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和朱元璋的关系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6收藏

朱棣和朱元璋的关系是什么?,第1张

朱元璋与朱棣是父子关系。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而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并不是继承了朱元璋的皇位,而是起兵推翻了他的侄子朱允炆的帝位而得。

朱棣造反的事件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1389年,朱元璋驾崩,因为太子朱标早逝,皇位由皇太孙朱允炆世袭。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听取大臣齐泰、黄子澄的意见,开始采取“削藩”政策。

扩展资料:

就藩北平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北平。每位亲王拥有被称作“护卫”的少量军队,少的三千人,多的一万五千人。名义上,亲王不得干预地方事务。

但是在紧急情况下,亲王可调遣王国所在地的镇守兵。每有军事行动,诸王都要带领护卫随军出征,那些在疆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帅,虽身为大将军,有时也要受到亲王的节制。朱元璋笃信佛教,诸王初封时,都要为他们选一名僧人加以辅佐。

有一位僧人法名道衍(朱棣赐名姚广孝),是一位颇有谋略与学识的人,洪武十五年(1382年),道衍随朱棣北上燕邸,后来与他交往密切,十分投缘,还向朱棣推荐了一位术士,名叫袁珙。这两人都成了朱棣的谋士。朱棣还设法结纳地方文武官员,以培植自己的力量。

原型是万历皇帝。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神宗,汉族,明穆宗第三子。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时方六岁。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万历前十年,大学士张居正辅助神宗处理政事,更张祖制,社会经济发展较好。20岁时,张居正逝世,神宗开始亲政,有一段时间勤于政务,  朱翊钧发动“万历三大征”,巩固后期因和文官集团的矛盾而罢朝近30年。在这一时期内,江南一带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全国和经济总量达到了中国古代的巅峰,但是阶级矛盾也日益加剧,文官集团的党争使得政治日益腐败黑暗,东北的女真趁虚兴起,因而种下了明朝灭亡的远因。1620年驾崩,传位皇太子朱常洛。死后葬于十三陵定陵。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代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皇帝。明代历史中以万历纪元的时间,持续将近48年之久。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神宗的儿子朱常洛在即位一月之后即去世,万历一朝应当足足是48年,即从公元1573年至1620年。朱常洛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即位,九月去世。大臣们当时建议以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以纪念这位短命的皇帝。因此万历纪元未满48年。

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后来,朱元璋去世后,朱棣不满侄儿建文帝朱允炆削藩,举起“靖难”大旗,最终打败了朱允炆,自己当了皇帝。

(朱棣)

在这里,有人不禁要问,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个儿子,朱棣不过就是其中一个藩王。可为什么朱棣打败朱允炆的军队,攻占南京后,就可以登基当皇帝。难道朱元璋的其他儿子都没有意见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朱棣是实际上的老大。

朱棣在排行上是老四。可是,老大太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去世(也正因为他去世,朱元璋立他的儿子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因此才有“靖难之役”这档子事)。老二朱樉在藩国的时候本身过错很多,多次被责罚。后来也在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病死。老三朱棡和老二朱樉一样,也犯了不少错误,而且他也是在洪武三十一年的时候去世。也就是说,朱允炆继位后,朱棣前面的哥哥都已经去世了,他已经成为了朱元璋儿子中实际上的老大。

除了这个因素外,还有一点,朱棣那时候还是朱元璋正妻马皇后的儿子。马皇后一共有五个儿子,除了去世的朱标、朱樉、朱棡外,还剩下朱棣和朱橚。但建文帝一上台,就拿朱橚开刀。先是在建文元年把他废为庶人,迁徙到云南。接着在建文四年,朱允炆又把他抓回来,关押在南京。

也就是说,朱橚在当时已经发挥不到什么作用了。这样,朱棣就成了马皇后儿子中唯一的一个。朱棣既是实际上的老大,又是唯一的嫡子,因此,其号召力是相当强大的。

有人可能会说,朱棣的生母存疑,他并不是马皇后的儿子。不过,这应该只是后世的一些猜测,并没有真实的根据,不足为信。

(朱允炆)

二、朱棣代表所有藩王们的意愿。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最担心的是功臣们会对朱允炆的皇位构成威胁,所以他杀了不少功臣。但是,朱允炆上台后,所担心的完全不是朱元璋担心的那个问题。他担心的是藩王的势力太大。所以,他刚一当皇帝,就开始削藩。

朱允炆首先削周王朱橚,把他废为庶人,迁徙到云南。接着,朱允炆又削齐王朱榑、湘王朱柏、代王朱桂。这三个人都被朱允炆废为庶人。其中,湘王朱柏甚至吓得自焚而死。

而且朱允炆的削藩,更多的是捕风捉影,很多事情毫无根据。给人的感觉,就是朱允炆故意在整人。这样一来,那些还没有被削藩的藩王们,因此人人自危,害怕下一个被削的就是自己,害怕自己因为有什么事没注意,被朱允炆逮住了,也被削藩。

所以说,朱棣站出来削藩,绝大多数藩王是积极支持的。虽然说很多藩王并没有行动,但是他们也没有带兵勤王,帮助朱允炆。而且,他们也不可能带兵入京,因为这样做,反而还会被朱允炆猜疑。

(朱元璋)

三、朱棣掌控着最主要的兵力。

当时的藩王,兵力最雄厚的,就是镇守在北方的藩王。包括燕王朱棣、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宁王朱权等几个。其中,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已经去世,后代虽然承袭了爵位,但是权力已经没那么大了,兵力也没那么多了。因此,朱允炆上台后,兵力最为雄厚的,就只剩下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二十三年率军打败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政策 。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正式即位。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延续洪武政策。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   ,占领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 [7]  西南设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使司和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和对南海地区的经营 。文化上,编修《永乐大典》 [9]  。同时,为了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控制,疏浚大运河,迁都北京。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但其五征蒙古、   出兵安南、  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  等都耗费了很大国力,   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明世宗时期,改庙号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传位太子朱高炽。

朱棣当然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在发动靖难之役时,立刻利用欺骗加武力夺取的办法,夺了宁王朱权的甲兵八万、战车六千。

这样一来,天下的兵力,就形成了朱棣和朱允炆对决的态势。其他藩王虽多,但是并没有什么实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四、朱棣的行动有理论根据。

朱元璋当年猜忌功臣,害怕功臣们会夺了他子孙后代的皇位,因此做了一项规定:如果发现朝中有大臣欲行不轨,是奸臣。藩王有权带兵进京“靖难”,清君侧。这也成为朱棣打靖难之役的理论根据。朱棣的行动,也变成一种“正义”的行动,其他藩王无话可说。

五、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棣本来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当他把朱允炆身边的那些“奸臣”清理后,本来该朱允炆继续当皇帝。但是这时候,朱允炆“举火自焚”,同时又下落不明。这种情况下,只能作为当时朱元璋“嫡长子”的朱棣当皇帝。因此,朱棣登基,别的藩王也不敢有什么意见。

朱元璋被称为明太祖,是因为他是开国皇帝,定庙号为太祖朱棣被称为成祖是因为嘉靖皇帝想让他的父亲配享太庙,于是就把朱棣升为了成祖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君主,以一介布衣之身,一统天下,建立明朝,他死后作为开国皇帝,追赠庙号为太祖。古代的皇帝在去世之后都有庙号和谥号,不仅仅是为了祭祀,更是为了后人称呼方便,毕竟不可直呼皇帝其名,古代能够称祖的皇帝基本都是有重大作为,或者是开国君主才有资格称祖。

朱棣本来只是藩王,在叛乱之后夺得皇位,他死后的庙号是太宗,继承他皇位的是仁宗,后面还有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明武宗朱厚照死后,是由他的堂弟明世宗继位,也就是嘉靖皇帝。嘉靖皇帝不是孝宗的儿子,他继承皇位之后,大臣们有一个想法,希望嘉庆可以认孝宗做父亲,做孝宗一脉的继承人,但是嘉靖皇帝想要让自己的父亲进入太庙享受后人的供奉,此时太庙还有空位,作为交换,嘉靖皇帝就把明太宗升为了明成祖。

有一种说法是明朝太庙当中有七个位置,嘉靖皇帝为了把自己的父亲放进去,考虑将朱棣挪走,但是以朱棣的地位,很多人都反对嘉靖这么做,于是就把朱棣升为成祖,这样就不会被迁走,迁走的就是仁宗,而实际上仁宗皇帝和嘉靖皇帝的父亲在一起呆了很长时间,直到嘉靖29年的时候,才把仁宗挪走。而且明朝的太庙一共有9个位置,根本不需要迁走一位。嘉靖皇帝此前就已经挪走了老祖先,让自己的父亲进入太庙完全没有问题,只是于理不合且有人反对,无奈之下提升朱棣的格位交换。

明朝好皇帝有五个人: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佑樘。朱元璋开国,整顿吏治,生活简朴,但是杀人过多。朱棣勤政,文治武功盖世,远迈汉唐,把明朝的事业推到了一个顶峰,但是得位不正,杀人也过多,而且花钱太过铺张。朱高炽也算勤政爱民,而且经济政策好,人民修养生息,花钱也不多,就是死得太早。朱瞻基把明朝的文化和经济事业推上顶峰,但是好玩儿蟋蟀是一个污点,让太监学文化也是污点。朱佑樘是中兴之主,国家稳定,经济繁荣,但是此人太过纵容自己的大舅子,也有一个污点。

综合起来,还是觉得朱棣比较好。朱棣和李世民,中国历史上的两颗篡位的政治明星。

明太祖是朱元璋、明高祖是没有的,一般太祖和高祖都适用于开国皇帝身上,但略有区别,庙号为高祖的开国皇帝是因为他封了上面一位先祖为太祖所以没有采用太祖,实际上两个庙号都是开国皇帝采用的,举个例子就说曹丕称帝,如果曹丕以太祖为庙号,则他没有将曹操封为先帝,如果他以曹操为先帝的话,则曹丕庙号只能用高祖。明成祖是朱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