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2收藏

墨子简介,第1张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问题描述:

墨子简介

解析:

墨子简介

(约前468-376年)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

姓墨名翟,鲁国人(滕州),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人称“布衣之士”(《吕氏春秋·博志》)和“ ”(《渚宫旧事》),汉代王充甚至说:“孔墨祖愚,丘翟圣贤。”(《论衡·自纪》)曾为宋国大夫,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是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又学于儒者,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于《诗》、《书》、《春秋》,因不满儒家礼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宣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其为人“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庄子·天下》)。

为宣扬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生徒,寻常亲从弟子数百人,形成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上说:“王公大人”,下教“匹夫徒步之士”,几乎“遍从人而说之”(《墨子·公孟》)。《庄子·天下篇》称赞说:“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而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行迹所至。东到齐,西游郑、卫,南至于楚、越。曾与公输班论战,成功地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曾制成“木鸢”,三日三夜飞翔不下。还长于守城技术,其后学总结其经验为《城守》二十一篇。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名辩思潮的祖源之一。墨子的事迹,分别见于《荀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于》等书,其思想则主要保存在墨家后学《墨子》一书中。 墨子及墨家学派的著作汇编。西汉刘向整理为七十一篇,六朝以后渐佚,今传《道藏》本五十三篇。旧题墨翟著,但包括了墨子弟子乃至后期墨家的著述资料,是研究墨家学派的主要典籍。

按内容,《墨子》一书可分五组:从《亲士》到《三辩》七篇为墨子早期著作,其前三篇掺有儒家理论,当为墨子早年“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痕迹;后四篇多尚贤、尚同、天志、节用、非乐理论,前人颇以为即以后相关篇章理论之叙余,其实正有对后来各篇提纲挈领的作用。

从《尚贤上》到《非儒下》共二十四篇为一组,系统反映墨子“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十大命题,是《墨子》一书的主体部分,各篇多分上、中、下篇(《非儒》分上、下),前人认为是“三墨”各自所依据的经典,其实是《墨子》一书在先秦流传的不同版本, 整理合三为一,现今某些“阙失”的篇目,或许在内容和文字上与今存者同,故仅存其目。《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专说名辩和物理、光学等内容,前人因其称“经”,定为墨翟自著,实为后期墨家作品,是研究墨家逻辑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的宝贵资料。《耕柱》至《公输》五篇是墨子言行记录,体例与《论语》近,乃墨子弟子所辑录,是研究墨子事迹的第一手资料。《备城门》以下到末二十篇(含已佚九篇),专讲守城技巧与城防制度,其制度颇近于秦,是战国时期“秦之墨者”所作,是研究墨家军事学术的史料。《墨子》内容博大,包含政治、哲学、伦理、逻辑、科技、军事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集中资料。西晋鲁胜、乐壹皆曾为《墨子》一书作注,已佚。通行本有孙治让《墨子闲诂》,主要版本有《诸子集成》本。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dPz3HJsrg272auHnD9QpA

 

提取码:yauu

该小说讲述了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从宗法贵族制向官僚地主制过渡的大变动时代。作为这种社会大变动的表现和结果,在当时涌现出许多思想主张互不相同的学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二:一为孔子开创的儒家,一为墨子开创的墨家。它们在战国时期并称为当世的显学。《韩非子·显学》篇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墨子》名句名篇

一,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再甜的瓜,它的瓜蒂也是苦的,天下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甜和苦是相对的,也是相连的,没有苦哪有甜。

二,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做官的不会永远都富贵,老百姓也不会永远一直贫贱。

墨子认为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条件成熟,每个人的命运都可以改变。

三,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什么都忍让,是不可以的,当自己在受到伤害的时候,就不能再忍了。

俗话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忍让、宽容是人的美德,但是人不能一味的忍让,当忍无可忍的时候,就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四,利之中取大,非不可得已也。害之中取小,不得已也。

在有利益的时候,可以选择最大的利益,这不是不得已而为之;在有害处的时候,就要选取小的害处,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墨子是给我们论证为人处世中,在权衡厉害关系中,应该遵循的取舍原则,要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比如胳膊要中了蛇毒,就要看了胳膊,以保持生命。

五,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勤劳就会富足,懒惰必定贫困,勤劳就会吃饱穿暖,懒惰就会忍饥挨饿,所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墨子主张人们要勤劳耕作,积极从事生产,这样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否则就会处于饥寒交迫的生活中。

墨子,姓墨名翟,春秋末战国时期宋国人,但是墨子到底是哪国人也还未从得知,有说是楚国人,鲁国人,更有现在一个大胆的想法――墨子是外国人!  

墨子出生贫寒,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世的思想家,他曾经学儒之道,但是后来放弃了儒学,另行钻研!墨子为了宣张自己的政治主张,四处游历多国,广收门徒,他的行迹也很广,东到齐国,西到郑国、卫国,南到楚国、越国。他自立门派――墨家学派!墨家学派也成为当时最具有影响的学派!墨子不仅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他倡导以人为本的治国之道,主张“非攻”与“兼爱”的理念。

墨子“好学而博”,并且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大好人。墨子也是非常有勇有谋的一个人,例如《公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墨子揭穿了鲁班于惠阳的阴险计谋,还成功的劝退了其攻打宋国的念头。

他倡导勿要铺张浪费,节约勤俭的观念,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墨子也是个发明制造工业的伟大科学家。“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可想而知,墨子善于制造武器。墨子堪称全能人才,他在我国历史上所做的贡献多之又多,他的一生都在传播墨家精神,始终为民着想。历史中,由墨子创建的墨家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严密且干练的神秘组织,其领导称之为“巨子”,而其他的都称为墨者,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赴汤蹈火再所不辞;墨家的规则也是非常严明的,轻则判刑重则处死!墨子主张从劳动者中发现人才,重用有贤能的人才,因此也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墨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墨子,本名墨翟,生卒年不详,相传是鲁国人,长期在宋国居住,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并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的思想主张。  

墨子开始时追随儒家理论,后来自立门户,自创墨家学说,在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曾担任宋国的宋大夫,是墨家公派的创始人。

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墨子心怀悲悯之心,积极的针对社会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拯救世道人心。他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得到了许多手工业者和下层人士的支持,在百家争鸣的文化鼎盛时期,有人称“非儒即墨”,由此可见,墨子的思想影响深远。

墨子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政治上,墨子主张“实行仁政”,首先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如果君主昏庸无能,百姓有权利换掉统治者。他所提出的“兼爱非攻”主要讲的就是仁政的重要意义。农民出身的墨子,对于普通百姓有着深厚的情谊和认识。主张尚贤,认为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兴亡成败主要在用人上,提出让百姓中的人才贤士也参与到国家管理中去。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是什么意思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出自《墨子·公孟》一书,是墨子的传世名言之一。意思是有一位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这句名言以一位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的两个小故事为主线,向世人讲述了“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其中一些深刻的含义及道理。直至今日,仍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故事一,有一位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因才思敏捷,墨子便向该人许以官职,让此人跟着自己学习。一年之后,此人要求墨子兑现当日让自己当官的承诺,墨子以“鲁国人葬父”的故事,告诉此人这样一个道理:儿子为父亲下葬是义务,不能谈条件;学习增识也是应该的,更不能以官职为学习的前提。

故事二,有一位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墨子问他为何不学习以增进自己的见识呢此人回答:因为我家中无人学习。墨子便以“美”和“富贵”为例,告诉此人这样一个道理,“美”和“富贵”如果是自己所追求与向往的东西,又何必因为他人不追求而放弃呢。同样的,学习是天下最宝贵的东西,能增进自己的见识,明白更多的道理,是不需要因他人的做法而左右自己不去学习。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这两个小故事都体现了墨子劝人学习的刻苦用心,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学习道理以达到改变自身的目的。从中体现了墨子爱才、惜才的观点,也向世人道明了“学无条件”,“学不为他人”的深刻之理。

墨子非命原文及翻译

一提起我国的哲学家,历史上唯一是劳动者出身,大家不难猜到是我们伟大的墨子。墨子出生于春秋末期,当时墨子所处的朝代国家众多,国与国之间的战役接连不断,百姓不仅要应付沉重的税费,还要忍受战火不断的威胁,难以休养生息。  

墨子在各个国家之间游学时,对于百姓的遭遇有着深刻的体会。为了让百姓对于统治者的统治不心存不满,统治者一直崇尚“天命”一说,一直向穷苦的劳动人民灌输着身份与地位差异的思想,迫使劳动者只能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亲身目睹劳动者的困境,劳动者出身的墨子提出了“非命”一说。

非命的意思是不听从命运的安排,要勇于反抗命运,对抗命运。墨子的非命,主张各人要勇于反抗命运,要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要相信自己奋斗就会有所改变,以望鼓励百姓敢于反抗,勇于改变生活现状的目的。

墨子的非命说在当时所处的朝代来说,是一个勇于挑战王权,勇于挑战统治者的举措。“非命”一说的提出,如同石头投进平静的湖面而激起阵阵的涟漪。不少处于下层阶级的劳动者为此受到鼓舞,不断以此为鉴。

墨子非命,也就是墨子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勇于反抗命运,宣传着各国与每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以期减少国与国之间的战役,希望和平安稳的环境能让百姓得以休养,也向劳动人民宣传了要积极对待命运的安排。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