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藏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古籍最多的是哪里的图书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2收藏

中国收藏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古籍最多的是哪里的图书馆,第1张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高粱[1] 河畔,紫竹院公园旁。坐落在中关村南大街33号。国家图书馆1987年落成,总馆占地724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国家图书馆的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主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地上书库19层,地下书库3层,书库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设计藏书能力2000万册。2008年9月9日二期馆舍(现称总馆北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国家图书馆建筑总面积增至25万平方米。[

11月30日,国家图书馆发布公告,已通过“中华古籍资源库”累计发布各类古籍资源总量达10万部/件,包括馆藏善本古籍、普通古籍、甲骨、敦煌文献、碑帖拓片、西夏文献、赵城金藏、地方志、家谱、年画、老照片等,以及馆外、海外征集古籍资源,读者无需登录即可访问阅览。

其中,“数字古籍”数据库通过全彩影像数字化和缩微胶卷转化影像方式建设,发布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古籍和普通古籍,从2016年9月28日起陆续上线,目前已发布馆藏古籍2万余部;“数字方志”数据库中的地方志文献为我国所特有,也是国家图书馆独具特色的馆藏之一,所存文献数量与品质很高,该数据库以国家图书馆藏地方志文献建设,目前发布馆藏方志资源6528种。

在“中华古籍资源库”主页面,读者可使用高级检索,各子库组合检索,还可选择书名、著者、索书号等精确和组合检索。通过点击检索结果中的题名,可进入全文阅览界面;点击需要阅读的册次,可阅览整册全文影像。同时,使用页面各种阅览工具,可实现页面切换、放大阅览等功能。

教务老师了解到,读者可通过多种形式进入“中华古籍资源库”,包括登录国家图书馆主页,点击“中华古籍资源库”进入主检索界面,或在“特色资源”栏目中点击“数字古籍”等各子库;或在国家图书馆主页面,选择“资源”选项,点击“古籍”, 进入古籍资源列表,点击“中华古籍资源库”,进入检索主页面。

文/北青-北京头条教务老师 张知依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国家图书馆的古籍在网站上下载当时:

1、首先打开数据库名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

2、其次检索入口登录。

3、最后资源类型古籍,语种选择中文,点击免费下载自己需要的古籍。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古籍善本直接继承了南宋缉熙殿、元翰林国史院、明文渊阁、清内阁大库等皇家珍藏,更广泛地继承了明清以来许多私人藏书家的毕生所聚。宋元旧椠、明清精刻琳琅满目;名刊名抄、名家校跋异彩纷呈;古代戏曲小说、方志家谱丰富而有特色。本数据库的建设,以保护古籍、传承文明为目的,将逐步发布国家图书馆所藏善本古籍影像,使珍本秘笈能够展现在广大读者和研究者面前,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在更广泛的范围得到共享。

《七略》是西汉刘歆编制的,现已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综合性国家图书分类目录。

辩章学术、考镜源流:章学诚认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即分清学术源流,考究学术渊源;(目录要体现学术史和科学分类的有关内容,才能更好地为学术研究服务。)

古籍数据库:1《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基本古籍库》由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制作)2《瀚堂典籍数据库》北京时代瀚堂科技公司3《中文古籍数据库》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4《龙语瀚堂》龙戴特信息技术公司5《书同文古籍数据库》北京海淀开发区认证的高科技企业和软件企业6《国学宝典》清华大学的网络技术研制

张謇邀请南通师范培养的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早的著名建筑师孙支夏设计图书馆,他提出具体构想、要求,由孙支夏绘出设计图纸,他再提出修改意见,这些珍贵的留有张謇墨迹的建筑图纸至今保留在南通博物苑。

张謇首先做出表率,他把自己的藏书整理后大部分送图书馆。张謇向来主张,国家私家藏书应“公诸于天下”,他总觉得藏书传给自家子孙,总有一天不能保存,与其给子孙三文不值二文的零卖,不如供给地方多数人去享受。在张謇的努力经营下,图书馆开馆之初,已有图书近十万卷,几年后即增至十四万卷。张謇非常重视目录工作,并亲自写信,聘请硕学之士主持编写,南通图书馆在20年代初藏书已达十四万卷,大小馆舍达67间,可谓中国县级图书馆之最,私立公共图书馆之最。在1929年并入了南通学院。据理逸航(时任南通图书馆馆长)年谱记载,当时图书馆藏书23万册。从此图书馆处于保管、封存状态。1938年,南通图书馆为防止战乩破坏,将8万多卷古籍转移至城内天宁寺光孝塔北侧藏经楼保存,外面堆放一些佛教经书作掩护,并请寺内和尚看护。 1952年南通市政府决定重建南通图书馆。1953年1月,图书馆定名为南通市人民图书馆,刘谷风任副馆长主持工作。并借用中苏友协俄语教室(现南通博物苑张謇故居濠南别业)先行开展阅览工作,有阅览座位40多个。7月,省文化局指示图书馆定名“江苏省南通图书馆”。图书馆馆舍为四合院民居,阅览室约30余平方米,借书处60平方米,设置有图书采编部、图书推广部和阅览室,订有报纸20余种,杂志40余种,阅览座位40余个,藏书1万余册,发放借书证1500张。

1957年经南通市政府批准,南通图书馆更名为“南通市图书馆”,迁回市区,馆址在原“南通图书馆”旧址偏北,濠面别业西楼及其附属平房约40间,馆舍面积约1000平方米。西楼二楼为借书处和书库,三楼为阅览室和办公室。1957年,郭沫若为“南通市图书馆”题写馆名。在此先后,蒋云卿、蔡观明、闵成钧、费范九、冯瀚飞等人赠送一批古籍给图书馆,其中蒋赠书2000余册,冯赠书中有元刻明印《隋史》1册(后被定为全国善本)、明版《水经注》、《黄帝内经》等600余册。图书馆藏已达36万册,其中古籍10万册,发放借书证6千多张。图书馆还负责辅导建立工厂图书馆(室)43个,流通站49个,市图书馆室(站)达到281个。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南通市图书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图书馆综合大楼建成,新楼使用面积1500平方米,有书库五层,阅览室10个。1982年,图书馆古籍藏书楼静海楼竣工,这是建国后全国公共图书馆系统建成的第一座专用古籍藏书楼。静海楼使用面积1348平方米,底层设有500个座位的会场,三、四层为古籍书库,五层为外宾接待室和小会议室。这一时期,南通市图书馆无论从馆舍面积、藏书量、职工队伍素质、读者服务工作等等方面,在省辖市公共图书馆中都处于前列。在取得较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市图书馆还努力挖掘潜力,改善办馆条件,实现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型,建立了有30多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并在业务部门配置电脑,图书借阅、分类编目首先实现计算机管理,开通了南通市图书馆网站,读者登陆网站可以检索部分馆藏书目。

采编部全馆藏书建设规划和文献采访方针的落实工作;文献征集、采购、标引、编目加工工作,建立、管理书目数据库;豫版文献呈缴、日常捐赠图书接收工作。

借阅部中文图书(地方文献除外)的外借、阅览和管理;读者咨询,读者活动,图书宣传推介;馆外借阅点的管理。

报刊部中文报刊的记到、外借、阅览、过期报刊送装、报刊库管理、开展读者活动及咨询等工作。

古籍部河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日常工作,全省古籍保护有关业务工作;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工作;古籍文献的征集、书库管理及阅览工作。

网络技术部全馆自动化硬件、软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网站的设计、更新、维护工作;各类数据库的安装、调试、维护工作;共享工程基层中心技术支持与服务。

地方文献部地方文献的阅览、管理、征集工作;河南特色专题文献资料库工作。

外文部 外文书刊的分编加工、外借、阅览和管理工作;外文书刊的采集工作;国际间文献交流、捐赠事宜。

数字资源部负责共享工程河南省中心日常工作;共享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实施推广工作;全省共享工程信息资源整合总体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并负责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

研究辅导部开展全省公共系统图书馆调查研究,承办全省性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会议;开展全省公共图书馆系统协作协调工作,组织业务辅导;编印《河南图书馆工作动态》等。

《学刊》编辑部《河南图书馆学刊》编辑与发行;河南省图书馆学会秘书处日常工作。

少儿部少儿书刊的借阅、管理与辅导、读者队伍的建设,做好图书宣传推介工作;开展少年儿童阅读辅导活动。

读者工作部“世纪论坛”及其他讲座的策划、组织工作;借书证的办理、读者咨询、对外宣传推广工作。 河南省图书馆是文化事业单位,系文化部命名的读者喜爱的图书馆,河南省委宣传部授予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被评定为郑州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现有编制184人,设有馆办公室、党委办公室、财务部、物业管理部、安全保卫部、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采编部、借阅部、报刊部、古籍部、网络技术部、文献开发部、地方文献部、外文部、《河南图书馆学刊》编辑部、研究辅导部、少儿部、图苑公司、缩微中心、电子阅览室等部门。现有馆级领导5人,馆长王爱功、党委书记张松道、副馆长刘中朝、副馆长孔德超、副馆长夏嫣。

山东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位于文理分馆蒋震图书馆,管理着图书馆的特藏文献资源。设有专用古籍书库3个,民国文献书库1个,总面积1800多平米,特藏阅览室一个,面积110多平米,阅览座位32个。书库内恒温恒湿,监视监控、防火防水防盗等设施齐全。

特藏部共藏有特藏文献资源40多万册件,其中古籍4万3千多种31万余册件(包括明清稿抄本、精刻本、法帖、拓片、书画、信札、唱本及书目古籍等珍贵特藏1万1千多种3万7千余册件),民国文献3万1千多种6万4千余册(包括革命文献、民国图书、民国报刊、满铁文献、书目文献等)。

古籍收藏,历史悠长,量多质优,主要特色表现在明清善本古籍多、地方志古籍全以及古籍书目文献丰富等三个方面。其主要来源有三: 购买。除正常、零星购买外,主要是购买到了多批大宗的著名藏书家的藏书,如,购得青岛叶氏所藏地方志300多部,购得安邱曹愚盦藏书七大木箱近万册,购得诸城张镜夫千目庐所藏古籍3500多册等。 接受捐赠。山东大学历来以文史见长,很多国内知名学者都在这里工作过,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把私人藏书捐赠给了山东大学图书馆,如:丁山先生的家属将丁氏生前所藏之书及著作手稿分三次悉数捐赠本馆,仅1952年一次捐赠就多达5000多册,蒋静贞先生捐赠藏书4653册,卢振华先生家属捐赠其所藏之书3000余册,郭宝钧先生家属捐赠800多册,另外社会捐赠图书亦复不少,如青岛华新纱厂经理捐赠私人藏书就有十多木箱数千册。 政府调拨。山东大学书馆曾接收过政府调拨过来的原青岛同善教会及原齐鲁大学图书馆等处所收藏的大批古籍。 自2007年国家古籍普查以来,特藏部已经将所有古籍、民国文献及影印古籍全部回溯建库,不适合建库的书画、碑帖等文献也全部整理登记。古籍数据库共著录古籍3万6千余种近31万册、民国文献2万8千余种6万1千余册、影印古籍8千1百余种2万4千余册,MARC总数达到6万4千余条,著录了书名、卷数、作者、抄刻者、抄刻时间、函册数、开本、版框、行款、牌记、刻工、序跋、藏印、存缺情况等项目内容。

山东大学图书馆馆藏较珍贵文献有: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第一批)稿本《方望溪先生文稿》(第二批)元宗文书院刻明修本《五代史记七十四卷》等48种(第三批)明正德四年孙玺刻本《古乐府十卷》等19种 山东省首批珍贵古籍名录:(第一批)南宋刻本《开元释教录二十卷》(存一卷)等398种(第二批)元大德九年建康路儒学刻明成化弘治嘉靖南京国子监递修本《唐书二百二十五卷》等474部。

1、中华古籍资源库直接搜索官网点击进入即可。

2、

3、“中华古籍资源库”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成果,目前在线发布的古籍影像资源包括: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和普通古籍、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天津图书馆藏普通古籍等,资源总量超过33万部。2016年9月28日,“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开通运行,在线发布国家图书馆善本古籍影像10975部;2017年2月28日,在线发布国家图书馆善本古籍影像6284部;2017年12月28日,在线发布国家图书馆《赵城金藏》1281部、善本古籍影像2070部;2018年3月5日,在线发布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5317号。2018年9月28日,在线发布国家图书馆善本古籍影像370部、普通古籍影像160部、天津图书馆普通古籍影像600部;2019年1月28日,在线发布天津图书馆普通古籍影像5234部。2019年11月12日,在线发布国家图书馆善本古籍影像699部、日本永青文库捐赠汉籍影像17部、云南省图书馆善本古籍影像139部、芷兰斋藏稿抄校本古籍影像8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