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香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2收藏

百里香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百里香的别名 4 来源 5 性味 6 功能主治 7 百里香的用法用量 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百里香的方剂 2 古籍中的百里香 1 拼音

bǎi lǐ xiāng

2 拼音名

Bǎi Lǐ Xiānɡ

3 百里香的别名

地椒、麝香草

4 来源

为唇形科百里香属植物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 L[T mongolicus Ronn]和地椒(兴凯百里香)T przewalskii (Komar) Nakai,以全草入药。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拔起全株,洗净,剪去根部(可供栽培繁殖),切段,鲜用或晒干。

5 性味

辛,微温。

6 功能主治

祛风解表,行气止痛,止咳,降压。用于感冒,咳嗽,头痛,牙痛,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高血压病。

7 百里香的用法用量

2~5钱。搓绳点燃可熏杀蚊虫。

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百里香的方剂 八公散

伤。用法用量食后以饮服方寸匕,1日3次。二十日知,三十日自任意欲行百里并得。注意忌大酢、生葱、芜荑。

火龙丹

,如药性热过,再用水调之使热,每1服热3起,约行百里。如治风湿寒气,加苍术、草乌头末,用米醋调匀,如

麋角丸

自展光泽;一年,齿落更生,强记,身轻若风,日行数百里;二年,常令人肥饱少食,七十以上却成后生;三年,

更多用到中药百里香的方剂

古籍中的百里香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返魂香

》云∶西海聚窟州有返魂树,状如枫、柏,花、叶香闻百里。采其根于釜中水煮取汁,炼之如漆,乃香成也。其名

《本草纲目拾遗》:[卷四草部中]走马胎

出粤东龙门县南困山中,属庙子角巡司所辖。山大数百里,多低槽,深峻巖穴,皆藏虎豹,药产虎穴,形如柴根,

《惠直堂经验方》:[附怪症门]夏月中寒

一人暑月行百里。渴饮山水。至晚以单席阴地上少睡。顷间寒热吐泻。身如刀刮而痛。医皆中汤《惠直堂经验方》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服食法第六]饵松子方

匕,日三四。一云∶一服三合,百日身轻,三百日行五百里,绝谷久服升仙。渴饮水,亦可和脂服之。若丸如梧子

《本草纲目拾遗》:[卷二石部]瀚海石窍沙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椒粉散的用法用量 6 注意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椒粉散 1 拼音

jiāo fěn sǎn

2 处方

肉桂06克 川椒 当归梢 猪苓各09克 蛇床子 黑狗脊各15克 麻黄根3克 轻粉少许 红花少许 斑蝥2个

3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

4 功能主治

治睾丸湿痒疼痛,秋冬甚,夏月减者。

5 椒粉散的用法用量

干掺患处。

6 注意

忌在风寒冷湿处坐卧。

7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下

古籍中的椒粉散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六十前阴十证]病机

下者引而竭之也。生地、胆草以去湿热酒面之邪毒。椒粉散治前阴两丸湿痒,秋冬尤甚,夏月减。麻黄(一钱)

《证治准绳·杂病》:[第六册大小腑门]前阴诸疾

蓟汁服立瘥。前阴两丸湿痒,秋冬尤甚,冬月减,宜椒粉散。肾囊湿痒,先以吴茱萸煎汤洗之。后用吴茱萸半两

《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前阴诸疾

)泽泻(四分)水二盏,煎一盏,临卧服。忌同前。椒粉散(东垣)麻黄根(一钱)黑狗脊蛇床子(各五分)斑

《医学纲目》:[卷之十四·肝胆部前阴诸疾]阴痿阴汗阴冷阴痒

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阴痿气衰而不举是也。椒粉散治前阴两丸湿痒,秋冬尤甚,冬月减。麻黄(一钱)

《普济方》:[卷三百一下部疮门]阴汗

主要是因为宋代的硝石被大量开采,而硝石经过化学反应之后可以吸收大量热量。当时的人们正是利用这一点来在夏天得到冰的。

到了宋朝的夏天,由于古代藏冰技术的进步,街上已经有卖冰饮料的摊位了。有这样一个网红,叫“冰冷原子”,而“冰冷原子”是由大豆和糖制成的,主要是先把大豆炒熟。然后去壳,并与蜂蜜或糖混合,加入足够的水揉成小饺子,然后在冰水中浸泡,成为人们口中是甜的“冰冷原子”。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东京梦华鹭”,“吴林老故事”,“梦梁路”,“西湖老人粉丝盛路”和其他书籍,如“冰和冰甘草汤”、“雪泡沫缩小脾脏喝”,“雪泡沫青梅酒”,“雪泡豆水”,“冷水荔枝霜”和其他非常优雅的冰饮料的名字。(《东京梦花露》:“夏月冰糖冰冷,元宵冰糖绿豆冰,冰凉水。”

和诗人在夏季可以使用冰,主要是因为唐朝工匠生产火药,挖掘大量的硝石,无意中发现硝石溶于水,能吸收大量的热使冰水,所以唐代和宋代皇家贵族不需要隐藏在冬季冰,任何有硝石冰的地方。据史书记载,唐朝奸臣杨国忠甚至用硝石制成冰雕,以讨好朝廷的权贵。

但事实上,宋人根本不制造冰,只是储存冰。这意味着他们不使用人造冰来制作冰饮料,而是使用天然冰。到了冬天和腊月,宋人就把冰割下来,放进一个专门的冰窖里,第二年夏天再搬出来做冰饮。

此外,在南宋画家刘松年的《十八个光棍》中,我们可以直接看到宋代的人们是如何使用冰的。这是一幅“象棋画”,在画的左下角有一个石头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个水果盘,盘子里不仅装满了几个桃子,还有一大块冰。

吴在梦中写的子母,在南宋学者,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一段话:“在那一天,船被漆成湖,和所有人的大坝,享受着凉爽的夏季和睡眠柳树的影子。它有一股香甜的逸楼,浮葫芦和李子的味道,他们有的喝酒,唱疯狂的歌,或去钓鱼,暗示爱情。所谓的“浮瓜沉李”是指将瓜和水果浸泡在冰水中,冷却后再食用。

  名称:瓜蒌仁类别:化痰止咳平喘药 。拼音:Gua Lou Ren拉丁:Semen Trichosanthis,别名:栝蒌实。药用部位:干燥成熟种子。什么是瓜蒌仁瓜蒌仁的 功效作用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瓜蒌仁的资料,欢迎阅读。

  瓜蒌仁的介绍

 简介

 为葫芦科 植物 栝楼和双边栝楼的成熟果实的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河北、河南、安徽、浙江、山东、江苏等地。秋季采收,将壳与种子分别干燥。生用,或以制霜用。[1]

 药材性状

 栝楼:果实呈卵状扁平椭圆形,长11~16mm,宽6~12mm,厚2~35m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平滑,边缘有一圈沟纹,顶端尖有种脐,基部钝圆或较狭。种皮坚硬,剖开后可见内种皮膜质,色灰白至灰绿色,含两片黄白色子叶,富油性。

 双边栝楼:种子呈矩状椭圆形,极扁平,略粗糙,长15~19mm,宽8~10mm,厚2~3mm。表面棕褐色至紫棕色,沟纹明显而靠内。顶端较宽。

 瓜蒌仁:呈类球形或宽椭圆形,长7~15cm,直径6~10cm。表面橙红色或橙**,皱缩或较光滑,顶端有圆形的花柱残基,基部略尖,具残存的果梗。轻重不一。质脆,易破开,内表面黄白色,有红**丝络,果瓤橙**,黏稠,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

 性味归经

 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1]

 功能主治

 古籍摘要:《本草纲目》卷十八:瓜蒌“润肺燥、 降火 、治 咳嗽 、涤痰结、止消渴、利大便、消痈肿疮毒”。瓜蒌籽炒用:“补虚劳口干、润心肺、治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手面皱”。

 功效: 清热 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现代研究

  化学 成分:瓜蒌籽含不饱和脂肪酸168%,蛋白质546%,并含17种氨基酸,三贴皂甙,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硒等16种 微量元素 。

 药理作用:有扩张心脏冠脉,增加冠脉流量作用;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离体绒癌细胞增殖和 艾滋病 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 糖尿病 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高 血压 、高 血脂 、高胆固醇有辅助疗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有 瘦身 美容 之功效;有致泻作用。

 鉴别 用药

 栝蒌根(即天花粉)栝蒌实(即瓜蒌仁)栝蒌根实俱苦寒,李氏谓根甘微苦酸微寒,实甘寒,辨之致审。草木之根艹亥,其性上行;实则性复下降。栝蒌根能起阴气上滋,故主燥热之烦渴;实能导痰浊下行,故主粘腻之结痛。此张氏之说至允,用二物者当作如是想。栝蒌根与葛根同主消渴身热,而仲圣治痉,则一用葛根,一用栝蒌根何故盖无汗而小便反少,气冲口噤,是风寒湿之邪,相搏于太阳阳明之交而不解,用葛根则能随麻黄辈散之于外。栝蒌根无解表之长,而证是身体强几几然,俾与桂芍诸物养筋脉则适相当,此其所以攸异也。栝蒌根本治热治渴,乃牡蛎泽泻散并不言渴,而其所伍者为泻水之物,是大病差后,虚热不免,而水去则阴复伤,以栝蒌根润液而补虚,除病即兼善后也。栝蒌瞿麦丸,上虽为渴而下则有寒,下寒故膀胱不利而水蓄,水蓄于下则阳浮于上,是渴为标寒为本,故以薯附温肺肾而化气,苓麦泄下蓄之水,栝蒌根止阳浮之渴。不用膏知者,以渴非实热也。栝蒌实之长,在导痰浊下行,故结胸胸痹非此不治。然能导之使行,不能逐之使去。盖其性柔,非济之以刚,则下行不力。是故小陷胸汤则有连夏,栝蒌薤白等汤则有薤酒桂朴,皆伍以苦辛迅利之品,用其所长,又补其所短也。

 植物形态

 栝楼:为多年生草质藤本,块根肥厚,外面淡棕**。叶互生,宽卵状心形或扁心形,通常为3~5浅裂至深裂,裂叶菱状倒卵形,边缘常再分裂,两面均稍被毛;卷须细长,有2~3分歧。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8朵排列为总状花序,枝端花有时单身;萼片线形,全缘;花冠白色,5深裂,先端有流苏,长约2cm;雄蕊3;雌花单生于叶腋,子房椭圆形,柱头3裂。果实圆形或长圆形,成熟后橘**,有光泽;种子扁平,卵状椭圆形,浅棕色,光华,近边缘处有一圈棱线。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双边栝楼:与栝楼相似,但叶片稍大,3~7深裂。种子较大,极扁平,呈长方椭圆形,长15~18mm,深棕色,距边缘稍远处有一圈不甚整齐的明显棱线。

 临床应用

 瓜蒌仁汤

  方剂 名称:瓜蒌仁汤

 药物组成:瓜蒌霜10克,米仁10克,川贝母(去心)半钱,天门冬(去心)75克,金银花75克,麦门冬(去心)75克,百合75克,甘草节15克,桑白皮(蜜炙)5克,桔梗5克。 加减:久而不敛,加白及、阿胶,去桑白皮;寒月加款冬花、紫菀;夏月加生地、牡丹皮。

 处方来源:《古今医彻》。

 方剂主治:肺痈。咳唾稠痰,腥秽如脓,黄赤间杂,甚则咳出白血,手掌干涩,皮肤不泽,脉数而疾。

 瓜萎仁霜

 取净瓜蒌仁除去外壳,碾成泥状,用粗布包裹,蒸热,压榨去油,反复操作,至去尽油为度,研细过筛即得。

 [成分]果皮含三匝皂甙,有机酸、树脂、糖类和色素。种子含脂肪油约26%。

 [性味、归经]甘寒,入肺、胃、大肠经。

 [功用]清化热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用于痰热咳嗽,肺痈吐脓,胸痹胁痛,结胸,乳痈,肠燥 便秘 等症。

 [处方名]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炒瓜蒌皮、炒瓜婪仁、瓜蒌仁霜

 [保贮]密封保存,防霉蛀,仁尚须防鼠食,走油。

 [注意]反川、草乌。

 现代应用

 1胸腔 肿瘤 :有人报道,重用全瓜萎仁180克,配伍生苡仁、黄芪、茯苓、丹参、半夏、穿山甲等药治疗纵隔恶性肿瘤,效果满意

 2 肺癌 :有人用栝楼配紫河车、夏枯草、百合、山豆根等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肺癌,结果,显效1例,有效30例,无效2例。

 3食管癌:有人报道,以瓜蒌仁为君药,配丹参、半枝莲、莪术等,或配浙贝、清半夏、橘红等治疗晚期食管癌气滞血瘀型和痰湿凝结型,每日1剂,煎药液400ml,昼夜频服,60剂为1疗程,疗效好的改汤剂为散剂,每次服10g,每日2次,疗效差的坚持服汤剂2疗程。部分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咽下通畅,可进干硬食物。

 毒副反应:瓜蒌霜的这些反应较轻。瓜蒌片可使个别病人月经过多。还有人报道用瓜蒌注射液静滴413例,有7例发生副反应,表现症状有胸闷。血压下降、下腹疼痛、畏寒、低热、 头晕 等。但所有肌注者无不良反应。

 相关信息

 1据调查,目前商品瓜蒌的品种有十多种,全国使用最多的除上述两种外,还有大子栝楼TtruncataCBClarke在广西、云南等省使用;大苞栝楼Tbracteata(Lam)Voigt在贵州,云南及两广地区使用;前者果实长卵圆形,长15—18cm,宽15-2cm,厚O4-06cm,一侧略凸出,沿边缘一圈不明显棱线。后者果实倒卵状椭圆形,长8—9cm,宽45-7cm,表面深橙红色,果顶稍窄,花柱残基长约O4cm;种子长方至矩状椭圆形,种脐端扁圆形黑色,另端方形或微凹。

 2江浙一带有以同属植物王瓜TcucumeroidesMaxim的果皮、种子,分别混作瓜蒌皮和瓜蒌仁药用。其成分及功效与栝楼有明显区别,不能混淆须加鉴别:

 王瓜皮:为横切成两半球形壳状,颇似小帽,直径约4cm,表面**,内面类白色,质脆,折断面薄如纸,整齐不分层,气微味淡

 王瓜子:呈长方十字形,两端各有一圆形的凹陷或成小孔,中间围有一个

 宽环,俗称“玉带缠腰”。表面粗糙,有小颗粒状突起。气微味苦。

 3瓜蒌皮、仁,功用稍异。皮长于清热化痰,利气宽胸;炒后缓减寒性,宜于兼卑虚便溏者;蜜炙又能润肺止咳。仁以润燥涤痰、滑肠通便为优;生用可致恶呕,炒用则去其弊;制霜油性大减,痰嗽咳逆兼便溏之症投之最宜。

瓜蒌仁的功效作用

 瓜蒌仁(又名:括蒌仁)(葫芦科藤本)

  中药 概述

 瓜蒌仁(又名括蒌仁)为葫芦科藤本植物括蒌的成熟种子。甘、寒。归肺、大肠经。

 1润肠通便:用于燥结便秘等。常与火麻仁,郁李仁等配伍同用。水煎服。

 2清肺化痰:用于燥痰咳嗽,痈肿等,可与贝母,天花粉,茯苓等药同用。

 药效鉴别

 瓜蒌仁偏于润燥化痰,润肠通便。

 化学成分

 含脂肪油、皂甙、蛋白质等。

 用量用法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