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实的中医传承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2收藏

槐实的中医传承,第1张

槐实(包括槐花)是一味抗老防衰护肤乌发佳品,古籍中早有记载。

《颜氏家训》有:“吾常服槐实,年七十余,目看细字,须发犹黑”的记载;《梁书》说:“庾肩吾常服槐实,年七十余,发鬓皆黑。”《名医别录》说:“槐实……服之令脑满,发不白而长生。”在《遵生八笺》中还有用冬天牛胆汁渍槐实百日,取出阴干,每次服1枚,可收到“百日身轻,千日白发自黑,久服明目”的效果;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介绍了名医扁鹊服用槐实明目护发的方法。以上古代文献资料,足以说明槐实确有保护皮肤,乌发护发,延缓衰老的作用。

自《本经》主五痔而始,用其治痔成为后代医家特别是近代应用槐角最主要的功效。治疗痔疮槐角是一味最为常用的中药,既可内服,又可外用。

如《滇南本草》治肠胃积热,大肠经便血或肠风便血,红血痢症:赤地榆一两,槐角(炒,或花亦可)三钱,枳壳五钱,黄芩三钱,荆芥穗二钱,全秦归五钱,黄连(酒炒)二钱。共为细末,合丸桐子大。每服二钱,米汤下。

中成药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槐角配伍地榆、当归、防风、黄芩、枳壳等药,可治肠风、痔瘘、便血等,颇有效验,这一传统中药品种目前在临床上治疗痔疮还经常使用,并因其疗效确切而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

羊血蘸药,炙熟食之,以酒送下,或以猪膘去皮,蘸药炙服。《圣济总录》槐子丸治阴疝肿缩:槐子(炒)一两。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服。

槐角有凉血止血作用。

如《陈氏产宝》治妇人崩淋下血:槐角子八两(酒洗,炒),丹参四两(醋拌,炒),香附二两(童便浸,炒)。共为末,饴糖为丸,梧子大。每早五钱,米汤下。

《良朋汇集》槐子散治血淋并妇人崩漏不止:槐子(炒黄),杜仲(炒黄)各等分。共为末。每服五钱,用酽醋一钟煎,滚三五沸,去渣温服。此用可与《本经》槐实主“妇人乳瘕,子藏急痛”相联系.槐角治血并不仅仅限于妇科之用。《杨氏简易方》治小便尿血:槐角子三钱,车前、茯苓、木通各二钱,甘草七分。水煎服。

《本草汇言》治赤痢毒血:槐角子四两(酒洗,炒),白芍药二两(醋炒),木香五钱(焙)。共为末。每早服二钱,白汤调下。

《本草汇言》治吐血、咯血、呕血、唾血,或鼻衄、齿衄、舌衄、耳衄:槐角子八两,麦门冬(去心)五两。用净水五十大碗,煎汁十五碗,慢火熬膏。每早午晚各服三大匙,白汤下。以上所用槐角,均取其凉血止血之用也。苏颂《本草图经》有槐角“主头风,明目,补脑”之说,因而有清肝明目功效,可用于治疗肝热肝风,头目眩晕,目赤。常与黄连同用。如《太平圣惠方》明目槐子丸治眼热目昧:槐子、黄连(去须)各二两。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温浆水下二十丸,夜临卧再服。 人的未老先衰,往往是从面容槁枯无华,头发暗晦失泽反映出来,要想青春常驻,就必须给予皮肤、毛发以必需的营养素,共中维生素更是不可缺少。现代营养学认为,皮肤干燥、粗糙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头发枯黄干燥,面部起雀斑、粉刺等皮肤病,往往是缺乏维生素C所致。所以,维生素C被称为“皮肤最密切的伙伴”,而槐实、槐花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常服槐实、槐花及其含有槐实、槐花的中药复方,或使用槐花、槐实提取物芸香甙的化妆品,便可以从内部或外部获得丰富的维生素A、C,使皮肤、毛发得到养护,从而也证明了古代中医对槐实、槐花能够美容抗衰理论的正确性。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书名由来

  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简称《千金方》,30卷。宋仁宗命高保衡、林亿校正,后列《禁经》二卷。唐代孙思邈撰于永徽三年(652年)。

  作者以人命重于千金,故取“千金”为书名。是感于当时的方药本草部秩浩繁,仓卒间求检不易,乃博采群经,删繁去复,并结合个人经验而撰成 。

中医药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存在不高与以下因素有关:

1、传统观念和教育体系:中医药古籍的研究和应用在传统中医药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地位相对较低。这可能导致了对中医药古籍的研究和利用的缺乏。

2、知识传承和人才培养:对中医药古籍的深入研究和理解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然而,现代医学教育往往更加注重西方医学知识的传授,对中医药的传统知识和古籍研究的培养相对较少。

3、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研究方法:中医药古籍的研究和应用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和评估体系。然而,在这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标准化还相对不完善,这也限制了中医药古籍资源的有效利用。

4、市场需求和商业化利用:中医药古籍的应用往往需要结合现代科技和研究成果,进行创新和转化。然而,对于中医药古籍资源的商业化利用和市场需求的培育还存在一定的挑战。为了提高中医药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5、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加大对中医药古籍的研究和应用的教育力度,培养更多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6、推动研究和创新:加强中医药古籍的科学研究,建立规范化的研究方法和评估体系,推动中医药古籍资源的创新和转化。

7、促进市场需求和商业化利用:鼓励中医药企业和机构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中医药古籍资源的商业化利用,满足市场需求。

8、弘扬传统文化价值:加强对中医药古籍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中医药传统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和重视。

中医古籍文献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医古籍文献是中医学丐代传承发展癿见证,是丌可再生癿珍贵知识资源。它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医药学传承、创新、发展癿源头活水,开丏是我国独具优势癿卫生、科技、文化和产业资源。中医药古籍特别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癿精神价值、思维方法、想象力和创造力。

古籍在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籍是用来记录中华文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也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古籍上面记载了很多古代的文学知识,对于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在我们的国家也非常注重对古籍的保护以及传承和发展,也开始重视对古籍的修复。古籍虽然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好像已经很久远了,但是古籍文化必须要传承下去,也一定要加强公众和古籍之间的关系。要想让古籍很好的传承下去,就一定要注重中小学的教育,虽然近几年国画书法等也相继的进入了中小学的课本课堂里,但是也一定要让古籍进入中小学的课堂里。一定要让下一代知道古籍是多么伟大的一个文化载体。

要知道古籍是一个非常能体现我们华夏文明的载体,一定要加强青少年的古籍基础教育,多培养青少年们对古籍的兴趣,最好是通过去学习等方法来让青少年了解古籍的历史以及发展。古籍中记载有很多知识,比如我们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的一些看法,对世界的看法等等。如果想要真正的了解中国人,那么古籍就是非常好的渠道之一。不光是中国人,可以通过古籍了解中国,对于一些外国人来说也是了解中国的一个非常好的渠道。

古籍不能够仅仅只在学者之间了解起来,而是要让更多的老百姓认识到古籍的重要性。古籍从很多方面能够串起中华5千年的文明,这就是古籍本身的魅力,以及我们之所以坚持要传承古籍的原因。我们不光要保护古籍,而且一定要让古籍传承下去。

唐祖宣,第二届国医大师,从医60余年,对诊治周围血管病的研究造诣颇深,曾研制治疗血栓病药物。

中医药是祖先基于对人体疾病的认识,在整体观念指导下总结出的一套防病治病的经验,有其独特的体系。中医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这种整体调节的治疗方式,如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益气活血,滋补肝肾等,对治疗病因复杂,多脏腑病患的慢性病具有明显优势。中医和中药不能分家,在这其中,治疗以中药为主,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疗法,包括按摩、拔火罐、针灸等等。

中医包括各家学说,师傅也不止一个。革命时期,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现在的体制很好,有专门的医学院校负责培养中医药人才。除了院校教育,中医药的传承还包括师承教育,两种方式都有其重要性。

中医药人才培养要遵循一个重要规律——师承。中医药师承教育目前仅限于专项层面,接受教育的人员数量较少、覆盖面不广,今后应逐步将师承教育经历纳入中医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审条件。

加强中医理论传承创新工作,可以通过加强中医药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与保护利用,制定完善中医药古籍文献整理研究规范,建立和完善概念明确、结构合理的中医理论体系,提升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和产品研发的能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中医理论的广泛应用;加强中医理论传承创新方法 探索 ,深刻理解中医理论构建模式和方法学特点,广泛吸纳和借鉴现代科学方法与技术, 探索 建立适合中医理论传承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方法,逐步形成中医理论传承创新的方法学体系和评价体系。

编辑 岳清秀 校对 赵琳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