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传统美德的四字词语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表示传统美德的四字词语是什么,第1张

表示中国传统美德的四字成语: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笃实宽厚、勤俭廉政、勇毅力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传统美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标准和尺度之一,中国的传统美德,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按其标准要求自己。

形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成语:抱诚守真 ,抱柱之信,表里如一,心口如一,光明磊落等。

词语详解:

一:抱诚守真[ bào chéng shǒu zhēn ] 

详细解释,

1,解释: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2,出自: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二:抱柱之信[ bào zhù zhī xìn ] 

详细解释:

1,解释: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2,出自:《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3,示例: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长守尾生~,拼减沈郎腰带之围,真情至语。 ◎惠淇源《婉约词》六三:表里如一[ biǎo lǐ rú yī ] ,

三:表里如一[ biǎo lǐ rú yī ] 

详细解释

1,解释: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2,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3, 示例:我言行一致,~。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四:心口如一[ xīn kǒu rú yī ] 

详细解释

1,解释: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2,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厉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3,示例:~,不说假话,这是做人起码应具有的品质。,

五:光明磊落[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详细解释

1,解释: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2,出自:《晋书·右勒载记下》:“大丈夫行事,当礌(磊)落落,如日月皎然。”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3,示例: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1形容传统美德的诗句有哪些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清·吴研人

2 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

4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

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这五句都是弘扬爱国的传统美德。

释义:

1 国家的兴盛和衰落,每个普通人都有责任。

2 即使地位低下也不敢忘记关心国家大事。

3 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4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5 人人都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古文诗句有哪些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孟郊的《游子吟》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

译文: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塞上曲二首·其二》唐代:戴叔伦

译文: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译文:战士只需要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宋代:陆游

译文: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3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古文诗句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诚 信 52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4讲解传统美德的古诗

别老母

-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诗的第一句“搴帷拜母河梁去”,即掀开门帘,告诉老母,儿就要起程动身了。但因为是游幕谋生,(游幕是指旧时知识分子离开本乡到外地寻求教学或投向官府求职)这种告别是无一定目的的,所以只能说河梁去。一方面是老母难离,另一方面因生活所迫又不得不离,这种既难舍又无奈情景,暗示了作者极为痛苦的心情。诗的第二句“白发愁看泪眼枯”在即将告别老母外出的时候,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表达对老母难分难舍的情感,而是著笔于老母此时的情状:白发苍苍,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还容得着说吗?一切伤心,都隐藏在老母的这张面孔之中,离不得舍不得,却不得不离,不得不舍。这种情感的磨难,真令人寸肠欲断,撕肝裂肺。至此,谁能不为之动容呢?诗的第三句“惨惨柴门风雪夜”,转入了告别老母的时空环境,作者用“柴门”“风雪夜”两个最简单的词儿,极其概括典型地告诉人们,在那种环境下,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的凄楚难熬。作者在另外的地方也有过贫穷潦倒的描述,如“全家都在秋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如果说那还只是一种对贫愁的感叹,那末“柴门”“风雪夜”则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了。风雪因柴门而更为肆虐,柴门因风雪而更为难忍,此时向老母告别,除了“惨惨”还有什么可说呢?最后,作者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发出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感慨。这种感慨是极为凝重的,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母之心,恋母之情,而变成了对那个时代的正义控诉,对所有无依,无靠,无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对天下不孝子女的严厉谴责,这是由个人情感到整体理念的升华,它从生育学角度告诫世人,养子无用,不如不养。因此,《别老母》诗,比起那些爱母,敬母的直描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普遍性。

5传承中华美德的古诗

中华美德的古诗。

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114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11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120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12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122贫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重 义12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12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126见得思义——《论语·季氏》1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131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13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13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13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尚 勇135视死如归——《管子·小匡》136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13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140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141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143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二》144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 好 学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1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1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1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15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154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1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1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15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1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1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161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162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16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16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16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16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16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16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审 势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17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1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64章173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174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17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后句)17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17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17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17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180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18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182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够在祸患没有形成的时候就预防它8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184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

1体现美德的古诗名句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报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孝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士不求有用于世,但求无愧于世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0 满招损,谦得益。 《尚书》 1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2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3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离骚》 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5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 6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7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8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9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1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1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1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15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周易〉 16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1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9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20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21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 2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2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24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2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27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 2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29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 3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31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论语〉 3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3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 34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体现美德的古诗名句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报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士不求有用于世,但求无愧于世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0 满招损,谦得益。 《尚书》

1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2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3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离骚》

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5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

6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7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8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9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1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1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1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15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周易〉

16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1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9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20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21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

2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2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4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2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27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

2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29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

3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31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论语〉

3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3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

34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表现中国传统美德的古诗有哪些

表现中国传统美德的古诗如下;

1、《大风歌》(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北方有佳人》(汉·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3、《有所思》(汉乐府)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4、《白头吟》(汉乐府)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5、《十五从军征》(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大风歌》译文 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我威武平天下,荣归故乡。怎样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

《北方有佳人》译文 北方有位美丽姑娘,独立世俗之外,她对守城的将士瞧一眼,将士弃械,墙垣失守;她对君临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倾心,国家败亡!美丽的姑娘呀,常常带来“倾城、倾国”的灾难。纵然如此,也不能失去获得佳人的好机会。美好姑娘世所难遇、不可再得!

《有所思》译文我所思念的人,就在大海的南边。我拿什么赠给你呢?这是一支玳瑁 dài mào簪,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听说他有二心,心里伤悲,拆碎它。捣毁它,烧掉它!烧掉它,风把灰尘扬起!从今往后,不再思念你,我同你断绝相思!当初与你约会时,不免引起鸡鸣狗吠。兄嫂也可能了知道此事,哎~听到屋外秋风声里鸟儿飞鸣,情绪更乱,一会儿天亮了,我就会知道该怎么做的。

《白头吟》译文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光明。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 今日犹如最后的聚会,明日便将分手沟头。我缓缓的移动脚步沿沟走去,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

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钓竿那样轻细柔长,鱼儿那样活波可爱。男子应当以情意为重,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

《十五从军征》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4形容传统美德的诗句有哪些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清·吴研人

2 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

4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

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这五句都是弘扬爱国的传统美德。

释义:

1 国家的兴盛和衰落,每个普通人都有责任。

2 即使地位低下也不敢忘记关心国家大事。

3 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4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5 人人都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5能表现中国传统美德的古诗有哪些

(1)爱国 l、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清·吴研人 2、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 4、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 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9、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 1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浑:全、都)——宋·于谦 (2)立志 1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大任:重大的使命。

斯:这。空乏其身:使身体困乏。

拂乱:扰乱。所以:这是为了。

动心:激励心志。忍性:锻炼耐性。

曾:同增。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抵抗能力。)

——《孟子》 12、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迷惑,动摇自己的信念。

移:改变自己的意志。屈:使自己屈服。)

—《孟子》 13、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 ——《论语》 14、做一等人,干第一等事,说第一等话,抱第一等识。

—明·吕坤 15、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 ——清·梁启超 16、身不能男儿列,志却比男儿烈。

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 ——清·秋瑾 17、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 18、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宁知:哪知。

坠:丧失。) ——唐·王勃 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

——万松老人 1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大,抱负远大;毅:意志坚强。)

——《论语》 20、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 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

——晋·葛洪 路远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增广贤文》 21、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

——唐·岑参 22、(1)打扫光明一片地,此七字真经也。 (2)须打清心地以图大业,万勿为琐琐萦怀。

(地:心地。保持心胸的光明磊落。

琐:细小、零碎。萦:缠绕。

萦怀:挂心。) (3)享现在之福如点灯,随点则随灭;培将来之福如添油,愈添则愈久。

——《增广贤文》 23、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以:因为。

坠:丧失。)——明·冯梦龙 24、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2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天体运行。

健:健壮,永远不停地运行变化。)——《周易》 26、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子路:孔子学生。

安:安定,得到抚养,安度晚年。信:相互信任。

怀:得到爱护。)——《论语》 27、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不惟:不仅。)——宋·苏轼 二、治学 (1)好学 2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聪明) ——《论语》 29、好学而不贰。(不贰:不三心二意。)

——《左传》 3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3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秉:拿着。) ——西汉·刘向 3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杜文澜 3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 34、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谓之行尸走肉耳。

—王嘉 35、金壁虽重宝,贵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有余:用之不尽)——唐·韩愈 (2)勤学 3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业:学业。

嬉:懒散。随;随便,马虎。)

——唐·韩愈 38、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氏家训》 39、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干之,果有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人家聪明,一学就会,自己便要百倍用功;人家学十遍才会,自己便要千倍用功去学它。) —《礼记》 4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步:半步。)—荀子 41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4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 4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 4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4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明·董其昌 4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7、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 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方孝孺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之千里。

——《礼记》 48、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素书》。

6关于美德的诗句、或名言,急要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士不求有用于世,但求无愧于世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0 满招损,谦得益。 《尚书》

1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2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3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离骚》

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5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

6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7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8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9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1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1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1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15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周易〉

16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1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9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20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21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

2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2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4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2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27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

2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29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

3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31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论语〉

3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3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

34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能表现中国传统美德的古诗有哪些

三字经

孝经

道德经成语:感恩戴德;感恩图报;寸草春晖。

谚语:善有善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结草衔环

可怜天下父母心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卅二年风雨浪浇,雨霁云消,心事如潮。

念慈母半世辛劳,跪乳羊羔,还报今朝。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参考资料:

8中华八大美德的诗句

“忠孝仁义礼智信”是七个字,应该从孔子时就提出来,几千年了。

“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

“忠孝”两字,支撑着这个国家、民族以至于整个家庭的“大厦”,就如“四根柱子”,屹立不动;否则,家国大厦将倾。“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这是立身之本。现在有必要学习发扬广大。

提倡“忠”,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忠的本义,是指人在祭祀时要保持肃穆恭敬的态度。

后来,引申为人要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一般特指为“忠君爱国”,正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方面,抗金名将岳飞被认为是“忠”的典范。

现在不需要“忠君”,但把忠君延伸为爱国,这是新时代的人最起码的要求。忠于职守,就是忠于你的单位、忠于你从事的工作。

提倡“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孝字上半部是“老”字的一半,下半部是“子”字全形,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融为一体,儿子继承老子,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所以,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称之为“孝”者。

“百善孝为先”,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占有重要之地,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于天地之间。最典型的当属“二十四孝”的故事。

古人非常强调孝道,并且有绝对化的思想,如“父命难违”、“父叫子亡子必亡”等,这些是不可取的。但是,孝是维系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的基本纽带,如果子孙不孝,这个家庭就将乱套,这个国家就将乱套。

所以,孔子提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尤其是对待父母,关键是要真心爱敬,缺乏爱敬,不赡养父母,就跟养个猪养个狗没有什么区别了。

孝道的另一引申义,就是要尊老敬贤,一个社会只有这样,老者有所养,贤者有所尊,这个社会就文明进步。一个不孝者,他能蒙人一时,却不能蒙混一世一定会被社会抛弃的。

提倡“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孔子说,仁就是“爱人”。

“仁”体现人的高尚情怀,是仅次于德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操。古代君主把推行仁政,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

仁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一切从关怀人、爱护人、发展人的目标出发,使这个国家民族达到和谐的最佳状态,《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能够做到上下相亲,这个社会一定是很和谐的。仁的思想,还体现在众生平等的状态,孔子的教育观是“有教无类”,社会平等才能体现爱心,如果对待别人,不是出于一种平等的理念,那么善良将成为怜悯,它就不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了。

提倡“义”,就是坚持正义,保持节操。义的本义是合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舍生取义表明为了重信义可以牺牲生命。

古代讲义气的典型人物,当属关羽第一。说到义字,就会想到朋友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这是小义。

我们要讲的是大义,一种高于自我的善,一种超越自我的善。任何人,在关键时候不能做出危害国家、民族的事情;在敌人、困难面前,不能变节投敌。

在社会上要坚持正义,敢于与丑恶势力做斗争,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对待朋友要讲义气,不能出卖朋友,不能损害朋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素质。

作为我们来说,就是积极维护公司的利益,不能阴奉阳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更不能做俗话说的吃里扒外的事情。 提倡“礼”,就是注重礼仪,尊重他人。

“礼”初始的意思是举行仪礼,祭神求福。用珍贵的器物祭祀,表示对“天”的感谢和尊重。

礼的核心就是“尊重”二字。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说到“礼”,就是要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礼仪、礼节和礼貌。大到国家的外交,要遵循它;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要遵循它。

讲究礼仪、礼节和礼貌,既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个人素质的基本体现。礼的实际运用,也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标志。

难怪不讲“礼”的人,人们会鄙夷说他是个“动物”。 提倡“智”,就是提高素质,服务社会。

知是智的古字,先有“知”字,方有“智”。“知”的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熟悉到可以脱口而出。

因此,我们把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人,成为智者。可见,这个“智”的要求,是“大聪明”,不许耍“小聪明”;小聪明的人,不是“智者”。

“智”首先体现的就是个人的能力。这个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如果都是无才无德的人,这个社会是不会发展的,甚至会陷入民族危机。

作为每个人来说,首先要养家糊口,如果没有一技之长,那么不要谈服务社会,恐怕家庭都很难稳定。现在,竞争的形势非常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体现在个人能力上,读了大学找不到工作比比皆是。

因此,只有强化自身的能力,才能谈得上为社会为家庭做贡献。 提倡“信”,就是诚信守法,一诺千金。

信,心里有什么话就直说,古人说,言为心声,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真实的、不虚伪的。一个说话言不由衷、言行不一的人,肯定不是重“信”的。

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

9形容美德的诗词

(1)爱国病起书怀 宋·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塞上曲二首戴叔伦??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立志1、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

--清·梁启超2、身不能男儿列,志却比男儿烈。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

--清·秋瑾3、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4、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宁知:哪知。坠:丧失。)

--唐·王勃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 --万松老人。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孟郊的《游子吟》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

译文: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塞上曲二首·其二》唐代:戴叔伦

译文: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译文:战士只需要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宋代:陆游

译文: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关于美德有哪些词语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美德的词语,欢迎大家参考!

 勤俭节约

 解释勤俭节约的意思是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

 以德报怨

 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赤胆忠心

 解释赤: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

 出处明·汤显祖《还魂记·淮警》:“贼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胆向胡天,靴尖踢倒长天堑,却笑江南土不坚。”

 锲而不舍

 解释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冰清玉洁

 解释像冰那样清澈透明,像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

 出处汉·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见贤思齐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怀瑾握瑜

 解释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兰芝常生

 解释兰芝:兰草和灵芝草。比喻高尚的美德长在。

 出处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桂黝儵于南北,兰芝阿那于东西。”

 明德惟馨

 解释明德:美德;惟:是;馨:散发的香气。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

 出处《尚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谦尊而光

 解释尊者谦虚而显示其美德。

 出处《易·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善善从长

 解释善善:褒扬美德;从长:源远流长的意思。原指褒扬美德,源远流长。后用来比喻吸取别人的长处。

 出处《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世济其美

 解释指后代继承前代的美德。

 出处《左传·文公十八年》:“世济其美,不陨其名。”孔颖达疏:“世济其美,后世承前世之美。”

 昭德塞违

 解释彰明美德,杜绝错误。

 出处《左传·恒公二年》:“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孔颖达疏:“昭德,谓昭明善德,使德益彰闻也;塞违,谓闭塞违邪,使违命止息也。”

 松枝挂剑

 解释比喻重信义的美德。

 出处《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关于美德的词语大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