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孟子集注》读书笔记(1)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5收藏

朱子《孟子集注》读书笔记(1),第1张

今日收到前两日购买的上海古籍“国学典藏”书系12本,此系列制作精良,全是原汁原味的内容,我很是喜欢。我向来对孟子很感兴趣,所谓“浩然之气”、“吾不得已也”,皆有独特的风范。在此开始自己阅读《孟子》的笔记。

史 记 列 传 曰 : 「 孟 轲 ,( 赵 氏 曰 : 「 孟 子 , 鲁 公 族 孟 孙 之 後 。 」 汉 书 注 云 : 「 字 子 车 。 」 一 说 : 「 字 子 舆 。 」) 驺 人 也 , (驺 亦 作 邹 , 本 邾 国 也 。) 受 业 子 思 之 门 人 。

我们难以知晓孟子的家庭情况。大概在朱子以后,孟子的地位才被大大的拔高,而在之前的年代里,孟子与孔子的地位相差甚远。《史记》列孔子于《世家》,而孟子仅在合传里(那篇合传与其说是孟子荀卿列传,不如说是稷下诸子列传,或者战国诸子列传)。从内容来看,《孔子世家》极详细,《孟子传》极简略,可见在孔子至于西汉这段时间里,孔子向来是受到关注的。在现今的学派分类中,孔子无疑是儒家一派,然而先秦诸子却没有谁能否认孔子的影响力。孔子没后,子夏一系对魏国政治有一定影响,这个影响大概随着魏文侯的逝去而渐渐消散;曾子、子思一系可说是传承了孔门的心法;韩非虽论及“颜氏之儒”,但未知其是否指颜回,颜回死时不过四十岁,不知他有学生没有;子贡影响了吴越争霸;子张大概是将礼仪的一派;商瞿据说传了孔子的易学。

由此可见孔子后学的影响。在其他诸子中,最先论及孔子的,大概是庄子。《庄子》论及孔子,以他为“靶子”的地方大概有几十处。然而苏轼《庄子祠堂记》说:“余以为庄子盖助孔子者”。荀子尊孔而反对子思、孟子,韩非子也屡屡言及孔子,且几乎没有反对孔子的痕迹,《五蠹》虽然反对儒,但其所反对的是是古非今,不知变通的儒生,这些儒生历朝历代都有,用现在的话来说大概可以叫他们善良、理想主义的书呆子。

此外,先秦时期还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等为六经做注解的书,也可以看作是孔子影响所及。

秦朝时期,秦始皇对是古非今的儒生极为反感,长子扶苏曾说:“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得到的结果是去北方边疆。刘邦曾祭拜过孔子,《孔子世家》:“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在文帝时期,有治《尚书》的伏生,其余还有申公、韩婴等人,都传下了战国以来的孔学。由此四段大概可知孔子在汉代及以前的影响力。

而孟子呢?我们知道孟子有万章、公孙丑等一批弟子,但他们除了著书以外,似乎再没其他成绩。由此可见孔子与孟子本就有着不同的身份。如若没有韩愈以至于朱熹等人的推崇,孟子或许还在历史的某个角落里。

有关孟子的早年,《列女传》还有所记载,我们熟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即出于此,将附于文后。

孟子受学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朱子认为《中庸》即子思的作品。

道 既 通 , (赵 氏 曰 : 「 孟 子 通 五 经 , 尤 长 於 诗 书 。 」 程 子 曰 : 「 孟 子 曰 : 『 可 以 仕 则 仕 , 可 以 止 则 止 , 可 以 久 则 久 , 可 以 速 则 速 。 』 『 孔 子 圣 之 时 者 也 。 』 故 知 易 者 莫 如 孟 子 。 又 曰 : 『 王 者 之 迹 熄 而 诗 亡 , 诗 亡 然 後 春 秋 作 。 』 又 曰 : 『 春 秋 无 义 战 。 』 又 曰 : 『 春 秋 天 子 之 事 』 , 故 知 春 秋 者 莫 如 孟 子 。 」 尹 氏 曰 : 「 以 此 而 言 , 则 赵 氏 谓 孟 子 长 於 诗 书 而 已 , 岂 知 孟 子 者 哉 ? 」)

对于道即通这一句,朱子之注序列诸家意见,但我也有自己的思考。我往往将“道即通”与“四十不动心”结合起来。先看后面一句:

游 事 齐 宣 王 , 宣 王 不 能 用 。 适 梁 , 梁 惠 王 不 果 所 言 , 则 见 以 为 迂 远 而 阔 於 事 情 。

孟子通了道才开始游事诸侯,主要是在公元前340年-前320年。《魏世家》明确记载了公元前336年孟子到了魏国,而齐宣王振兴稷下学宫大概是在公元前320年。《孟子》一书中记录孟子与这两位的对话大概不出这个时段。那时的孟子已然独具风范了。我认为孟子的“道即通”有着这样的意义,它即是一个从小怀抱伟大志向、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浸润于鲁国儒家学说的浓郁风气中,又能勤奋学习,以“礼”要求自身。这样行至四十岁,已然有着王者的风范,结合孟子“浩然之气”一章,我们又可以窥见此“道”所言为何。孔子说:“吾四十而不惑”。孟子到了四十岁是对于宇宙人生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它的智慧已经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对于事情的是非好恶他能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在每分每秒不犯迷糊,这样的修养让他在王公大臣面前可以藐视他们,身后有着千乘追随而不觉得多,实在有舜“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的气魄。

当 是 之 时 , 秦 用 商 鞅 , 楚 魏 用 吴 起 , 齐 用 孙 子 、 田 忌 。 天 下 方 务 於 合 从 连 衡 , 以 攻 伐 为 贤 。 而 孟 轲 乃 述 唐 、 虞 、 三 代 之 德 , 是 以 所 如 者 不 合 。 退 而 与 万 章 之 徒 序 诗 书 , 述 仲 尼 之 意 , 作 孟 子 七 篇 。 」( 赵 氏 曰 : 「 凡 二 百 六 十 一 章 , 三 万 四 千 六 百 八 十 五 字 。 」 韩 子 曰 : 「 孟 轲 之 书 , 非 轲 自 著 。 轲 既 没 , 其 徒 万 章 、 公 孙 丑 相 与 记 轲 所 言 焉 耳 。 」 愚 按 : 二 说 不 同 , 史 记 近 是 。 )

这正如当今经济、商业为众人所瞩目一样,以孟子的脾气,诸侯不能真心启用他,他留也不留。他又怎会屈身于其他人之下呢?孟子退而著书后必然不再游说诸侯,因为战事在孟子之后是愈加激烈了。

韩 子 曰 : 「 尧 以 是 传 之 舜 , 舜 以 是 传 之 禹 , 禹 以 是 传 之 汤 , 汤 以 是 传 之 文 、 武 、 周 公 , 文 、 武 、 周 公 传 之 孔 子 , 孔 子 传 之 孟 轲 , 轲 之 死 不 得 其 传 焉 。 荀 与 扬 也 , 择 焉 而 不 精 , 语 焉 而 不 详 。 」 (程 子 曰 「 韩 子 此 语 , 非 是 蹈 袭 前 人 , 又 非 凿 空 撰 得 出 , 必 有 所 见 。 若 无 所 见 , 不 知 言 所 传 者 何 事 。 」)

但凡读中国书,非唯字句、字面意思而已,也非讨论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等等专门学问。始终有一精神在其中,有些人读了某文,便知这是两汉的文章,那是魏晋的文章,这难道是可以说出来的吗?所谓“文以载道”、“得意而忘言”,做人、读书到了一定境界,就如庖丁解牛一样,不用看到书里去,也不用费劲心思去考虑,只在自己心里转一转便有个答案。韩愈其人大有孟子的风范。程子所谓“必有所见”即指韩愈看到了尧至于孟子一贯的精神。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我认为,韩愈有次见解,正如孟子“道即通”一样,都有着妙不可言的地方。

202042

附:《列女传·邹孟轲母》: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孟子处齐,而有忧色。孟母见之曰:“子若有忧色,何也?”孟子曰:“不敏。”异日闲居,拥楹而叹。孟母见之曰:“乡见子有忧色,曰不也,今拥楹而叹,何也?”孟子对曰:“轲闻之:君子称身而就位,不为苟得而受赏,不贪荣禄。诸侯不听,则不达其上。听而不用,则不践其朝。”今道不用于齐,愿行而母老,是以忧也。”孟母曰:“夫妇人之礼,精五饭,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矣。故有闺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易曰:‘在中馈,攸遂。’诗曰:‘无非无仪,惟酒食是议。’以言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也。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君子谓孟母知妇道。诗云:“载色载笑,匪怒匪教。”此之谓也。

 颂曰:孟子之母,教化列分,处子择艺,使从大伦,子学不进,断机示焉,子遂成德,为当世冠。

近期选购12书思虑记略:其中10书为别集选集

@铁山青士(笑独行)[述记]

4月28日与29日、5月8日与10日四次前往福州鳌峰坊书店,一次前往福州安泰中心书店,合计购书14种12册。其中7种5册为别集,5种5册为选集,从个人的读赏习惯和购藏喜好出发,除了一本篇幅很小的《楚辞》带有译文外,买的都是注释本(甚至是接近白文本的简注本)。兹略记如下:

1《晏殊词集·晏几道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5月初版,国学典藏)

晏殊词集此前没买过,主要是因为觉得晏殊与欧阳修在宋词中都只是过渡名家,不值得专门买别集,而且二人词作均与冯延巳词有所关联,风格也相近,而个人则是对冯延巳相当反感的;晏几道词集拥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初版的《小山词》(王根林校点,64开本词林集珍)。

2《黄庭坚词集·秦观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6月初版,国学典藏)

黄庭坚词集此前没买过,主要是因为对黄庭坚认识不够;秦观词集拥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初版的《淮海词笺注》(杨世明笺)。

3《辛弃疾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5月初版,国学典藏)

辛弃疾词集拥有岳麓书社2005年1月初版的《稼轩词注》(俞樟华注,印次未详)。

4《姜白石词笺注》(陈书良笺注,中华书局2013年1月初版,2018年8月二印,中华国学文库)

姜夔词集此前没买过,除了因为对南宋词缺乏认识外,也与个人很不喜欢“夔”字有关。

5《李贺诗集》(张立敏注评,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10月初版,2017年3月四印)

李贺诗集拥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10月初版的《李贺诗歌集注》([清]王琦等注,即《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又拥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1月初版的《李贺诗集》(叶葱奇疏注,1984年6月三印)。

这次买该书主要是因为这个“注评”版本是横排本,而上述两个版本则都是竖排本。

6《元曲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二版,2013年12月五印,任中敏、卢前选编,潘天宁注析新编)

任中敏、卢前选编的《元曲三百首》早前至少买过两个版本,应该还保存着一本,只是记不清版本了。

这次买该书主要是因为个人对元曲(无论是散曲还是杂剧)实在是太不熟悉了,此前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正经读赏过。

7《唐宋词格律》(龙榆生编撰,中华书局2018年1月初版)

龙榆生编撰的《唐宋词格律》早在大学时代的1982年5月就曾让同窗密友帮我以三倍价格从北大图书馆“赔”过一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0月初版),后下落不明;

又买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0月初版、1983年2月三印本,并一直使用到现在(后来又至少买过一本这个版本的某个版次本送人);

还拥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7月初版的《唐宋词格律》(龙榆生词学四种)。

这次买该书主要是因为已经买了三十六年的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0月初版、1983年2月三印本实在是太陈旧了,同时还有所污损,使用起来很是影响心情。而且,该书所附词韵乃是《词林正韵》全编,感觉也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0月初版所附张珍怀辑《词韵简编》(根据《词林正韵》删编)更适应填词需要。

8《唐宋名家词选(全本)》(龙榆生编选,中华书局2018年6月初版)

龙榆生编选的《唐宋名家词选》曾买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2月新一版、1982年5月三印本(后来又买过这个版本的1998年6月十印本和另一个版次本送人),不过保存着的到底是这个版本的哪个版次也记不清了;

还拥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7月初版的《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词学四种)。

这次买该书主要是因为这个版本是“全本”,恢复了[1956年]修订本删去的[1934年]初印本中的177首词作,也就是说,这个“全本”比通行的[1956年]修订本多了177首词作。其间,与初印本相对照,修订本最极端的改变乃是删略了吴文英29首词作。

如今这个初印本与修订本合璧的“全本”入选词作最多的词家是辛弃疾(49首),其次为苏轼(45首),吴文英(39首)、贺铸(38首)、周邦彦(37首)、晏几道(35首)分列第三至第六,欧阳修(31首)排名第七,柳永(29首)、姜夔(29首)并列第八。随后是冯延巳(24)、张炎(23首)、温庭筠(22)、韦庄(22)、李清照(21首)、李煜(19首)、晏殊(19)、秦观(19)、元好问(19),位列第十至十八名。

9《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全本)》(龙榆生编选,中华书局2018年1月初版)

龙榆生编选的《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曾买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新一版;

又买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7月初版的《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词学四种)。

这次买该书主要也是因为这个版本是“全本”,不过,这个“全本”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可与《唐宋名家词选(全本)》同日而语的,主要就是恢复了[1962年]修订本删除的[1956年]初印本中的陈曾寿全部20首词作。

10《宋词三百首》([上彊村民编,]陆明校注,岳麓书社2016年11月初版)

朱孝臧(上彊村民)[1924年]重编本《宋词三百首》曾拥有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新一版的《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笺注);

《宋词三百首笺注》又买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新一版、1994年11月三印本。

这次买该书主要是为了读赏个人此前很少关注的南宋词。实际上,《宋词三百首笺注》早前个人也很不熟悉,这次翻检该书目录才意识到,吴文英词作入选25首,这个比例实在是相当惊人的,因为朱孝臧的重编本《宋词三百首》总共也就收录了283首词作。岳麓书社这个“校注”版本的精装本封面封底颜色和设计感觉有点土(内页设计也不讲究,只能说还看得过去),在书店里比较了这个“校注”版本的平装“插图珍藏本”,后者封面封底颜色和设计要好很多,而配了插图每册多5元也不贵,可惜的是插图尺寸不一且偏小,而且有些插图品相不佳,看着有低劣感,所以还是觉得精装本相对好一点。

11《楚辞》([战国]屈原、宋玉著,韩星编译,三秦出版社2018年6月初版,国学经典10元本)

《楚辞》拥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新一版的《楚辞集注》([宋]朱熹撰,李庆甲校点);

买过中华书局1983年3月初版的《楚辞补注》([宋]洪兴祖撰,白化文等点校);

拥有凤凰出版社2007年1月初版的《楚辞补注》([宋]洪兴祖 补注,卞岐整理);

拥有北京出版社1980年5月初版的《楚辞选注》(金开诚选注,1982年12月二印)。

这次买带有译文的该小书主要是因为这个“编译”版本不是《楚辞》全本,只选了屈原名下的所有作品和宋玉名下的一篇《九辩》,同时解题和注释都相当简略,所以整体篇幅很小,又配有尺寸相对统一的线描插图,感觉大大改善了阅读的小“环境”。《楚辞》的注释向来存在繁琐累赘和穿凿附会的问题,故个人读赏《楚辞》始终害怕依据《楚辞补注》与《楚辞集注》。

12《国学常识》(曹伯韩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7月初版二印)

曹伯韩所著《国学常识》近四年前曾买过一本送知己女友,感觉其间对于“国学”范畴的界定比较符合个人认识,而其中关于古物、佛学、理学、科学及艺术的常识又是个人相对欠缺的,于是便再为自己买一本。

以上12册书有6册是精装本,这其实是个人不太喜欢的,因为精装首先是让一本书变得沉重了,且不说多数情况下也让书变得昂贵,而如果装订又不够精工和紧致,那就更烦人了。说到昂贵,应该说价格也是个人买书时比较介意的一个问题,尽管个人在买书方面已经算是相当大方的了。如今出版社出书每每都有做大、做厚、做重、做豪、做花等倾向,这对于首先看重内容质量的书友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做贵。当然,封面封底的颜色、质地和设计讲究还是很重要的,总之是不能给人以粗俗和低劣的感觉。

以上12册书价格最高的是48元的《唐宋名家词选(全本)》,其次是39元的《姜白石词笺注》,说实话,这两本书个人就已经感觉有点贵了,只是勉强还能接受。本来看到朱孝臧编年、龙榆生校笺的《东坡乐府笺》,个人也是很想买一本的(此前买过岳麓书社2005年1月初版、吕观仁注的《东坡词注》),但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6月二版的竖排精装本一本78元(2017年5月初版横排平装本一本55元,可惜现在书店里买不到,得上孔夫子旧书网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6月初版的横排平装本一本68元,便气短作罢了。

(2019年5月11日)

现在的版本的话个人推荐《古本山海经图说(增订珍藏本)》,马昌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顺便推荐下马昌仪、刘宗迪的书~相当好看啊。

最好的本子是袁珂的《山海经校注》,初版由上海古籍出版,修订版由巴蜀书社出版,目前巴蜀书社的修订版最好。

当然以下版本的山海经也不错,图中红色的地方可获得这些版本的山海经

古本山海经目录:

《山海经释义十八卷图一卷郭璞注王崇庆释义明万历时期大业堂刻本》

《山海经笺疏十八卷附图赞清郝懿行笺疏清光绪时期还读楼刊本》

《山海经广注十八卷图五卷清吴任臣注金阊书业堂藏板清乾隆五十一年刊本》

《山海经十八卷郭璞注清乾隆时期黄晟槐荫草堂写刻本》

《山海经十八卷郭璞注清康熙时期项氏群玉书堂刻本》

《山海经十八卷郭璞注蒋应镐绘图明万历时期刊本》

《山海经十八卷郭璞注蒋应镐绘图明崇祯时期刊本》

《山海经郭璞注明万历二十八年闽格古斋刊本》

《中国古代怪异图:山海经插图选》作者:杨化选辑》

《中国古代民间福佑图说》作者:王红旗,孙晓琴编著》

《山海经:古老的藏宝图》作者:陈古明编著 

《山海经:穆天子传》作者:(晋)郭璞注;(清)洪颐煊校;谭承耕,张耘点校

《巫术奇观》 作者:[法]雅克·洛维希编着 谢军瑞等译()》

18本推荐给青少年读的好书:

1、《东方快车谋杀案》新星出版社 [平装]

2、《小径分岔的花园》上海译文出版社 [平装]

3、《我们仨》三联书店 [平装]

4、《围城 人·兽·鬼》(钱锺书集) 三联书店 [平装]

5、《罗生门》 (果麦经典) [精装]

6、《我是猫》 (果麦经典) [精装]

7、《红楼梦》(四大名著珍藏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精装]

8、《艾青诗选》商务印书馆 [精装]

9、《古文观止》 (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中华书局 [精装]

10、《世说新语》(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中华书局 [精装]

11、《聊斋志异》(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中华书局 [精装]

12、《唐诗三百首》(国学典藏) 上海古籍出版社 [精装]

13、《唐诗百话》 (套装上下册 最新修订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平装]

14、《诗境浅说正续编》 (国民阅读经典) 中华书局 [精装]

15、《普宁》 (纳博科夫文集) 上海译文出版社 [精装]

16、《文学讲稿》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三种) 上海译文出版社 [精装]

17、《月亮和六便士》 (插图珍藏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 [精装]

18、《文学回忆录》[毛姆版] [平装]

《吕氏春秋》并没有失传。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重要的巨著,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它对先秦诸子百家第一次进行了融合。是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当口写的,当时娱乐书籍基本都被毁,所以《吕氏春秋》算是一本躲过一劫的书籍。汉朝时期,《吕氏春秋》得到了重现,但是因为当时的皇帝注重儒家思想,所以《吕氏春秋》被儒家奉为经典,逐渐被儒家遮蔽。

因此,《吕氏春秋》并未失传,而是被尘封在历史长河中。

一、马昌仪的《古本山海经图说》。这是第一推荐。另外还可以考虑《山海经校注(最终修订版)》 ,作者: 袁珂 校注,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二、采用比较的版本有:马昌仪的《古本山海经图说》(2007年后又出增订版),袁珂的《山海经校注》、《山海经校译》、《山海经全译》,徐显之的《山海经浅注》,王红旗、孙晓琴的《新绘神异全图山海经》(附《山海经点注》)

如果只买一本,那首推袁珂先生的《山海经全译》,性价比是最高的,后浪新版的货源也比较充足。袁珂的学术方法与顾颉刚先生一脉相承,是比较严谨和科学的研究思路。书的前言对《山海经》有提纲挈领的介绍,值得精读。注解比较简明扼要,多引用郭璞、郝懿行。

马昌仪先生的《古本山海经图说》(全二册)也相当不错,最大的特色是有各种古版插图。但只是以事物为纲目,而不是《山海经》全文。市面也有不少现代人绘图的版本,个人还是更推荐这种古图。当然价格也不菲,而且市面货源似乎不多了。马昌仪《全像山海经图比较》没看过,应该主要是收录各种古图,土豪可入手。

袁珂先生《山海经》注解的书有三本,除了《山海经全译》外,还有《山海经校注》和《山海经校译》,《全译》其实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删繁就简的结果。《山海经校注》有后浪新版,代表袁珂《山海经》研究最高水准;《山海经校译》暂无。这两种都是竖排本,对一般读者不太友好。

郭世谦的《山海经考释》,对郭注、郝注引用非常多多,个人偏向地理考证方面,也算是个重要的注本。但个人认为《山海经》地理考价值难说。而且原文和注字号差别不大,读起来不太舒服,不想买也可以。前面十篇论文倒值得读下。

以上几种都是今人注,要说古注,最经典自然是郭璞注、郝懿行疏。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国学典藏·山海经》就是郭注郝疏,而且是横排简体版,阅读比较友好。看了不少今人注对此书的引用,那么直接看这个版本可以一窥全貌。

此外市面上还有两个比较变态的版本,一个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宋本山海经》,一个是中国书店的《四库全书山海经》。因为都是刻印本出版,所以主要是对文献校勘有帮助。如果想品尝原汁原味的版本,也可以买来读读。

以上是市面上常见的优质版本,购买大多比较方便。其他的今人版本价值相对不高,古人版本又相对难寻,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