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入药有哪些作用?何首乌有什么药用功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2收藏

何首乌入药有哪些作用?何首乌有什么药用功效?,第1张

何首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一般我们用何首乌主要是养头发用的,其实何首乌主要是补肾的作用,因为中医认为肾与人的头发有关,一般头发干枯无华或者说有白头发,可能就是肾虚导致的。那么,何首乌有什么药用功效?何首乌入药有哪些作用?

何首乌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a的块根。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出产。秋后茎叶枯萎时或次年未萌芽前掘取其块根。削去两端,洗净,切片,晒干或微烘,称生首乌;若以黑豆煮汁拌蒸,晒后变为黑色,称制首乌。

药性苦、甘、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制用:补益精血。生用: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应用

1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遗精、崩带。制首乌功善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治血虚萎黄,失眠健忘,常与熟地黄、当归、酸枣仁等同用。与当归、枸杞子、菟丝子等同用,治精血亏虚,腰酸脚弱、头晕眼花、须发早白及肾虚无子如七宝美髯丹(《积善堂方》);亦常配伍桑椹子、黑芝麻、杜仲等,用治肝肾亏虚,腰膝酸软,头晕目花,耳鸣耳聋,如首延寿丹(《世补斋医书》)。

2久疟、痈疽、瘰疬、肠燥便秘等。生首乌有截疟、解毒、润肠通便之效,若疟疾日久,气血虚弱,可用生首乌与人参、当归、陈皮、煨姜同用,如何人饮(《景岳全书》);若瘰疬痈疮、皮肤瘙痒,可配伍夏枯草、土贝母、当归等药(《本草汇言》);也可与防风、苦参、薄荷同用煎汤洗,治遍身疮肿痒痛,如何首乌散(《外科精要》);若年老体弱之人血虚肠燥便秘,可润肠通便,与肉苁蓉、当归、火麻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30g。

使用注意大便溏泄及湿痰较重者不宜用。

古籍摘要

1《日华子本草》;“味甘久服令人有子,治腹藏宿疾,一切冷气及肠风。”

2《开宝本草》:“主瘰疬,消痈肿,疗头面风疮,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黑髭鬓,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

3《本草纲目》:“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冬诸药之上。”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蒽醌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大黄酚和大黄素,还含卵磷脂、粗脂肪等。

2药理作用:用含有04%、2%首乌粉的饲料给老年鹌鹑喂饲,能明显延长其平均生存时间,延长寿命。何首乌水煎液给老年小鼠和青年小鼠喂服,能显著增加脑和肝中蛋白质含量;对脑和肝组织中的B型单胺氧化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使老年小鼠的胸腺不致萎缩,甚至保持年轻的水平。能显著增加小鼠胸腺、腹腔淋巴结、肾上腺的重量,使脾脏有增重趋势。同时还能增加正常白细胞总数、对抗强的松龙免疫抑制作用及所致白细胞下降作用。家兔急性高脂血症模型实验表明,首乌能使其血中的高胆固醇较快下降至正常水平。首乌中提出的大黄酚能促进肠管运动。

3临床研究:首乌片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有较好疗效(医药工业,1972,(7):23)。首乌冲剂治疗早期肾脏损害血瘀型高血压有效(中国药房,1993,4(4):36)。制首乌、熟地黄、当归浸于粮食白酒中治疗白发有效(山东中医杂志,1983,(4):41)。

何首乌有毒吗

(1)何首乌有毒吗

何首乌有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曾在2014年7月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可能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医务人员在使用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前,应充分了解其用药风险;

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如发现肝生化指标异常或发生可疑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2)何首乌有哪些副作用

服用何首乌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多表现为肝病的体征和症状,如黄疸(皮肤、眼睛变黄)、尿色变深、恶心、呕吐、乏力、虚弱、胃痛、腹痛、食欲减退等。如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及时就医。

(3)警惕生首乌中毒

何首乌分生熟两种,经过加工炮制的制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的作用。而生首乌一般用来通便、促泄、解毒等,生首乌未经炮制,内含有卵磷脂及蒽醌衍生物,主要成分为大黄甙和大黄酚等,具有毒性,会损害肝脏,所以服用首乌一定遵医嘱,以免误食中毒。

(4)何首乌偏方可信吗

网络上有不少何首乌的偏方流传,尤其是治脱发、乌发的偏方较多。目前对何首乌偏方的疗效并没有可靠证据证明,反而是何首乌的肝毒性是被证实的,所以建议不要盲目听信偏方,治病还是上正规医院比较妥当。

(5)温馨小贴士

很多药品、保健食品及洗护产品中都添加有何首乌,但服用或使用何首乌的人,应充分认识何首乌的肝毒性,避免盲目使用伤害身体。

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中医外科发展较快。两晋南北朝的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介绍了许多有科学价值的经验,如用海藻治疗瘿疾,是世界上最早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用狗脑敷治疯狗咬伤,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世界先例。南北朝时有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成书于499年),载有痈疽的鉴别诊断、内外处方140个。其中,外伤用止血、收敛、止痛,痈疽用清热解毒药,肠痈用大黄汤,脓成不可服,均符合临床实际。对辨别有脓无脓和脓肿切开方法的描述也有实用价值,如说:“痈大坚者,未有脓;半坚薄半有脓;当上薄者都有脓,便可破之。听破之法,应在下,逆上破之,令脓得易出。”隋朝由巢元方等编写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书中有不少外科内容,对瘿瘤、丹毒、疔疮、痈疽、痔瘘、兽蛇咬伤等疾病的病因病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在40多种皮肤病的记载中,对某些皮肤病病因的认识已显示出相当的科学水平,如“在头生疮,有虫,白痂甚痒”,是指发癣;“湿疥者,小疮皮薄,常有汁出,并皆有虫,人往往以针头挑得,状如水内瘸虫”,指的是疥疮;并认识到漆疮与过敏体质有关。在“金疮肠断侯”中有肠吻合的记载,如“肠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说明对腹部手术已有一定的经验。还有血管结扎、拔牙等手术方法的记载。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记载了很多脏器疗法,如食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食牛羊乳治疗脚气病,食羊层、鹿靥治疗甲状腺肿大,都是现代科学证实了的临床经验。至于用葱管导尿,则比1860年法国发明橡皮管导尿早1200多年。王焘的《外台秘要》载方6000佘首,包含了不少外科方剂,是外科方药的重要参考文献。

宋代外科已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在病机分析上重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治疗上注重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太平圣惠方》提出应鉴别“五善七恶”,同时总结了内消、托里等内治方法。其他如用砒剂治疗痔疮,蟾酥酒止血止痛,烧灼法消毒手术器械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经验总结。公元1227年魏岘的《魏氏家藏方》已载有在痔核周围先涂膏剂,以免灼痛,使枯痔疗法更为完善。宋代外科专著亦日益增多,其中《卫济宝书》专论痈疽,并记载了很多医疗器械,如灸板、消息子、炼刀、竹刀、小钩等的用法。李迅著《集验背疽方》,对背疽病因、症状、治疗作了全面论述。陈自明撰《外科精要》,强调痈疽应辨证施治,区分寒热虚实,重视整体疗法,载有托里排脓多个方药,至今仍在临床中应用。

元代的外科著作,有朱丹溪的《外科精要发挥》、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等。齐德之著的《外科精义》总结了元以前各种方书的经验,从整体出发,指出外科病是阴阳不和、气血凝滞所致,治疗疮疡应辨别阴阳虚实,反对。治其外而不治其内,治其末而不治其本”的方法,提倡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世医得效方》是一本创伤外科专著,在正骨方面有精确记述,对麻醉药的组方、适应证、剂量均有具体说明,对伤科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大川乌丸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大川乌丸 1 拼音

dà chuān wū wán

2 处方

大川乌(生,去皮尖)1两,当归1两,赤芍1两,苏木(锉,炒)1两,没药(生用,别研)1两,乳香1两(别研),穿山甲(用蚌粉炒脆,去粉)2两,独活2两。

3 制法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4 功能主治

活经络,生肌肉。主发背。

5 大川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6 摘录

《集验背疽方》

古籍中的大川乌丸 《集验背疽方》:痈久疮口不合论

细难得之药。前后用此以医,田夫野老,百发百中。大川乌丸治发背,活经络,生肌肉。大川乌(生,去皮、尖)

《外科精要》:[卷上]论背疽其源有五第二十二

味子汤压热神白膏加味十全汤牡蛎地黄膏人参内补散大川乌丸神效托里散二乌丸内补十宣散蚣蝎散人参顺气散琥珀

《普济方》:[卷二百八十九痈疽门]发背

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大川乌丸(一名没药丸)治发背及活经络。五七日病渐退。合

《本草易读》:[本草易读卷七]山栀子三百十八

烧,同鸡子白扫之。(十一。)酒鼻,炒末,黄蜡丸弹大,每茶下一丸。忌煎炙物,忌酒。(十二。)栀子豉汤

《银海精微》:[卷上]充风泪出

目录 1 拼音 2 《魏氏家藏方》卷四:加减十全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加减十全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镐京直指》 31 组成 32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加减十全汤 1 拼音

jiā jiǎn shí quán tāng

2 《魏氏家藏方》卷四:加减十全汤

21 处方

川芎1两,川当归(去芦,酒浸)1两,白芍药1两,熟干地黄(酒浸)1两,半夏(汤泡7次,焙)1两,秦艽(去芦)1两,人参(去芦)1两,白术(炒)1两,金钗石斛(酒浸)1两,甘草(炙)1两,鹿角胶(锉,麸炒成珠)1两,白茯苓(去皮)1两,黄耆(蜜炙)1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2两,银州柴胡(去芦)2两。

22 功能主治

调营卫,壮力,退热,收虚汗,美饮食,悦颜色。主诸虚百损。

23 加减十全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大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枣子1枚,入饧1块,煎7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24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四

3 《镐京直指》 31 组成

人参、炙草、熟地、枸杞、炒杜仲、炮姜、江西术、白茯苓、归身、怀牛膝、生白芍。

32 主治

痢伤气血,形弱神衰,正虚邪少者。

古籍中的加减十全汤 《女科经纶》:[卷五产后证上]临产预备必用之药

。皆为临产时紧要之药也。若气血虚损,以八珍、十全汤加减。《女科经纶》清萧埙公元16441911年

《外科精要》:[卷上]治痈疽用药大纲第十八

宜用加味十全汤补其气血,庶肌肉易生。一、背疽多先渴而后发,或先疽而后渴,不救多矣。若服加减八味丸,

《外科精要》:[卷上]论背疽其源有五第二十二

汤神异膏桑枝汤神验血竭膏五味子汤压热神白膏加味十全汤牡蛎地黄膏人参内补散大川乌丸神效托里散二乌丸内

《集验背疽方》:论服不换金正气散

而后发渴疾,因此不救者甚多。若有渴疾人,则合专服加减八味丸,能使渴疾既安,疽疾不作。若骤得背疽之疾,

《冯氏锦囊秘录》:[痘疹全集卷三十一(余毒门)]余热中风等症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当归粉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当归粉 1 拼音

dāng guī fěn

2 处方

当归(末)半两,胡粉半两。

3 制法

上相和研匀。

4 功能主治

小儿脐疮,脐中水湿,肿赤汁出,时时啼呼。

5 当归粉的用法用量

敷脐中,仍炙絮熨之,以啼呼止为候。

6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七

古籍中的当归粉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一诸毒门]解诸毒例

)专解诸毒。鸡肠草(三分)荠升麻(各四分)芍药当归粉草(各二分)分圭(一分)蓝子(著药如取药内疮中

《外科启玄》:[卷之十一]痈疽发背

寒壮热。不拘老幼虚实并效。黄(盐水拌炒)左缠藤当归粉草(各一钱)上作一剂。酒水各一钟。煎八分服。分

《外科精要》:[卷下]论痈疽服药快捷方式第五十二

未成速散,已成速溃,脓毒自去,其效如神。)人参当归粉甘草(炒)川芎黄(盐水炒各二两)防风浓朴(姜制

《外科理例》:[附方]神效托里散

毒痛。增寒壮热。(又名金银花散)黄(盐水拌炒)当归粉草忍冬藤(各一钱)酒水各一钟。煎一钟。分病上下

《立斋外科发挥》:[卷二]发背

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神功丸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神功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兰室秘藏》卷中 31 方名 32 神功丸的别名 33 组成 34 主治 35 神功丸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37 各家论述 38 附注 4 《脚气治法总要》卷下 41 方名 42 神功丸的别名 43 组成 44 功效 45 主治 46 神功丸的用法用量 47 制备方法 48 附注 5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神功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神功丸 1 拼音

shén gōng wán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神功丸

21 处方

大黄(面裹煨)、诃子肉、麻子仁(别研)、人参(去芦),各一两。

22 炮制

上为细末,入麻仁泥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大便不通。

24 神功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丸,温水下,或酒或米饮下,食后临卧。如大便不通加服。

25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兰室秘藏》卷中 31 方名

神功丸

32 神功丸的别名

神效丸

33 组成

兰香叶1钱,当归身1钱,藿香(用叶)1钱,木香1钱,升麻2钱,生地黄(酒洗)3钱,生甘草3钱,黄连(去须,择净,酒洗)5钱,缩砂仁5钱。

34 主治

多食肉人口臭不可近,牙齿疳蚀,牙龈肉将脱,牙齿落血不止;并治血痢及血崩,血下不止,血下褐色或紫色、黑色,及肠澼下血,脉洪大而缓者;及治麻木厥气上冲,逆气上行,妄闻妄见者。

35 神功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加至200丸止,食远白汤送下;若治血痢、血崩、肠澼下血等,则空心以米汤送下。

3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37 各家论述

《古方选注》:东垣意在清热,仍以去湿为首务。湿*所胜,治以黄连、木香,以苦燥之;佐以兰香、藿香,以辛散之。热*所胜,治以木香、砂仁之苦温;佐以升麻、甘草之甘辛;反佐以清胃散中之当归、生地滋湿之品,引领风燥之药,并去其血分之湿热。

38 附注

神效丸(《片玉心书》卷五)。

4 《脚气治法总要》卷下 41 方名

神功丸

42 神功丸的别名

麻仁丸、神效麻仁丸、各神丸、神功麻仁丸

43 组成

大黄3两,人参半两,诃子(泡,去核)2两,麻仁(另研)5两。

44 功效

疏解秘滞,调三焦,开胃口。

45 主治

三焦气壅,心腹痞闷,六腑风热,大便不通,津液内枯,大肠干涩,里急后重,或下鲜血,痰唾稠粘,风气下流,腰疼脚重,脐下胀痛,溺赤如金。

46 神功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以通为度,未通更加丸数。

47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8 附注

麻仁丸(《圣济总录》卷一五七)、神效麻仁丸(《外科精要》卷中)、各神丸(《普济方》卷三十九)、神功麻仁丸(《普济方》卷二八三)。

5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51 方名

神功丸

52 组成

阿魏(研)1两,丹砂(研)1两,雄黄(研)1两,腊月狐肝(焙,研)2两,麝香(研)1钱。

53 主治

久疟不愈,恶寒壮热,百节疼痛,面色黄瘦。

54 神功丸的用法用量

用时以排线系1丸于病人中指上(男左女右);若未愈者,则以桃仁汤送下1丸。

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重午日日未出时同粽子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神功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指南总论卷中]论中风证候

三和散、四物汤加去白青皮等分同煎。秘甚者,可与神功丸,不可与虚、老人服。论诸风小便不通皆因小肠积热

《杂病广要》:[脏腑类]大便不通

朴硝各等分,水煎去滓,食前服。(《三法六门》)神功丸,治三焦气壅,心腹痞闷,六腑风热,大便不通,津

《普济方》:[卷四十三三焦腑门]三焦实热(附论)

别研如膏)枳实桃仁(各二两)诃黎勒皮桐子大。度。神功丸(出活人书)治三焦热壅。心腹痞闷。六腑风热。大

《普济方》:[卷一百四十六伤寒门]伤寒后香港脚(附论)

桂一半。大烦躁者。紫雪最良。大便秘者。脾约丸。神功丸。五柔丸。大三腕散。木瓜散主之。香港脚之疾。皆

《医经国小》:[卷之五治法第五]机要黄芩芍药汤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