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姓名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步姓名人,第1张

我叫步献强,我想知道我们步姓有多少人?分布在哪里?排名多少啊? 步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48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

编辑本段

步姓溯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时期官吏步丈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步人,全称为步尺人,亦称丈步人,是西周初期辅政大夫召公]所设置的官位。

在周成王姬诵即位之初,由于年龄仅十二岁,因此由辅政大夫召公](姬])与周公旦(姬旦)分而治,立“周召分石”为界标,(陕塬,今河南三门峡)以西的地方归召公]管理。在此期间,召公]制定了西周时期最初的长度度量衡单位“尺”,并设置“步人”之官,督管全国各地长度、面积的使用规范。

在古代兵书《军礼司马法》中规定:“六尺为步,步百为亩。”在典籍《礼・王制》中则记载:“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

实际上,周尺以步长为度,则一步为六尺四寸。在史籍《史记・秦始皇纪》中记载:“周人数以六为纪,六尺为步。索隐曰:管子、司马法皆云六尺为步,非独秦制。又王制八尺为步,今以六尺四寸为步,步之尺数亦不同。”

在步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步人氏、步尺氏、丈步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步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有没有人姓步? 1、有姓“步”的,当年俺的团政委叫“步学法”;2、步姓的由来及其他:步姓出自姬姓,是以封邑命名的姓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虎,他有三个儿子:称、芮、义。义后来生了扬,扬被封于步邑。人称步扬。他的后代于是以邑为姓,称为步氏。历史上步姓望族居平阳(在今天的山西临汾西南),其堂号分别是:  “临湘堂”和“宽宏堂”:三国的时候,东吴步涉性格宽宏大量。开始得时候隐居于江东,种瓜自给自足,昼夜读书,勤于钻研,博研艺道,无不精通。孙权知道后拜他为讨虏将军,后又召为主记,迁将军左护军,封为临湘侯。孙权称帝后,拜为骠骑大将军。他前后推荐的人才,提拔埋没的人才,解救受患难的人才很多。当了丞相以后,生活中吃的、穿的、用的东西和平常的书生一样。西陵20年,大家都折服于他的威兴。内外都很尊重他。

另外步姓历史名人有:

步熊:字熊叔。晋朝人。爱好占卜术,门徒很多。赵王厅到他的名声后,请他来占卜。步熊于是对别人说,赵王的死已经不远了,没有什么好占的。赵王听了以后很生气,派了将士去杀他,他施了伎俩逃了出来。跑到成都王颖处,颖失败以后,步熊被杀。

步骛:字子山。三国时期吴国淮阴人。当时遇到天下大乱,他于是迁居到江东去隐居避难。每日种瓜糊口,夜里就看书钻研。后来,孙权为讨虏将军,召他为主记,因为他能文能武,又升迁为将军左护军,封为临湘侯,拜为骠骑大将军,屡立战功。他精通兵法,用兵神速,特别在危机的时候,能解围营救。 不知这样的回答你是否满意。

世界上有姓步的人吗? 有姓步的人,历史上的名人有:步熊 字熊叔。晋朝人。爱好占卜术,门徒很多。赵王厅到他的名声后,请他来占卜。步熊于是对别人说,赵王的死已经不远了,没有什么好占的。赵王听了以后很生气,派了将士去杀他,他施了伎俩逃了出来。跑到成都王颖处,颖失败以后,步熊被杀。步骘 字子山。三国时期吴国淮阴人。当时遇到天下大乱,他于是迁居到江东去隐居避难。每日种瓜糊口,博研道艺,广览群书,夜里就看书钻研。他性格宽宏,颇得人心,喜怒不形于声色,“而内外肃然。”后来,孙权为讨虏将军,召他为主记,因为他能文能武,又升迁为将军左护军,封为临湘侯,拜为骠骑大将军,屡立战功。他精通兵法,用兵神速,特别在危机的时候,能解围营救,其人品甚受到敌方的敬佩。 步叔乘 春秋末年齐国人。步叔氏,名乘,字子车。孔子弟子,以贤名配祀孔庙。 步谅 宋朝江西总管。 步金门 (1839~1904),字梦莲,号荣诏;河南杞县步大楼村人,居县城西门大街。著名近代教育家。 步凤鸣 (1859~1904),亦名步翔藻,号翰高,步金门之子;河南杞县步大楼村人。著名清朝末年大臣、教育家。 步凤藻 (1874~1933),步凤鸣之五弟,字章五,别字彰五、章武,号翰青,自号杞人、林屋山人;河南杞县步大楼村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驱。等。中国应该大约两千多人姓步

步在百家姓排第几名 步(Bù)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是以封邑命名的姓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虎,他有三个儿子:称、芮、义。义后来生了扬,扬被封于步邑。人称步扬。他的后代于是以邑为姓,称为步氏。 2、出自北方鲜卑族三字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步鹿根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后改为单姓步氏,称步姓。 得姓始祖:步扬。步源出于姬姓,以封邑名为氏。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谷豹有个三子:称,芮,义。义之子孙子名扬,他的封邑在一个叫步的地方(今山东省临汾县),因此又被称为步扬,后代就改为步氏,故步氏后人奉占扬为步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步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步氏源自春秋时期的晋国公族,是以地为姓的姓氏。根据《元和姓纂》与《潜夫论》等古籍记载,《左传》上曾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却步阳的先人食采于步这个地方,后来他们就以自己的祖宗的采邑为名为姓,世称步氏。步氏发祥于山东,后来很快向南发展,自山东移向江苏长江以南,自三国时期开始在东吴所在地的江南地区,为整个家族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春秋时期的齐国也有步氏人家。距今大约2500年前,孔子的门徙中有一位叫步叔乘,就是当时的齐国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人。另一支步氏,根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说,曾有一位步毅,由出自却氏。此外,《魏书・官氏志》上说,曾有步鹿氏改复姓为单姓步氏。望族居于平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三、历史名人 步 熊:字熊叔。晋朝人。爱好占卜术,门徒很多。赵王厅到他的名声后,请他来占卜。步熊于是对别人说,赵王的死已经不远了,没有什么好占的。赵王听了以后很生气,派了将士去杀他,他施了伎俩逃了出来。跑到成都王颖处,颖失败以后,步熊被杀。 孙权作讨虏将军时,他为主记,后官至丞相。观其起居住处,仍像是个儒生。在西陵戌守20年, 步 骛:字子山。三国时期吴国淮阴人。当时遇到天下大乱,他于是迁居到江东去隐居避难。每日种瓜糊口,博研道艺,广览群书,夜里就看书钻研。他性格宽宏,颇得人心,喜怒不形于声色,“而内外肃然。”后来,孙权为讨虏将军,召他为主记,因为他能文能武,又升迁为将军左护军,封为临湘侯,拜为骠骑大将军,屡立战功。他精通兵法,用兵神速,特别在危机的时候,能解围营救,其人品甚受到敌方的敬佩。 步叔乘:春秋末年齐国人。步叔氏,名乘,字子车。孔子弟子,以贤名配祀孔庙。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据《姓氏考略》与《郡望百家姓》中记载:“步氏望出平阳。” 平阳郡:三国魏正始八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设置平阳郡,治所在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2、堂号 临湘堂、宽宏堂:三国的时候,东吴步涉性格宽宏大量。开始得时候隐居于江东,种瓜自给自足,昼夜读书,勤于钻研,博研艺道,无不精通。孙权知道后拜他为讨虏将军,后又召为主记,迁将军左护军,封为临湘侯。孙权称帝后,拜为骠骑大将军。他前后推荐的人才,提拔埋没的人才,解救受患难的人才很多。当了丞相以后,生活中吃的、穿的、用的东西和平常的书生一样。西陵20年,大家都折服于他的威兴。内外都很尊重他。 百家姓 有可能没哦,但挺多的姓是没的,有些复姓呢,忘了具体叫什么,反正没找着, 毕竟这是那古人自己编的,几百个姓,总会有疏忽的吧 自己只知道叫 步惊云的家伙,呵呵,但那也是小说里滴!~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第三部步姓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第一部,涉及《百家姓》前80个姓的起源和演变、迁徙路线,关于各个姓的文史典故、名人轶事等等。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中国姓步人口达到多少人? 40分 我姓步,家乡浙江海盐澉浦南钉湖周围都姓步,超万人,楼上有位贵州步姓盆友:浙江只有海盐,盐城是江苏的,那里没有姓步的同姓人

步姓的迁徙分布 步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四十八位门阀。步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步氏源自春秋时期的晋国公族,是以地为姓的姓氏。根据《元和姓纂》与《潜夫论》等古籍记载,《左传》上曾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却步阳的先人食采于步这个地方,后来他们就以自己的祖宗的采邑为名为姓,世称步氏。步氏发祥于山东,后来很快向南发展,自山东移向江苏长江以南,自三国时期开始在东吴所在地的江南地区,为整个家族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春秋时期的齐国也有步氏人家。距今大约2500年前,孔子的门徒中有一位叫步叔乘,就是当时的齐国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人。另一支步氏,根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说,曾有一位步毅,由出自却氏。此外,《魏书・官氏志》上说,曾有步鹿氏改复姓为单姓步氏。望族居于平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县西南。今江苏省的南京市六合县、丹阳市、苏州市、丹徒市、扬州市、徐州市,浙江省的湖州市武康县、嘉兴市海盐县、嵊州县、绍兴市,河南省的许昌市鄢陵县、洛阳市,河北省的石家庄市、承德市、邯郸市大名县、沧州市、保定市、枣强县、章丘市、菏泽市梁山县、成武县、曹县、张家口市隆化县,山东省的泰安市肥城县、莱阳市、济宁市邹县、潍坊市寿光县、淄博市淄川区、聊城市茌平县、曲阜市、烟台市莱州区、招远市、无棣县,辽宁省的沈阳市,朝阳市建平县、阜新市、盘锦市,湖北省的武汉市、宜城市,北京市的延庆县,宁夏 自治区的银川市、中卫市永康县、海原县,新疆 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市、昌吉市,吉林省的吉林市,四川省的广元市市区及元坝区(现改名昭化区)等地,均有步氏族人分布。

玄幻小说姓步的主人公的有哪些书 步惊云

中国姓氏中有姓步的吗 步(Bù)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是以封邑命名的姓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虎,他有三个儿子:称、芮、义。义后来生了扬,扬被封于步邑。人称步扬。他的后代于是以邑为姓,称为步氏。

2、出自北方鲜卑族三字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步鹿根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后改为单姓步氏,称步姓。

得姓始祖:梗扬。步源出于姬姓,以封邑名为氏。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谷豹有个三子:称,芮,义。义之子孙子名扬,他的封邑在一个叫步的地方(今山东省临汾县),因此又被称为步扬,后代就改为步氏,故步氏后人奉占扬为步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步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步氏源自春秋时期的晋国公族,是以地为姓的姓氏。根据《元和姓纂》与《潜夫论》等古籍记载,《左传》上曾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却步阳的先人食采于步这个地方,后来他们就以自己的祖宗的采邑为名为姓,世称步氏。步氏发祥于山东,后来很快向南发展,自山东移向江苏长江以南,自三国时期开始在东吴所在地的江南地区,为整个家族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春秋时期的齐国也有步氏人家。距今大约2500年前,孔子的门徙中有一位叫步叔乘,就是当时的齐国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人。另一支步氏,根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说,曾有一位步毅,由出自却氏。此外,《魏书・官氏志》上说,曾有步鹿氏改复姓为单姓步氏。望族居于平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三、历史名人

步 熊:字熊叔。晋朝人。爱好占卜术,门徒很多。赵王厅到他的名声后,请他来占卜。步熊于是对别人说,赵王的死已经不远了,没有什么好占的。赵王听了以后很生气,派了将士去杀他,他施了伎俩逃了出来。跑到成都王颖处,颖失败以后,步熊被杀。

孙权作讨虏将军时,他为主记,后官至丞相。观其起居住处,仍像是个儒生。在西陵戌守20年,

步 骛:字子山。三国时期吴国淮阴人。当时遇到天下大乱,他于是迁居到江东去隐居避难。每日种瓜糊口,博研道艺,广览群书,夜里就看书钻研。他性格宽宏,颇得人心,喜怒不形于声色,“而内外肃然。”后来,孙权为讨虏将军,召他为主记,因为他能文能武,又升迁为将军左护军,封为临湘侯,拜为骠骑大将军,屡立战功。他精通兵法,用兵神速,特别在危机的时候,能解围营救,其人品甚受到敌方的敬佩。

步叔乘:春秋末年齐国人。步叔氏,名乘,字子车。孔子弟子,以贤名配祀孔庙。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据《姓氏考略》与《郡望百家姓》中记载:“步氏望出平阳。”

平阳郡:三国魏正始八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设置平阳郡,治所在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2、堂号

临湘堂、宽宏堂:三国的时候,东吴步涉性格宽宏大量。开始得时候隐居于江东,种瓜自给自足,昼夜读书,勤于钻研,博研艺道,无不精通。孙权知道后拜他为讨虏将军,后又召为主记,迁将军左护军,封为临湘侯。孙权称帝后,拜为骠骑大将军。他前后推荐的人才,提拔埋没的人才,解救受患难的人才很多。当了丞相以后,生活中吃的、穿的、用的东西和平常的书生一样。西陵20年,大家都折服于他的威兴。内外都很尊重他。

步姓的家谱文献 山东成武步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初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成武县档案馆。大金村步毓岩家族志,(现代)步进著,2003年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成都市省交通厅公路局成都医院步进处。

历史上邱姓名人 邱姓本为“ 丘”姓,邱姓源出有四,分别为出自姜姓、姒姓、妫姓、他族改姓。

1、出自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东汉《风俗演义》载:“齐太公望封营丘,支孙以地为氏。”史称丘姓正宗。

2,出自姜姓,姜太公后裔,因辅佐有功,其中一子被赐丘姓。

3、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至周灵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此为曾、丘联宗之说。

4、出自妫姓,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开国君主是胡公满)有宛丘,邾国(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

5、出自他族改姓。。

历史名人

邱葵:宋代名儒

邱处机:珐号长春子,是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他19岁时在宁海拜王重阳(矗)为师而出家为全真道士。王重阳死后,他潜修于龙门山,形成龙门道派,被成吉思汗召见于雪山,尊为神仙,他死后又被元世祖忽必烈褒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封号。著有《摄生消息论》、《大丹直指》等。

邱养浩、邱懋炜:明代名宦。

邱良功:清代名将。

邱远才:即邱朝贵,清代人,太平天国时属英王陈玉成部,以军功封淮王。作战极勇,军中称邱老虎。后战死。

邱少云:中国人民 烈士。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三一九高地反击战中,起潜伏地被敌炮火击中起火,为不暴露整个部队,他忍受烈火烧身,卧地不动,英勇就义。

邱 迟:南梁时文学家,官司空从事中郎,所著《与陈伯之书》,劝陈伯自魏归梁,是当时骈文中的优秀作品。

丘睿:(1420~1495) 明代政治家、思想家。广东琼山人。字仲深,号琼台。一说生于永乐十八年(1420),另说生于永乐十六年或永乐十九年。景泰五年(1454)举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特命参与中枢政务,开尚书入阁的先例。著有《大学衍义补》,其中曾就历代法律思想和制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比较和评注,对研究古代法律和法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在法律思想上,主要是总结、继承和发展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结合明代晚期的政治需要,在立法、执法和守法的一些主要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邱吉:明代诗人。善古文,尤善于诗,为吴兴诗人领袖。有《执柔集》。

历史上的邱姓才人有哪些 邱 迟:南梁时文学家,官司空从事中郎,所著《与陈伯之书》,劝陈伯自魏归梁,是当时骈文中的优秀作品。

邱 吉:明代诗人。善古文,尤善于诗,为吴兴诗人领袖。有《执柔集》

邱远才:即邱朝贵,清代人,太平天国时属英王陈玉成部,以军功封淮王。作战极勇,军中称邱老虎。后战死。

望采纳

邱姓的历史 邱姓由丘姓而来,最早一支丘姓源自姜姓、吕氏的姜尚,故姜太公为丘(邱)姓太始祖。邱氏望出河南,称“河南衍派”。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邱姓约占中国汉族邱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丘(邱)姓是中国姓氏人口较多的一个大姓,约占中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

丘、邱(qiū)姓同源,但现在大多都用“邱”为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以地名为氏,是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史称丘姓正宗。

2、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至周灵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此为曾、丘联宗之说。

3、出自妫姓,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开国君主是胡公满)有宛丘,邾国(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汉代少数民族乌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丘储氏、丘敦氏改为汉字单姓丘氏。又彝、蒙、苗、土等族均有邱姓。

以上这几支以丘为姓的宗族,后来大多数都改了邱姓。满清入关以前,这个家族大多是以“丘”(古时的“丘”与“邱”通用)为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时,才由于避讳孔子的名号,而下令把“丘”一律改为“邱”姓。民国初,一部分恢复为“丘”,近代诗人邱逢甲倡议复丘姓本字,他首先将自己的姓名写作丘逢甲,闽、粤邱姓族人也纷纷响应改邱为丘,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继续沿用邱字。

邱姓历史以来最大的官是谁 邱姓的来源

1 出自姜姓,以地名为氏,是姜太公的后裔

2 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至周灵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此为曾、丘联宗之说。

3 出自妫姓,以地为氏。

4 出自他族改姓。如汉代少数民族乌桓族有丘氏。

邱姓名人 邱心如、邱远才、邱清泉、邱少云、邱创成……

至于你说的最大的官 ~~~   既然都是姜子牙的后裔了~~我想  那就大官小官就不重要了~・

求邱姓的历史,来源,典故? 邱氏原姓为丘 尊孔崇儒改姓 邱姓,跟长久历史的“忌讳”传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为,在满清入关以前,这个家族大多是以“丘”为姓,一直到250年前的雍正皇帝之时,才由于避讳孔子的名号,而下令把“丘”姓一律改为“邱”姓,在原字的右边增加一个邑旁,借以表示对至圣先师的崇高敬意。 250年前改姓 如此看来,邱姓是在250年前由丘姓改过来的。 那么,丘氏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姓纂》指出:“齐太公封于营丘,支孙以地名为姓,代居扶风”;《后汉书乌桓传》:“乌桓有丘氏”;《姓氏考略》:“望出吴兴,河南”;《魏书官氏志》:“丘敦氏改为丘。” 综合这些文献,可以知道过去的丘姓是有两种来源的,第一支是周朝初年姜太公的后裔,由于其始祖被封于营丘(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而以地为氏,后来并称盛于现在陕西省境内的扶风县一带;第二支是南北朝五胡乱华时外族丘敦氏的改姓为丘。这两支以丘为姓的人,到了清朝初年,绝大多数都由于要对孔子表示敬意,而纷纷自动在自己姓丘的旁边加了个邑字,结果,近年邱姓的人士随处可见,以丘为姓的人却反而不太多了。 名人不胜枚举 在历史上,邱姓名人不胜枚举,以隋、唐两代来说,便有曾任交 0428大守,以抚绥尽情,安定荒域而见称,后来并归顺李世民,被封为交州大都督的邱和;以及在唐太宗贞观年间讨高昌有功,被封为天水郡公,并诏令勒石为人马像立于昭陵之前,以旌表其功的邱行恭等。 宋代之后,邱氏的表现更加出色,邱 0429、邱 0430二人固然是名登史册的当国大臣,邱义与邱富国,更以在学术上发扬朱氏之学而千古传名。 一、姓氏源流 丘、邱(Qiū)姓同源,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以地名为氏,是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史称丘姓正宗。 2、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至周灵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此为曾、丘联宗之说。 3、出自妫姓,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开国君主是胡公满)有宛丘,邾国(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汉代少数民族乌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丘林氏、丘敦氏改为汉字单姓丘氏。又彝、蒙、苗、土等族均有邱姓。 以上这几支以丘为姓的宗族,后来大多数都改了邱姓。满清入关以前,这个家族大多是以“丘”(古时的“丘”与“邱”通用)为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时,才由于避讳孔子的名号,而下令把“丘”一律改为“邱”姓。民国初,一部分恢复为“丘”,近代诗人邱逢甲倡议复丘姓本字,他首先将本人姓名写作丘逢甲,闽、粤邱姓族人也纷纷响应改邱为丘,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继续沿用邱字。结果现在的邱姓人士随处可见,而以丘为姓的人反而不多了。 得姓始祖:丘木。西周初年,姜太公吕尚作为开国功臣,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定都营丘。据传,太公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简化君臣之礼,又鼓励百姓利用本地鱼盐资源发展生产,齐国呈现出一派祥和富足之景象,太公受到国人拥戴。后因故将营丘改称临淄,太公之子木怀念都城故称,遂以地为氏,人称丘木,丘木后人遂沿用丘姓,奉丘木为得姓始祖。因“邱”姓为“丘”姓避讳加邑旁而来,实属同源,故丘木亦为邱姓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丘、邱二姓同源,故此处所述主要为丘姓播迁内容。丘姓发源于山东,早期主要向西、向南播迁,故很早河南境内便有丘姓名门望族>>

历史上的邱氏名人。 邱处机:自号长春子,是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他19岁时在宁海拜王重阳(矗)为师而出家为全真道士。王重阳死后,他潜修于龙门山,形成龙门道派,被成吉思汗召见于雪山,尊为神仙,他死后又被元世祖忽必烈褒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封号。著有《摄生消息论》、《大丹直指》等。

邱葵:宋代名儒

邱养浩、邱懋炜:明代名宦。

邱良功:清代名将。

邱远才:即邱朝贵,清代人,太平天国时属英王陈玉成部,以军功封淮王。作战极勇,军中称邱老虎。后战死。

邱少云:中国人民 烈士。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三一九高地反击战中,起潜伏地被敌炮火击中起火,为不暴露整个部队,他忍受烈火烧身,卧地不动,英勇就义。

邱 迟:南梁时文学家,官司空从事中郎,所著《与陈伯之书》,劝陈伯自魏归梁,是当时骈文中的优秀作品。

丘睿:(1420~1495) 明代政治家、思想家。广东琼山人。字仲深,号琼台。一说生于永乐十八年(1420),另说生于永乐十六年或永订十九年。景泰五年(1454)举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特命参与中枢政务,开尚书入阁的先例。著有《大学衍义补》,其中曾就历代法律思想和制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比较和评注,对研究古代法律和法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在法律思想上,主要是总结、继承和发展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结合明代晚期的政治需要,在立法、执法和守法的一些主要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邱吉:明代诗人。善古文,尤善于诗,为吴兴诗人领袖。有《执柔集》。

历史上的邱氏名人。 姓氏源流

丘、邱姓同源,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以地名为氏,是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史称丘姓正宗。

2、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至周灵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此为曾、丘联宗之说。

3、出自妫姓,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开国君主是胡公满)有宛丘,邾国(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汉代少数民族乌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丘林氏、丘敦氏改为汉字单姓丘氏。又彝、蒙、苗、土等族均有邱姓。

以上这几支以丘为姓的宗族,后来大多数都改了邱姓。满清入关以前,这个家族大多是以“丘”(古时的“丘”与“邱”通用)为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时,才由于避讳孔子的名号,而下令把“丘”一律改为“邱”姓。民国初,一部分恢复为“丘”,近代诗人邱逢甲倡议复丘姓本字,他首先将本人姓名写作丘逢甲,闽、粤邱姓族人也纷纷响应改邱为丘,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继续沿用邱字。结果现在的邱姓人士随处可见,而以丘为姓的人反而不多了。

得姓始祖:丘木。西周初年,姜太公吕尚作为开国功臣,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定都营丘。据传,太公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简化君臣之礼,又鼓励百姓利用本地鱼盐资源发展生产,齐国呈现出一派祥和富足之景象,太公受到国人拥戴。后因故将营丘改称临淄,太公之子木怀念都城故称,遂以地为氏,人称丘木,丘木后人遂沿用丘姓,奉丘木为得姓始祖。因“邱”姓为“丘”姓避讳加邑旁而来,实属同源,故丘木亦为邱姓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西汉陕西扶风人丘俊,持节安抚江淮,后因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今属浙江),后成吴兴一带望族。此期,丘穆一支后人丘言封临海王,移居山东;丘和居开封府林村;丘茂平迁福建汀州上杭县。东汉应劭所作《汉书・楚元王传注》载“邱,姓也。”可见,邱姓最迟出现于汉代。汉以后,偶有丘姓为避孔子圣讳,改姓邱,数量极少,故历史上邱姓名人寥寥无几,五代十国时学者邱光庭为其一。魏晋南北朝时,河南光州固始丘姓为避战乱,与林、黄、陈、郑、詹、何、胡姓(史称“入闽八族”)一同南下,初居福建莆田,后分支长汀、上杭等地。丘穆一支传至四十七世丘宏达,于东晋永和年间迁居四川,后人又有迁河南,转福建汀州宁化等地,遂广播福建、广东省境。另外,此期陕西扶风一带丘姓族大人众,遂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唐代有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丘姓有随行者。宋代,福建有较多丘姓居住。上述入闽八族中丘姓有入粤分支,居广东饶平、梅县、龙川各地。北宋中叶,河南丘休秀一支迁福建莆田,其子丘成实,徙广东饶平。明代,贵州、云南等地也有丘姓聚居点。丘休秀后人又有迁福建长汀、上杭,转广东镇平等地者。陕西、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有山西大槐树丘姓移民入居。清初,入台者多出闽、粤之地,此二地丘姓又多属丘休秀派下。又雍正三年,下诏避孔丘名讳,天下丘姓多改姓邱,至此,邱姓始成一大姓氏。今日邱姓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邱姓约占全国汉族邱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丘(邱)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七。

丘灵鞠:吴兴人,南齐长沙王车骑长史。才华横溢,有文集及《江左文章录序》传世。

丘行恭: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大将军。勇武善骑射,因功斫石为人马>>

历史上姓邱的名人有哪些 历史名人

邱处机:自号长春子,是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他19岁时在宁海拜王重阳(矗)为师而出家为全真道士。王重阳死后,他潜修于龙门山,形成龙门道派,被成吉思汗召见于雪山,尊为神仙,他死后又被元世祖忽必烈褒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封号。著有《摄生消息论》、《大丹直指》等。

邱葵:宋代名儒

邱养浩、邱懋炜:明代名宦。

邱良功:清代名将。

邱远才:即邱朝贵,清代人,太平天国时属英王川玉成部,以军功封淮王。作战极勇,军中称邱老虎。后战死。

邱少云:中国人民 烈士。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三一九高地反击战中,起潜伏地被敌炮火击中起火,为不暴露整个部队,他忍受烈火烧身,卧地不动,英勇就义。

邱 迟:南梁时文学家,官司空从事中郎,所著《与陈伯之书》,劝陈伯自魏归梁,是当时骈文中的优秀作品。

丘睿:(1420~1495) 明代政治家、思想家。广东琼山人。字仲深,号琼台。一说生于永乐十八年(1420),另说生于永乐十六年或永乐十九年。景泰五年(1454)举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特命参与中枢政务,开尚书入阁的先例。著有《大学衍义补》,其中曾就历代法律思想和制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比较和评注,对研究古代法律和法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在法律思想上,主要是总结、继承和发展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结合明代晚期的政治需要,在立法、执法和守法的一些主要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邱吉:明代诗人。善古文,尤善于诗,为吴兴诗人领袖。有《执柔集》。

邱姓的历史发展 先秦时期,丘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山东,后向西进入陕西,如西汉扶风人(今陕西兴平东南)丘欣和丘俊 。姜子牙封于齐而都营丘(今山东临淄 ,一说今山东昌乐 ),其支庶(支孙 /子孙 )居于营丘者,遂以丘为氏,世居扶风 ,其历史至少有3000年 。最早见于古籍的丘姓先祖是《孔子家语》中长事齐君、后为孝子代称的丘吾子,接着见于古籍的丘姓先祖是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大夫丘弱 。鲁左史左丘明后有丘姓 。西汉平帝时,扶风人丘俊持节安抚江淮,属王莽篡位,后俊遂留江左,居吴兴,在南北朝时形成了吴兴丘姓望族 。东汉有乌程人(今浙江吴兴)丘滕和云中人(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丘季智。汉朝时,乌桓也有丘氏 ,东汉末乌桓有国王名丘力居者,在位三十多年,但其子楼班,从子蹋顿 。三国时期,曹魏丘俭之子宗等四人改为丘姓,山西闻喜邱氏以丘俭为祖,称为丘俭后裔 。西晋末,中原丘氏有一支为避战乱而徙居福建(参见“八姓入闽”) ,初居莆田,后分支长汀、上杭等地。据各种史料,知自汉以来匈奴、鲜卑、乌桓、羌等族改姓丘(邱)氏者甚多。十六国西秦时羌人有丘氏 。北魏鲜卑族丘乃敦、丘目陵、丘林氏等氏均改为丘氏。北魏献帝七分国人,以弟豆真(封临淮王)镇守来国,归而命氏,为丘敦氏,豆真之子丘堆改姓丘,融入汉族,发展成河南丘氏望族的一支,以丘和、丘行恭父子最为知名 。匈奴族丘林氏改为丘、林、乔三姓,丘氏发展为河南丘氏。这些外族很快与汉族相融,成为中原的丘氏汉族 。隋唐五代时,丘姓分布于浙江、河南、山西(闻喜人丘延翰)、安徽(宣城籍状元丘旭) 、四川(广汉籍画家丘文播、丘文晓、丘余庆等)、福建等地。唐朝,跟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的河南固始县58姓士兵之一丘安道入闽后落户于漳州 。宋时,丘(邱)姓已经成为江浙、闽中的大姓,广泛分布于南方各地。丘姓几乎都分布在江浙地区 。丘(邱)姓主要分布于福建、湖南、江苏、浙江,约占丘(邱)姓总人口的54%,而福建省占了17%,为丘(邱)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安徽、江西,这四省的丘(邱)姓丘(邱)姓总人口的30% 。湖南 、海南 、四川眉山也有丘姓居民点 。元朝末年,曾明避乱从鹭岛曾厝迁同安十八都山平洪入赘邱家,发展为新旺族邱姓 。明朝时期,邱姓主要分布在江浙地区,在两湖、华北、四川等地也有邱姓。丘(邱)姓主要分布于江西、福建(上杭人丘弘)、江苏,这三省丘(邱)姓大约占丘(邱)总人口的58%,而江西省约占27%,为丘(邱)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浙江、广东(琼山人丘F)、山东(诸城人丘)、湖北(宜城人丘瑜)、陕西(渭南人丘民仰),这五省集中了丘(邱)姓总人口的30% ;安徽(凤阳人丘福)、湖南、四川(成都人丘祖德)、河南(祥符人丘锋)、云南 等地也有丘姓。明洪武年间,丘安(山东即墨人)随军出征西南,平定云南后任新添卫后所百户之职,其后落籍贵州,子孙世袭武职,官至卫指挥佥事、贵州都指挥使。丘氏家族世代执掌新添卫军事长官,知名后裔有云贵两省第一位翰林院检讨、官右庶子的丘禾实和山海关上立有塑像、官至右佥都御史、辽宁巡抚的丘禾嘉 。根据参加编修《中华丘氏大宗谱・广西通谱》的各地谱牒和相关史料记载,广西丘(邱)氏先祖是从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年 )起开始向广西迁徙的,分别来自广东、福建、江西、湖南 、海南等5省 。清初,邱姓进入台湾,发展为台湾的著名大姓 。如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美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澳大利亚都有丘(邱)氏 。 自汉朝以来,为避孔子之名讳,有>>

刘氏:

刘姓为中文姓氏之一,中国大陆第四大姓,人口在6500万人以上,大约占汉族人口54%,在《百家姓》之中排第252位。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刘姓是第四大姓。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是登基为帝人数最多的一个姓氏。在中国古代有“刘天下,李半边”说法,而在中国北方则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刘(류:유)姓在韩国亦有分布,在韩国排名第32位,有约22万人。刘姓是江西第一大姓。

渊源:

刘姓源于刘氏,历史非常悠久。但汉代以前的世系,缺乏明确的脉络。从古籍中的零星记载,可以梳理出两个源头:

唐尧后裔祁姓刘氏。尧的一支后裔封在刘邑,其氏族即以地名为氏。祁姓刘氏在夏孔甲时出现了一位御龙高手,叫“刘累”。后来有一条龙病死,刘累携家眷逃亡鲁阳(今河南鲁山县),这是刘姓的起源(另一说法,刘累故地在河南偃师)。刘累的后人中还衍生出御龙(以职业为氏)、唐(周初“兴灭继绝”时期以尧故地唐为氏)、杜(周成王迁刘累子孙于杜)、士(杜氏迁晋,担任士师,以官职为氏)、范(晋士会受封范,以地为氏)等氏。

周文王后裔姬姓刘氏。周成王曾封曾祖父王季后人于刘(河南偃师),后失考。周桓王八年(公元前712年)又封刘邑与王弟季子,季子称刘康公,建立了刘国。但周后期,此支没落。

许多中国周边的少数民族心慕汉化,多有改姓刘氏者(鲜卑独孤氏、契丹耶律氏等)。

声望:

刘姓是中国历史上称帝人数最多的一个姓,刘姓是中国历史上的汉朝皇姓,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强的王朝之一,平民丰衣足食,国家自由提供中国人民有发展的空间,汉朝统治中国有400多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叫自己为“汉人”,中华文化也被称为“汉文化”。

郡望:

刘姓汉朝时从河南向各地迁移,至隋唐已遍布长江以北。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7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 彭城郡、2 沛郡、3 弘农郡、4 河间郡、5 中山郡、6 梁郡、7 顿丘郡、8 南阳郡、9 东平郡、10 高密郡、11 竟陵郡、12 河南郡、13 尉氏郡、14 广平郡、15 丹阳郡、16 广陵郡、17 长沙郡、18 临淮郡 其它还有:高平郡、东莞郡、平原郡、琅邪郡、兰陵郡、东海郡、宣城郡、南郡、高阳郡。其中彭城世家、沛国世家为多。

  孔子像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

  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人

  孙武,字长卿,前544-前470年,汉族[1][2],齐国(今山东省惠民县)人。是兵家流派的代表人物。

  山东省历史上名人辈出,不胜枚举。

  春秋时期有:齐国大夫晏婴;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子;他的学生曾子;兵家孙武;

  战国时期有:名医扁鹊;哲学家子思;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墨翟;建筑工匠鲁班;围棋名手弈秋;军事家孙膑;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学孟子;思想家_梁赤;

  汉代有:医学家淳于意,其女儿使废肉刑的缇萦;水利家_宽;西汉今文《尚书》的最早传授者伏生;文学家东方朔;经学家匡衡;文学家韦玄成;农学家汜胜之;文学家孔融;经学家郑玄;哲学家仲长统;文学家王粲;文学家刘桢;天文学家刘洪;;

  三国时期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经学家、训诂学家、郑玄孙炎;

  晋代有:数学家张邱建;文学家羊祜;玄学家王弼;文学家左思;书法家王羲之;

  南北朝有: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何承天;诗人颜延之;文学家鲍照;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文学家温子升;文学家王籍;思想家、教育家颜之推;名医徐叔向;医学家王叔和;史学有崔鸿;农学家贾思勰;

  隋朝有:画家展子虔;

  唐朝有:天文历算学家崔善为;诗人储光羲;文学家段成式;

  宋朝有:学者胡旦;文学家王禹_;学者、文学家石介;医学家钱乙;文学家晁补之;医学家成无己;女词人李清照;抗金英雄、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金代有:历算学家张行简;水利家王居卿;围棋名手刘仲甫;古代建桥工程专家王辟之;画家张择端;金石学家赵明诚;画家梁楷;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丘处机;金末史学家孔元措;金代史学家、书法家党怀英;词人、学者周密;

  元代有:著名诗人和散曲家杜仁杰;史学家、文学家王恽;水利家贾鲁;文字学家杨桓;散曲作家、文学家张养浩;散曲家杨朝英;戏曲作家高文秀;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王祯;戏曲作家康进之;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于钦;四书五经注释者董养性;

  明朝有:机械家王诏;民间水利家白英;文学家谢榛;戏曲家李开先;散曲家冯惟敏;著名诗人、文学家李攀龙;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书画家邢侗;学者焦_;文学家、诗人于慎行;散曲作家刘效祖;名医毕荩臣;

  清朝有:文学家、药学家王象晋;戏曲作家、文学家丁耀亢;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薛凤祚;历史学家傅以渐;经济学家张尔岐;诗人宋琬;史学家马马肃;文学家田雯;诗人曹贞吉;史学家张昭潜;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戏曲作家孔尚任;书法、绘画家潘伍云;诗人赵执信;书画篆刻艺术家高凤翰;医学家黄元御;书法家刘墉;地方志学家李文藻;学者孔继汾;儒医孔继_;学者孔继涵;经济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民间名中医綦沣;文字学家王_友;著名金石学家、校勘学家和书法家许瀚;文学鉴藏家、古钱币学家李佐贤;金石学家陈介祺;医学家蔡玉珂;教育学家武训;著名金石文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艺术家孙中新;藏书家杨以增;著名学者和古籍编纂家马国瀚;金石学家吴式芬;针灸名医杨作质;兵器制造专家丁守存;名医臧应詹;史学家、书法家吴浔源。

  汕头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上曾经涌现出许多有名的人物,也有很多现代名人也是出生于汕头。这些人在汕头文化的发展历史上功不可没,他们虽然在不同的领域,却同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汕头的名人有哪一些吧。

 历史名人

 唐伯元(1535年-1592年):澄海区溪南镇仙门村人,明朝潮州名贤之一。1574年(明万历二年)中进士,历任万年、泰和知县。一生着作甚丰,着有《醉经楼集》、《二程语录纂》、《礼篇》、《易注》、《铨曹仪注》、《阴符经注》、《白沙文篇》等。

 卢侗(1023年-1094年):澄海区上华镇冠山人,潮州前八贤之一。博通经史,尤精《周易》。

 张夔(1068年-1157年):澄海区莲华镇隆城人,潮州前八贤之一。1118年(宋徽宗政和八年)进士,历任茂名知县、廉州通判等职。

 林大春:潮阳区棉城镇人,1543年(明嘉靖二十二年)中举人,二十九年登进士,后官拜户部主事。四十二年回家为母服丧,后出任河南睢陈道佥事,因执法不避权贵,依法处置了宰相高拱的家臣,被高拱设计撤职。

 郑之侨(1707年―1784年):字茂云,号东里,清·潮阳举练都金浦乡人。雍正13年举人,乾隆2年(1737年)进士,授江西铅山县令,兼弋阳县令,历升饶州府同知,署广西柳州府知府,湖南宝庆(今邵阳市)知府,山东济东泰武道员,湖广安襄郧兵备道(今湖北之安陆、襄阳、郧阳三地区,当时各为府)。致仕后家居近20年。其府第今存。

 萧端蒙:潮阳区棉城镇人,1540年(明嘉靖十九年)中举人,翌年登进士选庶吉士。二十二年任山东道御史,掌管京城防务治安。三十二年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他奉诏进京,挑选训练延安、绥德精兵,保卫京城,皇帝赏赐金绮。嗣后奉旨巡按江西,依法查处江西藩王,深得人心。

 周光镐:潮南区峡山镇人,公元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中举人,1571年(隆庆五年)中进士。万历二十年,陕西宁夏卫原副总兵哱拜父子反叛,周光镐升调陕西按察使,驻咽喉要地临巩(今兰州附近),专职兵备道。宁夏之乱平定,次年晋都蔡院右佥都御史,任宁夏巡抚,佐理军务。修城堡,整军备,制外敌,饬内政。后晋大理寺卿。公元1596年秋(万历二十四年)告老返抵潮阳,在家乡兴辨公益,于峡山筑明农草堂,读书着述。

 郑信(1734年-1782年):生于泰国阿瑜陀耶城。父郑镛为澄海区上华镇华富村人,1723年-1735年(清雍正年间)南渡暹罗,居阿瑜陀耶城,娶暹罗女洛央为妻,生郑信。1767年4月,缅军攻陷暹都,大城王朝灭亡。郑信以东南沿海地区为基地,组织军队抗击缅军,于当年收复大城,并迁都吞武里。12月28日被拥立为王,史称吞武里王朝,称郑信为达信大帝。此后陆续消灭各地割据势力,于1770年统一了暹罗全国;又多次对外扩张,成为泰国历代幅员最大的王朝。

 叶志匡:澄海区上华镇冠山人,为清朝雍正年间进士,曾任开封府尹等职,后官拜郑州正堂。

 翁万达(1498年-1552年),字仁夫,号东涯,谥襄毅,亦作襄敏,揭阳人(今隶汕头市区鮀浦片区)。嘉靖丙戌进士。历官兵部尚书,总督宣大。一直广被褒扬,深受后人敬仰,被誉为嘉靖中叶“第一边臣”、“岭南第一名臣”,或誉之为国之“干城”。着有《稽愆集》、《东涯集》,列入《耆旧集》,近年其后人辑有《翁万达集》。

 近现代名人

 张明汉:潮阳区谷饶镇人,中国核电专家。

 郭任远:潮阳区铜盂镇人,中国心理学奠基人。

 李新魁:澄海区人,中国着名语言学家。

 赵汀阳:市区人,中国着名哲学家。

 林伦伦:澄海区人,中国着名语言学家。

 刘遵义:潮阳区谷饶镇人,世界着名经济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吴贯因:澄海区人,着名史学家和语言学家。

 黄际遇:澄海区人,着名数学家。

 杜国庠:澄海区人,着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澄海中学校长。

 郑麐:潮阳区人,中国政治学开创者之一,精研古代历史哲学、英译先秦古籍。

 丘成桐:数学家。美国国籍。生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1966-1969在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就读。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李展腾:潮阳区人,为民画派开创者,官员学者,被称为“小饶宗颐”,是“潮汕前有李嘉诚与饶宗颐,后有马化腾和李展腾”中的“一腾”,因为李展腾集艺术和学术及思想于一身,类似于饶宗颐,又是比较有潜力的年轻人,所以才被专家学者和媒体视为潮汕地区饶宗颐之后的一个接班人。

 郑正秋:潮南区成田镇人,中国**事业奠基人之一。1913年编导中国**史上首部故事片《难夫难妻》,20年代创办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和明星新戏学校,培养出胡蝶等一大批**艺术家。代表作有《自由之花》、《姐妹花》等。

 蔡楚生:潮阳区铜盂镇人,1931年加入联华影片公司,任编剧和导演,曾编导出轰动一时的《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优秀影片,建国后曾担任国家**局副局长、中国**工作者联谊会会长等,对我国**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秦牧:澄海区人,1938年到广州参加抗加救亡宣传活动,后辗转于粤、桂、川各地从事编辑、教育工作,积极创作文艺作品。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副会长、《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主编《广东教育与文化》、《作品》等杂志,后任广东省文联副会长等。主要作品有《花城》、《艺海拾贝》、《语林采英》等数十部。

 翁锦通:1917年中秋,出生于汕头市区鮀浦蓬洲一个破落农民家庭。终一名蜚声海内外的“商界奇才”、香港的“抽纱大王”。

 林百欣:潮阳区人,着名爱国慈善商人,丽新集团董事长,香港亚洲电视董事长,香港十大财阀之一。其子为林建岳为寰亚娱乐老板,香港娱乐三巨头之一。在潮阳区棉城镇创办一所以其命名的学校:潮阳林百欣纪念中学。

 连瀛洲:潮南司马浦大布乡人,着名爱国慈善商人,银行家,新加坡最大银行大华银行创始人。

 黄光裕:潮阳区人,国美电器等董事长,为2005、2006、2008胡润内地首富。

 马化腾:潮南区成田人,腾讯创始人,董事长。

墨子白话今译 作者:

注释:

简介: 《墨子》一书思想非常丰富,其中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都比较突出,尤其是它的逻辑思想,是先秦逻辑思想史的奠基作。

笏山记 作者: 蔡召华

注释: 本书依原东莞博物馆藏钞本之影印本标点。

简介: 其情节主线是一位叫颜少青的才子如何建立笏山王国,成为笏山王。笏山是小说虚构的一块与世隔绝的地域,说是在云南蒙化之西。

劫余灰 作者: 吴趼人

注释:

简介: 小说采用章回体,以反美华工禁约运动为背景,描写了一对青年情侣的惨痛遭遇,是对罪恶社会的血泪控诉。

隋史遗文 作者: 袁于令

注释: 《隋史遗文》十二卷六十回,传世的刻本仅有一种,即崇祯癸酉(1633)吉衣主人序本。

简介: 《隋史遗文》所演历史从隋文帝平陈开始,至大唐统一为止。小说为我们展现了隋末大动乱的历史画卷。

南史演义 作者: 杜纲

注释:

简介: 《南史演义》叙宋、齐、梁、陈四朝的兴亡,着力描述几个王朝的创业君主:宋武帝刘裕、齐高祖萧道成、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其中刘裕宋朝的事迹最多。

北史演义 作者: 杜纲

注释:

简介: 写南北朝时北朝政权更替、群雄纷争故事,起自魏未,终于隋初,以北齐为主。

笔梨园 作者: 潇湘迷津渡者

注释:

简介: 小说叙述江南徽州府的江干城,经商落魄当佣工,偶嫖看楼妓女媚娟。媚娟不嫌江干城贫穷,慷慨侠义,历经坎坷,后做了夫妇,共享荣华富贵。

草木春秋演义 作者: 驷溪云间子

注释:

简介:

一.周朝 (公元前1066 —前256)

英文名:The Zhou Dynasty

1、周朝

周朝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结束。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朝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

2、西周朝的兴起

西周(公元前1066 — 公元前771年)从周武王灭商朝建国,到周幽王亡国,共历三百多年,是中华帝国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后世历史的发展有巨大而很深远的影响。

先周是活动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周人的始祖传说是「帝喾(音「库」kuˋ」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弃」在「帝舜」时担任农师,号称「后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商朝初年,他的后代「公刘」率族人迁到磁。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自称为「周」。「古公」的幼子「季历」继位后,修行道义,发展生产,驱逐夷狄,力量更为强大,与商发生矛盾。商王「文丁」派人将季历杀死,「季历」的儿子「姬昌」继位。昌号称」西伯」,仁慈爱民,礼贤下士,天下士人都来投奔。周的发展,使商纣感到威胁,于是将西伯昌囚禁于羑里七年。周人以珍宝和美女将西伯赎出,此后,在吕尚的辅佐下,西伯昌表面上耽于游乐,对「殷纣」十分驯服,实际上却更为积善修德,和悦百姓,大力发展生产,使更多的诸侯前来归附,进而征讨不驯服的诸侯和商的盟国,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二,成为所谓的受命之主,而自称王,即周文王,并将都城迁到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南沣水西岸)。九年,周文王逝世。其子姬发继位, 称周武王。他继续以吕尚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等人为主要助手,继续文王未尽的事业。将都城扩至沣水以东的「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积极作灭商的准备。两年后,武王在盟津召集八百诸侯会师盟誓。周文王受命第十一年十二月,武王兵出潼关,联合各方国诸侯,挥师东向,于次年二月甲子日在牧野打败商朝的军队,杀死殷纣王,史称「武王灭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周朝经历了三十七代天子,八百多年,到公元前二百六年,才被秦国灭掉。公元前770年, 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丰镐二京在西,洛邑在东,习惯上称公元前770年以前的周朝为西周,以后的为东周。

周武王建周后,大封功臣谋士,如将「吕尚」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叔「鲜」封于「管」,叔「度」封于「蔡」。据说,周初总计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十五,同姓之国四十。封邦建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诸侯再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士,这样自上而下统治人民。武王死后,其子「诵」继位,为「成王」。成王年少,天下初定,「周公旦」恐怕诸侯不服,以王叔摄政。「管叔」、「蔡叔」不服,与殷纣之子「武庚」,带领淮夷,发动叛乱。周公毅然率兵东征,平定了叛乱,诛杀了武庚和管叔,放逐了蔡叔,收伏了殷的余民。为了加强对东方的统治,周公奉成王之命负责营建「洛邑」的工作。洛邑建成后,成王亲自来到洛邑王城,大会天下诸侯和四夷君长,并将跟随武庚叛乱的殷遗民迁进「成周」,以便控制。周公还制礼作乐,建立了周朝的各项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确立了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成王曾亲自讨伐东夷,使东部得以安定。成王死后,继位的康王继承先王的事业,勤于政事,平易近民,刑罚几十年不用,社会更加安定。

武、成、康三代,政治清明,是周的黄金时代。但到第四代天子「周昭王」时,就出现了危机。当时,王道微缺,「周昭王」贵为天子,南巡汉水时,却被船夫用特制的胶船暗算,葬身于鱼腹之中。「周穆王」继位后,为了恢复周王朝的威望,新设太仆一职,作为太御众仆之长,以加强王朝的中枢管理。他制定刑律,减轻刑罚,以加强对臣民的控制,施善政于天下。他西征犬戎,南摄夷人,对边远民族的侵扰进行积极的防御,制止了掠夺。穆王又曾东平「徐偃王」所率徐夷诸部的反叛,南讨「楚国」,大会诸侯于「涂山」。

「周穆王」以后,周朝逐渐衰微,「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四代,由于周围戎狭的不断侵扰,王朝陷 入长期的战争之中,国力消耗很大,不得不加重对民众的剥削,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有的贵族也开始破产,而表现出对现实的愤懑。

长期的矛盾逐渐积累,使王朝产生了深刻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继位的「周厉王」,不仅不采取安抚民众、发展民生的措施,反而任用佞臣,大肆挥霍,连年对外征战,变本加厉地剥夺,垄断山泽之利,引起民众的不满和议论。他就派巫师监视,杀死议论的人,使矛盾更为尖锐。三年以后,愤怒的镐京居民终于发起暴动,将「厉王」流放到「彘(音「至」zhiˋ」,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政权,历史上称为「周召共和」。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从这一年开始有了明确而且连续不断的纪年。「周厉王」死后, 他的儿子「宣王」整顿朝政,曾经使周王朝有所复兴。但到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时,王朝的危机更为严 重。关中地区发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严重自然灾害,周幽王不仅不抚恤灾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贪得无厌。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幽王举烽火欺骗诸侯前来勤王。最严重的问题是,幽王决定废去王后申氏,杀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幽王,据走褒姒。幽王的儿子「宜臼」即位时,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前来骚扰。「周平王」宜臼只得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3、主要诸侯国

周武王姬发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为列国诸侯,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为附庸。其中姬姓子孙的封国最多,有53个,这就是中国封诸侯建同姓的“封建”的由来。

分封的列国诸侯中著名的有:

鲁国---姬姓,侯爵。系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公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功,乃封其长子伯禽于曲阜,以辅周室。

齐国---姜姓,侯爵。系炎帝裔孙伯益封地,今山东青州府。

燕国---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君奭。封国地为今幽州蓟县。

魏国---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毕公高。封国地为今河南开封府高密县。

管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鲜。封国地为今河南信阳县。

蔡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封国地为今河南汝宁府上蔡县。

曹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铎。封国地为今济阳定陶县。

成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封国地为今山东兖州府汶上县。

霍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处。封国地为今山西平阳府。

卫国---姬姓,侯爵。系王同母少弟,为康叔。封国地为今北京冀州。

滕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绣。封国地为今山东章丘县。

晋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姬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封国地为今山西平阳府绛县东翼城。

吴国---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长子姬泰伯之后。封国地为今吴郡。

虞国---姬姓,公爵。系周太王次子姬仲雍之后。曰姬章已,为吴君,别封其为虞。封国地为今河东太阳县。

虢国---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之弟。封国地为今陕县东南之虢城。

楚国---芈姓,子爵。系玄帝姬颛顼后裔。封国地为今丹阳南郡枝江。

许国---姜姓,男爵。系伯夷之后,曰文叔。封国地为今许州。

秦国---嬴姓,伯爵。系玄帝姬颛顼后裔。封国地为今陕西西安。

莒国---嬴姓,子爵。系少昊之后。封国地为今莒县。

纪国---姜姓,侯爵。系太公次子。封国地为今东莞县。

邾国---曹姓,子爵。系陆终第五子晏安之后。封国地为今山东邹县。

宋国---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长庶子,曰微子启。封国地为今睢阳县。

杞国---姒姓,伯爵。系夏禹王之后。封国地为今开封府雍丘县。

陈国---妫姓,侯爵。系帝舜之后。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