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出自哪一部典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2收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出自哪一部典籍?,第1张

此句选自《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

作品原文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后不见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文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注释译文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白话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文学赏析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句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句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更新1:

To manyu_yan 为什么龙钟可以指湿漉漉的样子 龙钟和湿漉漉的样子有甚么关系

龙钟是一个叠韵联绵词,古代的双音节单纯词往往以双声叠韵之法构成。清学者王念孙就有说:「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连语」就是现代所讲的联绵词,只能看成一个词,所以龙钟二字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联绵词的构造侧重于表音,好像透迤、崔巍等在古籍中有无数个形态。而龙钟在古书上会写成陇种、东笼、笼东、儱偅、躘蹱等,实在是同出一辙。 龙钟最早形态见于《荀子.议兵》:「圜居而方止,则若磐石然,触之者角摧,案角鹿埵陇种,东笼而退耳。」陇种和东笼都解作摧败披靡的样子。后来所用范围扩大了,泛指动作、老态、心境等各方面的狼狈潦倒之状。 湿漉漉的意思应来自泷涿。汉《方言》:「泷涿,谓之沾渍。」清《说文.段注.涷条》:「泷涿亦曰泷涷」(涿是涷的入声)。从古音方面看,今普通话读zh-声母的字,在古时一般都是d-声母的,即是说「种钟钟」跟「东涷潼涿」有着相同的古声母,然则这些字的古音比今音更加相近。「泷涿、泷涷」或跟「龙钟、陇种、东笼」有词源上的关系。 有人认为龙钟由基本义引申为沾湿弄脏,以示出受窘的样子。这引申义则写成泷涿、泷涷、泷潼等。试看潦字,原指水积、雨的盛大,后引申为飘泊狼狈。湿漉漉就是狼狈的样子,这样引申没有问题。但狼狈的样子不就是湿漉漉,由狼狈引申为湿漉漉,的确有点距离。 如是用以形容泪水,最早应该是蔡邕《琴操.信立退怨歌》:「紫之乱朱粉墨同兮。空山歔欷涕龙钟兮。」这里的龙钟既可是双关语,也可以是词汇的移就,总之就是指泪流狼藉。 龙钟可形容行进,有人写作躘踵;可以形容人貌和心境,有人写作儱偅;如果用以形容沾湿,则有人写作泷涿、泷涷。然历来大多写作龙钟,用法还是围绕着狼狈潦到的意思,只是可以应用在不同情况之中。字典解作沾湿的样子,但只就用法上说,核心意义还是狼狈潦倒。

龙钟可以指湿漉漉的样子 而流泪时

衣袖及脸容很容易会变得湿漉漉

所以有人会以龙钟来形容流泪时的情况 见: 汉 蔡邕 《琴操·信立退怨歌》:“紫之乱朱,粉墨同兮;空山歔欷,涕龙钟兮。” 涕龙钟兮 -->眼泪和鼻涕使变得湿漉漉 唐˙岑参˙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双袖龙钟泪不干 -- >泪流不干使双袖变得湿漉漉 2009-05-22 14:43:47 补充: 翻查二字字义: 龙 -->本义: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

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钟 -->作动词用时

集聚之意 所以我猜 : 龙钟 -->集聚云雨

云雨皆为水

因集聚水

所以湿漉漉

  沧海月明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闫立本如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蓝田日暖玉生烟:《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困学纪闻》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唐人诗中,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喻指诗人的悲哀,即使是一个明媚的夜晚,依然想到的是眼泪。)   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暗指诗人对当时社会局势的不满。)

因为赛里木湖是大西洋的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所以被称作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赛里木湖古籍亦称天池,亦称“西方净海”,蒙古语称“赛里木淖尔”,意为“山脊梁上的湖”,突厥语中“赛里木”意为“平安”之意。

赛里木湖位于新疆博州境内,其湖面海拔2073米,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周长90公里,水域面积455~460平方公里,呈椭圆形,最大水深92米,蓄水总量210亿立方米,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冷水湖。湖水除周围一些小河注入外,主要靠地下水补给。由于所处位置较高,蒸发量较大,湖水矿化度为3克/升左右,略带咸味,属微咸湖。

扩展资料

形成演变:

综合现有研究资料可将赛里木湖区构造演化归纳为三个阶段:

(1)、前震旦纪众多古老地块的拼合过程。至震旦纪主体开始形成统一的克拉通地块,普遍接受了以震旦纪冰碛岩和寒武纪初含磷岩系为代表的统一盖层沉积。

(2)、早、中古生代新疆板块的裂解和再拼合演化过程。从寒武纪中期开始裂解,到最后于晚石炭世末期,全部完成了复杂多样的大陆板块的扩张分离、俯冲碰撞的拼合历史,最终形成了新疆现今的基本大地构造格架,结束了早、中古生代多板块和陆地的分离拼合构造演化阶段,而进入同一的板内,即陆内的大地构造演化阶段。

(3)、晚古生代至今的新疆陆内构造演化阶段。石炭纪之末,二叠纪之初,现今欧亚板块的雏形已经形成,新疆已成为这一全球性巨型板块的组成部分,但在它的南侧,还面临着先后古特提斯洋的封闭,新特提斯的打开与最终关闭和青藏高原的形成两期最终促成了构造陷落湖——赛里木湖。

中国新闻网-新疆赛里木湖 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赛里木湖

  鲛人泪,指美人鱼的眼泪。中国古籍中记载的鲛人即为西方文化中的美人鱼,

  在中国《搜神记》、《述异记》、《博物志》、《山海经》、《元史》等古籍均有记载。

  传说鲛人在哭泣的时候眼泪会变成美丽的透明珍珠,称之为鲛人珠,是异常珍贵的宝物,有香铜软玉等神奇功效。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