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画的发展历史
禅有两个涵义:一是提倡用禅观概括佛教全部教理和修行的主张。二是指中国佛教宗派,以释尊在灵山会上拈花、摩诃迦叶微笑为其滥觞,奉菩提达摩为中华始祖,以觉悟众生自心为主旨。禅宗的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以心传心,心心相印的方式相传,即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的不立文字,不是说和文字过不去,而是反对文字所裹挟的“理性”,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及自身知识的局限性。
中国禅宗文化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盛于唐、宋,经元、明、清诸代发展演变,而为中华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其中,我们江西对禅宗文化的发展,是决定性的,禅宗发展史上有“一花开五叶”之说,就是指早期中国“佛教化”开始步入佛教“中国化”后,传衍为“五家七宗”,其中的三家五宗起源于江西,为沩仰、临济、曹洞及黄龙、杨岐。
如著名的禅师马祖道一,他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开创丛林,二是开创理念。他当年在南昌开元寺,就是现在的佑民寺弘法,四方信徒云集洪州,使开元寺成为江南佛学中心,洪州禅由此发源,其理论核心,就是“平常心是道”。这一命题,对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学禅人明白,禅道就是生活之道。“平常心”、“无造作”是禅的内核:“困了就歇,饿了就吃”,一切顺其自然,“要眠即眠,安坐即坐”,“本来面目”就是无污染,无附着的未然。
中国传统水墨艺术恰恰有与禅宗禅意的相通之处,它可以通过有限的笔墨来传达无穷的气韵。我觉得,禅者用简、空的境界来表达禅事、禅理所绘的画,应该就叫禅画吧。简而见其功,空而得万物。禅画的笔法和主题,是禅者心境,明心见性是其根本,扣合禅宗“法无定法,以心生万法”的特色。禅画所表达的,是从“我执”“法执”的桎梏回归无拘无束的自在,是从浮躁功利的社会回归平静无尘的自性。从某个角度讲,禅画是画禅者与观画者共同完成的创作过程,禅者借用笔墨,写出心灵的声息,在有限的人生水月中,创造广大无边的境界;而观画者“以禅悦为味”,对画面中万里长空、万籁寂静的虚空,产生轻安寂静的感觉,适悦身心,如灵山会上的拈花一笑,这才是圆满的妙高顶上不可言说的禅的境界。
禅画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禅宗特有的艺术。首开禅画先河的,当为唐代王维;唐末贯休、宋代梁楷;明末清初的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和弘仁;近代的虚谷,现代的弘一、丰子恺,在禅画史上都很有影响。“水花凝幻质,墨彩染空尘”,成就了文化史上蔚为清流的禅画大观。
江西人,享受着得天独厚禅声入耳,禅风拂面,而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更是通过他的简空境界将儒、释、道并融的本土禅画推向无可质疑的艺术顶峰。所以,溯本归源,禅宗、禅画都成长于中国,盛极于江西,我们作为后人,自当尤其努力,以激发禅文化的潜德幽光。
方云禅画
方云禅画
方云禅画
方云禅画
方云禅画
方云禅画
方云禅画
方云禅画
禅文化,是指以中国佛教禅宗思想为基础所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化。
禅文化,可以分为经典(禅文)、思想(禅语)、诗歌(禅诗)、书法(禅书)、绘画(禅画)、音乐(禅乐)、武术(禅武)、中医(禅医)、农耕(禅农)、素食(禅食)、茶道(禅茶)、慈道——慈悲之道和慈善之道(禅慈)、孝道(禅孝)等若干种类。
1、禅宗的兴起及其与中国士大夫产交往
一、从印度禅学到中国禅宗
二、一花开五叶
三、靡然向风
四、亦僧亦俗、亦俗亦僧
五、禅悦之风再盛
2、禅宗与中国士大夫的人生哲学与审美情趣
一、从禁欲到适意
二、从适意到纵欲
三、“幽深清远的林下风流
3、禅宗与中国士大夫的艺术思维
一、直觉观照中世界浑沌一片
二、观照・冥想
三、活参・顿悟
四、自然・凝炼・含蓄
4、结束语:从中国文化史的角度研究禅宗
附录
内容简介:本书是从中国文化史的角度来研究禅宗的。禅宗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思想现象,它对中华民族(尤其是文人士大夫)以心理性格、思维方式、基本观念的影响,势必是研究的主题。本书便是围绕着心理性格,人生哲学与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与艺术思维这几方面展开讨论的。
1、达摩祖师:中国禅宗初祖。
菩提达摩,南天竺国香至王的三王子。少时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深入禅法。后随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学大乘义理,四十年后受嘱衣钵,续佛法脉。
梁武帝普通七年(公元526年)达摩祖师泛海来到广州,后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时人称“壁观婆罗门”。
毕生提倡“二入四行”之教法,于弘法时屡遭险难,先后五次遭毒害。约魏文帝大统二年,因化缘已毕,传法得人,遂于第六次被毒害时从容灭度。因其将佛陀“明心见性”的禅法传入中土,故为中国禅宗的初祖。
2、慧可大师:中国禅宗二祖。
慧可大师,南北朝人,俗姓姬,武牢人,中国禅宗二祖。早年精于儒道,通老庄易学,后弃俗学,依宝静禅师出家。为求无上大法,立雪断臂,师事达摩。毕生力排诽议,虽屡遭险难,但仍坚持随宜说法,广渡群品。
周武宗灭佛时,与同参昙林法师力挽狂澜,护送经典佛像。后隐司空山,付法三祖僧璨。慧可得师精髓,承师遗志,弘扬达摩禅法。寂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世寿107岁,谥“大祖禅师”,可谓中土禅宗第一人。
3、僧璨大师:中国禅宗三祖
僧璨大师,中国禅宗三祖。初以白衣谒二祖,既受度传法,隐于舒州之皖公山。后周武帝破灭佛法,三祖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无能知者。至隋开皇十二年壬子岁,传法四祖道信。
4、道信大师:中国禅宗四祖
道信大师,隋朝蕲州人,俗姓司马氏,中国禅宗四祖,世称双峰道信。幼慕空门而出家,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入舒州皖公山,参谒僧璨,言下大悟,奉侍九年,得其衣钵。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归蕲州,住破头山三十余年,传法于弘忍,另有弟子法融别立“牛头禅”。
5、弘忍大师:中国禅宗五祖
弘忍大师,俗姓周,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
6、慧能大师:中国禅宗六祖
慧能大师,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人,生于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
7、青原行思大师
青原行思, 唐代高僧,俗姓刘,庐陵(今吉安)人。少年出家,24岁慕名前往岭南曹溪拜六祖慧能为师,亲近慧能大师15年,后住吉安青原山静居寺,四方禅客云集,世称青原行思。
8、石头希迁大师
石头希迁禅师(700~790),唐代禅僧。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省高要县)人。希迁年轻时即沉毅果断,自信力强。他反对乡邑迷信神祠、定期杀牛洒酒的祭祀,每逢祀期,就前往毁祠夺牛,态度坚决。希迁的禅法总结于他所撰的《参同契》。
9、药山惟俨大师
惟俨(737~834),别号药山,唐代高僧,石头希迁禅师法嗣。绛州(在今山西侯马市东北)人,俗姓韩。惟俨是禅宗南宗青原系僧人,曹洞宗始祖之一,他是联系马祖道一神系和石头希迁 禅系的重要禅师,在禅宗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0、云岩昙晟大师
云岩昙晟禅师 (781—841),俗姓王,建昌县(今永修县)人,嗣法于药山惟俨禅师,为东传中华禅宗第十代祖师,付法于洞山良价悟本禅师。
11、世洞山良价大师
洞山良价禅师(公元807~869年),唐代高僧,中国佛教禅宗五大家之一曹洞宗开山之祖。越州诸暨(今属浙江)人,俗姓俞,俗称良价或单称洞山,为药山惟俨(公元751-834年)之法孙,云岩昙晟(公元782-841年)之弟子,他与弟子曹山本寂(公元840-901年)共同创立了曹洞宗。
扩展资料:
一、禅宗起源
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主张顿悟法要“见性成佛”自初祖达摩祖师起,皆指人心,不拘修行。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
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
北宗神秀是以“坐禅观定法“为依归,渐进禅法,渐修菩提。所以称之为“渐悟”。南宗惠能大师是以“即心即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依归。不拘泥”坐禅“”观定"与否即成佛道!所以称之为“顿悟”。
二、禅学精神
禅宗思想体系的内涵、结构、核心来看禅宗的基调是以心性论为基点,通过心性修持获得心性升华的心性学说,是一种摆脱烦恼、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贯穿于禅宗心性学说、文化思想的本质内容是:自然——内在——超越。
三、门派
1、少林寺,有“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中国汉传佛教禅宗祖庭,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下。因寺院坐落于少室山阴密林之中。故而得名。
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孝义帝为佛陀禅师修建,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萨提达摩来此,于寺凝修壁观,建立禅宗,历代屡次重修。禅宗传承以达摩为初祖,少林寺西北有初祖庵,建于宋代,石柱上有宋宣和七年(1125年)题字,寺西南原有二祖庵,中有二祖慧可塑像。
2、匡教寺,位丁河北成安县,禅宗二祖慧可说法之处,相传达摩曾在此为二祖说法。
3、山谷寺,又称乾元寺、三祖寺。位于二安徽潜山西北三十里的三祖山,禅宗三祖僧璨大师曾在此讲经说法,寺庙有僧璨大师塔。
4、真觉寺,又称东山寺,位于湖北黄梅东北二单的冯茂山上。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曾居于此。
5、南华寺,位于广东韶关南六十里处,原名宝林寺。禅宗六祖慧能开法于此。寺内有六祖肉身塔,供于六祖殿内。
-禅宗
佛教是在北魏时期传入中国的一门宗教,并且在以后的几百年中都对我们的思想观念和一些生活习俗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佛教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在全世界都有着非常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力。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后,受到了很多国人的追捧,有很多的人都一心向佛,非常的虔诚。禅宗是带有中国色彩的佛教,而南宗和北宗也是一个非常受到争议的话题,他们两个的区别就在于主张修道的方式是不同的。
禅宗的出现
一开始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还是保留着他自己本身的色彩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中国也并没有针对佛教进行一系列的研究,随着时间的加长,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后渐渐的被加入了一些带有中国色彩的东西。这个时候的佛教有很大一部分与原来的佛教是有着区别的,所以中国化的佛教又被称为禅宗,这应该是一个独立于佛教自身发展的一个宗教类别,一开始创造禅宗的第一任方丈就是达摩。
主要观点
禅宗在中国的发展也是非常顺利的,他的主要观点就是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主张,通过修炼自己的心性,使自己获得升华,达到一种新的境界。这个时候的禅宗基本上已经与佛教没有很大的联系了,反而与中国传统的道教有着一些共同之处,都是主张道法自然,所以禅宗在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也吸取了很多道教的东西,并且还有了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和相关的文本记载。
南北宗的不同
禅宗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也逐渐分成了南北两个比较大的宗门,这两个宗门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主张修炼的方式是不同的。南宗主张悟性,希望宗门中的弟子能够通过打坐,念经来稳定自己的心神,抛弃一些影响自己的烦恼,只要自己的心是纯洁干净的,就算是已经成功得到了。南北宗一直针对修和悟的先后顺序有着不同的争论,最后得出的一致结论是,不必争出一个高下,每一种修炼方法都有着自己的长处。
本文2023-08-19 19:31:1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7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