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贡字的运笔方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2收藏

毛笔贡字的运笔方法,第1张

1、毛笔字运笔,第一个要学习的就是下笔力度。根据力度轻重分为一分笔、二分笔和三分笔。都是用一分笔或者二分笔,笔锋变形小,容易恢复。

2、了解了下笔力度之后,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起笔和收笔。起笔讲究方圆分明,利落整洁,有些人下笔不稳,写得不方不圆,就很难看。

弹性物体都有个弹性限度的问题,在一定力的范围内,弹性物体可迅速恢复原状,超过限度。弹性破坏难以复原。毛笔性柔,弹性是很有限的,这要求我们:

1、控制毛笔下按的程度

一般要在笔头一半以内,向来有一分笔,二分笔,三分笔的说法,用意即在使用近前端的笔锋,笔锋变形程度小,易于恢复。选择毛笔时,要选“大笔写小字”也是这个道理。

▲三分笔示意图

2、运行过程中,要不时将散卧软弱的笔毫扶立起来。

笔往前运走,就免不了要倒下来,弹性就会惭弱下去,需做个 “回顶”的动作立起笔锋,如折角处的挫锋,挑钩处的蹲锋,捺底出锋前的微微回缩(所谓挫、蹲、回,都是回顶用劲的一种),均使散败的毛笔在一定的程度得以复原立起,甚至使笔处于特殊的强劲状态,铮铮欲弹走,大大增强了“笔力”。

3、一笔完成之后,用收笔动作使笔头恢复成挺直齐顺的原状,如同掭过一般,可直接书写下笔,保持了行笔的前后连贯性。

关健是利用反作用力弹直笔锋,反作用力有两种形式:

(1)、回锋反弹,回锋时正好逆着行笔方向提笔,将笔锋回顶弹直,所以回锋动作正确与否,应看笔锋是最有效地弹直顺利齐。

(2)用在出锋的地方,先以迅疾之笔作按势,借急按的反弹之力弹起笔锋。如悬针,长撇就应这样用笔,悬针和撇的中后段常常显出丰腴之态,就是借势出锋用笔的自然结果,其它捺、挑钩也是这样重按而提出的。

所以运笔的时候,笔毫总是一曲一挺,时展时聚地运行着,尤如钟表的发条,铮铮欲弹走,笔一提纸,笔头就能恢复挺直齐顺,这就是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其所说的:“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宋代苏轼说“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欹倒,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笔锋收起时象悬着重物的绳子一样挺直,古人是何等自如地运用毛笔啊!

  本文介绍如何写好毛笔字方面的知识,写毛笔字如何运笔呢?运笔所谓运笔,是指用毛笔写出笔画的过程。讲运笔,实际上是要考虑毛笔在书写过程中锋毫聚散状态的变化。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从垂直方向上,即所谓“提按”;二是从水平方向上,即所谓“使转”;三是要讲书写的速度,即运笔的“节奏”。\x0d\\x0d\  ①提按\x0d\  学习毛笔书法,应该对提按给予足够的重视。毛笔笔锋柔软而富有弹性因而能够随着提按的变化写出或粗或细的笔道来,这是毛笔区别于硬笔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有的书法爱好者不懂得提按的重要,写毛笔字时把笔压得很死,将笔锋全部铺在纸上,自认为这样写“有力”、“痛快”,结果写出来的笔画粗细一致,缺少变化,如同是放大加粗了的硬笔字。这是学习毛笔书法的大忌,初学者尤其应当注意。一般说来,毛笔的笔锋从上至下依次可以分成笔根、笔肚、笔尖三个部分。书写过程中,用的较多的部位是笔尖和笔肚,笔根一般不用。运笔中所讲的“提”,并不是说将笔锋提高纸面,而是指运用笔尖书写的状态;相应地,“按”则是指笔肚着纸的状态。初学时,由于手指、手腕尚不能灵活运用,对笔的性能也还不太熟悉,所以会觉得“按”比“提”要容易一些。正因为如此,我们主张更要有意识地加强对“提”的训练,也就是多用笔尖去写,“提”得住了,方能“按”得下去。在实际运用中,“提”和“按”总是相互依存、交替使用的。我们主张多作“提”的练习,但若只会用笔尖,写出来的字笔画未免显得单薄,因此说做到“提”与“按”的灵活转换才算真正懂得了运笔。根据经验,大多数初学者会感到由“提”到“按”比较方便,困难的则是从“按”到“提” 的转换,因此这里对这个问题多做一点讲解。从按到提,在撇、捺、钩等收笔处呈尖状的笔画中经常用到。我们观察这些笔画从粗到细的过渡,看得出总是逐渐进行的,可见笔锋运行当中的由按到提,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提起的速度,应与水平方向上运笔的速度相符。这样写出来的笔画,才显得饱满、厚实。初学者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在写横、竖等提按变化不太明显的笔画时,甚至上还能保持运笔速度的均匀,但在写撇、捺、钩等笔画时,总觉得慢不下来,习惯于一挥而就。这实际上就是由按到提的功夫还不到家,不能够在提的过程中保持毛笔毫锋与纸面的有效摩擦,只好靠速度和惯性使笔锋 “甩”出去,这样,会出现许多不必要的飞白和枯笔,笔画太“虚”,俗称“鼠尾”。因此,提的过程不能图快,应当追求“实”的感觉,对笔锋逐渐提离纸面的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在一个字当中,每个笔画的轻重粗细也是不同的,这更得强调用笔的提按变化。用笔提按掌握得好,能够使写出来的字看起来有节奏感和“立体感”。这就如同画一幅画,不仅要讲究构图,还要讲究明暗;唱一首歌,不仅要旋律准确,还要有高低起伏。尤其是在行草书当中,用笔画的粗细变化来加强轻重对比的方式用得更为普遍。例如“诗”字,其小篆写法是笔笔精细均匀,无提按变化。隶书写法除了“蚕头雁尾”处有提按外,其他笔画也讲究笔道均匀,楷书中起笔、收笔处讲究提按,但从整体来看仍然是笔画粗细基本一致。而写行草书的时候,如果仍然使每个笔画粗细不变,则未免显得单薄,缺乏生气。通过加重某一个笔面而形成笔画的粗细对比,效果显然会好得多。\x0d\  ②转折\x0d\  这里所说的转折,指的是笔锋在水平方向上的运行情况。具体说来,毛笔的使转不外乎分为直行与转折两种善。横、竖无疑以直行为正,撇、捺有弧度,但书写时锋毫不发生扭绞与换向,故而也属直行的范畴。横折、竖折、弯钩以及行草书中的笔画连带之处,因笔锋在换向的过程中发生了锋毫的扭绞,所以称之为“转折”。直行的运笔,要求在一段距离中很好地把握笔锋行进的方向,对横、竖来说,首先是以直为主,不能有无谓的转折的弯曲;撇、捺笔画,则是要保持其弧度的流畅与光滑。至于这些笔画中的粗细起伏变化,则主要是通过笔锋的提按来实现的,与运笔的方向关系不大。比较复杂的是转折。转折,总而言之,是指笔画的相接和运笔的换向;分开来说,转是圆转,折是方折,二者的笔墨效果不同,在笔法上自然也各有千秋。方折,在楷书中比较多见,要求在两笔相接或换向表现出笔画相接的形状来,但运笔并不停顿。也就是在笔锋不提离纸面的前提下,要完成转折之后的重新起笔,但又不能露出笔锋痕迹来。圆转,在行草书中甚为多见,楷书中的许多方折之处,到了行草书中都以圆转所代替。圆转要示光滑、流畅,但又不能没有粗细差别,形同滑环。若没有一定把握提按的功夫,这一点也是不容易做到的。\x0d\  ③节奏\x0d\  书法不同于绘画,可以涂涂改改。写字是一个一次性、不可逆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书写过程中,最起码在书写一个笔画的过程中,不能使笔有所停顿,当然也不允许写完之后再描。也就是说一个笔画的长短粗细,提按变化,都要在这个不能停顿的书写过程中去完成。就如同拉提琴一样,应当一口气把一个曲子拉完,中间洞庭湖有间歇。所以对于书法艺术来说,它有着一个和音乐相类似的要求,那就是时间要素。反映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这就是运笔的节奏。运笔节奏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在整个书写过程中运笔的速度,二是在一个笔画、一个字中笔锋运行与停顿的转换与配合。\x0d\  先说说整个书写过程中的速度。有一种说法:“楷如站,行如走,草如飞”,于是有人常常想当然地认为,写行草书的时候运笔速度一定要很快,否则怎么能够“走(跑)”起来、 “飞”起来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所谓“站”、“走”、“飞”只不过是对各种字体字势的一种形象说法,并不是针对运笔速度而言的。\x0d\  当然,由于字势与笔画形态的关系,委草书在书写过程中自然要比楷书速度快一些,但这种快,通常只是为了取得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笔意连绵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间歇,并不是没有任何停顿,更没有快到“飞”的地步。我们如果有机会看一些大书法家写行草书,会发现他们的书写速度仍然很慢,跟写楷书没有太大差别。虽然说行草书以自由活泼、自然天成为圭臬,但点画形态与字形结体上的一些形式和效果,其实很多都是书者的匠心所在,是“有意为之”的东西。如果书写时连运笔速度都不能控制,如何谈得上“有意为之”呢?在一个笔画、一个字中,笔锋运行的速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要根据笔画的提按起伏、字势的凝重流畅的不同来适时地调整运笔的速度,这是运笔节奏的第二重含义。一般说来,在一个笔画中,粗的地方笔锋是按下去的,与纸面的摩擦也大,因而行笔速度较慢;细的地方只以笔尖触纸,双不能渗墨太多,故而要求行笔速度快一点。同样,对一个字来说,如果要使其字势厚重雄浑,则笔画必然也粗重,书写起来耗时也多;而字势灵动轻巧的字,其笔画也多纤细轻灵,笔速一定也快。在行草书作品中,点画、字菜都需要有起伏,有错落,当然也要求在运笔的速度上有缓急快慢的配合,有运行与停顿的交替才行。

毛笔的基本笔法是先从起笔开始,然后是行笔,最后是收笔,收笔即为笔画结束离开纸面时队笔锋的处理,收笔也很重要,切不可潦草行事。

起笔就是一个笔画的开始,起笔的方式可大致分为:露锋、藏锋,两种露锋起笔,一顺势法、切入法。

顺势法:笔锋顺着行笔方向起笔,方法比较简单,多用于写行书和小楷。

切入法:横画竖落笔,竖画横落笔。

两种藏锋起笔—裹锋法、逆入法。

裹锋法:笔毛垂直下落,落到纸面上时笔尖被藏在墨点之中。

逆入法:依靠笔尖的环绕,用墨线把笔尖的痕迹包裹起来。

行笔中技巧较多,可归纳为:中锋行笔、侧锋行笔、提、按、转笔、折笔。

收笔即为笔画结束离开纸面时对笔锋的处理,常用的两种收笔方法:出锋法、回锋法。

运笔是书法的根基,若不得其要领,则再怎么写也没用。所以书法以此为重。运笔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指运法,二是腕运法,三是肘运法.书法家张廷相曾说:“运笔之法有三:曰指,曰肘,曰腕;小字宜指,中字宜腕,大字宜肘……

  指运法:

  指运法是运笔的其中一个持法,做法是将左手垫于右手之下。通称枕腕式。亦可放一重厚物于右手腕之下代替,而这样做,腕部就固定了,只剩下手掌手指部份可动,因此只能书写细短的笔画,适合用于小字。但若书写草书的小字时,也不适合使用枕腕式。因为此法较不灵活,写时会缺乏一股流动之气,无法表现其气概。总之,指运法书写时最稳且牢固,可作为练习运笔的第一步骤,由此而进步至提腕或悬腕,就较容易许多。因此,初学者当多加练习。

  腕运法:

  腕运法就是固定肘部,将腕部提起,一般通称提腕式。而此法将腕部提起,活动范围就较枕腕式大,可以书写较大的中字。但也不适合书写于大字,因为肘部仍着地,活动范围仍受限制。

 

  肘运法:

  肘运法是连肘部一起悬空,以肘部来运笔,一般通称悬腕式。而此法以肩膀为中心,腕肘均不放于案上,所以最为灵活,活动范围最大,挥洒自如,易于表现笔力。适用于大楷、行草等书体。总之,悬腕式是运笔的极致用法,如欲尽善尽美,此法非熟练不可,不然大字无法逞其雄势,行草不得其纵逸,各不得要领是也。

运笔方法——执笔松紧

 执笔松紧:

  执笔的松紧自古即有多种论解,求紧者是因为执笔时紧才能拿稳,不使字无力,求松者是因为若拿笔太紧,会使字枯骨尽露,毫无边劲,其实他们意思都相近,只是重点论分不同罢了。

  拿笔太松,运笔时易脱笔,手上无劲,当然拿不稳;拿笔太紧,则有碍运转,一样不好。适度的松紧才是正确之道。

运笔方法——运笔腕法

 枕腕:即将手腕枕于桌上写字,只靠手掌运笔,范围较小,不宜书写大字。

  提腕:把手肘枕于桌上写字,范围变大,宜写中字。

  悬腕:将整之手臂提起,手肘姿势固定,由手掌及肩膀运笔,活动范围大,宜写大字,为三法中最难者。

  另外执笔时需稳固,支撑点出力,协助运笔,惯力于活动处,保持姿势优美,挺背正视,切记!

运笔方法——运笔手法

 执笔时手需注意四个要点:

  手指实:意思是手指皆需确实的压在笔管上,稳固的持者。

  手心虚:意思是手掌心不须绷的太紧,适度并足以灵活运笔即可。

  手背圆:是形容执笔时,手掌背圆弧且上竖的样子。(不须硬将手臂托圆,适度足以让手指灵活即可)

  手掌竖:意思是将手掌竖起直立,能使手把笔拿直即是。

  唐代唐太宗有言:「指实则筋力平均,掌虚则运用便易」。手需注意的部份大致如此,剩下细节就有赖读者自行体会。

书法的起源: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类文字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非现人能识别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着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着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里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这使得文明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扩展资料:

书法五种书体

1、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2、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3、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4、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5、行书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书法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