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侵略中国时,为什么没有炸平遥古城?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2收藏

日军侵略中国时,为什么没有炸平遥古城?,第1张

 平遥古城是保存完整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原型。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782年),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221年中国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一直是作为“县治”的所在地,延续至今。这是中国最基层的一级城市。古城池总面积225平方千米,至今还居住着42万城市居民,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的历史风貌。  现在保存的古城墙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时的原状,周长64公里,大致呈方形,南北各开一门,东西各开两门,四角各建有角楼,被形象地比喻为龟城。墙体内筑夯土,外包城砖,环周共有敌楼72个,垛口3000个,象征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城墙四周还开有护城河。  城内现存县衙、市楼和六大寺庙建筑群(文庙、武庙、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清虚观)等历代古建筑均是原来的实物。城内有大小街巷100多条,还是原来的历史形态,街道两旁的商业店铺基本上是17—19世纪的建筑。城内有3797处传统民居,其中400多处保存价值较高,地方风貌独特。除此以外,城外还有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的双林寺和镇国寺,保存着从五代到清代的数千尊彩塑艺术珍品。  平遥古城自有筑城活动以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保留的文化遗存数量多、密度高、跨度的时间长,是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宝库”的山西省范围内的一个“文物大县”。平遥古城众多的文化遗存,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施工方法和用材标准,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进步和美学成就。  平遥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的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微妙维肖,栩栩如生,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平遥古城在19世纪中后期,是金融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票号总部所在地和金融业机构最集中的地方。一段时期,曾经操纵和控制了中国的近代金融业。平遥古城在票号兴盛的100多年中,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1986年平遥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另外,在近代的历次大型的战争中,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但不是太大;岁月的痕迹造成的损坏在客观上还是存在的:如: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城墙上还留有在战争时期修筑的炮楼等问题;又如:1976年夏天,平遥地区天降暴雨,洪水也给古城造成了一定的损坏等总之,经过各级政府和广大老百姓的保护,保存还基本上是完整的

至于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何没有炸毁平遥古城,也是历史上的一个谜。

民国27年(1938)2月13日,日军第二十师团从太谷、祁县出发,再次进攻平遥。时任国民军第十七军(高桂滋部)五O一团骑兵营营长的史殿杰奉命率部抗击。史作战勇敢,指挥灵活,能使双枪,在洪善、大阎村一带,凭借骑兵机动灵活的优势,率全营战士多次冲杀。终因寡不敌众,由沿村堡、金庄、西郭村一线且战且走,退入平遥城内,封门固守。日军从洪善村兵分两路,一路经沿村堡、庞庄、东郭村、尹回村到道虎壁包围县城,一路从游驾村、侯郭村一线逼近城池。

  是日中午,日军集中火力开始攻城。史殿杰率领城防部队,与由总队长赵子游领导的刚成立不久的平遥县人民武装自卫队500余人协同作战,用步枪、冲锋枪、手榴弹等,连续打退日军多次进攻,日军伤亡100余人。面对日军强大兵力和猛烈攻势,为保存抗日力量,史殿杰与总队长赵子游等决定撤退主力,城内只留下由史殿杰率领的部分士兵与自卫队员100余人坚守城池。下午4时,日军用重炮轰开东南隅城墙,蜂涌而入。此时,守城士兵多已伤亡,但史殿杰仍手端机枪,只身坚守城墙缺口。在枪弹不继的情况下,最后身中数弹,遂拔枪自尽。日军侵入县城后,残杀城内军民达1000余人。占领平遥古城并将古城作为防御工事。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受到政治因素,咱们国家很多古城墙都遭到了破坏,然而平遥古城未得到破坏也是因为当时拆迁费用不足,政府没有资金,所以也就幸免于难,否则今天我们是无法看到平遥古城的历史遗迹的!

尧读音yáo。

基础释义:

古人名。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帝王。号陶唐氏,史称唐尧。他死后通过禅让制度由舜继位。

详细释义:

1、(名)中国古代的皇帝陶唐氏之号。生于伊,嗣后耆,故称伊耆氏;初封陶,后徙唐,又称“伊唐氏”。

长此戴尧天。——杜审言《蓬莱三殿传宴》。

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皆应运而生者。——《红楼梦》。

又如:尧(草名,相传当初生于尧的厨房,能自己摇动生风,防止食物变质);尧天(比喻太平盛世);尧封(疆域。传说尧舜时划定我国疆土为十二州,故称)。

2、姓。

3、(形)会意。从垚,从兀。“垚”是土高,兀高耸突出,所以“尧”表示高。本义:高。同本义。

尧,高也。——《说文》。

曰若稽古帝尧。——《书-尧典》。

马注:“翼善传圣曰尧。”

尧亦美谥也。——《论衡-须颂》。

尧犹荛荛也,至高之貌。——《白虎通-号》。

相关词组:

1、尧舜:尧和舜,传说是上古的贤明君主。后来泛指圣人。

2、尧陵:帝尧陵墓。在今山西省临汾县东北七十公里郭村西隅涝河北侧。陵前有祠,传为唐初所建。自元历清,多次重修,至今完好。按,古籍多载尧陵在山东菏泽与濮县(今属河南省)交界处。因河水泛滥,今遗迹无存。依古史“尧都平阳”之说,陵墓宜在山西。

3、尧老:帝尧与老子的并称。

4、匿尧:传说尧曾让天下给许由,许由不受,遂遁耕于中岳颍水之北,箕上之下。

5、吠尧:比喻坏人攻击好人。

6、神尧:唐代对唐高祖李渊的尊称。

7、尧心:谓圣君的心愿、抱负。

8、尧禅:相传帝尧年老,让位于舜。后以“尧禅”指称盛世政治清明,明君相继。

9、遵尧:指遵照帝尧之办法。

10、十尧:十个象尧那样的圣人。谓圣人众多。

尧陵的词语解释是:帝尧陵墓。在今山西省临汾县东北七十公里郭村西隅涝河北侧。陵前有祠,传为唐初所建。自元历清,多次重修,至今完好。按,古籍多载尧陵在山东菏泽与濮县今属河南省交界处。因河水泛滥,今遗迹无存。依古史'尧都平阳'之说,陵墓宜在山西。参阅《史记.五帝本纪》_《水经注.河水四》_《嘉庆重修一统志.平阳府》。

尧陵的词语解释是:帝尧陵墓。在今山西省临汾县东北七十公里郭村西隅涝河北侧。陵前有祠,传为唐初所建。自元历清,多次重修,至今完好。按,古籍多载尧陵在山东菏泽与濮县今属河南省交界处。因河水泛滥,今遗迹无存。依古史'尧都平阳'之说,陵墓宜在山西。参阅《史记.五帝本纪》_《水经注.河水四》_《嘉庆重修一统志.平阳府》拼音是:yáolíng注音是:一ㄠ_ㄌ一ㄥ_结构是:尧(上下结构)陵(左右结构)。

尧陵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帝尧陵墓。在今山西省临汾县东北七十公里郭村西隅涝河北侧。陵前有祠,传为唐初所建。自元历清,多次重修,至今完好。按,古籍多载尧陵在山东菏泽与濮县(今属河南省)交界处。因河水泛滥,今遗迹无存。依古史“尧都平阳”之说,陵墓宜在山西。参阅《史记·五帝本纪》、《水经注·河水四》、《嘉庆重修一统志·平阳府》。

二、网络解释

尧陵尧陵:山西临汾尧陵尧陵:山东鄄城尧陵尧陵:山东菏泽尧陵

关于尧陵的成语

尧年舜日海桑陵谷陵弱暴寡陵劲淬砺陵迟陵谷变迁

关于尧陵的词语

山陵崩_狗吠尧上陵下替_犬噬尧尧舜千钟陵弱暴寡陵谷变迁陵劲淬砺跖犬噬尧海桑陵谷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尧陵的详细信息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