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黄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2收藏

藤黄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藤黄 21 拼音名 22 藤黄的别名 23 来源 24 生境分布 25 化学成份 26 藤黄的药理作用 27 功能主治 28 藤黄的用法用量 29 注意 210 摘录 3 《中华本草》:藤黄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藤黄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栽培 39 性状 310 化学成份 311 藤黄的药理作用 312 炮制 313 性味 314 功能主治 315 藤黄的用法用量 316 注意 317 附方 318 各家论述 31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藤黄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藤黄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藤黄 1 拼音

téng huáng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藤黄

21 拼音名

Ténɡ Huánɡ

22 藤黄的别名

海藤、玉黄、月黄

23 来源

藤黄科藤黄Garcinia hamburgy Hook f,以胶树脂入药。

24 生境分布

越南、泰国、印度等热带地区。

25 化学成份

本品含树脂70~80%,主为α藤黄酸(αgarcinolic acid,C23H28O6),β藤黄酸(C25H32O6)及γ藤黄酸(C23H28O6);还有水溶性树胶15~25%氧化酶及微量挥发油。

26 药理作用

藤黄酸有缓泻作用。(工业上供颜料及假漆之用。)

27 功能主治

峻泻,止血消痈。主治痈疽疔毒,跌打损伤,金疮肿痛,瘀血凝结。并可治绛虫及水肿。

28 藤黄的用法用量

只供配成药用。一次极量05毫克。

29 注意

有大毒。过量可致死。

210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藤黄

31 出处

出自《海药本草》。

1《海药本草》:按《广志》云,藤黄出鄂、岳等州诸山崖,其树名海藤,花有蕊,散落石上,彼人收之,谓沙黄,就树采者轻妙,谓之腊草。摇今所呼铜黄谬矣,盖以铜藤语讹也。按此与石泪采无异也,画家及丹灶家并时用。

2《纲目》:今画家所用藤黄,皆经煎炼成者,溉之麻入。招局达观《真腊记》云,国有画黄,乃树脂,以刀砍树枝滴下,次年收之。似与郭氏(《广志》)说微不同,不知即一物否也

32 拼音名

Ténɡ Huánɡ

33 英文名

Gamboge

34 藤黄的别名

玉黄、月黄。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藤黄的树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rcinia hanburyi Hookf

采收和储藏:在开花之前,在离地3m处将茎干的皮部作螺旋状的割伤,伤口内插一竹简,盛受流出的树脂,加热蒸干,用刀刮下,即可。

36 原形态

藤黄 常绿乔木,高约1518m。小枝四棱形。单叶对生,几无柄;叶片薄革质,阔披针形,长913cm,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花单生或为聚啊伞花序;两性与单性花黄存;花绿白色,无梗;萼片5,花瓣5;雄花通常23朵簇生,雄蕊多数,花丝短,花药1室,横裂;雌花具退化雄蕊12枚,其基部合生而环绕子房周围,子房上位,平滑无毛,柱头盾形,为不整齐之裂片或瘤块,4室。浆果,径约2cm。种子4颗。花期11月,果熟期次年23月。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原产柬埔寨及马来西亚,印度、泰国、越南亦产。

资源分布:现我国广东、广西有引种栽培。

38 栽培

野生

39 性状

性状鉴别 树脂为不规则的圆柱形或块状,棕红色或橙色,外被黄绿色粉霜,可见纵条纹。质硬脆,较易击碎,破面有空隙,具蓝褐色略带蜡样光泽。味辛,有毒。以半透明、色红黄者为佳。

310 化学成份

藤黄树含藤黄酸(gambogic acid),别藤黄酸(allogambogic acid),新藤黄酸(neogambogic acid)。

311 藤黄的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其种子衣中的色素藤黄宁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体外的有效浓度为1∶10000;对若干真菌、草分支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效力很豹,对大肠杆菌亦无效闭。新藤黄宁也有抗金**葡韵球菌的作用。异构体(异藤黄宁及异新藤黄宁)的抗原虫作用较其母体有效(藤黄宁或新藤黄宁通过肠管时可异构化)。藤黄索在体外对非致病性原虫有抑制作用,特别是β及γ藤黄素效力较强。抗原虫与抗菌作用,并不平行。α1及γ藤黄素在各方面(如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之能力、对小鼠人工感染葡萄球菌的保护作用、在血清或金属离干存在时的反应、对热及酸堿度的稳定性等)皆与α2及β藤黄素相似。

2其他作用与毒性:β及α1藤黄索在超过治疗量时可引起小鼠腹泻(β藤黄索致泻力更强)。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半数致死量,mg/kg)为:α1及γ藤黄素皮下注射均为277;腹腔注射分别为871及7718;静脉注射分别为1084及108,这些数值与α2及β藤黄素的毒性栖差甚微。

312 炮制

制藤黄:1先用豆腐一大块,平铺于盘内,中间挖一不透底的槽,将藤黄放人,再用豆腐盖严,置于笼屉内,放入锅中,将此锅再坐于大锅内,隔水加热,蒸至藤黄溶化,取出,冷却凝固,去豆腐晒干。

2先将藤黄放入磁罐内,加入比藤黄多10倍量的鲜荷叶煎汁,将罐放入锅中,隔水加热4060分钟,至罐内溶液呈紫红色时,倒入铜锅内再煎,浓缩成糊状,晒干。(每藤黄斤约用荷 叶半斤煎法,去渣)3将藤黄加入鲜山羊血中,置铜锅内,加水同煮56小时,去山羊血晾干。(每藤黄1斤,用鲜山羊血半斤)

313 性味

酸;涩;凉;有毒

314 功能主治

消肿;攻毒;止血;杀虫;祛腐剑疮。主痈疽肿毒;溃疡;湿疮;肿癣;顽癣;跌打肿痛;创伤出血及烫伤

315 藤黄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磨汁涂或熬督涂。内服:003006g,入丸剂。

316 注意

体质虚弱者忌服,多量易引起头昏、呕吐、腹痛、泄泻,甚或致死。

317 附方

①治一切痈肿:雄黄、胆矾、硼砂、藤黄、铜绿、皮硝、草乌各一两,麝香二钱。为细末,和瞻酥为条浓口笔管大,金箔为衣,用时以醋磨浓,新笔蘸药,涂(肿)毒四围。数次愈。(《祝穆试效方》一笔消)②治一切无名肿毒:藤黄四两,自蜡八两,小磨麻油十二两。先将油煎熟,将成珠,入水不散,再加黄、白搅习,磁瓶收,面上仍以麻油养之,临用摊贴。(王玷桂《不药良方》风气膏)③治一切无名肿毒,及对口发背:滴花烧酒,磨藤黄敷,不住手敷之。(《救生苦海》消毒方)④治跌打损伤,肿毒危重之症,内服外敷皆效:牛黄、冰片各二钱半,阿魏、雄黄各一两,生大黄、乳香、没药、 儿茶、天竺黄、血竭、参三七各二两。各研细末,以山羊血五钱,拌晒干透,再磨为粉,加藤黄二两,隔水煮透,去净浮腻,丸如英实大,晒干忌火烘,以黄蜡为壳包裹。临用以一丸,陈酒送服。(《外科全生集》)⑤箍毒:五倍子(略焙)一两,藤黄四两,桐青少许,小粉(炒)八两。作锭,用时醋磨涂。(《类证活人书》)⑥治一切顽癣:鸡脚大黄、硫黄、雄黄、姜黄、藤黄各等分。为细末,菜油调涂患处,七日匆洗浴。(《纲目拾遗》五黄散)⑦治额痢头:藤黄一钱,枯矾一钱,轻粉五分,明雄五分。共研细末,用麻油四两,黄白蜡各三钱,熬桔收冒。先剃净头发,后用明矾、川椒各一钱五分,煎水洗净患区,最后涂上药膏,每日涂一次,至愈为止。〔《江苏中医》(5):27,1961〕⑧治刀斧木石伤及汤火伤,竹木刺入肉,一切诸伤:真麻油一厅,藤黄八两,自蜡八两。先将油人铜锅,次将藤黄捶碎熬透。以麻布滤去渣,加入自蜡,至滴水成珠为度,贮磁罐。其冒夏老冬嫩为宜。敷之即能止疼、止血、收口取效。(《纲目拾遗》神效膏)

318 各家论述

1《本经逢原》:藤黄性毒,而能攻毒,故治虫牙院齿,点之即落。毒能损骨,伤肾可知。

2《得宜本草》:服藤黄药,忌吃烟。摈三黄宝蜡丸、黎峒丸,惧用藤黄,以其善解毒也。有中藤黄毒者,食海蟹即解。

3《海药本草》:主牙蛀齿,点之便落。

4《纲目拾遗》:治痈疽,止血化毒,敛金疮,亦能杀虫。

5《现代实用中药》:为峻下剂,治绛虫及水肿。

319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藤黄的方剂 藤黄茶

拼音:ténghuángchá英文:概述:藤黄茶以红茶、藤黄为主要原料,治丹毒。原料:红茶10克,藤

退管神方

fāng《疡科遗编》卷下:方名:退管神方组成:块藤黄5钱,白及2钱(研),象皮2钱(炙,研),乳香2

藤黄炼

:ténghuángliàn《经验良方》:方名:藤黄炼组成:藤黄1分,生姜3分。主治:实证水肿。用法

十大功

拼音:shídàgōng《串雅补》卷二:组成:藤黄1两,桑树炭1两。主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每眼8

五色蟾酥墨

墨组成:雄黄1两,银朱1两,胆矾1两,韶粉1两,藤黄1两,铜绿1两,硼砂1两,麝香1钱。功效:立消肿

更多用到中药藤黄的方剂

用到中药藤黄的中成药 黎峒丸

g阿魏50g乳香(制)100g没药(制)100g藤黄(制)100g天竺黄100g大黄100g儿茶10

三黄宝蜡丸

Wan标准编号:WS3B187595处方:藤黄120g天竺黄90g琥珀6g雄黄90g红大戟90

消核膏

,生南星1两6钱,姜半夏1两6钱,僵蚕1两6钱,藤黄1两6钱,朴消1两6钱。主治:瘰疬、乳核及各种结

复方扶芳藤合剂

拼音:fùfāngfúfāngténghéjì英文:复方扶芳藤合剂药典标准:品名:复方扶芳藤合剂Fu

红玉膏

方汇录·外科统治门》方之红玉膏:组成:阿魏5钱,藤黄5钱,乳香1两,没药1两(用烧红热砖两块,上下夹

更多用到中药藤黄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藤黄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藤部]藤黄

目主治条下,只言点蛀牙自落,无他治也。张石顽云∶藤黄性毒而能攻毒,故治牙虫蛀齿,点之即落,毒能损骨伤

《本草简要方》:[卷之六木部二]藤黄

血。杀虫。化毒。敛金疮。疗刀斧木石及汤火诸伤。中藤黄毒者食海蜇即解。一笔消。大黄二两。藤黄一两。明矾

《疡医大全》:[卷三十六跌打部]跌打损伤门主方

蝎螫草踏虫伤,俱系外敷。真天竺黄生大黄明雄黄法制藤黄(各三钱)真胎骨瓜儿竭真广三七阿魏(各一钱五分)

《丛桂草堂医案》:卷四

啼哭不休。初延西医治之。不能定痛。乃邀予诊。予用藤黄膏涂之。旋即止痛。未及两星期。而长肉收口矣。附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三十二)治牙疳方]3.牙疳敷藤黄法

土鳖的功效与作用点的功效

 土鳖的功效与作用点的功效,这种食物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很多食材都是可以入药的,单纯地从功效上来说是很难说清好与不好的,一些食用的禁忌也需要我们了解一下,清楚土鳖的功效与作用点的功效,才能更好地生活。

土鳖的功效与作用点的功效1

  (一)土鳖虫的功效

 性味 咸,寒;有小毒。

 归经 归肝经。

 功能主治 破瘀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症瘕痞块。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

 《本草纲目》:"行产后血积,折伤瘀血,重舌,木舌,小儿腹痛夜啼。"

 《本草经疏》:"治跌打扑损,续筋骨有奇效。乃厥阴经药也。咸能入血,故主心腹血积症瘕血闭诸证,和血而营已通畅,寒热自除,经脉调匀,……又治疟母为必用之药。"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和砷等28种多种微量元素以及甾醇和直链脂肪族化合物。

 2、药理作用:提取液及水提醇沉液分别有抗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的作用;提取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率,减少聚集数;总生物碱可提高心肌和脑对缺血的耐受力,并降低心、脑组织的耗氧量;水煎液具有调脂作用,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提取物可抑制D-半乳糖所致的肝损害而有保肝作用。

 3、临床研究:用土鳖虫、水蛭等量研末装胶囊,每粒含生药025g,每次服4粒,一日3次,治疗高血压,结果有效率为906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38)。此外,临床上单用土鳖虫或土鳖虫为主的复方用于治疗冠心病、骨折、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劳伤性胸痛以及晚期肿瘤等。

  土鳖虫的作用

  1、对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肿疼痛的作用。

 本品咸寒入血,主入肝经,性善走窜,能活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疗伤,为伤科常用药,尤多用于骨折筋伤,瘀血肿痛。可单用研末调敷,或研末黄酒冲服;临床常与自然铜、骨碎补、乳香等同用,如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骨折筋伤后期,筋骨软弱,常配续断、杜仲等药用,如壮筋续骨丸(《伤科大成》)。

  2、对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积聚痞块的作用。

 本品入肝经血分,能破血逐瘀而消积通经,常用于经产瘀滞之证及积聚痞块。治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常与大黄、桃仁等同用,如下瘀血汤;治干血成劳,经闭腹满,肌肤甲错者,则配伍大黄、水蛭、 虫等,如大黄庶虫虫丸(《金匮要略》);治 积痞块,常配伍柴胡、桃仁、鳖甲等以化瘀消症,如鳖甲煎丸(《金匮要略》)。

  3、下瘀血,消症瘕,疗折伤。

 土鳖虫用于血瘀经闭、跌打损伤及症瘕肿块。

  4、散瘀止痛。

 用于血瘀引起的肝脾肿痛及腰肌劳损、扭伤。

  镇痛。

 土鳖虫破血逐瘀力强,可促进骨生成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增加,使破骨细胞出现时间、数量、功能活性明显增加,所以能促进骨折后骨组织的愈合。酒制土鳖虫具有很好的抗凝溶栓镇痛作用,炮制品水煎液对血小板聚集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又具有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特点和较好的镇痛作用。

  调节血脂的作用。

 土鳖虫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3-C和T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2-C),显著升高血浆(HDL-CTC),显著增加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保护肾脏。

 研究表明土鳖虫可能具有延缓多囊肾病发生与发展的治疗作用。 多囊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气滞血瘀是其发生的重要病机特点,祖国医学根据其病机特点,临床多以扶正活血、消症导瘀法治之,对改善症状有其独到之处。

土鳖的功效与作用点的功效2

 土鳖虫为较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商品有苏土元、汉土元、金边土元三种。前两种行销地区较广,后一种中南、华东部分地区以及吉林习销。

 别名:土元、土别虫、地鳖虫。

 来源:苏土元:为鳖蠊科昆虫地鳖,雌虫的干燥虫体。

 汉土元:为同科虫虫冀地鳖雌虫的干燥体。

 以上两种野生或养殖,其雄虫体小扁薄有翅,不作药用。

 金边土元:为姬蠊科昆虫赤边水(东方后片蠊)雌雄两性的干燥虫体。多为养殖。

 土鳖虫的功效与作用:破血逐瘀,散症结。

 炮制:生用。

 性味:咸、寒、有毒。

 归经:入肝经。

 功能:破瘀血,通经。

 主治:血瘀经闭,结块腹痛,外伤瘀血作痛。

 临床应用:1、用于跌打损伤有瘀肿或骨折。地鳖虫有助于消肿止痛。内服每日6~9g,酒送服,也可配自然铜、骨碎补、乳香、没药等,方如跌打散。外用可配其他活血祛瘀药水煎外洗。

 2、治肝肿大属慢性肝炎或早期肝硬变,肝区有闷痛,可配郁金、三七、鸡内金等内服,有活血止痛作用。

 3、治宫外孕,有包块和蓄血,可用地鳖虫加四物汤,再配薄黄、五灵脂、花蕊石等。

 4、试用于抗癌,取其有软坚散结作用,常与其他抗癌药配伍,如治子宫肌瘤,可用地鳖虫配大风艾、铁包金、穿破石、虎乳灵芝等。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黑骨头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黑骨头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化学成份 28 性味 29 功能主治 210 黑骨头的用法用量 211 注意 2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黑骨头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黑骨头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黑骨头 1 拼音

hēi gǔ tóu

2 《辞典》:黑骨头

21 出处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22 拼音名

Hēi Gǔ Tou

23 黑骨头的别名

铁散沙、铁骨头、牛尾蕨、山筋线(《广西药植名录》),山杨柳、青蛇胆、小青蛇、柳叶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黑龙骨、飞仙藤,达风藤(《云南中草药选》),小黑牛、青香藤、奶浆藤、青色丹、黑骨藤、青风藤(《云南中草药》)。

24 来源

为萝藦种植物西南杠柳的根或全株。秋、冬采集,洗净切片,晒干。

25 原形态

西南杠柳,又名:滇杠柳。

常绿攀援藤本,长达10米以上。全体无毛,具乳汁。根细长,弯曲,有香气,棕色。茎基部木质,纤维性强。叶对生;狭披针形,长23~6厘米,宽04~1厘米,先端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两面均光滑;叶柄短。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多为3朵;花小;花瓣5,卵圆形,端尖,暗绿**。蓇葖果双生,长圆锥形,斜展,长6~10厘米,上端渐狭尖;内含多数具白色长绢毛的种子。

26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疏林中。分布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27 化学成份

滇杠柳新鲜茎皮中提出的滇杠柳甙(粗甙)具有强心作用,其特点类似毒毛旋花子甙G。滇杠柳甙之鸽平均致死量为59±10毫克/公斤,较毒毛旋花子甙G低。

28 性味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苦,凉,有小毒。"

29 功能主治

通经络,祛风湿,活血,消炎。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月经不调,口腔炎,乳腺炎。

①《广西药植名录》:"清凉止血。治跌打损伤,伤寒,痨伤,疟疾,肚痛。"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通经络,消炎解毒。治风湿跌打疼痛,热性疮毒,乳腺炎,咽喉炎,口腔炎。"

③《云南中草药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胃痛,消化不良,闭经,月经不调。"

④《贵州药植目录》:"治劳咳。"

210 黑骨头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211 注意

《云南中草药》:"肝炎,消化道溃疡患者忌服。一日量不宜超过三钱,服过量出现抽搐,甚至死亡。"

212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黑骨头的方剂 雪上一枝蒿速效止痛搽剂

98处方:雪上一枝蒿生川乌生草乌红花乳香金叶子黑骨头川芎金铁锁重楼附子见血飞冰片制法:以上十三味,

三七伤科片

g三七54g九股牛(去皮)44g对节蓝7g黑骨头(去皮)88g浙贝母183g金丝矮陀陀(酒

三七伤科散

g三七54g九股牛(去皮)44g对节蓝7g黑骨头(去皮)88g浙贝母183g金丝矮陀陀(酒

黄鸡煎丸

,自巳时炊,至申时住火,俟温取鸡,去腹中药,及筋骨头翅,以净肉研和得所,更少入酒面糊为丸。如小绿豆大

二十五味阿魏散

主治:祛风镇静。用于五脏六腑的龙病,肌肤,筋腱,骨头的隆病,维命隆等内外一切隆病。用法与用量:一次1

更多用到中药黑骨头的方剂

用到中药黑骨头的中成药 雪上一枝蒿速效止痛搽剂

98处方:雪上一枝蒿生川乌生草乌红花乳香金叶子黑骨头川芎金铁锁重楼附子见血飞冰片制法:以上十三味,

三七伤科散

g三七54g九股牛(去皮)44g对节蓝7g黑骨头(去皮)88g浙贝母183g金丝矮陀陀(酒

三七伤科片

g三七54g九股牛(去皮)44g对节蓝7g黑骨头(去皮)88g浙贝母183g金丝矮陀陀(酒

二十五味阿魏散

主治:祛风镇静。用于五脏六腑的龙病,肌肤,筋腱,骨头的隆病,维命隆等内外一切隆病。用法与用量:一次1

再造丸

二次。《温热经解》方之再造丸:组成:真蕲蛇(去皮骨头尾各3寸,酒浸,炙,取净末)4两,两头尖(系草药

更多用到中药黑骨头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黑骨头 《验方新编》:[卷二十三跌打损伤经验各良方]接骨良方

先将骨头接好,或竹箸、或用杉木皮、或竹片扎好,再用药末糊上,干则换糊,月余即愈。磕头虫、荞面、黑小羊

《外科选要》:[卷上]痈疽诸症疮名十律

有黄头并白泡,发无定处速如飞。左为坐马右下马,尾骨头尖颧口疑。此物杀人能致命,火急攻医切莫迟。妇人之

《痰火点雪》:[卷二痰火潮热]附∶诸方

(童便蒸,四分)白马骨头(用酥油三分,炙至一钱)黑玄参(四分)丹参(一钱)姜(一片)茅根(一撮)水

《外科方外奇方》:[卷四]口牙部

在纸上。剪成碎条。卧时贴在患处。次早起时取出。有黑色可验。专治牙痛。哭来笑去方潮脑川椒(去目。各五

《普济方·针灸》:[卷十四针灸门]咳嗽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祖师麻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原形态 25 生境分布 26 性状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祖师麻的用法用量 210 附方 211 祖师麻的临床应用 2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祖师麻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祖师麻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祖师麻 1 拼音

zǔ shī má

2 《辞典》:祖师麻

21 出处

《陜西中药志》

22 拼音名

Zǔ Shī Má

23 来源

为瑞香科植物黄瑞香的根皮或茎皮。全年可采。

24 原形态

直立落叶小灌木,高达50厘米或较高,通体平滑无毛。根红**。小枝绿色或紫褐色。叶互生,常集生于小枝梢端;倒披针形,长3~6厘米,先端尖或钝,全缘,基部长楔形,下延成极短的柄,上面绿色。下面被粉白色霜。顶生头状花束,有花3~8朵,着生于光滑无毛的短梗上;无苞片;花被**,筒部长6~8毫米,裂片4,尖形,长约为筒长之半;雄蕊8,2列,着生于花被管的近顶部;子房1室。浆果卵形,鲜红色。花期6月。果期7月。

25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疏林中。分布陜西、甘肃、四川、青海等地。

26 性状

干燥根皮,呈带状,宽1~2厘米,边缘内卷成筒状,外表灰棕色至紫棕色,有纵皱及横纹,栓皮易开裂脱落。内表面浅**至淡棕色,光滑,有纵纹理。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富纤维性。气微,味微酸苦。

同科植物结香(参见"梦花"条)和陜西瑞香的根皮及茎皮亦同等入药。

27 性味

《陜西中药志》:"辛苦,温,有小毒。"

28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止痛散瘀。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头痛,胃痛,跌打损伤。

①《陜西中药志》:"止痛,散血,补血,有麻醉性。用于跌打损伤,周身疼痛,头痛,心胃痛,腰腿痛。又治四肢麻木。"

②《陜西中草药》:"祛风除湿,温中散寒。治感冒,风湿疼痛,中风麻木,半身不遂,皮肤痒疹。"

29 祖师麻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煅研为散。

210 附方

①治心胃疼痛:祖师麻一钱五分,甘草三钱。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②治腰腿疼痛:祖师麻、防风、土青木香、羌活、独活、透骨消、乳香、小茴、甘草,黄酒煎服;女加四物汤,男加四君子汤。(《陜西中药志》)

③治四肢麻木:祖师麻三钱,水煎,煮鸡蛋十个。每日早晚各吃一个,并喝汤一、两口(冬天用较好)。(《陜西中草药》)

④治风寒感冒:祖师麻二钱,生姜、葱白为引。水煎服。(《陜西中草药》)

211 祖师麻的临床应用

治疗关节炎:将祖师麻制成20%祖师麻醑,用纱布四层浸透,敷于患处,盖一层塑料布后包扎。10~30分钟后,局部有热感、灼痛;4~6小时后出现水泡。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泡内积液,经3~5天泡皮结痂脱落。以后根据病情再敷,一般2~4次即可。或用祖师麻细粉200克,加凡士林800克,调成软膏,取适量敷于患部。上盖塑料布,包扎。约6~8小时局部出现水泡,处理方法同上。亦可制成20%祖师麻膏药,用时将其烤热,待温贴于患部。贴敷30小时后,局部出现痒感、热感、红丘疹、渗出液,于第5~6天揭去膏药。待局部症状消失后,根据病情再贴,一般贴2~3次。共治疗风湿性关节炎50例,良性关节炎38例,外伤性关节炎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腰痛、肌肉痛11例;结果共治愈66例(占595%),好转38例(占342%),无效7例(占63%)。祖师麻作为发泡剂,可使局部循环改善,起到祛瘀活血,舒通血脉的作用。用药后如局部无反应,则疗效不佳。治程中少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如皮疹、发热、嗜睡,但均无不良后果,停药数日自行消失。醑剂和软膏局部反应较重,适用于较重患者;膏药适用于老年体弱、儿童、妇女等的腰腿痛。本品对皮肤、粘膜有穿透力,加工制作时须注意防护。

212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祖师麻的方剂 归麻止痛膏

ao标准编号:WS3B091091处方:祖师麻150g当归80g铁棒锤70g山莨菪60g薄荷

祖师麻膏药

yao标准编号WS3B345698本品为祖师麻经适宜加工制成的膏药。性状本品为摊于布上的黑膏

祖师麻关节止痛膏

ao标准编号:WS3B345598处方:祖师麻樟脑冰片薄荷脑水杨酸甲酯苯海拉明二甲苯麝香性状

太乙救苦辟瘟丹

佩,可涂。《良方集腋》卷上:别名:太乙救苦丹、卢祖师解毒辟瘟丹组成:麻黄(16两,去根节,晒,取净末

更多用到中药祖师麻的方剂

用到中药祖师麻的中成药 祖师麻注射剂

拼音:zǔshīmázhùshèjì英文:祖师麻注射剂说明书:药品名称:祖师麻注射剂剂型:2ml。

祖师麻片

mápiàn英文:祖师麻片药典标准:品名:祖师麻片ZushimaPian处方:祖师麻1100g制法:

归麻止痛膏

ao标准编号:WS3B091091处方:祖师麻150g当归80g铁棒锤70g山莨菪60g薄荷

祖师麻膏药

yao标准编号WS3B345698本品为祖师麻经适宜加工制成的膏药。性状本品为摊于布上的黑膏

祖师麻关节止痛膏

ao标准编号:WS3B345598处方:祖师麻樟脑冰片薄荷脑水杨酸甲酯苯海拉明二甲苯麝香性状

更多用到中药祖师麻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祖师麻 《回生集》:《回生集》原叙

十载以来,屡治不瘥。戊申岁恭设乩坛,求治于葛仙翁祖师,乩示云,此膝痛即系积痰所致。幸赐方药,宿疾顿除

《达摩洗髓易筋经》:原叙三·增演易筋洗髓经合编序

易筋洗髓,自达摩祖师西去后,慧可祖师将洗髓携去云游,易筋藏少林壁中。由是道分为二∶习洗髓者仅能收心养

《医学心悟》:[卷一]人参果

昔者纯阳吕祖师,出卖人参果,一纹一枚,专治五劳七伤,诸虚百损。并能御外邪,消饮食,轻身不老,却病延年

《验方新编》:[卷二十三跌打损伤经验各良方]救死活命丹

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吕纯阳祖师仙药,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验方新编》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百二十穴玉龙歌]穴法歌

目录 1 拼音 2 堇菜科植物犁头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如意草 21 如意草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3 蕨科植物蕨的嫩叶·《中医大辞典》·如意草 31 如意草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如意草的用法用量 36 化学成分 37 如意草的药理作用 4 堇菜科植物如意草的全草·《中华本草》·如意草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英文名 44 如意草的别名 45 来源 46 原形态 47 生境分布 48 性状 49 性味 410 功能主治 411 如意草的用法用量 412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如意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如意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如意草 1 拼音

rú yì cǎo

2 堇菜科植物犁头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如意草

如意草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江西民间草药》记载的犁头草之别名[1][2]。

21 如意草的别名

瘩背草、铧头草、如意草、犁嘴草[1]。

22 来源及产地

堇菜科植物犁头草Viola japonica Langsd的全草[1]。分布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等地[1]。

23 性味

苦、微辛,寒[1]。

24 功能主治

功在清热解毒,化瘀排脓,凉血消肿[1]。

①治痈疽,疔疮,目赤肿痛,咽喉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化脓性骨髓炎[1]。煎服:9~15g(鲜品30~60g)[1]。

②治毒蛇咬伤,瘰疬,鲜品捣敷并取汁内服[1]。

3 蕨科植物蕨的嫩叶·《中医大辞典》·如意草

如意草为中药名,出自 《南京民间药草》,为唐·崔禹锡《食经》记载的蕨之别名[3][2]。

31 如意草的别名

山风尾、蕨儿菜、三叉蕨、如意草、狼萁[3]。

32 来源及产地

蕨科植物蕨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 var latiusculum (Desv) Underw的嫩叶[3]。分布全国各地[3]。

33 性味

苦,寒,有小毒[3]。

34 功能主治

功在清热,滑肠,降气,化痰[3]。治食隔,气隔[3]。

35 如意草的用法用量

煎服:9~15g[3]。

36 化学成分

叶含多种蕨素(Pterosin)、蕨苷(Pteroside)等印满酮类化合物[3]。还含致癌物:蕨内酰胺(Pterolactam)[3]。又含蕨甾酮(Pterosterone)等[3]。尚含欧蕨苷、紫云英苷和以5咖啡酰氧基莽草酸为主要成分的毒性部分[3]。

37 药理作用

尚含欧蕨苷、紫云英苷和以5咖啡酰氧基莽草酸为主要成分的毒性部分,有降白细胞,生成血栓并破坏维生素 C的作用[3]。本品有较强的致癌作用,还抑制全身骨骼造血系统功能[3]。

4 堇菜科植物如意草的全草·《中华本草》·如意草 41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42 拼音名

Rú Yì Cǎo

43 英文名

allgrass of Arcuaate iolet

44 如意草的别名

白三百棒、红三百棒

45 来源

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如意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hamiltoniana D Don[Varcua ta Bl; Valata Burgersd]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46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35cm。根茎横走,粗约2mm,褐色,密生多数纤维状根,向上发出多条地上茎或匍匐枝,地上茎通常数条丛生。淡绿色,节间较长;匍匐枝蔓生,节上生不定根。基生叶三角状心形或卵状心形,先端急尖,稀渐尖,基部通常心形,边缘有疏锯齿,长153cm,宽255cm,具长柄;茎生叶与基生叶片相似,叶柄较短;托叶披针形,长510cm,全缘或具极稀疏的细齿和缘毛。花淡紫色或白色,单生于叶腋,具长梗,花梗中部以上有2枚线形小苞片;花萼卵状披针形,基部附属物极短呈半圆形;花瓣较短,有明显的暗紫色条纹,基部具长约2mm的短距。子房无毛,花柱呈棍棒状,柱头2裂,两侧裂片肥厚,向上直立,中央部分隆起呈鸡冠关。蒴果长圆形,长68mm,粗约3mm,无毛,先端尖。花、果期较长。

4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溪谷潮湿地、沼泽地、灌丛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云南等地。

48 性状

性状鉴别 多皱缩成团。根茎上有细根,基生叶多,具长柄,茎生叶有托叶,托叶小披针形。叶片湿润展平后,宽心形或近新月形,边缘有波状花基生或茎生叶腋生,淡棕紫色。蒴果较小椭贺形,长8mm。气微,味微苦。

49 性味

辛麻;微酸;性寒

410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阏止血。主疮疡肿毒;乳痈;跌打损伤;开放性骨折;外伤出血;蛇伤

411 如意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1530g。外用:适量,捣敷。

412 摘录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节蓼 21 拼音名 22 竹节蓼的别名 23 来源 24 生境分布 25 性味 26 功能主治 27 竹节蓼的用法用量 28 摘录 3 《中华本草》:竹节蓼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竹节蓼的别名 34 来源 35 原形态 36 生境分布 37 栽培 38 性状 39 性味 310 归经 311 功能主治 312 竹节蓼的用法用量 313 各家论述 314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竹节蓼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竹节蓼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竹节蓼 1 拼音

zhú jiē liǎo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节蓼

21 拼音名

Zhú Jié Liǎo

22 竹节蓼的别名

扁竹蓼、飞天蜈蚣、百足草、蜈蚣竹、鸡爪蜈蚣

23 来源

蓼科竹节蓼Homalocladium platycladum (F Muell)Bail,以茎、叶入药。

24 生境分布

广东、广西。

25 性味

甘、淡,平。

26 功能主治

行血祛瘀,消肿止痛。主治痈疮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及蜈蚣咬伤。

27 竹节蓼的用法用量

鲜品1~2两。外用适量。

2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竹节蓼

31 出处

出自《广西中药志》

32 拼音名

Zhú Jié Liǎo

33 竹节蓼的别名

观音竹、铁扭边、上石百竹、飞天蜈蚣、蜈蚣竹、扁竹花、斩蛇剑、鸡爪蜈蚣、蜈蚣草、扁竹、对节草、竹节山草、百脚山草、大本飞天蜈蚣、斑竹相似、寒忌竹、鹅江草

34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竹节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malocadium platycladum(FMuell. Ex Hook.)LH. Bailey[Coccoloba platyclada FMuellex Hook.]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取,晒干或鲜用。

35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l3m。茎基部圆柱形,木质化,上部枝扁平,呈带状,宽712mm,深绿色,具光泽,有明显的细线条,节处略收缩。叶互生,多生于新枝上;无柄;托叶鞘退化成线状,分枝基部较宽,先端锐尖;叶片菱状卵形,长420mm,宽210m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在近基部有一对锯齿。花小,两性,簇生于节上,具纤细柄;苞片膜质,淡黄棕色;花被5深裂,淡绿色,后变红;雄蕊67,花丝扁,花药白色,比花被短;雌蕊1,花柱短,3枚,柱头分叉。瘦果三角形,平滑,包于肉质紫红色或淡紫色的花被内,呈浆果状。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3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栽于庭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资源分布:原产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

37 栽培

栽培要点:喜温暖、湿润及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土壤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为适宜。扦插或播种繁殖。春季4月进行。生长期间应施肥、浇水、修剪、设支架。冬季温室越冬,最低温度不得低于8℃。

38 性状

性状鉴别 带叶茎校平滑无毛。枝扁平,宽712mm,节明显,节间长l2cm,表面有细密平行条纹,浅绿色或褐绿色,质柔韧。叶片菱状卵形,长0.42cm,宽0.21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柄极短;托叶鞘退化为一横线条纹。气微,味微涩。

39 性味

甘;淡;性平

310 归经

肝;肺经

311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去瘀消肿。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312 竹节蓼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场,1530g,鲜品60~120g。外用:适量,捣敷。

313 各家论述

1《广西中药志》:拔毒消肿。治毒蛇及蜈蚣咬。

2《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退癀消肿,行血去瘀,生新止痛。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314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竹节蓼的方剂 竹节霜

uāng《疡医大全》卷二十四引《百效》:组成:新竹节上霜。主治: 因热毒马口结蕊,或粗衣擦损。用法

甘羌麻附饮

羌活、防风、薄荷、黄芩、麻黄、全蝎、僵蚕、白芷、竹节附、细辛。功能主治:头痛,风寒痰湿侵入三阳者。用

竹节丸

iēwán《外台》卷二十六引《范汪方》:组成:烧竹节3分,雷丸3分,锡屑2分,橘皮1分半。主治:三虫

加减星附六君子汤

fùliùjun1zǐtāng处方:制南星1钱,竹节白附子(酒炒)7分,人参1钱5分,白术2钱,茯苓

内府牛黄丸

ǔniúhuángwán《证治宝鉴》卷二:组成:竹节白附子2两(为末,用狗胆67枚,取汁搅匀,仍入

更多用到中药竹节蓼的方剂

用到中药竹节蓼的中成药 活络消痛片

灵仙100g当归150g制川乌40g制草乌40g竹节香附20g丹参150g乳香(制)15g没药(制)

活络丸

方:蛇蕲(酒炙)420g麻黄900g羌活900g竹节香附900g天麻900g乌梢蛇(酒炙)225g细

前列通片

为中成药,主要成分为黄芪、肉桂油、黄柏、车前子、竹节香附、琥珀、泽兰、蒲公英、八角茴香油。具有清利湿

回天再造丸

g、厚朴70g、僵蚕(炒)140g、麝香70g、竹节香附280g、当归280g、赤芍280g、茯苓2

再造丸

醋炒)10两,何首乌(酒炙)20两,黄耆20两,竹节香附20两,大黄20两,骨碎补10两,红曲5两,

更多用到中药竹节蓼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竹节蓼 《药性切用》:[卷之三下木部]天竺黄

性味甘寒,清心利窍,豁痰定惊。乃竹之津气结成片,片如竹节者真。《药性切用》

《炮炙大法》:[草部]白附子

(竹节者良炮去皮得火良)《炮炙大法》明缪希雍公元1622年

《医方简义》:[卷二中风]星附六君子汤

(二钱)茯苓(三钱)炙甘草(五分)陈胆星(八分)竹节白附子(酒炒八分)姜半夏(一钱五分)橘红(八分)

《雷公炮制药性解》:[卷五木部]天竺黄

泻少阴之火,火去而惊邪诸证靡不疗矣。产三竺国,即竹节内黄粉,然多有伪者,须辨其片片如竹节者真。《雷公

《验方新编》:[卷二十三跌打损伤经验各良方]五龙丹

目录 1 拼音 2 《饮膳正要》卷一 21 组成 22 功效 23 羊皮面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羊皮面 1 拼音

yáng pí miàn

2 《饮膳正要》卷一 21 组成

羊皮2个(挦洗净,煮软),羊舌2个(熟),羊腰子4个(熟,各切如甲叶),蘑菇1斤(洗净),糟姜4两(各切如甲叶)。

22 功效

补中益气。

23 羊皮面的用法用量

上用好肉酽汤或清汁,下胡椒1两,盐醋调和。

古籍中的羊皮面 《奇效简便良方》:[卷四损伤]跌打损伤湿烂不干

羊皮金纸,以金面贴伤处,过夜即愈(兼治冻疮湿烂)《奇效简便良方》

《验方新编》:[卷十九足部]脚跟因钉鞋擦破损伤

足跟红肿溃烂流水,用广东羊皮金纸一张,看患处之大小,以剪刀剪成膏药样,将金面向伤处贴之,过一宿即愈。

《外治寿世方》:[卷三足]钉鞋打伤足跟

羊皮金面贴伤处。过宿即愈。又脚胫被靴山擦破者。用白蜡(五钱)藤入麻油融化。涂伤处即消。《外治寿世方》

《验方新编》:[卷十三跌打损伤]跌打损伤湿烂不干

并治冻疮湿烂。羊皮金纸,以金面贴伤处,过夜即愈,神效之至。又方∶寒水石二钱,,研细末,敷之,立见功效

《本草纲目拾遗》:[卷九器用部]皮金纸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