麦坡村马陵山西坡,那个举世闻名的郯城麦坡地震遗址。即便是有心理准备,但在那一望无垠平整的田地中间,忽然看到一大片沟壑纵横、色彩艳丽的“火焰山群”拔地而起,仍会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从马陵山西坡的高处俯视,那一片层层叠叠的像神秘古堡一样的山丘,呈现出与别处截然不同的红色。在这一大片沟壑中,这些岩石呈东西方向排列,形态各异。虽说是岩石,但它却并不坚硬,随手一抓便可以抓起一把,原来经过多年的风化,这红山丘的表层已成为面粉一样的砂土,当地人因此将其称为“红土山”。

更让人奇怪的是,别处山上、沟边都长满荒草,唯独“红土山”上不长,就那样赤裸着,置身其间,满目的红色,很有些苍凉厚重、神秘莫测的感觉。在附近翻地的村民张大爷说,这“红土山”上不长草,即便有一些长草的地方,那也是风把别的地方的土刮到了这红土山上,所以才长出来的。

在“红土山”的东端,与其“并肩”而立,且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片褐色的岩石山体。两者紧密连成一体,却又可以明显看出一条刀切一样直的分界线,分界线东面略高呈褐色,西面略低呈红色,两种颜色泾渭分明。“一步跨亿年”地震留奇观

麦坡地震遗址奇特的自然景观让人惊叹,但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这紧紧依偎在一起的红褐两种山丘,其形成年代竟然相差大约1亿年。

郯城县地震局局长陆军说,红色的砂岩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距今约200万年,褐色的砂页岩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距今约7000-14000万年),也就是恐龙生活的时代。按年代推算,那褐色的砂页岩应该注视过恐龙消亡的悲惨情景,也经历了人类进化的全部过程。

当我们从红褐岩石相交的地方迈动脚步时,后脚还在200万年的土地上,前脚已经踏进了“亿年之前”,这就是当地人相传的“一步跨亿年”之说。如今,凡是到此参观、游览的人,无不在这里走上一走,感受“一步跨亿年”的神奇,感受一番历史的沧桑。

这来自久远历史的地层,为什么会冲出地面,裸露在我们面前呢?一亿多岁的"老祖宗"褐色砂页岩,为什么会和"后代"红色砂岩"并肩"而立?造成这种奇特现象的原因,是自远古以来一次次的地质活动。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说,每一次地质活动,都会使地层断裂、错动、逆冲,终于让两组不同年代的地层"重见天日",并巧合地紧挨在一起。根据麦坡地震活断层的形态,这并不是一两次大地震就可以形成的,而是经过多次特大古地震才最终形成。

“旷古奇灾”成就地震活断层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背后,却是人类的灾难。麦坡地震活断层是经过多次特大古地震才最终形成。目前,我们能有史可查最早发生在郯城的特大地震记载,就是在300多年前的那次“郯城大地震”。

1668年7月25日,郯城发生了85级地震,波及中国东部十余个省,有震害记载的地区达 19 万平方公里。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上大陆东部一次最为强烈的地震。“郯城野老沿乡哭,自言地震遭荼毒,忽听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举头不见眼前人,举头不见当时屋。”时任郯城知县的冯可参,所写的《灾民歌》真实描写了郯城大地震的惨状。

那次地震造成了至少数万人丧生,也使“山川易景”、“河流改道”,据考证原来沿北向南流的沭河就是这次地震中,在马陵山东坡遽然拐向西坡。陆军说,1668郯城大地震对麦坡地震活断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正是类似这样的数次地震,最终形成了今日我们所看到的麦坡地震活断层。

除史料记载外,从古建筑遗址、地震损坏后重修的碑志铭、地面震害遗址等,也侧面反映出大地震的破坏情况。

原郯城县史志办主任徐敏超说:“极震区的郯城由于破坏严重,几乎没有保存300年前的古建筑。”在极震区北端、外围和低烈度区,虽然保存了一些古代建筑群,如浮来山定林寺、校经楼等,由于当时遭到破坏后及时复修,现在难以看出震迹。临沂境内临沂市博物馆《重修泰山行宫碑记》、莒南县板泉镇白常村王氏墓《都宪祖墓志文》、兰山区白沙埠镇中安静村《重修子孙殿、三义殿碑记》等,这些或完好或残缺的石碑,均对郯城大地震有所记述。

此外,从近几年野外考察和开挖发掘的地震迹象可看,闫洪朋说:“形变带延伸长度达120公里。其中强破裂带大致北起莒南县的板泉,南到郯城县的茅茨村,在长约70公里的地段内发现有地震断层、构造裂缝、软层理揉皱、砂土液化、喷水冒砂和山体滑移等形变类型。”

地震断层裸露明显,从临沭县岌山附近的七级山到郯城县的茅茨,地表出露近30公里的断层,是1668年郯城地震所形成的地震断层,它是沂沭断裂带内一次最新的破坏。地裂缝也是郯城地震造成地面形变的主要形式之一,沿沭河河漫滩及阶地呈带状分布,北起莒县,经莒南、临沂东部,南到临沭岌山,形成一条长约80公里,宽5至15公里的构造裂缝形变带。通过形变带本身现象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郯城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由南向北逐渐减弱。

1668年7月25日晚8时许(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我国历史上大陆东部最大的一次地震在郯城发生。

顷刻间,电闪雷鸣,郯城县李庄镇地陷严重,马陵山多处断裂,县城百里范围内房屋倾倒,喷砂、涌水,平地积水深三四米。到处都是哭声喊声,而且幸存者们更是惨不忍睹,苦风凄雨,伴着灯火四野荒芜。

这次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5级,震中为郯城,受灾最为严重的是郯城、临沂和莒县,有感范围涉及河北、辽宁、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十余省及中国东部海域,有文字记载的受震地区达400余州县,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旷世奇灾:文史记载编绘灾难史

一次大震前,总会相应地出现许多宏观异常现象。郯城地震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较详细的记载,仅从现存的历史资料来看,大地震之前出现过特旱大涝、地下水位上升、动物异常等宏观方面出现异常情况。

郯城地震发生的4年前,郯城西部广大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和安徽等省份部分州县出现大面积干旱。“这年,除山东半岛麦收十分之二外,其他各地夏秋绝产,千里赤地,草木皆枯。”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说,地震发生前许多动物,如牛、马、驴、狗、鸡等,表现出明显的异常。陵县、临淄、淄川、泰安、海丰等地史料中均有记载,“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

此外,地震时出现地气、地光、地声等现象,如有白色、黑色、混浊烟状气体,似来自地下。震中区外围的江苏赣榆、河南西华、山东高密等地,出现黄紫色云状、红色或似火光的地光。震前,地声特征距离震中越近,音量越强,其音似雷声、奔马声、风吼声、连炮声等。

原郯城 除史料记载外,从古建筑遗址、地震损坏后重修的碑志铭、地面震害遗址等,也侧面反映出大地震的破坏情况。

史志办主任徐敏超说:“极震区的郯城由于破坏严重,几乎没有保存300年前的古建筑。”在极震区北端、外围和低烈度区,虽然保存了一些古代建筑群,如浮来山定林寺、校经楼等,由于当时遭到破坏后及时复修,现在难以看出震迹。临沂境内临沂市博物馆《重修泰山行宫碑记》、莒南县板泉镇白常村王氏墓《都宪祖墓志文》、兰山区白沙埠镇中安静村《重修子孙殿、三义殿碑记》等,这些或完好或残缺的石碑,均对郯城大地震有所记述。

此外,从近几年野外考察和开挖发掘的地震迹象可看,闫洪朋说:“形变带延伸长度达120公里。其中强破裂带大致北起莒南县的板泉,南到郯城县的茅茨村,在长约70公里的地段内发现有地震断层、构造裂缝、软层理揉皱、砂土液化、喷水冒砂和山体滑移等形变类型。”

地震断层裸露明显,从临沭县岌山附近的七级山到郯城县的茅茨,地表出露近30公里的断层,是1668年郯城地震所形成的地震断层,它是沂沭断裂带内一次最新的破坏。地裂缝也是郯城地震造成地面形变的主要形式之一,沿沭河河漫滩及阶地呈带状分布,北起莒县,经莒南、临沂东部,南到临沭岌山,形成一条长约80公里,宽5至15公里的构造裂缝形变带。通过形变带本身现象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郯城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由南向北逐渐减弱。

1668年7月25日晚8时许(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我国历史上大陆东部最大的一次地震在郯城发生。

顷刻间,电闪雷鸣,郯城县李庄镇地陷严重,马陵山多处断裂,县城百里范围内房屋倾倒,喷砂、涌水,平地积水深三四米。到处都是哭声喊声,而且幸存者们更是惨不忍睹,苦风凄雨,伴着灯火四野荒芜。

这次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5级,震中为郯城,受灾最为严重的是郯城、临沂和莒县,有感范围涉及河北、辽宁、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十余省及中国东部海域,有文字记载的受震地区达400余州县,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旷世奇灾:文史记载编绘灾难史

一次大震前,总会相应地出现许多宏观异常现象。郯城地震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较详细的记载,仅从现存的历史资料来看,大地震之前出现过特旱大涝、地下水位上升、动物异常等宏观方面出现异常情况。

郯城地震发生的4年前,郯城西部广大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和安徽等省份部分州县出现大面积干旱。“这年,除山东半岛麦收十分之二外,其他各地夏秋绝产,千里赤地,草木皆枯。”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说,地震发生前许多动物,如牛、马、驴、狗、鸡等,表现出明显的异常。陵县、临淄、淄川、泰安、海丰等地史料中均有记载,“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

此外,地震时出现地气、地光、地声等现象,如有白色、黑色、混浊烟状气体,似来自地下。震中区外围的江苏赣榆、河南西华、山东高密等地,出现黄紫色云状、红色或似火光的地光。震前,地声特征距离震中越近,音量越强,其音似雷声、奔马声、风吼声、连炮声等。

地震发生的刹那,极震区郯城、临沂、莒州,城池、县治、官衙、学宫、仓敖、民房、庙、寺、祠、塔、桥等建筑物倒塌,地裂、喷砂涌水山崩地陷。康熙《郯城县志》有载:“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底者连二、三次,遂一颤既倾。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康熙《沂州志》:“地震有声,自西北来,响若雷,城郭、宫室、庙宇公廨一时俱毁……平地水深丈余,井内涌水高数尺,山崩地裂,所漂有朽木乱沙。”康熙《莒州志》:“沂州地震,彻夜摇动如雷,官廨、民房、庙宇、城楼、墙垛尽倒,仅存破屋一、二,人不敢入。河水暴涨,城中上无寸椽,下无片地。”

郯城-临沂大地震,郯城-莒县大地震,郯城麦坡地震。

郯城县、临沭县部分地区烈度达XII度,其它地区烈度达XI度。震时如舟覆,地侧树偃,百谷陨箨,城郭、公廨、官民庐舍、庙宇等一时尽毁,山崩为堑,地漩为渊,沙涌井湮。郯城城楼垛口、村落寺观俱倒塌如平地,地裂泉涌,上喷高达二、三丈,地裂或缝宽不可越,或缝深不敢视,李家庄一镇数千家并陷;沂州人无完宇,平地水深丈余,井内涌水高数尺山崩地裂;莒州百里无存屋,马蓍山崩四散,五庐崮山劈裂一半,阎家崮、旋风朵、马齐山大山个裂一半,城内四乡遍地裂缝。区内死尸遍野,不能殓葬者甚多;暴雨烈日,瘟痢随作,人民疏散。

X度区北至诸城,南至新沂南,西至蒙阴、费县,城郭官民房舍尽坏,压毙居民无数,山崩,地裂涌黑沙水,平地水涌数尺。

IX度区北至潍坊、益都,南至江苏省邳县、沭阳,东至日照、胶县,西至兖州、邹县,坏官民房无算,人畜死伤甚多,地裂山崩,涌水出沙。

VIII度区北起济南至昌邑、即墨一带,南至江苏省盐城、涟水一带,西至微山、济宁、泰安,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城垣官舍倾倒无数,人畜多为压死,地陷裂山崩。

VII度区北起胶东半岛至惠民、德州一带,南至安徽省淮北、蚌埠到江苏省盱眙、宝应、大丰,西至菏泽、河南省商丘,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城垛庐舍多坏,人民有压伤及死者,地裂出黑水。

VI度区北起黄河口北,南至安徽省安庆、宣城到上海,西至河北省冀县、丘县到河南省安阳、郑州一带,面积近40万平方公里。一般记载房屋多倾倒或扑屋伤人。

沂水县志记载“倒房数千间”,章丘县志记载“龙山山崩”。

2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卷二《地震》一文中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以下引述《地震》中的相关内容: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大震。余适客稷下(编写者注:今临淄),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体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侧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3当时郯城知县冯可参(清代邵武县人,康熙进士)震后积极抚恤灾民,时任县令冯可参写作《灾民歌》详细的记述了震后百姓的生活:

郯城野老沿乡哭,自言地震遭荼毒, 忽听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 或如奔马走危坡,又如巨浪摇轻轴, 忽然遍地涌沙泉,须臾旋转皆干没。 开裂缝坼陷深坑,斜颤倾欹难驻足, 阴风飒飒鬼神号,地惨天昏蒙黑雾。 逃生逃死乱纷纷,相呼相唤相驰逐,举头不见眼前人,侧身不见当时屋, 盖藏委积一时空,断折伤残嗟满目。 颓垣败壁遍荒村,千村能有几村存,少女黄昏悲独宿,老妪自首抚孤孙, 夜夜阴磷生鬼火,家家月下哭新魂, 积尸腐臭无棺殓,半就编芦入冢幡

1668年7月25日晚8时许(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我国历史上大陆东部最大的一次地震在郯城发生。

顷刻间,电闪雷鸣,郯城县李庄镇地陷严重,马陵山多处断裂,县城百里范围内房屋倾倒,喷砂、涌水,平地积水深三四米。到处都是哭声喊声,而且幸存者们更是惨不忍睹,苦风凄雨,伴着灯火四野荒芜。

这次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5级,震中为郯城,受灾最为严重的是郯城、临沂和莒县,有感范围涉及河北、辽宁、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十余省及中国东部海域,有文字记载的受震地区达400余州县,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旷世奇灾:文史记载编绘灾难史

一次大震前,总会相应地出现许多宏观异常现象。郯城地震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较详细的记载,仅从现存的历史资料来看,大地震之前出现过特旱大涝、地下水位上升、动物异常等宏观方面出现异常情况。

郯城地震发生的4年前,郯城西部广大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和安徽等省份部分州县出现大面积干旱。“这年,除山东半岛麦收十分之二外,其他各地夏秋绝产,千里赤地,草木皆枯。”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说,地震发生前许多动物,如牛、马、驴、狗、鸡等,表现出明显的异常。陵县、临淄、淄川、泰安、海丰等地史料中均有记载,“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

此外,地震时出现地气、地光、地声等现象,如有白色、黑色、混浊烟状气体,似来自地下。震中区外围的江苏赣榆、河南西华、山东高密等地,出现黄紫色云状、红色或似火光的地光。震前,地声特征距离震中越近,音量越强,其音似雷声、奔马声、风吼声、连炮声等。

地震发生的刹那,极震区郯城、临沂、莒州,城池、县治、官衙、学宫、仓敖、民房、庙、寺、祠、塔、桥等建筑物倒塌,地裂、喷砂涌水山崩地陷。康熙《郯城县志》有载:“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底者连二、三次,遂一颤既倾。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康熙《沂州志》:“地震有声,自西北来,响若雷,城郭、宫室、庙宇公廨一时俱毁……平地水深丈余,井内涌水高数尺,山崩地裂,所漂有朽木乱沙。”康熙《莒州志》:“沂州地震,彻夜摇动如雷,官廨、民房、庙宇、城楼、墙垛尽倒,仅存破屋一、二,人不敢入。河水暴涨,城中上无寸椽,下无片地。”

1 关于郯城采莲湖的诗句

关于郯城采莲湖的诗句 1关于采莲的诗词

莲曲二首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七绝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芙蓉:即荷花。

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的一番景色。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2关于采莲的诗词

关于莲的诗词曲赋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

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

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甘草子·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蝶恋花·晏几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

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晌,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

3采莲姑娘采莲故事有关诗句

1《采莲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2徐凝 乐府新诗 一声卢女十三弦,早嫁城西好少年。不羡越溪歌者苦,采莲归去绿窗眠。

3皇甫松 采莲子二首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4顾况 溪上 采莲溪上女,舟小怯摇风。惊起鸳鸯宿,水云撩乱红。

5刘方平 采莲曲 落日晴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6李白 越女词五首(越中书所见也)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7张祜 相和歌辞·读曲歌五首 不见心相许,徒云脚漫勤。摘荷空摘叶,是底采莲人。

8霍总 采莲女 舟中采莲女,两两催妆梳。闻早渡江去,日高来起居。

9施肩吾 遇越州贺仲宣 君在镜湖西畔住,四明山下莫经春。门前几个采莲女,欲泊莲舟无主人。

10何希尧 操莲曲 锦莲浮处水粼粼,风外香生袜底尘。荷叶荷裙相映色,闻歌不见采莲人。

4描写湖的诗句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问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

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

渌水曲 李白

渌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

愁杀荡舟人。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诗中水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9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0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5写美丽的采莲湖作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当我念起这首诗,总会想起去年采莲的趣事。

那是一个炎炎夏日,我和妈妈、姐姐去一个很大的荷花塘边,妈妈准备让我和姐姐去采莲。到了塘边,妈妈把准备好的零钱递给了阿姨,阿姨收好钱把我和姐姐带到一个房间,给我们穿上了救生衣,又把我们带到几个木盆边,那盆就栓在塘边。我一眼望去,啊!满眼碧绿,时不时还出现一朵朵亭亭玉立的荷花。我踮起脚尖,却怎么也望不到头。阿姨让我们各自上了一个木盆,等我们坐稳了,便解开了绳子,木盆轻轻地飘荡起来。我害怕极了,一动不动地坐在小椅子上,生怕木盆翻了。我往前一望,看见姐姐大胆地划着桨,采着莲呢!我小心翼翼地伐起了桨,嘿,木盆还真的往前飘了。这下,我大胆地采莲了。我伸出手拉住了莲蓬的茎,使出吃奶的力气,想把莲蓬拔出来,木盆却开始倾斜,快翻了,我连忙松开手,往后退了一步,木盆这才平稳了下来。我心想:这可怎么采莲啊?木盆会翻的!这时,一把蓝色的剪刀闯进了我的视线。哦,原来是用剪刀剪啊!我拿起剪刀,顺利地剪下了莲蓬。我高兴地东剪一支,西剪一支,专挑大的剪。一会儿,我觉得太热,看小筐也装满了,可离两小时还早呢!便剪下一支荷叶,盖在头上,悠闲地拿起莲蓬,边吃边欣赏美景,惬意极了。一会儿,我又站起来,准备再采一些荷叶,让妈妈做荷叶饭。刚采了一会儿,两个小时就到了,我们提着莲蓬满载而归。一路上我摇头晃脑地说道:“荷塘满是莲,荷花开得艳。尝美味莲蓬,闻清香荷花!”

“哈哈!”妈妈和姐姐大笑起来。

啊!多有趣的采莲呀!

6关于美丽的采莲湖的作文怎么写

张家界,有高峻美丽的山峰;桂林有拔地而起的高山,美丽清澈的漓江;北海有美丽浩瀚的大海。我觉得还是比不过我们美丽可爱迷人的小东江

晴朗夏天的早晨,小东江的江面上飘浮着一层薄纱似的雾,时而升在山腰,时而围绕在山脚。突然轻薄的雾像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娃娃,接二连三的跳过发电站。吸引着一大批游客,游客们拍的拍照,都在赞叹着美景,锻炼身体的人也被美景吸引住了,去挑水的人们也深深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好像不想失去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

下午,薄纱似的雾又笼罩在平镜一样的湖面上,是那么的轻巧,是那么的朦胧。捕鱼的小船也轻悠悠地在平静的江面上飘着,左一下,右一下,轻巧而又可爱。山路上挑水的人们一个接一个。上面有两汪山泉,甘甜可口,清澈的很。大家都是挑水回家做饭。挑水的人们越来越多,大家的扁担就像一串串美妙的音符。

到了傍晚,小东江的雾飘到了吊桥,寿佛寺,一直到了水上运动中心。本地的人们吃完晚饭早早的来到了东江风情酒吧街来乘凉,每个人都在沿江的护栏上占好了位置。深吸着从小东江来的凉风。吹来的凉风就像天然的空调,凉爽而又带着轻柔,混和着土家的风味。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一群群的在风情酒吧街一带的餐馆里订好了桌席。这时艺人们拿好了舞台道具找一个地方拿着麦克风唱起了民族歌谣,老人们都围坐在艺人旁,欣赏着音乐,回忆着过去。小东江热闹极了。

人家都说漓江的水静,清,绿。可我认为东江的水更静,更清,更绿。雨后的小东江更显得可爱秀丽。大雨过后,小东江更明亮了,因为调皮的雨滴把江面洗净了,山上的每一棵树,树上的树叶,每一株花和每一株草都被雨滴洗刷得油光发亮,就连蜿蜒的山路也被冲刷的干干净净。山上每一棵树,每一株花和每一株草都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比直接看山上看得更清楚。山上的凉亭也倒映在江面上。分不清哪是山哪是水。湖水十分碧绿,绿得迷人。

张家界,有高峻美丽的山峰;桂林有拔地而起的高山,美丽清澈的漓江;北海有美丽浩瀚的大海。我觉得还是比不过我们资兴美丽迷人的小东江,我爱我们美丽的小东江。

7写出关于“湖”的诗句

刘禹锡的望洞庭>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夕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潇湘八景诗·洞庭夜月宋·张经秋夜净无云,嫦娥展孤镜。灏气浸澄波,荡漾光还定。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钱 塘 湖 春 行[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饮 湖 上 初 晴 后 雨[宋] 苏轼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春题湖上(唐)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林升欧阳修《西湖》诗: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西湖留别唐白居易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杭州回舫唐白居易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唐白居易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唐刘禹锡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唐许浑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题磻溪垂钓图唐罗隐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重别西湖唐李绅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晓出净慈寺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岳鄂王墓元赵子昂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忆西湖明张煌言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西湖杂诗清黄任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

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清康有为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

南游吟草现当代郁达夫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宋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湖上清凉月更好,天边旅人犹未归。---鲍溶《湖上望月》向夜欲归愁未了,满湖明月小船回。

---白居易《百花亭晚望夜归》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苏轼《夜泛西湖五绝》杨万里-----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颖水与罗浮《西湖十景》诗: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

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两峰插云)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

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三潭印月)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

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断桥残雪)夜气滃南屏,轻岚薄如纸。

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南屏晚钟)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

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苏堤春晓)颊上带微酡,解颐开笑口。

何物醉荷花,暖风原似酒。(曲院风荷)深柳叫黄鹂,清音入空翠。

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柳浪闻莺)残塔临湖岸,颓然一醉翁。

奇情在瓦砾,何必藉人工。(雷峰夕照)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

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平湖秋月)深恨放生池,无端造鱼狱。

8郯城二小课间背诵古诗文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江南 江 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诵读: 情绪要愉悦欢快。“何”、“田田”突出了莲叶的劲秀、茂盛,要重读。

“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有力地表现了鱼儿在莲花、莲叶间自由自在嬉戏的情景,读时要加以突出,语调要富于变化。 注释: ① 可采莲:意思是说,到采摘莲子的时候了。

②何:多么。③田田:形容莲叶厚实茂盛的样子。

④戏:嬉戏。这里指戏水。

译文: 到了江南可以采莲的季节,莲叶是多么厚实茂盛。鱼儿们在莲叶间嬉戏。

一会儿嬉戏在莲叶东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西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南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北面。 赏析: 这首诗分“唱”、“和”两个部分。

前三句是一人领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后四句是众人和唱,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变化描绘出鱼儿们在荷叶间嬉戏游弋的动人情景,显得活泼、自然、有趣,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写,却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9关于江海湖泊的诗句名言

《小池》

杨万里·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刘禹锡 ·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赠汪伦》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在1960年代中国的破四旧运动中,家谱被当作四旧遭到清理,“成千上万”的家谱被毁,很多中国人不得不毁掉家族世代珍藏的家谱,这对于研究中国人的人文历史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白马河,全国各地有多处,邢台市、邹城市、福州市、胶南市、郯城县均有白马河。邢台白马河全长70公里,是山海经所记的古溹水,《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敦舆之山,溹水出其阳,而东流注于泰陆(即大陆泽)之水。邹城市全长60公里,上源为泉。郯城县白马河全长50公里,福州白马河为闽江支流,胶南市白马河是胶南市第一河流。

微山县白马河

微山县白马河

  白马河 境内古有泉十三,十二泉皆入白马,此二泉为白马之源。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水盛,及衰,掘泉为池,亦难见水出。源出泉后,本西南流,至荒王陵折西北流,沿尚寨、溪湖场故道尚存。水至溪湖场存留后,绕孟母林北之亭山折西流,经凫村,穿今104道折西南流,故道尚存,但无水。至中心镇后屯村北入今白马河道。太平桥以下水体渐深,始建港口,为国家五级内河航运河道,水面与南四湖平。至曹庄南,汇入第三条支流望云河,后偏西南流,愈南,汇入石墙河支流,折西偏南流,水面阔。越邹城郭里镇、微山县马坡镇、鲁桥镇,至九孔桥村入独山湖。

邹县有古泉十三,十二泉皆注白马,西南行后,在永济桥汇入古泗河,补充京杭运河漕运之水,然后南行入淮。前朝各代对白马河的治理,均围绕漕运进行。然京杭运道伴随黄河的数次南侵被迫东移,从而造成运河之东,山前之水无法入泗,遂在运东低洼地存留,渐成湖泊,遂成济宁南四湖。

南四湖是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的统称。原为古泗河沿线的一片洼地。公元前132年,黄河在濮阳西南决口,向南冲出一条新河注入古泗河,至此,黄河、泗河合流二十余年,致使邹、腾两县山前之水无法正常入泗,被迫滞蓄在泗河东岸成泽,但此时并未成湖,孔门仲子之后西迁邹西鲁桥,并在仲浅村之西设祖林。至元代,开挖济州运河,泗河至此成为运河河道。元末,黄河在曹州决口,洪水漫过济宁、鱼台和丰县、沛县流入泗河运道,此时,邹、腾两县山前之水已经无法入泗,遂在济宁之南、邹县之西、鱼台之东滞蓄,逐渐形成方圆七十六里的南阳湖,将鲁桥至南阳段的泗河故道淹没在湖中,至此,泗河仅存源头至鲁桥一段,即今之泗河。仲家祖坟亦没入湖中。

在南阳湖之南,泗河之东滕县山前来水亦无法入泗,遂在滕县与沛县之间滞蓄,终成方圆一百八十里的昭阳湖。

明朝嘉靖年间,黄河不断侵入泗河运道,并越过泗河运道侵袭东部湖泊,运道连年不畅。1566

年,明在南阳、昭阳二湖之东开挖南阳新河,充当新的运道,如此,原来注入泗河古道的邹县、滕县东来之山水,受新运河阻隔,无法入湖,遂在新运河东岸的独山

脚下洼地滞蓄,渐城湖泊——称独山湖。这样,南阳、昭阳、独山三湖形成。

独山湖形成的同时,昭阳湖之东,新运河河道接受东来滕县山前之沙河、漷河、薛河之水,但新运道入河口常受三河携带泥沙淤垫,运道受阻,于是在皇甫、东邵一带筑坝阻绝东来之水,三河之水西无归处,只好在微山一带滞蓄,形成郗山、吕孟、张庄、微山等几个相互连通的小湖。1604年,明政府又在微山夏镇、李家口至韩庄湖口一

线开挖新运道,运河河道再次东移,将原来在运河东岸的四小湖移至运道以西,成为承接北来南阳、昭阳两湖以及湖东各河来水的总汇。因下游排水不畅,水位抬

高,将原来形成的四小湖连成一片,逐成现今之微山湖。至此,在济宁之南、邹、腾之西,南四湖完全形成。即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

1950年,泗河改道,在辛闸村南、仲浅村北入湖。至此,原来白马河由入泗再入湖改为直接独入独山湖,老泗河河道则成为入白马河的一条支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白马河从泗河水系中独立出来,自成白马河水系。

白马河属淮河流域湖东区水系,邹县境内河流原来均汇入泗河,南流入淮。但自元朝南四湖的形成,逐渐演变为今天的白马河独立水系。白马河干流总长60公里,总流域面积1099平方公里,流域内河流56条,包括一级支流22条,主要有大沙河、望云河、石墙河、石里沟、七里沟等,分支33条。邹城境内干流长416公里。

主要支流的情况:

大沙河:又名南沙河。源出城东张庄乡徐岭村南,自东向西流经张庄、匡庄、蓄积于城东西苇水库,后向西经城南、在北宿吴官庄村西入白马河。全长3261公里,流域面积17259平方公里。

望云河:上接龙河,源出石墙镇望云村东,由东向西流经石墙、唐村、在北宿曹庄村南入白马河。长915公里,流域面积16916平方公里。

石墙河:上接苗庄河,始于石墙赵楼村南,自东向西流经石墙、郭里两镇,在郭里镇北卧牛大桥处入白马河,长1497公里,流域面积7597平方公里。

石里沟:源起平阳寺鲍店村南,由北至南流经平阳寺、太平两镇,在白马河农场西入微山境,在马坡大桥处南入白马河。

七里沟:又称薄梁河。源起郭里下镇北山西侧,西流出境,在微山县,在微山县入白马河。微山县白马河传说  相传此河的源头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名曰陈州。有一日,天宫有一条龙贪图玩耍,错下了大雨,造成人间庄稼淹没,房屋倒塌,尸骨漂浮,怨声载道。玉皇大帝一怒之下,把它痛打了一顿,这龙昏沉之中,掉落陈州山崖之上。百姓们发现后,一传十,十传百。有的赶来烧香磕头,有的赶来看稀奇。其中有一富翁,捻着胡须,含笑说:“难得难得!龙肉可治百病,吃了可以长生不老,这是老天爷给咱百姓的神福哇!”在场人都信以为真,在富翁的带动下,将龙分隔而食之。

玉皇大帝闻知此事,大怒!立即派一位神仙扮成道人去陈州化缘。挨门讨水观之,皆有龙的油星漂浮

其上,唯独一位少女端出的水没有龙的油星。道人让少女叫她的老人出来,叮咛道:“明天天亮前,您娘俩一定要到城西山崖上,那里有一匹白马,你们骑上往西跑

去,不出十里可别回头。”娘俩不解其意,想问个明白,但道人仅说了句“此乃天机”,就不见了。次日,天还不亮,娘俩到了山崖上,果见一匹白马正向他们点

头。那马卧倒,娘俩上去,便站起身西驰而去。跑出数里,回头一看,陈州已是一片汪洋。后人们称之为奇湖,后讹传为溪湖。因她们不会骑马,缰绳拉在地上划出

的一道深沟,变成了一条河,名白马河。白马河治理  白马河发源于邹城市北白马泉,流经曲阜、兖州、邹城、微山4县(市),于微山县鲁桥镇九孔桥村入独山湖,全长60公里,流域面积1099平方公里。较大支流有石里沟、石墙河、望云河、大沙河等。

建国前白马河槽宽仅8-10米,上游无堤防,三岔口以下始有小堤,堤高1米左右,顶宽05米。建国后上游修建拦蓄工程,中、下游浚河筑堤,干流防洪标准达二十年一遇,除涝标准达三年一遇。

1952年对白马河进行拓宽加深,设计河槽宽度石里沟入口以下为80米,石墙河至石里沟为70米,大沙河口以

下为50米,大沙河口以上为30米。堤距石里沟口以下420米,石里沟至石墙河口300米,石墙河至大沙河口220米,大沙河口以上为100米。挖深

15-20米。治理长度52公里(从入湖口至牛厂)。由滕县专署组织7县民工113万人,于1952年3月8日开工,4月19日完成,并建成三岔

口、太平山、北林厂3座砌石漫水桥,七里沟、渊源泉、高石、纪沟、韩村、纪沟东、广济桥、大马沟、曹庄等9座涵洞,国家投资41万元,小米139万公斤。

1966年第二次治理白马河,干流从望云河口至九孔桥挖河复堤并结合挖引河引湖灌溉,长286公里,湖内疏浚15公里。改建、新建鲁桥、果庄、曹庄3座生产桥。出民工45万人,于1966年11月26日开工,次年汛前完工,共做土方499万立方米。

1972年7月6日白马河大水,马楼站实测洪峰568

立方米每秒,干支决口69处,15个村庄被水包围,冲毁桥涵32座,淹地30万亩。中共济宁地委、行署决定对白马河再次进行扩大治理。1974年和

1975年首先治理主要支流石里沟。挖河筑堤长135公里,建公路桥1座,生产桥6座,涵洞10座,由邹县、微山两县施工,国家投资85万元。

1975年中共济宁地委组织邹西白马河流域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自1975年8月至1980年6月,历时5年,治山15片,32万亩,治洼22片,116万亩。治理白马河干流60公里及石墙河、望云河等8条支流,长754公里。建桥47座,涵洞28座,改

建及新建排灌站31座,河道跌水6处,出民工165万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