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书房中的朱子文化内涵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如何理解书房中的朱子文化内涵,第1张

1、首先理解书房中的朱子文化的历史,以及来历。

2、其次熟读书房中的朱子文化,进行自己的感悟。

3、最后通过学术、哲学、文化、政治等方面来认识书房中的朱子文化,这样就能理解书房中的朱子文化内涵了。

朱子(1130-1200年)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新儒家朱熹,雅号朱文公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晚年自称“茶仙”,)。朱熹为北宋以来理学之集大成者,被尊为古代理学正宗,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后人将他视为儒学宗师。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家风与传统踏过历史长河,走过时空的烟尘,带着古老的意志,来到现在。下面是我收集的征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朱子文化

 在东海之宾的八闽大地上有一座山城,就是被誉为“闽中尼山”、“海滨诌鲁”的朱熹的诞生地——闽中明珠——尤溪。当你进入尤溪城关来到交通枢纽地的三岔路口时,你就会看到一尊高大的朱熹塑像正手握书卷、用身遂的目光在注视你。

 是的,每当我走近塑像,我仿怫就能听到他的叮咛和嘱咐,我庆幸自己从小就在这中叮咛和嘱咐声中长大。我为我生在这座山城而感到骄傲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在一次公交车上我就看到这样一番情景:那是一个早上,一位同学正坐在一个座位上。这时,上来了提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因四周无座位,他只好站着。小同学见到了这个情景,就连忙上前扶住老爷爷,让他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老人说:“还是你自己坐吧,我站一站没有什么关系。”小同学诚恳地说:“不,你年纪大,站着不方便,还是您坐着吧!“您坐吧!”……老爷爷和小同学一直互相让座,旁边的人的人看了就称赞这位小男孩是个懂事的孩子,这时有人站了起来:“小弟弟,你坐下,还是让他坐我的座位吧!”只听小同学恳切地说:“朱熹爷爷教育我们要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我要听朱熹爷爷的教导啊!”车厢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朱熹爷爷,您的敬老爱幼的精神,正在默默地感染着我们后一辈人。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您小时候刻苦攻读的故事已在我们脑海里深深生根,您小的“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劝学》的话语,我们已牢记在心中。现在我们成千上万的学子正在以您为榜样,刻苦攻读着。我家正同尤溪县的最高学府——一中比邻,我每天都能见到这样的情景。

 凌晨,天微微亮时,一中的教室里就亮起了无数盏灯,亮得如同白昼,住校的学生们都来到班级晨读;深夜,他们还在翻阅着各种资料,在学海横渡,在书山攀登。正因为这样,仅只一中这所学校,每年就有一千多名学生考上本科。今年,一中学子罗宏晟取得了661分的高分,成为了省文科状元,顺利的考取了人所向往的名牌大学——北京大学。

 朱熹爷爷,您的勤奋好学的品质深深的影响了我们尤溪的学子,真是“尤溪风月无今古,学海扬帆有后人”!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您四岁时的一句话:“天之上是何物”使您的父亲惊奇,更惊动了我们后人。

 天之上到底为何物人类抱着探索天上高奥密的决心,不断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的航天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从“东方红一号”到“东方红三号”,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为我们中华儿女实现穿越太空的梦想铺平了道路。朱熹爷爷,您知道了吧,今年十月,我们的“嫦娥一号”奔月卫星发射成功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又一次地实现了!您一定感到无比欣慰,因为您心中的困惑,如今会得到满意的回答了。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您从小的这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给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从中得益非浅。

 朱熹爷爷,您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会记住:穷里致知是源,反躬践实更是源。真正地把您的叮嘱牢记心间,从小立志,学会读书,学会做人。

范文二:朱子文化

 在那战事纷扰,国家动荡不安的时代,诞生了影响整个封建社会后半期的思想家——朱熹。

 朱熹不仅文采出众,口才也很好,其才思敏捷一如纪晓岚一如刘镛。

 要说善言者多如牛毛,可绝大多数人是为一己之利,或求官或求财。而能够为百姓利益,不顾犯欺君之罪招杀身之祸在皇帝面前“巧舌如簧”的人却是寥寥无几,朱熹可以算一个。

 众所周知,朱熹仕途坎坷:刚进政界就很“不识时务”地敢以“晚辈”的身份公然“顶撞”主张降金的秦桧等人,丝毫不理会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之类的“人生哲学”。未逢明主, 朱熹楞是急得辞官回家,撒手不干了。过了几年,宋高宗一命呜忽,驾鹤西去,宋孝宗即位诏求直言,这下朱熹终于可以将满腔热怒火付之笔上,直言进谏,丝毫不给犀利的言语裹上一层奶油。还好宋孝宗有李世民的胸襟,看后很受感动,还亲自召其听取意见。不过宋孝宗虽有李世民的胸襟却没李世民的头脑,听取小人谗言, 朱熹仍没得到重用,于是再次辞官回家。之后又上演了几次辞职闹剧后,莫名其妙地被打成了“反派”;之后便没了动静。

 虽说仕途坎坷,但朱熹也有风光的时候。宁宗时候,,朱熹担任侍讲,他的满腹经纶,能言善辩令许多文武百官折服,连皇帝都曾是他的fans。皇帝也经常与他拉拉家常。有一次,,朱熹说到自己的家乡,激动之余调动所有的脑细胞将尤溪说的天花乱坠,直说的皇帝心花怒放,脑袋发热,当场拍板决定去尤溪游玩。本来皇帝亲临,对家乡来说是一件好事,但还好朱熹是个理性的人,脑筋马上转过弯来,心理暗叫不好:皇帝出游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受苦的肯定是百姓,这样不就给家乡添负担了吗这时朱熹计上心来,推说山高水险,车马难行,力劝皇帝不要去尤溪。皇帝不甘心,硬要刨根问底:到底怎么险啦朱熹说,从东路进尤溪要经过一个叫“马啼岭”的地方——连“马”都“啼”啦,可见是多么地凶险。事实上,的确有这个岭,只不过是“蹄”而非“啼”——“马蹄岭”明明是马的脚,愣被朱熹说成是马的啼哭,皇帝还信以为真,不过还不甘心:“从西路走怎么样” 朱熹说:西路要经过‘勒骨抽肠’,山高林深,毒蛇猛兽出没其中……之类的话,又把皇帝吓得一愣一愣的——“勒骨抽肠”,一听就狠,马上打消了皇帝的念头——当然,又是朱熹故意说错话,把“鹿角柳塘”说成“勒骨抽肠”,添油加醋,故弄玄虚,不过冒着犯下欺君之罪的危险,使尤溪的百姓免遭涂炭。

 还有一次,皇帝与朱熹聊天时问及尤溪人民的生活。当然啦,皇帝面前,自然要说“国泰民安,百姓生活安定了。谁知皇帝接下来竟“赐”朱熹回乡一趟,带点尤溪的特产回来。也该是朱熹理性,此时他想的不是巴结皇帝,而是觉得凡是好的东西皇帝都想要,若真献特产,被皇帝看中的话还不得年年进贡,苦的还是百姓。朱熹脑筋转的快,不一会儿又有了主意。回京城后,朱熹献上的不是金柑绿笋香菇,而是一颗桐子,告诉皇帝这是尤溪的雪梨。皇帝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一口还没啃完就吐了出来——桐子外表与雪梨很相似,但味道就差得远了。皇帝大怒,朱熹立马伏地求饶说:“万岁息怒,微臣怎敢欺骗皇上,微臣家乡种的都是这种梨,黎民百姓吃的确实都是这种梨,万岁赐臣一吃吧!”“演”的栩栩如生,一看就是个“演技派”。被恩准后,朱熹津津有味地吃起了这梨。皇帝见状,认为是自己山珍海味吃多了,而穷苦人民连饭都吃不饱自然认为这难吃的东西好吃了,于是怒火渐渐消了。他又问朱熹还有什么东西,朱熹故伎重演,献上了连根带叶小竹子和毛竹叶。皇帝一看,说:“罢了罢了,尤溪那么穷,以后的山税就免了吧。”此事让我想起了我省某县明明穷得只剩下钱了,还大哭贫困,得到了上头的财政拨款——实乃与这个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有人说谎是为了中饱私囊,而朱熹的谎言却是利国利民,为尤溪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铁齿铜牙朱熹因体恤民情而唇齿留香,且遗香万年!

范文三:朱子文化

 凡是传承下来的传统,便有它存在的理由——题记

 古以家天下,天下为家。千年前我们是世界上的“礼仪之邦”,邦即国,国为家。数千年,我们传承着自己的家风。

 风起《诗经》,真正的家风始自孔孟。古代我们以礼治国,儒道天下,故有四书五经传著于世。《论语》中主张人应有孝、义、仁、忠。孝字为首,这便是家风的核心意义。现在看来,又何尝不是十月怀胎,二十载照料,我们时刻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我们,又怎能报还这份养育之恩人之常理,人性之现。

 《弟子规》开篇写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仁礼之道,是对朋友诚,对陌生人仁。不少家长都说过:“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坦诚,不虚假,不做作“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于是,我们和陌生人成为朋友,生活变得更加和谐。晋商当时为何能富甲天下,就是因为广泛交友,讲诚信,守道义,作为山西人的我们,更该践行这古老而淳朴的诚信仁义家风。

 《朱子家训》中写道:勿忘先辈创业之艰辛,勿奢侈*佚,勿将基业挥霍一空。勤俭,作为我们传统的美德,父母从我们儿时开始教导我们不剩饭,不浪费,戒奢以俭,方累万贯家财。

 为人清白,不收非仁不义之财。我们先做人,后做事,古人两袖清风,但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也不应该被金钱蒙蔽双眼。取之有道,生财有方,这才是我们想要的。

 家风,其实就是我们的传统,将中华民族文明精神融铸于其中,是传统文化的直接表现,而我们,也就是靠着这样一种方式来将文化、文明传承下来,在一代又一代的实践中,改善,摒弃,从而使我们的民族,社会,国家不丧失原本的内涵并且稳步发展,继续流传着千年炎黄华夏文明。

 家风与传统踏过历史长河,走过时空的烟尘,带着古老的意志,来到现在。 —— 后记

有关于朱子文化精选三篇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著名史学家蔡尚思的评价,道出了朱熹这位儒学巨擘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

 朱熹一生在福建,尤其在武夷山、建阳、政和、建瓯、延平等地成长学习、著述讲学、立说授徒长达50年,朱子理学在此萌芽、发展、集大成,并向海内外传播,朱子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省委的高度重视下,全省朱子文化品牌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以“一个保护区(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五项工程(保护、学术、传播、教化、交流工程)、一项机制(朱子文化品牌建设领导机制)”为抓手,深度挖掘朱子文化精髓,积极打造世界级朱子文化品牌。

 擦亮文化品牌

 近日,武夷学院三玄湖畔,刚挂牌不久的朱子书院古韵悠悠,尽显儒雅。武夷学院朱子书院的成立,将助力福建打造海内外朱子文化交流重要学术基地。

 去年12月,首届考亭论坛在 南平市 成功举办,20多位国内朱子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说“理”论道,共同探讨如何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目前,第二届考亭论坛筹备工作正有序进行,将进一步打造考亭论坛,擦亮朱子文化学术品牌。

 朱子创造了璀璨的闽派儒学,留下了丰富的遗址、遗存。

 2017年9月,作为福建省朱子文物遗存最集中的区域,南平率先颁布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近年来,福建省组织有关部门先后对刘氏家祠、兴贤书院、五贤井、紫阳书堂、连氏节孝坊等文物古迹进行修缮,对屏山书院等遗址开展保护;聘请文化协管员、文物保护员,负责五夫文物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建阳区恢复重建考亭书院,并开展区域内书院(宗祠)调查、古村规(禁碑)调查、朱子文化遗存普查等工作。目前,福建省有朱子文化遗存116处,与朱子文化遗存相关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

 为传承发展好朱子文化,福建省提出建立“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先后将尤溪的朱熹祭典,南平的程门立雪传说、朱子家宴、朱子祭典、朱子家礼(成年礼、拜师礼、婚礼)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开展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前期工作,形成《朱子文化流播图与行政区划图》《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文化活动》等,推动南平、三明启动编制《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取得显著进展。

 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今年省委宣传部牵头健全完善福建省朱子文化品牌建设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明确成员单位和组成人员主要职责,进一步加强对福建省朱子文化品牌建设各项工作的总体规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创新多元传播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年国庆假期刚过,由省文旅厅主办、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等单位承办的2022年闽台青年朱子文化研学营在 武夷山市 五夫镇紫阳楼开营。

 “朱子文化是福建走向国内外的重要文化名片。”研学营主办方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明朝时期朱子文化传入台湾,是海峡两岸共同的历史文脉。

 在为期一周的研学营活动中,两岸青年深入朱子故里 三明市 尤溪县、朱子理学发祥地南平武夷山市,参访朱子文化园、朱子文化非遗展示体验馆、朱子故居、兴贤古街及朱熹纪念馆,观历代理学摩崖石刻,从丰富的朱子文化遗存中感受朱子理学繁荣昌盛之风。

 近年来,朱子文化品牌交流传播不断强化。福建省成立海峡两岸书院联盟,加强海峡两岸书院交流,连续举办五届“海峡两岸书院论坛”;省市有关部门持续举办“朱子之路——闽台书院文化之旅”、“走万里茶道,寻朱子足迹”台湾青年摄影营、“朱子之路研习营”等文化交流活动,将朱子文化之旅列为港澳台青少年入闽研学线路产品。

 省教育厅将朱子文化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指导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在中小学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相关学科教学中积极挖掘朱子文化相关内容,在《海西家园》设置《理学宗师朱熹》课程,鼓励并指导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发朱子文化校本课程。

 福建省还连续七年采用“国学讲座+国家课程+文化展览+文化活动+文化交流”等方式面向社会弘扬朱子文化,先后举办《朱子家训》解读讲座、“追寻朱子的讲学足迹”展览等系列活动,让朱子文化进一步浸润寻常百姓。

 深化文旅融合

 以朱子故里五夫镇为首,武夷山市推出“朱子+田园+茶叶+党建”系列文化研学线路,为武夷山水游增添了人文气息。

 连日来,在建阳考亭旅游度假区考亭古街二期项目建设现场,白鹤书院、五凤楼、天澜阁等古建筑已迁建完成,施工人员正在对楼栋外墙及内部进行装修。该项目是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五大行动中的重点项目之一。

 为充分发挥朱子文化生态保护核心区的优势,南平市规划建设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带,着力打造集观光、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休闲度假、研学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通过实施一批以朱子文化为核心的精品文旅融合项目,争创以朱子文化为主的国家级研学基地。

 旅游与文化相互赋能。2018年,《福建省朱子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编制完成,对全省朱子文化旅游的项目建设、品牌打造、产品研发、生态保护等提出了规划指引。

 去年,福建省将“朱熹”列为“福建文化标识”,通过串联武夷精舍、兴贤书院、云根书院、考亭书院等景点,推出了朱子文化旅游线路,突出推介朱子文化旅游产品。此外,朱子文化建设已列入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专项规划,对朱子文化建设进行中长期布局,进一步强化朱子文化对文旅项目的引领作用。

 近日,南平市建阳区松柏村的朱子卡通画令游客耳目一新。2015年以来,该项目以朱子为原型打造“卡通朱子”形象,依托新媒体矩阵和传统文化载体,着力打造助力地方发展的文化IP,成为新时代朱子文化活化利用的生动实践。

 文化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支点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朱子文化产业建设,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先后安排1670万元支持南平市朱子文化产业项目,包括支持考亭书院二期、朱子文化庆典主场馆建设项目、考亭书院提升项目(朱子博物院)等。2021年起,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第一届期(2021—2023年)安排朱子文化重点地区南平市建阳区、武夷山市每年各300万元,共计1800万元,支持考亭书院、朱子博物院等朱子文化产业带项目建设,扶持资金占全省总数的1/6。

八闽文化·朱子闽学学术思想的源流·主要流派

1200年,闽学学派的核心人物朱熹去世,其学术团体星散,闽学被诬为“伪学”而沉寂下来。但福建的闽学学者为闽学的确立和发展而做的努力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他们弘扬师说,攻讦异端,羽翼朱门,不为权势和时论所左右。由于朱门弟子的活动和当时政治形势的变化,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朱熹被赐谥号曰文。一年后又被追赠为中大夫,宝谟阁学士。嘉定五年(1212),经福建闽学学者刘爚(音月)的请求,宋宁宗批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立于学宫,作为法定教科书。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朱熹被尊为太师,追封信国公。之后,闽学学者极力维护和宣扬朱熹及其学说地位,从而使闽学逐渐成为控制全国的意识形态,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其影响长达八百年之久。从南宋到元明清乃至民国,历代闽学学者有大量的著作问世,其中大部分是发挥朱子学思想的,或者与朱子学思想有关。由于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阐发朱子学思想,形成了不同的闽学流派。

(1) 正统派

黄榦(1152—1221)字直卿,号勉斋,人称勉斋先生。长乐人,后徙居闽县岭头(今属福州市郊区)。进士出身,是南宋朱熹门人、女婿。因得师真传,对朱子学领悟最深,故朱熹去世后,他理直气壮地维护朱子学说。从他一生最后二十年(1201—1221)的活动看,无论为官为民,理政讲学,都没有忘记存统卫道这一使命。

黄榦对闽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论定了朱熹的道统地位。他阐发了理学家的道统说,认为道出于天,表现为天地万物和人事的变化,圣人能传天之道,故有道统。他说:“此道之原出于天者然也。圣人……继天立极,而得道统之传”(《黄勉斋先生文集》卷三《圣贤道统传授总序说》)。他列出的道统传授次序是: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朱熹集儒家道统之大成。黄榦把“传承道统”看成是朱熹的最大成就。

黄榦晚年编撰《朱子行状》,详述朱熹一生的经历,并全面论述了朱熹的学问、道德。他把朱熹看作“万世宗师”,勇敢地肯定了朱熹思想的历史地位,将朱熹提到民族文化代表的高度。他说:“道之正统,待人而后传。自周以来,任传道之责,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先生出,而自周以来,圣贤相传之道,一旦豁然,如日月中天,昭晰呈露。”在当时,倘若没有足够的理论勇气,是不敢这样提出问题和评价朱熹思想体系的。因为这不仅是思想领域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为一种曾被打成“伪学”的思想理论学说作辩护的政治问题。

在朱熹殁后的若干年中,闽学学者都尊黄榦为道统的继承人,使其居于闽学学派领袖地位达二十一年之久。黄榦最大的贡献是大胆地维护了朱熹的学说,努力使其取得时代的合法地位,为以后闽学的大发展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准备。

真德秀(1178—1235)字希元,号西山,浦城人。1199年登进士第。真德秀的学术渊源于朱熹,是朱熹的再传。在南宋庆元党禁时期,朝廷宣布程朱理学为伪学,许多理学家遭到迫害,如蔡元定流放道州而死。但真德秀不为时论所动,不怕牵连,而私淑朱熹。他出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后,为程朱理学翻案,并竭力加以提倡,为程朱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有人认为真德秀是南宋末年最大的朱子学家。

南宋后期,封建王朝统治更为腐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中原失陷,社会问题积重难返。真德秀善于根据当时的现实状况阐释朱子闽学思想。他在传播闽学过程中,着重发挥心体说,强调“反身而诚”的求仁说,要求最高封建统治者“克制”贪欲以调和当时的阶级矛盾。他历经十年撰成《大学衍义》一书,并呈送宋理宗,受到理宗嘉许。该书的大旨在于正君心。书中指出:“故为人君者,必正身以统其臣,为人父者,必正身以律其子;为人夫者,必正身以率其妻。”同时认为臣对君,子对父,也不可盲目服从,如果君、父所为不合理义,那就“从义而不从君,从道而不从父。”真德秀对君修道,总是托天命以言之:“帝王当尊者莫如天,所当从事者莫如敬,”“天命维艰,不易保也。”又说:“以人君言之,天既命我以此德,又命我以此位。有此德,方可保此位”(《真西山文集》卷三十三、卷二十八)。对这一类的见解和言论,理宗很赞赏,并为之动容。因而,真德秀深得宋理宗的信任。

真德秀沿着朱子《四书集注》的思路所展开的一系列阐述,既祖述朱子又有所改铸。他把道心人心、天理人欲、未发已发、性惰动静,都以仁说来贯通,“合而言之则皆仁”(《大学衍义》卷十二)。而仁在心中,求仁只能求之于心。因此,要“反诸心而求之”,探求“一心之全德”(《真西山文集》卷三十三),这就把目的和方法都转向主体。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提倡仁学发挥朱熹的思想,真德秀使朱熹哲学逐渐向心学方向发展,令朱子的学说与当时的封建政治更接近,更贴近宋末的现实。为朱子学说的大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全祖望在《宋元学案·序》中认为,真德秀是“卫师门最力,多所发明者”。

蔡清(1452—1508)字介夫,号虚斋,晋江(今泉州市)人,进士出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明代福建著名的正统派程朱理学家。主要著作有《易经蒙引》《四书蒙引》《蔡虚斋文集》等。

蔡清的学说笃守程朱,继承朱熹的理学思想,但有所修正。他认为朱熹关于理先气后、理生气的说法是欠妥的,应该是理气合一,无有先后。他对太极的解释也不同于朱熹。他指出极字原意是屋极,故极字从木。太极为至内至大、尽精微、最中正之理;是理之“至矣尽矣,不可复加矣”。这种对太极的解释新颖、独到,前人从未有此说。蔡清理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朴素辨证法思想,在他看来,不仅对立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而且天下事物都是对立的。这个思想是异常深刻的。

李光地(1641—1718)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安溪人,是朱熹老师李侗的后代。李光地是清康熙九年(1607)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深得康熙皇帝信任。其著作有《周易通论》《周易观彖》《尚书解义》《古乐经传》《榕村全书》等五百多卷。

李光地是清初著名的理学大师,他学精且博,为官清勤、政绩显著。他在学术上的最大贡献,莫过于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他利用康熙皇帝的信任重振程朱理学。在李光地的影响下,康熙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以朱子有功圣道,特升朱熹配享庙堂十哲之列,大大地提高了朱熹的地位。李光地发挥了朱熹关于“道统与治统为一,为学与治道合一”(《朱子语类》卷一百零四)的思想,并针对明末以来极端空疏腐败的学风,强调求实致用,认为对乐学、汉学应兼收并蓄,不可各拘一面。李光地还修正和发展了程朱理学。例如,他奉康熙之命撰写《周易折中》,修正了朱熹在《易》论上的错误。他认为,朱熹否认王弼调整《周易》经传次序的合理性而复古本经传是不对的。他遵从王弼所调整的《周易》经传,而不用朱熹的《周易本义》。总之,李光地重振程朱理学,促进其远播于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于欧美,其功不可没。

(2) 象数学派

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号西山,建阳人,是朱熹最亲近的朋友和学生,朱熹的不少著作他参与了讨论和写作。朱熹的《易学启蒙》是蔡元定起稿的,也就是说他参与了创建朱子学。

蔡元定的哲学思想兼有义理和象数,具有明显的道家倾向。在福建闽学学者中,他属于象数学派的理学家。二程重义理不重象数,邵雍重象数不重义理。朱熹集二程、邵雍学说之大成,既重义理,亦重象数。蔡元定遵循朱熹学术方向,重视研究象数学。

蔡元定通过阐述邵雍的《皇极经世书》发挥其道家倾向的象数学思想。《皇极经世书》是邵雍的代表作,该书共十二卷,其中一至六卷有五十篇和各种图象,皆《周易》六十四卦,用以说明世界的治乱。全书大旨均借易卦推衍,形成象数学思想体系,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蔡元定对该书作了深入的研究,写成《皇极经世指要》三卷,推论邵雍《皇极经世》,以伏羲卦图列之于前,以注疏附之于后。宋末黄端节说:“西山先生始终以《易》疏其说,于是微显阐幽,其说大著。学者由蔡氏而知《经世》,由《经世》而知《易》,默而通之可也。”(引自明嘉兴徐必达编《邵子全书》卷二十四附录》)

《宋元学案》卷六十二《西山蔡氏学案》载:“濂溪(周敦颐)、明道(程颢)、伊川(程颐)讲道盛矣,因数明理复有一邵康节(邵雍)出焉;晦庵(朱熹)、南轩(张栻)东莱(吕祖谦)讲道盛矣,因数明理复有一蔡西山出焉。孔孟教人言理不言数,邵、蔡二子欲发诸子之所未发,而使理与数灿然于天地之间,其功亦不细矣。”蔡元定在《皇极经世指要》中强调“因数明理”,谓“天地之间有理必有数,二者未尝相离;《河图》《洛书》与危微精一之语并传。”

蔡沈(1167—1230)字仲默,号九峰。蔡元定季子。他一生未应科举亦未当官,而是全力维护、遵循导师朱熹学说,注意拓展闽学理论的新领域。蔡沈继承朱熹遗志,前后用了二十余年时间,苦心钻研,认真撰写,“发明先儒之所未及”(《宋史》卷四三四)。1209年,他在朱熹原有一部分《书》说基础上续写成《尚书集传》六卷。此书后与朱熹的《周易本义》《诗集传》及胡安国的《春秋传》等并列成为元、明、清三代学者必读的教科书,为闽学发展立了一大功劳。

但蔡的学说与朱学有所不同:朱熹以理而蔡沈以数为其哲学体系的出发点和基础。虽然蔡亦讲理,但他的理被限制在数的范围之内。蔡沈依据朱熹的“理”和蔡元定《皇极经世指要》以及北宋邵雍的《皇极经世》中的“先天数学”来分析《尚书·洪范》,写成《洪范皇极》五卷。是书分内外篇,共八十一章,拟《易》六十四卦;论三篇,拟《易》之《系辞》《说卦》等传。书中阐述了八十一个范畴,论证了阴阳、天地、理气、体用、动静等问题,建立起闽学象数学理论。

蔡沈的思想是朱熹学说的深化和变化。朱熹一向主张天即理,而蔡沈却说洪范九畴“原出于天”(《尚书集传》)。朱熹向来认为体用一源、理物一致,而蔡沈在《洪范皇极序》中却主张体用割裂、理物分开。蔡沈在理论上创新成就,是闽学学派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必要环节,是闽学学派文化内涵加深和闽学学派真正保持活力的体现。

(3) 折衷派

陈旅(1288—1343)字众仲,号荔溪,元代莆田人,进士出身,精通儒家经术,又信佛。历官闽海儒学教授、国子监助教、江浙儒学副提举、国子监丞。陈旅是朱陆折衷派理学家虞集的高足。陈旅“至京师,虞伯生(集)见所为文,叹曰:‘我老将休,付子斯文。朝夕以道义学问相讲习’”(《宋元子案·草庐子案陈先生旅》)。陈旅从虞集学,得其传。他在其著作《安雅棠集》中说:“尊德性与道问学并重”,“朱陆之教一也。”陈旅的学术折衷朱陆,是福建第一个朱陆合流的代表人物。

陈第(1541—1617)字季立,号一斋,明代连江人。从小就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人。读书一目十行,终身不忘。他既是理学家,亦是藏书家、音韵学家、考据学家,又懂得军事,曾跟从军事家俞大猷学习兵法。他有大量著作问世,所著《松轩解义》一卷,此书内容辨论义理,是陈第理学思想代表作。

陈第的理学特点是折衷程朱陆王的学说。陈第批评陆王心学,亦批评程朱理学。他批评心学家发展了孟子放心说的主观主义所提出的静坐说。指出若以静坐说指导行动,则有害无益。因为静坐者百无猷为,荒功废业,对社会不利,不能应对实际行事,不合孔子经世宗旨。陈第又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有简易之流弊,这就抓住了要害。王阳明认为“心即理”,求理只能向心上去求;不必向外界事物去找,也不必读书,简单易行。王阳明之教造成不少学者不关心世事,不接触实际,变成空谈家,以至误国,为害甚大。

陈第在《书札烬存·答许抚台书》中,批评“程朱亦有空疏泥古之病”。针对程朱理学的毛病,陈第要求学者要通今、务实、达变、知治情,反对知古而不知今、空谈修养不务实事,反对拘守古法不知变通、淹贯古今不知政事。他说:“识时务者在俊杰,若不达世务,终难致用。……故博古者贯通今,明理者贵达数,知道者贵知情”(《松轩讲义·学周论》)。

陈第认为圣人之学是讲经世致用的,心性修养是为了建功立业,重在事业而不重在心。陈第是个有体有用的理学家。他讲的“体”是理,“用”是指之天下事业。他认为做学问在于掌握理,然后用理去指导道德修养和建功立业。陈第能说到做到“兢业在心,所以兢业在事”,北抗满洲贵族,南御盗贼倭寇,还为治国安民献策。陈第的思想和行为是难能可贵的,他比其他理学家高出一头。

黄道周(1585—1646)明代镇海卫(今漳浦县)人,字幼平,号又螭,尝居漳浦铜山孤岛石室读书,别号石斋,进士出身,官至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在朝廷以正直敢为著名。明朝灭亡后,黄道周在南渡的小朝廷中官至武英殿大学士,率义军抗清,被捕不屈而死,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

黄道周“学贯古今”(《明史·黄道周传》)著作甚丰,有《博物典汇》《三易洞玑》等四十余种,近二百卷。是明代的儒学大师,是个调和王学和朱学的理学家,精于《易》学,突破了理学家治《易》轻视自然之缺陷。但他的《易》学,继承了京房到邵雍的象数学,神秘色彩太重,以河洛之数自相乘除而得出《易》之图象,又以六十四卦上推天道,下验人事,历代治乱兴衰,了如指掌。当时门生甚多,而学者穷年未能通其说。黄氏殁后而传其易者,未之有闻。

究竟什么是宇宙的本原理学家的回答是不一样的。陆九渊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而朱熹却把“理”看成世界的根本。黄道周既不同意陆九渊的看法,也不同意朱熹的说法,而却象胡宏那样以“性”作为世界的本原。但黄与胡不同,黄之“性”是至善的,而胡之“性”却无善恶。黄说:“至善说不得物,毕竟在人身中,然继天成性,包裹天下……自宇宙内外,有形有声,至声臭断处,都是此物(性)惯彻。如南北极,作定盘针,不由人安排得住,继之成之,诚之明之,择之执之,都是此物指明出来,则直曰性。……只此是万物同原。”(黄道周《榕坛问业》)在黄看来,至善的性,本质纯粹精明,才是宇宙中实有的存在;它存在于人和万物中,是“包裹天下”,贯彻“宇宙内外”、“经理世界”的万物本原。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