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泄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早泄 31 早泄的症状 32 早泄的病因病机 321 肾虚肝郁 322 阴虚阳亢 323 肾气不固 324 惊恐伤肾 33 早泄的辨证治疗 331 肝经湿热 3311 症状 3312 证候分析 3313 饮食疗法 33131 食疗方法 33132 推荐食材 33133 食疗方 332 肾虚肝郁 3321 症状 3322 证候分析 3323 针灸治疗 33231 治法 33232 选穴 33233 随证配穴 33234 刺灸方法 333 阴虚阳亢 3331 症状 3332 证候分析 3333 方药治疗 33331 治法 33332 方药 3334 饮食疗法 33341 食疗方法 33342 推荐食材 33343 食疗方 3335 推拿疗法 3336 针灸治疗 33361 治法 33362 选穴 33363 随证配穴 33364 刺灸方法 33365 方义 3337 艾灸疗法 33371 方一 333711 选穴 333712 灸法 33372 方二 333721 选穴 333722 灸法 334 肾气不固 3341 症状 3342 证候分析 3343 饮食疗法 33431 食疗方法 33432 推荐食材 33433 食疗方 3344 针灸治疗 33441 治法 33442 选穴 33443 随证配穴 33444 刺灸方法 335 阴阳两虚 3351 症状 3352 方药治疗 33521 治法 33522 方药 3353 艾灸疗法 33531 方一 335311 选穴 335312 灸法 33532 方二 335321 选穴 335322 灸法 336 惊恐伤肾 3361 症状 3362 证候分析 3363 针灸治疗 33631 治法 33632 选穴 33633 随证配穴 33634 刺灸方法 337 心脾两虚 3371 症状 3372 证候分析 3373 饮食疗法 33731 食疗方法 33732 推荐食材 33733 食疗方 338 心肾两虚 34 早泄的耳针疗法 35 早泄伴有遗精、阳痿的艾灸疗法 351 遗精 3511 选穴 3512 灸法 352 阳痿 3521 选穴 3522 灸法 36 医案 37 早泄患者饮食禁忌 4 西医·早泄 41 临床表现 42 诊断依据 43 治疗原则 44 用药原则 45 辅助检查 46 疗效评价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早泄的穴位 2 治疗早泄的方剂 3 治疗早泄的中成药 4 早泄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早泄 1 拼音
zǎo xiè
2 英文参考prosperm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remature ejacula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prosperm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premature ejaculation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3 中医·早泄
早泄(prospermia[1][2]、premature ejaculation[1])为病名[3]。是指以 之始即行排精,甚至 前即泄精,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2]。《沈氏尊生书》中“未交即泄,或乍交即泄”,即指此意。严重的早泄发生在 之前,或正当进入之中[4]。多与阳痿、遗精相伴出现[5]。
在治疗期间,以不同床为好,并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消除疑虑,减轻思想负担,以利于治疗[4]。
31 早泄的症状时泄精过早,甚至未交 即出,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3]。常伴见 易举,或举而不坚,心烦口干,脉细数[3]。
32 早泄的病因病机早泄多因肾阴不足,相火亢盛所致[3]。
早泄多因肾气虚衰,疏泄失常,约束无力,封藏失职,固摄无权所致[4]。
早泄多由情志内伤、湿热侵袭、纵欲过度、久病体虚所致,其基本病机为肾失封藏,精关不固[5]。
病位在肾,并与心、脾相关[5]。
321 肾虚肝郁肾脏本虚,固摄无力,加之精神抑郁或郁怒伤肝,郁久化火,扰动精宫,发生早泄[4]。
322 阴虚阳亢过度,房事不节,耗竭 ,阴竭阳衰,固摄无力,阴虚火旺,扰动精室,而成早泄[4]。
323 肾气不固频犯 ,或婚事过早,戕伐太过,致肾气虚衰,封藏不固而早泄[4]。
324 惊恐伤肾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气乱则疏泄失常,气下则约束无力,致封藏失职,固摄无权而早泄[4]。
33 早泄的辨证治疗虚证者宜补脾肾为主,或滋阴降火,或温肾填精,或补益心脾,佐以固涩;实证者宜清热利湿,清心降火。
针灸治疗早泄有一定疗效[4]。针刺小腹部腧穴时,针尖向下斜刺,使针感达到 ,则疗效更佳[4]。
331 肝经湿热早泄·肝经湿热证(premature ejaculation with syndrome of dampheat in Liver Channel[1])是指湿热蕴聚肝经,以早泄,胁肋胀痛, 潮湿、瘙痒,阴器肿胀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早泄证候[6]。
3311 症状泄精过早, 易举,阴囊潮湿,瘙痒坠胀,口苦咽干,胸胁胀痛,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腻,脉弦滑[5]。
3312 证候分析湿热下注,扰动精室[5]。
3313 饮食疗法 33131 食疗方法清泻肝经湿热[5]。
33132 推荐食材薏苡仁、茯苓、冬瓜、黄瓜、马齿苋、芹菜、栀子、莲子、甘草等[5]。
33133 食疗方莲子六一汤(《仁斋直指方》):莲子(带心)60g,生甘草10g,小火煎汤,莲子熟软时酌加冰糖,吃莲子喝汤[5]。
蛏肉刺瓜汤(《泉州本草》):蛏肉50g,黄瓜150g。黄瓜切厚片,与蛏肉一起水煎至熟,酌加生姜、食盐等调料。佐餐食用[5]。
马齿苋粥(《太平圣惠方》):马齿苋150g,粳米100g。马齿苋洗干净,切成碎段备用。马齿苋与粳米加水同煮,旺火烧沸,改用小火煮至粥成。不加盐、醋,空腹淡食[5][7]。
332 肾虚肝郁 3321 症状精神抑郁,腰酸腿软,一交即泄,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舌红,苔薄,脉弦[4]。
3322 证候分析肝藏血,肾藏精,肝血依赖肾精滋养,肾得肝血而精充[4]。
肾精不足,肝失所养,气机失于调达,则精神抑郁[4]。
肾虚精关不固,故一交即泄[4]。
腰为肾之府,肾虚腰失所养,故腰酸腿软[4]。
肾精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4]。
阴虚生内热,故口苦咽干[4]。
舌红、脉弦,皆为阴虚内热之象[4]。
3323 针灸治疗[4]
33231 治法疏肝解郁,补肾固摄。
33232 选穴以任脉、足厥阴肝经穴为主。取内关、膻中、太溪、太冲、关元、三阴交。内关、膻中宽胸理气,调理气机以解肝郁。太冲清泻肝火。关元培补肾气以司固摄 。太溪、三阴交滋补肾阴以填精固本。
33233 随证配穴腰膝酸软者,加腰阳关、肾俞。
33234 刺灸方法针用补泻兼施法,可灸。
333 阴虚阳亢早泄·阴虚火旺证(premature ejaculation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1])是指 亏损,虚火亢旺,以早泄,骨蒸潮热,口燥咽干,烦躁失眠,盗汗,颧红,便秘尿短,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早泄证候[6]。
3331 症状虚烦不眠,阳事易举, 亢进,早泄滑精,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骨蒸潮热,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盗汗,颧红,便秘尿短,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6][5][4]。
3332 证候分析阴虚火旺,虚火扰心,故虚烦不眠[4]。
肾阴不足,相火偏亢,干扰精室,则早泄滑精[4]。
相火妄动,则阳事易举[4]。
肾阴亏损,腰失所养,故腰膝酸软[4]。
虚火迫液外泄,而见盗汗[4]。
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4]。
3333 方药治疗 33331 治法滋阴降火[3]。
33332 方药可用知柏八味丸、大补阴丸、三才封髓丹等方[3]。
3334 饮食疗法 33341 食疗方法滋阴降火[5]。
33342 推荐食材枸杞子、生地黄、猪肾、乌骨鸡、鸭、鳖肉、河蚌、鲍鱼等[5]。
33343 食疗方枸杞粥(《太平圣惠方》):枸杞子30g,粳米100g洗净,放入锅内,加水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煮成粥。[5][8]。
桑椹膏(《本草衍义》):鲜桑椹1000g(或干品500g),蜂蜜300g。桑椹水煎取汁,以文火继续熬至较黏稠时,兑入蜂蜜,收膏。每日2次,每次1汤匙,沸水冲化饮用[5]。
生地黄鸡(《肘后备急方》):生地黄250g,雌乌鸡1只,饴糖150g。鸡宰杀去毛及肠杂,去内脏备用;将生地黄洗净,切片,入饴糖,调拌后塞入鸡腹内。将鸡腹部朝下放入陶锅内,然后将陶锅置于蒸锅内,蒸煮约2~3小时,待其熟烂后,食肉,饮汁,每日2次。[5][9]。
3335 推拿疗法以下方法适用于五心烦热、腰膝酸软、 易勃者[10]:
①用双手拇指指端按压两侧肾俞50次。
②用拇指点按关元30次,力度适中。
③用拇指指腹按揉两侧三阴交50次。
④用拇指指腹刮按太溪3分钟。
3336 针灸治疗[4]
33361 治法滋阴潜阳,固摄精室。
33362 选穴取任脉、足少阴肾经穴为主。取照海、太溪、行间、肾俞、志室、关元、三阴交。
33363 随证配穴潮热盗汗者,加合谷、复溜。
33364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
33365 方义照海、太溪、三阴交滋补肾阴以制虚火。行间清泻肝胆以降相火而宁精宫。肾俞、志室、关元培补肾元以固精室而填精。
3337 艾灸疗法 33371 方一[11]
333711 选穴肾俞、志室、太溪、然谷、三阴交
333712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0分钟,以局部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灸至症状好转后间隔施灸。
33372 方二[11]
333721 选穴心俞、神门、太溪、肾俞
333722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0分钟,以局部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灸至症状好转后间隔施灸。
334 肾气不固早泄·肾气不固证(premature ejaculation with syndrome of unconsolidated kidney qi[1])是指肾气亏虚,固摄失职,以早泄,小便频数而清,余沥不尽,甚或遗尿,小便失禁,或大便失禁,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弱等为常见症的早泄证候[6]。
3341 症状减退,早泄滑精,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余沥不尽,甚或遗尿,小便失禁,或大便失禁,耳鸣,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脉沉弱[4][6][5]。
3342 证候分析病久不愈,阴损及阳,肾气亏耗,固摄无力,故早泄滑精[4]。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生殖功能衰退,而见 减退[4]。
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膝酸软[4]。
肾司二便,肾气虚,气化无权,故小便清长、夜尿多[4]。
舌淡、苔白、脉沉弱,为元阳已虚、气血不足之象[4]。
3343 饮食疗法 33431 食疗方法益肾固精[5]。
33432 推荐食材韭菜、胡桃肉、莲子、芡实、羊肉、羊肾、海参、虾等[5]。
33433 食疗方白羊肾羹(《饮膳正要》):白羊肾2个,羊脂120g,肉苁蓉30g,胡椒6g,陈皮3g,荜茇6g,草果6g,面粉150g,葱白、姜等各适量。诸药同入纱布袋,与羊脂、去筋膜的羊肾、葱、姜等一起水煎,待羊肾熟透,放入面粉制成的面片,酌加食盐,煮熟即可。[5]
海参粥(《老老恒言》):海参30g,粳米100g,姜、葱、盐各适量。先将海参浸透发好,剖洗干净,入沸水焯一下,捞出切成片。粳米洗净,加水适量,与海参片同煮为粥,待熟时放入适量姜、葱、盐调味。每日2次。[5]
淡菜炒虾球(《食宪鸿秘》):淡菜50g,虾球200g,冬笋20g,韭菜20g,食盐、植物油各适量。淡菜冷水浸泡1日,冬笋切丝,韭菜切段,与虾球一起以少许植物油烹炒,将熟时调入食盐。佐餐食用。[5]
3344 针灸治疗[4]
33441 治法补益肾气,固摄精室。
33442 选穴以任脉、足少阴肾经穴为主。取肾俞、命门、志室、关元、太溪、三阴交。肾俞、命门、志室补肾气壮肾阳,以固摄精关。关元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交会穴,补之能壮补元气以振奋肾气。三阴交、太溪滋养肾精,取阴中求阳以补肾气之意。
33443 随证配穴小便清长、夜尿多者,加中极、膀胱俞。
33444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
335 阴阳两虚早泄·阴阳两虚证(premature ejaculation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yin and yang[1])是指肾脏阴阳两虚,以早泄,眩晕耳鸣,神疲,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心悸腰酸,舌淡少津,脉弱数等为常见症的早泄证候[6]。
3351 症状早泄,眩晕耳鸣,神疲,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心悸腰酸,舌淡少津,脉弱数或沉[6][3]。
3352 方药治疗 33521 治法滋阴降火,兼温肾阳[3]。
33522 方药用知柏八味丸、大补阴丸、三才封髓丹等方,加狗脊、菟丝子、巴戟天之类[3]。
3353 艾灸疗法 33531 方一[11]
335311 选穴关元、气海、腰阳关、肾俞
335312 灸法艾炷隔姜灸,用黄豆大艾炷施灸,每穴30壮以上,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也可用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灸至症状好转后间隔施灸。
33532 方二[11]
335321 选穴足三里、三阴交、命门、关元、气海
335322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局部红晕灼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灸至症状好转后间隔施灸。
336 惊恐伤肾 3361 症状胆怯心悸, 淡漠,恐惧不安,一交即泄,舌淡红,苔薄白,脉稍数[4]。
3362 证候分析大恐伤肾,阴虚于下,火逆于上,动撼心神,心神不能自主,则恐惧不安、胆怯心悸。惊恐不已,气机逆乱,肾气失司,精关不固,故 淡漠、一交即泄。舌脉均为肾气不足之象。[4]
3363 针灸治疗[4]
33631 治法安神定志,补肾固精。
33632 选穴以任脉、督脉、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穴为主。取百会、四神聪、神门、太溪、关元、三阴交。百会为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交会穴,两经均入脑,脑为元神之府,故百会可镇静安神定志。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可益智安神,与百会同用,更增其效。神门、太溪为心肾经原穴,两穴相配,交通心肾,水火既济,神安志定。关元补益元气,三阴交益肾精,两穴相配以补肾固精。
33633 随证配穴心胆虚怯者,加心俞、胆俞、大陵、丘墟。
33634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
337 心脾两虚早泄·心脾两虚证(premature ejaculation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heart and spleen[1])是指心血不足,脾气虚弱,以早泄,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心悸怔忡,夜寐欠佳,食少便溏,舌淡,脉细等为常见症的早泄证候[6]。
3371 症状早泄,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心悸怔忡,夜寐欠佳,食少便溏,舌淡,脉细[6][5]。
3372 证候分析气血亏虚,心脾失养[5]。
3373 饮食疗法 33731 食疗方法补益心脾[5]。
33732 推荐食材龙眼肉、大枣、莲子、党参、甘草、猪心、羊心等[5]。
33733 食疗方大枣粥(《圣济总录》):大枣10~15个,粳米100g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米烂成粥,加冰糖汁。[5][12]
莲实粥(《养老奉亲书》):莲子15g,糯米60g。莲子煮熟后,加入糯米同煮粥[5]。
蜜饯蒌枣龙眼(《泉州本草》):龙眼肉250g,大枣250g,蜂蜜、姜汁各适量。龙眼肉、大枣煮至七成熟,加蜂蜜、姜汁,搅匀,煮熟。每日3次。[5]
338 心肾两虚心肾两虚者,宜补益心肾,用济火延嗣丹、补天育麟丹等方[3]。
34 早泄的耳针疗法内生殖器、皮质下、外生殖器、肾、心。每次选2~3穴,用毫针轻 ,隔日1次。
35 早泄伴有遗精、阳痿的艾灸疗法早泄常伴有遗精、阳痿等症状,临床可以根据伴随症状加用以下方法[11]:
351 遗精 3511 选穴太溪、然谷
3512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局部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次。
352 阳痿 3521 选穴神阙
3522 灸法艾炷隔盐灸,用黄豆大艾炷,每次15~30壮,灸至脐部感觉温热,或艾条温和灸15分钟。
36 医案1986年冬,一位男性青年。因少年无知,犯 恶习。婚后1年余,阳举而不坚,见色即 自泄,伴有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纳谷不香,身倦乏力,记忆力减退,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阴亏及阳,阴阳俱伤,封藏失司。治法:温肾固本,养心安神,交通心肾。处方:心俞、肾俞、神门、三阴交,每日针1次。连治7日后,失眠多梦减轻,纳谷已香,体力倍增。原方去神门,加气海,又针5次,肾精未遗。遵前方,前后治疗月余,病愈。为巩固疗效,每周再针1~2次,并嘱3个月内不能同床。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
李某,男,25岁,结婚3年,早泄,且着体则泄,李某苦恼。诊之尺部脉软弱,腰酸如折。灸关元、气海、中极、肾俞,灸至70壮,自觉下焦收敛,其气凝固,能维持一刻钟之久。仍予灸治,凡3月佘,逾白壮,元神充沛,容光焕发。笑谓佘曰“精关固矣”。[11]
37 早泄患者饮食禁忌早泄患者慎用补涩,忌苦寒生冷太过,以防恋邪或伤及脾胃,忌过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忌烟酒[5]。
4 西医·早泄早泄是最常见的男子性功能障碍。一般认为 进入 之前,正在进入或刚进入不久即发生 称为早泄。
早泄者在性兴奋时缺乏自控能力,不能延缓 时间。严重的早泄易于诊断,偶尔出现一次或数次 过早不能认为是病态。早泄在青年男子开始性生活时容易发生,有的随着性经验的增加而得到克服;有的早泄成为固定模式。器质性原因所致之早泄极少,绝大多数是心因性早泄。在男子性功能障碍中,早泄最为常见,其破坏性很大。早泄者容易对自己的男子气概产生怀疑,自尊心遭受打击,严重的操作焦虑加剧恶性循环,产生继发的勃起功能障碍。现代性治疗已经使早泄的预后改善。采用行为治疗能加强自控能力,显著延缓 反射和性 的到来。
新婚夫妇由于缺少性经验,过于激动和紧张,出现“早泄”并不罕见。大部分夫妻双方在取得性生活经验后,均能找到共同达到性 或比较和谐的性生活方式。
41 临床表现1 进入 前或接触 后立即 ,以致不能进行正常的 。
2 时间少于一分钟或 来回抽动少于15次即 ,以致使性功能正常的女性至少在50%的 机会中得不到满足。
42 诊断依据根据上述二个含义进行诊断。
43 治疗原则1心理治疗;
2性行为疗法(性感集中训练法)。
3药物治疗。
44 用药原则1轻型早泄病例以心理治疗,性行为疗法为主。辅以适当的镇静剂。
2严重病例应采用心理行为治疗。α受体阻滞剂(苯芐胺)或局部用药等综合性治疗。
45 辅助检查1单纯功能性早泄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有器质性原因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和“C”。
46 疗效评价1治愈:性生活恢复正常,夫妇双方均能得到性满足。
2好转:性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时间超过1分钟,但是女性得到性 的机会达不到50%。
3未愈:症状无改善, 质量无提高。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今天给各位分享泄泽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泻泽有什么功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泽泻有什么作用与功效泽泻的好处介绍2、泽泻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3、泽泻是常用中草药之一,它的作用是什么?4、泽泻的功效与作用泽泻有什么作用与功效泽泻的好处介绍1、泽泻主要作用是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主治范围主要是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腹泻,还会治疗这个痰饮眩晕、热淋涩痛和高脂血症。
2、对泌尿系统的作用来说,他是有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而且能够使血压降低,而且他有明显的降血脂的作用,可以像胆固醇,抗动脉组织硬化作用。
3、还能降低这个甘油三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这些还有一个,可以抑制结石的形成,增加冠脉流量,有抗炎抗菌,抗凝结晶,调节免疫和加血糖的作用。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泽泻性寒,既能清泻膀胱之热,又能泄肾经之虚火,故而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
可用来治疗湿热蕴结之热淋涩痛等症;以及肾阴不足,肾中虚火亢盛而导致的遗精、潮热等症。
泽泻有利尿作用,能够增加尿量,增加尿素与氯化物的排泄,对肾炎患者的利尿作用更为明显。
泽泻对金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泽泻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可化浊降脂,常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可与决明子、荷叶、何首乌等药物同用。
泽泻淡渗,其利水渗湿的作用较强,可用于治疗水湿停蓄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泽泻能够通过利湿的作用来达到利小便以实大便的作用,故可用于治疗脾胃伤冷,水谷部分,而导致泄泻不止等症。
泽泻是常用中草药之一,它的作用是什么?所谓的泽泻就是可以治疗出现的小便不利、痰多、眩晕等的一种中药材,利尿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那就来看看泽泻的七大好处是什么吧。
泽泻味甘、淡,性寒,具有利水渗湿;泄热通淋的功效,主要用于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痛、痰饮眩晕、遗精等症状。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
利尿的作用,泽泻是一种天然利尿良药,人们把它煎服和制成浸膏之后对人类都很好的利尿功效,可以很好的排除体内毒素,有利于身体健康。
预防脂肪肝的功效,泽泻对人体血液之中的脂肪含量很好的控制作用,同时可以减少脂肪在人体肝脏部位的沉积,从而减少了人们脂肪肝的发病率。
所以针对预防和治疗脂肪肝,食用泽泻也是不错的选择。
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泽泻治疗后,肝脏脂肪含量可以明显降低。
泽泻提取的相关物质,可抑制试验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斑块的生成和减轻病变程度。
降血脂、甘油三脂,泽泻中的药物成分,在进入人体之后可以很快的减少人体血液之中胆固醇的含量。
泽泻对人们血液中的甘油三脂含量也很好的调节作用,因此它对人体的血脂含量良好的降低作用,是预防动脉硬化的天然良药。
抑制免疫、抗炎的作用,用泽泻煮水可明显抑制小鼠接触性皮炎,泽泻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抗原特异性。
所以泽泻在这方面的疗效非常显著。
降低三高的功效,对于中老年人,适当用泽泻煎汤饮服既可清湿热、利小便,又可控制体内胆固醇的升高。
因为泽泻本身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若坚持食用泽泻更能健脾化痰、利湿降脂,必有良效。
泽泻肾火的作用,泻入肾经而泻肾火,常用于肾火亢盛的头晕、耳鸣、心烦等症状。
对于此类人群,可以适量服用泽泻来缓解病症。
泽泻的服用禁忌
泽泻是利水渗湿类中药,性味甘、寒,入肾、膀胱经,主要功效为利水渗湿、泻热、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化浊降脂等,多与茯苓、猪苓、桂枝同用,治疗脾胃伤冷、水谷不分。
而对于淋证、遗精,泽泻性寒能清膀胱之热,泄肾经之虚火,下焦湿热者适宜。
但需要注意的是,泽泻有肝肾毒性,有肾虚精滑情况的患者忌服。
不宜长期服用,泽泻具有肝毒性和肾毒性的副作用,如果长期服用或者服用不当,能让肝脏,肾脏出现肿胀以及其他中毒症状。
脾胃虚寒患者禁用,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通常治疗水肿病症效果比较好。
但中医认为,其质地苦寒,对于脾胃虚寒的病患,服用后容易导致胃病或者胃炎的加重发作。
由于泽泻具有肝毒性和肾毒性的副作用,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服。
泽泻的副作用有哪些
肾虚眼花,虽然泽泻对眼睛有一定明目作用,但是一旦服用过量,或者长期服用之后,会导致头晕眼花等副作用的出现,所以说一定要注意泽泻的使用量的摄入不能过多。
滑精以及肝肾中毒,我们都知道泽泻有利尿的好处的,一旦人们食用过量泽泻,不仅仅会导致肾虚滑精,同时也会导致肝肾水肿的情况,或者是中毒的风险,所以说这道很重要。
影响食欲,同时多吃泽泻还会导致胃口下降,食欲不振,这是因为其含有醇类物质,这样的物质会导致消化系统出现问题这,导致肠胃炎的发作,而且也会影响食欲,不能多吃。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泽泻的功效与作用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泽泻也是一种大有好处的中药材,它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高脂血症,但是大多数人不太了解泽泻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一篇文章带领大家了解更多的泽泻的功效与作用。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1
泽泻的功效
1、利水
泽泻生于水地,直茎向上而生,所以必定有利水的功效。
作为利水祛湿的常用中药,泽泻对于小便不利、水肿、痢疾和热淋等病症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还能改善呕吐、痰多、脚气、尿血这些症状。
像有些人动作大的时候会听见胃内有水声,这时候就可以用泽泻搭配白术进行调理;有小便不顺畅、尿道有灼热感、尿痛的情况出现的时候,就可以与木通、茯苓搭配治疗。
2、清热
泽泻性寒,对阴虚火旺的人群有很好的清热功效,在中药古籍中有很多地方对此做出了说明,写泽泻能起阴气、利膀胱热、消渴、治五淋,这就说明了泽泻对下焦湿热有很好的疗效。
不仅能泻膀胱之火,也能写肾经虚火,像有尿痛、小便涩痛、甚至尿血,以及由于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引起的盗汗等症状的人群,都可以适当服用泽泻来达到清热通淋的效果。
3、化浊降脂
古籍中记载道,泽泻能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这也就说明它有化浊的功效。
而对泽泻的生物成分进行药理作用的实验后发现,泽泻提取的相关物质,使得肝脏中脂肪含量大大降低。
泽泻中的药物成分进入人体后,人体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减少了。
所以对于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治疗,泽泻都有很好的疗效。
泽泻的作用
1、抗菌消炎
在对有接触性皮炎的小鼠进行的药理实验中,用泽泻煮水喂食给小鼠之后,发现泽泻在小鼠体内产生了抗原特异性,并且使得小鼠的超敏反应得到有效抑制,这就说明泽泻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免疫抑制的作用。
此外泽泻对其他菌种,比如结核杆菌、金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降脂
除了中医理论上的化浊降脂的说法,现代科学研究也发现,把泽泻的脂溶性部分用于高血脂、胆固醇的实验动物身上,得到的结果是泽泻的多数成分有明显的降脂作用。
这一发现也使得泽泻在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方面有更多的拓展和应用机会。
3、降压
在对家兔注射了泽泻提取物后,发现当中的泽泻醇能对动脉有缓慢的收缩作用。
即便是在家兔解剖后,动脉离体的情况下,泽泻醇还能抑制由血管紧张素引起的动脉的主动收缩。
这就证明了,泽泻醇能够有效松弛血管,加大冠脉的血流量,减少心室的压力,这在高血压以及心脏手术方面将有极大的帮助。
4、降糖
泽泻的降糖效果最初并没有很轻易的发现,再后来通过在家兔皮下静脉注射泽泻浸膏,按照每公斤6克的药物浓度,实验结果发现泽泻提取物对家兔有轻度的降血糖作用。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泽泻的降糖作用,实验组将静脉注射改换成了皮下注射,结果就完全不同了,皮下注射泽泻提取物对血糖没有任何效果。
5、利尿
古籍里提到泽泻能治五淋、直通水道,这就说明泽泻有很好的利尿作用,相关成分进入人体后,尿量明显增加,体内尿素和氯化物含量降低,尤其是对肾炎患者,效果更加明显。
泽泻的禁忌
本草经里说泽泻畏海蛤、文蛤;肾气不固、精滑、虚寒作泻、目痛者忌之,这也就是说,泽泻与海蛤、文蛤在中医理论上是不能同时使用的,中医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这泽泻与海蛤、文蛤就是一对相畏的。
其次,肾虚、有滑精现象的人群,也不能使用。
另外要注意的是,泽泻是有一定肝肾毒性的,不建议长期服用,以免对肝肾造成损伤。
泽泻的用法
泽泻作为中草药使用的话,一般是煎汤,用量大概在6-12克左右。
泽泻搭配茵陈、滑石,能治疗黄疸;泽泻与木瓜、木通、柴胡、苍术、猪苓、萆_各五钱,能治疗寒湿脚气。
其他的用法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介绍了,具体的用量要咨询专业的医师或者药师。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泽泻浸膏给犬和家兔静脉注射,有轻度降压作用,并持续约30分钟左右。
泽泻摩醇对各种实验动物有轻度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并不明显影响血浆肾素和ACE活性或醛固酮水平。
泽泻醇提物在体外对肾上腺素引起的兔离体主动脉条件收缩有缓慢的松弛作用。
泽泻摩醇可抑制由血管紧张素引起的家兔主动脉条的收缩,其收缩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泽泻摩醇用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可见减少心输出量和心率以及左心室压力,但可增加冠脉流量。
利水渗湿
用于水湿内停之尿少、水肿、泻痢及湿热淋浊等证。
治胃内停水常配白术。
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
利尿作用
用盐水负载的小鼠或大鼠做利尿实验,小鼠皮下注射泽泻醇A乙酸酯100mg/kg能增加尿液中K+的分泌量,但口服同样剂量则无效。
大鼠口服泽泻醇A乙酸酯或泽泻醇B30mg/kg剂量时,明显增加Na+的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P005和p001。
p=""
抗动脉硬化脂肪肝
家兔经泽泻治疗后肝脏脂肪含量明显降低。
并可抑制大鼠肝脏脂肪的蓄积,以及其提取物家兔口服,可抑制试验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斑块的生成和减轻病变程度,缩小病变范围。
降脂减肥
泽泻可以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和脂蛋白,所以时候它具有降低血脂的效果,另外一方面它还可以抑制肝脏脂肪的堆积,所以也能帮助减肥。
我们知道很多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人群,往往都是肥胖人士,那么泽泻正好最适合这些人食用。
一方面能够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减轻体重,让生活更加轻松。
除了对血脂的作用之外,泽泻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使用泽泻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医嘱,千万不要自私乱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提升心肌供血能力
经过大量的研究证实,泽泻还具有提升血液动力的作用,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促进血液循环。
我们知道很多的心脏病患者都有心脏供血方面的问题,一旦心脏供血不足就会造成心脏缺氧,从而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
泽泻能够有效提升心肌供血能力,让我们的心脏更加健康。
降低三高
由于泽泻本身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对于中老年人,适当用泽泻煎汤饮服既可清湿热、利小便,又可控制体内胆固醇的升高。
若坚持使用更能健脾化痰、利湿降脂,必有良效。
抗脂肪肝作用
泽泻水提取物及苯提取物具有抗脂肪肝作用,使血清胆固醇及肝脂肪量降低。
实验证明,泽泻有抗脂肪肝作用。
对大鼠低蛋白饮食引起的脂肪肝及四氯化碳造成的肝损害有治疗和保护作用。
腹腔注射能减轻大鼠口服棉子油引起的脂血症。
关于泄泽的功效与作用和泻泽有什么功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十二经脉的分类 5 十二经脉的分布 51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 52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 6 十二经脉流注顺序 7 十二经脉详述 71 手太阴肺经 72 手阳明大肠经 73 足阳明胃经 74 足太阴脾经 75 手少阴心经 76 手太阳小肠经 77 足太阳膀胱经 78 足少阴肾经 79 手厥阴心包经 710 手少阳三焦经 711 足少阳胆经 712 足厥阴肝经 8 十二经穴 81 十二经穴起止表 82 十二经穴起止歌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十二经脉 1 拼音
shí èr jīng mài
2 英文参考elve meridians or elve channels [中国针灸学词典]
elve regular channel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lve regular meridian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十二经脉为经络分类名[1]。出《黄帝内经灵枢·海论》。十二经脉是人体手、足三阴三阳十二条主要经脉的合称,为经络系统的主体[2],故又称十二正经[2]。《黄帝内经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十二经脉是人体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也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1][3]。
每一经脉,内部属络于一定的脏腑(属于脏的络于腑,属于腑的络于脏),外部则分布于四肢、躯干和头面[1]。
十二经脉按阴阳属性分布于人体,四肢部阳经在外侧,阴经在内侧;太阴、阳明在前(外),少阴、太阳在后(内),厥阴、少阳在中[3]。手足三阳经脉皆会于头部,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3]。胸腹部分布着手足三阴经脉及足阳明经,腰背部为足太阳所过,侧胸腹为足少阳所过[3]。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黄帝内经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脏(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并按五行属性互为表里,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3]。其走向互相连接[1]。
各经脉有五行属性,且有气血多少的不同[1]。
4 十二经脉的分类十二经脉对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都包括手足、阴阳、脏腑三个部分。
内为阴,外为阳: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的经脉为阳经。
脏为阴,腑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为阴,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均以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之前冠以“手”字,分布于下肢的经脉,在经脉之前冠以“足”字。
5 十二经脉的分布 51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手足三阳经在头面部相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其分布特点是:阳明经分布于面部、额部;太阳经分布于面颊、头顶及枕项部;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巅顶部。其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厥阴在巅顶。
52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前),太阳经行于后(背后),少阴经行于侧面;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6 十二经脉流注顺序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3]。
7 十二经脉详述十二经脉是人体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1]。
71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金。本经从中焦胃脘部开始,下行联络大肠,回上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位横行至前胸外上方,出中府、过云门而至腋下,沿上臂内侧前缘下行,到肘中尺泽,再沿着前臂行到掌后寸口部的太渊,沿手掌大鱼际边缘的鱼际和拇指桡侧,到指端少商,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分出,走向食指桡侧端,交于手阳明大肠经[4]。手太阴肺经共有11个穴位。其中9个穴位分布在上肢掌面桡侧,2个穴位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末穴少商。本经腧穴可主治呼吸系统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例如咳嗽,喘息,咳血,胸闷胸痛,咽喉肿痛,外感风寒及上肢内侧前缘疼痛等。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72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为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金。本经从食指桡侧端商阳开始,沿着食指桡侧缘,出于第一、二掌骨间的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的阳溪,沿前臂桡侧到达肘横纹外侧端的曲池,向上沿上臂外侧前缘,到肩峰前边的肩髃,再向上交会于项部的大椎,向前下进入锁骨上窝,络于肺脏,下贯膈肌,属于大肠;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交会人中部——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分别向上夹鼻孔旁的迎香,交足阳明胃经。[5]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共有20穴。15穴分布在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本经腧穴可主治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胃肠等腹部疾病、热病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例如头痛,牙痛,咽喉肿痛,各种鼻病,泄泻,便秘,痢疾,腹痛,上肢屈侧外缘疼痛等。
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齿痛,颈肿,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臂疼痛,食指不用和经脉过处灼热肿胀或寒栗不复等症。
73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土。本经从鼻旁迎香开始,上至鼻根中,向旁边交会足太阳膀胱经,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槽中,出来夹口旁的地仓,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任脉的承浆穴,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的大迎,过下颌角前下方的颊车,向上经耳前、鬓发前缘,到头角部的头维,再到前额中部,它的下行支脉,从大迎穴前直下颈动脉搏动处的人迎,沿着喉咙,进入锁骨上窝,向下贯穿膈肌,入属胃腑,联络脾脏;它外行的主干,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中,挟脐两旁天枢下行,进入到腹股沟动脉部的气冲;它在腹内的一条支脉,从胃下口开始,经腹腔到腹股沟与外行的主干合而下行,经髋关节前的髀关,到股四头肌隆起处的伏兔,下向膝髌中,沿胫骨外侧,到足背部的冲阳,再经中趾内侧趾缝,出其末端厉兑;另有一条支脉,从膝下3寸处分出,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并出其末端;它的又一条支脉,从足背部分出,走到大趾的内侧端,交于足太阴脾经。[6]
足阳明胃经共有45个穴位,15个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前外侧面,30个穴位在腹、胸部和头面部。首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末穴厉兑。
足阳明胃经原穴为冲阳穴,络穴为足太阴脾经之公孙穴。阳明象征阳气极盛的经络,故在适应力量上,对里热和实证就容易发挥它的特点。
足阳明胃经腧穴可治疗胃肠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头、眼、鼻、口、齿等器官病症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例如:胃痛,腹胀,呕吐,泄泻,鼻衄,牙痛,口眼涡斜,咽喉肿痛,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等。
74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土。本经从大趾末端隐白开始,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第一蹠骨小头后的太白,向上到内踝前边的商丘,再上行于胫骨内侧后,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到足厥阴肝经之前,向上走在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脏,联络胃腑,向上贯穿膈肌,行于食道两旁,连系舌根,散布舌下;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通过横膈,流注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7]
足太阴脾经共有21个穴位。11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内侧面,10个穴位分布在侧胸腹部。首穴隐白,末穴大包,原穴为太白穴,络穴为足阳明胃经之丰隆穴。是阴气最盛的经络,所有本经络穴善于对里寒里虚发挥效用。足太阴脾经腧穴可治疗脾、胃等消化系统病症。例如胃脘痛、恶心呕吐、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及下肢内侧肿痛、厥冷等。
75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为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火。手少阴心经自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系(心脏周围脉管等组织),向下贯穿膈肌,联络小肠;它的分支,从心系向上,挟著食道两旁,上连目系系(眼与脑相连的组织);它的外行主干,从心系上行于肺,向下出于腋下的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下向肘内侧横纹头的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下行,到掌后豌豆骨部的神门,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冲,交手太阳小肠经。[8]
手少阴心经共9个穴位。1个穴位在腋窝部,8个穴位在上肢掌侧面的尺侧。首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末穴少冲。本经腧穴可主治胸、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系统病症以及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症。例如心痛、心悸、失眠、咽干、口渴、癫狂及上肢内侧后缘疼痛等。
手少阴心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干,心痛,口渴,目黄,胁痛和上肢前边内侧本经脉过处厥冷,疼痛,掌中热痛等。
76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相为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火[9]。《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以缺盆循颈上颊,至目脱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即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路线起自手小指尺侧端(少泽),沿手掌尺侧缘上行,出尺骨茎突,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从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小海)向上,沿上臂后内侧出行到肩关节后,绕肩胛,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会。又向前进入缺盆(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食道下行,穿膈肌,到胃部,入属小肠。其分支从锁骨上窝沿颈上颊到外眼角,又折回进入耳中(听宫)。另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经眶下,达鼻根部的内眼角,然后斜行到颧部(颧髎)。脉气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手太阳小肠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颌肿,耳聋,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77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bladder meridian or bladder channel of foot Taiyang)与足少阴肾经相为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水。本经自内眼角睛明开始,向上经前额至头顶与督脉交会;它的分支,从头顶到耳上角;它的外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回出来在项部的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柱两旁到腰中,进入脊旁筋肉,联络肾脏,属于膀胱;它在腰部的分支,从腰部挟脊继续下行,经臀横纹中点的承扶,到腘窝部的委中;它在背部的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下行,通过髋关节部足少阳胆经的环跳,向下沿大腿后面行走,在腘窝部与前支经脉会合于委中穴处,继续下行,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出于外踝后方的昆仑,沿足外侧缘到足小趾外侧端的至阴,交于足少阴肾经[10]。
足太阳膀胱经
78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为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水。本经从足小趾下边开始,斜行到足心中的涌泉,出于舟骨粗隆前下的然谷,沿着内踝的后方行走,分支进入足跟中,上沿小腿内侧行走,出胭窝内侧的阴谷,再沿大腿内侧后缘上行,贯穿脊柱,属于肾脏,联络于膀胱;其直行的主干,从肾脏出来,向上穿过肝脏和膈肌,进入肺部,沿着喉咙,到舌根两侧;它的支脉,从肺出来,联络于心,流注到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11]。
79 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相)火。本经从胸中开始,出来属于心包,向下贯穿膈肌,联络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从胸中出走胁部,经腋下3寸的天池而上行至腋下,沿上臂内侧中间,到肘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曲泽,再下行于前臂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的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到手掌心中的劳宫,沿中指出其末端的中冲;它的另一条支脉,从掌中分出,到无名指尺侧端,交于手少阳三焦经[12]。
710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相为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相)火。本经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开始,向上出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着手背出于前臂外侧尺、桡两骨之间,向上通贯肘尖部的天井,沿上臂外侧上肩部,走至足少阳胆经之后,前行进入锁骨上窝,分布于膻中(两乳之间的部位),联络心包,通过横膈,绕属于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从膻中分出,上出缺盆,经项旁,连系耳后,上行出于耳尖上方的角孙,再弯曲向下,经面颊到目下;它的另一条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行耳前,经过颧弓上缘,交面颊,当外眼角丝竹空后交于足少阳胆经[13]。
手少阳三焦经
711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为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木。本经从外眼角瞳子髎开始,向上到额角下行到耳后,沿颈旁走到手少阳经之前,到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经之后,进入锁骨上窝;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浅出耳前,到达外眼角后方;它的另一条支脉,从外眼角分出,下向面动脉部,会合手少阳三焦经到目下,向下经下颌角、颈部,与主干在锁骨上窝处会合,由此下向胸中,贯穿膈肌,联络肝脏,属于胆,沿着胁里,浅出于腹股沟动脉处,绕过 毛际,横行进入髋关节部;它的直行主干,从锁骨上窝下向腋部,经胸侧、浮肋,与前支经脉在髋关节部的环跳会合,由此合而向下,沿大腿外侧,出膝外侧,下向腓骨头之前的阳陵泉,直下到腓骨下段,出外踝前边的丘墟,沿足背走到第四趾外侧端的足窍阴;它的另一支脉,从足背分出,沿第一、二跖骨之间,出足大趾外侧端,回过来贯穿爪甲,出于趾背丛毛之中,交于足厥阴肝经[14]。
712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为表里。为十二经脉之一。五行属木。本经从足大趾背毫毛处的大敦开始,向上沿着足背内侧,到内踝前1寸的中封,上沿小腿内侧,在离内踝8寸处交于足太阴之后,再沿膝关节和大腿内侧上行,进入 中,环绕阴器,到达小腹部,挟胃旁边,属于肝脏,联络胆,向上贯穿膈肌,分布在胁肋部,沿着喉咙的后边,上行到鼻咽部,联系目系(眼与脑相连的组织),上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它的支脉,从目系下行到面颊里边,环绕唇内;它的另一支脉,从肝分出,贯穿膈肌向上流注于肺。交于手太阴肺经。[15]
足厥阴肝经
8 十二经穴十二经穴 指归属十二正经的穴位。单侧共309穴。分别为:肺经11穴,大肠经20穴,胃经45穴,脾经21穴,心经9穴,小肠经19穴,膀胱经67穴,肾经27穴,心包经9穴,三焦经23穴,胆经44穴,肝经14穴。[16]
81 十二经穴起止表 十二时辰 十二经穴 起穴 止穴 寅 肺经手太阴 出中府(腋傍) 至少商(手拇) 卯 大肠手阳明 起商阳(手食指) 至迎香(鼻傍) 辰 胃经足阳明 起承泣(目下) 下厉兑(足次趾) 巳 脾经足太阴 起隐白(足) 上大包(腋下) 午 心经手少阴 出极泉(腋下) 注少冲(手小指) 未 小肠手太阳 起少泽(手小指) 上听宫(耳中) 申 膀胱足太阳 起睛明(目内眦) 下至阴(足小趾) 酉 肾经足少阴 起涌泉(足心) 上俞府(胸前) 戌 心包手厥阴 出天池(乳后) 注中冲(手中指) 亥 三焦手少阳 起关冲(手名指) 上丝竹空(眉尾) 子 胆经足少阳 起童子髎(目锐眦) 下窍阴(足四趾) 丑 肝经足厥阴 起大敦(足) 上期门(乳下) 82 十二经穴起止歌十二经穴起止歌[17]:
中府肺经出少商,少商别络注商阳。
商阳大肠迎香上,香接承泣至胃旁;
头维下降至兑穴,兑传隐白至脾乡;
最终脾络名大包,大包再接极泉场。
泉贯少冲心部井,少泽相连即小肠;
上达听宫睛明会,膀胱下达至阴旁。
至阴斜出涌泉底,肾脉还归俞府藏。
俞府天池横络截,三焦宛转丝竹扬。
丝竹更贯瞳子窌,胆经下入窍阴方。
窍阴横亘大敦井,敦上期门肝脉当。
期门历遍还中府,经络周流仔细详。
备注:此歌为今人李鼎改写校订。现将原歌摘录如下,以供参考。
中府为初注少商,少商别络注商阳。商阳复向迎香走,香接头维至库房。
维下降兮趋厉兑,兑传隐白至胸乡。隐白上升达大包,大包仍续极泉场。
泉贯少冲心部井,少泽相连即小肠。泽会听宫、睛明分,睛明下造至阴强。
至阴斜出涌泉底,泉穴还归俞府藏,俞府天池横络截,池出中冲心主张。
中冲并与关冲合,关冲宛转丝竹傍。丝竹更贯瞳窌穴,瞳窌下入窍阴方。
目录 1 拼音 2 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刘寄奴 21 刘寄奴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归经 24 功能主治 3 菊科植物白苞蒿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刘寄奴 31 刘寄奴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使用注意 36 化学成分 37 刘寄奴的药理作用 4 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辞典》·刘寄奴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刘寄奴的别名 44 来源 45 原形态 46 生境分布 47 性状 48 化学成份 49 炮制 410 性味 411 归经 412 功能主治 413 刘寄奴的用法用量 414 注意 415 附方 416 刘寄奴的临床应用 4161 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4162 治疗烧伤 417 备注 418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刘寄奴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刘寄奴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刘寄奴 1 拼音
liú jì nú
2 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刘寄奴刘寄奴为中药名[1]。出《新修本草》。
21 刘寄奴的别名六月霜、化食丹、南刘寄奴[1]。
22 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奇蒿Artemisia anomala S Moore的全草[1]。主产浙江、江苏、江西等地[1]。
23 性味归经苦、辛,温[1]。入心、肝、脾经[1]。
24 功能主治
破血通经,消肿止痛,消食除胀[1]。
①治经闭腹痛,产后瘀阻,跌打损伤,食积腹胀,肠炎,痢疾[1]。煎服:9~15g,消食积单味可用至15~30g[1]。
②治乳腺炎,鲜品捣敷;创伤出血,研末撒;烧烫伤,研末油调敷[1]。
3 菊科植物白苞蒿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刘寄奴刘寄奴为中药名[1]。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即《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鸭脚艾之别名[2]。
31 刘寄奴的别名鸭脚菜、四季菜、珍珠菊、鸡甜菜、刘寄奴[2]。
32 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白苞蒿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的全草[2]。分布华东及中南、西南地区[2]。
33 性味辛、甘,平[2]。
34 功能主治清肺,利湿,活血,解毒[2]。
1治肺热咳喘,泄泻,慢性肝炎,肝硬化,肾炎水肿,白带,痛经,闭经,产后瘀滞酸痛[2]。煎服:9~15g[2]。
2治跌打损伤[2]。煎服或捣敷;烫火伤[2]。取汁涂或研末油调敷;外伤出血[2]。研末撒[2]。
35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2]。
36 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内有白苞蒿烯醇(Lactiflorenol)、匙叶桉油烯醇(Spathulenol)、对聚伞花素、蒎烯、龙脑、脱肠草素(Herniarin)等[2]。花、叶还含白花蒿素等[2]。预试还含黄酮苷、酚类和氨基酸[2]。
本品含香豆素、7甲氧基香豆素、乙酸橙黄胡椒酰酯(Aurantiamide)、西米杜鹃醇(Simiarenol)、奇蒿内酯(Arteanomalactone)等[1]。本品具抗缺氧作用[1]。
37 刘寄奴的药理作用白苞蒿烯醇具有明显的解痉、平喘和抑菌作用[2]。
4 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辞典》·刘寄奴 41 出处《唐本草》
42 拼音名Liú Jì Nú
43 刘寄奴的别名金寄奴(《日华子本草》),乌藤菜(《通志》),六月雪、九里光(《药材资料汇编》),白花尾、炭包包、千粒米、斑枣子、细白花草、九牛草(《湖南药物志》),苦连婆(《闽东本草》)。
44 来源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于8月开花时,连根拔起,晒干,除去根及泥土,打成捆。
45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60~100厘米。茎有明显纵肋,被细毛。叶互生;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9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窄成短柄,边缘具锐尖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有蛛丝毛,中脉显著;上部叶小,披针形,长约15厘米;下部叶花后雕落。头状花序,钟状,长约3毫米,密集成穗状圆锥花丛;总苞片4轮,淡**,无毛,覆瓦状排列;外层花雌性,管状,雌蕊1;中央花两性,管状,先端5裂,雄蕊5,聚药,花药先端有三角状附属物,基部有尾,雌蕊1,柱头2裂,呈画笔状。瘦果矩圆形。花期7~9月。果期8~10月。
46 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坡、树林下。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贵州、福建、广西、广东等地。主产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47 性状干燥的带花全草,枝茎长60~90厘米,通常已弯折,直径2~4毫米,表面棕**至棕褐色,常被白色毛茸,茎质坚而硬,折断面呈纤维状,黄白色,中央白色而疏松。叶互生,通常干枯皱缩或脱落,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密被白毛,质脆易破碎或脱落,枝梢带花穗,枯**。气芳香,味淡。以叶绿、花穗黄而多、无霉斑及杂质者为佳。
48 化学成份含挥发油0025%,油显**。
49 炮制拣净杂质,去根,用水洗净,稍浸,切段,晒干。
《雷公炮炙论》:"(刘寄奴)采得后去茎叶,只用实。凡使,先以布拭上薄壳皮令净,拌酒蒸,从巳至申出, 用之。"
410 性味苦,温。
①《唐本草》:"味苦,温。"
②《日华子本草》:"无毒。"
411 归经入心、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②《本草新编》:"入心、脾、膀胱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412 功能主治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治经闭症瘕,胸腹胀痛,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焮肿。
①《唐本草》:"主破血,下胀。"
②《日华子本草》:"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水泻。"
③《开宝本草》:"疗金疮,止血为要药;产后余疾,下血、止痛。"
④《本草蒙筌》:"消焮肿痈毒,灭汤火热疼。"
⑤《本草纲目》:"小儿尿血,新者研末服。"
⑥《本草求原》:"治心气痛,疳疮出血。"
413 刘寄奴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414 注意气血虚弱,脾虚作泄者忌服。
①《卫生易简方》:"不可过多,令人吐利。"
②《本草经疏》:"病人气血虚,脾胃弱,易作泄者勿服。"
415 附方①治血气胀满:刘寄奴穗实为末。每服三钱,煎酒服。(《卫生易简方》)
②治产后恶露不尽,脐腹疞痛,壮热憎寒。咽干烦渴:刘寄奴、知母(焙)各一两,当归(切,焙)、鬼箭羽各二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一两半。上五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温服,空心食前。(《圣济总录》刘寄奴汤)
③治产后百病血运:刘寄奴、甘草。上二味等分,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先以水二盏,入药煎至一盏,再入酒一盏,再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圣济总录》刘寄奴汤)
④治被打伤破,腹中有瘀血:刘寄奴、延胡索、骨碎补各一两。上三味细切,以水二升,煎取七合,复内酒及小便各一合,热温顿服。(《备急千金要方》)
⑤敛金疮口,止疼痛:刘寄奴一味为末,掺金疮口,裹。(《本事方》刘寄奴散)
⑥治风入疮口肿痛:刘寄奴为末,掺之。(《太平圣惠方》)
⑦治汤火疮:刘寄奴为末,先以糯米浆,用鸡翎扫伤着处,后掺药末在上,并不痛,亦无痕。大凡伤著,急用盐末掺之,护肉不坏,然后药敷之。(《本事方》)
⑧治赤
本文2023-08-19 18:58:1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7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