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与哪部著作有关?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洛阳纸贵与哪部著作有关?,第1张

左思写的《三都赋》

今人傅璇琮考证,《三都赋》成于太康元年(280年)灭吴之前。姜亮夫认为《三都赋》作于291年。白居易《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见寄》:“一缄疏入掩谷永,三都赋成排左思。”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是因为当时人们竞相抄写三都赋的内容,而造成纸张供不应求,纸价上涨的情形。陆机原本打算写《三都赋》,因为左思已经写的很好了,就放弃这个念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齐都赋》是左思少年时代历时一年完成的处女作。左思的家乡临淄是古代齐国都城,曾是十分繁华的大城市。据《战国策·齐策一》记载,当年苏秦这样描述齐国都城:“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

左思对自己家乡的历史非常自豪,据说在《齐都赋》中描绘了齐都临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风光优美的景象,引人入胜。可惜,《齐都赋》全文已经散佚,未能流传于世,只有少数散文残章被收录在《水经注》与《太平御览》等古籍中。

对洛阳古都的赞美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有着辉煌厚重的过往。

1、在中国古都的名单里,洛阳是不可忽视的存在。绵延数千年的建城史,多个王朝建都于此,这座瑰丽的城市,历史的丰厚程度,在中国的城市中可谓大名鼎鼎。

2、洛阳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东临嵩岳,西靠秦岭,北依王屋与太行,黄、洛、瀍、涧、伊,五河蜿蜒其间,涓流不息。正所谓“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

3、三国时期,洛阳是曹魏的经济与文化中心,人口超过百万;武则天称这里为“神都”,洛阳繁盛一时,这座历经沧桑的城市,有着辉煌厚重的过往。正如流传千年的洛阳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

4、“半部洛阳史,千载书一城”,天色渐暗,华灯初上,走进流光溢彩的洛邑古城,重温当年“神都”的繁盛。位于洛阳老城区的洛邑古城,又有“中原渡口”之称,景区宛如微缩版的千年古都,文峰塔、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历史时期保护建筑居于其中,向人们展示当年洛阳古都的风貌。

   

《山海经》是一本家喻户晓的记录古代志怪的古籍。没有人能够确切的去揭秘它是由何人撰写,什么年代撰写以及里面刻画的内容是真是假,多少真多少假。据流传下来的版本中可以看出它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对矿物的记载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记录了。而 我们熟知的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等有趣的神话故事也都是来源于《山海经》。

《山海经》里所记录的奇怪故事大多是关于神祇,古兽,妖魔鬼怪等等。都是我们平常不敢想象的事物,其中都有记载甚至于还附有图画。以至于到现在众多学者对其纷纭众说,没有一个确切的客观评价。在众多学者眼中,可能更多的价值在于他所记录的地理人文等方面的内容。而对于我们这些人世间的百姓更是对他中所记录的神话方面更是感兴趣。这些故事更是打开了人们丰富的的想象世界,如今大多数的影视剧小说中的妖魔鬼怪都会以《山海经》中的形象为基础衍化而来。可真是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添上绚丽的一笔。

洛阳城下埋葬的万枚蛇蛋,这个说法现在依旧是众说纷纭,没有真实的依据证明其存在。而且就算我们不了解这个事件,相信也会有更多的科学家,考古人员,历史学家等等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确切的说法。《山海经》里的内容确实全面,但是经过数千年的流传以及各个朝代的篡改,最原始的内容已经无法考证。或许里面真的对这个事件有过记载,也可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一笔浓墨所遮盖,让我们无法探寻。

1东汉 雒阳 汉魏故城 光武帝至献帝,共12帝 25年—190年 

2曹魏 洛阳 汉魏故城 文帝至元帝,共5帝 221年—265年  

3西晋 洛阳 汉魏故城 武帝至愍帝,共4帝 265年—313年 

4北魏 洛阳 汉魏故城 孝文帝至孝武帝 共七帝 493年—534年 

5隋   东都、东京 隋唐故城 炀帝、恭帝 606年—618年 

6武周 洛阳 隋唐故城 武则天 

7后梁 西都 隋唐故城 太祖、郢帝、末帝 909年—913年 

8后唐 东都 隋唐故城 庄宗、明宗、闵帝、末帝 923年—936年

中国古代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帝喾都亳邑,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共十三个王朝。

洛阳古称雒阳、豫州,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

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 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枢纽。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参考资料:

:洛阳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白居易《牡丹芳》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宋欧阳修《洛阳牡丹图》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韩愈《李花二首》

10、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王建《北邙行》

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

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隋唐大运河的中心 ,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

洛阳市有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

扩展资料:

洛阳市位于豫西地区与东秦岭褶皱系,地势西高东低,有伏牛、外方、熊耳及崤山四大山脉。伏牛山自西南横贯南部,外方山为东南屏障,熊耳山自西南斜贯中部伸向东北,崤山位于西部。

洛阳市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汝河等。黄河为北部界河,过境长97千米;洛河过境长200千米;伊河发源于栾川县南境伏牛山区,在偃师汇入洛河,过境长1753千米。

参考资料:

--洛阳

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

比如斟鄩是夏朝古都,位置在今洛阳偃师二里头村。公元前1046年,西周取代殷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成周。

公元前206年,项羽封申阳为河南王,居住在洛阳。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初次定都洛阳。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阳为宜阳,设“新室东都”和“中市”。汉光武建武元年(25年),刘秀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改洛阳为雒阳,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为河南尹。

黄初元年(220年)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变雒阳为洛阳,称曹魏,设司隶校尉部,洛阳称呼沿用至今。

洛阳经济综述: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2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41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3122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25621亿元,增长23%。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66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6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8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67%。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0万人。

截至2020年末,洛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涨幅比上年缩小01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33%,服务价格上涨15%,工业品价格与上年持平。

-洛阳市

以下的一百位历史名人,或生于洛阳,或葬于洛阳,或长期生活于洛阳,或功业创立于洛阳。洛阳要想成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就要大打历史名人牌,或重建其故里故居或墓地,或建其纪念建筑,至少也要为其建雕像或浮雕(据说这个计划正准备进行)。

信史前:

伏羲:人文始祖,孟津龙马负图寺始建于晋永和四年,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因传说中伏羲在此降伏龙马、创制八卦而得名,是河洛文化中“河图”的出现地,“人根之祖”、“人文之祖”伏羲的祭祀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夏朝:

后羿,传说中射日的英雄,为东方夷族的一个首领,他乘太康无道、夏民怨愤,入居斟(寻卩),执政,拒太康于外。太康卒,扶仲康即王位,仍居斟(寻卩),后被其亲信寒浞杀死。

夏桀:夏朝末位君主,名履癸,约于公元前一八一八年左右即位,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无度,暴虐无道,于前一七六六年左右为成汤所败,死于南巢,夏亡,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

杜康:字仲宁,相传为县康家卫人,造酒祖师,在洛阳造酒。

商朝:

商汤,子姓,名履,灭夏后称为武汤、成汤或成唐,甲骨文中称太乙、高祖乙,是商王朝的建立者。 汤原是东方商族部落的首领。始祖契,曾辅佐大禹治水,封于商地,因以为族号。汤任贤臣伊尹为相,委以国政,以亳(在今唯阳区境内)为据点,积蓄力量,准备灭夏而代之。先后攻灭邻近的葛国(在今宁陵县境内)及韦(在今滑县东南)、顾(在今山东省城鄄县东北)等夏的羽翼国,最后终于利用夏的最后一个君主桀荒*无道,夏内部矛盾激化的时机,攻灭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汤在位期间推行善政,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众,停止人殉以保护劳动力。汤即天子位,定都西毫。位于洛阳市偃师城西、洛河北岸的尸乡沟一带。

伊尹 :生卒年待考。商初名臣。名挚,洛阳伊川人(亦说栾川人或嵩县人)。因官封为尹,故称伊尹,又称阿衡或保衡。原为有莘氏女陪嫁于汤的媵臣,因精通治国之道,汤授以国政,在助汤灭夏中所建功勋卓著。汤死后,辅佐外丙、仲壬。仲壬死后,立太甲。太甲无道,伊尹将其放逐桐宫(今虞城南)。3年后,太甲悔过,复得其位。享年百岁,卒后商王沃丁葬以天子之礼,与汤并祀。传有《伊训》、《咸有一德》等,已佚。

周朝:

周武王:周武王伐纣时,聚八百诸侯于孟津,周武王克商后,迁九鼎于洛邑。

周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因以周太王所居地为其采邑,故称周公。 营建洛阳邑,在洛阳制礼作乐。

伯夷叔齐:劝阻武王伐纣,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周平王:名姬宜臼,一作宜咎(公元前?-前720年)。幽王子。幽王被杀,他被拥立为王。在位51年,病死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葬于平丘(今河南省太康县金堆乡)。姬宜臼,幽王位时,原被立为太子。幽王宠爱褒姒后,废黜了宜臼,改立为伯服为太子。戎攻破镐京,杀死了幽王以后退走了。申、鲁、许等诸侯国就拥立宜臼为王,于公元前770年在申(今河南省南阳市北)即位。公元前770幽王太子宜臼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洛邑。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史称周王朝为东周。

老子: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曾为东周王朝"守藏室之史",长期在洛阳管理图书典籍。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五千文》,简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作。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白圭:生卒年待考。战国著名商业活动家,魏惠王时大臣。洛阳人。主张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办法贸易致富。遇到丰年,收买谷物,卖出丝漆;遇到荒年,卖出粮食,购进帛絮。被历代商贾尊为鼻祖。�

苏秦: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倡导合纵说的重要活动家。字季子。洛阳人。传有头悬梁锥刺股发愤读书之故事。致力于纵横之术,先后游说六国,劝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纵之势。苏秦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归赵封为安君。后奉燕昭王命入齐,从事民间活动,被齐人车裂而死。

张仪,生年不详,卒于秦武王元年(前310年),一说秦武王二年(前309年)。魏国贵族后裔,学纵横之术,主要活动应在苏秦之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葬于洛阳。

秦朝:

吕不韦:秦国相国,史记中称他为秦始皇生父,著名政治家,主编《吕氏春秋》为秦的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封地有河南洛阳十万户,在洛阳自尽,葬于洛阳

西汉:

刘邦:刘邦称帝,定都洛阳三个月,置酒洛阳南宫,与群臣论所以取天下之道。他说,张良、萧何、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田横:刘邦称帝,遣使诏齐王田横降,横不从,于洛阳途中自刎,葬于洛阳。岛上五百壮士闻此噩耗,集体挥刀殉节。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省)人。18岁时,就以博学能文而闻名于郡中,得到郡守吴公的赏识,收为弟子。文帝即位后,因吴公的推荐,任为博士,掌文献典籍。其时,贾谊不过20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但以见识和议论,赢得博士中年长者的尊敬,受到文帝的重视,不到一年,被擢升为太中大夫。朝廷上许多法令、规章的制定,都由他主持进行。贾谊的才华和文帝对他的信任,引起了一部分朝臣的不满。他们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流言,动摇了文帝对贾谊的信任,结果文帝让贾谊离开长安,去做长沙王的太傅。

桑弘羊(前152~前80)西汉大臣。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人。出身商人家庭。因自幼有心算才能,13岁即入侍宫中。武帝时,历任大司农、搜粟都尉、御史大夫等职务。在他的参与主持下,先后制定、实行了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货币等经济政策,从富商大贾手里夺回了盐铁和贸易的控制权,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又主张积极抵抗匈奴的攻扰,反对屈辱的“和亲”政策,曾组织60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他和霍光、金日碑、上官桀四人受遗诏辅佐昭帝,任御史大夫。始元六年(公元前81)昭帝召集盐铁会议,他在会上坚持盐铁官营政策(见盐铁之议)。次年,他因与霍光政见分歧,被卷入燕王旦和上官桀父子等谋废昭帝的谋反事件,被处死。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建立者。建都洛阳。25-57年在位。汉高祖九世孙。字文叔,南阳蔡阳人。谥光武帝。

马援(前14-49) 东汉初将领。字文渊,右扶风茂陵人。任伏波将军。有“以马革裹尸还葬”的名言。

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使西域,汉明帝初年,北匈奴一再胁迫西域各国出兵,寇掠东汉的河西等地。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镇抚西域各国,西域与汉断绝65年的关系至此恢复。直到永元十四年(102年),班超才从西域返回洛阳。葬于洛阳。班超在西域30年,对巩固我国西部疆域,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东汉恢复对西域的统治,保卫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固:投笔从戎修《汉书》)。东汉建初七年(82年),兰台令史班固在洛阳著《汉书》。(汉书}用了20余年时间修成,从秦末农民大起义写到王莽失败,计120卷,分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班固死后,部分“表”、“志”由其妹班昭和马续续成。《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的断代史。

窦宪:字伯度。抉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永元元年(公元89),窦宪、耿秉在稽落山(今蒙古国西南部)大败北匈奴,并追至燕然山刻石立碑后班师回朝,因功任命为大将军,封为武阳侯,位在三公之上。永元三年,窦宪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破北匈奴,出长城关塞 5 000余里。从此威名显赫。

蔡伦:东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宦官蔡伦改进民间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敝布、鱼网作纸,献给和帝,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张衡::东汉文学家科学家,东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年),太史令张衡在洛阳发明地动仪,并成功测知永和三年(138年)陇西地震。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比欧州早1700多年。

许慎(约54年~约149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人,我国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初为郡功曹,后举孝廉,入京为太尉府南阁祭酒,并从贾逵受古学。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许慎诏命为五经博士,校书东观,兼教小黄门孟生、李喜等。安帝元初六年(公元119年),许慎称病归故里,审定其巨著《说文解字》,三年后(公元121年),《说文解字》定稿,遂遣子许冲上奏安帝。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