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屎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2收藏

鸡屎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鸡屎藤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鸡屎藤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化学成份 28 鸡屎藤的药理作用 29 性味 210 功能主治 211 鸡屎藤的用法用量 212 附方 213 鸡屎藤的临床应用 214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鸡屎藤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鸡屎藤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鸡屎藤 1 拼音

jī shǐ téng

2 《辞典》:鸡屎藤

21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22 拼音名

Jī Shǐ Ténɡ

23 鸡屎藤的别名

斑鸩饭、女青、主屎藤(《质问本草》),却节(《李氏草秘》),皆治藤、臭藤根(《纲目拾遗》),牛皮冻(《植物名实图考》),臭藤(《天宝本草》),毛葫芦(《岭南采药录》),甜藤(《广西中兽医药植》),五香藤、臭狗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香藤、母狗藤(《四川中药志》),鸡矢藤(《上海常用中草药》),清风藤(《福建中草药》)。

24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鸡屎藤的全草及根。

25 原形态

蔓生草本,基部木质,高2~3米,秃净或稍被微毛。叶对生,有柄;叶片近膜质,卵形、椭圆形、矩圆形至披针形,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 或楔尖,两面均秃净或近秃净;叶间托叶三角形,长2~5毫米,脱落。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扩展,分枝为蝎尾状的聚伞花序;花白紫色,无柄;萼狭钟状,长约3毫米;花冠钟状,花筒长7~10毫米,上端5裂,镊合状排列,内面红紫色,被粉状柔毛;雄蕊5,花丝极短,着生于花冠筒内;子房下位,2室,花柱丝状,2枚,基部愈合。浆果球形,直径5~7毫米,成熟时光亮,草**。花期秋季。

26 生境分布

生于溪边、河边、路边、林旁及灌木林中,常攀援于其他植物或巖石上。分布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等地。

27 化学成份

含鸡屎藤甙、鸡屎藤次甙、车叶草甙等环臭蚁醛类化合物及γ谷甾醇。

叶含熊果酚甙086%及挥发油等。

28 药理作用

鸡屎藤水煎馏液对小鼠有明显镇痛作用(热板法)。腹腔注射001毫升/克体重,即可提高痛阚,维持时间较长。其注射液与吗啡相比,开始较慢而持续较久。其醇制剂对麻醉动物(猫、兔及犬)有降压作用。印度产鸡屎藤提取物在体外试验有可的松样作用,而注入兔关节腔,可降低炎症病变;全草煎剂给大鼠口服共10天,对甲醛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

29 性味

甘酸,平。

①《岭南采药录》:"味辛苦,平。"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甘酸,平。"

210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导滞,除湿消肿。治风湿疼痛,腹泻痢疾,肮腹疼痛,气虚浮肿,头昏食少,肝脾肿大,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①汪连仕《采药书》:"治风痛肠痈,跌打损伤,流注风火瘴毒,散郁气。洗疝,合紫苏煎汤。"

②《李氏草秘》:"煎洗腿足诸风,寒湿痛,拘挛不能转舒。"

③《生草药性备要》:"其头治新内伤,煲肉食,补虚益肾,除火补血;洗疮止痛,消热散毒。其叶擂米加糖食,止痢。"

④《纲目拾遗》:"中暑者以根、叶作粉食之。虚损者杂猪胃煎服。""治瘰疬用裉煎酒,未破者消,已溃者敛。"

⑤《本草求原》:"理脚湿肿烂,蛇伤,同米擂食并敷。"

⑥《植物名实图考》:"为洗药,解毒,去风,清热,散寒。""敷无名肿毒,并补筋骨。"

⑦《草木便方》:"补虚劳,调理脾胃元气,治病后虚肿、耳鸣。"

⑧《四川中药志》:"治失眠,久咳。"

⑨《重庆草药》:"健脾除湿,益气补虚。常用于小儿瘦弱,脾弱气虚,食积疳积,及成人气虚浮肿,臌胀,耳呜,腹泻,遗尿,妇女虚弱白带,干病。并虚弱劳伤,虚痢,痒子瘰疬之由于气虚不愈者。"

⑩《上海常用中草药》:"祛风,活血,止痛,消肿。治风湿酸痛,跌打损伤,肝脾肿大,无名肿毒。"

211 鸡屎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大剂量1~2两);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212 附方

①治气郁胸闷,胃痛:鸡屎藤根一至二两。水煎服。

②治食积腹泻:鸡屎藤一两。水煎服。

③治小儿疳积:鸡屎藤干根五钱,猪小肚一个。水炖服。(①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④治妇女虚弱咳嗽,白带腹胀:鸡屎藤根四两,红小芭煎头四两。炖鸡服。(《重庆草药》)

⑤治红痢:鸡屎藤根四两,路边姜二两。炖肉服。(《重庆草药》)

⑥治小儿脱肛:皆治藤近根之头,老者,酒蒸晒十次,和羊肠煮食之。(《岭南采药录》)

⑦治关节风湿痛:鸡屎藤根或藤一至二两。酒水煎服。

⑧治阑尾炎:鲜鸡屎藤根或茎叶一至二两。水煎服。

⑨治背疽:鲜鸡屎藤二两,酒水煎服;渣或另用鲜叶捣烂敷患处。

⑩治跌打损伤:鸡屎藤根、藤一两。酒水煎服。(⑧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⑾治有机磷农药中毒:鸡屎藤三两,绿豆一两。水煎成三大杯,先服一大杯,二至三小时服一次。药后有呕吐腹泻反应。(《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213 鸡屎藤的临床应用

①止痛

取鲜鸡矢藤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5克。肌肉注射,每次2~5毫升,4小时后可重复用药或连续用药。适用于胃肠疼痛,胆、肾绞痛,各种外伤、骨折、手术后疼痛,神经痛等。治疗537例,疼痛消失328例,减轻197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977%。如将注射液加入10%葡萄糖液行痛点或穴位注射,可以治疗腰腿痛。实践中观察到,药物气味越浓,止痛效果越好,有些患者用药后,从呼气和尿中能闻到鸡矢藤味,可能因鸡矢藤有效成分为一种挥发性物质,由呼吸道和尿排出之故。注射时对局部有轻微 痛,加入适量普鲁卡因液可减轻;少数病人用量过大有头昏感,余无其他副作用。此外,亦可将鸡矢藤切碎用米酒浸泡7天,每次5~10毫升,日服3次,用于胃肠痉挛性疼痛。

②治疗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

以鸡屎藤叶或嫩芽擦患处,每次5分钟,每日2~3次。11例神经性皮炎治疗后痊愈8例,好转3例;5例湿疹,10例周身瘙痒症,均治愈。治愈时间一般7天左右,短者2~3天,长者需2~3月。

③治疗慢性骨髓炎

以牛皮消(即鸡矢藤)1两(鲜),红孩儿5钱,加红糖适量,每日煎服2次。同时用牛皮消叶、水莽根、麻兜适量,加少量食盐捣烂外敷,每天1次;创口脓尽后换用冰片、牛皮消粉外敷。观察10例,病程最长者20年,最短者5个月;结果8例痊愈,近期控制1例,好转1例。见效最快者2周,症状改善最迟者2月。内服无显著副作用及毒性反应。

④治疗瘤型麻风反应

用鸡屎藤叶茎1000克加水过药面蒸馏,取蒸馏液1000毫升按制剂规程制成静脉注射液,每日静脉注射1次,每次30~50毫升,2~5天为一疗程,发高热时可用鸡屎藤60毫升加10%葡萄糖液200毫升静脉滴注。治疗中、晚期瘤型麻风反应37例,显效(用药第五天反应症状、体征完全消失)25例,好转(反应症状明显减轻、体温恢复正常)7例,无效5例。此药具有消炎利水作用,对麻风的关节反应、淋巴反应有较好疗效,对结节性红斑反应及神经痛疗效较差。

214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鸡屎藤的方剂 白花蛇舌草

。2捣敷痈肿疮疖,毒蛇咬伤。化学成分:本品含鸡屎藤次苷及其甲脂、车叶草苷酸、去羟栀子苷酸、熊果酸

鸡血藤煲鸡蛋

拼音:jīxuèténgbāojīdàn处方:鸡血藤30克鸡蛋2个制法:将鸡血藤、鸡蛋加清水两碗同

三满丸

拼音:sānmǎnwán《鸡峰》卷十四:方名:三满丸组成:恒山末1鸡子壳,白蜜1鸡子壳,生鸡子白1

药鸡蛋

卷三:方名:药鸡蛋组成:破故纸(炒,为末)8分,鸡子1枚。主治:赤白带下,虚寒诸症。用法用量:将鸡

乌灵参炖鸡

拼音:wūlíngshēndùnjī处方:鸡1只乌灵参100克酒姜葱盐各适量制法:1乌灵参用温水

更多用到中药鸡屎藤的方剂

用到中药鸡屎藤的中成药 通迪胶囊

囊的主要成份:三七、紫金莲、大青木香、七叶莲、鸡屎藤、细辛。通迪胶囊的功能主治:活血行气,散瘀止痛

抗骨增生片

熟地黄240g鹿衔草136g骨碎补(烫)136g鸡血藤136g*羊藿136g肉苁蓉136g莱菔子(

艾叶生姜煨鸡蛋

iāngwēijīdàn处方艾叶15克生姜25克鸡蛋2个制法将上3味加水适量同煮;待鸡蛋熟,剥去壳

艾烟丸

制法上药再同研匀,入粟米粥和,以艾烟熏之,为丸如鸡头子大。功能主治赤目。用法用量每用1丸,以绵裹井

艾叶鸡蛋汤

拼音:àiyèjīdàntāng处方艾叶50克鸡蛋2个白糖适量制法将艾叶加水适量煮汤,打入鸡蛋煮熟

更多用到中药鸡屎藤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鸡屎藤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二十六禽部上品]羽虫

无毒附头肪肠屎白翮羽卵生丹雄鸡(出神农本经)主女人崩中漏下赤白沃补虚温中止血通神杀毒辟不祥○头主杀

《本草害利》:[肝部药队〔补肝次将〕]鸡

凡热病初愈,痈疽未溃,素有风痰人,咸忌之。年久老鸡,脑有大毒,食之能发疔。中其毒发疔者,以玉枢丹解

《本草从新》:[卷十六禽兽部]鸡

。属巽属木。(故动风。)补虚温中。(日华曰∶黑雌鸡、补产后虚劳、马益卿曰∶妊妇宜食牡鸡、取阳精之全

《本草述钩元》:[卷三十禽部]鸡矢白

雄鸡矢乃有白。腊月收之。白鸡乌骨者更良。气味微寒。主治中风失音。及白虎风贼风。风痹破血。和黑豆炒。

《本经逢原》:[卷四禽部]鸡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吉祥草 31 吉祥草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4 《全国中草药汇编》·吉祥草 41 拼音名 42 吉祥草的别名 43 来源 44 性味 45 功能主治 46 吉祥草的用法用量 47 摘录 5 《中华本草》·吉祥草 51 出处 52 拼音名 53 英文名 54 吉祥草的别名 55 来源 56 原形态 57 生境分布 58 栽培 59 性状 510 化学成份 511 性味 512 功能主治 513 吉祥草的用法用量 514 各家论述 515 摘录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吉祥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吉祥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吉祥草 1 拼音

jí xiáng cǎo

2 英文参考

pink reineckea her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eineckea carnea Kunth [朗道汉英字典]

3 《中医大辞典》·吉祥草

吉祥草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1]。

31 吉祥草的别名

解晕草、小青胆、玉带草、竹叶青、小叶万年青[1]。

32 来源及产地

百合科植物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 Kunth的带根全草[1]。分布西南、华中、华南、华东和陜西等地[1]。

33 性味

甘,凉[1]。

34 功能主治

功在清肺止咳,凉血解毒[1]。

1治肺热咳嗽,哮喘,咯血,吐血,衄血,便血,黄疸,疳积,火眼[1]。煎服:9~15g(鲜品30~60g)[1]。

2外敷疮毒,跌打损伤[1]。

35 化学成分

全草含甾体皂苷、苷元有薯蓣皂苷元、吉祥草皂苷元等[1]。另含β谷甾醇葡萄糖苷等[1]。

4 《全国中草药汇编》·吉祥草 41 拼音名

Jí Xiánɡ Cǎo

42 吉祥草的别名

小青胆、小叶万年青、玉带草、观音草

43 来源

为百合科吉祥草属植物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 (Andr)Kunth,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44 性味

甘,平。

45 功能主治

润肺止咳,祛风,接骨。用于肺结核,咳嗽咯血,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

46 吉祥草的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捣烂酒炒敷患处。

4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5 《中华本草》·吉祥草 51 出处

1出自《本草纲目》。

2《纲目拾遗》:解晕草,今人呼为广东万年青。以其出粤中,故名。《纲目》有名未用吉祥草下,濒湖所引吉祥草,即此也。

52 拼音名

Jí Xiánɡ Cǎo

53 英文名

Pink Reineckea Herb, Herb of Pink Reineckea

54 吉祥草的别名

洋吉祥草、解晕草、广东万年青、松寿兰、结实兰、竹叶草、竹叶青、佛顶珠、竹叶青、玉带草、九节莲、小青胆、小九龙盘、软筋藤、竹节伤、竹根七、观音草、地蜈蚣、千里马

55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吉祥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eineckea carnea (Andr)Kunth [Sanseviera carnea Andr]

采收和储藏:种植1年分别在春、夏、秋季各中耕除草1次,以后每年除草23次,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并可适当配施复合肥和尿素。

56 原形态

吉祥草 多年生草本。茎匍匐于地上,似根茎,绿色,多节,节上生须根。叶簇生于茎顶或茎节,每簇38枚;叶片条形至披针形,长1038cm,宽0535cm,先端渐尖,向下渐狭成柄。花葶长515cm;穗状花序长265cm,上部花有时仅具雄蕊;苞片卵状三角形,膜质,淡褐色或带紫色;花被片合生成短管状,上部6裂,裂片长圆形,长57mm,稍肉质,开花时反卷,粉红色,花芳香;雄蕊6,短于花柱,花丝丝状,花药近长圆形,两端微凹,子房瓶状,3室,花柱丝状,柱头头状,3裂。浆果球形,直径610mm,熟时鲜红色。花、果期711月。

5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阴湿山坡、山谷或密林下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陜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58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阴,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在林下工沟边阴湿处,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用分株繁殖,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将母株挖出,剪断相连的匍匐茎,分成数株,并剪去部分须根,按行株距25cm×25cm开穴种植,每穴种12株,种后覆土压实,浇定根水。 田间管理 栽后第1年分别在春、夏、秋季各中耕除草1次,以后每年除草23次,结合中耕除草,追甩23次,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并可适当配施复合肥和尿素。

59 性状

性状鉴别 干燥全草呈黄褐色。根茎细长,节明显,节上有残留的膜质鳞叶,并有少数弯曲卷缩须状根。叶簇生;叶片皱缩,展开后呈线形、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无柄,先端尖或长尖,基部平阔,长730cm,宽528mm,叶脉平行,中脉显著。气微,味甘。 显微鉴别 叶片横切面:上表皮细胞1列,类长方形。下表皮细胞类方形 。叶肉组织等面型,薄壁细胞45列,排列较为松散,靠近中央一层细胞形状很大,呈长方形 ,长375180μm,宽12525μm,叶肉组织中草酸钙针晶偶见,常成束散在。中脉维管束为外韧型。

510 化学成份

地上部分含奇梯皂甙元4O硫酸酯(kitigenin 4Osulfate),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1β,3β,4β,5β,26五羟基5β呋甾烷4O硫酸酯(26OβDglucopyranosyl22methoxy1β,3β,4β,5β,26pentahydroxy5βfurostane4Osulfate),五羟螺皂甙元5OβD吡喃葡萄糖甙(pentologenin5OβDglucopyranoside),铃兰苦甙元1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巖藻糖甙3OαL吡喃鼠李糖甙[convallamarogenin1OαLrhamnopyranosyl(1→2)βDfucopyranosid03OαLrhamnopyranoside],铃兰苦甙元1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甙3OαL吡喃鼠李糖甙(convallamrogenin1OαLrhamn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ido3OαLrhamnopyranoside),异万年青皂甙元1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巖藻糖甙3OαL吡喃鼠李糖基[isorhodeasapogenin1OαLrhamnopyranosyl(1→2)βDfucopyranosido3OαLrhamnopyranoside]及异万年青皂甙元1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甙3OαL吡喃鼠李糖甙[isorhodeasapogenin1OαLthamn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ido3αLrhamnopyranoside]。 地下部分含薯蓣皂甙元3O[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甙

511 性味

甘;凉

512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凉血止血;解毒利咽。主肺热咳嗽;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咽喉肿痛;目赤翳障;痈肿疮疖

513 吉祥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514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叶止热咳,新咳血,理伤症,大肠结热,泻血,小儿脱肛下血,俱煲肉食。

2《纲目拾遗》:理血,清肺,解火毒,为咽喉症要药。

3《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痿,用根浸酒,加虎骨胶:治遗精加骨碎补。

4《分类草药性》:敷疮毒。

5《天宝本草》:清肺止咳化痰。治衄,赤疮,火眼,跌打损伤。

6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润肺止咳,补肾接骨。治肺结核咳嗽、吐血,哮喘,慢性肾盂肾炎,遗精,跌打,骨折。

515 摘录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茴香根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化学成份 25 性味 26 功能主治 27 茴香根的用法用量 28 附方 2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茴香根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茴香根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茴香根 1 拼音

huí xiāng gēn

2 《辞典》:茴香根

21 出处

《本草图经》

22 拼音名

Huí Xiānɡ Gēn

23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根。7月间采挖。

24 化学成份

根含挥发油。油含莳萝油脑、α松油烯、γ松油烯、异松油烯、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α水芹烯、对聚伞花素、柠檬烯等。尚含棕榈酸豆甾醇酯,5甲氧基呋喃香豆精、豆甾醇、伞形花内酯。

25 性味

辛甘,温。

①《草木便方》:"辛平,温。"

②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性温,味甘辛。"

26 功能主治

温肾和中,行气止痛。治寒疝,胃寒呕逆、腹痛,风湿关节痛。

①《草木便方》:"暖丹田,通肾经。治肾气冲心卒痛。"

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气痛,膀胱疝气。"

③《天宝本草》:"治胃气胀满。"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消阴囊肿,膀胱气,表风寒,治腹痛。"

⑤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行气散寐,和中止痛。治胃寒腹痛,反胃呕吐,寒疝疼痛。"

27 茴香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2两;捣汁或炖肉。

28 附方

①治丹停、肿胀:小茴香根、筋骨草炖猪蹄子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风湿关节痛:茴香根、白土茯苓各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③治疝气痛:茴香根五钱,茴香子、吴萸子各一钱,臭牡丹花和根、通花根各三钱。煨水服。(《贵州草药》)

29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茴香根的方剂 红茴香注射液

拼音:hónghuíxiāngzhùshèyè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HonghuixiangZhushe

妇女止痛酒

附子2两,小血藤3两,月月红6两,对月草6两,茴香根2两,血当归3两,茜草根3两,女儿茶3两,益母

沉香顺气酒

ǔ处方:柑子根3两,青藤香3两,臭牡丹根4两,茴香根3两,朱砂连3两,巖乳香1两,鸡血藤根3两,苦

陈紫苏散

茎叶1两,木通1两(锉),桑根白皮1两(锉),茴香根1两,独活半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荆

麝香镇痛膏

酯50g、颠茄流浸膏96g、辣椒480g、红茴香根200g、樟脑140g制法:以上七味,人工麝香研

更多用到中药茴香根的方剂

用到中药茴香根的中成药 红茴香注射液

拼音:hónghuíxiāngzhùshèyè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HonghuixiangZhushe

麝香镇痛膏

酯50g、颠茄流浸膏96g、辣椒480g、红茴香根200g、樟脑140g制法:以上七味,人工麝香研

安肾丸

每服三十丸,空腹、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小肠气,炒茴香、盐、酒送下。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二十九味羌活散

25g力嘎都25g少花延胡索25g渣驯膏25g角茴香25g榜嘎25g麝香5g安息香25g镰形棘豆25

二十五味大汤散

獐牙菜50g兔耳草40g秦艽花40g榜嘎50g角茴香35g紫菀花40g乌奴龙胆45g绿绒蒿50g水柏

更多用到中药茴香根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茴香根 《普济方》:[卷一百五十四身体门]腰痛

酒调下。又方以红曲末热酒服。又方(出直指方)以茴香根同红曲擂烂。好热酒调服妙。一方只用茴香根擂烂。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七腰痛门(附论)]腰痛通治方

上以茴香根同红曲擂烂,好热酒调服。一方只用茴香根擂烂,好酒下立愈。雪溪传,甚妙。《奇效良方》明·成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三妇科心镜(下)]香港脚候

,腹内壅塞,不思饮食,虚肿脚重。紫苏木通桑白皮茴香根(各一钱)枳壳羌活独活荆芥穗木瓜青皮甘草(各五

《证治准绳·杂病》:[第四册诸痛门]腰痛

娥丸,仰卧片时。未效再服,不用丸亦得。又方,以茴香根同红曲擂烂,好热酒调服。东垣云∶打扑伤损,从高

《医碥》:[卷之三·杂症]腰痛

我昨天晚上好像回复过你一个回题了,这个是防风,品种是杏叶防风。

药  材  名杏叶防风

拉  丁  名Pimpinella candolleana Wight et Arn

别名骚羊古,瘙疡股,蜘蛛香,山当归,小菊花,山茴香,大寒药,九月 白花草,天蓬草,土当归,满身串,三足蝉,白花箭,蛇倒退,白花草,马蹄防风,阳山臭,犁头尖,清当归,羊膻臭,马蹄叶,地胡椒

名称考证杏叶防风 (《滇南本草》) ,骚羊古、瘙疡股(《草木便方》)、蜘蛛香、山当归(《分类草药性》)、小菊花、山茴香、大寒药( 《贵州民间方药集》)、九月白花草、天蓬草、土当归、满身串、三足蝉、白花箭(《修订增补天宝本草》)、蛇倒退(《贵阳民间药草》)、白花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马蹄防风(《滇南本草》整理本)、阳山臭、犁头尖、清当归(《四川中药志》)、羊膻臭、马蹄叶、地胡椒(《云南中草药》)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伞形科植物

药用部位杏叶防风的根或全草。

性味归经辛,温。①《滇南本草》:“性大温,味辛。”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无毒。”入肝、脾、肾、胃经。

功效主治温中散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胃痛,胸腹冷痛,风湿 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肿毒,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资源分布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药材鉴定干燥根呈圆锥形,长约5~10厘米,直径约1~2厘米。稍弯曲,偶有分歧。外表棕**,有横形皮孔及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稍平坦。中心木质部黄白色。皮部稍宽,粉白色,具棕红色油点。气微香;味略苦涩。叶灰绿色,皱缩。气微;味涩。

古籍考证出自《滇南本草》。

相关选方①治阴寒发痧腹痛:骚羊古一钱。开水或酒吞服。②治中寒缩 阴腹痛:骚羊古根三钱,头晕药二钱。各药研细混合,酒、水各半吞服,服后盖棉被发汗。③治胃气痛,开胃:骚羊古五钱,广木香二钱,辰砂草五钱。研细混合,开水吞服。每日三次,每次一钱。(①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颈淋巴结结核,流痰:骚羊古、鱼鳅串、火葱、夜交藤、夏枯草,捣烂包用。(《成都中草药》) ⑤治瘰疬:骚羊古、酒糟子。共捣烂热敷。(《四川中药志》) ⑥治蛇咬伤:骚羊古,捣烂包患处。(《贵阳市秘方验方》)

原生形态杏叶防风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肉质,细长圆锥形,单生,有效条侧根,棕**。茎圆柱形,具多数白色细直槽,中空,幼嫩部分具短柔毛。基生叶心脏形或卵状心形,长25~4厘米,宽2~35厘米,边缘有小锯齿;叶柄长3~7厘米;茎生叶呈3出复叶状,小叶片卵状心脏形,愈上愈小,呈3~5深裂,裂片狭长,具不规则的尖齿牙;最上部者只有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及腋生,花梗10~16个,皆具疏生短柔毛;总苞片无或有1~2片,细小;小苞片2~3片,线状。萼片不显;花冠白色,5瓣,顶部骤窄,内折;雄蕊5,早落;子房下位,花柱2枚。双 悬果扁圆锥形,长15毫米,宽2毫米,表面密生瘤状突起。花期6~11月。生于草坡或稀疏的灌丛、栎林、松林中。

参考出处《滇南本草》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罗锅底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罗锅底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状 28 化学成份 29 罗锅底的药理作用 210 性味 211 归经 212 功能主治 213 罗锅底的用法用量 214 注意 215 附方 216 罗锅底的临床应用 217 备注 218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罗锅底 1 拼音

luó guō dǐ

2 《辞典》:罗锅底

21 出处

《云南中草药选》

22 拼音名

Luó Guō Dǐ

23 罗锅底的别名

金盆(《草木便方》),金龟莲(《修订增补天宝本草》),金银盆(《分类草药性》),土马兜铃(《四川中药志》),金腰莲、曲莲(《全展选编·外科》),苦金盆(《云南中草药选》)。

24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大籽雪胆、可爱雪胆及中华雪胆等的块根。2~3月发苗前,或9~10月地上部分枯萎后,挖取块根,除去芦头及根须,洗净泥沙,大者切块,晒干或微火炕干。本品最易发霉、虫蛀,切忌受潮,夏秋间应多翻晒。

25 原形态

①大籽雪胆

多年生攀援草本,长3~8米,全株无毛。块根扁圆形,膨大,重量可达效十公斤,外皮褐色,内白色粉质。茎纤细,有纵棱,卷须多不分枝。叶互生,复叶又指状;小叶5~9片,狭卵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粗锯齿;叶柄长2~5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3~5朵组成腋生聚伞花序;雄花小,径不及1厘米,萼5片,卵形,花冠**,深5裂,裂片反折,内部有白色绒毛,雄蕊5,分离,花丝短粗;雌花花瓣5裂,反折,红**,花柱3枚,柱头2裂。蒴果圆柱形,有棱。种子大而少,无翅。花期夏季。

生于阴湿山坡的灌木丛中。分布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②可爱雪胆,又名:白味莲、蛇莲。形态与上种相似。惟小叶椭圆形或倒卵形;花冠裂片平展,内面无毛,种子狭卵形,边缘有膜质翅。

生于山地半阴处,或栽培。分布西南及中南地区。

③中华雪胆

此种小叶短而阔;花冠裂片反卷;种子边缘有膜质翅。

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

26 生境分布

产云南、四川。

27 性状

完整的块根,呈不规则的圆块形或椭圆形,略似乌龟状,大者直径可达20厘米左右。切开者多为对开、四开或呈不规则的块状。外皮棕**或灰棕色,微粗糙;断面淡白色。质坚实,多粉质。气微,味微苦。以块均匀,肉厚实,质细致,纤维少,外皮平坦,色黄鲜艳者为佳。肉身乌黑、干枯、内部空松多纤维者为次品。

28 化学成份

可爱雪胆和中华雪胆的块茎中均含皂甙和苦味素,粗皂甙的含量分别为5%和10%,苦味素的含量为15~2%和02%。皂甙的甙元主为齐墩果酸,糖有葡萄糖、树胶糖及葡萄糖醛酸,近从可爱雪胆等的块根中分得二种皂甙:雪胆皂甙甲和乙,二者的甙元均为齐墩果酸。另得两种四环三萜苦味质(苦味素):雪胆素甲和乙,前者是双氢葫芦素F25乙酰酯,后者是双氢葫芦素F。

29 药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

皂甙及苦味素(即雪胆素混合结品)在体外对弗氏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萄球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有效浓度为01微克/毫升,效力与氯霉素相近或更强。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在10~100微克/毫升浓度时也有抑菌作用。

②其他作用

麻醉猫静脉注射苦味素4毫克/公斤,即能抑制心脏,如增至12毫克/公斤,则可导致心律严重障碍,引起死亡。雪胆素(甲)给麻醉犬静脉注射40毫克/公斤,对血压、呼吸、心率无明显影响而对兔静脉注射10毫克/公斤,即明显抑制心跳振幅,如剂量为20~40毫克/公斤,即出现传导阻滞,最后心跳停止。故对心脏病患者需要慎用。在离体兔及豚鼠小肠试验中,雪胆素(甲)并无阿托晶样对平滑肌的解痉作用,对离体子宫亦无明显作用。对家兔腹腔注射40毫克/公斤对伤寒副伤寒混合菌苗引起之发热有轻度退热作用,但对正常体温及非细菌性(松节油)发热则无明显影响,皂甙水溶液(5毫克/毫升)能抑制离体蛙心,但较苦味素(1微克/毫升即能抑制)为轻。皂甙的溶血指数为1:600。

可爱雪胆总皂甙能增加小鼠冠脉流量(400毫克/公斤灌胃,第三天同量腹腔注射,用铷86示踪法测定),并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冠脉收缩(铷86法及心电图描记法),并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其扩张冠脉的作用无快速耐受性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无明显的降血胆甾醇作用;动脉斑块或肝脏脂肪病变,用药组似较对照组为轻。静脉注射70毫克/公斤对麻醉犬有降压作用,并有快速耐受性,十二指肠给药则不引起降压。

210 性味

苦,寒,有毒。

①《草木便方》:"苦,寒。"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性寒,味极苦,有小毒。"

211 归经

《四川常用中草药》:"入胃、大肠二经。"

212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咽喉肿痛,牙痛,目赤肿痛,菌痢,肠炎,胃痛,肝炎,尿路感染,疔肿。

①《草木便方》:"祛风。治火眼热毒,肠胃热结气痛。"

②《分类草药性》:"治咽喉痛,风寒火牙,涂恶疮。"

③《中国药植志》:"民间用作祛疟剂。"

④《贵州草药》;"清热,利湿,解毒,镇痛。治发痧肚痛,吐泻,红痢。"

⑤《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健胃,止痛,消炎,止血。治腹胀,痢疾,肝炎,前列腺炎,外伤出血。"

213 罗锅底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研末,1~3分。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214 注意

①《四川中药志》:"脾虚胃寒者勿用。"

②《云南中草药》:"服本品过量有呕吐、腹泻反应。"

215 附方

①治喉痛及牙龈肿痛:金龟莲、射干、骨碎补、马勃、地骨皮、板蓝根、水灯心。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实火牙痛:金龟莲、苛草根、枸地芽根。水煎服。(《成都中草药》)

③治外伤痛、牙痛、喉痛、腹痛:金腰莲块根。洗净,切片,晒干,研成细粉。痛时服03~05克。(《全展选编·外科》)

④治泌尿、皮肤、消化、呼吸、五官等多种感染性疾病:金腰莲块根。洗净,切片,晒干,研末(或制成片剂、胶囊)。每次一至四分,日服二至三次,小儿酌减。亦可制成10%膏剂,外敷患处。(《全展选编·外科》)

⑤治疗痈肿痛及汤火伤:金龟莲、水黄连、蒲公英。捣绒外敷。(《成都中草药》)

216 罗锅底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菌痢

用从罗锅底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苦味素口服,每次10~14毫克,日服2次,治疗7例,2天治愈者3例,4天治愈者2例,5天、6天治愈者各1例。治愈后观察2~6天,均未复发。又报道,用罗锅底研末,每次06克,日服2次,5~7天为一疗程。治疗64例,治愈59例,好转2例,无效3例;另治疗肠炎294例,治愈246例,好转42例,无效6例。

②治疗肺结核

用苦味素片2~4片(每片含苦味素1~2毫克),饭后服;或注射液2毫升(含苦味素2毫克),深部肌肉注射。均每天2~3次。小儿剂量酌减。治疗31例,临床治愈20例,好转10例,无效1例。初步观察,浸润型较慢性纤维型空洞型疗效明显;病程短者较病程长者治愈率为高。

③治疗慢性气管炎

内服罗锅底(曲莲)皂甙片,每日3次,每次2片(每片含皂甙003克)。治疗77例,临床治愈18例,显效9例,好转44例,无效6例。治程中少数病人曾一度出现腹泻、腹痛,未经处理自行捎失。另报道,用罗锅底草及其提取物苦味素与皂甙口服,治疗120例,结果治愈74例,好转34例,无效12例。

④治疗烧伤

用罗锅底皂甙3~30毫克静脉滴注,并以05~1%,浓度的稀释液外用。据4例观察,本品对败血症和创面感染的控制效果显著。末见明显副作用。

⑤用于止痛

取金腰莲块根,洗净切碎,晒干碾粉。痛时服03~05克。共治疗外伤痛、牙痛、喉痛及腹痛等60余例,一般在服药后2~5分钟止痛,药效持续40分钟至6小时。

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从金龟莲及穿龙薯蓣、槐米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复方片剂内服,治疗276例,经2个月以上观察,证明对冠心病有较好疗效:心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884%,显效率为331%;心电图总有效率为529%,显效率为228%显效和好转病例多为心电图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阳性和单独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对曾有心肌梗塞形成的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例,用药后心绞痛亦常可缓解,但心电图有效率较低。近期疗效良好的病例,继续服药常易巩固疗效。陈旧性心肌梗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例,多无明显疗效。上述观察提示本片剂的治疗作用在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状态。本组病例治后血清胆甾醇下降20毫克%以上者占693%,治前有高脂血症者血清胆甾醇和甘油三酯的下降尤为明显,提示本品尚有降低血清脂质的作用。实验室观察发现,159%的患者在治程中出现谷丙转氨酶增高,但多数病例其它肝功能检查无异常,肝脾肿大和有关临床症状多不存在,在停药后谷丙转氨酶可迅速降至正常。制剂及用法:每片含金龟莲提取物20毫克,穿龙薯蓣提取物20毫克,槐米提取物30毫克。每日3次,每次2片,口服。小部分患者用加倍剂量,少数患者于服药4~8周后改服加倍剂量,即每次4片,每日3次。以1月为一疗程。本组病例服药2~11月不等。副作用:部分病例服药初期出现口干、便秘、上腹灼热感等症状,3例女性患者发生月经过多、月经期延长,4例出现散在性皮疹。一般均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失。

罗锅底及其提取物苦味素、皂甙,有较好的消炎杀菌作用,初步认为可代替抗菌素。临床还曾用于泌尿系感染、胆道感染、上呼圾道感染、肺部感染、百日咳、扁桃体炎、颌下淋巴结炎等感染性炎症,均取得较好疗效。

217 备注

云南地区尚以同科植物粗茎罗锅底的块根作罗锅底入药。

218 摘录

《辞典》

古籍中的罗锅底 《幼科概论》:五脏所属之部位及病能的现象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茄根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茄根的别名 24 来源 25 生境分布 26 性状 27 茄根的药理作用 28 性味 29 功能主治 210 茄根的用法用量 211 附方 212 茄根的临床应用 213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茄根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茄根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茄根 1 拼音

qié gēn

2 《辞典》:茄根

21 出处

《开宝本草》

22 拼音名

Qié Gēn

23 茄根的别名

茄母(《摘元方》)。

24 来源

为茄科植物茄的根和茎。9~10月间,全植物枯萎时连根拔起,除去干叶,洗净泥土,晒干。

25 生境分布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26 性状

干燥的茎多已切成小段,根为须状,通常弯曲错综,主根不明显,质坚实,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心为木质部。茎圆柱形或扁压状圆柱形,有分枝,切断的枝条长12~20厘米,表面棕灰色,光滑,除具细密的细纵皱纹外,并散布黄白色的点状皮孔,叶痕半月形,微隆起,每个叶痕上有残存的枝条或枝痕。质轻而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不平坦,纤维性,中央有空穴,气微弱。以干燥、无叶者为佳。

27 药理作用

根的提取物有某些抗菌作用。

28 性味

甘辛,寒。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②《医林纂要》:"辛咸,寒。"

③《陆川本草》:"性寒,味甘,有小毒。"

29 功能主治

治久痢便血,脚气,齿痛,冻疮。

①《开宝本草》:"主冻疮,可煮作汤渍之良。"

②《日用本草》:"烧灰敷冻疮穿烂处。"

③《滇南本草》:"行肝气,洗皮肤瘙痒之风、游走引风,祛妇人下阴湿痒,阴浊疮。""根、叶,蒸热治瘫痪。"

④《纲目》:"散血消肿,治血淋,下血,血痢,阴挺,齿匿,口蕈。"

⑤《医林纂要》:"散热消肿,治风痹。"

⑥《分类草药性》:"治风湿筋骨瘫痪,洗痔疮。"

⑦《天宝本草》:"去下焦湿热,痰火,脚气。"

⑧《岭南采药录》:"有收敛性。治赤白下痢。"

210 茄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或入散剂。外用:煎水洗、捣汁涂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211 附方

①治久痢不止:茄根(烧灰)、石榴皮等分。为末。以沙糖水服之。(《简便单方》)

②治牙齿龋痛:一茄根捣汁,频涂之。二陈茄根烧灰敷之,先以露蜂房煎汤漱过。(《海上名方》)

③治牙痛:茄科以马尿浸三日,晒炒为末,每用点牙即落。(《鲍氏小儿方》)

④治女阴挺出:茄根烧存性,为末,油调在纸上,卷筒安入内,一日一上。(《乾坤生意》)

⑤治夏月趾肿,不能行走者:九月收茄根悬檐下,逐日煎汤洗之。(《简便单方》)

⑥治口中生蕈:用醋漱口,以茄母烧灰,飞盐等分,米醋调稀,时时擦之。(《摘元方》)

212 茄根的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将茄子根制成每毫升含生药2克之糖浆,每次50毫升,日服2~3次,10天为一疗程,连服三疗程。试治68例,近期控制22例,显效21例,好转19例,无效6例。本药的祛痰作用较好,平喘作用较差,对肺部罗音消失不够满意。服药后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肝、肾功能未发现明显的影响。

213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茄根的方剂 茄根散

音:qiégēnsǎn《普济方》卷一一二:方名:茄根散组成:茄根、雄黄。主治:赤白癜风。用法用量:和

文蛤膏

疮。用法用量:填入裂缝内。冻耳,姜汁煎涂;冻脚,茄根煎洗;冻拆,油胭脂烘热敷之。制备方法:五倍子为末

通络利湿汤

芍、秦艽、川牛膝、川萆薢、干地龙、归须、黄柏、白茄根、桑枝。功效:通络利湿。主治:肝肾阴亏,阳明湿热

洗痔神方

:曲曲菜、小虫卧单、马齿菜、猪牙草、花椒、槐条、茄根。主治:痔漏。用法用量:煎水,先熏后洗,后用珍珠

生虎骨丸

毛狗脊8两,五加皮2两,仙灵脾2两,牛膝2两,白茄根2两,油松节2两,独活1两。主治:由于劳力伤损,

更多用到中药茄根的方剂

用到中药茄根的中成药 藏茄流浸膏

ao标准编号:WS3-B-3731-98本品为藏茄根经加工制成的流浸膏。制法:取藏茄根1000g粉碎

中华跌打酒

过江龙毛老虎穿破石两面针鸡血藤丢了棒岗梅木鳖子丁茄根半边莲独活苍术急性子栀子制川乌丁香香附鉆朗风桂枝

强身壮骨酒

釉500g防风100g桑枝625g党参625g白茄根3062g黄芪250g甘松8758红花100

豹骨酒

0g续断30g何首乌30g桂枝20g陈皮30g白茄根30g麻黄10g川牛膝30g制法:以上二十八味,

豹骨木瓜酒

艽15g天麻30g当归30g红花30g川芎30g茄根30g续断30g玉竹60g五加皮30g木瓜90g

更多用到中药茄根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茄根 《本草纲目》:[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三]茄

属土,故甘而喜降,大肠易动者忌之。老实治 裂,茄根煮汤渍冻疮,折蒂烧灰治口疮,俱获奇效,皆甘以缓火

《马培之医案》:[鹤膝风]附论

痛。大豆卷防己赤芍秦艽川牛膝川萆干地龙归须黄柏白茄根桑枝二方养阴清络饮治鹤膝肿热日久,夜分痛甚者。炙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五]流注

地马梢根白马骨铁马鞭头形花根鸡屎子诈死子马蹄金山茄根狗骨根对节金惊根上水煎,入酒和服。钓钩藤散治马肿

《本草易读》:[本草易读卷一]唇牙部六十二

)风牙肿痛(马苋二百三十二,验方九。)虫牙疼痛(茄根二百三十六,验方五。)虫牙疼痛(韭子二百二十,验

《普济方》:[卷一百十二诸风门]紫白癜风(附论)

1、芦根《名医别录》: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

2.《药性论》:能解大热,开胃。治噎哕不止。

3《唐本草》: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患者弥良。

4.《本草经疏》:芦根,味甘寒而无毒。消渴者,中焦有热,则脾胃干燥,津液不生而然也,甘能益胃和中,寒能除热降火,热解胃和,则津液流通而渴止矣。客热者,邪热也,甘寒除邪热,则客热自解。肺为水之上源,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始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为水脏而主二便,三家有热,则小便频数,甚至不能少忍,火性急速故也,肺、肾、脾三家之热解,则小便复其常道矣,火升胃热,则反胃呕逆不下食及噎哕不止;伤寒时疾,热甚则烦闷;下多亡阴,故泻利人多渴;孕妇血不足则心热,甘寒除热安胃,亦能下气,故悉主之也。

5.《日华子本草》:治寒热时疾烦闷,好孕人心热,并泻痢人渴。

6.《日用本草》:解河豚鱼毒。

7.《本草蒙筌》:解酒毒、鱼蟹中毒。

8.《本草原始》:治干呕霍乱。

9.《玉楸药解》:清降肺胃,消荡郁烦,生津止渴,除呕下食,治噎哕懊憹。

10.《医学衷中参西录》:《千金》苇茎汤,释者谓苇用茎而不用根者,以肺原在上,取本乎天者亲上也。而愚则以为不然。苇之根居于水底,其性凉而善升,患大头瘟者,愚常用之为引经要药,是其上升之力可至脑部,而况于肺乎?且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养肺阴则用根实胜于茎明矣。今药房所鬻者名为芦根,实即苇根也。其性颇近茅根,凡当用茅根而无鲜者,皆可以鲜芦根代之也。

11.《医林纂要》:能渗湿行水,疗肺痈。

12.《天宝本草》:清心益肾,去目雾,头晕,耳鸣,疮毒,夜梦颠倒,遗精。

13.《中国药植志》:治便秘。

14.《南京民间药草》:治喉痛。

15.《山东中药》:治浮肿。

16.《四川中药志》:治斑疹舌燥及津少。

17.《本草纲目》:按《雷公炮炙论·序》云,益食加觞,须煎芦朴。注云,用逆水芦根,并厚朴二味等分,煎汤服。盖芦根甘能益胃,寒能降火故也。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凤仙花 31 凤仙花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使用注意 36 化学成分 37 凤仙花的药理作用 4 《全国中草药汇编》·凤仙花 41 来源 42 性味 43 功能主治 44 凤仙花的用法用量 45 注意 46 备注 47 摘录 5 《中华本草》·凤仙花 51 出处 52 拼音名 53 英文名 54 凤仙花的别名 55 来源 56 原形态 57 生境分布 58 性状 59 化学成份 510 凤仙花的药理作用 511 炮制 512 性味 513 功能主治 514 凤仙花的用法用量 515 附方 516 各家论述 517 摘录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凤仙花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凤仙花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凤仙花 1 拼音

fèng xiān huā

2 英文参考

garden balsam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3 《中医大辞典》·凤仙花

凤仙花为中药名,出自《救荒本草》[1]。

31 凤仙花的别名

指甲花[1]。

32 来源及产地

凤仙花科植物风仙Impatiens balsamina L的花[1]。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1]。

33 性味

甘,温,有小毒[1]。

34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祛风止痛,消肿解毒[1]。

1治闭经,产后瘀血未尽,腰胁引痛,跌打伤痛,关节疼痛[1]。煎服:3~6g[1]。

2治痈疽疔疮,蛇咬伤,鹅掌风[1]。鲜品捣烂涂敷[1]。

35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1]。

36 化学成分

本品含多种花色苷,还含指甲花醌及其甲醚、山柰酚、槲皮素等[1]。

37 药理作用

水浸液在体外对某些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1]。指甲花醌抗真菌作用强,并有止血及缓慢的兴奋大脑作用[1]。

4 《全国中草药汇编》·凤仙花 41 来源

本品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花。夏季花盛开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42 性味

甘,温。有小毒。

43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用于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疔疮,蛇咬伤,手癣。

44 凤仙花的用法用量

1~2钱;外用适量,鲜花捣烂敷患处。

45 注意

孕妇忌服。

46 备注

(1)全草在南方地区作透骨草用。

4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5 《中华本草》·凤仙花 51 出处

出自《救荒本草》

52 拼音名

Fènɡ Xiān Huā

53 英文名

Flower of Garden Balsam

54 凤仙花的别名

金凤花、灯盏花、好女儿花、指甲花、海莲花、指甲桃花、金童花、竹盏花

55 来源

药材基源: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mpatiens balsamin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开花时采收,鲜用或阴、烘干。

56 原形态

凤仙花 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肉质,直立,粗壮。叶互生;叶柄长约13cm,两侧有数个腺体;叶片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锐锯齿,侧脉59对。花梗短,单生或数枚簇生叶腋,密生短柔毛;花大,通常粉红色或杂色,单瓣或重瓣;萼片2,宽卵形,有疏短柔毛;旗瓣圆,先端凹,有小尖头,背面中肋有龙骨突;翼瓣宽大,有短柄,2裂,基部裂片近圆形,上部裂片宽斧形,先端2浅裂;唇瓣舟形,被疏短柔毛,基部突然延长成细而内弯的距;花药钝。蒴果纺锤形,熟时一触即裂,密生茸毛。种子多数,球形,黑色。

57 生境分布

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58 性状

西藏地区使用的凤仙花,其原植物为锐齿凤仙花ImpatiensargutaHookFEtThoms,分布西藏、云南等地。

59 化学成份

花含各种花色甙(Anthocyanins),由此分得矢车菊素(Cyanidin)、飞燕草素(Delphinidin)、蹄纹天竺素(Pelargonidin)、锦葵花素(Malvidin)。又含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以及一种萘醌成分(可能是指甲花醌Lawsone)。

510 凤仙花的药理作用

1对癣菌作用:凤仙花的鲜花汁,对红色表皮癣菌,堇色毛癣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专夫曼高尔夫表皮癣菌均有抑制作用。

2对细菌抑制作用:本品煎剂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和痢疾也有不同的抑制作用。

511 炮制

拣去杂质,筛去灰屑、备用。

512 性味

味甘;苦;性微温

513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解毒杀虫。主风湿肢体痿废;腰胁疼痛;妇女闭腹痛;产后瘀血未尽;跌打损伤;骨折;痈疽疮毒;毒蛇咬伤;白带;鹅掌风;灰指甲

514 凤仙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鲜品可用至39g;或研末;或浸洒。外用:适量,鲜品研烂涂;;或煎水洗。

515 附方

外洗方《扶寿精方》:风湿证;凤仙花散剂《本草纲目》:腰胁引痛不可忍者。兰台集选方《兰台集》:跌仆伤损骨,血脉不行者

516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治小儿脓耳。

2《纲目》:活血消积。治蛇伤,腰胁引痛。

3《本草求原》:治偏废。

4《天宝本草》:治鼻血不止。

5《西藏常用中草药》:通经活血,利尿,治经闭腹痛,产后瘀血不尽,下死胎,小便不利,疔毒痈疽。

6《本草汇言》:凤仙花,活血气,利筋脉之药也。李氏方治腰胁引痛不可忍,因瘀血为患者宜用之。

517 摘录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