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提到天文学的典籍是哪一本著作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2收藏

中国古代提到天文学的典籍是哪一本著作,第1张

我国古代天文学有非常高的成就,自然会有浩如烟海的专著。提问中特制某一本著作,是不合理的。

就我一名理科生浅薄的见解,至少有以下几类:

《二十四史》对天文志,五行志,律历志等等。当然,名字可能会略有不同,比如大名鼎鼎的《史记》的天文志就叫做《天官书》。

天文历法专著,古代历法精度有限,一般用上十几二十年就要重修。比较有名的往往是在历算中有所突破的精品,比如《三统历》、《乾象历》、《皇极历》、《大衍历》等等。

天文星占著作,最有名的是两部,《甘石星经》和《开元星占》,诚然其中很多占卜的内容今天不值得提倡,不过其中对于星表的记录,五行的运动规律这些资料是弥足珍贵的。

天文仪器的使用注释,比如汉代的《浑天仪注》,宋代的《新仪象法要》,清代的《灵台仪象志》都是比较有名的。

科学专著,比如沈括的《梦溪笔谈》就有不少涉及天文学或者天文仪器的内容。

类书,类似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之类的官修大类书不可能没有天文学的内容。

(1)先秦时期:

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

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2)两汉时期:

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

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

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宋元时期:

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在古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理解很幼稚,通常根据自己的生存环境来推测宇宙的结构。西周时期,人们提出了“早期天盖说”,认为天空就像一个倒置在地上的罐子。公元前七世纪的巴比伦人认为,天地是拱形的,四周是海洋,中间是山脉;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一个大盒子,天空是盖子,地球是底部,尼罗河在地球中央。

最早意识到地球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上认为最美的三维图形是球形的,并主张我们生活的天体和地球都是球形的。这一想法后来被许多希腊学者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麦哲伦次环球航行,球形地球的想法才最终得到证实。

《干湿行经》是一部天文学专著,由《干湿行经》和《诗经》组成,共16卷,每卷8卷。大致完成于战国时期。《干事行经》是当时齐国的干德和魏国的施慎所著。甘德写了八卷天文学和占星术,而施慎写了八卷天文学和天文学。这两本书合称《干湿行经》。《干湿行经》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选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作品。《甘石行经》记载了我国最早的恒星位置变化图,传送由28颗恒星组成,官与官、锦分系统,观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发现五星出没规律,记录了八百颗恒星的名称,抛开保值率不谈,我个人认为性价比是最好的,买车之前,我差点就选了一辆20 G的凯美瑞,当时开了一辆凯美瑞,除了油门有点疼之外,其他的都很满意,差点就交了定金,后来老爸建议我看了一下索10。确定了一百二十颗恒星的位置。

最早的肯定无可查证,但有记载的属《甘石星经》。《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在长期观测天象的基础上,战国时期楚人甘德(今属 湖北)、魏人石申(今属河南开封)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起来,称为《 甘石星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