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相争背水一战读后感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楚汉相争背水一战读后感言,第1张

背水一战 ;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是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 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背水一战: 背水布阵,作最后的殊死战斗。指最后决一死战。

小时候听老师讲背水一战绝处逢生的故事,似懂非懂。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背水一战绝处逢生的含义有了新德里理解。请看下面的故事:

人生必须渡过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最重要的是永远看得起自己。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

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启示: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二、

韩信背水一战,“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大破赵兵。---这是历史中的经典镜头。无路可退,却往往能创造出了一条路来,没有选择,却往往能直达成功的天堂。

“时势造英雄”,当今社会,多的是“韩信”,多的是这样“死里求生”的认为。这样的人,往往都是走投无路了,有时甚至是已到“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境地,可往往就这样有了直面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项羽破釜沉舟,下定决心,不给自己回来的选择。---这是历史中的英雄画面。没有选择,往往就没来由地生出一股豪气,往往就能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而现实,往往选择的岔路太多。而在选择中,如果说最初仅仅是凭着自己的直觉来选择的话,那么到了后来,影响着选择的外在因素就越来越多,我们为着社会而选择,为着亲友而选择,却往往迷失了自我,失却了最初的纯真和梦想。

我们选最热门的专业---而不是最喜欢的;我们选最抢手的学校---而不是所梦想的;我们选最挣钱的工作---而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我们就这样一步一步任由别人牵着我们的手来选择,我们就这样一步一步任凭着社会将我们一个个变得圆滑无二,我们就这样眼羡地望着那些走在自己梦想中的人而空叹空留余恨。

渴望背水一战,渴望上天就这样堵截了我的退路,让我这样只有唯一的选择,奋勇向前。

渴望背水一战,只给我一个选择,不要鱼,也不要熊掌,不要山重水复,也不要柳暗花明,就这样让我面对一切来势汹汹,挺立浪尖做个潇洒的弄潮儿。

世界多彩给我的选择就如同树根一样密集,在选择中,我学会了权衡得失分析利弊,学会了拈量轻重目测砝码,在选择中,学到了侥幸和圆滑,失去了个性与真实。这样的选择,未免太过残酷。

可,他们却告诉我,生活本身就充满了残酷。那么就让我破釜沉舟斩断所以退路,让我背水一战,让我举起利剑、竖起横眉,同前方的敌人决一死战吧。

8

分享评论

语文高中,上学而思网校_好方法更有效

根据文中提到的楚汉相争为您推荐

「学而思网校」20元20课时,语文+数学核心知识点,重点培养孩子学习思维,班主任全程陪同,报名就送教辅礼盒,全国包邮。

xuersicom广告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提高高中生成绩的方法

根据历史相关内容为您推荐文学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从高一到高三初期,我儿子就一直特别努力,可是成绩就是没提高,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试过了这个方法,他的成绩真的提高了

yogsncn广告

楚汉相争背水一战读后感言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1888493 正在咨询一个教育问题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高中语文高频考点,背下来拿下阅读理解

还有需要我整理的,评论区告诉我吧

广告2021-02-26

楚汉相争读后感300字

俗话说得好哇:“好读书,书读好,读好书。”只要有兴趣,一切书籍都会被你“打败”。不过,要读好的书,我就是这样,我读过《历史小故事全籍》、《三国演义》、《史记》……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楚汉相争》。 在象棋中,所谓楚河、汉界就是把楚与汉隔开的恒河。当时,项羽已力克蒙阳,直副如皋,刘邦危在旦夕,于是,刘邦这个光杆司令带着樊哙和萧何乘夜溜进赵国,偷了韩信的兵权,又与项羽一番激战,虽然之前刘邦明修栈道,暗液陈仓之计得逞,连战连捷,钉章邯,擒龙且,退范蹲,但这次运气可不好,先是丢蒙阳,然后两偷兵权,可是终于保住了如皋,于是在彭城一带周旋,终于在水战中力克项羽,还过他之后杀了韩信。刘邦三偷兵权,十二次回家征兵,终于让项羽乌江自刎。 在这儿,我告诉大家,刘邦是个流氓,他是因为有陈平、张良这些能人才赢的。不过,如果韩信做出正确的选择的话,刘邦是得不了天下的,因为当时韩信完全可以独立,而且那时刘邦项羽又都怕他,所以他完全可以一举拿下楚汉。 在楚汉相争中,我最喜欢的人是韩信,因为他有勇有谋,经常给刘邦出主意,只是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才导致失败。

13赞·202浏览2017-08-20

楚汉相争的读后感不少于10字

项籍身长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铁鼎,力气超过常人。有着显赫的家世和叔父的栽培,而刘邦只是一介草民,自身武功实际中没有相应提及,但据本人推测应该顶多是一般水平,反正肯定是远远不及项羽。从自身的各方面条件来看项羽显然占据了很大优势,但是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为什么刘邦会将项羽逼入绝境而取得最后的胜利呢?这也得从项羽自身分析。 首先,项羽对于天下局面的判断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有些盲目自大,低估了刘邦的实力。而刘邦恰巧又是装孙子的能手。估计项羽开始真正注意重视是在楚怀王指令“先入关者先为王”,刘邦占了便宜去攻击秦军然后入关这件事情发生之后,脾气暴躁的项羽哪能容得刘邦称王这种事发生,所以立誓除掉刘邦。而刘邦又是老奸巨猾之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又向项羽认错又说好话,最终使项羽放松了戒心,趁着项羽摇摆不定之时溜之大吉。多年的明争暗斗中,项羽始终是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但刘邦却低调的不断积蓄实力,赢得民心直到实力相当才与项羽叫板,一叫板便把项羽拍在了沙滩上。项羽对于>对手实力的认识存在缺陷,使得他没有把威胁扼杀在摇篮之中,最终酿成了苦果。

9赞·258浏览2016-04-02

楚汉相争中国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我竟没想到一本《中华上下五千年》让我痴迷了一整个下午,从中午到傍晚,一发不可收拾。 这本书主要记载的是有关于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历史。它凝聚了各个时期的故事,将它们编成一本具有历史价值的书——《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完这本书,让我对“历史”充满了兴趣。 书中的历史故事我们很多都耳熟能详,例如大禹治水,陈胜吴广起义,赤壁之战,郑成功收复台湾等等。其实我觉得,作者在写此书的时候不仅是想让读者了解历史事实,而且还想让我们体会古代人们的智慧与勤劳。其实每个故事的发生一定会有它的起因,而有些历史典故还会让现代人赞叹不已,甚至作为借鉴,在当今社会还有着同样显着的效果。这些,无不证明古代人们的智慧。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完壁归赵。当时,赵王有一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而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十分乐意,但又怕被欺骗,顿时束手无策。为了以防万一,赵王派蔺相如去保护“和氏璧”。但是,当秦王拿到“和氏璧”后却毫无拿城换壁之意,见大事不妙,蔺相如急中生智,说:“这璧有点瑕疵。”于是秦王信以为真把“和氏璧”给蔺相如看,秦王上了当,没办法,只好拿出地图把交换的城指给蔺相如看。这次蔺相如为了不再上当,在举行换璧仪式之前,蔺相如叫人偷偷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最终蔺相如战胜了秦昭襄王,成功地完璧归赵。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古代人们的智慧结晶,蔺相如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急中生智,转危为安。这除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基础,还要临危不乱,学会观察别人。而这些都是现代人难以实现的,要不遇到挫折就不再前进,要不就胆小如鼠,看见大场面就紧张,语无伦次。所以我们要从别人的成功中获取经验,择善而从,勇于挑战自己。 自古以来,多少以弱胜强的故事,像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些都证明了弱者对强者不一定是以惨败告终,很多时候,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兵力的多少,而是比拼将领的智慧。 慢慢地阅读完最后一页,一个个历史故事犹如放**般的在我的脑海中不停地浮现。《中华上下五千年》让我了解了历史,体会到古代人的智慧与辛勤,更促使我努力学习。

5赞·217浏览2016-04-04

背水一战故事:

115赞·1播放

背水一战是谁的故事

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是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 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背水一战: 背水布阵,作最后的殊死战斗。指最后决一死战。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围魏救赵:是孙膑指挥齐军打败庞涓率领的魏军,援救赵国的著名战役。自此,孙膑便闻名天下了。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87赞·379浏览

下载快手_学业水平考试路考中的刹车有哪些技巧

值得一看的学业水平考试相关信息推荐

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高中成绩下降幅度大怎么办_高考前冲刺提分100

根据文中提到的楚汉相争为您推荐

合肥昌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怎样拆卸无缝充电宝?

9播放

韭滴凹驳缴坠44

关注

古代中国的匈奴和突厥是现在的哪个民族?

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团,祖居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的寒温带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带,他们披发左衽。

12条回答·24,719人在看

房子一进门就对着窗户风水不好该怎么做

19条回答·32,729人在看

四级每道题的分值分别是多少?

1、写作(考试时间:30分钟)1065分测试内容:写作;题型:短文写作;题目数量:1;分值比例:1

18条回答·6,837人在看

语文高考必备知识点_高考语文高考必备知识点_别等高考完你才知道

根据文中提到的楚汉相争为您推荐

hr8changfa1cn广告

如果我伤害了一个爱我很深的女孩,她会怎样

2播放

矩蒙妇隙

关注

正在加载

是因为这个古籍记载的东西颠覆了如今考古界或者说整个史学界对于这段历史的认知,这36万册古籍全是秦简,记载的是秦朝的历史。专家们是在湖南的一个小镇中发现的这些古籍,这个湖南小镇叫做里耶,所以这个里耶小镇又被称为秦朝秦简的故乡。

发现这些古籍的经历也蛮好玩的,当时有一群专家来到里耶考古,在这里发现了6000年前的人类活动遗址。紧接着,他们又发现了一口古井。这口古井的历史就没有那么长了,但是也有着上千年的岁月。在这个古老的井中,专家们发掘出了大量的古籍,有36万册之巨,而且在附近还发现了大量的兵器。

经过鉴定,发现这些东西是秦朝的,古籍就是秦简。但是当专家解读了秦简上的东西后却大吃一惊。因为这个秦简记载的似乎不同于人们所了解的历史,从出土的秦简和兵器来看,这里曾经是秦楚大战的战场之一。而楚怀王是一名宠信奸臣的昏庸皇帝,所以楚国的战斗力其实比不上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即使如此,秦楚之战也是整整打了一年才结束。

这一批秦简解开了很多历史的谜题,给我国研究秦朝历史做出巨大的贡献。其中记载着在这里居住的少数民族是怎样生存、发展并进行文化交流的。还有就是,在秦楚战争结束后,这里的人们是如何建立起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等等一系列重大史实。因为这些秦简记载的东西,让专家们发现了秦朝不一样的地方,所以专家们都觉得相当不可思议,这也侧面反映出,读史书也要辩证地读。

在中国的所有 历史 文物当中,如果说哪件文物的价值,可以位居所有文物的顶点,那传国玉玺绝对是最有资格的一件。

但可惜的是,在漫长的 历史 上,这枚象征着古代皇权的传国玉玺,早已彻底遗失了。至于目前在哪里,后人也无从得知。

不过,从传国玉玺所经历的 历史 来看,目前对于传国玉玺的下落,主要有以下几个猜测:要么是在海底,要么是在东北地区的某片地下。或者也要可能早就改头换面,变成了其他的样子。

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可能,主要是因为在漫长的 历史 上,传国玉玺所经历的故事,实在是太过跌宕起伏。

据史书记载,传国玉玺成型于秦朝。据传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曾经让丞相李斯,镌刻了一枚印玺,上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以此来作为皇权的信物。

对于制作传国玉玺的材料,史书上则是有两种说法。最广泛的一种说法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卞和在湖北荆山附近,发现了一块宝玉。但是,因为这块宝玉外表实在不起眼,所以,当卞和拿着这块宝玉去献给楚王时,却先后被两代楚王,误以为是卞和在欺骗自己,先后砍了卞和两腿的膝盖骨。直到第三代楚王,才真正慧眼识宝玉,发现了这块宝玉的价值。

也正是因为这段 历史 ,后来这块宝玉,便被称之为‘和氏璧’。

再后来,楚国为了求取赵国的公主,便把这块和氏璧作为聘礼,送给了赵国。而秦朝统一天下之后,这块和氏璧,也自然落到了秦国的手里。所以,在秦始皇下来镌刻传国玉玺之后,李斯便用这枚和氏璧,制成了这枚传国玉玺。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李斯当时所用的宝玉,并不是这枚和氏璧,而是一枚产自蓝田的蓝田玉,跟和氏璧没有半毛钱关系。这两种说法,到底哪个对,史学界一直没有结论。不过,传国玉玺成型于秦始皇在位时期,这点是没有争议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 历史 背景,传国玉玺从成型的那天开始,就有了难以想象的政治意义。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位皇帝,而这枚传国玉玺,则是秦始皇亲自下令镌刻,象征了秦始皇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在往后上千年的 历史 上,这枚传国玉玺,几乎就代表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从法理上来说,谁拥有这枚传国玉玺,谁就可以合法地成为皇帝。因为这枚传国玉玺本身,就代表了天命所归。当然,真正想去争天下,还是要看自己麾下的实力。但不管怎么说,一件物品就能作为皇位合法性的证据,这件物品的价值,自然是超乎想象的,甚至超过了千军万马。

但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寓意,导致这枚传国玉玺在接下来的上千年 历史 当中,有了无比坎坷的经历。

秦始皇去世后,这枚传国玉玺,自然就传到了秦二世胡亥的手里。不过,没过几年,秦朝就亡了。在那场秦末农民起义当中,身为农民军领袖的刘邦,抢先攻入咸阳,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子婴投降之后,这枚传国玉玺,自然也就落到了刘邦的手里。

在秦朝末年的时候,这枚传国玉玺,其实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所以,后来在鸿门宴的时候,项羽也没太留意这枚玉玺,所以刘邦也就将其彻底占为己有。再之后,刘邦就藩汉中,而后又趁着项羽东征齐国,暗度陈仓,奇袭关中,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经过数年的战争后,最终,刘邦成功干掉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而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为了证明自己的皇位的合法性,自然也就大肆宣扬这枚传国玉玺的重要性。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大家开始逐渐形成一个概念:谁拥有了传国玉玺,谁就是天命所归,谁就应该做皇帝。

再之后,整个西汉时代,传国玉玺一直在西汉皇帝的手中,代代相传。直到西汉末年,权臣王莽篡汉自立,打算向当时的太后,讨要这枚传国玉玺,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皇位合法性。但是在此期间,那位西汉太后却坚决不肯交出,甚至直接将这枚传国玉玺,狠狠摔在地上,打算将其摔碎。

在这次冲撞当中,原本方正的传国玉玺,被磕掉了一个角。后来,王莽得到了这枚传国玉玺之后,便用黄金将这个缺掉的边角补齐,这也是‘金镶玉’这个词的由来。

传国玉玺落入王莽手中后,仅仅过了十多年,王莽便被推翻,最后被乱刀砍死。混战之中,王莽麾下的禁军统领,抢到了这枚传国玉玺,然后将玉玺作为筹码,献给了当时的义军领袖,更始帝刘玄,以此来换取好处。自此,传国玉玺落到了刘玄的手里。

不过,就在这之后不久,刘玄便被麾下将领弑杀,将领们改为拥立刘盆子为皇帝。接下来,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又击败了刘盆子,并且最终统一天下。于是,传国玉玺也就此落入到了刘秀的手里。

传国玉玺到了刘秀手里之后,所代表的政治寓意,被进一步强化。毕竟,在之前的十多年时间里,几位先后拥有他的主人,都先后横死,只有刘秀最后得到了它,并且统一了天下。再加上东汉盛行玄学,所以大家进一步强化了认知,坚定认为这枚传国玉玺,有着特殊的力量。只有真正被上天眷顾的人,才能真正将其占有。

接下来,传国玉玺在东汉皇帝手里,代代相传。直到东汉末年,因为汉灵帝去世后,东汉高层外戚与宦官互杀,最终点燃了整个洛阳皇宫,慌乱之中,有人将玉玺带出了皇宫,最终却不幸遗失。

这也是这枚传国玉玺,在 历史 上第一次失踪。

不过,这次失踪,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就在不久之后,一个名叫孙坚的将军,率兵攻入了洛阳。后来,孙坚在一口枯井里面,发现了一个死去的宫女,并且在这个宫女的身上,发现了这枚传国玉玺。

对于孙坚发现的这枚传国玉玺,后世基本没什么怀疑,大家基本认为这就是正品。一方面,孙坚之前从来都没见过传国玉玺,不可能有仿造的能力,而后来也有见过传国玉玺的人,确定过这枚玉玺的真伪。另一方面,发现玉玺的地方,也确实和之前的很多事情对得上号,确实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

不过,孙坚得到这枚玉玺之后,并没有马上对外声张,而是将其藏了起来。接下来,孙坚在征讨荆州刘表的时候,不幸战死。其子孙策靠着这枚传国玉玺,从孙坚的老上司袁术手里,换来了千余残兵。靠着这支军队,孙策奠定了三国时期吴国的基础。而这枚传国玉玺,也就落入到了袁术的手里。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孙坚捡到这枚玉玺之后,消息直接被泄露了出去。此后,作为上司的袁术,直接派人前来讨要,最后从孙坚手里要走了。不管这两种说法,哪个是正确的。总之,玉玺后来确实落到了袁术的手里。

而袁术得到这枚玉玺之后,欣喜若狂。袁家本就是东汉的高层贵族,而此时的袁术,势力又极大。所以,袁术认为,这是上天把玉玺送到了自己面前,想要让自己做皇帝。于是在这之后,袁术直接称帝了。但好景不长,袁术称帝之后,很快引来群雄众怒,成了众矢之的。最终,袁术战败,抑郁而终。而袁术死后,这枚传国玉玺,也被袁术的下属取走,献给了当时作为正统皇帝的汉献帝。

汉献帝得到这枚玉玺的时候,已经是身在许昌,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了。所以,这枚玉玺,也就相当于是变相落入到了曹操的手里。再后来,曹丕篡汉,这枚玉玺就正式落入了曹家的手里。玉玺在曹家手里传了几代之后,曹家又被司马家取代,就这样,玉玺又落入到了司马家的手里。

司马家建立晋朝之后,仅仅传了两位皇帝,便爆发了八王之乱。此后,北方游牧民族趁势南下,纷纷建立政权。最后,西晋被汉赵政权所灭。汉赵大将刘聪攻破洛阳后,晋怀帝出城投降,同时也将这枚玉玺给了刘聪,就这样,玉玺落到了前赵的手里。

再之后,前赵政权分裂,以石勒为首的后赵政权,最后灭了前赵,再次抢到了这枚传国玉玺。而石勒得到这枚传国玉玺之后,还特意在玉玺旁边,加上了‘天命石氏’这四个字。

不过,石勒刻的这四个字,显然没什么作用。仅仅二十年之后,后赵同样被冉魏政权取代,所以玉玺就落入到了冉闵的手里。再之后,冉闵为了得到东晋的帮助,便被东晋将领骗走了玉玺。自此之后,传国玉玺就再次落入到了司马家的手里。

再次回到司马家手里之后,这一次,传国玉玺正统传承的时间,就比较长了。东晋灭亡之后,由刘裕建立的刘宋政权,取代了东晋, 历史 也正式进入了南北朝时代。在南北朝时代,南朝先后传了宋齐梁陈四代,玉玺也就从东晋一路传到了南陈政权的手里。

到了南北朝末期,随着杨坚篡取北周皇位,建立隋朝,并且南下灭陈,中原再次被统一,玉玺也就此落入到了杨家的手里。不过,杨家只传了两代之后,就亡国了。在隋朝灭亡之后,玉玺再一次经历了一场坎坷的旅程。

这一次的坎坷,主要是被那场隋末战乱影响的。因为隋炀帝杨广,是被麾下的禁军发动兵变所杀,这场兵变,后世史称‘江都政变’。江都政变之后,著名的大奸臣宇文化及,接管了禁军,玉玺也就此落入到了宇文化及手里。

在演义小说当中,在这之后,各大势力开始争抢玉玺。但最终,却被李渊的儿子李元霸,压服群雄,最终抢到了玉玺。但在正史上,李元霸这个人是不存在的,玉玺也不是这样落入李家的手里。

在正史上,江都政变后,玉玺先是落入到了宇文化及手里。然后,宇文化及率兵和瓦岗军大战了一场,最后被瓦岗军打败。此后,宇文化及率领残存的士兵,裹挟着隋朝的女眷,向北方逃窜,路上却被另一位隋末枭雄窦建德截杀,玉玺和那些隋朝女眷,就落入到了窦建德手里。

但是再之后,没过多久,北方的突厥便前来要人。这主要是因为,隋朝那会儿,曾经派了一个隋朝公主去北方和亲,那位公主此时在突厥地位很高,所以才能派遣突厥前来要人。窦建德为了得到突厥的支持,直接把人和玉玺都交了出去。所以在这之后,玉玺就落入到了突厥人的手里。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唐朝开国,包括李世民登基初期的时候,其实一直都没有传国玉玺。直到李世民登基好几年之后,大唐战神李靖,率兵去北方奇袭突厥王帐,一战灭了突厥的统治核心。此战之后,李靖把那些隋朝女眷以及玉玺,都带回了中原,玉玺这才重归唐朝。

当然,因为在这段 历史 当中,玉玺的经历比较坎坷,所以后世也有人质疑,真正的玉玺会不会早就丢在了草原上,李靖带回的只是一个赝品,或者说这是唐朝皇帝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秘密伪造的。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但绝对很低。

因为当时在李世民麾下,有很多高级文官,是直接从隋朝继承来的。在隋朝的时候,他们见过真正的玉玺。而玉玺回归之后,他们又没有任何质疑,这足以说明,李世民得到的这枚玉玺,确实应该是真正的传国玉玺。

再之后,玉玺随着唐朝的皇位一起,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唐朝末年,朱温篡唐,玉玺就落到了朱温的手里。十六年后,李存勖又灭了后梁,所以玉玺就落到了李存勖的手里。但到了后唐末年,后唐灭亡的时候,后唐末帝李从珂,直接带着玉玺,在皇城当中自焚而死。

在这之前,传国玉玺虽然多次经历时代变迁,但基本上可以保证玉玺本身的真实性。但是在这之后,玉玺的传承就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后唐灭亡之后,一直到后面的宋朝,上百年的时间里,玉玺都没有再次现世。所以很多人都觉得,或许传国玉玺已经和李从珂一起,彻底毁在了那场大火当中。但玉玺本身是玉制的,火灾的温度很难达到玉的熔点,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坚信,玉玺并没有被毁,只是暂时始终,找不到了而已。

而到了北宋宋哲宗在位期间,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一个农夫,忽然拿着一枚传国玉玺前来献宝,说是在自己家农田里发现的。从后唐灭亡到宋哲宗时代,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所以当时也没人见过真正的玉玺长什么样。最后还是所谓的十三位大学士,根据各种古籍进行考古,确定这枚玉玺就是传国玉玺。

但对于北宋发现的这枚玉玺,后世始终存在争议。很多人认为,或许当时这枚玉玺的出现,根本就是北宋皇帝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性,自导自演的一出戏而已。那枚传国玉玺,也不过是北宋皇帝伪造的而已。

不管这枚玉玺是真是假,我们只当这枚玉玺是真的。而接下来,这枚玉玺在北宋只传了二十多年之后,便赶上了那场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之变结束后,这枚传国玉玺,也随着徽钦二帝一起,被金国带去了北方。

但有意思的是,后来金国人并没有对这枚玉玺大肆宣扬。有这枚玉玺在手,金国完全可以以此来声称,自己才是中原正统,但奇怪的是,金国从来没这么干过。而后来的 历史 上,这枚玉玺在金国这边,也完全失踪了。反倒是南宋这边,还是时常有点消息。

所以,也有人怀疑,或许北宋灭亡的时候,那枚传国玉玺,被北宋皇族唯一的幸存皇子赵构,给带了出来。而赵构建立南宋之后,这枚玉玺也就随着南宋的皇位,一直往下传。直到南宋末年,崖山海战的时候,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一起跳海的时候,也把传国玉玺带在了身上。所以,这枚传国玉玺,便和小皇帝一起掉到海里了。

再之后,到了元朝,据说忽必烈去世的时候,元大都的市场上,忽然出现了一枚传国玉玺。此后,当时的权臣伯颜,便将其买了回来。后来,伯颜把之前元朝灭掉的所有国家所得的玉玺,都集中在一起,将其全部磨平,重新制成私人印章,发给了当时的元朝大臣。所以也有人说,玉玺是毁在了伯颜的手里。

当然,还有人认为,伯颜当时只是毁了那些各朝自制的玉玺,而这枚传国玉玺,则是被留了下来,一直被元朝皇帝保存。所以再之后,明朝灭了元朝之后,曾经多次派大军进入草原,征讨北元朝廷,并且向北元朝廷索要传国玉玺,但北元却始终不给。

再之后,到了明清两代,虽然仍然不时会有传国玉玺现世。但每次现世之后,被大家一番考证,总是被认定为赝品。

到了清朝灭亡之后,所谓的传国玉玺,就只剩下一个传说了。除了史书上的那些记载之外,对于这枚曾经象征皇权的玉玺,谁也不知道到底长什么样子。如果传国玉玺真的还存世,未来某天又再次被发掘出来的话,那这件文物,绝对会是中国所有 历史 文物当中,分量最重的一个了。

所谓的传国玉玺,其实就是利用和氏璧打造象征权力的载体。在秦朝时,李斯为了迎合始皇帝,始皇帝也为了拥有一个象征权力和大一统的东西,使得“传国玉玺”出现和问世。也正是这么一个东西,被后来众多人争相角逐和争夺,毕竟在那个时候,拥有了传国玉玺,其实就相当于是正统的象征,是成为名正言顺皇帝的重要一步。

传国玉玺的诞生

它是由和氏璧打造而成的,因为就当时的秦国来说,是得到了和氏璧后才统一天下,所以这个传国玉玺除了有宣布“正统”的作用外,还被当时迷信的众人视为建立功绩的神物。在这个玉玺上面刻着有八个字,而这八个字便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它被人们称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物件”

第一次流失是在秦王政二十八年的时候,据说嬴政乘坐着龙舟在洞庭湖上欣赏着美妙的风景,后来因为天气突变,本来宁静的洞庭湖面变得波涛汹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玉玺掉入到了湖中,后来因为被人发现,又将该玉玺送还给了秦皇。

在后来,子婴将玉玺献给了刘邦,在诛杀项羽后,他便手持着玉玺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并且将它当做汉室王朝的信物,世世代代的相传开来,从西汉到东汉。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这个开国玉玺又丢失了,有人说是被人偷走了,也有人说是遗落在了其他地方。后来,在孙坚攻入洛阳后,在洛阳的都城内找到了该玉玺,将它藏在了自己的妻子那里。后来因为袁术的刁难和威胁,孙坚不得已将已经到手的玉玺给了袁术。后来因为袁术的死亡,使得传国玉玺又一次的落到了汉室的手里,只不过这个时候的汉室正在被曹操所把持。

到后来三国、南北朝结束后,该玉玺又相继流入到了隋朝、唐朝。虽然在宋朝的时候也有“传国玉玺”,但很多人怀疑自宋以后的玉玺是仿制品。后来宋朝的“传国玺”落到了金朝的手中,随着时间的变迁该玉玺又传到了元朝统治者的手中,但随着元朝的覆灭,该玉玺便销声匿迹了。

所以,传国玉玺自从秦国开始就开始传递,一直传到了五代十国,在那之后,宋、金、明、清等朝的玉玺大都是赝品,非真品,所以这个由和氏璧所制成的玉玺便不知所踪。

但是,在清朝的时候,皇太极率领着自己的八旗子弟,利用他们的铁骑踏平了蒙古林丹汗,正是在此刻,该部族的族人为了和平,为了能够有后期发展的机会,便将所谓的元朝“传国玉玺”拿了出来,并献给了当时的皇太极。当时该玉玺上写着的是“皇帝之玺”,当时的旗人没有见过此物,便以为该玉玺就是从秦皇时期传递的,于是便将他带回了清宫。但是后来根据请高宗皇帝的研究,认为这个玉玺是赝品,并非是真品。

玉玺现在可能在何处?

第一种猜测,可能该玉玺因为近代列强的侵略,以及抗日战争,使得它被一些人,一些集团占为了己有,此刻可能正放在某一个地方没有被人们发现。这种猜测的诞生是因为在近代中国的 历史 中,我们的国家受到了很多困难,也受到了很多的掠夺,所以玉玺流出外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而第二种猜测便是,该玉玺现在还在洛阳城中。因为在后唐的 历史 中,他的最后一任皇帝便是拿着玉玺自焚的,所以我才会觉得该玉玺还在洛阳。

和氏璧传国玉玺世代相承,前后持续达一千六百多年之久。它是中国久负盛名的珍宝。曾被无数双贪婪的目光所窥视,曾被无数颗贪欲的野心所垂涎。

围绕着这一稀世珍宝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而如今它的下落还是一个迷团,众说纷纭。

公元689年,楚国人卞和,从荆山上得到一块石头,他认为是珍贵的玉石,乃无价之宝,就屡次进献给两代楚王,他们都认为这是普通的山石,以欺君之罪分两次砍下了卞和的左右脚。直到楚文王即位后,才识得此宝,打磨成璧。

楚文王把它命名为“和氏璧”。从此卞和献玉的故事成了凝聚着血泪的千古佳话。

三百年后和氏璧辗转到了赵国,落入赵惠文王手中。引起秦昭襄王的垂涎,派出使者提出以城相换,这就引出了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秦灭赵后,秦始皇将和氏壁制成方玺,上刻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个篆字,希望大秦帝国千秋万载,世代相传。

至此,和氏壁再次“脱胎换骨”,刻成玉玺后变成历代皇权的象征。欲夺天下者,无不对它趋之若鹜。

然而不久,秦朝三世而亡。秦王子婴将玉玺献给了刘邦,刘邦号称它为“汉传国玺”。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索要玉玺。太后一气之下把玉玺摔在地上,从此它身上缺了一角,只好用黄金镶补上。

东汉末年,玉玺一度失踪数年。后来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后发现一口井内冒出红光,打捞后找到了玉玺。

孙坚死后,玉玺被献给了曹操,后又传到晋朝,最后落入唐太宗李世民之手。唐朝未期,天下大乱,五代十国交叠,玉玺也就此失踪。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时,命人到处寻找,始终未能如愿。

直到民国初年,未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时,警察总监张壁和鹿钟磷等人还苦苦追寻过这块玉玺的下落。

尽管历朝历代不断有发现它的传闻,却始终未被史学认可。目前,公认的就是玉玺在唐未、五代时期就己不知所踪了。

而如今它不知流落何地,无数人仍在浩瀚的 历史 古籍中寻找它的踪迹。

我相信这块历经沧桑的宝玺仍在尘世,它静静的卧在某处,看尽人世间的日月交替,风云变幻。

要么已经和姓李的一起在大火中毁了,还有一种可能在私人手里,不敢见天日,怀璧其罪这个道理都懂,不过这种可能不大,古人藏物喜欢埋,或许在哪个角落静静等着重见天日,,,有很多人说埋在乾陵,但是传国玉玺是天子传位的象征,一般不可能随着皇帝埋在地下当陪葬品

您好,别想了,遗失在 历史 长河中了。

应该是在四川藏匿起来,东汉末年以后真伪难辨。最后一次有史书记载的是孙坚献给袁术,袁术为谁所伐?刘备也,刘备如果讲玉玺献于朝廷,不至于后来曹丕即位没有玉玺,初步可以判断这货从袁术手里拿到玉玺就自己藏起来了,然后三国归晋以后中华乱了几百年,这东西估计就被人带走藏在了四川再也没有出现过,司马炎所得可能属假的!最有可能就是被深深的埋在了四川的某一座坟里面!

或许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寝,就能找到传国玉玺的线索!

传说始皇帝一次经过洛水,突起大浪,遂讲玉玺置于河中。大浪即止。到岸后有一老者讲玉玺奉上,自称河中老鼋,不知是始皇帝驾临,曰,此物乃仙界所有!此时在始皇手中不敢造次!后始皇帝殁!玉玺又被老鼋收回!重新归于仙界!此乃玉玺真正下落!

这都多长时间了,很有可能在国外

照 历史 记录来看,这东西现在应该在外蒙。也有可能在元朝某代皇陵中。

安化云台山旅游景点大全

1、云海

云台山山巅的云海是不可错过的美景,漫无边际的云如大海的波涛般上下翻涌,苍翠的树林,连绵的峰丛,蜿蜒的公路,优美的田园民居若隐若现,宛如仙境,舒展缭绕于群山峻岭间,犹如蓬莱仙境般朦胧神秘。

2、茶园

走进云台山的茶园,只见一排排茶树如同列兵一般,守卫着不远处的英雄公园,春风拂过,茶树翩翩起舞,仿佛如同云台山茶旅集团的又一群舞女,从远处看,成片的茶树像无边无际的绿色的海洋。

3、龙泉洞

有着“长宝第一洞天”之称的龙泉洞风景区,位于安化县马路镇,是云台溶洞群的一个支洞,龙泉洞形成于2亿年前,洞内已发现大小厅堂数十个,最大的可容纳千余人,洞内最大高差达80多米,层数最多处达六层,洞内钟乳石、晶锥、海石花等岩溶凝集物,千奇百状令人目不暇接。

扩展资料

云台山风景区位于安化县马路镇,距离县城29公里,终年云雾缭绕,山顶一块9平方公里的精美盆地,有“高山之台”和“高山上的平原”美称。景区以险为奇、以秀见长、以幽为美,拥有“山、水、洞、茶、道、云、文”等七大资源载体。

景区现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7个主类。有惊险刺激的玻璃栈道、大型斗牛场、空中玻璃桥,有富含浓郁文化色彩的梅山文化雕塑、神仙满岩、雪峰湖地质公园、龙腾湾苗瑶建筑群等。

焦作云台山景点介绍

焦作云台山景点介绍如下:

1、红石峡(又名温盘峪),位于子房湖南,全长2000米,峡谷深藏于地下68米。由红岩构成,属中国丹霞地貌峡谷景观,崖壁呈赤红色,故称“红石峡”。

2、潭瀑峡(又名小寨沟),处于云台山北部略偏西,是子房河的一个源头。潭瀑峡长2000米,南北走向。潭瀑峡内一条溪水叫小龙溪。

云台山景点

云台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和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交界处,景区面积280平方公里,含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子房湖、茱萸峰、猕猴谷、叠彩洞、百家岩等主要景点。

园区地形复杂,气候随海拔与山势山形变化各异、上下差异明显,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峦,各种树木和奇花异草种类达五百多种。云台山主峰茱萸峰海拔12976米,有落差314米的云台天瀑,在景区泉瀑峡的尽端,是中国发现的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

园区内地质遗迹丰富,30亿年来,形成了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多次的构造运动,尤其是2300万年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抬升和水蚀作用的深度下切。

海上云台山的景点有哪些?

海上云台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街道,是江苏沿海著名的旅游名胜地。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海上云台山的景点有哪些。

1、 万寿谷:万寿谷是一条长约2公里的深峻山谷,因峡谷南有万寿山而得名。峡谷内悬崖峭壁、碧水长流、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生态原始,并有九寿镜谭、倒崖、佛光崖、沐佛台等十几处自然景观分布,其间青山、碧水、栈道、幽谷、古树、奇花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寻胜探幽、避暑养生的最佳去处,游客到此,定会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2、 云台石林:云台石林,占地300亩,这里怪石林立,突兀峥嵘,姿态各异。有万卷经书石、雷劈石、仙桃石、卧佛石、观音石、卧虎石、神龟石、罗汉洞、听经台等名胜,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怪石间生长着华东最大的原生态楸树林,树龄多在百年以上,参天蔽日。每至花期,繁花满枝,如雾似云,景区500米践道,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怪石花海、争奇竟丽。眺望树隙浮云,倾听鸟啭虫鸣,移步易景,禅意山水,如入灵山胜境、游者莫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赞不绝口。原中国佛教协会长赵朴初老闻此,欣然挥毫命名“云台石林”。

3、 悟道庵:悟道庵,又名三教寺,俗称悟正庵。地处北云台山南麓黄茅顶中部,海拔323米,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早在唐宋时代就有寺庙,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建悟道庵,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更名“三教寺”。庵坐北朝南,山门与正殿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两边各配一间厢房,略呈正方形。正殿面阔12米,进深10米,整个建筑占地约200平方米。1938年遭侵华日军轰炸,损毁严重,仅存山门、大殿、中殿等几处墙基。悟道庵遗址周围树木成荫,修竹掩映,清泉流水,环境极为幽静,是海上云台山景区中最具历史底蕴、人文内涵和环境价值的精品景点。

4、 楸林花海:楸树,落叶乔木,树干通直,寿命长,有较强的消声、除尘、吸毒的功能,能净化空气、其“材”貌双全,自古素有“木王”之称。唐代韩愈《楸树》诗赞道:“几岁生成为大树?一朝缠绕困长藤。谁人与脱青罗帐,看吐高花万万层”。悟道庵楸树林为全国罕见的原生态楸树林。楸树又称小叶梧桐,传说是凤凰飞落的地方。树龄多在百年以上,高大挺拔,姿态俊秀、枝繁叶茂,花形若钟,花多盖冠,红斑点缀白色花冠,如雪似火,每至花期,繁花满枝、香气浓郁,随风摇曳,令人赏心悦目,素有“楸林花海”美誉。

5、 醴泉:醴泉,就是甘美的泉水,似有酒味。古代典籍《礼记》说:“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古人还说凤凰“非醴泉不饮”。《瑞应图》说:“常饮醴泉,令人长寿”。明代嘉靖年间,涟水人杨珊开凿。史载:“杨珊号碧溪,少孝父母,乡里颇有贤名”。后“心目中隐隐跃跃,似有所悟”,遂“了彻方外宗旨”,“憬然猛省,顿成惠业”。于嘉靖末年来东海,于此结庵悟道,广收徒众,以渡众夫,人称了空大师。圆寂四十年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海州知州杨凤、同知吴自修等人为其修建“悟道庵”。醴泉井,水质清甜甘冽,400多年从未干涸。以其泉水泡制云雾茶,回味无穷,延年益寿。

6、 海天一览:海天一览观景台,建于山崖顶上。依山面海,凌空壮观,气势恢宏,与悬空栈道、悬索桥、云中漫步廊桥相连,总长1180米,直通二桅尖山峰。游客在此,极目海州湾,一览港岛城,山海奇观,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有诗赞道:“山居有大观,图画入眼帘。旷目千里远,怡心数缕烟。岛峰浮雾海,帆影接云天。海上长虹落,银鸥舞蹁跹”。

7、 蓬壶仙境—二桅尖:蓬壶仙境—二桅尖位于后云台山北麓,隔鹰游海峡与连岛对峙,紧邻大桅尖,海拔5037米。这里山势雄峻、重峦叠嶂,山海相连、峰高海阔,海波与山色相映,水汽岚光、变幻莫测,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是展示连云港东方大港、山海风光的精华所在。主要景点有:“海天一览”、“一线天”、“迎曙峰”、“凌空踏浪”、“云中漫步”、“云台神鹰”、“神龟探海”、“云台冰瀑”、“铁血峰台”等。其中,“云台铺海”、“曙峰旭照”、“海市蜃楼”等独特景观,久负盛名。景区容“雄、奇、险、幽、秀”于一体,集“山、海、港、城、岛”于一览,被誉为江苏省独一无二的“山海奇观”。

8、 法起寺:法起寺,又名法溪寺,亦名鹫峰寺,因取“佛法起源”之意而命名。寺院始建于汉代,如从“楚王崇佛”算起,迄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创建之初,西域康居国僧人在此翻译经典、弘法布道。东吴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康居神僧会尊者(康僧会)来此挂锡,并留“饮泉留仙”石刻为记。康僧会成为法起寺历史上第一位过化高僧。

以上就是关于海上云台山的景点有哪些的内容介绍了。

云台山风景区(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山)详细资料大全

云台山风景区,又名云台山、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含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子房湖、茱萸峰、叠彩洞、猕猴谷、百家岩、万善寺等主要景点。

云台山风景区因山势险峻,峰壑之间常年云锁雾绕而得名。云台山主峰茱萸峰海拔1308米,有落差314米的云台天瀑,在景区泉瀑峡的尽端,是中国发现的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

云台山风景区地质遗迹丰富,已经发现34亿年前的岩层。30亿年来,形成了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多次的构造运动,尤其是2300万年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抬升和水蚀作用的深度下切,造就了云台山双崖对峙的峡谷群和各种动态的瀑、泉、溪、潭,共同构成了“云台地貌”景观。

2004年2月13日,云台山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5月8日,云台山风景区被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1月,云台山风景区被列入资源型城市重点旅游区自然风光旅游项目。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云台山风景区 地理位置 :中国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 气候类型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 占地面积 :240平方千米 开放时间 :夏季:06:00-18:00冬季:07:00-17:00 景点级别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 :120元 著名景点 :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子房湖、茱萸峰 节庆活动 :中国云台山国际旅游节 景区分类 :风景名胜类 适宜游玩季节 :夏秋季 所属城市 :河南省焦作市 建议游玩时间 :2天 所属国家 :中国 节日 :中国云台山国际旅游节 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景点美图,历史发展,历代称谓,景区建设,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主要景点,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子房湖,茱萸峰,百家岩,猕猴谷,叠彩洞,万善寺,地方特产,所获荣誉,旅游信息,门票,交通线路, 历史发展 历代称谓 据神话传说,黄帝陶正之官宁封子授黄帝御龙飞云之术。自焚则随路五色之烟上下升腾,其骨骸葬于“宁北山”中。此宁北山即今修武县北云台山。修武县古称为“宁”。后来,神话传说中称盘古山、女娲山、五行山。 东汉泛称太行山。末代皇帝刘协禅让帝位于魏王曹丕,封山阳公,死后葬于云台山南麓,后人称这里为古汉山。魏晋时期,云台山因“竹林七贤”在此相与友善,但古籍仅有"竹林"称谓。东晋始称云台山,唐代亦称覆釜山,金代称云台山,清代称小北顶。当代称云台山,恢复云台山固有称谓。 景区建设 云台山风景区于1984年完成考察论证,1986年开始进行深度开发。1987年12月,云台山风景区被评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1989年4月,成立云台山风景区管理局,为正科级单位。1994年,按照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标准,编制了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7年3月,云台山风景区管理局升格为副县级事业单位。2001年投资220万元,邀请国家旅游局、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部门和高校的60多位专家,对景区重新进行了定位。2002年后又编制了云台山《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深度开发规划》。2003年10月,云台山风景区管理局升格为正县级事业单位。 2005年,云台山风景区投资1亿元兴建了停车场,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拥有停车位5000个。同时,还建成了集主体山门、售验票大厅、多功能游客服务中心、购物中心于一体的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添置了150辆观光巴士。投资15亿元兴建了数位化监控中心。 2006年11月,焦作市整合资源,将原由焦作市水利局管理的峰林峡纳入云台山统一管理。云台山风景区对景区周边的农村进行了整合。将位于云台山风景区出口处的岸上乡的5个自然村,改造成了5个旅游综合服务区,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和交通服务。在旅游道路沿线,规划建设了4个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分别是占地2000亩的林果观光园、畜禽养殖园、万亩核桃园、农产品园。 2009年,云台山风景区投资9亿多元,对景区进行硬体建设。景区道路全面硬化,景区卫生间均达到三星级以上,休息设施的外观、颜色、造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对景区、电力、通讯、广电等线路进行挖沟地埋。 2015年11月4日,公示了委托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编制的《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16-2030) 》。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云台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地处北纬35°25′1978″, 东经113°25′1007″。距省会郑州西北80千米,总面积240平方千米。 云台山 地质地貌 云台山风景区在元古时代是一片汪洋,随着世纪的流逝,地壳的变动,逐渐升起抬高形成平原。在十几亿年前造山运动时期(奥陶纪和震旦纪),地貌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燕山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在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下,又使山区激剧上升,河流迅速下切,形成又深又陡的峡谷。其后,地表、地下水沿裂隙对岩石进行溶蚀,再加上其它风化营力的影响,就造成如今的山、石形态。 云台山风景区处在华北陆块新生代东亚裂谷系的华北裂谷带与西安—郑州—徐州近东西向裂谷转换带的交汇部位。受太行山前深大断裂控制,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过程中,于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地层中形成了一系列“之”字形、线形、环形、台阶状长崖、翁谷、深切障谷、悬沟等地形组合的“云台”地貌,构成了区内峡谷幽深、群山耸峙、飞瀑清泉的太行景观,对研究新构造运动和裂谷的演化具有意义。 云台山风景区内有形成于距今约14亿至3亿年间的中元古界蓟县系云梦山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地层,出露系统而完整;有太古界—早元古界基底、还有典型的构造遗迹,诸如基底太古界片麻杂岩构造,早元古界表壳岩的底僻穹窿构造,盖层的超覆构造,韧性剪下带构造,韧-脆性变形构造,脆性断裂构造,单面山构造,以及盖层中的垮塌构造,滑坡构造等。 气候 云台山风景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寒。由于北部太行山系的屏障作用,背风向阳。平原为豫北高温少雨区。山区地形复杂,气候随海拔与山势山形变化各异、差异明显。 主要景点 红石峡 红石峡(温盘峪),位于子房湖南,全长15千米。由红岩构成,属中国丹霞地貌峡谷景观,崖壁呈赤红色,故称“红石峡”。红石峡里分布有“白龙潭”、“黄龙潭”、“青龙潭”、“黑龙潭”、“卧龙潭”、“眠龙潭”、“醒龙潭”、“子龙潭”、“游龙潭”,构成“九龙溪”。还有“幽瀑”、“穿石洞”、“相吻石”、“双狮汲水”、“孔雀开屏”、“棋盘山”等景观。红石峡南端有一狭窄的峡谷称为“一线天”,有瀑高50余米的白龙瀑布。 潭瀑峡 潭瀑峡,处于云台山北部略偏西,是子房河的一个源头。潭瀑峡长2000米,南北走向。潭瀑峡内一条溪水叫小龙溪。主要景点有渡仙潭、情人瀑、金龙卧波、丫字瀑、清漪池、水帘洞、碧玉潭、试剑石、蝴蝶岩、龙凤壁等,呈现出飞瀑、走泉、彩潭和山石景观。因潭瀑峡“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故称“潭瀑峡”。 泉瀑峡 泉瀑峡(老潭沟),长约3千米,沿沟上行400米,是亚洲最高大瀑布——云台天瀑,落差达314米。云台天瀑最宽可有十多米宽的瀑面。是云台山风景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青龙峡 青龙峡,长约75千米,总面积108平方千米,又称“云台山第一大峡谷”,集峰、崖、岭、巅、台、沟、涧、川、瀑、洞等地貌于一体。主峰青龙峰海拔高达1323米。主要由青龙峡、净影峡、影寺盆地、双庙、猕猴谷、马头山和大山脑七大游览区组成,主要景点有望龙瀑、倒流泉、七彩潭、溶洞景观(共有大小溶洞20余处,主要有青龙洞、黄龙洞、两亲家洞、三官洞等)等100多处。 峰林峡 峰林峡,由峰林地貌景观、河湖景观和人文景观三大景观资源组成,以翡翠湖为主体,融山水为一体。主要景点有小孤山、天然毛主席像、大坝、老君滩、葫芦岛、天王岩、睡美人、三潭映月等。小孤山高10余米,长30余米,宽10米。天然毛主席像是1993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时发现的纯天然侧面石像,高12米。峰林峡大坝建造于1971年,坝高1005米,为中国第一高砌石拱坝。三潭映月集线瀑、帘瀑、潭水于一景。峰林峡景区内有植物1836种、陆生脊椎动物267种。 子房湖 子房湖,又叫“平湖”,因汉代张良(字子房)在此隐居而得名,是云台山风景区东区最大的湖泊水体景观。湖水面积05平方千米,全长约4千米,最深处约70多米。湖的北端,有一座山峰酷似大佛。2002年6月,子房湖内首次发现了桃花水母,桃花水母与野马、大熊猫被共同列入国家濒危野生动物红色名录。桃花水母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之一,最早诞生于55亿年前。因形状如桃花花瓣而得名,桃花水母对水环境要求极高,桃花水母的发现对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无疑是一个最有力的肯定 。 茱萸峰 茱萸峰,俗名小北顶,又名覆釜山,因其形貌似一只倒扣的大锅由而得名。海拔13千米,峰顶有真武大帝庙、天桥、云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隹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即于此峰有感而作。峰腰有药王洞,深30米,直径10米,相传是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炼丹的地方,药王洞口有古红豆杉一株,高约20米,树干粗达3人合抱,枝繁叶茂,树龄在千年左右。另有“厨灶洞”、“阎王洞”、“黄泥洞”等10余个洞穴。2015年9月20日,玻璃栈道正式对游客开放。 百家岩 百家岩,高170米,东西横跨1千米,是中国山水园林文化从宫廷走向民间的发祥地,汉献帝刘协曾在此避暑纳凉。魏晋时期,史称“竹林七贤”的刘伶、向秀、山涛等七位名士曾隐居百家岩竹林20余年,并先后结识孙登、王烈等隐士,留下了“孙登啸台”、“王烈泉”、“刘伶醒酒台”等遗迹。唐代诗人钱起在此怀念孙登的诗中写道:“崖石乱流处,竹深斜照归。主人卧巨石,自涤清晕。春雷近作解,空谷半芳菲”。主要景点有天门赤壁、二乐台、嵇康似淬剑石、刘伶醒酒台、王烈泉、孙登啸台、汉献帝避暑台、孝女塔等。 猕猴谷 猕猴谷于1998年8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_猴自然保护区,有数量众多的野生_猴群落在景区内分布。太行_猴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太行_猴善于攀缘,喜欢跳跃,行动敏捷,模仿性强,在云台山风景区群居著1000多只太行野生猕猴。景点内有免费_猴表演,每天6场 。 叠彩洞 叠彩洞,以“拥有最多螺旋上升U形穿山人工隧洞的隧洞群”,于2014年9月27日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理事会理事查民华颁发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叠彩洞是通往云台山主峰茱萸峰的修陵公路隧洞,沿途共分布大小隧洞19个洞,纯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