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纳兰词的赏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2收藏

关于纳兰词的赏析,第1张

木兰词

作者: 纳兰性德

拟古决绝词谏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赏析

无疑,该阙词章与白氏《长恨歌》皆涉及唐玄宗和杨玉环那段毁誉参半的爱情故事。

站在政治的角度,李隆基荒*废国。

从感情的意义上来看,虽然唐玄宗迫于三军众怒,无奈将杨贵妃赐死马嵬坡,从此生死诀别、阴阳永隔,唐玄宗却始终信守当初七夕夜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纵“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种用情深远的爱情故事,试问谁人不动容?

当然,我们已无法考证这段真挚爱情故事是否属实,权且和纳兰一样,首先肯定这段风流佳话。

纳兰此词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锦衣郎。

起句非常新奇,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分离,倒不如保持“初见”时那种若即若离的美好。

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

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人生若如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人生若如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的这句词,极尽婉转伤感之韵味,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人生种种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仿佛因这一句而涌上心头,叫人感慨万千。

初见,爱恨情愁的开始。刚登场的意气风发,初相遇的情不自禁,都只开了个头。大好河山似锦前程,要怎样去指点激扬?偶然遇见或刻意安排,将有怎样一段波澜不惊或铭心刻骨的故事?未知的前方是若隐若现的风景,充满期待和不期而遇的惊喜。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的惊鸿一瞥定格念念不忘的美丽画面,一切都将保持最初的好奇和新鲜状态,那些踌蹉满志的初生牛犊总是那么朝气蓬勃,那些羞涩的欲言又止有许多种神秘的可能,一切都像清晨的露珠般晶莹剔透,像朝阳般明亮灿烂。

果真如此,又怎么会悲画扇呢?但流光容易把人抛,又岂止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谁能抵挡光阴的利箭?华年易逝,姹紫嫣红只付与了断井残垣,刻骨铭心只能只归了风轻云淡,相看两不厌产生了审美疲劳,卿卿我我变成了相顾无言。春风十里后来却是冷月无声,雄姿英发后来只能遥想当年,仙葩美玉后来成了水月镜花。

初见时人面桃花的惊艳,来年却是物是人非的落寞。长生殿里的信誓旦旦,却变成了马鬼坡前的“江山情重美人轻”。初见时回眸一笑的百媚,已变成此恨绵绵的哀怨,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隔了江山。朱丽叶与罗密欧一见倾心,却得知他是仇家之子,惊问:“要是不该相识,何必相逢!”他们之间,隔了生死。《罗马假日》里的公主和记者浪漫邂逅而相恋,最终却不得不回到各自的世界,再见时只能恪守身份默默无言,他们之间,隔了世俗。《半生缘》里,曼桢和世钧18年后重逢,都知道再也回不到从前,他们之间,隔了流年。

小时候听故事,总是急着问:“后来呢?”后来,原来并非全然美好。人生是一场盛筵,初见总是琳琅满目热气腾腾,之后酒冷茶凉。悲伤的,不是这残羹冷炙,是这似水流年。

超爱的~~

蛇。

蛇在中国古代中多以负面形象出现。“人心不足蛇吞象”形容蛇的贪婪;《农夫和蛇》的寓言写出了蛇的狡猾和冷血;狠毒之人被形容为“蛇蝎心肠”。

蛇又是巫术鬼怪的重要角色。《山海经》中就有 “食象,三岁而出骨”的巴蛇,“其音如薯”的鸣蛇,柴桑飞蛇。《续博物志》中“中木则折,中人则害”的钩蛇;《格致镜原》中七尺人蛇“人立而行,出则群相聚,遇人辄嘻笑,笑已即转噬“;《酉阳杂俎》载孙叔敖斩双头蛇,为救后人埋之,最后竟未死反官致楚相;清人陈鼎在《蛇谱》载广西唤人蛇,应者“虽去隔数十里蛇必至“;梁绍壬的量人蛇;《神异经》中的率然蛇……[30]

在中国古代神话的画廊中,女锅和伏羲均为人首蛇身,《鲁灵光殿赋》所描写“伏羡鳞身,女姻蛇身”,古籍《帝皇世纪》《路史》《拾遗记》《史记补三皇五帝》中也有记载。河南南阳军帐营东汉早期墓画像石,伏蔑执矩,女娲执规,上身着衣,下露蛇尾,相对而立。出土于新疆的唐代古墓中的伏羲女娲交合像,上身呈现俊男妇女的风貌,但他们腰身以下依然是交合在一起的蛇躯。

蛇是无足的爬行动物的总称,属于有鳞目,是冷血动物。蛇类全身布满鳞片。所有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目前全球共有3,000多种蛇类。为了配合蛇类窄长的身体,成对的内脏(如肺、肾)会在蛇体前后排列,而非左右互对。部分蛇类拥有毒性,能令被其咬击的生物受伤、疼痛以至死亡,而且蛇毒的主要目的并非自卫,而是具备侵略性、征服性的。生物研究指蛇类大概于白垩纪时代由蜥蜴类衍生而成,不过亦有专家认为部分蛇类早已有能生活于水中的器官,因此不会是作为陆地霸主的爬行类所衍生的

 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以下是我整理的有关成语典故(通用10篇),欢迎阅读。

成语典故 篇1

 负重致远

 “负重致远”这则成语的“负”是背着;“致”是送到。比喻能肩挑重任。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东汉末,襄阳大名士庞德公有个很有才学的侄儿,名叫庞统。那时候,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常去拜访庞德公,和庞统也成了好朋友。庞德公非常赞赏他俩的才能,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在庞德公的眼中,他俩都是当世俊杰。

 周瑜任南郡太守时,庞统在他手下任功曹。不久周瑜病死,庞统送葬到吴郡。吴郡很多文人早就听说庞统的名声,所以等他将要西归南郡去的时候,大家都去看望他。连当时非常有名的文人陆绩、顾劭Ghdo)、全琮等也去了。

 大家在昌门聚会话别,谈古论今,非常欢畅。谈论间,众名士请庞统评论一下在座人员。

 庞统先评江东著名学者陆绩,他说:“陆先生像是一匹跑不动但脚力强劲的马,有超逸的才能。”众名士听了,都说他评到了点上。接着,庞统又评顾劭。他说:“顾先生好比是一头跑得很慢的耐劳的牛,但能够背负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有人请他评评自己,他颇为自负地说:“为帝王出谋划策,治理天下,我还是可以胜任的。”

成语典故 篇2

 安然无恙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处理,赵威后是一个很能干的妇女。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赵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齐国使者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赵威后笑着说:“不是,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赵威后和使者的对话的原文是: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这也就是后来演化出的“安然无恙”这个成语。

成语典故 篇3

 城狐社鼠

 “城狐社鼠”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为非作歹的坏人。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谢辊传》,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晋朝时候,朝廷上有个左将军叫王敦,他的长史官是谢辊,他俩常在一块议论朝廷上的事情。有一天,王敦对谢辊说:“刘隗这个人,奸邪作恶,危害国家,我想把这个恶人从君王身边除掉,以此来报效朝廷。你看行吗”

 谢鲲想了一想,摇着头说:“使不得呀,刘隗的确是个坏人,但也是城狐社鼠啊!要挖掘狐狸,恐怕把城墙弄坏;要用火熏死老鼠,或用水灌死老鼠,又怕毁坏了神社庙宇。如今这个刘隗就好比那城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他是君王左右的近臣,势力相当大,又有君王作靠山,恐怕不容易除掉他。”

 王敦听了谢辊的话,虽然心里不高兴,也只好罢休。

成语典故 篇4

 推心置腹

 汉平帝的大司马王莽篡夺汉朝政权以后,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声势最大的是赤眉军和绿林军。公元23年,农民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与王莽的42万大军展开决战,其中一个叫刘秀的将领十分活跃。在这一战役中,王莽被打得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不久,农民军就攻进了京城,杀死了王莽。皇族刘玄被尊为天子,刘秀因立了大功,被封为萧王。

 刘秀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并不甘心让刘玄做皇帝。刘秀在黄河以北一边与反对刘玄的零散农民军作战,一边扩充自己的势力。公元24年,刘秀在魏州和蒲阳大败赤眉军,收编了投降的部队,封降军的主帅为列侯,其他带兵的军官也都任命了官职。

 可是这些投降的官兵很不放心,担心将来被刘秀消灭。刘秀看出他们的心病,便采取了一项出人意料的措施:下令每位降将仍旧回旧部,统率原来所属的兵马;他自己则只带很少的随从,到各投降部队去巡视,并不对他们加以戒备,以表示对他们的绝对放心。这些投降的官兵见刘秀把他们当作自己人,立刻解除了心中的疑虑,互相议论说:“萧王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了,放在别人的腹中,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难道还不该为他赴汤蹈火吗”所以,官兵对刘秀十分服从。《后汉书·光武帝本纪》里的原话是:“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将“推赤心置人腹中”句概括为“推心置腹”的成语。

成语典故 篇5

 开卷有益

 出处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太平)御览》第三卷;因事有阙(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释义

 开卷:打开书本;益:益处;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

 成语故事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成语典故 篇6

 三寸之舌( sān cùn zhī shé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通畅用来形容人善于辩论,据理力争。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20个文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

 后来,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平原君觉得平时对他毫无印象,考问了他一番后,勉强同意他一起去。

 貌不惊人的毛遂,其实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到楚国后,他和同行的19个人谈论起天下大事,头头是道,大家对他的学问和辩才都佩服不已。

 平原君与楚平王会谈那天,两人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未谈出结果。19个门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奋勇上殿去看看情况。

 毛遂按着剑从容不迫地走上了台阶。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却紫握剑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敢当着我主人的面对我如此无礼,不过是倚仗楚军人多势众罢了。但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里,楚军再多也没有用。”

 接着,毛遂义正词严地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楚、赵两国的关系…说明赵国派使臣来缔约联合抗秦,乃是为了救助楚国,而不只是为了赵国自己。

 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就与平原君一起举行了缔约仪式。这样,联合抗秦的大事圆满办成。

 平原君带一行人回到赵国后,和人谈起毛遂这次的功劳,感慨万分他说:“我今后再也不敢谈论识别人才的事了。我识别过的人才,多达上千人,少说也有几百人。自以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过我的眼睛,但却偏偏没有识别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等国宝。毛先生对楚国的那一席话,胜过了百万雄师!”

 从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为上宾。

成语典故 篇7

 暗无天日

 清朝康熙年间,盱眙县知县朱宏祥被提升为闽浙总督。他到广东不到半载,就使广东全省利兴弊除。

 然而,在朱宏祥到广东以前,这里的往来商旅不知死了多少,但就是找不到凶手,一个个都成了无头冤案。譬如:朱肇运主仆两命尽丧;吴学伊主仆3命尽丧;谢俊卿男女5命尽丧。这些人的死,都是凶手将他们的肚子剖开,将石头放进他们的肚子里,然后沉入水底的。

 据说,朱宏祥一到任,城隍认定他是清官,就前去告诉他上述凶杀案是老龙舡户干的。

 朱宏祥听到这一报告后,就到广东东北老龙津这个地方去捉拿凶手,结果擒获了50多名驾船人。经审讯,才知道他们是以舟渡商旅为名,诓客人登上他们的船,再通过放蒙药或烧闷香使客人昏迷,然后下手将客人剖腹纳石,沉入水底。这些船户结帮为害,致使这个地方社会极端黑暗。

 暗无天日的意思是:形容在反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成语典故 篇8

 异曲同工

 西汉时期有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和扬雄都是以词赋见长,司马相如是汉景帝时期的人,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辞藻华丽;扬雄是汉成帝时人,作品有《甘泉赋》《河东赋》,主张修政。唐朝文学家韩愈评价说“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出处唐朝·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释读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成效。

成语典故 篇9

 学富五车

 春秋战国之交,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革,政治的动荡,引起了学术文化的变化和进步,私人讲学也开始兴起。私人讲学,把知识传授给统治阶级的下层以至民间,打破了贵族和史官对于知识的垄断,这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进步。随之而来的,是私人藏书的出现。最早致力于私人讲学的的孔子,他那里就有《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籍。战国时学术空气十分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新的著作。相传苏秦有书数十箧,著名的哲学家惠施“其书五车”,形容学识丰富的成语“学富五车”就是由此而来

 而竹简始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代,流行至公元三世纪的东晋。

 是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图书。在春秋战国时代, 出现了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竹简成为各家著书说的主要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如:老子、庄子、孟子、孔子、孙子等。

 成语“学富五车”中的五车其实就指五车竹简书。

 学富五车”和“才高八斗”都是称誉学识渊博的。学识怎样用车载量呢原来这里有两个典故。

 我国古人已开始用竹片或木片作为信息载体。用以书写的竹片叫做“简”,又称“策”;用于书写的木片,叫做“方”,又称“犊”。

 “学富五车”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的代表人物。这里是说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道术很多,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后来人们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车”等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王安石《赠外孙》:“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用“学五车”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学富五车”的典故,反映了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所使用的传播手段。这么多的简册,运输、存放都很麻烦,人们常形容说:“汗马牛”、“充栋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栋”的成语。

 “八斗”是南朝谢灵运称颂三国魏国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见无名氏《释常谈》)看来,谢灵运对自己的才学也是相当自负的。以后,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喻作文采高超的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可叹》诗中写道:“宓妃愁坐芝天管,用尽陈王(即曹植)八斗才。”在这里,诗人借用了“才高八斗”这一典故。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成语典故 篇10

 “发奸擿伏”这则成语的擿是揭发奸邪,使其无法隐藏,形容吏治精明。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

 汉宣帝时,有个执法不避权贵的官员,名叫赵广汉。他在任颖川太守期间,曾经秉公办案,诛杀许多残害百姓的豪强。后来调到都城长安任京兆尹,经常亲自办案,捉拿坏人。在办案中,他仔细分析案情,寻找线索,并到现场勘察。有时发现可疑情况,亲自出马,制止尚未发生的案件,往往当场抓住案犯。

 有个名叫苏回的人,在宫中当侍卫,两个坏人了解到他很有钱,便在路上将他劫走,随即向家属勒索赎金。案子报到京兆尹的衙门,赵广汉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最后终于发现了劫人者的住处。于是他立即带了官兵赶到那里。到了那人住处,赵广汉考虑到硬冲进去抓人可能伤及人质苏回,便想出一个办法:叫副手前去喊话。那副手敲敲门对里面的人说:“里面的人听着,京兆尹赵某要我传话,劝你们千万不要杀被劫持的人质。他是皇帝的侍卫,杀了他你们也就完了。要是放了他,自己投降,侥幸逢到朝廷发出赦令,还可以获得宽大!”

 那两个坏人听说是赵广汉在门外,想想没有其他出路,只好把人质放了,开门叩头求饶。

 赵广汉对他们还了礼,说:“幸亏你们没有杀了人质,这样对你们总有些好处。”

 两个坏人被关进监狱后,赵广汉实现诺言,吩咐狱卒好生对待他们,并送酒肉给他们吃。

 按照当时法律,犯这种大罪的人要斩首。到了冬天,终于要执刑了。赵广汉叫人事先给他俩买好棺木,并且派人告诉他们。这两人感激涕零,表示死了也决不怨恨。

 赵广汉在任职期间,经常能把藏匿的坏人坏事揭露出来。就连一般隐藏未露的情况,他也能了解得非常清楚。一次他召某地一个亭长来问事,那亭长路过界上,界上的亭长开玩笑似地托他问候赵广汉。亭长到了京城,赵广汉问事完毕后问道:“界上亭长托你问候我,你为什么不代他问候?”那亭长赶紧叩头谢罪,说确有这件事。赵广汉又说:“你为我问候界上亭长,勉励他忠于职守,好好报效朝廷。”

 《汉书》的作者班固在为赵广汉作的传中叙述了上面这些事迹后,又评论说,他揭发坏人坏事,发现隐藏未露的情况,就像神一样灵。

是《吕氏春秋》和《列子汤问》。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传说又叫高山流水或高山流水觅知音。最早见于公元前四世纪的《列子汤问》为故事雏形,公元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在《列子汤问》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改编丰富,并增加了结局。此为高山流水故事的基础版本。西汉的《韩诗外传》、《淮南子》、《说苑》,东汉的《风俗通义》、《琴操》、《乐府解题》等等众多古籍纷纷援引。

明代冯梦龙把这个故事写到了自己创作的《警世通言》小说中,名字叫《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在这篇小说中伯牙成了乐官俞伯牙,钟子期却成了汉阳的樵夫,上古的一小段百来字的典故此时完全变成了人物、地点、情节样样俱全的话本小说。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但是这一句话虽然广为流传,脍炙人口,但是如果仔细分析的话,恐怕真正清楚"弱水"之意的人也并没有多少。那么"弱水"到底是什么呢?"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又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呢?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

第一、从古籍记载分析"弱水"到底是什么。"弱水"意具体水名、地名。

众所周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留存了许多古代典籍。而《山海经》便是其中之一。在《山海经》中,就曾出现了不止一个"弱水"。它们分别出现在《西山经》的劳山和《大荒西经》的昆仑之丘。除此之外,弱水在《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等书中,也都曾有所记载。

据史料记载,弱水还可以指某一条河流。弱水大致位于中国的西部或北部,也就是现在青海、西藏一带。而在现实中,黑水河从甘肃酒泉到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那一段便被称之为"弱水"。在《尚书·禹贡》中,将天下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洲。而在雍州部分,更是记载了以下内容: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 漆沮既従,沣水攸同。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

而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弱水向西流,泾河则汇入渭河,而漆沮水则与洛水一起汇合入黄河。这一条记载,也就证明了古代的"弱水",存在指某一条河流的意思。况且在《山海经》中,更有记载:"劳山,弱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洛 。"这里的弱水,也是指今陕西北部的洛水上游的某处支流,同样也有指河流之意。

除此之外,弱水还可以意指水力太弱、无法泛舟的河流。单单从字面意思分析,弱就是轻的意思,可指水的浮力之小,难以覆舟。据《山海经》记载:"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这也就是说,弱水本身没有浮力,放一片草叶上去都会下沉。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弱水又指水力太小,难以泛舟的河流。

第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在佛教故事中,意味懂得取舍,有舍有得。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曾出现在佛教故事中。有一日,佛祖在菩提树下遇到了一个不快乐的人。但此人有钱、有势,身边更是有一个琴瑟和鸣的妻子。于是佛祖问道:"你为什么不快乐呢?"这个人回答道:"虽然我有这样的条件,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取舍,因此感到不快。"佛祖听了之后,便给这个人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人落入了沙漠,就快要口渴而死了。此时佛祖出现了,怜悯他的困境,便给了他一湖的水供其解渴。但此人却滴水未动。佛祖对此很是不解,问他为何不喝。这个人却振振有词:"湖水太多,而自己的肚子又太小,难以一口将湖水喝干。既然如此,还不如一口都不喝。"而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过于贪心,要懂得宿舍。弱水虽有三千,但我却只取一瓢饮便已经足以。

第三、这句话也同样曾出现与《红楼梦》中。

"弱水"的第一次出现,是在《红楼梦》的第二十五回,书中记载"形容那跛足道人: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

而这里出现的"弱水",也并非上文所说的,是河流或者取舍的意思,而是指神仙出没,遥不可及的地方。

而"弱水"的第二次出现,则是在第九十一回。其中林黛玉借问禅之名,问贾宝玉自己和薛宝钗,他到底喜欢哪一个。而贾宝玉呆愣半刻,就明确地向林黛玉表示"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坚定了自己对林黛玉的爱。而黛玉听后,也是莞尔一笑,和宝玉斗起了禅意。所以《红楼梦》中,"弱水"的第二次出现,指的又是专一的,忠贞不渝的爱。

因为世间男女的情感,本就和弱水一样飘摇难定,女子如蒲苇,男子如松柏,弱水象征了爱情的飘摇,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则代表对于爱情的忠贞。这也就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现实意义。

你好!

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人们所喜爱,也是最晦涩难懂的代表作,是唐诗中的佳作,也是现代朦胧诗派的偶像,因而,对这首诗理解,也就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故拟作逐句赏析,加入一己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锦瑟无端五十弦”锦瑟的制造者是在什么样的人生境况中想到造锦瑟呢?锦瑟为什么要五十弦呢?这弦、柱中有青春年华,峥嵘岁月,浮光掠影般的重现,刻骨铭心般的凸现。弹奏者、制造者在锦瑟中倾注了毕生心血,浇灌着锦瑟,使锦瑟在岁月的光与影、声与色中被打磨得多姿多彩、熠熠生辉。看到锦瑟,引发人们种种联想与猜测,其间的人生故事是春风和暖、是夏雨滂沱、是秋风萧瑟、还是冬风凛冽。一弦里有一年四季变化莫测、风起云涌的故事情节,五十弦里又该有多少呢?五十弦都演奏起来又将是怎样的翻波涌澜呢?一弦一柱,点点滴滴、层层叠叠,堆砌了多少爱恨情仇,留下了多少遗憾愧疚,花样年华里的故事不应该波澜不惊。有多少绿肥红瘦,又有多少竞绿争红?事非经过谁知个中滋味,事曾经过谁又能用巧言令语准确表达个中三昧。无端的锦瑟,你为什么要无缘无故地被制造、被打磨、被经过、被弹奏、被创造、被篡改、被压没、被摧残呢?

  “一弦一柱思华年”琴弦瑟瑟,必有佳音。锦瑟的世界里曾经有过花样年华的精彩。追忆逝水年华,那年华里有青春逼人的气息和卓尔不群的追求。年少轻狂所以一切都不在话下,一切都可以拥为己有,雄睨天下放眼四海欲使全球天翻地覆,热血男儿不免要奔走江湖浪迹天涯建功立业,就是书生也要施展才华匡世济民为国分忧,锦瑟弹奏过多少疆场征战和朝廷争辩的画面,序齿排班上书言事战旗飘飘沙场角逐赢得生前身后名,十面埋伏的音符在激荡地跳跃出绚丽的人生画卷。大弦嘈嘈小弦切切,春风中,月夜下,曾有甜美的爱神撒播过爱的种子,一抹绯红曾把俏脸装扮,一缕情思曾把寸心搅乱,一枝柳条曾将情郎牵拌。红楼里至情至性的女子演绎了多少人间春色和情爱故事,锦瑟轻拢慢捻,娓娓道来。这华年里有青春骄傲的歌喉传唱内心的纯洁和欲求。自然,一切不会一帆风顺。会有少年维特式的烦恼,会有秋日私语的宁静素美,会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怅惘悔恨,会有波浪翻滚的内心煎熬。虽然如此,可仍然像夸父逐日般做堂吉珂德式的英雄。思往昔,峥嵘岁月稠。

  “庄周晓梦迷蝴蝶” 是庄周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是鱼儿在水中游玩嬉戏得不亦乐乎呢,还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锦瑟的音符曾经为迷惘的思考者留下一席之地。就是那蝴蝶,从战国的哲人思索演变成梁山泊与祝英台坟前的情侣精灵,又成为网络上流行音乐引起轰动效应的始作俑者,就是那蝴蝶,翩然飞翔在花从中,把花花世界,锦绣乾坤看了个遍,在蝴蝶的世界里有自然界的花开莺飞,情意绵绵,牡丹雍容华贵,芍药纯洁无暇,迎春俏皮泼辣,腊梅傲然怒放,桃花灼灼其华,海棠睡姿可爱,荼麋花事未了,榴花亮得耀眼,荷花红得别样,蓼花红得发紫,桂花飘香千里,菊花独占鳌头,百花十月朝圣,蕉花独出心裁,水仙结交两季……。这蝴蝶就着花丛把鸳鸯蝴蝶梦唱了个酣畅淋漓。庄周从梦中醒来,蝴蝶已翩然远飞,留下一帘幽梦,任后人千古凭吊,思绪悠悠。世事变化无常,早年的雄心壮志已化做过眼云烟,儿女情长难免英雄气短,这一梦不是黄粱美梦,不是梦回吹角连营,而是十年扬州的薄幸梦,是弹铗归来呢还是鼓盆而歌,不得而知。庄周不应迷蝴蝶啊!

  “望帝春心托杜鹃”惜春常怕花开早,匆匆春又归去。锦瑟声声,弹奏着高尚者的墓志铭。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要做尧舜的继承人,将江山拱手让与自认为有才德的君王,谁料识人不淑,大好河山交与了不会理政的庸碌之辈,比之刘皇叔大意失荆州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更为凄惨,禅位退隐的结局不是天下大治,上下融合,而是分崩离析,支离破碎,最后国破家亡,一代君王的魂魄竟身死化鸟,每在暮春季节啼苦,以至口中流血,啼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在杜鹃的啼叫声中,有汉献帝违心被挟、郁勃难舒的激愤之音,有刘阿斗乐不思蜀,装疯买傻的无奈之举,有唐哀帝无力为治,拱手相让的凄惨之路,有宋徽宗遗祸子孙,靖康之难的变节之事,有崇祯帝励精图治,回天乏术的牵强之行,有宣统帝逆流而上,复辟无望的没落之道……华年逝去,理想落空,空有一腔遗恨向谁诉说,谁又有时间去听一个落魄者的理想抱负呢?在魑魅魍魉把关,百鬼夜行昼走的世界里,望帝的春心有谁能解,又有谁能变大乱为大治呢?杜鹃声声,精卫在衔木填海,杜鹃声声,刑天在舞动干戚,杜鹃声声,霸王在乌江别姬,杜鹃声声,玄宗在京外偷安……。锦瑟的曲调在这里变奏而为异音,感世伤时,终成迷梦。

  “沧海月明珠有泪”沧海桑田天天变,时世如棋局局新,可无论世界怎样变幻,锦瑟的曲调里不会再有青春激昂的声响,李白的飘逸潇洒终究要被杜甫的沉郁顿挫所代替,大李杜的盛唐气象终究要被小李杜的晚唐迷失所代替。即使如此,“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心态也不会及时做转化,与时俱进也要有个摆脱过去的渐进过程,回想昨日的辉煌,看看眼下的窘迫,不免百转千回,心不能平了,“南海有鲛人……其眼能泣珠”在月明之夜,在清风之中,鲛人泣泪,颗颗成珠,诉说了无尽的哀怨与彷徨、凄凉与迷惘。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珍珠从蚌壳中生出,蚌壳在大海中孕育,其孕育过程痛苦而艰辛,在月明海静之时,蚌就向月张开。蚌中珍珠得月之光华,才显得分外晶莹。月亮是天上珍珠,珍珠是水中月亮。珍珠在蚌壳中憋得太久,只能在月夜才可露面,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因为等待的过程过于长久,堆积的思念过于漫长,所以倾吐之时,便如汪洋一泻千里,天上飘动着浮云,地上吹动着微风,海上荡漾着细浪,天上人间,此时无声胜有声,比之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虽说多了些时间,可其有关风月的浪漫和如胶似漆的爱恋却没有丝毫的削减。月华如水,耀亮了珍珠,珠光若月,辐射了大海。在遥遥相对的视线里,发现和丰富着彼此的美丽,散发和成熟着相互的魅力。这个时候的珍珠不再是鲛人泣泪,而是大放异彩。即便流泪,也是喜极而泣。经过等待和思念更懂得珍惜和拥有,经过离乱和颠沛更明白长治和久安。并不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是以浪漫的心态,积极的行动来渴望,来迎接下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来临。

  “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玉石天下闻,日暖生烟成奇观。陕西蓝田县东南的蓝田山,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所产玉石质地优良。在阳光的照耀下,发生了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加上玉石自身资质优良,玉器本身吸纳天地精华蕴藏玉气,在日光的朗照中自会冉冉上升,形成不可多得的自然美景。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鬼斧神工,天地造化,妙手偶得。自然的美景,除了给予人们感官上的享受之外,更多的是带来了精神上的想象与思考。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感生活正如这如烟的玉气,遥看成烟近却无,距离产生的朦胧美感只能是在远观不亵玩的前提下产生。这种暗藏心底却接近不得的爱恋,这种单相思式的追求,这种怕接近而丧失了爱的功能的心理,让原本就迷惘的内心显得更加彷徨和无助,暗恋如梦如烟般飘渺于阳光下内心世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爱愈切恨愈深,接近了,靠紧了,相互要求了,在爱的甜蜜转化为生的重压,不堪其累的反复重叠式的家常生活会使童话中的王子变成一丈之内的夫君,公主蜕变为灰姑娘,这个时候的生活正如阳光下生烟的玉石,是玉石由顽石一块雕磨成价值连城的宝玉的过程,也是夫妻由热恋中的情人升格为生活中的亲人的过程,没有狼烟四起,没有烟花示爱,又见炊烟升起,又闻人间烟火。爱情演变为亲情的过程大抵如斯,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爱情生活如此,政治生活也当若是,“致君尧舜上”的理想既有虚无缥缈不能实现而焦灼等待的过程,又有能够实现需要锻造身心而日暖生烟的过程。在理想和现实的相互打磨下,顽石成玉,玉汝予成。

“此情可待成追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面对爱情生活上的扑朔迷离,政治生活上的回环曲折,日常生活中的凄清迷离,任何人都难免魂牵梦萦,割舍不了。风光旖旎无限、令人甜蜜陶醉的纯情世界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如亭亭净植,香远益清的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只能是等待,等待高潮的来临。拥兵百万夺天下,朝做朝堂号群雄的政治生涯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如雍容华贵,领袖群伦的牡丹,可欣赏而不可攀折。只能是等待,等待时机的成熟。闲看诗书乐观天,品酒茗茶赛神仙的闲散生活是望而不可即的,如遗世独立、飘逸出尘的菊花,可敬慕而不可玩笑。只能是等待,等待上天的垂青。这种种感情生活在等待中成为追忆。追忆逝水年华,青春的世界美妙至极。哪个少男不风流,哪个少女不怀春,对朦胧而神秘的感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过程,其本身就是净化心灵,健康成长的过程。柏拉图式的爱恋让多少寂寞不堪,骚动不已的年轻人化做传播福音、追逐事业的天使。在释放自身能量,展示自我特长,吸引众多目光的过程中,英俊的少年嬗变为自信的青年,在发挥自身优势,绽放如花笑靥,引领时尚风头的过程中,漂亮的少女渐变成柔情的女子。这种充满期待和神往,充满病态式的痛苦蜕变和戏剧式的喜悦接纳的过程,是等待的过程,也是令人追忆,不能忘怀的过程。青春的世界里更多的是对于功名利禄的追逐,“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不等闲,少年头上青丝生,贺大功”是理想的境界,“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更是追逐的目标。因为年轻,所以锋芒毕露,因为年轻,所以无所顾及,因为年轻,所以壮怀激烈。可是年华易逝春易老,回首往事,本该不因虚度年华、碌碌无为而悔恨,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岂能事事顺心,有些事情只能是等待,只能是期待,只能成为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迷惘给了我迷惑的眼神,我却用他来寻找清醒。”情感生活中的种种悲欢离合,显然不是处于一种状态中,有“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欢乐时光,也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伤怀时分,年轻的时候,更多的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及至到一定年龄后,才能够宠辱不惊,淡定自如地看待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然而,事情并不是那样简单。“树欲静而风不止”,禅定的境界不会持续太久。个人的生活好象并不是完全由自己把握,于是还有“红稣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的落寞时分,回首往日如歌岁月,难免心潮起伏,怎能不发出惊呼:“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就这样,在跌宕回环中完成了对情感生活的认知和审美过程。其实“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于爱情生活,原本没有统一的模式,只有个性化的追求,两个本来陌生的异性,由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相亲一步步发展,最终成为围城中夫妇,这中间发生的情感波折,爱的旅程,别人有发言权,自己更有体悟力,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即使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流言蜚语,又怎能抵的上“乳燕飞华屋”“东城渐觉风光好”的如胶似漆。于是,迷惘变成了迷醉,想象变成了行动,现象变成了本质。经历了风雨后更懂得珍惜的重要。惜缘惜富惜人生,爱花爱家爱生活。政治生活中迷宫似乎更难说破,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气干云,有“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疆场驰骋,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战战兢兢,有“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醍醐觉醒,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一时豪兴,有“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苦闷彷徨,有“宦途弃掷须甘分,回避红尘是所长”的决绝思考,有“往事不可追,来日犹可谏”的心底呼唤,有“田园将芜胡不归”的愤慨激怒,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欣喜若狂。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俊逸……种种情思,不一而足,身处其中,岂不迷惘!

  对《锦瑟》的剖析,好象还有言已尽而意未穷的地方,“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好在“道可道,非常道”、“得意忘言”、“得鱼忘筌”、“不入窠臼”是更理想的境界。期待《锦瑟》有更出彩的解读和赏析,期待李商隐有更多的追星者和粉丝族。

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五十弦,《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虽一般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诗的一、二两句是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水流年的追忆。

诗的颔联与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在颔联中,庄周梦蝶的故事见《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 ”诗句中的“晓梦”,指天将亮时做的梦。“迷蝴蝶”,指对自己与蝴蝶之间的关系迷茫。面对群雄逐鹿,变化剧烈的战国社会,庄周产生了人生虚幻无常的思想,而李商隐则是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动乱,命运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用此典故,还包含着他对爱情与生命消逝的伤感。他似乎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与怨愤倾泄出来。望帝的传说见《寰宇记》说:“ 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子规即杜鹃。诗人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深沉的悲伤,只能托之于暮春时节杜鹃的悲啼,这是何等的凄凉。

颈联紧接颔联,《新唐书·狄仁杰传》载:“(狄仁杰 )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少有才名,孙权谓其父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珠”、“玉”乃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

诗人借这两个形象,体现自己禀具卓越的才德,却不为世用的悲哀。

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总揽所抒之情,“ 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运用了典故、比兴、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它们创造出明朗清丽、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

可能不够详细,但望你满意!

 从 成语 典故 中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无论您是莘莘学子,还是已为人父母之人,都可以从中得到营养,感受到 传统 文化 的浩瀚。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有趣的 成语 故事 典故,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鹤失众的故事

 成语: 爱鹤失众

 拼音: ài hè shī zhòng

 解释: 比喻因小失大。

 成语故事:

 公元前668年,卫惠公的儿子姬赤成为卫懿公后,不思富国强兵之道,整天喜欢养鹤,甚至荒唐到给鹤封官位,享官禄,百姓怨声载道。北方狄国借机出兵攻打卫国,卫国士兵根本不抵抗就逃散,卫懿公被狄兵所杀。

  白头如新的故事

 成语: 白头如新

 拼音: bái tóu rú xīn

 解释: 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邹阳有一次因为受人诬陷,被梁孝王关进监牢,准备处死。邹阳十分激愤,他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了一封信,信中列举事实说明:“待人真诚就不会被人怀疑,纯粹是一句空话。”

 他写道:“荆轲冒死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可是太子丹还一度怀疑他胆小畏惧,不敢立即出发。卞和将宝玉献给楚王,可是楚王硬说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他的脚。李斯尽力辅助秦始皇执政,使秦国富强,结果被秦二世处死。所以 谚语 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双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头发都白了,也还是像刚认识时一样;真正相互了解,即使是初交,也会像老朋友一样。”

 梁孝王读了邹阳的信后,很受感动,立即把他释放,并做为贵宾接待。

  抱残守缺的故事

 成语: 抱残守缺

 拼音: bào cán shǒu quē

 解释: 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初作“保残守缺”,见于《汉书·刘歆传》:“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西汉时,有一个叫刘歆的人,字子骏,是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曾拜为黄门郎(内廷侍从官)。后来与刘向共同掌管校勘和整理典籍,进行学术研究。在校勘工作中,他阅读了不少秘藏的古籍,发现了一本古文《春秋左氏传》,爱不释手。经过研究,刘歆认为,《左传》是一本珍贵的文献资料,便建议为《左传》等古籍建立学官。汉哀帝(刘欣)知道此事后,就命刘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左传》等一批古书的义理。但诸博士既不同意为《左传》等建立学官,又不肯讨论研究此事。刘歆对众博士的这种态度很气愤,给管博士的太常写了一封公文,对此提出了批评和抗议。

 刘歆的信中写到:这些博士不学无术,孤陋寡闻,怀着害怕别人识破他们的私意,没有服从真理的公心,所以抱残守缺,因循守旧,而不肯探求新的学问。由于刘歆的信言词痛切,引起了博士们的怨恨并因此遭受到了诽谤。后来,刘歆自请到地方做了个小官。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伸出了“抱残守缺”这句成语,原意为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现多用以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成语典故相关 文章 :

1 典故故事

2 最著名的成语典故精选

3 精忠报国的成语典故

4 励志成语典故大全

5 带典故的常用成语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