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的真正含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苍穹的真正含义,第1张

苍穹的真正含义:苍天;广阔的天空;凿崖题石摩苍穹。

苍穹是一个汉语词语,也作“穹苍”,读音为cāng qióng,出自《梁书·邵陵王纶传》:唯应剖心尝胆,泣血枕戈,感誓苍穹,凭灵宗祀,书谋夕计,共思匡复。

苍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形声兼会意字,从并cǎo,仓声,声兼义。该字始见于始见篆文。本义是指草的颜色,亦可指浅青色和灰白色。后引申为青黑色之称。古代将脱粒后的稻草分组扎尾,中空撑开,有如尖圆仓顶一个个地簇立在田间,以便被不同方向的阳光晒干晒透。

《唐韵》七冈切。《正韵》千刚切,𠀤音仓。《说文》:草色也。《易·说卦传》:震为苍筤竹。《临川吴氏注》:苍,深靑色。《诗·王风》:悠悠苍天。《礼·玉藻》:大夫佩水苍玉。疏:似水之苍而杂有文。又《博雅》:茂也。《书·益稷篇》:至于海隅苍生。传:苍苍然生草木。

穹是一个汉字,本意是指穷尽,也指中间隆起的拱形,亦代指天空。该文字在《说文》和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等文献均有记载。穷也。从穴弓声。去弓切。

广韵去宫切集韵韵会丘弓切正韵丘中切,𠀤音芎。高也,大也。诗·大雅靡有旅力,以念穹苍。尔雅·释天穹苍,苍天也。注天形穹隆,其色苍苍,故名。又说文穷也。诗·豳风穹窒熏䑕。传穷也。又吴地志穹窿,山名。又音空。

      通元有座山,或者说曾经有座山。现在,它只剩下一个地名——六里山。

      一直以来,有股冲动,将记忆中的六里山写下来。前段时间,胡诌了棹歌《六里山怀古》,但总感觉意犹未尽。于是,便有了本文。

      本想着引经据典,为此专门翻阅了当地的史志。却又再次零乱了。我魂牵梦绕几十年的六里山,究竟是哪座山?

      元《嘉禾志》云:“以山周六里,故亦名六里山。”

      明天启《海盐县图经》:“金粟山,县西南三十五里,高九十八丈,周六里,一名六里山。……山有广惠禅寺,亦名金粟寺,内有含晖堂,详载永乐旧志,多名人题咏在焉。”

    但清《光绪海盐县志》却说:金粟山在茶院市西,形甚卑小,惟茶院市北之角里山,高大与此正合。意六里山即角里山,而金粟别是一山。旧说疑误。”

      角里山,《海盐县图经》:在茶院市北。《仇志》:杨雄云,四皓避秦,居蓝田山中,盐有蓝田,疑四皓隐此,故名角里。《汉书·地理志》:山名本是六里,好古者雅名之为“角里”耳。”

      但在部分古地图上,今六里山处有写作“甪里山”。“甪”音同“六”,也许古人一不小心,也许是偶尔偷懒写作六里山,今人便习惯用六里山了。如同《新华字典》上的“甪里堰”,现早已称“六里堰”了。

      仔细查阅宋《澉水志》,“澉浦所全图”上,茶院市、六里山、金粟寺山、金栗寺均有标明。对照最近的卫星地图,茶院、金粟寺尚存,六里山、古杏山、金粟山(村人称之寺山)遗迹犹在。

      至此,六里山、金粟山,也算各得其所了。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六里山虽然不过一小孤丘,但在当年老祖母的故事中,却与八仙之首铁拐李干系不小。说是当年此地并没有山。某日,观音身边龙女担山路过,被醉醺醺的铁拐李冲撞,肩上的两座山失手滑落。一座摔裂,成了中分山。另外一座完整的,成了卧牛山,也就是后来的六里山。

      在元人姚桐寿的笔记中,六里山更不得了,号称南龙之尾。《乐郊私语》说:“括苍刘伯温,善形家言,昔尝于海盐横山,把臂信宿,谓余曰:中国地脉,俱从昆仑来,北龙、中龙,人皆知之,惟南龙一支,从峨嵋并江而东,竟不知其结局处。顷从通州泛海至此,乃知海盐诸山是南龙尽处。”

      从地图俯看,六里山四面环水,中间一峰孤起,确是不一般的风水宝地。

      《海盐县图经》说,“《吴地志》、王象之《舆地碑目记》云:孙吴天册元年,有人于海盐六里山发得石碣,上书‘天册元年游蒙协洽之岁,孟冬阳月,日维壬寅朔,石篑神遗忽自开发,拾得青石玺,符文吴真皇帝’。其三十八字,皆作古篆,盖符命语也。”仿佛秦末陈胜、吴广之鱼腹锦书,元末韩林儿、刘福通之黄河石人故事。

      明末清初谭吉璁诗:“朱书银尺秘遗踪,六里山前石篑封。天玺乍颁人入洛,夕阳青盖有楼松。”引用的就是此典故。

      但元人姚桐寿在《乐郊私语》中却说:“吴天册元年,为晋武帝咸宁元年,是年七月甲申晦,日有食之,则孟冬朔,非甲申则乙酉也。壬寅当在望后,安得有壬寅朔乎?记此俟考。”日期对不上,姚先生对此表示存疑,说有待以后考证。

      明万历仇俊卿《海盐志》载:“天子女儿墓,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六里山。晋恭帝女封海盐公主,疑葬此。旧传村民有侵犯之者,即有毒盅出焉。”但《海盐县图经》却认为:“公主郡县多系名封,未敢定为实据。” 胡震亨先生也许说得是实话。清纂《澉水新志》方溶先生“遍访金粟山及茶院市北甪里山,并无一大冢。”说古人可能与石牌桥南“天子墓”搞混了。(见前图宋《澉水志》“澉浦所全图”,上有“天子墓”标识。)笔者在乡间也未曾听闻老人说起此事,也许早已湮灭。

      山清水秀,六里山自然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题咏不已。《通元镇志》记录了几首,共赏。

      清杨昆诗:“石磴历层梯,登高俯望低。一拳青拔地,四面碧围溪。林响莺调舌,崖香麝脱脐。采芝人可到,遗迹恐无稽。”

      释体源诗:“坡陀四面带沙汀,蜡屐寻幽惯此经。曲港环萦平野绿,孤峰不接众山青。阁飞松崦南林寺,桥接桑村北岸亭。杯土莫嫌形势少,霜钟流水尽堪听。”

      可说是,道尽了六里山形胜。

遗冢香魂

杭州西湖景区景点内的西泠桥畔,有一座苏小小墓,位置非常显目,游人如织,瞻仰者络绎不绝。有别于其它陵寝的庄严肃穆和松柏掩映。墓如其名,小巧精致。苏小小是六朝北齐时人,名妓。极具才名。她只活了二十三岁,但却名满天下,闻名遐迩。有些人往往把她与宋代苏小妹相混淆或以为是一个人。她们隔着朝代,差着身份,与苏轼之娣苏小妹没有一点关系。要说文采,倒是都有才名,都是当时各自时代的才女。

关于墓址历来传说不一。《西湖拾遗》记述为西泠桥侧。《临安志》中说的是墓在湖上。《春渚记闻》记述司马才仲与苏小小相爱,墓建“廨舍后”。根据《吴地志》的说法,其墓则远在嘉兴。而《西湖新游记》说,墓本伪作。盖康熙帝南巡,偶向侍臣询及苏小小,浙府乃连夜抔土西泠桥下,一夕成冢,以备御览。

相传,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泠桥畔(现址),后人慕其才名,在此建墓。前有石碑,并有题字:钱塘苏小小之墓。上覆六角攒尖顶亭,名曰“慕才亭”。据传是苏小小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所建。后几经毁建。现存苏小小墓为泰顺青石雕琢而成。由六根方柱支撑,高三点一五米,径二点六米,圈高零点九米。慕才亭内有一十二副楹联,是现代书法家沈鹏、马世晓、黄文中等题写。

桃花流水杳然去

油壁香车不再逢

金粉六朝香车何处

才华一代青冢犹存

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

六朝金粉犹埋抔土垄中

且看青冢留千古

漫道红颜本暂时

亭前瞻柳色风情已矣

湖上寄萍踪雪印依然

花须柳眼浑无赖,

落絮游丝亦有情。

烟雨锁西泠剩孤冢残碑浙水咽馀千古憾

琴樽依白社看明湖翠屿樱花犹似六朝春

灯火珠帘尽有佳人居北里

笙歌画舫独教芳冢占西泠

湖山此地曾埋玉

花月其人可铸金

花光月影宜相照

玉骨冰肌未始寒

千载芳名留古迹

六朝韵事著西泠

十载青衫频吊古

一抔黄土永埋香

李贺《苏小小墓》诗: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泠下,风吹雨。

沈原理《苏小小歌》:

歌声引回波,舞衣散秋影。

梦断别青楼,千秋香骨冷。

青铜镜里双飞鸾,

饥乌吊月啼勾栏。

风吹野火火不灭,

山妖笑入狐狸穴。

西泠墓下钱塘潮,

潮来潮去夕复朝。

墓前杨柳不堪折,

春风自䘾同心结。

袁宏道《西泠桥》诗:

西泠桥,水长生。

松叶细如针,不肯结罗带。

莺如衫,燕如钗,

油壁车,斫为柴。

青骢马,自西来。

昨日树头花,今朝陌上土。

恨血与啼魂,一半逐风雨。

徐渭《苏小小墓》诗:

一抔苏小是耶非,

绣口花腮烂舞衣。

自古佳人再难得,

从今比翼罢双飞。

薤边露眼啼痕浅,

松下同心结带稀。

恨不颠狂如大阮,

欠将一曲恸兵闺。

朱彝尊《苏小小墓》诗:

小溪澄,小桥横。

小小坟前松柏声。

碧云停,碧云停,

凝想往时,香车油壁轻。

溪流飞遍红襟鸟,

桥头生遍红心草。

雨初晴,雨初晴,

寒食落花,青骢不忍行。

庄著《叹苏小小》序:

以卿之才,十倍于常人。

然只谙风月,不谙当时者,

亦非奇女子。

西泠桥下水悠悠,

却认浮名阮大舟。

误把青骢当宝骑,

可怜不解识骅骝。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