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反经:《诡顺 》全文阅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古籍反经:《诡顺 》全文阅读,第1张

赵子曰:夫云雷世屯,瞻乌未定。当此时也,在君为君委质治人,各为其主用职耳。故高祖赏季布之罪,晋文嘉寺人之过,虽前窘莫之怨也,可谓通于大体矣。昔晋文公初出亡,献公使寺人披攻之蒲城,披斩其祛。及反国,吕、郄畏逼,将焚公宫而杀之。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汝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汝为惠公来,求杀余,命汝三宿,汝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惟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罪,岂惟刑臣!”(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也。)公见之,以难告,得免吕、郄之难。

 (韩子曰:“齐、晋绝嗣,不亦宜乎?桓公能用管仲之功,而忘射钩之怨;文公能听寺人之言,而弃斩祛之罪。桓公、文公能容二子也。后世之君,明不能及二公;后世之臣,贤不如二子。以不忠之臣,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则有子罕、田常之劫;知之,则因以管仲、寺人自解。君必不诛,而自以为有桓、文之德,是臣其仇而时不能烛多暇之资,自以为贤而不惑,则虽无后嗣,不亦可乎?)

 陈轸与张仪俱事秦惠王,惠王皆重之。二人争宠,仪恶轸于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善于秦而善于轸,轸为楚厚而为秦薄也。轸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听之?”王乃召轸而问之。轸曰:“臣愿之楚。臣出必故之楚,且明臣为楚与否也。昔楚有两妻者,王闻之乎?”王曰:“弗闻。”轸曰:“楚有两妻者,人挑其长者,长者骂之;挑其少者,少者复挑之。居无几何,有两妻者死,客为挑者曰:‘为汝娶少者乎?娶长者乎?’挑者曰:‘娶长者。’客曰:‘长者骂汝,少者复挑汝。汝何故娶长者?’挑者曰:‘居人之所,则欲其挑我;为我之妻,则欲其骂人。’今楚王明主,昭阳贤相。使轸为臣常以国情输楚,楚王将不留臣,昭阳将不与臣从事矣。臣何故之楚?足以明臣为楚与否也。”轸出,仪入问王曰:“果欲之楚否?”王曰:“然。”仪曰:“轸不为楚,楚王何为欲之?”王复以仪言谓轸,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行道之人尽知之矣。子胥忠于君,而天下皆争以为臣;曾参、孝己爱于亲,而天下皆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必善妇也。今轸若不忠于君,楚亦何以为臣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将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厚待之。惠王终相张仪,轸遂奔楚。

 (张仪初恶陈轸于惠王曰:“轸犹善楚,为求地甚力。”左爽谓陈轸曰:“仪善于魏王,魏王甚信之,公虽百说,犹不听也。公不如以仪之言为质,而得复楚。”轸曰:“善。”因使人以张仪之言闻于楚王,楚王喜,欲复之,轸乃奔楚也。)

 韩信初为齐王时,蒯通说信,使三分天下,信不听。后知汉畏恶其能,乃与豨谋反。事泄,吕太后以计擒之。方斩,曰:“吾悔不听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汉高祖自将,伐陈豨于钜鹿,信称疾不从,欲于中起。信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书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诈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也。)

 高祖归,乃诏齐捕通。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耶?”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夷之乎?”上怒曰:“烹之!”通曰:“嗟乎!冤哉烹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弛而维绝,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聚。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犬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当是时,臣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求者甚众,故力不能耳,又可尽烹耶?”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也。

 (貂勃常恶田单,曰:“安平君,小人也。”安平君闻之,故为酒而召貂勃,曰:“单何以得罪于先生?故常见誉于朝。”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人也。且今使公孙子贤,而徐子不肖,然而使公孙子与徐子斗,徐子之狗固攫公孙子之腓而噬之。若乃得去不肖者而为贤者,狗岂特攫其腓而噬之哉。”安平君曰:“敬闻命矣。”任之于王。后田单得免九子之谗,貂勃之力也。)

 初,吴王濞与七国谋反,及发,济北王欲。公孙玃(俱碧反)谓济北王曰:“臣请试为大王明说梁王,通意天子。说而不用,死未晚也。”公孙玃遂见梁王,曰:“夫济北之地,东接强齐,南牵吴越,北胁燕赵,此四分五裂之国。权不足以自守,劲不足以扞寇,又非有奇佐之士以待难也。虽坠(坠,失也。)言于吴,非其正计也。昔郑祭仲许宋人立公子突,以活其君,非义也。《春秋》记之,为其以生易死,以存易亡也。向使济北见情,实示不从之端,则吴必先历齐,军济北,招燕赵而总之。如此,则山东之纵结而无隙矣。今吴楚练诸侯之兵,驱白徒之众,西与天子争衡,济北独抵节坚守不下,使吴失与而无助,跬行独进,瓦解土崩,破败而不救者,未必非济北之力也。夫以区区之济北,而与诸侯争强,是以羔犊之弱,而捍虎狼之敌也。守职不挠,可谓诚一矣。功义如此,尚见疑于上,胁肩低首,累足抚襟,使有自悔不前之心(悔不与吴西也),非社稷之利也,臣恐藩臣守职者疑之。臣窃料之,能历西山,径长乐,抵未央,攘袂而正议者,独大王耳。上有全亡之功,下有安百姓之名,德沦于骨髓,恩加于无穷,愿大王留意详维之。”孝王大说,使人驰以闻,济北王得不坐,徒封于灾川。

 陈琳典袁绍文章,袁氏败,琳归太祖。太祖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祖父耶?”琳谢曰:“楚汉未分,蒯通进策于韩信。干时之战,管仲肆力于子纠。唯欲效计其主,助福一时。故跖之客可以刺由,桀之狗可使吠尧也。今明公必能进贤于忿后,弃愚于爱前。四方革面,英豪宅心矣。唯明公裁之。”太祖曰:“善!”厚待之。由是观之,是知晋侯杀里克,汉祖戮丁公,石勒诛枣嵩,刘备薄许靖,良有以也。故范晔曰:“夫人守义于故主,斯可以事新主;耻以其众受宠,斯可以受大宠。”若乃言之者虽诚,而闻之者未譬,岂苟进之悦,易以情纳,持正之忤,难以理求?诚能释利以循道,居方以从义,君子之概也。

《太平圣惠方》卷十八:茜根散处方茜根30克黄芩22克栀子仁75克阿胶15克(捣碎,炒令黄燥)制法上药捣筛为散。功能主治治热病,下痢脓血不止。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八《圣惠》卷十八方名茜根散组成茜根1两,黄芩3分,栀子仁1分,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主治热病,下痢脓血不止。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散。《圣惠》卷五十九方名茜根散别名茜根汤组成茜根1两,黄连2两(去须,微炒),地榆1两(锉),栀子仁半两,生干地黄1两,当归1两(锉,微炒),犀角屑1两,黄芩1两。主治血痢,心神烦热,腹中痛,不纳饮食。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豉50粒,韭白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散。附注茜根汤(《治痢捷要新书》)。《圣惠》卷三十七方名茜根散组成茜根草1两,黄芩1两,侧柏叶1两,阿胶(杵碎,炒令黄燥)1两,甘草(锉,生用)1两。主治鼻衄,终日不止,心神烦闷。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地黄半两,煎至6分,去滓,温服之。制备方法上为粗散。《圣惠》卷七十二方名茜根散组成茜根1两,当归(锉,微炒)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贝母(煨,微黄)1两,牡丹1两,瓜蒂1两,羚羊角屑1两,柏叶(微炙)1两,红蓝花2两,生干地黄3两。主治妇人小便出血,心神烦闷。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散。《圣惠》卷四十六方名茜根散组成茜根3分,百合1两,桑根白皮1两(锉),款冬花3分,贝母半两(煨微黄),鸡苏茎叶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麦门冬1两(去心),川升麻半两,熟干地黄2两,黄芩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主治久咳嗽不愈,气喘欲绝,肺伤唾脓血。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

详见百科词条:茜根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5:54:10 共222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是山海经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著作,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史、宗教学、民族学、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它的学术价值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它大量地、有条序地记载了当时中国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内容,如山系、水文、动物植物、矿藏、国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细心钻研,深入探讨,就不愁没有新发现。

《山经》5篇是为一组,以四方山川为纲,记述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海经》中的《海外经》5篇是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5篇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大荒经》4篇为一组,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海经》以上每组的组织结构,皆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格。第18篇《海内经》是《山海经》地理状况的总结,总结中国境内地理形势分野、山系、水系、开拓区域分布;农作物生产;井的发明;乐器制作;民族迁徙;江域开发以及中国洲土安定发展形成的基本格局。

《山海经》全书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该书总体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大荒经》由东开始,故有学者认为是南、西、北、东的方位顺序与远古上南下北同,故《大荒经》由东开始,则可能是后人的改动调整),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对古代历史、地理、植物、动物、文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于《山海经》全书涉及的地域范围及相关物事虚实,历来众说纷纭。很多学者都认为是一次国家地理大普查之后的文献记载,有一些确实能确定下来,比如黄河、渭河、华山等等,地理位置与现实的大体一致。事实上,即是是《五藏山经》,也与整体格局和现实的山川不合,至今为止,尚未有谁能令人信服地将这些山川一一坐实。然而,《五藏山经》所描述的山川有些是存在的,特别是《中山经》里的山,《五藏山经》(即“山经”)本是以一些真实的山川为基础来叙事的,但说到荒远无稽的极地,已是无能为力,只能凭借想象向壁虚构了。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碧雪处方芒硝、青黛、石膏(煅过研飞)、寒水石(研飞)、朴硝、硝石、甘草、马牙硝,各等分。炮制上将甘草煎汤二升去滓,却入诸药再煎,用柳木篦不住手搅,令消熔得所,却入青黛和匀,倾入砂盆内,候泠,结凝成霜,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一切积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心中烦躁咽物妨闷,或喉闭壅塞,水浆不下,天行时疫,发狂昏愦,并皆治之。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含化咽津,不拘时候。如喉闭壅塞不能咽物者,即用小竹筒吹药入喉中,频用神效。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明医彀》卷五:碧雪处方蒲黄1钱,青黛(画家用者)1钱,软石膏(煅)1钱,硼砂(明亮者)1钱,甘草1钱,冰片2分,玄明粉或焰消(淡者)1钱。制法各研极细末,入冰片和匀。功能主治心脾有火,一切热壅,舌疮,舌根紧强,腮颊肿痛,咽肿;及一切积热,喉闭口疮,发热烦闷。用法用量频掺咽下;如喉闭,芦管吹入。或蜜和为丸。噙化。摘录《简明医彀》卷五《圣惠》卷九十五:碧雪别名碧雪散处方川升麻2两,黄芩5两,钩藤5两,犀角屑5两,大青5两,青黛2两,虎睛1对,天竹黄半两,麝香1分,龙脑1分,川朴消1斤,竹沥3合。制法虎睛、天竹黄、麝香,龙脑、青黛别研细入,余药并细锉,用水1斗,煎至3升,滤去滓,澄清,下朴消,微火更煎,以柳木篦搅,勿住手,候消散,下竹沥并研了药,更搅令匀,候稍凝,即于新瓦盆中盛,经宿即凝,捣罗为散。功能主治心热惊狂,诸痫热病。用法用量碧雪散(《普济方》卷三七八)。摘录《圣惠》卷九十五《局方》卷六(续添诸局经验秘方):碧雪别名碧雪膏、碧雪散处方芒消、青黛、石膏(煅过,研飞)、寒水石(研飞)、朴消、消石、甘草、马牙消各等分。制法将甘草煎汤2升去滓,却入诸药再煎,用柳木篦不住手搅,令消溶得所,却入青黛和匀,倾入砂盆内,候冷,结凝成霜,研为细末。功能主治一切积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心中烦躁,咽物妨闷,或

详见百科词条:碧雪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2:36:44 共136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书为什么是从右往左竖排的? 我们现在的书写习惯与古代汉字竖排向左行的顺序是有极大差别的。其实,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各种文字的书写顺序是各有不同的,总体上分为左行、右行、下行三种,一直保留至今。左行如英文等;右行如阿拉伯文、希伯莱文等;下行如传统的蒙古文、中国古籍印刷、古时的日语等。汉字的古代书写,一向是直行向下的。这一顺序的起源与书写材料有密切关系。古时流行的书写材料是竹简和木牍,其纹理多为纵向,通常是单行书写。人们习惯纵向持狭长的物体,一路向下书写。又因为左手拿简,右手执笔,写完便按顺序放在右手侧,左手再去拿新简开始写,就形成了先上后下,从右到左的书写习惯。 十二生肖中为何 没有“猫”这一属相? 十二生肖的说法源于干支纪年法,传说产生于夏,但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考证的是,至少在汉代,十二生肖与地支的相配体系已经固定下来了。在汉代以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猫,无论是《礼记》中所说的山猫,还是《诗经》中“有熊有罴,有猫有虎”的豹猫,都是生活在野外的野生猫。我们今天饲养的家猫的祖先,据说是印度的沙漠猫。印度猫进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始于汉明帝,那正是中印交往通过佛教而频繁起来的时期。因此,猫来到中国的时间,距离干支纪年法的产生,恐怕已相差千年以上了,所以来晚了的猫自然没有被纳入十二生肖中。 美国为什么没有外交部? 美国刚刚成立联邦政府时,是有外交部的。另外还设立了财政部、军政部。但是,国会发现,除了外交、财政和军政之外,还有许多内政事务需要处理,而他们又不想成立第四个专门机构。于是就在1789年将外交部改为国务院,统管内政和外交。1849年,欧洲许多国家已对外交和内政职能有了明确划分,美国国务院为了适应对外关系的需要,便将内政方面的职能划分出来,另成立内政部。国务院只管外交,但名称未变,因此,美国没有外交部,而它的国务卿实际上也就是外交部长。 青庐——唐朝以前的“洞房” 既然“洞房”一直到中唐时期才被用来指婚房,那么,在这以前古人怎么称呼结婚的房间呢?唐段成在《酉阳杂俎》中解释说:“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新婚夫妇一般在青庐交拜。《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句子说:“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如此看来,汉末以来,古人一般将青庐作为婚房的名称,因此后世也用青庐来指代结婚。直到唐代以后,洞房才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婚房代名词,青庐之称于是渐渐被人遗忘了。 典当业的由来 典当业这一我国最古老的信用机构起源于南朝建康(南京)的佛寺。自孙吴始立建初寺以后,经东晋、南朝帝王的宣扬及百姓为逃避暴政皈依佛门,使得南京的寺庙大增,并拥有了大量土地和钱财,形成了雄厚的寺院经济。当时寺庙除了收取地租外,还兼营典当。但只是以济贫救急为主的慈善性行业。南京典当业源自南朝,历经唐、宋、元,盛于明代。明代建都南京时,金陵当铺共有500 家。 1万年前的少数民族——马鹿洞人 近日,中澳科学家关于云南“马鹿洞人”的重大发现备受关注。“马鹿洞人”所处的年代正是人类从狩猎采集时代向农业时代过渡阶段。但是这个距今1万多年前的“马鹿洞人”,却有10万年以上人类的特征,这是很少见的。专家进一步分析,之所以古老特征保留比较多,与云南本身的环境关系密切,使得具有古老特征的人类进化得慢一些。 排球比赛因何而来? 1895年,美国麻省的霍利克城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在闲暇之余,很喜欢和年轻人玩一种游戏。他把一个篮球的内胆剥离出来,把年轻人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在网球场球网的两边各有一组。然后他们将篮球胆托起,互相传递着向对方的场地抛去。因为篮球胆是年轻人用双手托举在头顶上飞来飞去的, 因此,大家就很形象地把这个篮球胆称为“volleyball”,意思就是“空中的球”。这种“空中的球”的游戏就是现在排球比赛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排球规则做了一些改变和补充,并且制造出专门的球进行比赛,使这种游戏成为世界性的竞技比赛项目。 古代秤杆为何有十六颗秤星? 杆秤,在中国已存在数千年之久。那么,为什么古代秤杆上要刻十六颗秤星呢?杆秤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分秤杆与秤锤(砣)两部分。主体是细长的木杆,杆上有刻度(秤星)。古代的秤是一斤十六两,有十六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一两,每一两都用一颗星来表示,叫作“秤星”。秤星的颜色必须是白色或**,不可用黑色,表示用秤做生意的人,心地要纯洁,不能昧着良心。 “尼姑”的由来 出家的男僧人最早称作比丘,女性僧人则称为比丘尼。比丘是印度梵语的音译,原语有破烦恼者之意,意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的男子。比丘尼也是梵语的音译,皆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女子。尼姑的说法就来源于比丘尼,尼即比丘尼的简称,而姑则是古代对于女子的泛称,比如女道士也被称为道姑。 古代的官媒与私媒 媒人有官媒和私媒之分。所谓私媒,就是民间的婚姻介绍人,而官媒则是代表政府行男女婚姻之事的机构,实即官方的婚姻介绍所。官方的媒人,古代称作媒官、媒氏、媒互人等,最早出现在西周。据《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即婚配)”,“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看来,媒氏的主要工作就是掌握全国男女的姓名和出生时间,督促适龄男女结婚。私媒则是我们熟悉的媒婆形象,她们一般是中老年妇女,为男女双方穿针引线。私媒做成的婚姻也还是要到官媒处登记。 二郎腿的由来 “二郎腿”跟传说中神通广大的二郎神有关。“二郎腿”也就是二郎神的坐姿,即坐时将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面的姿势。四川川王庙正殿上所塑二郎神像,以及都江堰二王庙旧时的二郎神像,都是这个姿势。 我国有多少姓氏? 《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入的姓氏有1196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1615个,四字姓571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由于姓氏本身还在不断发展变化,有专家估计,我国姓氏大约18000个。

李贤(1408-1466),字原德,河南邓县人,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彭时(1416-1475),字纯道,江西安福人,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成祖诏修《天下郡县志》,未成。景泰五年(1454年),代宗“命少保兼太子太傅 、户部尚书陈循等率其属纂修天下地理志”,复遣进士王重等二十九人分行全国各地采录事迹,又督令各地纂修志书呈进。历二年成《寰宇通志》一百一十九卷。英宗复辟,以《寰宇通志》“繁简失宜,去取未当”,于天顺二年(1458年)命李贤、彭时等人“折衷群书,务臻精要”,进行删补修改。天顺五年书成,英宗亲撰序文,赐名《大明一统志》刊行。《明一统志》共九十卷,首京师,次南京,然后以十三布政使司分区,详述各府州建置沿革、郡名、形胜、风俗、山川、土产、公署、学校、书院、宫室、关梁、寺观、祠庙、陵墓、古迹、名宦、流寓、人物、古迹、列女、仙释等,末两卷附“外夷”,并绘有全国总图和各布政使司分图。该书条次井然,富而不臃,在元明清三代一统志中,篇幅最少。该书强调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在体例上对后世方志多有影响。但书中所述古事,错误较多,为学者所病。

《外台秘要》卷七引《广济方》:鳖甲丸处方鳖甲(炙)芍药枳实(炙)人参槟榔各60克诃黎勒大黄各45克桂心30克橘皮30克制法上药九味,捣细过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鼓胀气急,冲心硬痛。用法用量每次20丸,空腹时用酒送下,一日二次,渐加至30丸。微利为度。注意服药期间,忌生葱、苋莱、炙肉、蒜、面等。摘录《外台秘要》卷七引《广济方》《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鳖甲丸处方鳖甲45克(涂醋,炙微黄,去裙襕)甘草15克(炙微赤,锉)桂心15克甜葶苈15克(微炒令香)川大黄15克(锉碎,微炒)芎藭15克赤芍药15克川乌头15克(炮裂,去皮、脐)槟榔15克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寒疝积聚,结固不通,绕脐切痛,腹中胀满,劳伤羸瘦,不能饮食。用法用量每于食前以生姜、橘皮汤下20丸。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圣济总录》卷八十九:鳖甲丸处方鳖甲1两半(醋炙令黄,去裙襕),柴胡(去苗)1两半,人参1两,白术1两,诃黎勒皮1两,黄耆(锉)1两,五味子1两,沉香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赤芍药1两,茯神(去木)1两,生干地黄(焙)1两,木香1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虚劳。肌体羸瘦,发热减食,四肢少力。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人参汤或粥饮送下,1日3服。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九《圣惠》卷七十一:鳖甲丸处方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木香半两,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当归3分(锉,微炒),安息香半两,桂心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阿魏半两(面裹煨,以面熟为度)。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症痞冷气,或时攻心腹痛,不能食,四肢瘦弱。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暖酒送下。摘录《圣惠》卷七十一《圣惠》卷八十八:鳖甲丸处方鳖甲半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详见百科词条:鳖甲丸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2:54:48 共1325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