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么给小孩子进行性教育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3收藏

古代人是怎么给小孩子进行性教育的?,第1张

根据《白虎通》记载,当时的贵族子弟学校叫“辟雍”,凡贵族子弟年满十五就要住校学习,学习内容有诗、书、礼、乐、骑马、击剑等,还有一门功课则是性教育。而唐太宗李世民还亲自给妹夫们上性教育课。

中国古代,民间百姓的性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嫁妆画”和“压箱底”。这种“照猫画虎”的引导方式,是性教育的“形象教具”。“嫁妆画”实际上是一卷8张12张不同性爱方式的图画。哪家的女儿出嫁前,父母往往都得买上一两卷,作为嫁妆,让女儿在新婚之夜,铺在床上,“照猫画虎”接受启蒙。“压箱底”大多是瓷器,拳头大小,外形多是吉祥的瓜果状,有盖,内藏一对交合男女。女儿出嫁前,母亲揭开“压箱底”的盖子,让女儿知道“夫妻之道”;平时把它放在箱底以辟邪。只有当儿女入洞房时,才拿如此图谱或瓷器给予启蒙。尽管属于“速成”,但管用。可见,在性的问题上,我们的先人或许不够坦率,但绝不落伍。

古代的性教育多为母授女,女为母后再授女,代代相传。所以,古时对于性知识,往往女方比男方懂得多;在古代又流行妻子的年龄要比丈夫大几岁,所以在夫妻性生活方面往往出现女教男的情况。当然,古代的性教育也决不仅是母亲“暗示引导”,也有一些性学古籍可供阅读,但不那么普及,因为古代的民众识字不多。少女出嫁时,奶娘、稳婆、小姊妹可能会教她;有时小姊妹们会在新嫁娘窗前唱山歌,这些山歌都有性内容,唱山歌有调笑的成分,但也有性启蒙的作用。

青春期是现在生理学的认知成果,但并不是说,古代人没有青春期,应该说古代人的青春期提前了。

转载,仅供参考

每一个民族的强大都离不开自己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确传统文化是国民精神的一种体现。对于快速发展的我国社会来说,创新与继承一样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任务。现在提出要重视传统文化,不是要排斥外国的优秀文化。中西文化互有长短、各有特点,又具有共通性,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要以开放的心态处理好中西文化的关系。让我们看看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吧。平时玩的最多的就是玩具,电脑游戏,或者上兴趣班。所以孩子们对一些传统的游戏根本就不知道。加上父母们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较快,认为过不过传统的节日也无所谓,导致孩子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得少之又少。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吸取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呢?怎样才能让幼儿对老一辈的生活有所体会,对我国革命先烈有所缅怀,对身边的亲人有所感恩,对国家有用。我们必须要重视对幼儿传统文化的教育,决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

第一,利用经典滋润孩子们的心。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晨间、餐前的一些活动用诵读的方式开展学习经典诗词学习。适合幼儿的经典性文化读物,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还有一些简单的唐诗。不要以为孩子朗诵起来很枯燥,恰恰相反孩子们对这些朗朗上口的东西非常感兴趣。在朗诵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读音准确的语音,抑扬顿挫地去描述,童用、去想象在头脑中产生的形象。。中国传统文学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回吟’说明作品摸式的储存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对审美创作的重要性,早就被广泛认可……今天我们仍然应该继承,让幼儿多一些祖国优美语言艺术的积淀,这对促进口语的发展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对促进左右脑功能的协调发展都极为有益

第二,利用传统的节日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幼儿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环境。而家庭、幼儿园对幼儿的成长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幼儿教育必须从幼儿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承担的角色以及建立的人际关系出发,协调相关力量,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充分发挥家长幼儿园的宣传力度,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园地、宣传栏、调查问卷、育儿知识问卷、园刊等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主要教育内容,即民俗节日教育内容,如:我国的传统节日具体有哪些,在每个节日里我们希望让孩子了解一些什么内容,家长又可以在节日前后对幼儿做些什么、说些什么等等。

比如:在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请来了孩子的家长,在老师的带动下孩子和家长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虽然孩子们的年龄小但是通过这样的亲子活动让孩子明白中秋节的意义,就是要家人团员。通过唱一唱、跳一跳、尝一尝的活动让孩子们明白整个中秋节的过程。同时,在家园栏里我们张贴出孩子在家里过节的情景。让孩子在生活中去感受节日的气氛。同时通过这些节日让孩子学会关爱亲人,学会感恩。

第三,利用传统的游戏给孩子带来了快乐。

在过去,没有电脑、没有游戏机的时候,人们只能从身边寻找一些游戏的工具,泥巴、石子、绳子成了孩子们游戏的中心。于是,便有了跳楼梯、滚铁环、翻花绳等简单、实用的游戏。随着网络游戏等新奇玩意的出现,这些民间的传统游戏渐渐被冷落了,只有那些年长者,才对它们记忆深刻。为了激起孩子对传统游戏的兴趣,我们幼儿园每次举行亲子运动会的时候,都会设立几项传统的游戏。比如:斗鸡、拔河等。家长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的回到了难忘的童年,孩子们在观看中看到了父母的孩童时代。这让孩子们更深的了解了父母们的成长经历,激发孩子想参加游戏的愿望。我们幼儿园在晨间活动的时候也会开展一些传统踢毽、跳格子、扔野鸭子等游戏,家长们在送孩子入园的时,家长们都忍不住来参加孩子的游戏,或者指导自己的孩子进行游戏。

传统游戏的回归,不但拉近了我们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还能增强他们的协作精神和进取心,更重要的是可以强身健体。比如:大班组织孩子玩跳绳的时候,通过规则孩子们知道要坚持跳才能让自己继续游戏,如果有人违反的规则,自己就可以再跳一次来“救”他。每次获得成功时孩子们都会欢呼拥抱。

传统的游戏不仅仅只限于在幼儿园开展,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家园栏或者网页指导什么样的年龄段可以开展什么传统游戏。比如:在中班的年龄段我们可以在家开展跳绳、踢毽、跳格子的活动。

总之,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的文化古国。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只有让我们的教育从学前教育开始抓起才会让孩子们了解我国的文化、了解历史、了解中国;才能让我们祖国的花朵更加茁壮成长,才能让中国始终屹立在世界的巅峰。

 (一)将国学内容放在幼儿园课程中

  通过诵读经典,对幼儿的语言和言语发展上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给孩子传授《大学》《论语》《老子》《弟子规》等经典文化精髓,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

  

  (二)将传统游戏放在课程安排中

  游戏是幼儿课程中的重要形式。近百年来,西方的游戏和玩具纷至沓来,传统的游戏和玩具变成了“土玩艺”。但我国的传统玩具游戏能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哲理性、道德性启迪,如拼七巧板、下棋能够训练儿童的智力。猜谜、歌谣等游戏,使儿童在无形中受到知识的洗礼。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儿童勤劳、勇敢、坚定、吃苦的精神和品德。

  

  (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

  将老师和家长一起纳入学习传统文化的范畴,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现实意义。部分家长可能会质疑:这些所谓的传统文化是否对于当今的社会环境还适用因此,只有当老师和家长都认可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才能加入到幼儿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开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讲座,并邀请有经验的幼儿教师或家长参加,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这种方法充分调动整个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学习,进而深刻地影响幼儿的品行和道德。

 (四)重视示范性作用

  现在很多家长都抱怨孩子不好管,老师也经常强调学生不好教。然而,这其中的过错不完全在于学生,而是我们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论文联盟wwwLWlmcom样。中国古籍中保存着多种“幼仪…童子礼”之类的文献,总的精神是教幼儿守礼,坐、立、行、跪、拜、起居、饮食等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规范。因此,学校的老师、家庭的父母在这些方面都要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比如老师可以跟孩子一起吃饭,这些生活习惯老师做到了,学生也就会慢慢学着做到。因为好善好德是人的本性,正如《三字经》上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

  

http://wwwbaby611com/jiaoan/yjzl/jslw/201303/11102366_5html

《01 四大国学启蒙经典导读》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4exi   

提出了简单有效的“累积式”教育法,并利用娴熟的计算机技术,独自编整套的中国传统文化朗诵跟读有声读物,包括《启蒙经典》、《诗词经典》、《古文经典》、《文学经典》等系列丛书,为0-12岁儿童的成长提供丰富的优质营养。  

意思是以幼儿经验和兴趣为线索,以集体备课为抓手,以平行班观摩为平台,不断调整优化课程实施目标和内容结构,形成符合幼儿发展需要,利于经验提升,源于蓝本、变于经验、优于班本的具有新特色的建构性蓝本教材。

蓝本,原是古籍版本的一种形式。现指著作所根据的底本,多用于书面语。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指发生在一个特殊背景中的某些事件的剧情说明和描述。在认知科学中,指用有待实现的合适行为事件来表达个人的知识。

幼儿园建构蓝本课程研究仍存在的问题:

1、“拿来主义”,重蓝本轻班本分析。

2、“形于表面”,重形式轻幼儿追随。

早期教育的概念

早期教育的概念,早期教育学习是指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后来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应延伸到母亲怀孕期的胎教。早期教育对孩子有重大影响。下面一起来看看早期教育的概念。

早期教育的概念1

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如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因此,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教育必须分阶段进行。

思考: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是怎样的?

你认为适合学前儿童的教育应怎样开展在我国,教育系统将教育划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幼儿园教育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计划性、系统性等。

根据我国200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儿童入小学的年龄是6周岁或7周岁,入学前的这一时期就称为“学前期”。

学前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指导下阅读、看电视、搭积木、做游戏、参加社会活动等,都是学前教育。

而狭义的学前教育特指幼儿园以及其他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是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在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对0~6周岁儿童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在我国以托儿所、幼儿园为主。

其中托儿所招收3周岁及其以下幼儿,幼儿园招收3~6周岁幼儿。此外还有各种私人开办的托辅机构、早教机构等。在本书中我们多次使用“幼儿教育”的概念,“幼儿教育”从字面上理解指的是对幼儿的教育,即对3~6周岁儿童的教育,不能等同于广义的学前教育。

但是由于我国学前教育的主体是招收3~6周岁幼儿的幼儿园,因此用幼儿教育指代学前教育有一定的合理性。

早期教育的概念2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1、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2、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的发育,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发育。

3、父母在给孩子实施早期教育的时候,也学会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给孩子以后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添一把力。

4、早期教育不仅让孩子大脑的到开发,而且在一系列亲子活动和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学会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小让孩子懂得克服困难,对孩子以后面对和处理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好心理准备。

5、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在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早期教育的基本教学任务:

0-3个月可以用黑白闪卡进行视觉训练、用抚触球进行触觉锻炼;

4-6个月可以进行翻身训练 孩子会感受旋转空间;

7-9个月进行多种口味食物的适应 手部抓握训练 简单的发音练习;

10-12个月进行爬行 记得一定要多爬 便于日后感统协调;

13-15 进行站立和迈步练习 语言的学习;

16-18 大肌肉的锻炼;

19-21 自我认识的建立;

22-24 简单的人际关系建立 初步的人际交往;

25-30自我服务意识的建立 譬如准备好热毛巾 孩子自己洗脸 自己穿鞋 自己喂饭;

31-36 分类的学习 概念的认知 规则意识的建立。

早期教育的概念3

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教育,古今中外教育家对它的解释不尽相同。有人曾从古籍中对“教育”一词的字义进行考证,认为最初“教”与“育”是分开使用的,如“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修道之谓教",中庸》中有“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

中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把“教”与“育”连在一起,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人才而教育之”,自此,便有“教育”一词。

在国外,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对“教育”的解释也有差异,如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裴斯泰洛齐说教育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杜威则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新组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等。

以上各种观点,虽然各有差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把教育看成感化人、陶冶人、培养人的活动,是促进年青一代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的概念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一切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在于有目的地培养人,这也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任何教育只有通过培养人才能服务社会。

如果否定了教育的育人价值,也就否定了教育的社会价值,离开了对人的培养,教育对社会便无所作为。同时教育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教育的主旨在于,启发人的生存觉醒和生存智慧,使人能够批判地审视现有的生存状况,明智地选择有可能、有意义的未来生存的走向,养成具有创造性的生活意识与能力,致力于人的发展潜能的实现与提高。

不断寻求对生活现状和自身现状的超越,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教育的建构和运行要直面现实生活的状况,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生存状况的改善与更新。

  5岁的儿童应该先读这些古书: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小朋友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邓卫东老师指出,“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在中华文化传承中,指后学。“规”就是规范,就是规矩,就是规则,就是规律。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