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是如何跨过鸭绿江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高句丽是如何跨过鸭绿江的?,第1张

纵观东北亚地区的 历史 ,凡是强盛的大一统王朝, 几乎都有越过鸭绿江到朝鲜半岛作战的 历史 ,甚至北方的游牧和渔猎民族也多次南下进攻过朝鲜半岛。

而其中就有一个非朝鲜半岛政权,就因为跨过鸭绿江夺占了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就被如今的韩国当做祖宗,拍了很多电视剧和**来渲染甚至是虚构它的强大。这个政权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高句丽。

韩国人拍的电视剧,讲高句丽时代的 历史

那么高句丽这个中国东北部的地方政权,是如何越过鸭绿江进行扩张的呢?

高句丽是西汉后期(公元前37年),由东北濊貊、扶余人和部分汉人,在今天 辽宁省东北部的浑江流 域建立的政权。

它的民族构成,和今天朝鲜半岛上之朝鲜民族的祖先三韩部族完全不同。

韩国人据考古资料绘制的高句丽人卡通形象,实际上高句丽是中国地方政权,和今天的韩国完全不沾边

西汉时期,汉军越过鸭绿江,灭掉了当时旧燕国势力建立的卫氏朝鲜,在辽东和朝鲜半岛设立了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个郡,后合并为玄菟郡和乐浪郡。 初建的高句丽政权不是独立的,而是归属于玄菟郡管辖。

西汉时期的汉四郡

我们今天都知道,鸭绿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但是在一千多年前,鸭绿江不但和界河没有任何关系,还经常被其他政权当成争夺的对象。

壁画上的高句丽士兵

原因是鸭绿江流域地区地处长白山余脉,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合居住和发展农业生产,临海的位置也便于海上贸易。

如果新兴的高句丽政权能够夺占鸭绿江流域,那么就可以获得一大片优秀的耕地和水源地,还能同中原地区和朝鲜半岛上的居民进行海上贸易,更有利于族群的发展兴盛。

李氏朝鲜时代的半岛地形图

从高句丽建国之初的国际形势来看,高句丽西部和西北部的辽东地区,常年被强大的中原王朝占据,它们武力强大,高句丽通常是惹不起的,只能向流寇一样抢一把就走而无法夺占。

北部和东北部的扶余人是高句丽的本家,高句丽本身就是扶余贵族南逃到浑江流域建立的政权。

仇敌在北,而且受到中原王朝的保护,自然也不方便再北上。只有南进鸭绿江和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山岭,欺负一下濊貊、沃沮那群 “弱鸡”部族 比较靠谱。

这就好比赤壁之战时期的刘备,曹操和孙权的地盘都没法打,只有西进夺取巴蜀才能成三足鼎立之势。

综合自然环境和国际形势的因素,往鸭绿江方向扩张,比较符合高句丽的发展需要。即便在后来中原地区发生战乱,高句丽人有机会夺取辽东地区时,其“南进”政策也没有放弃。

高句丽的都城和统治中心,也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一步步地从今日的辽宁转移到了鸭绿江以南的今朝鲜首都平壤地区。

公元前8年,朱蒙被西汉朝廷封为高句骊(丽)侯,相当于朝廷承认了高句丽政权的存在。

政权建立之初,虽然实力弱小,人口不多,远远不能称作一“国”,但是却赶上了一个有利于高句丽扩展生存空间的时候。

这时的西汉王朝政局混乱,外戚王莽篡权,对边疆的控制力减弱,朝鲜半岛上的玄菟郡和乐浪郡的力量也遭到削弱,时常受到周边部族的侵扰。

而朝鲜半岛东北部山岭地区的濊貊族人更是菜得不行,一打就垮。所以高句丽人在“独汉以强亡”的两汉年间,却初步奠定了高句丽政权的基础。

王莽于公元9年篡位建立“新朝”,惹得国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周边异族也开始叛乱。朱蒙也不甘寂寞,发起了反叛行动,不料实力太弱,很快就被王莽的将领严尤诛杀了,余下的高句丽人马上归降。

王莽直接将高句丽改名为 “下句骊(丽)” 。待到王莽的新朝政权被推翻,高句丽人趁着中原大乱,诸侯逐鹿,开启了一段比较顺利的扩张进程。

公元1年的辽东和朝鲜半岛

此时高句丽的首领大武神王无恤,首先把矛头指向了自己东北的老邻居扶余人。

他之前做王子的时候,就曾在鹤盘岭之战中就曾击败过扶余人。继承了首领之位后,他于公元22年将东扶余王杀死,占领了一块地盘。

随后南进朝鲜半岛北部的山岭,收拾了一顿濊貊人和沃沮人,平定了他们所建立的盖马国、句茶国。

公元32年,无恤继续南进,先后越过鸭绿江和清川江(当时称“浿水”),进攻原乐浪郡地区的崔理割据政权,并在37年推翻它。

很明显,无恤就是想趁东汉政权尚未稳固在辽东的统治时,占领原汉朝乐浪郡的地盘,把生米煮成熟饭。

公元37年夺取乐浪郡后的高句丽

可是汉光武帝刘秀是何许人也,不可能等你把饭煮熟。公元44年,刘秀派兵东进朝鲜半岛,占领了原乐浪郡的大部分地区,重建乐浪郡,把高句丽人的势力驱逐出清川江以北。

公元49年,高句丽人壮着胆子入侵辽东地区,反而被辽东太守祭彤招降。

但是东汉王朝在历经两汉动乱后,国力远未恢复,且北匈奴势力重新崛起,给东汉王朝北境带来的威胁很大,所以刘秀权衡利弊,不再试图恢复西汉时期汉四郡之地,放弃了对岭东之地(即朝鲜半岛东北部和今吉林省南部的山区)的直接管辖,而是让当地民族区域自治。

这就给了高句丽稳固自己在鸭绿江流域统治的机会。朝鲜半岛形成了鸭绿江下游地区到乐浪郡由东汉管辖,清川江以北和鸭绿江中上游地区由高句丽占领的局面。

古墓壁画上的高句丽人

扶余人摄于高句丽人的威势,主动抱东汉的大腿,让高句丽不敢对自己动手。

而高句丽摄于东汉之威,暂时不敢大规模地侵占岭东之地和入寇东汉州郡(史书称“寇钞”),同时也向东汉称臣纳贡。

但是它只要有机会,就会蚕食岭东地区,也多次联合鲜卑等游牧民族,去玄菟郡和辽东郡过过抢劫犯的瘾。

到了高句丽太祖大王时期,高句丽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岭东地区各部族的征服工作。到了东汉后期,高句丽在对中原王朝屡战屡败情况下,坚持斗争,终于算是在鸭绿江流域站稳了脚跟。

到了东汉末年,又是朽木为官,禽兽食禄,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的时代,高句丽以为自己又迎来了第二个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中国古籍上记载,高句丽人喜欢蹲着,这是韩国人据史料绘制的高句丽人

不料这时候的辽东郡出了一个猛人军阀家族——公孙度家族,再次阻截了高句丽的南进之路。

公孙度是玄菟郡小官吏出身,被把持朝政的董卓于公元190年任命为辽东郡太守。

公孙度及其子公孙康在辽东任职期间,通常避免参与中原争夺战,而是着力经营东北边境,处理与周边部族的关系。高句丽想要入侵玄菟郡、乐浪郡和辽东郡的地盘,结果被公孙家打的大败亏输,不得不臣服于公孙家。

公孙度父子除了武力打击高句丽人之外,还采用 政治 外交 两手锁死高句丽人的扩张之路。

在政治方面,公孙度将偌大的辽东郡拆分为辽东和辽西两郡,在乐浪郡南部地区设立新的带方郡,大力予以经济和军事建设,阻挡高句丽南进和西进之路。

在外交上,公孙度父子采用各种手段,拉拢高句丽人的劲敌扶余部落为自己所用,又分化鲜卑人和高句丽人的同盟关系,让高句丽的发展处处掣肘。终公孙家统治辽东四十余年,高句丽人也没翻出什么大浪来。

公孙家族统治辽东时期的朝鲜半岛

但是到了公孙渊这一代, 公孙家开始把主意打到了逐鹿中原上,想要联合孙权干一干曹魏,结果却惹来了司马懿的大军,兵败身死,基业归人。

高句丽人也参与了这次行动,趁机瓜分了部分公孙家的资产。曹魏灭完公孙家后又忙着去应对吴蜀的挑战,辽东出现了一个军力空窗期,高句丽野心膨胀起来,于公元242年集合军力击破辽东的西安平地区。

事实证明,高句丽人再一次打错了算盘。曹魏闻之消息震怒: 收拾不了吴蜀,我还收拾不了你高句丽? 曹魏于公元244年派大将毋丘俭率领步骑数万人,一路平推碾压高句丽人,直接摧毁了高句丽经营多年的首都丸都城(今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地区)。

毋丘俭充分发挥了“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一路追高句丽东川王追到位于今天黑龙江省境内的沃沮北境,看到了日本海的日出才返回。

高句丽政权这回算是遭遇到了毁灭性打击,包括鸭绿江流域在内的所有地盘都丢掉了。

为什么汉末三国如此混乱,周边部族依旧无法入侵中原?公孙家和毋丘俭就提供了一份标准答案。

等到西晋政权建立,不久之后又爆发了“五胡乱华”事件,高句丽人重新聚集回血,重建了丸都城。这时的中原比起汉末时期更加混乱不堪,高句丽人觉得自己又行了。不料辽东地区这时迎来了新的强人势力——鲜卑人慕容廆建立的前燕政权。

开始时,慕容廆在立足未稳的情况下,两次进攻高句丽都被击退,说明高句丽此时已经恢复了一定的实力,但也与前燕政权重心在参与中原争夺有关。

高句丽虽然击退了进攻,也多次试图寇钞玄菟郡和辽东郡,但是在面对前燕政权时依旧是劣势局面。

于是高句丽美川王玩了一手转进,于公元313年和314年南下,先后越过鸭绿江、清川江和大同江,偷袭乐浪郡和带方郡这两位一两百岁、久病缠身的“老同志”, 这次是着实得把两郡拿在了手中,和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和新罗两位小兄弟接洽上了。

高句丽这一手,正是为了防止慕容家变成另一个公孙家,再次压制自己数十年而实施的,属于战略上的妙棋。

高句丽甚至向东晋称臣纳贡,想要联合东晋的力量一起对付前燕。但问题是,前燕的下一任元首慕容皝是一个狠角色,他很清楚的认识到高句丽人势力的发展对自己的威胁,自己有必要以毋丘俭为榜样,再对高句丽人来一次“犁庭扫穴”。

慕容皝(297—348)

公元342年,慕容皝亲率4万精锐从南陕进发,讨伐高句丽,又派慕容翰和慕容家最能打仗的慕容垂率领一万五千军队,从北置进发。

两把尖刀直插高句丽的心脏,慕容垂初战便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将高句丽王的军队轻松拿下,追亡逐北,高句丽王仅以身免。慕容皝的亲军也像毋丘俭一样攻破丸都城,把高句丽先王的尸体和国王家眷都一股脑带走。

位于今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王城(丸都城)遗址

这是高句丽再次遭遇的一场毁灭性打击,不过前燕军队忙于搜索国王残部,没有去重新收取乐浪和带方郡。

高句丽人也被慕容皝吓得畏畏缩缩十几年,不敢提南进和寇钞之事。不过从战果来说,慕容皝没有取得彻底消灭高句丽的战果,高句丽恢复实力也比曹魏时期快得多。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高句丽尽管遭到多次重大打击,但是已经占领鸭绿江中上游流域很长时间了。

而在接下来的 历史 阶段,高句丽将要彻底拿下包括鸭绿江、清川江、大同江三江流域的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甚至要南进汉江,与百济和新罗两位“年轻人”比试一下。

慕容皝的继任者慕容儁也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君主,但是他在位期间着力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和东晋作战,没有继续削弱高句丽。

在他死后,前燕政权也开始陷入风雨飘摇之中,被新兴的前秦苻坚政权灭亡。

高句丽又是抓住了这个战略机遇期,巩固自己在乐浪、带方二郡的统治后,从带方郡继续南下,与试图北伐的百济和新罗展开了一系列遭遇战。

前秦与东晋对峙的同时,高句丽与百济对峙

百济和新罗政权由三韩民族组成,之前也曾试图北进攻取带方郡和乐浪郡。

从公元369年开始,百济人和高句丽人就乐浪和带方的所有权问题,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军事冲突与对峙。

百济的近肖古王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对内修齐庶政、整军经武,使得国力迅速强大,在与高句丽人的作战中多次击败对方,甚至杀死过高句丽国王,把战线推到了礼成江流域,一度进攻平壤城。

高句丽和百济分别朝贡前秦和东晋,也是想借大国力量制约对方。

而新罗就比较鸡贼了,在高句丽和百济争战不休时,闷声发大财,兼并了周边的三韩部落。

高句丽和百济都派出使者拉拢新罗,新罗权衡利弊后,觉得高句丽更有发展前途,于是加入了高句丽一方共同对付百济。

而百济也拉拢倭国(日本)和作为自己的盟友,对抗高句丽和新罗联盟。

前期的冲突中,百济对高句丽占上风

公元383年,东晋在与前秦的淝水之战中取胜,使得朝鲜半岛各国纷纷改抱东晋的大腿。

历经小兽林王和好太王两代君主的大力经营,高句丽的实力有了质的提升,战争天平也由此打破。

公元391年,好太王整顿数万精锐部队,发动了对百济的征伐,一鼓作气夺取了汉江以北的十几个城镇。

百济人想要找回场子,多次对高句丽发动反击,不料每次都大败,惹得国内震动,被迫召唤倭国和伽耶部落盟军前来帮场。

公元400年,好太王面对百济-倭国联盟,同新罗军一起发动了庚子之役,将倭国人追杀得哭爹喊娘。

倭国人在吃败仗后又做了一次努力,于404年入侵带方郡,结果又被好太王狠狠削了一顿,被迫退出了朝鲜半岛。高句丽通过对百济和倭国、伽耶的一系列征战,把国土扩张到了临津江一线。

高句丽好太王(374—412)

淝水之战后,慕容垂在辽东建立了后燕政权,于参合陂一战中击败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但是在慕容垂死后,后燕在面对新兴的北魏政权时处于下风,被连连击败,导致对辽东的统治空虚。

好太王抓住这个机会,于公元407年偷袭辽东郡,终于实现了高句丽人三百余年攻取辽东的梦想。好太王顺便还把北部边境新诞生的契丹和库莫奚部族也教训了一顿。

好太王碑(公元411年)的拓片

虽然夺取了辽东,但是高句丽人仍然十分害怕强大的中原政权前来攻打自己,再次上演当初两次被攻破丸都城的惨剧,于是在 一边加紧西部防御的同时,一边开始做统治中心难移的工作,指导思想是离中原王朝越远越好。

于是在高句丽长寿王时期,鉴于对百济的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高句丽首都于公元427年南迁越过鸭绿江,搬到了今天的朝鲜首都平壤城。

到了5世纪后期,高句丽连着对百济和新罗一通揍,不过没有灭亡它们。这时的高句丽国力和版图都处于鼎盛时期,朝鲜半岛北部的三江地区以及汉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都稳稳地抓在自己手里了。

纵观高句丽越过鸭绿江,南下朝鲜半岛的 历史 ,可谓是一波三折、不屈不挠了。

645年,唐朝与高句丽战争的行动线路图

韩国很多人把高句丽人认作祖宗,可能也是因为它是朝鲜半岛上出现过的最强势的政权了吧。毕竟能够让隋唐两朝集四代君王之力才灭掉,也确实有两把刷子的。

隋朝士兵

高丽〔918-1392〕,简称丽,是亚洲中世纪时一个位于东亚朝鲜半岛的王国(西元918年-1392年),由王建所建立。1287年起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成为元朝属国,1356年恭愍王回复独立。 13世纪至14世纪时曾向元朝称臣,被元朝划为行省之一,全称为“征东行中书省”,直到元朝灭亡为止。为免与高句丽混淆,在中国大陆又称之为王氏高丽。

9世纪末,同北方的渤海(698—926)并存的后期新罗(670—935),由于农民反对封建残酷剥削的斗争,逐渐衰落下去。在此过程中,西南地区的甄萱和北部地区的弓裔,分别成立了后百济国(900—936)和泰封国,从而朝鲜半岛被分裂成了“后三国”。

后三国各自扩张领土,展开角逐,空前加强封建剥削和压迫。

在这种情况下,松岳(开城)地方的大封建势力、原弓裔的泰封国臣下王建(高丽始祖王)趁弓裔因残酷暴政丧失民心的机会,918年6月伙同洪儒、裴玄庆、申崇谦、卜智谦等人发动政变,推翻泰封国,建立了新王朝。国号定名为高丽,定都于开京。 还有当欧洲进入黑暗时代后,高丽人被分为了三个对立的王国:北部的Koguryo,西南部的Paekche和东南部的Shilla。在中国的帮助下,Shilla于公元七世纪征服了其它两个王国,后来又消除了以前与中国人的关联。然而在当地领主的压迫下,Shilla的中心政权在公元8、9世纪被分裂。公元十世纪,高丽族人又一次联合起来,组成了Koryo,之后,在公元993年,恢复之后的领土,以Amnok河与中国接壤。公元1170年,一场军事政变将平民贵族赶下了台,这一军事统治长达60年之久。

公元1231年,蒙古入侵,引发了一场30年之久的战争。蒙古族经常被他们在中国的战争所干扰,但最终还是积聚了足够的权力以承担Koryo与入侵者在1258年达成的和平协议。在蒙古族的领导下,Koryo保留了他们特有的文化,并以一场旋风式的艺术成就向征服者们展示了自己的优越性。

土地改革,新官僚机构的形成,佛教的衰弱,以及儒教的形成,这些发生在15世纪初的事件都是新王国诞生的一部分。Choson将统治高丽一直到20世纪。公元1234年,高丽已成为学习和木版印刷技术的重要中心。

历史

918年后高句丽国弓裔王的部将王建被部将拥立为王,推翻弓裔,定都于迁都至自己的家乡松岳,并改称为开京(即今朝鲜开城),改国号为高丽。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建立高丽王朝。 高丽王朝成立后,采用了中土国家的皇室制度,直到1275年向元朝称臣为止。这与后来朝鲜王朝采用比中国低一级的名称的诸侯制度区别很大。例如: 首都被称为“皇都”;

首都的皇宫被称为“皇城”;

国王的命令称为“诏”;

国王的继任人被称为“太子”,而不是“王世子”或“元子”;

国王的母亲被称为“太后”,而不是朝鲜王朝的“大妃”。

官制与中原相同,尚书省、中书省、六部、枢密院等。

993年,高丽被辽国击败,被迫断绝和北宋的关系,向辽国称臣。此后为防入侵,高丽在北方修筑了千里长城。1127年被迫臣服金国。1135年西京平壤发生“妙清之乱”,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农民暴动。 在抵御契丹和女真期间,军人势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将郑仲夫为首,发生两次政变。政变军人废立国王,大杀贵族文官,最终建立了武将崔忠献挟持国王的“都房”政权。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国王和王室贵族迁都江华岛,高丽三别抄义军抵抗蒙古和元朝军队至1273年。 1275年,元朝命令高丽更改官职爵号,尚书省和中书省改为佥议府,枢密院改为密直司,御史台改为检察司,吏部和礼部改为典理司,刑部改为典法司,侍中改为中赞,平章事改为赞成事,朕改为孤,奏改为呈等等。同时废止了高丽的庙号制度。之后的李氏朝鲜亦继承了高丽向中原称臣之后的官职及习惯。 1280年元朝为了进攻日本在沈阳设置征东行省,干涉高丽国政。1281年随着进攻日本失败解散征东行省,1287年再设征东行省,这以后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成为元朝属国,1356年恭愍王时回复独立。 1359年红巾军侵入高丽。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1387年朱元璋要收复原东北元朝属地,高丽国王仍然依附蒙古残余势力北元,拒绝归还,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反对出兵,发动政变,1392年在开城废黜国王自立,改国号为朝鲜,高丽灭亡。

高丽 (314 至 1598)

当欧洲进入黑暗时代后,高丽人被分为了三个对立的王国:北部的Koguryo,西南部的Paekche和东南部的Shilla。在中国的帮助下,Shilla于公元七世纪征服了其它两个王国,后来又消除了以前与中国人的关联。然而在当地领主的压迫下,Shilla的中心政权在公元8、9世纪被分裂。公元十世纪,高丽族人又一次联合起来,组成了Koryo,之后,在公元993年,恢复之后的领土,以Amnok河与中国接壤。公元1170年,一场军事政变将平民贵族赶下了台,这一军事统治长达60年之久。

公元1231年,蒙古入侵,引发了一场30年之久的战争。蒙古族经常被他们在中国的战争所干扰,但最终还是积聚了足够的权力以承担Koryo与入侵者在1258年达成的和平协议。在蒙古族的领导下,Koryo保留了他们特有的文化,并以一场旋风式的艺术成就向征服者们展示了自己的优越性。

土地改革,新官僚机构的形成,佛教的衰弱,以及儒教的形成,这些发生在15世纪初的事件都是新王国诞生的一部分。Choson将统治高丽一直到20世纪。公元1234年,高丽已成为学习和木版印刷技术的重要中心。

高句(gōu)丽(lí),公元前37年至公元七世纪,700余年,很不错了!唐朝不足300年,宋朝南、北合计300年多一点,东汉、西汉加一起不足400年。即使是曾经称霸欧亚的元朝,成吉思汗铁木真甚至已经打到欧洲本土腹地,征服整个欧洲,领土扩张已经超越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号称世界史上最伟大的王朝时代!其存续时间也仅百年!由此可见,高句丽王朝虽国土面积不算大,但称其“伟大”,不足为过。能够延续700年,说明其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发展与成就,都非常平衡、稳定,且可持续。

公元五世纪后,高句丽也称高句骊,简称高丽。我们小时候就称朝鲜族为高丽。但是中、韩史学家在高句丽与高丽的关系上存在重大分歧,中国史学界认为二者除民族DNA上的延续外,没有直接关系。高丽王氏王朝建立于公元918年,这已是高句丽王朝灭亡200年之后。如果这样也能算一个王朝,那中国的唐、宋也能算一个,这一点上我站中国史学家。如今东北延边自治州的朝鲜族,与隔鸭绿江而望的北朝鲜及南韩,属一脉相承的同一民族,这是公认的,起源以今天吉林省的扶余为多,当时称夫余。

对比高句丽时代与现代地图,高句丽古国南方的一部分与现代的北朝鲜重叠,但南韩境内大部分是高句丽时代的另两个同时代并存国家——新罗与百济。韩国现单方面称百济、新罗、高句丽为其古代的"三国时代",我不认同,这三个国家都在唐朝时代被李氏王朝灭亡了。

一个存续700余年的王朝,前后经历了28位君王,你可以想象她曾经的辉煌与顽强!我带着极大的好奇心与敬畏,来仰视这个王朝!

在独立建国之前,高句丽一直受汉朝控制的。当她扩张到一定程度,军事力量也相对强大后,与汉朝直接对抗,摆脱了汉朝的束缚,建都丸都城。后汉亡,高句丽先与曹魏合作,后又反戈一击,之后遭曹魏报复,于公元244年摧毁丸都城。这一役后曹魏以为高句丽再无翻身之力,然而没想到,七十年后,高句丽重建丸都城,再次崛起。七十年的休养生息,不仅让高句丽重生,且比之前有了更加强大的军事实力。高句丽开始疯狂扩张版图。对于曹魏来说,所谓“除恶不尽,必有后患”!

整个公元四世纪到五世纪200年的时间里,高句丽主要都在忙于扩张及对抗邻国。在长达尽约200年的时间里,战事连续不绝,休养生息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几十年。700年的历史中,除了对抗中原大汉的挤压外,还有北方的游牧民族(契丹)、扶余国、西南部的燕、南方的百济与新罗,局部边境战事不断。这也是南韩一直将此三国鼎立时代称为朝鲜半岛“三国时代”的原因。从综合国力上来说,能够支撑如此长期的战事,可见高句丽在经济上发展得极好。

高句丽的版图处在中国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与再向北的游牧民族不同,这片土地上有稳定的农业种植业。《山海经》中也有明确记载,此地食黍,即大黄米,至今东北人民依旧有小量种植;因为这一片土地上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所以农牧业也很发达;而绵延的汉江、鸭绿江及海岸线决定渔业同样发达;手工业应集中于农业生产所需的铁器工具、兵器、日常生活器具及宗教祭祀用品。可以说,广袤肥沃的土地,与鸭绿江、浑江流域山川河谷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形成了农业、渔猎经济并重,手工业次之的经济结构,为农耕时代的高句丽古国700年兴盛不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高句丽古国的治国之策,比如如何达成生产、供应与军事消耗之间的平衡,人口政策如何(长年征战,如何保证后备军源供给),手工制造业的发展对军事扩张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农、林、牧、渔的水平在当时的中国处于怎样的地位……都值得深入研究。但是正由于其所处区域在元朝之后才归属于大汉,今人也理解其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先民,所以她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史中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从公元598年至公元668年,从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到唐,隋朝的半个时代,唐朝的四个皇帝,共历时70年,不遗余力,终于将高句丽古国彻底灭亡。两个中原汉地的朝代,给予了高句丽这样一个北方少数民族小国如此高规格的军事对抗,主要原因,在于高句丽始终不愿安分守己,始终以扩张为国策。700年间,多数边境战事均由高句丽引发,有时是上一场战役还是盟友,一回头便反杀,翻脸比翻书还快,丝毫不讲道义。这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吧!不过能够让中原王朝及中原人,卧榻之侧如此无法酣睡,高句丽王朝也算得上是不容小觑的伟大王朝。能够被当作强大的对手,也是王朝及个人的一种荣耀。只有强大,才会被重视。但是如果高句丽能够学会与中原和平共处,发展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是不是今天的东北吉林地区,包括我的家乡吉林市,我们是不是有可能就不是中国人,而是隶属于另一个占据朝鲜半岛且长驱直入内陆的国家呢(也不是今天的北朝鲜或韩国)?!

历史无法回头。人和国家都一样,要有自知之明!

高句丽古城

如今占地面积最大的高句丽古城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其他地方,比如抚松、吉林市都有其遗址。吉林市的那个在龙潭山南天门,查资料的时候看到这个信息吓我一跳。小时候我们都爬过,我只记得有水牢、旱牢,南天门有印象,但具体是什么样,都不记得了。百度搜索到的资料,没有显示明确的断代。

我要去的是集安这片最大的遗址群,包含最主要的国内城、丸都山城、高句丽遗址公园、将军坟、好太王碑、禹山贵族墓地、高句丽采石场7处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及周边外延的众多区域。不知道是不是只能到达遗址公园。

其中丸都山早期用名“尉那岩城”,公元前37年至668年为高句丽的都城,也是汉代高句丽政权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不知道保存得如何,希望不要让我失望啊!

在做攻略的过程中,遇到一个历史人物——甄萱,是朝鲜半岛后三国中后百济的创立者(在位期间900~935年),与高句丽时代无关,是高丽时代。

顺手查了一下“甄”这个姓氏。之前我父亲在世时,曾在我家附近遇到一个同姓的人,住在四惠东地铁站上面。他跟我父亲探讨过甄的姓氏起源,他说他查了大量资料,认为“甄”的姓氏起源于五帝时代,为帝舜后裔,得姓始祖为仲甄。《陈留风俗传》说:“舜陶甄河滨,其后为氏,出中山、河南二望。”因以做陶为业而得甄姓,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但是有宗族家谱的甄氏,浙江、江苏也有分布。另两种说法是可能源于鲜卑族或满族。

就“甄”字的象形文字结构来说,更似做陶器的;但是我的小脚趾不是一个完整的甲片,据说从遗传学上来说,这是有游牧民族血统的遗传学证据,但这也可能来源于我母亲这边的基因,不能确认。

历史上最著名的,真实存在的人物,当属甄妃——文昭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甄宓(或甄洛)吧!魏文帝曹丕之妻,曹操的儿媳妇。传说《洛神赋》的原型即是她。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曹植《洛神赋》

甄氏乃曹植的嫂子,所以这个说法,我存疑。不过传说中甄氏确实是个美女。

2019823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