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灵冲剂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4收藏

益肾灵冲剂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鉴别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规格 211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益肾灵冲剂 1 拼音

yì shèn líng chōng jì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Yishenling Chongji

22 标准编号

WS3B039190

23 处方

枸杞子 20g 女贞子 30g 附子(制) 2g 芡实(炒) 30g 车前子(炒) 10g 补骨脂(炒) 20g 覆盆子 20g 五味子 5g 桑椹 20g 沙苑子 25g 韭菜子(炒) 10g *羊藿 15g 金樱子 20g

24 制法

以上十三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 12小时,滤取上清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80℃)的清膏;每1 份清膏加6 倍量 的糖粉,搅匀,制成颗粒,低温干燥,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26 鉴别

(1) 取本品 10g,研碎,加乙醇25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 ,残渣加醋酸乙酯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对照品, 加醋酸乙酯分别制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 )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 层板上,以石油醚(60 ̄90℃)醋酸乙酯(2: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10%氢氧化钠乙醇溶液,置紫外灯光(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 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7 检查

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C)。

28 功能与主治

益肝壮阳。用于肾亏阳痿,早泄。遗精,少精、死精等症。

29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 袋,一日3 次。

210 规格

每袋装 20g

211 贮藏

密封。

古籍中的益肾灵冲剂 《王氏医案绎注》:卷七

以西洋参犀角生地银花绿豆栀子元参茯苓羚羊茅根为剂。冲入热童溲灌之。(脉以沉分为主。按之数。阴虚挟热

《外科全生集》:[卷三诸药法制及药性]沉香

干研末或酒磨,以煎剂冲服。治肿毒,心腹痛,调中补脏,益精神,壮阳。《外科全生集》清王洪绪公元1740

《祖剂》:[卷之四矾石丸]矾石汤

用矾石(二两)上下班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治香港脚冲心《祖剂》明施沛公元13681644

《祖剂》:[卷之一桂枝汤]桂苓五味甘草汤

即桂枝甘草汤加茯苓五味子治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小便难时复冒者《祖剂》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祖剂》:[卷之二茯苓杏仁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鉴别 27 检查 28 含量测定 29 功能与主治 210 用法与用量 211 规格 212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感冒灵冲剂 感冒灵冲剂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gǎn mào líng chōng jì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Ganmaoling Chongji

22 标准编号

WS3B166093

23 处方

三叉苦 491g 金盏银盘 327g 野菊花 246g 岗梅 736g 咖啡因 0 4g 对乙酰氨基酚 20g 扑尔敏 0 4g 薄荷油 02ml

24 制法

以上八味,除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扑尔敏、薄荷油外;其余三叉苦 等四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 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 热测)的清膏,放冷至室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65%,静置过夜,滤取上清液, 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取对乙酰氨基酚细粉及蔗糖粉适量,加入上述稠膏中,再与扑 尔敏及咖啡因的水溶液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喷洒薄荷油的乙醇溶液,混匀或压块, 制成 1000g,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棕色的颗粒或块状冲剂;味甜、微香

26 鉴别

(1)取本品 10g,研细,加乙醇15ml,研磨,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 干,残渣加乙醇数滴使溶解,点于纸上,喷以 2%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晾干,置紫外光 灯(365nm) 下观察,应显**荧光。

(2)取本品 10g,研细,加稀硫酸15ml,振摇10分钟使溶解,用乙醚提取 2次, 每次10ml,合并乙醚液,用水洗涤 3次,每次约10ml,分取乙醚层,水浴中蒸去乙醚, 残渣加氢氧化钠试液数滴,即显红棕色。

(3)取本品 10g,研细,加无水乙醇20ml研磨,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 取扑尔敏、对乙酰氨基酚,分别加水制成每 1ml含 4mg、 3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5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 层板上,以甲醇浓氨试液(2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以碘蒸气显色。供 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7 检查

应符合冲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

28 含量测定

取本品 10g,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 0 14g ),置滤纸筒中,加硅胶2 5g,混匀,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丙酮 100ml,加热回流 6 小时,提取液趁热移至 250ml锥形瓶中,提取器用温热丙酮40ml分次洗涤,洗液与提取 液合并,水浴上回收丙酮,残渣加稀硫酸40ml,加热回流 1小时,冷却后倾入烧杯中, 用水50ml分次洗涤锥形(01mol/L)滴定,即得。每 1ml的亚硝酸钠液(01mol/L)相当于 1512mg的 C8H9O2N0 每袋(或块)含对乙酰氨基酚 (C8H9O2N) 应为标示量的900~ 1100 %。

29 功能与主治

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等。

210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 10g,一日 2次。

211 规格

每袋(块)重 10g(含乙酰氨基酚0 2g)

212 贮藏

密封。

古籍中的感冒灵冲剂 《王氏医案绎注》:卷七

以西洋参犀角生地银花绿豆栀子元参茯苓羚羊茅根为剂。冲入热童溲灌之。(脉以沉分为主。按之数。阴虚挟热

《外科全生集》:[卷三诸药法制及药性]沉香

干研末或酒磨,以煎剂冲服。治肿毒,心腹痛,调中补脏,益精神,壮阳。《外科全生集》清王洪绪公元174

《祖剂》:[卷之四矾石丸]矾石汤

石(二两)上下班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治香港脚冲心《祖剂》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祖剂》:[卷之一桂枝汤]桂苓五味甘草汤

即桂枝甘草汤加茯苓五味子治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小便难时复冒者《祖剂》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祖剂》:[卷之二茯苓杏仁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黄芪通痹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黄芪通痹汤 1 拼音

huáng qí tōng bì tāng

2 处方

黄芪3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9克,地黄15克,炙甘草6克。

3 功能主治

温阳益气,滋补阴血,化瘀通络。主心肾阳虚,心血瘀阻。

4 黄芪通痹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5 摘录

刘玉瑛方

古籍中的黄芪通痹汤 《本草思辨录》:[卷三]藕、鸡头实

润善穿,故能散血除热。鸡头气温性燥有刺,故能除湿通痹。鸡头主湿痹,取其能通。然其通以涩为通,故本经又

《玉机微义》:[卷四痰饮治法]治风痰之剂

丸至百丸煎浆水沸下药煮浮为度漉出淡浆水浸另用生姜汤下或通圣加半夏局方川芎丸防风丸皆可用也按以上三方

《医学从众录》:[卷一虚痨续论]方治

丹皮等滋敛之药。又水为寒邪,故用附子、肉桂等助阳通痹之药,相济而相成,总以通肾利小便为主,此八味丸之

《校注医醇剩义》:[卷四]胀

祧要药。然而重点则在独取乌梅安胃丸之椒、姜,盖温通之性强,而前八味皆大得其力矣。祖怡注。脾胀者,善

《医碥》:[卷之七·诸方(下)诸方门目(下)]痹

八公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关于八公山的一些历史故事你知道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八公山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八公山的故事篇一

在八公山与淮河相交的峡山口附近的洞穴石罅中,生长着只有八公山水域才有的稀有鱼种——回王鱼。这种鱼,其食用肉质和营养价值,都超过驰名的淮河鲤鱼,自古以来被列为“贡鱼”。

相传西汉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求仙学道,有人将此鱼献给他,他食后觉得味美可口,就称之为“回黄”,并常在宴客时道此佳肴的精美,故当地人将此鱼称为“回王鱼”、“回黄鱼”和“淮王鱼”。

关于回王鱼,也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黑龙潭里的龙宫里来了一群美丽无比的鱼精回王仙女,回王仙女们拜善良的老黑龙为父,在龙宫里过着安静的生活。有时轻歌曼舞,隔水相闻。有一天,黑龙潭附近的一个村庄里来了一群玩花鼓灯的,动听的锣鼓声传到了龙宫里,喜欢歌舞的回王仙女们听到后,一致要求老黑龙带它们一起去人间看灯。老黑龙无奈,只好变成一辆龙头马车,载着众仙女出了黑龙潭,原以为四下无人看见,没想到却被一位过河看灯的后生撞见了。后生抢先到了灯场,把这一发现告诉了人们。不大一会,龙头马车载着盛装美丽的仙女到来了,看灯和玩灯的人们立刻团团围过来,争相观看。老黑龙一看露出真相,慌忙带众仙女逃回了黑龙潭。但是被仙女的美貌迷住的人们哪里肯罢休,从此,便天天有人在此用网打捞回王仙女,仙女被捞出水便成了金**的回王鱼,成了人们的美味。老黑龙劝仙女们逃命,但众仙女又不忍离开老黑龙。从此,回王仙女们就躲在深水洞中不敢露面,但是,仍不免有人被捉出水去。所以,黑龙潭里时常能听到呜呜作响的声音,那是老黑龙在为失去的回王仙女哭泣呢。

回王鱼性情温和、孤僻,常常带着它的家族栖于水底层和岩洞、岸穴、石缝里。峡山口一带水下岸穴、岩洞较多,又兼弯道、湍流,所以回王鱼集生在此地。每当淮河汛期,回王鱼便欢跃起来,有的逆水而上,可达河南;有的顺流而下,可达江苏。但是,它们生儿育女和长期栖息的地方,仍然还是在八公山水域中。

八公山的故事篇二

八公山豆腐历史悠久,相传在二千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为求长生不老药,同八位被解职至此的朝野大臣在八公山下用八公山泉水、黄豆和盐卤制作灵丹妙药,结果仙丹未得,却无意中发明了豆腐,称之为“八公山豆腐”。此豆腐质嫩味美,无黄浆水味,名贯古今,久留盛名。 当地将此豆腐,配以笋片与虾子制成菜肴,并成为历代珍馔美味。淮南王刘安等,原意为炼丹结果炼成豆腐真可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孙中山先生钟意素食,尤喜食豆腐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说:“中国素食者必食豆腐。夫豆腐者,实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豆腐菜肴也是在我国居众素之上,而且久吃不厌。

古代制作豆腐示意图 豆腐起源于安徽的淮南地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豆腐中质量最好的数淮南八公山一带,叫做“八公山豆腐”。这种豆腐采用纯黄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制而成。当地农民制作豆腐的技艺世代相传,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艺,做出的豆腐细、白、鲜、嫩,深受群众欢迎。

淮南王刘安与八公 清朝汪汲的《事物原会》说:西汉古籍有“刘安作豆腐”的记载,刘安是汉刘邦的孙子,建都于寿春(即今寿县),招宾客,方士数千人,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八人,号称“八公”。刘安常在八公的陪伴下,炼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不想炼丹不成,反以黄豆、盐卤(又有说石膏)做成豆腐。

关于八公山豆腐还有一种传说:刘安在家炼丹不成,胸中烦闷,外出散心,忽见对面北山下来八位老人,虽须长齐胸,但神采奕奕,健步如飞。刘安大惊,疑是神仙,便求长生不老妙方,老人说是吃了用磨碎大豆做成的食物。刘安如法炮制,得豆腐。从此,豆腐之法就从八公山下传播开来。

八公山的故事篇三

八公山形势险峻,有藏龙卧虎之势,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秦晋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公元383年,占据北中国的秦王苻坚,调动几十万大军南侵,晋谢石、谢玄率军在八公山一带与苻坚展开了一场大战。结果东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败秦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就源于此。

八公山景致绝美,古迹繁多。山间山涧曲回,溪流潺潺,山上松涛呼啸,披金叠翠。南梁吴均曾在《登寿阳八公山》一诗中写道:“疏峰时吞月,密树不开天。”由此可见八公山林木繁茂景状。主要名胜古迹有惊马坡、古渡口、谢公祠、石门潭、玛瑙泉、廉颇墓、淮南王墓、涌泉庵、淮王丹井、老母猪山、吕蒙正寒窑、刘金定梳妆台、十八连珠寨等;而自然景观尤以寿阳烟雨、西湖晚照、东津晓月、紫金迭翠、珍珠涌泉、硖石晴岚、茅仙古洞、八公仙境“寿阳八景”为最佳。曾有古人作“八景”诗曰:“紫金迭翠看秋枫,硖石晴岚对峙雄,古洞三茅留胜迹,八公仙境乐无穷,东津晓月晨多趣,西望湖光晚照红,串串珍珠泉水涌,寿阳烟雨似琼宫。”“楚山重迭矗淮氵贲,堪与王维立画勋”,难怪李白、王安石、苏轼等都曾在八公山上留下了足迹和脍炙人口的美丽诗篇呢!

  桑白皮(《药性论》)

  异名桑根白皮(《本经》),桑根皮、桑皮(孟诜),白桑皮(《山西中药志》)。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除去栓皮的根皮。植物形态详"桑叶"条。

  采集冬季采挖,洗净,趁新鲜刮去背棕色栓皮,纵向剖开,以木槌轻击,使皮部与木心分离,剥取白皮,晒干。

  药材干燥根皮多呈长而扭曲的板状,或两边向内卷曲成槽状。长短宽狭不一,厚1~5毫米。外表面淡黄白色或近白色,有少数棕**或红**斑点,较平坦,有纵向裂纹及稀疏的纤维。内表面黄白色或灰**,平滑,有细纵纹,或纵向裂开,霉出纤维。体轻,质韧,难折断,易纵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出。微有豆腥气,味甘微苦。以色白、皮厚、粉性足者为佳。

  主产安徽、河南、浙江、江苏、湖南等地;其他各地亦产。

  化学成分含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

  和黄酮成分桑根皮素、桑素、桑色烯、环桑素、环桑色烯等。又含有作用类似乙酰胆碱的降压成分,并含鞣质56%,粘液素9%。

  药理作用①利尿作用

  家兔以桑白皮煎剂2克/公斤灌胃,6小时内排尿量及其氯化物均有较显著增加,7~24小时恢复正常。

  ②降压作用

  日人早年即报告桑树煎剂给动物口服有轻微而缓慢的降压作用,又称必须用根或枝的皮方有降压效果,根及新梢叶则无作用。用乙醚、热水或温甲醇的提取液对兔皮下注射1克(生药)/公斤时,可使血压下降15~25毫米汞柱。从桑白皮中提得一种物质,给兔静脉注射10毫克/公斤,血压立即显著下降;切断颈迷走神经或颈椎,此作用仍存在。它能抑制离体蛙心、兴奋兔离体肠管,此等作用皆可被阿托品阻断,故推测可能是乙酰胆碱样物质。对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对蛙下肢血管则为收缩。能兴奋离体兔子宫,轻度促进兔耳下腺的分泌,注射(动脉或静脉)给药对猫瞬膜收缩并无影响,但如直接涂于颈交感神经节上,则可抑制电刺激节前纤维引起的瞬膜收缩。对水蛭背肌单用无作用,如先加依色林后再用,则可使水蛭背肌的紧张度有显著上升。此物质对小鼠静脉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327毫克/公斤。据日人报道,中国产桑白皮的提取物较日本产者降压作用强,毒性亦大,所含乙酰胆碱样物质的成分较多。

  ③其他作用

  桑白皮提取物对小鼠有镇静作用。在狗身上,初步证明用桑白皮线缝合之伤口可无需拆线。

  炮制桑皮:刷去灰屑,洗净,润透后切丝,晒干。蜜桑皮:取桑皮丝,加炼熟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变为**、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桑皮丝100斤,用炼熟蜂蜜30斤)

  《雷公炮炙论》:"凡使(桑白皮)采十年已上嫩根,铜刀剥上青黄薄皮一重,只取第二重白嫩青涎者,用铜刀锉了,焙令干,勿使皮上涎落,涎是药力。此药恶铁并铅。"

  性味甘,寒。

  ①《本经》:"甘,寒。"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平。"

  ④《医学启源》:"气寒,味苦酸。"

  归经入肺、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

  ③《药品化义》:"入肺、大肠二经。"

  功用主治泻肺平喘,行水消肿。治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①《本经》:"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

  ②《别录》:"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缝金疮。"

  ③《药性论》:"治肺气喘满,水气浮肿,主伤绝,利水道,消水气,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

  ④孟诜:"入散用,下一切风气水气。"

  ⑤《滇南本草》:"止肺热咳嗽。"

  ⑧《纲目》:"泻肺,降气,散血。。

  ⑦《本草求原》:"治脚气痹挛,目昏,黄疸,通二便,治尿数。"

  ⑧《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风湿麻木。"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汁涂或煎水洗。

  宜忌肺虚无火,小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续断、桂心、麻子为之使。"

  ②《本草经疏》:"肺虚无火,因寒袭之而发咳嗽者勿服。"

  ③《得配本草》:"肺虚,小便利者禁用。"

  选方①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②治咳嗽甚者,或有吐血殷鲜:桑根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净刮上黄皮,锉细,入糯米四两,焙干,一处捣为末。每服米饮调下一、二钱。(《经验方》)

  ③治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桑根白皮二钱,麻黄、桂枝各一钱五分,杏仁十四粒(去皮),细辛、干婪各一钱五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④治小便不利,面目浮肿:桑白皮四钱,冬瓜仁五钱,葶苈子三钱。煎汤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⑤治卒小便多,消渴:桑根白皮,炙令黄黑,锉,以水煮之令浓,随意饮之;亦可纳少米,勿用盐。(《肘后方》)

  ⑥治糖尿病:桑白皮四钱,枸杞子五钱,煎汤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⑦治传染性肝炎:鲜桑白皮二两,白糖适量。水煎,分二次服。(《福建中医药》(3):26,1961)

  ⑧治产后下血不止:炙桑白皮,煮水饮之。(《肘后方》)

  ⑨治小儿尿灶丹,初从两股起,及脐间,走阴头,皆赤色者:水二升,桑皮(切)二升,煮取汁,浴之。(《千金方》)

  ⑩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蜀桑根白皮,阴干捣末,烊胶,以酒和敷肿。(《千金方》)

  ⑾治蜈蚣毒:桑根皮捣烂敷或煎洗。(《湖南药物志》)

  ⑿治坠马拗损:桑根白皮五斤。为末,水一升,煎成膏。敷于损处。(《经验后方》)

  名家论述

  ①李杲:"桑白皮,甘以固元气之不足而补虚,辛以泻肺气之有余而止嗽。又桑白皮泻肺,然性不纯良,不宜多用。"

  ②《纲目》:"桑白皮,长于利小水,乃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十剂"云,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矣。宋医钱乙治肺气热盛,咳嗽而后喘,面肿身热,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皆能泻火从小便去,甘草泻火而缓中,粳米清肺而养血,此乃泻肺诸方之准绳也。元医罗天益言其泻肺中伏火而补正气,泻邪所以补正也。若肺虚而小便利者,不宜用之。"

  ③《药品化义》:"桑皮,散热,主治喘满咳嗽,热痰唾血,皆由实邪郁遏,肺窍不得通畅,借此渗之散之,以利肺气,诸证自愈。故云泻肺之有余,非桑皮不可。以此治皮里膜外水气浮肿及肌肤邪热,浮风燥痒,悉能去之。同甘菊、扁豆通鼻塞热壅,合沙参、黄芪止肠红下血皆效。"

  圣蚕丸

  《永乐大典》卷九七五引《小儿保生要方》。

  药物组成:白僵蚕(直者微炒)1两,天南星(浆水煮5-7沸)1两,防风(去芦)1两,半夏(先洗净,用浆水煮5-7沸)1两,白附子(浆水煮5-7沸)1两,人参1两,藿香半两(去尘土)。

  主治 小儿诸般生风,壮热,精神恍惚,痰涎壅塞,目睛上视,睡卧不安,头痛颊赤,多惊恐,肢体倦,不喜乳食。

  蚕蜕

  出处《纲目》

  别名蚕退、马鸣退(《嘉佑本草》),马明退(《儒门事亲》),蚕蜕皮(《本草蒙筌》),佛退(《眼科龙木论》),蚕退皮(《本草求原》),蚕衣、蚕儿衣(《山东中药》)。

  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幼虫的蜕皮。收集家蚕起眠时的蜕皮,晒干即可。

  性味《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崩漏,带下,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牙疳,口疮,堠风,目翳。

  ①《嘉佑本草》:主血风病,益妇人。

  ②《本草蒙筌》:止带漏崩中,赤白痢疾,除肠风下血,吐衄鼻洪。疔肿取灰敷,牙疳加麝贴,牙宣灰擦龈上,口疮灰敷患间。

  ③《纲目》:治目中翳障及疳疮。

  ④《握灵本草》:烧灰治牙痈,牙痛,牙疳,缠喉风。

  ⑤《本草求原》:主热淋。

  用法用量内服:煅存性,作散剂。外用:研末撒。

  注意《本草经疏》:妇人血虚无风湿者不宜用。

  附方

  ①治牙疳:枯矾、人中白(火煅白色)、五倍子各三钱,蚕退(烧存性)二钱。为细末。先以米泔水,用蛴螬虫翻转蘸水洗净瘀血,以药敷之。(《赤水玄珠》蚕退散)

  ②治疳疮:马明退(烧灰)三钱,轻粉少许。上研为细末。先以温浆水洗净,干掺之。(《儒门事亲》)

  ③治妇人吹奶:马明退五钱(烧灰),轻粉三钱,麝香少许。上为细末。每服二分,热酒调下服之。(《儒门事亲》)

  各家论述《本草经疏》:蚕退如蝉蜕、蛇蜕之类,各因其本质以为用,蚕退得蚕气之余,故能治血风病,血热则生风,妇人以血为主,故尤益妇人也。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杂讽九首 唐 作者:陆龟蒙

  红蚕缘枯桑,青茧大如瓮。人争捩其臂,羿矢亦不中。微微待贤禄,一一希入梦。纵操上古言,口噤难即贡。蛟龙在怒水,拔取牙角弄。丹穴如可游,家家畜孤凤。凶门尚儿戏,战血波澒溶。社鬼苟有灵,谁能遏秋恸。童麋来触犀,德力不相及。伊无惬心事,只有碎首泣。况将鹏虱校,数又百与十。攻如饿鸱叫,势若脱兔急。斯为朽关键,怒荦抉以入。年来横干戈,未见拔城邑。得非佐饔者,齿齿待啜汁。羁维豪杰辈,四骇方少絷。此皆乘时利,纵舍在呼吸。吾欲斧其吭,无雷动幽蛰。鴚鹅惨于冰,陆立怀所适。斯人道仍閟,不得不呜呃。当时布衣士,亦作天子客。至今东方生,满口自夸白。终为万乘交,谈笑无所隔。致君非有书,乃是尧舜画。只今侯门峻,日扫贫贱迹。朝趋九韶音,暮列五鼎食。如闻恭俭语,謇謇事夕惕。可拍伊牧肩,功名被金石。赤舌可烧城,谗邪易为伍。诗人疾之甚,取俾投豺虎。长风吹窾木,始有音韵吐。无木亦无风,笙簧由喜怒。女娲炼五石,天缺犹可补。当其利口衔,罅漏不复数。元精遗万类,双目如牖户。非是既相参,重瞳亦为瞽。东南有狂兕,猎者西北矢。利尘白冥冥,独此清夜止。无人语其事,偶坐窥天纪。安得东壁明,洪洪用坟史。搜扬好古士,一以罄云水。流堪洒菁英,风足去稗秕。如能出奇计,坐可平贼垒。徐陈羲皇道,高驾太平轨。攫疏成特雄,濯垢为具美。贡贤当上赏,景福视所履。永播南熏音,垂之万年耳。有檗何青青,空城雪霜里。千林尽枯槁,苦节独不死。他遭匠石顾,总入牺黄美。遂得保天年,私心未为耻。高从宿枭怪,下亦容蝼蚁。大厦若抡材,亭亭托君子。左右佩剑者,彼此亦相笑。趋时与闭门,喧寂不同调。潜机取声利,自许臻乎妙。志士以神窥,惭然真可吊。天之发遐籁,大小随万窍。魁其垆冶姿,形质惟所召。鼗笙磬竽瑟,是必登清庙。伊圣不可欺,谁能守蓬藋?横笛喝秋风,清商入疏越。君居不夜城,肯怨孤戍月。吴兵甚犀利,太白光突兀。日已费千金,廑闻侵一拨。岂无恶年少,纵酒游侠窟。募为敢死军,去以枭叛卒。岂无中林士,贯穿学问骨。兵法五十家,浩荡如溟渤。高悬鹿皮睡,清涧时依樾。分已诺烟霞,全遗事干谒。既非格猛兽,未可轻华发。北面师其谋,几能止征伐。何妨秦堇勇,又有曹刿说。尧舜尚询刍,公乎听无忽。朝为壮士歌,暮为壮士歌。壮士心独苦,傍人谓之何。古铁久不快,倚天无处磨。将来易水上,犹足生寒波。捷可搏飞狖,健能超橐驼。群儿被坚利,索手安冯河。惊飙扫长林,直木谢椭科。严霜冻大泽,僵龙不如蛇。昔者天血碧,吾徒安叹嗟。

  采桑女 唐 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侵晨探采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刺槐的别名 4 来源 5 生境分布 6 化学成份 7 功能主治 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刺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刺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刺槐 1 拼音

cì huái

2 拼音名

Cì Huái

3 刺槐的别名

洋槐、刺儿槐

4 来源

豆科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以花入药。

5 生境分布

东北、西北、华北、华东。

6 化学成份

叶含有刺槐甙(acaciin,C28H32O13·4H2O)、刺槐素(acacetin,C16H12O5)、三糖甙、洋槐甙(robinin,C33H40O19)、鞣质等。

7 功能主治

止血。主治大肠下血,咯血,吐血,及妇女红崩。

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刺槐的方剂 皂子散

(干者)1个,胡椒15粒。主治:水毒入疮肿痛,或刺入骨者。用法用量:每次用药,先以温浆水洗疮口,拭

黑豆汁渍方

dòuzhīzìfāng处方:黑豆。功能主治:恶刺。用法用量:浓煮汁,渍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

鸡峰乌金散

皮、黄牛角心(各碎,炒黄)、猪牙皂角、槐子、皂荚刺、枳壳、贯众、阿胶各等分(再夹和)。制法:上为末

桂蜡丸

去粗皮)。制法:上为末,熔黄蜡为丸。功能主治:恶刺入肉。用法用量:看疮大小,置疮内,湿纸35重搭

无心草涂方

īncǎotúfāng《圣济总录》卷一四○:组成:无心草根。主治:恶刺。用法用量:捣烂,醋和封之。

更多用到中药刺槐的方剂

用到中药刺槐的中成药 痔血丸

内加热,待松动后,加入净刺猬皮,用铁铲翻动,烫至刺的细尖焦掉,显微**,取出,放凉,切2cm段,即

甘露灵丸

酸。鉴别:(1)取本品粉末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硬刺碎片断节及刺尖,由多细胞组成,细胞呈梭形或披针形

舒痔丸

00g地黄200g乳香(制)40g刺猬皮(炒、去刺)100g制法:以上十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

七鞭回春乐胶囊

拼音:qībiānhuíchūnlèjiāonáng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bianHuichun

刺五加脑灵液

拼音:cìwǔjiānǎolíngyè英文:刺五加脑灵液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CiwujiaNaol

更多用到中药刺槐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刺槐 《外科集验方》:[卷下]肠痈痔论

黄牛角心猪牙皂角刺皮穿山甲(以上,同炒焦黑)皂荚刺槐子枳壳贯众阿胶(炒,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半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一肠痔漏门(附论)]肠痔漏通治方

治痔漏。黄牛角心猪牙皂角刺皮穿山甲(以上同炒焦黑)皂角刺槐子枳壳贯众阿胶(炒,各等分)上为细末,每

《医心方》:[卷第二]孔穴主治法第一

五穴∶囟会一穴∶(一名天窗,在上星后一寸陷者中,刺入四分灸五壮。督脉。主∶风眩,头痛,前顶一穴∶(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五]缪刺论第六十三篇

缪,平声,篇内同。左右交刺,谓之缪刺。病在经脉,则经刺之,刺其俞穴也。病在络脉,则缪刺之,刺其皮络

《针灸问对》:卷之上

枳实的功效与作用

 枳实的功效与作用,很多人都注意不到它最为瞩目的一点,这种食材是比较名贵的,想要充分发挥它的功效与作用,非常值得在日常生活中食用,下面是枳实的功效与作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枳实的功效与作用1

 一 枳实的作用

 枳实,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主产于四川、江西、福建、江苏等地。5—6月间采摘或采集自落的果实,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用时洗净、闷透,切薄片,干燥。生用或麸炒用。该品呈半球形,少数为球形,直径05—25cm。外果皮黑绿色或暗棕绿色,具颗粒状突起和皱纹,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略隆起,黄白色或黄褐色,厚03—12cm,边缘有1—2列油室,瓤囊棕褐色。质坚硬。气清香,味苦、微酸。枳实和枳壳所含的成分大致相同,将其药理作用合并在一起讨论。

  1、 双向调节胃肠平滑肌功能。

 对胃肠平滑肌呈现出双重功能,既能兴奋胃肠,使蠕动增强,又有降低肠平滑肌张力和解痉功效。其水煎剂灌胃能兴奋胃平滑肌,对离体肠平滑肌起抑制作用,明显降低其张力,抑制收缩。本品在高浓度时对肠平滑肌起抑制作用,低浓度时对肠平滑肌先短暂抑制,后出现兴奋作用。

  2、 对子宫的调节。

 其水煎剂对家兔离体或在体子宫,已孕或未孕子宫,均有显著的兴奋作用。收缩力、张力均增强,甚至出现强直性收缩。

 其生物碱对兔子宫有收缩作用,除去这些生物碱则子宫松弛。

  3、 升压和强心。

 其注射液静注能收缩外周血管,有明显的升高血压的作用,能使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其升压作用迅速,维持时间较长,且未见快速耐受现象。其有效成分为对羟福林和N一甲基酪氨。

 对羟福林能直接兴奋α受体,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并有强心作用。N一甲基酪氨是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兴奋α和β受体,增强了心肌收缩力。

 其水煎剂对蟾蜍血管略有增强作用。

 本品及其有效成分对羟福林和N一甲基酪氨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出量,改善心脏泵血功能,提高总外周阻力,从而导致左室压力和动脉血压上升的作用,这是枳实强心、抗休克的药理基础。

 本品的有效成分能收缩胃肠黏膜血管,胃肠吸收甚少,或易被碱性肠液水解,所以枳实水煎剂口服很难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故抗休克时,是采用注射剂给药的。

  4、 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枳实提取物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能使小鼠安静少动.无催眠作用,但与戊巴比妥催眠有协同作用.枳实提取物能使小鼠因醋酸引起的疼痛反应减轻.能降低家兔由伤寒菌苗引起的`体温升高.亦有报告指出, d-柠檬烯有中枢抑制作用。

  5、 利尿作用。

 枳实和 N-甲基酪胺给犬静脉注射均有明显增加尿量的作用,同时血压与肾血管阻力明显增高.该利尿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等其他作用而产生, 与肾血流量及肾滤过量的变化无关.亦有报告认为,枳实通过强心、收缩肾血管、增高滤过压而发挥排钠利尿作用。

  6、 抗血栓。

 枳实水煎液01g/ml体外试验,均有明显抗血栓形成作用。

  7、 抗变态反应。

 枳实水提物100mg/kg静脉搏注射,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有抑制作用,50μg/ml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有抑制作用。

  8、 其他。

 (1)保护血管:其所含橙皮苷和柚皮苷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

 (2)镇痛和退热:本品能抑制小鼠的痛阈而有镇痛作用,尚有退热作用。

  二、 临床应用

  1、 治疗急慢性胃炎胰腺炎,腹部胀痛,食欲不振,便秘。

  2、 治疗急慢性肠炎、痢疾,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3、 治疗内脏下垂。

  4、 枳壳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和慢性肝病的上腹隐痛。

  5、 枳壳治疗胸脘部痞闷有堵塞感觉。

  三、 传统应用

 枳实主治胃肠积滞,气滞湿阻,脘腹饱胀,腹痛便秘,泄痢不畅;痰湿内阻,胸腹痞满等病症。

 枳壳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脘腹饱胀,胸腹痞满,嗳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等病症。

  1、 胃肠积滞,湿热泻痢。本品辛行苦降,善破气除痞、消积导滞。治饮食积滞,脘腹痞满胀痛,常与山楂、麦芽、神曲等同用,如曲麦枳术丸(《医学正传》);若胃肠积滞,热结便秘,腹满胀痛,则与大黄、芒硝、厚朴等同用,如大承气汤(《伤寒论》);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多与黄芩、黄连同用,如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

  2、 胸痹、结胸。本品能行气化痰以消痞,破气除满而止痛。治胸阳不振、痰阻胸痹之胸中满闷、疼痛,多与薤白、桂枝、瓜蒌等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治痰热结胸,可与黄连、瓜蒌、半夏同用,如小陷胸加枳实汤(《温病条辨》);治心下痞满,食欲不振,可与半夏曲、厚朴等同用,如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

  3、 气滞胸胁疼痛。本品善破气行滞而止痛,治疗气血阻滞之胸胁疼痛,可与川芎配伍,如枳芎散(《济生方》);若属寒凝气滞,可配桂枝,如桂枳散(《普济本事方》)。

  4、 产后腹痛。本品行气以助活血而止痛,可与芍药等分为末服用,用治产后瘀滞腹痛、烦躁,如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或与当归、益母草同用。

 此外,本品尚可用治胃扩张、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病症,可单用本品,或配伍补中益气之品黄芪、白术等以增强疗效。

  四、 枳实的功效

  1、 性味 :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吴普本草》:"雷公:酸,无毒。李当之:大寒。"

 ③《别录》:"酸,微寒,无毒。"

 ④《药性论》:"味苦辛。"

  2、 归经:入脾、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五、 功能主治

 破气,散痞,泻痰,消积。治胸腹胀满,胸痹,痞痛,痰癖,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1、 破气消积

 ①用于食滞胀满,由于饮食不节、生冷过饱,症见胃呆不纳,腹胀痞满,暖气不适,便溏者,可与茯苓、白术、半夏、陈皮等同用。

 ②用于肠胃湿热积滞、腹痛便秘或泻痢后重者,可与大黄、黄连、白术等同用。

 ③用于妇女产后,气血凝滞,症见腹痛,烦闷不安者,可与白芍各9克,研末,每次6克冲服。

  2、 化痰消痞

 ①用于胸痹心痛,多见于冠心病心绞痛,可与薤白、瓜蒌、桂枝、厚朴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②用于痰热咳喘、胸胁痰饮、痞满不适,可与半夏、茯苓、陈皮、南星、甘草、生姜同用,如导痰汤。

  3、 古籍记载

 ①《本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

 ②《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③《药性论》:"解伤寒结胸,入陷胸汤用;主上气喘咳。肾内伤冷,阴痿而有气,加而用之。"

 ④《珍珠囊》:"去胃中湿热。"

 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主心痞,化心胸痰,消食,散败血,破积坚。"

 ⑥《本草再新》:"破气,化痰,消食宽肠,杀虫,败毒。"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及脱肛。"

枳实的功效与作用2

  一、 枳实附方

  1、 治痞,消食,强胃:白术二两,枳实(麸炒**,去瓤)一两。上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炒,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无时。(《内外伤辨》枳术丸)

  2、 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升,桂枝一两,栝楼实一枚(捣)。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纳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金匮要略》枳实薤白桂枝汤)

  3、 治卒患胸痹痛:枳实捣(末),宜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补缺肘后方》)

  4、 治伤寒后,卒胸膈闭痛:枳实,麸炒为末。米饮服二钱,日二服。(《简要济众方》)

  5、 治大便不通:枳实、皂荚等分。为末,饭丸,米饮下。(《世医得效方》)

  6、 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施化而作痞满,闷乱不安:大黄一两,枳实(麸炒,去瓤)、神曲(炒)各五钱,茯苓(去皮)、黄芩(去腐)、黄连(拣净)、白术各三钱,泽泻二钱。上件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九温水送下,食远,量虚实加减服之。(《内外伤辨》枳实导滞丸)

  7、 治少小久痢淋沥,水谷不调,形羸不堪大汤药者:枳实二两。治下筛。三岁已上饮服方寸匕,若儿小以意服,日三。(《千金方》枳实散)

  8、 治肠风下血:枳实半斤(麸炒,去瓤),绵黄耆半斤(洗,锉,为末),米饮非时下二钱匕,若难服,以糊丸,汤下三五十丸。(《经验方》)

  9、 治积冷利脱肛:枳实一枚。石上磨令滑泽,钻安柄,蜜涂、炙令暖熨之,冷更易之,取缩入止。(《千金方》)

  10、 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烧令黑,勿太过)、芍药等分。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金匮要略》)枳实芍药散)

  11、 治大病瘥后劳复:枳实三枚(炙),柜子十四个(擘),豉一升(绵裹)。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

  12、 治风疹:枳实以醋渍令湿,火炙令热,适寒温用熨上。(《延年方》)

  13、 治妇人阴肿坚痛:枳实半斤。碎,炒,令熟帛裹熨之,冷即易。(《子母秘录》)

  14、 治小儿头疮:枳实烧灰,猪脂调涂。(《圣惠方》)

  15、 治疗胃下垂:川枳实洗净 加2倍量的水浸泡24小时 待发胀变软取出 剪为细块 再放原液中煮沸1。5小时 过滤 滤渣加水再煎 共煎3次 最后将滤渣挤压弃去;3次滤液 微火浓缩成66%或132%浓度的煎剂.口服 每次10—20ml 日服3次 饭前半小时服.[《中医杂志》1961 (4):137]

  16、 治两胁疼痛:枳实50克 白芍药(炒)、川芎、人参各25克.为末 空心姜、枣汤调二钱服 酒亦可.(《卫生易简方》)

  17、 治奔豚气痛:枳实炙为末.饮下方寸匕 日三夜一.(《外台》)

  二、 枳实的副作用

  1、 化学成分:酸橙果皮含挥发油、黄酮苷(主要为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野漆树苷及忍冬苷等)、N-甲基酪胺、对羟福林、去甲肾上腺素、色胺诺林等。另外,尚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核黄素、钙、磷、铁等。

  2、 药理作用:枳实能缓解乙酰胆碱或氯化钡所致的小肠痉挛,可使胃肠收缩节律增加;枳实能使胆囊收缩、奥狄氏括约肌张力增加;枳实、枳壳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枳实与枳壳具有抗溃疡作用;枳实或枳壳煎剂对已孕、未孕小白鼠离体子宫有抑制作用,对已孕、未孕家兔离体、在位子宫均呈兴奋作用;枳实、枳壳煎剂或酊剂静脉注射对动物离体心脏有强心作用,枳实注射液静脉注射能增加冠脉、脑、肾血流量,降低脑、肾血管阻力,枳实煎剂及枳壳的乙醇提取液给麻醉犬、兔静脉注射有明显的升高血压作用。

  3、 临床研究:以枳实通降汤(枳实、代赭石、蒲公英、白术、党参等)加减,每日1剂,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总有效率9762%(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0:637);枳实理中汤加味(枳实、白术、党参、干姜、甘草等)水煎服,治疗胃下垂40例,总有效率为90%(吉林中医药2000,4:25);以乌梅枳实散(两药各100g)研为细末,每天服2次,每次5—8g,治疗子宫脱垂有良效(河南中医,1987,5:45);以枳实30g,葶苈子30—50g,大枣15枚,水煎每日1剂,治疗心力衰竭50例次,总有效率为96%(中医杂志,199,2:50)。另有用枳实为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冠心病心绞痛,以枳实注射液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休克等。

  4、 副作用

  (一)、 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枳实、枳壳无毒。

 《得配本草》:枳实“大损真元,非邪实者,不可误用”。

  (二)、 毒理试验

 LD50:其注射液小鼠静注的LD50为718 g/kg±65g/kg。

 毒性反应: 枳实注射液给麻醉犬静注半小时内累积达2g/kg时,未发现有副作用。少数动物服药量过大有胃肠膨胀和大量流涎现象。

 说明毒性很小。

  (三)、 临床观察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脾虚泄泻病人腹胀用了枳实有时会感到胀气加重。枳实是破气药,所以一般用于实证气滞腹胀,而不用于气虚腹胀。枳壳一般也以用于实证气滞腹胀为宜,虚证腹胀也可使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涂或炒热熨。

 注意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①《医学入门》:"虚而久病,不可惧服。"

 ②《本草备要》:"孕妇及气虚人忌用。"

 ③《得配本草》:"大损真元,非邪实者,不可误用。"

枳实的功效与作用3

  一、 枳实的食用方法

  1、 养生药膳

  牛肚枳实砂仁汤

 原料:牛肚250克,枳实12克,砂仁2克,盐适量。

 做法;牛肚洗净,切条备用。 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入砂仁、枳实和牛肚后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继续煮约2小时。 食用时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药膳功效:本汤有健脾补气之功效,尤其适用于脾胃不调、脘腹胀满、胃下垂等患者服用。

  油焖枳实萝卜

 原料:枳实10克,白萝卜、虾米、植物油、葱、姜、盐各适量。

 做法:枳实以水煎汁,滤渣后备用;白萝卜洗净,切块;葱、姜洗净切丝。 锅中加入适量油烧热,下入虾米、萝卜翻炒片刻,浇入药汁,煨至极烂。加入葱、姜、盐调味即可。

 药膳功效:本菜有润肠通便之功效,尤其适用于食欲不振、便秘者服用。

  2、 方剂制剂

  枳实汤

 处方枳实(去瓤,麸炒)15克,厚朴(姜制,炒)30克,大黄(酒蒸)甘草(炙)各9克,桂心(不见火)7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腹胀发热,大便秘结,脉洪数。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呕者,加半夏30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枳实丸

 处方枳实45克,菊花、蛇床子、防风、白薇、浮萍、蒺藜子各30克,天雄、麻黄、漏芦各15克。

 制法上药十味,研末,蜜和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 治小儿风热侵袭肌肤,痒痛如疥,搔之汁出,遍身痞癗如麻豆粒,年年喜发,面目虚肥,手足干枯,毛发细黄,肌肤不光泽,鼻气不利。

 用法用量五岁小儿饮服10丸,加至20丸,一日二次,五岁以上者,随意加之。儿大者,可为散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枳实酒

 处方枳实不拘多少(面炒黄,切片,去粗皮)。

 功能主治治遍身白疹,瘙痒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酒浸少时,去枳实,但饮酒最妙。用水煎枳实,洗患处尤佳。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引《简易方》

  瓜蒌枳实汤

 处方瓜蒌(去壳)、枳实(麸炒)、桔梗(去芦)、茯苓(去皮)、贝母(去心)、陈皮、片芩(去朽)、山栀各3克 ,当归18克,砂仁、木香各15克,甘草09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理气止痛。治痰结咯吐不出,胸膈作痛,不能转侧,或痰结胸隔满闷,寒热气急,并痰迷心窍,不能言语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煎,人竹沥,姜汁少许,同服。

 痰迷心窍,不能言语,加石菖蒲,去木香;气喘,加桑白皮、苏子。外用姜滓揉擦痛处。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枳实薤白桂枝汤

 处方枳实四枚,厚朴四两,栝蒌一枚,薤白半斤,桂枝一两。

 功能主治治胸痹心痞,胸中满结,胁下逆抢心。以胆胃上逆,胸膈填塞。枳、朴、薤白,破壅塞而消痹结,栝蒌、桂枝,涤浊瘀而下冲逆也。

  枳实芍药散

 处方枳实、芍药等分。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大麦粥下之。

 功能主治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以产后血亡肝燥,风木克土,是以腹痛。肝脾郁结,则胆胃壅塞,而生烦满。芍药清风而止痛,枳实泻满而除烦也。

  3、 枳实和枳壳的异同点

  相同点:

 枳壳、枳实均味苦、酸,性微寒,为破气药,有破气消积,化痰消痞的作用,临床多用于实证。

  不同点:

 枳实为未成熟果实,形小皮厚,心实而气寒,性急善于达,能破中焦之气,气结在胸以下者用之,尤多用于肠玻枳壳为已成熟之果实,形大而薄,中虚而气散,其性也缓,常用于治高位气滞,可破上焦之气,偏于治胃、胸中气滞。《本草衍义》云:“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速,大则其性和而缓。

 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便秘寒,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

 临床上,气在胸中用枳壳,气在胸下用枳实;体质虚者用枳壳,体质好者用枳实;消食破滞用枳实,行气宽中用枳壳。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中药名·人参 41 拉丁名 42 英文名 43 来源及产地 44 人参的植物学形态 45 人参的栽培 46 性味归经 47 功能主治 48 人参的用法用量 49 使用注意 410 化学成分 5 新资源食品·人参(人工种植) 51 中文名称 52 拉丁名称 53 基本信息 54 来源 55 种属 56 食用部位 57 食用量 58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6 人参药品说明书 61 适应症 62 用量用法 63 注意事项 7 人参的药典标准 71 品名 72 来源 73 性状 74 鉴别 75 检查 751 水分 752 总灰分 76 含量测定 7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7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7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764 测定法 77 人参饮片 771 炮制 772 性味与归经 773 功能与主治 774 用法与用量 775 注意 776 贮藏 78 出处 8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人参的方剂 2 用到中药人参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人参 人参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rén shēn

2 英文参考

ginseng, Panax [朗道汉英字典]

ginseng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Ginseng(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inse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人参为中药名,及新资源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药的药典标准。

4 中药名·人参

人参为中药名,又名人衔、神草、棒棰[1]。出《神农本草经》。是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干燥根[2]。

41 拉丁名

Radix Ginseng(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42 英文名

ginseng(《中医药学名词(2004)》)

43 来源及产地

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 A的根。主产吉林、辽宁[1]。

人参商品药材,因产地、加工方法及野生与栽培的不同,而有野山参、移山参、生晒参、白参、红参、别直参(朝鲜参、高丽参)等不同名称。临床认为野山参、红参、别直参力量较胜[1]。

人参的中国是人参栽培最早的国家。人参原产中国、朝鲜及俄罗斯。分布范围在125°E137°E,33°N48°N。中国野生品种主产于东北长白山脉一带,分布在43°N47°N。主产区为吉林、辽宁及黑龙江三省。野生于中国东北深山中,辽宁和吉林有大量栽培。

44 人参的植物学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肉质根圆柱形或纺锤形,顶端有根茎,下端常分叉。掌状复叶轮生。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果实扁球形,鲜红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喜冷凉湿润气候和斜射光及漫射光。人参以根入药,根茎状(参芦)、叶、花、果实及种子也供药用。因根如人形而得名。加名:黄参、血参、棒槌。

株高约60cm。主根肥大,肉质,圆柱状;端部上生密纹,下部多分生侧根,须根细长,上有多数疣状物,俗称珍珠疙瘩;根茎谷称芦头;多为马牙形,俗称马牙芦;茎直立,圆柱形,多为紫色,少有绿色或紫绿色。叶轮生茎端,掌状复叶;小叶近卵形,伞形花序单个顶生,花小,花萼绿色,花瓣淡黄绿色;雄蕊5枚;雌蕊1枚,子房下位,果实扁肾形,浆状核果,初为绿色,成熟时鲜红色,少数呈**或橙**,每果内常有2粒种子,种子肾形,黄白或灰白色,千粒重一般为2535g,三年生开花结果,花期6月,果期7月至8月。45年生为采适期,每株结果实4070个;种子6090粒。

45 人参的栽培

属温带植物,喜温或冷凉湿润气候。在年平均气温24139℃、≥10℃积温18003800℃、年降水量5002000mm的气候条件下均可栽培,对氮、磷、钾吸收比例为2:05:3;喜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的土壤,忌连作,喜微酸性土壤,pH4558时生育最好,pH65以上对人参生育不利。

栽培技术 人参有直播法:播种后不移栽,连续生长46年收获。生育期间,间、疏苗12次。移栽法:播种育苗后多数移栽1次,6年收获。选背风向阳、土壤肥力高、通气透水良好、灌水和运输方便的地块。播种地宜选土质肥活,栽参地宜选砂质壤土。播栽头年清理场地,多次耕耙使土壤熟化,消除杂物,休闲一年,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过磷酸钙,提高土壤肥力,并施入农药,消灭病、虫。东北地区一般畦向正南并可适当偏东或偏西一定角度,或东偏南25°30°,畦高2530cm,畦面宽115m,畦长2030m,作业道宽0520m。

点播,行株距5×4cm,覆土34cm,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出苗,13年后移栽,春栽或秋栽,以秋栽为主。春栽4月中下旬进行,宜于越冬芽萌发前栽完。秋栽10中下旬进行,宜于土壤封冻前栽完。随起、随选、随栽。选无病壮苗分等级栽植。一般行距1530cm,株距612cm;平栽或斜栽,覆土59cm。

病害:①侵染性病害中国发生的有疫病Phytophthora cacorum、猝倒病Pythium debaryanum、黑霉病Rhizopus nigricans、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黑斑病Alternaria panax、锈腐病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蛇眼病Phyllosticta panax、炭疽病Colletotrichum panacicola、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等。

②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有冻害(俗称缓阳冻)、红皮、烧须、茎叶日烧、主根裂、药害及干燥病等。

虫害:蝼蛄、蛴螬、金针虫及地老虎发生普遍,为害严重;草地螟、夜盗虫、螟虫、粉桑介壳虫、象鼻虫及根瘤线虫偶有发生。

兽害:主要有鼢鼠、花鼠、野鼠及雉鸡等。

46 性味归经

甘、微苦,温。入脾、肺经[1]。

47 功能主治

补气固脱,补肺益脾,生津,安神,益智[1]。有补气救脱、益心复脉、安神、生津、补肺、健脾等功能。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胃和肝脏疾病、糖尿病、不同类型的神经衰弱症、各种精神病、阳痿及某些癌症等均有较好疗效;亦是一种滋补强壮药。

1治重病、久病或大出血后虚脱[1];

2治肺虚气短喘促,脾虚食少、倦怠,反胃,久泻,肾虚阳痿,尿频,脱肛[1];

3治病后津伤口渴,多汗[1];

4治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崩漏,小儿慢惊[1]。

人参为眼科常用补益药,具有大补元气,益阴生津,聪耳明目的功效:

(1)用于气虚所致的暴盲、目昏,上睑下垂等。常与白术、菟丝子等配伍。如《审视瑶函》用独参汤治疗元气离脱所致暴盲。

(2)用于气虚不能摄血所致的眼部各种出血,尤宜于眼底出血,或反复不止者。可与白术、墨旱莲等配伍。

(3)用于肺气虚弱所致的视网膜脱离。常与五味子、麦冬配伍,如生脉散。

48 人参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9g(急救可用至30g),宜文火另煎,单服或冲服;研末服,09~15g。实证、热证或肝阳上亢,阴虚火动者忌用[1]。

49 使用注意

反藜芦,畏五灵脂[1]。

410 化学成分

根含皂苷水解后主要产生原人参二醇、原人参三醇和齐墩果酸,前两类皂苷是人参的有效成分,后一类皂苷的生理活性不强。还含挥发油,其中低沸点部分为β榄香烯,系人参特有香气的来源,挥发油中还含二十碳烯酸。又含胡萝卜甾醇、多种糖类和人参三糖、氨基酸、有机酸以及胆堿、胆胺、维生素B1、B2、C等。人参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效率,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其中所含的某种皂苷对小鼠有镇静、安定及镇痛作用。人参有抗应激作用,能提高机体对各种有害 (如温度或气压的过高、过低,各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微生物,放射线或移植癌等)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的正性作用。人参皂苷可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保护心血管系统。人参皂苷有促性腺激素,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所含多糖部分具有降血糖作用。人参能促进肝细胞的核糖核酸、蛋白质及脂质的生物合成,促进骨髓中血细胞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抑制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形成,对神经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人参还有抗肿瘤、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1]。

人参有黄酮甙(Panasenoside)、挥发油类、生物堿类、多肽类、氨基酸类、单糖类、淀粉、果胶及多种维生素等。药理有抗疲劳作用,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调节神经、心血管及内分泌系统,促进机体物质代谢、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提高脑力、体力活动能力和免疫功能。

人参根、茎、叶、花、果除药用外,均是轻工业重要原料,加工产品如人参烟、酒、糖、茶、晶(花晶)及化妆品等。地上部总皂甘含量比参根高,更是提取加工各种制剂的极好原料。

人参是中国一类保护植物。根味甘、微苦、性温,具有调气养血、安神益智、生津止咳、滋补强身之功效,被誉为“百草之王”。主要含10多种人参皂甙,以及人参快醇、β榄香烯、糖类、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人参又分为园参(栽培)和野山(野生)参,园参的药效远不及野山参。园参通常于栽培5~6年后采挖,洗净晒干称生晒参;经沸水浸烫后,浸于糖中,再晒干,称糖参或白参;除去侧根、细根,蒸熟晒干或烘干称红参;细根称参须。人参通常以支大、芦长、皮细、色嫩黄、纹细密、饱满、浆水足、无破伤者为好,并以野山参为名贵。人参叶中也含有与根相同的皂甙,有生津祛暑、降虚水、解酒作用;人参花泡茶有兴奋作用;人参果加工成的人参膏是一种高级滋补品。商品人参常见的还有高丽参,产于朝鲜;西洋参,与人参属不同种,产于美国北部和加拿大,中国庐山等地有引种,其皂甙种类和人参略有差异,性凉,有滋阴退热,补肺养胃之功效。

5 新资源食品·人参(人工种植)

2012年9月4日,卫生部发布《关于批准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17号),批准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同时要求其卫生安全指标应当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要求;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4周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标签、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和食用 。

51 中文名称

人参(人工种植)

52 拉丁名称

Panax Ginseng CAMeyer

53 基本信息 54 来源

5年及5年以下人工种植的人参

55 种属

五加科、人参属

56 食用部位

根及根茎

57 食用量

≤3克/天

58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1卫生安全指标应当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要求。

2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4周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标签、说明书中应当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