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的书(关于中医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3收藏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的书(关于中医的)?,第1张

1、《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2、《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4、《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5、《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难经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原文)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人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解读)

“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 ”故 天有 无形的 精气,地有 有 形 的物 质。天有八节 (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节气合称八纪 ) 的 天 气,地有五方 ( 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 ) 的布局 , 所以 ,天地能成为万物生长的 根源 。

“ 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 阳气轻清 上 升于天,阴气重浊降于地,所以天地的运动和静止, 都 是 以 阴阳 为纲领的 ,因而能使万物的生、长、收、藏循环往复,永无休止。

“ 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 ” 只有那些贤明之人,对上顺应天气来养护头 部, 对下顺应地气来养护双脚 , 居中则依傍人事 效法阴阳 来养护五脏。天之气与肺相通,地之气与 咽喉 相通,风之气与肝相 通 ,雷 火 之气 与 心 相通 ,五谷之气 以 脾 相通 ,雨水之气 以 肾 相通 。

“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 ” 六经 ( 分为三阴三阳,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 好像大河 ( 六经要像自然界的川、河一样,越通畅越好 ) ,肠胃好像大海 ( 人生几十年所需要的营养都需要肠胃这个水谷之海源源不断地提供 ) ,九窍好像水 气储存和各自流通的地方 。

“ 以天地为之阴阳,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人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 以天地的阴阳来比喻人身的阴阳,那么人的汗就好像天地间的雨 , 人之气就好像天地间的风 , 人的暴怒之气就好像雷霆 , 人的逆气就好像久晴不雨 , 所以,养生如不符合天 的节气规律,不符合 地之 方位 ,那 灾害 疾病 就要发生 了。

今天学习了天、地、人之养生。在这里多说一下, 六经,如果六经经脉是调和的,是无病的征象,即使有些微小的疾患,也是可以不治而愈的。如果任何一条经脉出现上实下虚而不通的,这必定是横行的支络有邪气壅盛,并且干扰了正经气血而形成壅滞不通。治疗时应及时找出疾病的所在,施行泻法,这就是解结的方法 。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蓝灰粉蝶。根据查询游民星空得知,素问身边两个蝴蝶是一种叫做蓝灰粉蝶的蝴蝶。这种蝴蝶的翅膀上有淡粉色和淡蓝色的斑纹,优雅而美丽。蓝灰粉蝶生活在温暖的地区,喜欢在花丛中觅食。另外,还可以推测一种叫做红粉蝶的蝴蝶。

心病为病证名。指心脏的各种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心为火脏,主血脉,又主神明,开窍于舌。心病多由病邪内侵,或痰迷心窍、水饮凌心,或气滞血瘀,或心气心血不足所致。《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难经·十六难》:“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喜笑;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畹,有是者心也。”《脉经》卷六:“心病,其色赤,心痛短气,手掌烦热,或啼笑骂詈,悲思愁虑,面赤身热,其脉实大而数,此为可治。”《诸病源候论·心病候》:“心气不足,则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善忧悲,是为心气之虚也。”《太平圣惠方·心脏论》:“夫心虚则生寒,寒则阴气盛,阴盛则血脉虚少,而多恐畏,情绪不乐,心腹暴痛,时唾清涎,心膈胀满,好忘多惊,梦寐飞飏,精神离散,其脉浮而虚者,是其候也。”又:“夫心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阳盛则卫气不行,荣气不通,遂令热毒稽留,心神烦乱,面赤身热,口舌生疮,咽燥头疼,喜笑,恐悸,手心热,满汗出,衄血,其脉洪实相搏者,是其候也。”《本草纲目·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代君行令,主血,主言,主汗,主笑。本病:诸热瞀瘛惊惑,谵妄烦乱,啼笑骂詈,怔忡健忘,自汗,诸痛痒疮疡。标病:肌热,畏寒,战栗,舌不能言,面赤目黄,手心烦热,胸胁满痛,引腰背肩胛肘臂。”《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心主血,血即精也。心气原自有余,特精伤而失血,心便不足,故血甚则神明湛湛,血衰则志气昏蒙。凡火之有余,皆由血之不足,而血之不足又能使火益就衰也,然则心病之有余不足,讵得与运气司天之火*、火郁,徒属乎火者同视哉,亦惟握精以固其气,养阴以凝其神,以调剂其有余不足,使归于和而已。……以心为血脉之主,故其实其虚皆不见本脏而在血脉,其在血脉,必先于在经络者病之也。若胸腹腰胁时皆心与心

详见百科词条:心病 [ 最后修订于2015/12/3 10:13:08 共91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有

请到以下两个下载地址下载:

http://wenkubaiducom/searchword=%D6%D0%D2%BD%B9%C5%BC%AE%D5%E4%CF%A1%B3%AD%B1%BE%BE%AB%D1%A1&lm=0&od=0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D6%D0%D2%BD%B9%C5%BC%AE%D5%E4%CF%A1%B3%AD%B1%BE%BE%AB%D1%A1&from=class&format=

《黄帝内经素问》25宝命全形论诗解

题文诗:

天地有情,天复地载,万物悉备,天地气正,

正气生人,四时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

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日深,着于骨髓

盐令器泄,弦绝音嘶,木敷叶发,病深声哕

人有此三,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

绝皮伤内,血气争黑人生于地,悬命于天;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能应四时,天父地母;

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经脉;

天有寒暑,人有虚实圣医真情,法天择地,

不失四时,知经脉理,存八动变,五行更立,

达虚实数,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随应而动,和之若响,随之若影,独来独往

木得金伐,火得水灭,土得木达,金得火缺,

水得土绝,万物尽然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

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

乃施于人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

至其当发,间不容瞚手动若务,针耀而匀

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

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

伏如横弩,起如发机虚者实补,实者虚泻,

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

​如临深渊,手如握虎,全神贯注,无营众物

正文:

黄帝问曰: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

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内,血气争黑。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

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大小,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大小,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帝曰:愿闻其道。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瞚。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

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译文]

 黄帝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活着,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为之甚感忧虑。我要想解除他们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好?

        岐伯回答说: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好象很繁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人要是有了这样的现象,说明内脏已有严重破坏,药物和针炙都失去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黄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但思想上有些慌乱疑惑,因治疗不当反使病势加重,又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人们看起来,将要认为我残忍粗暴,究竟怎麽好呢?

 岐伯说:一个人的生活,和自然界是密切相关联的。人能适应四时变迁,则自然界的一切,都成为他生命的泉源。能够知道万物生长收藏的道理的人,就有条件承受和运用万物。所以天有阴阳,人有十二经脉;天有寒暑,人有虚实盛衰。能够应天地阴阳的变化,不违背四时的规律,了解十二经脉的道理,就能明达事理,不会被疾病现象弄糊涂了。掌握八风的演变,五行的衰旺,通达病人虚实的变化,就一定能有独到的见解,哪怕病人的呵欠呻吟极微小的动态,也能够明察秋毫,洞明底细。

 黄帝道:人生而有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天地二气相合,从经纬上来讲,可以分为九野,从气候上来讲,可以分为四时,月行有小大,日行有短长,这都是阴阳消长变化的体现。天地间万物的生长变化更是不可胜数,根据患者微细呵欠及呻吟,就能判断出疾病的虚实变化。请问运用什麽方法,能够提纲挈领,来加以认识和处理呢?

 岐伯说:可根据五行变化的道理来分析: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灭;土被木殖,就能疏松;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这种变化,万物都是一样,不胜枚举。所以用针刺来治疗疾病,能够嘉惠天下人民的,有五大关键,但人们都弃余不顾,不懂得这些道理。所谓五大关键:一是要精神专一,二是要了解养身之道,三是要熟悉药物真正的性能,四要注意制取砭石的大小,五是要懂得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能够懂得这五项要道,就可以掌握缓急先后。近世运用针刺,一般的用补法治虚,泻法制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若能按照天地阴阳的道理,随机应变,那末疗效就能更好,如响之应,如影随形,医学的道理并没有什麽神秘,只要懂得这些道理,就能运用自如了。

 黄帝道:希望听你讲讲用针刺的道理。

 岐伯说:凡用折的关键,必先集中思想,了解五脏的虚实,三部九侯脉象的变化,然后下针。还要注意有没有真脏脉出现,五脏有无败绝现象,外形与内脏是否协调,不能单独以外形为依据,更要熟悉经脉血气往来的情况,才可施针于病人。病人有虚实之分,见到五虚,不可草率下针治疗,见到五实,不可轻易放弃针刺治疗,应该要掌握针刺的时机,不然在瞬息之间就会错过机会。真刺时手的动作要专一协调,针要洁净而均匀,平心静意,看适当的时间,好象鸟一样集合,气盛之时,好象稷一样繁茂。气之往来,正如见鸟之飞翔,而无从捉摸他形迹的起落。所以用针之法,当气未至的时候,应该留针侯气,正如横弩之待发,气应的时候,则当迅速起针,正如弩箭之疾出。

 黄帝道:怎样治疗虚症?怎样治疗实症?

 岐伯说:刺虚症,须用补法,刺实症,须用泻法;当针下感到经气至,则应慎重掌握,不失时机地运用补泻方法。针刺无论深浅,全在灵活掌握,取穴无论远近,侯针取气的道理是一致的,针刺时都必须精神专一,好象面临万丈深渊,小心谨慎,又好象手中捉着猛虎那样坚定有力,全神贯注,不为其他事物所分心。

“四气调神大论”第二段(1)

原文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徐文兵讲,在《黄帝内经》中这一段是一个比较难讲的段,它讲的主要是天气不正常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天地正常的变化,这一段主要是讲,如果天气反常的话,你应该怎么办?(很多人说,这一段是“错简”,建议翻过去。)

实际上这一大段讲的是“阴阳之道与养生”。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气,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清澈的,它是一种能量。地就是有形的,如地势。我们经常说形式,那种形,你比如说摆出一种尖锐的形状,它就带着一种杀气,或者是一种利气。天气对的是地势。影响四季变化主要是天气。地势是污,是浊的。

徐老师讲,“天气是清净光明”的后面漏了一句话,即“地势阴暗晦浊”的,紧接下一句话叫藏德不止。《易经》里面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藏德是指地, 所以把那句话加上以后,就能理解了。

天气是清净光明,地势是阴暗晦浊。正是因为有了天和地,这两个阴阳的这种交互、互动。才会有地藏德,不止是讲天体运行不止。地势在那封藏不露。有了这个星星才不会掉下来。天地才保持了它这个固有的一种存在的状态。

我们常说“杞人忧天”, 忧的是地崩天坠。地崩,火山爆发这叫什么?不藏。星体掉下来就止了。它不是运行不止,就是止了。所以天掉下来。我们造人造地球卫星一样,它失去动力以后,它慢慢就掉下来,坠毁了,发射地球卫星,你要是发射一秒钟78公里以上,它居然能挣脱地球对它的那种引力,它会飞上去!这是背后推动它有个能量,这它才会环绕着地球运行不止。地呢,是属于阴暗晦浊,它能够封藏自己。封藏得比较好,才不会出现地震呀,山崩这种状态。它指的是这种是常态。如果天气是清净光明,而地又是那种封藏得体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一个是藏德,一个是不止,所以这时候处于一种常态。这就是:藏德不止,故不下也。这就是常态。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这句话整个连起来就是说,天是属阳性的,他应该有他的样子,它应该运行不止。地呢,属静的,主不动的,应该封藏得得体。天地配合好了,才会保持我们现在星球这种固有的状态。否则呢,这个天地就会不存在了。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

天明则日月不明,这就是指变态了,正常说天应是清净和光明,?太阳给了我们光,给了我们能量,推动万物生长,这是日。还有个晚上出来的叫月光,所以一个日加一个月就是我们中国汉字的“明”,是从日月出来的。如果太阳不照了,或者是月亮也变得阴暗了,那么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就来了。所以当日月天明,它后面漏字了,我们就那个则给它挪到前面,天明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有人说“天明”二字属错简)就是天体运行的常态。当日月不明的时候,邪害空窍,或者我们叫邪害孔窍。就说当没有阳光,足够的光照,照耀温暖我们的时候,人体得的病是什么呢?就是阴寒的邪气会渗透到我们身体的那种孔窍。

邪害空窍。 空窍,这个窍,就是人体本来是一个封闭的,但是它对外开放呢有几个窍,有几个窗户。我们经常说这人七窍流血而死。人有七窍,这七窍是指头上的七个窟窿。两个鼻子,两孔;两个眼睛,四个;两个耳朵孔,六个;加一张嘴,七窍。

为什么人的眼睛、鼻子、耳朵都是俩孔,而嘴只有一个孔,你怎么解释呢?这就是中医讲的,人顺应天地而生的这种形象,代表了背后它的属于那种阴阳的一种格局。我们经常说泰卦,泰是好,否是不好,泰卦是阴在上,阳在下。所以呢,俩眼睛是双数,一个嘴,单数,所以呢,处在这种天地之间,就是地球上为什么有生物,是因为天地有个交流,地气蒸腾上天为云,云变成雨下来,变成了雨。它有这种循环,才会诞生了所有的生物。所以是阴在上,阳在下,才会有生命。如果阳在上阴在下,为什么没有生命呢?阳是往上走,阴是往下沉的,所以这样就是个立诀卦。

人一出生,开始计时,老天规定你能留120年,所谓留,就是人的脑髓啊,逐渐就像那沙漏那沙子,往下通过脊柱脊髓往下漏,然后滋养到全身各个地方,漏漏漏没了,生命结束了。所以人的养生就是,怎么能节能减排,让自己的脑髓啊漏得慢点儿,让那个沙子漏的慢一点。 需要说的是双数为阴,单数为阳。人的乳头是俩个,肚脐一个,阴在上,阳在下。

七窍对外开放的时候,有阳光普照的时候呢,你接受的是阳气,如果这个阳气被遮住了以后,这时候呢,就会有阴寒阴邪通过这个窍,来深入到你的体内,这就叫邪害孔窍。

这种窍呢,就好像是你暴露给外界的这么一个通道,如果那个外界是春光明媚的话,你暴露倒无妨。如果出现这种日月不明的时候,你还在开着窗户,那你就容易受到外邪的侵害。

咳嗽,咳和嗽是不一样的,嗽是食管里面儿、胃里面儿的粘液往出排,叫嗽。咳是气管、支气管里面的气和痰往外走,所以这就是人的呼吸系统就会出现问题,很多人就因为吸入冷空气,还有的一些人是因为吃了很多寒凉的东西,通过胃来影响到他的肺,造成自己肺寒,也会出现这种邪害空窍的问题。 

就是说,当外面的太阳阳光和月亮的那种月光被蒙蔽的时候,人跟天地是相应的,它自身的阳气也出不来。人本身有一种保护自己的气叫卫气,它在平常是罩着我们自己。当一个人卫气特别强的时候呢,他就感染力也特别强,就是说你可能没和他有这种肉体的接触,你就能感觉到他身上有那种热量。 小伙儿火力壮。 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就它的阳气,但人的阳气跟天地相应,当天地被蒙蔽的时候,人的阳气呢就像冬天一样,也会自然地收敛到了人的体内,这时候呢,就是出现了这种阳气闭塞的这种情况,包括我们说这个鼻子不通气,鼻子不通气就是典型的阳气被闭塞住了啊,鼻塞。把鼻涕擤出来,它还是不通气。  有形的物质大家容易看到,无形的气大家看不到。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冒就是冒烟儿。“其人插手自冒心”,就是说心脏病发作的时候,人把两只手交叉着冒心,就是盖住。地气冒明啊,地气属阴,它把阳气给遮住了,盖住了,这叫冒。中医还有一个术语叫“眩冒”,眩就是那个目眩,眼前发黑,眼前有飞蚊症,就是眼前发黑,这叫眩。冒就是头好像有一个什么东西裹着一样,这叫冒。冒明就好象带个墨镜一样,给盖住,把那个光明给遮住了。

感冒就是外面的邪气,对你产生的这种感应,然后你出现了一种被蒙蔽的症状,很多人感冒以后出现的一个症状叫恶寒,他觉得冷,然后就盖了好多层被子,还觉得冷,测他一下的体温,发烧。什么意思?寒气已经进去了,就把他给蒙住,盖住了,这时候你不论自己外面蒙多少层被子,没用,你盖的保护的是外面,寒气已经进去了。

感是受到了影响,冒是被蒙蔽。 

则上应白露不下。

就是说日光和月光呢都被那种愁云惨雾给蒙蔽住了,人的这种精气神,就出不来了,科学家在说恐龙之所以灭绝的时候,有两个理论,一个是小星星撞地球。然后撞完地球以后粉尘、灰尘一下就把这个日光给遮住了。 地球一下变成个冰窖冷库了,所谓的生物全部灭绝了。这时候出现的就是“地气冒明”。

“云雾不精”,所有的生物都灭绝了,这就是换来了一个,包括现在我们说的火山喷发。大的火山喷发,喷发出来那种火山灰尘和烟雾,可以把那个局部的那种地域,就是足足地给盖住,这时候,火山爆发完了以后,如果能下点雨,就把它形成云和雾之后,变成雨降下来,火山灰落下来,太阳再出来,这还有生机。如果那面罩上个十天半个月的,这一带生物全完蛋了。 

身体也会出现这个问题,就是说没有阳气的那种鼓舞激荡的时候,人的阴寒的东西就会浮现上来。鼻涕、眼泪,所有这些粘液都会,所谓痰迷心窍,痰就是这种粘液,一下儿堵在那儿了,这个人不是癫就是狂。范进中举,就是让他老岳父,胡屠户一巴掌扇出一口痰,他才清醒,这也叫地气冒明,就把你的神明给遮住了,蒙蔽了。

白露不下,就是说天地中间这种交流就没了,我们经常说这个露水怎么结成的。白天没有露水,为什么?阳光普照,到了晚上,完全冰冻了,也没有露水,也是在那种凌晨的时候,正是下露水的时候,就说空气中的水蒸气,然后凝结成那个露水,就形成了,这时候天地间的交流被阻断以后。阳光没有照射,水蒸汽也上不去,就没有任何雨露的滋润,开始是没有阳光,最后正常滋润的雨露也没有了,表示生命的这种循环就停止了。

日月不明的时候也没有白露,就没有滋润我们身体这种眼泪、唾液、鼻涕,这时候怎么办?还是拔云见日,提高他的阳气,把他那些喝进去的东西,地气冒明遮蔽住我们阳气的这些东西给它化开。 就是扶阳化阴,争取让他天上那个云变成雨,这时候,不干燥了。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

交通,天地它有一个交流,地气蒸腾上去,要是光蒸腾,你看月亮上它也有太阳照,它蒸腾上去以后就散了,因为上面它没有大气层,我们地球上有个大气层笼罩着,它形成了一种密闭的小空间,有个小循环,本来是水,水蒸汽变成气,越往上呢高处不胜寒啊,它就凝结成水了。然后就将下来,这时候它就不走极端,到一定程度还能下来,这叫交通。如果是没有这种情况的话,然后就没有交通,交通就阻断了,生命的这种交通阻断以后呢,生命也就该完结了。

我们的身体里面的交通的过程是怎么完成的呢? 人体的精髓、精液在我们的头脑里面,头脑,我们说精沿着脊柱,脊髓下来,下到丹田。什么叫丹田?小火炉,就是好像把它蒸腾起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再蒸腾起来,通过任脉、督脉,然后再到脑子里面,这就是一个交通。我们经常说心肾要交,其实就是脑子里面的水,下降(到丹田)来,然后呢变成热气再蒸腾上去。这就是人的交通。如果人的这个交通断了,要么就是精下不来,要么是精化不成气,蒸腾不上去。这时人的交通也就完了。 

如果这个交通被阻断了以后呢,在地球上生长的这种生物,植物,包括动物,生命也就结束了。

名木多死,没名的木也多死,别说名木多死了。 这就是我们说的这种天地的一种不正常的一种状态。这个正常的状态就是地势坤,它是一种沉静不动的,天行健是一种运行不止的。另外,就是日月带来的是一种光明。在不正常的状态下就会,地动山摇。天不光明,没有这种光明的普照,愁云惨雾,如江南梅雨天,就是阳气不足。在这种不正常的天气状态下,人体和其它的动物和植物都会闹病,阳气不能通达到体表,阳气者闭塞,而这种阴寒浊物呢会把自己蒙蔽掉,人会活得不舒服,或者会闹病,甚至会要人的命。

“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藁不荣”

本来天气是清净光明的,就相当于我们身体里面有一种免疫和清洁的系统。人每天都在新陈代谢,就会产生一些废物和浊物,这种废物和浊物是属于阴寒污浊的东西。这种污浊的东西我们就叫恶,恶的东西。这种恶的东西需要被阳光或者阳气推动,一个是把它燃烧掉,就好像我们焚烧垃圾,把它烧掉,化掉,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排出。给邪气以出路,这样人体才会健康。可是在这种地气冒明,就是阴寒把阳气蒙蔽了,天气又不是那么阳光明媚的时候,这种阻塞恶毒的东西留存在体内,就会闹出很多病。

北方人不适应南方那种气候,因为南方湿浊、湿气很重,我们有个穴位叫会阴。什么叫会阴? 所以北方的很多人到了南方以后就会出现这种阴囊的这种湿疹啊,就是出现这烂裆。 一般是艾灸或者是用这种中药煎煮以后就敷在这种就是有湿疹的地方,还有个办法他们叫晒裆。

“风雨不节,”这个节就是应时而至叫“节”,应期而至、如约而至,我们讲到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春风拂面、雨水、谷雨,这都有它的正常变化规律,这里讲的是“风雨不节”,该刮风的时候不刮风,大六月的下起了雪,这就是要出问题。

“白露不下,则菀藁不荣”,“菀藁不荣”就是说在这种风雨不节、日月不明的摧残下,很多植物先死掉了。植物死掉以后草食动物也就没了,草食动物没了,肉食动物也就完蛋了。最后,它是个食物链。

人秋天像植物一样的表现就是末梢上,先掉头发,体毛、什么腋毛、阴毛等。 如果一洗头,大把大把脱发的时候,赶紧去调整自己身体吧,别折腾了。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

在这种日月不明的情况下,会出现那种阴风、贼风,前面讲过“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避之有时就是它有规律,比如晚上睡着了它会刮起贼风,窗户没关严,它会有贼风,当我们睡着了,阳气收回到体内的时候,贼会偷偷摸摸进来。但是在这种气候异常变化的状态下,这中贼风就不知什么时候就刮起来了。

数至,就是多次,频繁地来,中医号脉叫数脉,就是心跳非常快的时候叫数脉,比数脉还快的叫急脉。正常成年人的心跳一般是一分钟在六十到八十之间。我们讲叫一呼一吸之间要一息四至。如果低于六十,那就叫迟脉,或者叫缓脉。如果过了八十,甚至到九十、一百那叫数脉,或者叫急脉。这是自我衡量的一个标准。这叫贼风数至,就是频频地,这些贼风会光顾你。

我们常说该下雨的时候要下雨,但是这种雨是暴雨。暴雨也属于一种阴寒的东西,而这种贼风,它虽然属阳性,但是它跟你的身体的振动频率不一致,它会影响到你身体的很多运动的变化,比如说受了贼风以后它会让你产生一种震颤,它还会让你的某些部位产生麻痹,所以有些人会出现面瘫,面部神经或者嘴唇不自主地抽动。

“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 对这所有的不正常的气候的变化,一句话概括,就是天地四时变化,不按照四季那么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这时候就会伤害到很多人的身体健康。

“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就是说这个生物生长没达到高峰,就开始死掉了,夭折。央是极点、顶点的意思。 就是说人、生物或者是植物,有了生,还没长到头就死掉了。这叫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施,生气不竭。 ”

尽管生长的环境这么恶劣,但是那些圣人,逆从阴阳,能够在不正常的气候变化中去找到自己的平衡点的,能够通过一些人为的工作,能够在这种剧烈的折腾中能找到一种对身体有益的这种健康的方式的人,还能够保持自己身体的这种稳定。

就是说外面怎么变我能感应到,我也跟着变,绝对不会一根筋。不管你刮风下雨,我是立春了该干什么干什么,不对。有一种特殊的变态的时候你也学会到能以变(应变)。

所以“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身无什么病?有版本是“身无苛病。”苛是什么?我们常说苛刻。苛刻就是很刻薄的意思。真正苛是细,就是分得很细、很小的那种条目,就好像秦朝法家治国嘛,他把你偷一袋谷子判什么刑?偷几颗瓜判什么刑?他列得很细,噢,就这么治理,这叫苛政。

圣人能从之,能够及时捕捉到天地之间异常的气的变化,然后去调整自己的生活。你比如说该有阳光而没有的时候那我家里就得做做艾灸,我得点把火,我得睡睡火炕,那我们这个鼻子就不会堵住。我总是在强调两个字,要帮助大家恢复知觉。当你没有感觉的时候,你应该有知,你知道天不明、日月不明,地气冒名,阴寒太重的时候,那我就得用点儿辛温发散热的东西,保护我身上这一团阳气。

这一段说的是:

天之气,是清净光明的,蕴藏着清净光明的生生之德,运行不止,所以能永远保持它内蕴的力量而不会衰弱消亡。

如果天气阴晦,日月就会失去光辉,阴霾邪气也会乘虚而入,酿成灾祸。这会导致阳气闭塞不通,沉浊的地气遮蔽光明。云雾弥散,地气不得上应于天,甘露也不能降下了。天地之气不能交融,万物的生命就不能成长,就连自然界里的名果珍木也会枯死。

邪恶乖戾之气不能发散,风雨失节,甘露当降而不降,草木得不到滋养,就会失去生机,茂盛的禾苗也会枯竭凋败。狂风时时侵袭,暴雨不断袭击,天地四时的变化失去了秩序,违背了正常的规律,致使万物的生命在中途就死亡了。

只有圣人能顺应自然的变化,注重养生之道,所以身体就不会患严重的疾病。如果万物也能顺应自然变化,注重养生之道,那么它们的生气就不会衰竭。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