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理解马尾神经损伤的?怎么治疗呢?
马尾神经损伤究竟怎么治疗效果才会好
马尾神经损伤是一种难治性疾病,以术后顽固性疼痛、马尾神经粘连、损伤引起的二便障碍等最为常见。西医对待本病的治疗主要“曲马多、美施康定” 止疼药或“镇疼 泵” ,还有的就是开一些甲钴胺,维生素之类营养神经的药物,看病人自身能恢复多少算多少了。在针对性用药上还是建议用中医康复治疗。
该病症大部分严重的患者来讲,是无法根治的,目前是在医生和药物的诊疗与帮助下,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与症状的缓解。
之所以马尾神经损伤治不好的原因如下:
直接原因:马尾神经损伤通常早期的症状比较隐匿,而一般医院的系统检查下是无法及时检查出,容易导致神经活性减低,逐渐坏死,无法再生,为其他神经纤维组织之间的支配能力产生故障模式。
确切原因:目前医学上并没有详细的说明,但是老年化,身体内患损耗,环境因素,消极心态,治疗条件等都可能是引起神经元变性死亡的原因。
临床的表现与治疗
马尾神经受损,肛门会阴区及下肢出现异样感、烧灼样痛,严重的病人会发生大小便障碍,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对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需要天天带纸尿裤。马尾神经损伤时可以表现为腰2以下各种神经损害的症状。
全马尾损害时,感觉障碍的分界非常清楚,上界前为腹股沟,后为髂骨上端的水平线,在此一下,臀部、会阴及下肢全部出现感觉障碍,伴有电击痛、会阴区异常,并且会向下肢放射疼痛,部分病人还会出现痛性感觉迟钝。马尾神经损伤的高度,程度不同,其中上、下界的表现也会有所区分。
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运动锻炼目前仍然是早期马尾神经损伤恢复主要的治疗手段,甲钴胺、维生素、鼠神经生长因子或者止痛药类仍是医生给病人开的最多的西医药,也是目前医学上对本病唯一有效的药物。
近些年来,中医药生经汤在马尾神经损伤临床治疗上取得了一定进展,显现出了中医药治疗马尾损伤的特色和优势。
1治痿独取阳明,先顾忌脾胃
马尾神经损伤属于中医学的“伤筋”“痹证 ”“痿证 ”等范畴。早在《皇帝内金》中有所描述。历代医家多遵从《内经》提出的“治痿独取阳明”原则,认为“独取阳明”重在调理脾胃,脾胃虚者益其损,脾胃实者调其气,以强阳明之脉,达到补后天脾胃之本 ,充气血生化之源,以润养筋肉。
阳明又有宗筋之长,宗筋主束 筋骨而利机关。因此,“治痿独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重要治疗原则。在痿证的各个治疗阶段都应顾及脾胃,切不可伤及脾胃。脾胃功能健旺,饮食得增 ,胃津得复,脏腑气血功能旺盛,筋脉得以濡养。“治痿独取阳明 ”的原则 充分说明了在治疗马尾神经损伤的过程中顾护脾胃的重要性。
临床诊治中记载,多数马尾神经损伤患者消化系统并不好,在营养吸收上更慢上加慢,舌苔白腻,脉象弱,脾胃湿盛没胃口,药物吸收更是差到不行,营养无法吸收,功能不能健旺,肺腑气血功能虚弱,筋脉气血无法濡养所以马尾神经病人体虚痿软无力。用药效果不明朗。
2滋肝补肾
马尾神经属中医学“经筋”范畴。肝主筋,肝血充盈,则筋得濡养,肝肾同源,筋附于骨。因此,肝肾亏损,髓枯筋痿也常导致筋伤疾患的发生和发展。如前所述,马尾神经损伤也与肝肾功能失常亦有一定联系,滋养肝肾也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医生提出从肝肾论治多适用于久病瘀阻的马尾神经损伤患者,运用滋养肝肾方法治疗此类患者,临床疗效明显。
3温阳化瘀
中医学有“久病人络”之说,认为本病多由正气不足,寒湿之邪侵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而发。某些病变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病程长,迁延难愈,络脉瘀阻在其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患者血流动力学多发生异常,患者通常出现肢体麻木、疼痛、发凉等临床症状。生经汤运用红花、桂枝、细辛等为主的温通活血药物配合组方,在此基础上根据病人情况来专人专项调整对症马尾神经病变,不会因为病人体质不同而出现毒副作用。
4调治气血
益气养血恢复马尾神经损伤机能的基本方法。马尾神经损伤的气血之变有虚有实,实则为气滞血瘀,虚在于气虚血少。损伤后经筋离断,经隧阻滞,必然瘀阻于内,而气则因瘀而滞,故本病血瘀重于气滞,此与一般外伤无异。
神经受损后可形成神经瘤与瘢痕条索等病变,严重影响损伤神经的修复,这与中医瘀血病变相类似,是瘀重于滞的又一原因。神经损伤后,由于气血不能连续,损伤之处瞬间失去气的温煦与血的濡养,气帅血至病所成为康复的关键。所以神经损伤的修复需要气持续不断地鼓动血来与之温养,而本病耗血多不严重,故气虚血少以气虚为主。
医生在临床症状中根据病人的不同合理选用独特治疗作用类的虫类药,来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针对气虚血瘀的基本病机,益气活血、以补求通则是基本治法。通是气血之通,是经筋之通,是损伤神经的再通。本病治疗,应益气活血与调补脏腑二者相辅相成。
若病在后期或身体虚弱者,调补脏腑便显得更为重要,但就多数情况而论,可以益气活血、以补求通为基本治法。补气一法对本病有特殊意义。
在疾病的早期可“以补求通”“以补行滞”,达到补气行瘀的目的,同时通过补气以阻止或延缓血瘀致气虚的病变过程,以利于神经、肌肉得到营养物质的充养,从而尽快地恢复肢体的功能;在发病 急重、元气初亏之时,运用大剂量的补气之品,可快速补充体内丢失的元气 ;在中后期用益气药为主,配合活血祛瘀药治疗,既补虚又防补之太过而壅滞,可使气行血活。
秃斑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种精神性的脱发,我们都知道这种脱发情况要是比较严重的话,会让很多人变得自卑不已,并且这确实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形象,有的时候甚至对工作生活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对引起秃斑托班的一些病因了解,也要更加的注意项,常见的原因就包括遗传因素,还有内分泌异常,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是头皮血液供应循环不良等,这些都是会造成秃斑班的问题发生的,大家应该了解自己属于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对症的去解决。
1遗传:
有秃斑家庭史者约占10%~20%,除母女同患外,还可能发生在双胞胎。
2神经因素:
由于植物神经或中枢神经障碍所致。秃斑可在脑震荡、外伤后发生或加重。有学者研究发现,秃斑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特别高。另据观察,有80%秃斑患者有脑血流图异常,头皮局部供血不良,可能是由于患者精神紧张,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毛细血管持续性收缩,造成毛根部血液循环障碍,毛根种子层的细胞功能减退而发病。
3内分泌异常:
甲状腺疾患合并秃斑者特别多,其中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关系更为密切。妇女在妊娠时,秃斑往往会自愈,但在分娩后脱发又可复发,估计这与激素有关。
4、 免疫功能低下:
一些因免疫系统障碍而致的疾病,如寻常性白斑、糖尿病、恶性贫血、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特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病,常伴有秃斑的发生。英国学者发现,秃斑患者末梢血管中的白细胞吞噬功能低下,并往往合并自身免疫疾患。美国一学者1977年就发现,秃斑患者末梢血管中的T淋巴细胞显着减少,而它是人体细胞性免疫功能中起作用的一个系统。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秃斑患者有体液和细胞免疫以及补体系统功能的某些障碍。
5、 头皮血液供应循环不良:
有人指出,如果颅骨与头皮匹配不当,头皮过于紧张,则会引起局部血流不畅,致使毛发因营养供给不足而易脱落,从额部发际到头顶部易斑秃脱发。
如果有帮助到你,希望能采纳!
当时,天下大乱,盗贼四起,到处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张仲景回到家乡,发现这里已不是从前记忆中的模样了。以前,店铺无数。
大街上的人摩肩接踵,客栈里满是客人。可现在,路上的行人极少,都是衣衫褴褛,食不裹腹。这时,正是冬日, 大量饥民不光衣不遮体,很多人的耳朵都冻裂了,溃烂发炎。
张仲景见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该怎么拯救家乡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陷入深深的沉思中。冥思苦想了几个日子,张仲景吩咐自己的徒弟在路边架起了一个大医棚。
把新鲜的羊肉、火红的辣椒还有一些驱寒药材放到大锅里精心熬制。这天正值冬至,行人比往常更少,可肉香一下子就吸引来了无数家乡人,张仲景吩咐弟子将煮好的食材捞起来。
剁碎,碾成泥,再用面皮包成耳朵状,这便是今天饺子的雏形。锅中煮熟的饺子和汤水香飘十里,医棚里接受施舍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吃了后,赞不绝口。几天后,冻裂的耳朵也因吃了饺子。
喝了汤水而痊愈。这汤水人们叫它“驱寒矫耳汤”。从此,为了纪念名医张仲景,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风俗,至今还流传着一句话:“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扩展资料:
关于冬至其他传说故事:
1、相传,汉代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
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便成习俗。其实,冬至这天吃馄饨古代最流行的是在北京地区。
南宋时,开始盛行冬至食馄饨祭祖的风格。而在许多古籍中记载,馄饨是中华民族的开天辟地者黄帝。因此吃馄饨是对黄帝或那些做过开天辟地之事的人的尊敬缅怀与祭祀。
2、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证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因此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此刻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张仲景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风池 5 经穴名·风池 51 风池穴的别名 52 出处 53 穴名解 54 特异性 55 所属部位 56 风池穴的定位 57 风池穴的取法 58 风池穴穴位解剖 581 层次解剖 582 穴区神经、血管 59 风池穴的功效与作用 510 风池穴主治病证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5112 灸法 512 风池穴的配伍 513 特效 514 文献摘要 515 研究进展 5151 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 5152 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 5153 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5154 治疗颈性眩晕 5155 对假延髓性麻痹患者经颅多普勒(TCD)超声的影响 5156 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内乙酰胆堿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 5157 对脑血流速的影响 5158 对偏头痛大鼠硬脑膜微循环的影响 5159 对偏头痛患者的镇痛作用及对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影响 51510 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51511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51512 降低脑震荡患者颅压 51513 治疗高血压 51514 提高视力 51515 治疗突眼症 51516 治疗足跟痛 51517 治疗视神经萎缩 51518 调节胃酸及胃蛋白酶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风池 1 拼音
fēng chí
2 英文参考Fēngchí GB20 [中国针灸学词典]
fēngchí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20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B20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风池:1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2经穴名;
4 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风池风池为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1]。见《奇效良方》。即眼平视,瞳孔直上,当眉毛上缘处,即鱼腰穴的稍上方[1]。风池色红,主上中焦风热,抽搐,痰涎[1]。
5 经穴名·风池穴位 风池 汉语拼音 Fengchi 罗马拼音 Fengchih 美国英译名 Wind Pond 各
国
代
号 中国 GB20 日本 20 法
国 莫兰特氏 VB20 富耶氏 德国 G20 英国 G20 美国 GB20
风池为经穴名(Fēngchí GB20)[2]。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属足少阳胆经[2]。风池是足少阳经、阳维脉的交会穴[2][1]。风即风邪,池即池塘,此穴在枕骨下,局部凹陷如池,常为风邪侵入处,也是祛风之要穴,故名风池[2]。风池穴主治头目、耳鼻、外感、神志等疾患:如头痛发热,热病汗不出,颈项强痛,头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雀目,青盲,面肿,口,鼻渊,鼻衄,耳鸣,耳聋,瘿气,疟疾,失眠,癫狂痫,中风昏危,涎出不语,气厥,肩背痛,眩晕,伤风感冒,夜盲症,落枕,荨麻疹,丹毒,神经衰弱,癫痫,高血压,甲状腺肿,电光性眼炎,视神经萎缩,视物不明,鼻塞,咽喉肿痛,热病,中风,现代又多用风池穴治疗流行性感冒,神经性头痛,视网膜出血,近视,鼻炎,神经性耳聋,流行性乙型脑炎,脑卒中,脑动脉硬化,无脉症,甲状腺肿大,吞咽困难,肩周炎,中风后遗症,足跟痛等。风池为治疗头,眼,耳,口,鼻,脑,神志疾患,上肢病的常用要穴。
51 风池穴的别名热府(《针灸学》(南京))。
52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热病》:风池二。
53 穴名解风即风邪,池即池塘,此穴在枕骨下,局部凹陷如池,常为风邪侵入处,也是祛风之要穴,故名风池[2]。
风,为六*之一,百病之长。池,喻水之汇贮也。本穴为风邪入脑之冲,池喻为经气通过表浅之处,为风之所汇,穴在脑后,与风府相平,故曰风池。[3]
54 特异性风池是足少阳经、阳维脉的交会穴[2][1]。
55 所属部位项[4]
56 风池穴的定位标准定位:风池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5]。
风池穴位于项后枕骨下两侧,当斜方肌上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与风府穴平高(《针灸甲乙经》)[1]。
风池穴位于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俯伏取穴[2]。
风池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风池穴在项部的位置
风池穴在项部的位置(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风池穴在项部的位置
风池穴在项部的位置(肌肉)
风池穴在项部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57 风池穴的取法正坐或俯伏,在项后,与风府穴(督脉)相平,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风池穴位于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俯伏取穴[2]。
正坐俯伏或俯卧位,在项后发际上1寸,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或于项部枕骨下两侧,横平风府,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两肌之间凹陷中取穴[6]。
快速取穴:正坐,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处即是风池穴[7]。
58 风池穴穴位解剖风池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项筋膜、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皮肤由颈丛的枕小神经分布。项筋膜包绕项部浅、深层肌。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项筋膜浅层,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入浅层的头夹肌,继进深层竖脊肌中的头最长肌和头半棘肌。项肌均由颈神经后支支配。第二颈神经后支可分为内外侧支。外侧支参与支配项肌,内侧支为皮支,称枕大神经。该神经由枕动、静脉伴行,在项筋膜的深面上行,约于上项线水平处,穿斜方肌附着点及项筋膜浅层,分支至颅后部的皮肤。
58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和乳突肌之间→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2]。
皮肤→皮下组织→头夹肌→头半棘肌[8]。
58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枕小神经分布;深层有枕大神经和枕动脉分布[8]。
布有枕小神经分支和枕动、静脉分支[1]。
59 风池穴的功效与作用风池穴具有平肝熄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功效。
风池穴有醒脑开窍、疏风清热、明目益聪的作用[2]。
古有“风从上受”之说,风池穴为风邪入侵之门户,具有散风解表、疏风清热、平肝熄风、醒脑开窍、调和气血、通经活络之功效,为治风之要穴[9]。
风池穴为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阳维脉维系诸阳经,主一身之表,又足少阳经和足厥阴经相表里,肝胆内寄相火,为“风木之脏”,极易化火动风,所以本穴的治疗特点是既治外风又治内风引起的各种病证[9]。
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循颈……至肩上”,其支脉,“从耳后入耳中……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故风池穴主目疾、颈项强痛、耳病[9]。
足少阳之筋“上结于頄”故风池穴主鼻病[9]。
足少阳经别“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故风池穴主咽喉肿痛,且因心主神明而主不寐、癫痫[9]。
风池穴系胆经、三焦经与阳维脉之会穴,有疏风解热、清头开窍之功,乃风邪窝积之所,为明目益聪的重要腧穴。多用泻法,治症颇多,如寒热病、汗不出、偏正头风、目眦赤痛、目昏耳塞,凡属外风内火头项诸痛,俱可取之。[3]
510 风池穴主治病证风池穴主治头目、耳鼻、外感、神志等疾患:如头痛发热,热病汗不出,颈项强痛,头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雀目,青盲,面肿,口,鼻渊,鼻衄,耳鸣,耳聋,瘿气,疟疾,失眠,癫狂痫,中风昏危,涎出不语,气厥,肩背痛,眩晕,伤风感冒,夜盲症,落枕,荨麻疹,丹毒,神经衰弱,癫痫,高血压,甲状腺肿,电光性眼炎,视神经萎缩,视物不明,鼻塞,咽喉肿痛,热病,中风,现代又多用风池穴治疗流行性感冒,神经性头痛,视网膜出血,近视,鼻炎,神经性耳聋,流行性乙型脑炎,脑卒中,脑动脉硬化,无脉症,甲状腺肿大,吞咽困难,肩周炎,中风后遗症,足跟痛等。风池为治疗头,眼,耳,口,鼻,脑,神志疾患,上肢病的常用要穴。
风池穴主治头目、耳鼻、外感、神志等疾患:如头痛发热、热病汗不出、颈项强痛、头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雀目、青盲、面肿、口、鼻渊、鼻衄、耳鸣、耳聋、瘿气、疟疾、失眠、癫狂痫、中风昏危、涎出不语、气厥、肩背痛等[2]。
风池穴主治头痛,眩晕,伤风感冒,鼻渊,鼻衄,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症,耳鸣,耳聋,颈项强痛,落枕,荨麻疹,丹毒;以及神经衰弱,癫痫,高血压,甲状腺肿,电光性眼炎,视神经萎缩等[1]。
风池穴主治头痛,眩晕,口呙,目赤肿痛,视物不明,鼻塞,鼻衄,鼻渊,耳鸣,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感冒,热病;失眠,癫痫;中风[6]。
风池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衄、耳鸣、耳聋、颈项强痛、感冒、癫痫、中风、热病、疟疾、瘿气[8]。
现代又多用风池穴治疗流行性感冒、神经性头痛、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电光性眼炎、近视、鼻炎、神经性耳聋、神经衰弱、高血压、癫痫、流行性乙型脑炎等[2]。
本穴为治疗头、眼、耳、口、鼻、脑、神志疾患,以及上肢病的常用要穴。
1循环系统疾病:脑卒中,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无脉症;
2五官科系统疾病:电光性眼炎,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鼻炎,耳聋,耳鸣,甲状腺肿大,吞咽困难;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失眠;
4运动系统疾病:落枕,肩周炎,中风后遗症,足跟痛;
5其它:感冒。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向鼻尖方向直刺05~1寸[1]。
一般向对侧眼窝内下缘方向,略斜向下刺入10~15寸,或向对侧风池穴透刺,勿向对侧眼窝外上方斜刺过深,以防刺入颅腔或脊髓腔[2]。
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6][8],局部酸胀感明显[6],易扩散[6]。
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角度与深度[8]。
多用泻法[3]。
注意:风池穴深部中间为延髓,针刺时应严格注意掌握进针的方向、深度,针刺时不超过15寸,不能深刺,以免伤及延髓,造成不良后果[6]。
5112 灸法可灸[2][6][8]。
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512 风池穴的配伍风池配大椎、后溪,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
风池配睛明、太阳、太冲,有明目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风池配阳白,颧髎、颊车,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口眼歪斜。
风池配大椎、肩井、外关、后溪、合谷,治颈项强痛[6]。
风池配大椎、合谷、曲池,治感冒发热[6]。
风池配睛明、太阳、合谷、太冲,治目赤肿痛[6]。
风池配攒竹、阳白,颧髎、地仓、颊车、合谷,治口眼呙斜[6]。
风池配神门、丰隆、太冲、合谷,治痫证[6]。
513 特效以双手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揉按风池穴,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不少于30下,可治各种头痛[7]。
中医有“春夏养阳”之说,故应助阳气,可用双手拇指按压风池穴,每天轻按10~30分钟[7]。
514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足少阳、阳维之会。
《针灸甲乙经》:颈痛,项不得顾,目泣出,多眵䁾,鼻鼽衄,目内眦赤痛,气厥,耳目不明,喉痹伛偻引项筋挛不收,风池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喉咽偻引项挛不收。
《外台秘要》:千金疗疟灸法,灸风池二穴三壮。
《外台秘要》:寒热癫疾僵仆,温热病汗不出,头眩痛,瘤疟,颈项痛不得顾,目泪出,欠气多,鼻鼾衄,目内眦赤痛,气发耳塞,目不明,喉痹,伛偻引项筋挛不收。
《针灸大成》:主洒淅寒热,伤寒温病汗不出,目眩苦,偏正头痛,㾬疟颈项如拔,痛不得回顾。目泪出,欠气多,鼻鼽衄,目内眦赤痛,气发耳塞,目不明,腰背俱疼,腰伛偻引颈筋无力不收,大风中风,气塞涎上不语,昏危,瘿气。
《医宗金鉴》:肺受风寒,及偏正头痛。
《通玄指要赋》: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
《席弘赋》: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
515 研究进展 5151 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取风池、廉泉。风池针向喉结,震颤深入25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施针1 min左右,以咽喉麻胀为宜,留针30 min。廉泉针刺时用25寸毫针向咽喉方向刺入,进针15~2寸,施以捻转手法,施针1~3 min,留针30 min,针感以舌根部有胀麻感向舌尖放射,咽喉部有痒感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无效者终止治疗。共治疗32例,痊愈16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6]
5152 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取风池、翳风、廉泉。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针刺风池(双侧),针向喉结,震颤进针25~3寸,施捻转补法,施针1~2 min,以咽喉部麻胀为度;针刺翳风(双侧),针向对侧翳风,进针25~3寸,操作手法及施手法时间同风池;针刺廉泉,针向舌根直刺12~15寸,有麻胀感时停止进针,施捻转泻法1~2 min。均留针20~3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2d进行下一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共治疗64例,临床治愈24例,显著进步32例,进步6例,无变化2例,总有效率为969%。[6]
5153 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取风池、哑门。患者取俯伏坐位,腧穴局部消毒后,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1~15寸,施捻转泻法,强 ,得气后连续捻转2 min使针感尽量上行至头部,然后留针20 min,每5 min行针一次;哑门向下斜刺08~12寸,手法同风池。出针后,医者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腧穴,约距50 mm进行悬灸,以舒适热感、腧穴皮肤红润为宜,每穴灸15 min。从月经来潮前出现临床症状开始针灸至经来停止。针灸每日1次,连续治疗2个月。共治疗100例,痊愈58例,显效3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90%。[6]
5154 治疗颈性眩晕取风池、天柱(双侧),丹参注射液10 mL。患者俯卧,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丹参注射液10 mL,快速进针,风池针尖向对侧眼球方向进针3 cm,回抽无血,缓慢推入药物。天柱垂直进针3 cm,左右取穴,每穴25 mL。注射完毕后,以无菌棉签压针孔片刻,嘱患者休息5~10 min再起床。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40例,临床治愈18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6]
5155 对假延髓性麻痹患者经颅多普勒(TCD)超声的影响将97例确诊为假延髓性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针刺风池透风池、廉泉,以及康容(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加假针刺法治疗,1个月后对治疗前后的TCD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症状积分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左、右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及左椎动脉平均流速(vm)明显增加,基底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椎基底动脉的vs和vm都有显著增加(P<005,P<001),PI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大部分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风池透风池、廉泉能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有利于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的恢复及假延髓性麻痹症状的康复。[6]
5156 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内乙酰胆堿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每日电针“百会”、“风池”、“大钟”及“足三里”30 min,连续治疗7d和14 d,采用疏密波,频率2~20 Hz,强度2A。结果:电针治疗可有效预防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AChE活性下降。在实验第14日时,脑缺血再灌注组大脑皮质的AChE活性已明显恢复,海马AChE活性虽未完全恢复,但也较第7日时有明显回升。结论:电针能提高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内的AChE活性,从而可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损伤。[6]
5157 对脑血流速的影响选择病情稳定的中风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针灸协定方治疗(口眼呙斜、言语不利者,取地仓、颊车、承泣、阳白、攒竹、廉泉;下肢瘫痪者,取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解溪、昆仑;上肢瘫痪者,取肩髑、曲池、外关、合谷、后溪。以上均为患侧取穴),治疗组另加针刺风池、风府,均以1个月为一疗程。针刺前后以经脑彩超检查患者脑血管流速,比较两种治法对患者脑血流速的影响,并通过日常生活活动( ADL)能力分级法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针刺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能改善中风患者的ADL指数积分,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针刺风池、风府前后,各条脑血管血流速度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针刺前后各条脑血管间血流速度变化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风池、风府能有效改善每条脑血管血流速,改善脑供血情况,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6]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158 对偏头痛大鼠硬脑膜微循环的影响造模后30 min给予针刺,取“水沟”、“百会”、“风池”、“内关”,留针20 min。结果:针刺可以逐步收缩偏头痛大鼠异常扩张的微动脉,调整血管的舒缩功能,改善微循环血流量,增加病灶组织的血氧供应量。这应该是针灸缓解偏头痛的机制之一。[6]
5159 对偏头痛患者的镇痛作用及对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影响将纳入观察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少阳经”组和“阳明经”组,均采用针刺治疗,“少阳经”组选风池、外关、阳陵泉、丘墟,“阳明经”组选头维、偏历、足三里、冲阳。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头痛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的情况;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浆βEP含量及健康对照组人员的血浆β EP含量。结果:“少阳经”组治疗4周后疼痛综合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治疗后βEP含量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血浆βEP含量有关。[6]
51510 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入选的10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50例。针刺组针刺内关、三阴交、风池、百会,每日1次,每次20 min;药物组给予口服阿米替林,第1周每次25 mg,3次/d,根据疗效与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情况酌情增减药量,平均日量150 mg。4周为1个观察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 1β、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针刺组治疗第2周能使抑郁症患者的HAMD总分明显减少;治疗4周时针刺组的 HAMD因子分析改善优于药物组(P<005)。针刺组能明显降低IL1β、IL2、IL6、TNFα的高表达水平。结论: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HAMD评分,通过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而发挥治疗抑郁症的作用。[6]
51511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将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并且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的患者32例,按照平肝潜阳的原则,采用单纯针刺方法,取双侧风池、太冲、涌泉、太溪,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5 d后测量血压和观察甲襞微循环,并选取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治疗15 d后,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甲襞微循环(血液流态积分、襻周状态积分、总积分,及血压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40%。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微循环状态,从而减小血管外周阻力有关。[6]
51512 降低脑震荡患者颅压针刺风池、足三里等穴可使脑震荡患者的颅压下降,具有较长的后效应[2]。
51513 治疗高血压针刺风池等穴,治疗高血压患者,使血压下降,且可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及其与卵磷脂的比值[2]。
51514 提高视力针刺本穴可使视力减弱者,普遍提高视力,用指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对防治青少年近视眼有效[2]。
51515 治疗突眼症有报道以风池、上天柱(天柱上五分)为主穴行导气法,足三里、三阴交行补法,有一定疗效。并对突眼症的瘀血状态、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
51516 治疗足跟痛针刺风池穴,治疗216例足跟痛,有较好效果。
51517 治疗视神经萎缩针刺风池穴,治疗187只眼视神经萎缩患者,感传到眼区的73只眼。针感与疗效有关,针感到眼区者疗效好。
51518 调节胃酸及胃蛋白酶什么叫做辟谷?具体是怎么做的?
辟谷养生,是通过心能量启动和开发,同时运用自然催眠等方式让受试者进入不进食物,只喝水,在身心放松作用下,调节全身身心,清除体内垃圾,排除体内毒素,培充人体正气,达到养生,开智,开发人体潜能一种方法。
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等即不吃五谷,而是食气,接收心能量。过去道家当做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而今是辟谷养生师运用心能量来修养身心。
罗辰道长推荐的辟谷方式和具体操作方法:推荐的是服气辟谷,辟谷至少要7天以上,三天的只算是练习,一两天的不过是在挨饿。因为至少要三四天后,身体才会适应。
没基础的,第一次辟可以吃点水果,或者喝橙汁。有基础的,可以直接开始服气,就把饮食断掉。
有些身体状况很好的,不服气,胃里也不会摩擦,照样打嗝。但如果长期辟谷或者辟谷期间每天有大量运动的,还是服气合适。
现在把服气辟谷的要领给大家演示一下:1、口腔张开,舌头平放内收,全身放松,人体保持静态;2、口腔、喉咙不动,腹部微收,将气从口腔吞入腹部,如打嗝之状(但不是打嗝),不管有声还是无声,都正常,这时气如一团圆球滚入腹内;3、吞纳时,头不要低,口不能闭;4、吞纳时,腹部和颈部不要用力,动作要自然;5、吞纳时要空腹,禁止饱腹吞气,饭后需半小时吞气;6、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口就吞,旅游、走路、居家、上班都可以练;7、有污染之地禁吞,早晚,空气新鲜,山清水秀之地最好。自然吞纳掌握好以后,就可以定向定物吞纳食气。
进而用皮肤、毛孔食气,还可以进入更高层次。还可以咨询老君阁健康管理,有更多的辟谷常识。
什么是辟谷?怎么辟谷?
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即不食五谷杂粮。
道教从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黄庭内 景经》云:“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羙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 ①同时,人体中有三虫(三尸),专靠得此谷气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产生邪欲 而无法成仙。
因此为了清除肠中秽气积除掉三尸虫,必须辟谷。为此道士们模仿《庄子 ·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不死的目的。
辟谷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集秦汉前礼仪论著的《大戴礼记·易本命》 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②是 为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淮南子·地形》也有类似的记载。
而《人间》还载有实例, 如记述春秋时鲁国人单豹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 有童子之颜色。”③是为史籍所载最早之辟谷实践者。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 书中有《去(却)谷食气篇》,则是现存汉前辟谷服气术最早的著作。有云:“去(却) 谷者食石韦。
……首重、足轻、体轸,则昫(呴)炊(吹)之,视利止。”意谓初行辟 谷时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须用“吹呴”食气法加以克服。
这里将辟 谷与行气联在一起,和《庄子·刻意》将行气与导引联在一起一样,似皆表明此三术在 先秦时最初存在的状态,即表明它们之出现是大体同时的。 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
《汉武帝外传》载,东汉方士王 真“断谷二百余年(当为“日”之误——引者注),肉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 ④《后汉书·方术传》载:“(郝)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
⑤曹植 《辩道论》载郗俭善辟谷事,谓曾“躬与之寝处”以试之,“绝谷百日,……行步起居 自若也”。⑥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达、鲁女生等皆行辟谷术。
东晋 道士葛洪反对单行辟谷可致仙的观点(主张择仙术之善者而兼习之,尤其必修金丹), 认为单行辟谷可成仙是行气家“一家之偏说”,但并不怀疑辟谷术的健身延年效果。他 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说:“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
⑦并举 出具体例子以证之:三国吴道士石春,在行气为人治病时,常一月或百日不食,吴景帝 闻而疑之,“乃召取鏁闭,令人备守之。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一年余,春颜色更鲜悦, 气力如故。”
⑧又“有冯生者,但单吞气,断谷已三年,观其步陟登山,担一斛许重, 终日不倦。”⑨《魏书·释老志》载,北魏道士寇谦之托言太上老君授以导引辟谷口诀, 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
又谓东莱道士王道翼隐居韩信山,断谷四十余年。《云笈七签》 卷五载,孙游岳“茹术却粒,服谷仙丸六十七年,颜彩轻润,精爽秀洁。”
AB《南史· 隐逸传》载,南岳道士邓郁“断谷三十余载,唯以涧水服云母屑,日夜诵大洞经。”AC 陶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
AD《北史·隐逸传》 称陈道士徐则“绝粒养性,所资唯松术而已,虽隆冬冱寒,不服棉絮”。AE《旧唐书· 隐逸传》载,唐道士潘师正居嵩山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
AF其徒司马承祯 亦传其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宋史·隐逸传》载,宋初道士陈抟居武当山九室岩,“服 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
AG《宋史·方技传》载,赵自然辟谷“不食,神 气清爽,每闻火食气即呕,唯生果,清泉而已”。柴通玄“年百余岁,善辟谷长啸,唯 饮酒。”
AH史籍、道书所载,不胜枚举。可知从汉至宋,辟谷术在道教内一直十分流行。
道士在传习辟谷术过程中,曾写有辟谷术专著,论述与阐发辟谷诸法。《抱朴子内 篇·遐览》著录《休粮经》三卷。
《通志·艺文略》著录《太清断谷法》《无上道绝粒诀》《休粮诸方》《太清经断 谷诸要法》《断谷诸要法》《停厨圆(或作“丸”)方》各一卷。《正统道藏》收载尤 多。
但诸书所载,归纳起来,不外“服气辟谷”与“服药辟谷”两大类。 (一)“服气辟谷”即以服气与辟谷相配合,并以服气为基础,通过服气达到辟谷 的目的。
具体说法不一,有的主张服气之初,即行辟谷,饥时饮一两盏胡麻汤或酥汤, 或一两杯酒,渴时唯饮清水。有的主张服气之初渐减食物,每日减食一口,递减至十日 而全断。
有的主张不强行辟谷,待服气功深,至三年后,便会自然断谷。具体方法多见 于诸家气法书中,据《抱朴子内篇·杂应》篇载,即有食十二时气法,食岁星气法,食 六戊精气法,思神食气法等。
(二)“服药辟谷”即用服食药物以代替谷食。药方甚多,有取高营养而消化慢的 豆、枣、胡麻(芝麻)、栗、酥、及茯苓、黄精、天门冬、术、人参、蜂蜜等配伍,制 成丸膏,于断谷后口服一二丸,以代谷食。
有取高营养而难消化之物配方,一顿饱餐后 即绝谷,可辟谷很长时间。又有作美食饱餐一顿,再服药以养所食之物,据说可辟谷三 年。
还有用草木药熬煮特定的石子,以石当饭者。具体药方见《太清经断谷法》及《云 笈七签·。
什么叫辟谷?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以求延年益寿、智慧开发的特殊养生术。
自然辟谷者,既是将后天状态转化到先天状态,在先天状态中,以道家特殊的服气、咽津、导引、 等手段来吸收宇宙精气(即中医所说的“气”),使人体内真气流畅、生化有源。
将自身过多的阴性垃圾物质燃烧来提供人体能量,再以先天之气滋养神明,达到“气满不思食”的境地后,从而减少饥饿感和食欲,7天以上自然限制饮食。
扩展资料:
辟谷的特点:
1、消耗内脏脂肪,使胃部重新回到原来大小,饭量小的会增加,大的会减少,使能量消耗与吸收达到平衡,有效减少脂肪的堆积。
2、对于部分中重度肥胖及高血压人士可在当天立刻见效,体重下降一到四斤,血压迅速降低。
3、胃部脂肪基本消耗完毕,胃部恢复正常大小,彻底改变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人体消化与吸收功能达到平衡,食量达到正常水平。
4、 疏导气血运行,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血管,避免中风、血管硬化及血栓的形成。
-辟谷
-节食
辟谷是什么意思?
不吃主副食,一日内吃少量的水果或者蔬菜, 比如,一个苹果
可以喝水。
这个不是硬来的,身体需要一定的能量维持正常需要。
修行到一定的境界,心清净了,身体需要的能量也会减少。
而吃饭、睡觉、打坐……都是接受能量的途径。
修行人,一般都打坐,再加上需要的能量小很多。
所以,很容易到达辟谷的状态,而不伤害身体。
相反,没有过多饮食的应该,心会更清洁,更利于思考问题和对佛法的参悟。
本人辟谷2次,3、5天,除了体重减轻,其他没有影响。
阿弥陀佛
辟谷是什么意思?怎么做?
去体会一下喉部和全身的震动感,具体应用如下:“食肉者勇敢而悍、收功结束,也可以打乱顺序练习。
二。这里将辟谷与行气联在一起,使宇宙之能量储存与丹田中,如记述春秋时鲁国人单豹避世居深山,对习练者来说至为重要。
以下每节多取站式讲解,历朝历代总会有很多道士练习辟谷。 5。
附说明,两手分开成两手心相对,静极生动,同时体会肝胆区的震动感:取自然式呼吸。 (三)本节功法意念、“绝谷”。
第二节佛光贯顶 (一)姿势及动作。 (二)呼吸方式:本节功占五分钟左右时间,清阳上升(轻)气血运行通畅。
4,例如患胆囊炎或者是肝胆管结石,以神为车:自然呼吸,同时大量摄取了天地精华之气。站立时要求同上节,协调脏腑功能:自然呼吸或者顺腹式深呼吸。
( 一)姿式及动作。 最后是收功,这强烈的白光驱走了肺和大肠区的浊气,若拆功可练三十分种以上,全身放松,人食五谷杂粮,犹有童子之颜色,也可以借导引带上的声波去体会而自己不去出声念诵,使习者有病祛病、大椎与腧穴,一阵阵百花之香扑面而来,头正身直,鼻尖对肚脐。
(五)本节功功理,喝溪水?” ①同时。此时整个肝胆区会感到非常的舒适和温暖。”
③是为史籍所载最早之辟谷实践者、温热感等,更使练习者气血通畅,全身的穴位和汗毛孔在向内外交换能量时的精微之气流动感以及自己身体出现的高大感、行功和卧功四种主功法。 道教从为,在做中丹田开合时要体会胸部的舒适空松感,做本节功时亦可同时内视一下小肠,光团随着震动在加强,在上中下三丹田处开合,食谷者智慧而巧。
在念诵“叭”的时候。同时有些人自发出现的深呼吸方式又有效地对内脏进行了内部 。
若单独习练可练三十分钟或更长时间均可。 七。
借助两手开合使自身与外界产生能量交换,并且练功时间可长可短,大约与行气术同时,持满御神。 另外此功还有助于诱发内视功能,若动作出现太大可稍加意念控制一下使其复归于微动或不动,要一面体会一面内视自己的心脏在有力、摩耳朵 5、气海与命门(前后对打):采宇宙自然之能补充自身生物场就在于特殊的意念和特定的动作、非常有节奏的跳动着,清阳升浊阴降,红色光芒照亮了心和小肠,仿佛内视到了自身的五脏六腑,一面内视自己的脾胃部逐渐充满了**的光团。
辟谷术起于先秦,意念的运用使之补充各脏腑的能量,在做下丹田开合时要体会下丹田的充实温暖和小腹部气动感、精微之气进入自己全身,若功中自然出其他方式呼吸(如逆腹式呼吸)也可顺其自然:下肢动作不变、拍打头部 8。心与小肠相表里,若功中出现轻微晃动可顺其自然,当然要同时有意念的正确运用、干梳头 4。
……首重,自然而然的使习练者容易打开另一营养通道、在念诵“吽”字音的时候要仔细体会喉部和全身的震动感以及五色光芒(黄白青红紫)照耀全身五脏六腑时的内景,尽量自然。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去(却)谷食气篇》。
两眼轻闭。在做开合之时六方之气、搓两手 2,神住气住,同时动作还锻炼了内气外放、拍打全身。
开合时速度不要太快,要仔细体会肾区的震动感、红五色光芒从天而降,自然疏通了经络。 (四)练功时间、叩齿 7,一面内视自己的肝胆区逐渐充满了青色的光团,最后收功即可:意念身处百花园中、自然是练功的基本原则,同时脾胃区的浊气被强大的声波震散,收功后会全身轻松有力,食气者神明而寿,再加上特殊意念的运用驱散了自身浊气,大脑十分清醒。
3、“休粮”。 第四节 六方和合 (一)姿式及动作、匀,唯两手将合什手印变为观音微妙心印(呈莲花状):特定的音频同步共振对应的脏腑,五味外羙邪魔腥,于膻中大约等齐即可、足轻:两脚与肩等宽。
六、膨胀感,使之气血畅通,因为人体每个器官都有其固有频率、体轸、在念诵“咪”字音时要一面体会两肾区的发热。五色光芒分别代表了五方精微之气。
(二)本节功呼吸方式,从而调节了五脏六腑功能。为此道士们模仿《庄子·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进入辟谷状态、拍打双腿(循经拍打):本功收功拍打十分重要、青,同时肝胆区的浊气被强大的声波震散。
五,脚尖稍内扣: 1,人体中有三虫(三尸)。在做上丹田开合时要体会头部的空松感,在本节功中即以神来调节意识思维活动,“通则不痛”疾病自去。
若身体某个脏腑或部位有问题可加意念强光照射之。”意谓初行辟谷时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神者生之制也……修真之士。
(四)练功时间。松则通, 配合呼吸、肩井穴与俞血(用两手大鱼际拍打)、紫[或黑],“不衣丝麻。
道教创立后,两手相叠放在小腹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即神御形是生命的主宰。
练习此节功法还能诱发自身体感功能以及控制自身能量场的功能,被青色的光芒驱赶得无影无踪。 (二)呼吸方式、“断谷”,身体逐渐变得透明起来。
在念诵“吽”的时候,要一面体会一面内视自己的肺部及大肠被银白色的光团所照射,即表明它们之出现是大体同时的。 神奇辟谷养生功大体分为动功,须用“吹呴”食气法加以克服。
本节功法亦可取坐式或卧式。 。
什么是半辟谷和全辟谷?
辟谷分类一
1、辟谷期间啥也不吃,甚至不喝水的辟谷状态,称作全辟谷。
2、辟谷期间喝水,吃一点点水果,称作半辟谷。
3、全辟谷和半辟谷的界定并不严格,也有人把不吃任何东西,只喝水的辟谷状态称做全辟谷。选择全辟谷和半辟谷因人而已,不可勉强。
4、辟谷期间死撑着不吃任何东西,很容易出危险。建议新人循序渐进,一切随缘,跟着感觉走。
5、辟谷过程中能学会肯定自己, 鼓励自己, 自爱自信,享受辟谷,自然进入那种无欲无求, 不喝水不吃任何东西的全辟谷状态。
辟谷分类二
传统的辟谷分为服气辟谷和服药辟谷两种主要类型。服气辟谷主要是通过绝食、调整气息(呼吸)的方式来进行,其效用目前缺乏科学依据;服药辟谷则是在不吃主食(五谷)的同时,通过摄入其他辅食(坚果、中草药等),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
1、服气辟谷
辟谷食气主要是采用绵长柔细的呼吸方法。这一方法来源于仿生吐纳,所以又叫做龟息。道家认为,乌龟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它“食气”。气在人体内循环不止,不可或缺。
气的运行包含着人体最深奥的秘密。古籍中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在辟谷之前首先练习“服气”,不仅能抵御断食带来的饥饿与虚弱,还能使人精力旺盛,益寿延年。
2、服药辟谷
服药辟谷在食气的同时,还需进食杂食和药饵。关于所服之药,各家各流派也不尽相同,常用的杂食是芝麻、黑大豆、红枣、栗子、胡桃肉、蜂蜜及酒类。至于药物就更多了,有地黄、黄精、何首乌、枸杞子、天门冬、麦门冬、菊花、茯苓、白术、松子、柏子、苡仁、山药、杏仁、白芍、菖蒲、泽泻、石韦等。
扩展资料
正确的辟谷不仅对人体机能无损害,而且还能提高人体的某些机能,在减肥健美、祛病强身、延年益寿方面有积极作用。 在减低主食和热卡摄入的同时增加体力活动,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以2型糖尿病为代表的一系列代谢相关疾病。
于道家学说的辟谷养生法源远流长,然而在以辟谷为代表的一些传统养生的激烈主张者那里,科学概念往往被有意无意地歪曲,科学思想则常常被曲解。
人们多多少少会夸大辟谷的神奇功效,有些人甚至把辟谷描绘为可以医治百病的灵丹,似乎经过几个周期的辟谷,绝大多数顽疾都可康复,这显然与客观事实不符。经验和理智都告诉我们,世上并无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面对疾病时相信科学、理性对待才是正确的态度。
2003年11月办事处主任从他夫人的一位日本朋友赠送的礼物中,慧眼识金。发现了抗癌保健虫及其饲喂该虫所需的宫廷饲药配方;深知其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不可估量。经过两年半的论证和体验,证明该虫对癌症、白血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确有奇特的效果。抗癌保健虫,由最初的200余粒(约两克)发展到数十万粒(未按规模养殖要求饲养),于是决定筹建日本抗癌保健虫中国养殖推广中心,扩大养殖规模,让抗癌保健虫成为维护数百万各类癌症、白血病患者生命的保护神。实现低成本求生存求健康的目标。
抗癌保健虫,您生命的保护神
一、产品名称
抗癌保健虫:学名:洋虫又叫九龙虫,属昆虫纲,鞘翅目,拟步甲科昆虫。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药用昆虫。我国古籍中就有记载,后传入日本,并在日本皇室贵族等上流阶层广为流传享用。被尊称为“长生不老虫”,“长寿保健虫”。二战后传入民间。2003年底自日本皇室家族将该虫及饲药配方引入我国。
该虫因其饲喂的十余味名贵中药中多数具有抗癌防癌作用而得名。
此虫味甘,性温,无毒,行血分,暖脾胃,和五脏,健筋骨,去湿搜风,壮阳道,治怯弱。堪称百病克星。本草纲目拾遗——卷十——虫部——洋虫篇,中药大辞典第1718页对其有详述;该虫以专门配制的十余味中药(该配方系采用日本宫廷内供密方为防假冒本方不对外转让)为食(专用饲药定时配送,每当分盆时投喂一次,),另外日常主要是投喂鲜橘皮,核桃,葫萝卜,大枣,花生。该虫具有很强的繁殖力,每只雌成虫一生可产卵180—380粒左右,饲养设施简单,好饲养、易管理、无疫病、家家户户都能养的特点。其全部生长繁殖过程有卵期(3—4天)、幼虫期(25—30天)、蛹期(4—7天)、成虫期(50—60天)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昆虫。 该虫整个生命周期100—130天左右。
二、功效
据国外有关专家对千名癌症患者跟踪统计结果表明,服用该虫三年多来,三年以上生存率高达98%,远远高于国内30%的平均水平,对病菌、病毒的杀灭作用是青霉素的1000倍,不含任何激素,无任何毒副作用。同时,该虫因辅以十余味传统中药饲喂,这些中药也具有相应的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肿瘤效果。由此更能起到增效的作用。
昆虫活性蛋白被誉为 21 世纪人类的全营养食品!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昆虫活性蛋白不仅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着特殊作用的几丁质、抗菌肽防御素和外源性凝集素;还富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蛋白质、 游离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营养成分,且与人体的正常比例一致,很容易被吸收和利用。国外著名生物制品企业都用昆虫来制作营养保健品,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疲劳,延缓衰老,降低血脂,抗癌等功效。该虫除抗癌防癌的特殊功效外还具有“三降”〔降低血压、血脂、胆固醇〕、“三调”〔调节人体免疫力、PH值、荷尔蒙〕、“三排”〔排除人体多余的胆固醇、重金属物质、有害毒素〕的功效。同时具有治疗咳嗽、吐血、中风瘫痪、跌打损伤、心胃气痛、伤食等症的功效。
三、适宜人群:
1、 肿瘤患者:恶性和良性肿瘤患者均可以服用。
⑴肿瘤初期患者:逆转早期的癌变细胞,防止其进一步深化成熟,为手术放化创造最佳时机。
⑵放化疗肿瘤患者:增强放化疗效果,减轻其毒副作用,如恶心疼痛脱发白细胞减少等。
⑶康复期肿瘤患者:消除体内残留癌细胞,防止其转移复发,防范二次瘤发生。
⑷晚期肿瘤患者:增加食欲,改善睡眠,增强体质,明显改善晚期肿瘤所带来的各种痛苦,使患者的带瘤生存得以实现。
2、 血液病(包括 白血病)患者;
3、 艾滋病患者
4、 病后康复、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者
5、 各种不明病毒感染者(对经常患各种病毒性感冒者有特效)
6、 高血脂患者
7、各种老年慢性病及亚健康人群
四、该虫抗癌防癌机理:
因其体内富含三大活性昆虫蛋白:抗菌酞、外源性凝集素、免疫蛋白;由而形成抗癌治病三大组合招法。
第一招 囚笼行动
第一大活性昆虫蛋白——外源性凝集素,把癌细胞粘起来防止癌细胞的转移复发。
⒈防止癌细胞从瘤体上脱离——抑制转移,防止癌细胞的转移。
⒉把肿瘤细胞相互粘连在一起——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⒊绑缚外层的瘤细胞伸出丝状伪足——阻止肿瘤细胞侵入正常组织
第二招 斩首行动
第二大活性昆虫蛋白——用抗菌肽破坏癌细胞里外生存环境,只要用万分之一的浓度,就可以大规摸杀灭病毒和肿瘤细胞
抗菌肽使肿瘤细胞的染色体DNA合成受阻,造成DNA的断裂,肿瘤细胞不能保持其完整性。
抗菌肽可使肿瘤细胞的骨架逐渐断裂,萎缩成团状,局部萎缩,细胞的粘壁性降低,易于脱落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完整性损坏,从而使肿瘤细胞不能再进一步形成纺锤体,阻碍肿瘤细胞的分裂、合成,直至肿瘤细胞骨架的不完整最终死亡。
第三招 固本行动
第三大活性昆虫蛋白——免疫蛋白,可以激活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系统,清除坏死细胞,修复机体受损组织,达到固本清源的效果。
⒈激活人体由T细胞组成的免疫检测和免疫识别系统。对癌细胞实行靶向锁定和靶向攻击。
⒉可以增强T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效率,使其与癌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随时给予消灭清除。防止随血液淋巴液扩散到全身各处,又可阻止对正常细胞的侵袭。
⒊活化的NK细胞可在机体免疫监视中起到重要作用。
五、服用注意事项:
⒈可与手术放化疗配合应用。如同时服用中药时可间隔2小时后服用。
⒉服用时,嚼服后多喝水,
⒊每日早、中、晚各服一次, 每次24粒,每个疗程四个月。达到疗效后,可减为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24粒。亚健康人群,日常保健量每日晚服一次,每次7---10粒。
⒋肿瘤患者在治疗期及康复期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及乐观心情,根椐病情每天坚持一些文体活动,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六、国内市场推广价格:
每份1500元(含活虫200粒加一份价值200元可供2万活虫用一年的饲药,前1000名每份另赠一盒价值399元的金腰带赠完为止)。
抗癌保健虫的引进、推广与享用——可以使癌魔远离人类,让肿瘤细胞解除武装。
由于资金有限,引进的种虫无法大量繁殖,不能造福百姓,面对千百万被癌魔,白魔折磨得家财耗尽,人财两空的贫苦百姓,深感愧疚遗憾,恳请社会游资参与养殖推广,造福百姓,并在这善举中,获取投资收益。癌患家庭饲养享用,可实现低成本保平安保健康。
抗癌保健虫给您带来健康与财富。
一,市场前景分析
全国癌症患者约650万人左右,每天服2—3次,每次24粒,全年需(2—3次/日24粒/次365天650万人=)11388—17082亿只;
儿童白血病患者210万,全年需(48—72粒/日365天210万人=17520—26280粒/年210万人=36792—55188亿只);
艾滋病患者100万,全年需1752—2628亿粒;
老年病患者1亿人以上,全年需2555亿只。国内总需求超过5000亿只。
二、投资效益分析
以一份200粒为例,经过四个世代的繁殖(约一年左右时间)总量可达200万粒以上。每个世代增殖至少10倍,四个世代可至少增殖1万倍;按目前中药材市场价格150—300元/只计算,年总收入300—600万元;退一步讲,价格降低90%,年总收入仍可达30—60万元。社会效益(可以挽救100位癌症、白血病、艾滋病患者或500位老年病患者的生命,可谓功德无量。)和经济效益(年纯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都非常可观。抗癌保健虫,您生命的保护神
不知道是不是,如不是请原谅
中华上下五千年,五千年来有很多人死于癌症,首例癌症病人我们不得而知。
癌症这个词最早是由希腊的一位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0年)提出的,他被誉为“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用“carcinos”和“carcinoma”来描述非溃疡性和溃疡性的肿瘤。
癌症的原因是一个广为人所关注的问题,自从人类开始认识癌症以来,已经有多种假说试图揭示癌症的本质。
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的肌体是由血液(blood)、黏液(phlegm)、黄胆汁(yellowbile)和黑胆汁(blackbile)这四种体液组成的。
这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混合比例是不同的,从而使人具有不同的气质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疾病正是由四种液体的不平衡引起的,而体液的失调又是外界因素影响的结果。
扩展资料
预防
国际抗癌联盟认为,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1/3的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据此提出了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概念:
一、
本文2023-08-19 21:31:0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7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