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说的痹症是什么病,有吃的药吗?
痹症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发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痹、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炽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而至。痹,即痹阻不通。
痹症吃什么中成药最好
1、追风活络丸:功能祛风除湿,活络止痛,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每日3次,每次3片。
2、疏风定痛丸:功能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强筋壮骨,适用于关节肌肉酸痛,遇寒加重,关节屈伸不利,肢体重着,四肢麻木,腰膝酸软者。每日2次,每次1丸。临沂市人民医院肛肠科张则彦
与疏风定痛丸功用相类似,用治风寒湿痹而偏于风寒的中成药还有:风湿骨痛片、九味羌活丸、小活络丸、祛风舒筋丸、换骨丹、稀莶丸等,临床均可选用。
3、寒湿痹冲剂:功能温阳散寒,通络止痛,适用于肢体冷痛沉重,或肿胀,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紧或沉迟者。每日2~3次,每次10~20克。
与寒湿痹冲剂功用类似的中成药还有:大活络丹、舒筋丸、活络丹等。
痹症的中医治疗是需要进行辨证论治的,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有祛风通络、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清热通络以及益气养血、培补肝肾通络等治疗方法。
1、祛风通络:主要用于行痹,患者症见机体关节疼痛伴有疼痛游走不定的表现,临床多用宣痹或者防风汤治疗。
2、温经散寒:主要用于痛痹,患者多伴有关节疼痛剧烈,遇冷加重,遇热疼痛减轻,同时痛处固定的表现。临床多用乌头汤或者九味羌活汤治疗。
3、除湿通络:主要用于着痹,患者多伴有肢体关节酸楚、疼痛、四肢沉重、大便黏腻以及手足活动不便的表现。临床多用薏苡仁汤以及蠲痹汤治疗。
4、清热通络:主要用于热痹,患者多伴有四肢关节疼痛剧烈,关节红肿灼热,日轻夜重,得冷则舒的表现。临床多用白虎汤或者白虎加人参汤进行治疗。
5、益气养血通络:主要用于气血亏虚引起的痹症,患者多伴有四肢疼痛不明显、绵绵而痛、四肢麻木以及心悸,形体虚弱等表现。临床多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治疗。
6、培补肝肾,通络止痛:主要用于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者。临床多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
综上所述,痹症的治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具体分析,具体的治疗方法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
本病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致病。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通,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则为热痹。总之,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产生本病。
1正虚
即正气不足。所谓“正气”是指人体的抗病、防御、调节、康复能力,这些能力又无不以人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及脏腑经络之功能为基础。因此,正气不足,就是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物不足及脏腑组织等功能低下、失调的概括,引起正虚的原因有下述三个方面:
(1)禀赋不足禀赋是痹症发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人体关节器官免疫失调,关节必然因缺乏必要的“免疫保护”而造成外界炎性因子的侵入,最终导致各类骨关节疾病的发生。现在研究也证实,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2)劳役过度首先,劳力过度致正虚进而可致痹症。其次,劳神过度及房劳过度同样有损正气而致痹症。其三,不仅过劳易伤正气,过逸同样有所遗害。因为生命在于运动,若长期不运动、不锻炼,容易使气血运行迟缓,脾胃功能减弱而出现气短乏力,言语无力,纳呆食少,倦怠乏力等症状。
(3)大病、久病、或产后正虚作为引发痹症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饮食失调、外伤亦可以引起正虚,上述诸多因素又往往相互影响,一虚俱虚,不可绝然分开。
2邪侵
(1)季节气候异常指季节气候发生异常变化,如“六气”发生太过或者不及,或者非其时而有其气,春天当温而寒,冬天当寒反热;或气候变化过于急剧,暴寒暴暖,超过一定限度,超越了人体的适应和调节能力,此时“六气”即成“六*”而致病。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者往往遇寒冷、潮湿的气候而发病。且往往因气候变化而加重或者缓解,均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异常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外因。
(2)居外环境欠佳居住在高寒、潮湿地区、或长期在高温、水中、潮湿、寒冷、野外的环境中生活工作而易患痹证。
(3)起居调摄不慎日常生活不注意防护,如睡眠时不着被褥,夜间单衣外出,病后及劳后居处檐下、电风扇下,汗出入水中,冒雨涉水等。
3药物
服用某些抗炎类、激素类药物所造成的软骨损伤也是许多骨关节疾病的主要成因之一。各类骨关节疾病的发生往往始于滑膜病变、软骨受损或是变性;由于关节滑膜、软骨的损伤以及关节滑液的缺失,导致关节骨骼缺少必要的保护,以至于人体一活动,关节处的骨骼因缺乏必要的“软骨保护”直接发生剧烈硬性摩擦,而引发痹症。
1 痹症的形成原因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这是中医学对痹症形成原因最基本的解释,明确指出了外伤,寒冷,潮湿是导致痹症的三大主要因素,也可以由跌打损伤,慢性劳损,关节周围组织损伤所诱发。
2 痹症艾灸哪里
灸疗法则:祛风除湿,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穴位选择:合谷和太冲,是治疗痹症的有效组合穴位,称“开四关”。不论是因为寒,还是因为热引起的肌肉,关节疼痛,都可以先“开四关”进行治疗。
3 痹症艾灸穴位辨析
合谷穴和太冲穴在手足的部位比较相似,合谷在手虎口,太冲在足虎口,是位于我们人体四大关口部位的止痛要穴,先开四关,就是先把这四个关口的经络疏通,能顺利将体内的风寒湿邪从四肢末端赶出体外。
4 痹症艾灸穴位搭配
“四关”是主穴,其他配穴主要是围绕不通病痛部位而却,每个主穴的基础上酌情再取2-3个穴位:
1颈椎关节痛取大椎(肩背正中第7颈椎下凹陷中),风池(后发际上1寸,枕骨下两侧的凹陷中),天柱(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2肩关节痛取肩髃(三角肌上缘中点偏前方,抬肩时有凹陷处),肩前(腋窝前纹头上1寸),肩贞(腋窝后方纹头上1寸)。
3肘臂痛取曲池(屈肘90°左右,肘关节横纹拇指侧纹头端),肘髎(曲池穴上1寸),手三里(曲池穴下2寸)。
4腕关节痛取阳池(腕背横纹正中点略靠小指一侧,尺骨小头外缘),外关(腕背横纹中点上2寸)。
5手指关节痛取八邪(手背五指之间的纹缝端)。
6腰椎关节痛去肾俞(第2腰椎下旁开15寸),腰阳关(第4腰椎下凹陷中)。
7大腿部痛取风市(大腿外侧正中膝关节上7寸处,一般在立正的情况下中指尖所抵达之处)。
8膝关节痛取内外两个膝眼(膝关节髌骨韧带两侧凹陷),阳陵泉(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痹症是风、寒、湿杂至合而为痹,也就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引起的肢体及关节和肌肉的疼痛、麻木、重着,或者关节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灼热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者反复发作性为特点。
主要是气血的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古代的痹症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如今痹症主要是指四肢肢体的痹症,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病。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不要过多饮食辛辣食物,辛辣食物会使病情发展更快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由于长期处于疾病状态,人体的各个系统都比较虚弱,会出现退化。辛辣食物对器官的刺激性会比较大,从而会诱发其它的疾病。
2、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骨关节病,是关节出现的退行性病变。应该注意对人体蛋白质的补充。蛋白质是促进骨骼健康的重要保障,所以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蛋 白质的摄取量。多吃蛋白质高的食物,给身体摄入足量的蛋白质。
3、注意通过饮食补充多种的维生素 丰富的维生素是恢复健康的重要保证条件。蔬菜、水果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等的需求,也具有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
-痹症
-风湿性关节炎
痹症的词语解释是:痹症bìzhèng。(1)中医指由风、寒、湿等侵袭肌体导致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
痹症的词语解释是:痹症bìzhèng。(1)中医指由风、寒、湿等侵袭肌体导致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注音是:ㄅ一_ㄓㄥ_。结构是:痹(半包围结构)症(半包围结构)。拼音是:bìzhèng。
痹症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痹症科普中国痹,即痹阻不通。痹症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本节主要讨论肢体的痹症,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
关于痹症的成语
词不达意对症之药麻痹不仁促膝谈心对症发药担惊受怕对症下药麻痹大意
关于痹症的词语
大公无私促膝谈心大含细入症结所在不治之症麻痹大意词不达意疑难杂症对症用药担惊受怕
关于痹症的造句
1、另一种是口服减毒疫苗,只有在极少情况下病毒才会引起变化导致小儿麻痹症。
2、这里的对症主要是根据中医学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归为痹症,并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四种类型。
3、可用于治疗热结尿闭,高热烦躁、抽搐,闭经半身不遂,咳嗽喘急、肺炎、慢性肾炎、小儿急慢惊风、癫痈、高压、风湿、痹症、结石、黄疽等多种疾病。
4、今天盖茨在一次电视会议上告诉记者,“我呼吁所有人加倍投入,以期完成根除小儿麻痹症的努力。”。
5、后来大家当他已在痊复期中了,谁知刚在他跟珍妮别后的六个礼拜上,他又忽然害起心脏麻痹症来,从此就再也不能恢复知觉。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痹症的详细信息
本文2023-08-19 20:46:5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7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