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辛夷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辛夷汤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鬼遗》卷三 71 组成 72 主治 73 辛夷汤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75 附注 8 《简明医彀》卷五 81 组成 82 主治 83 辛夷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辛夷汤 1 拼音

xīn yí tāng

2 处方

辛夷(去毛)甘菊花(去枝叉)吴白芷 前胡(去芦头)川芎 薄荷叶(去土)石膏 白术 赤茯苓(去皮)生干地黄 陈橘皮(去白)各30克 甘草(炙)60克

3 制法

上药同为粗末。

4 功能主治

治热邪壅肺,肺气不利,头目昏眩,鼻塞声重,咯咛稠粘。

5 辛夷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25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日服三次。

6 摘录

《御药院方》卷五

7 《鬼遗》卷三 71 组成

辛夷1升(去毛),大枣30枚,桂1尺,防风2分,白术、甘草1尺(炙),生姜2分,泽兰1升(切)。

72 主治

妇人妬乳。

73 辛夷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分温3服。

74 制备方法

上切。

75 附注

方中白术用量原缺。

8 《简明医彀》卷五 81 组成

辛夷1两,川芎1两,白芷1两,防风1两,羌活1两,荆芥1两,藁本1两,薄荷1两,木通1两,细辛3钱,升麻3钱,甘草(炙)3钱。

82 主治

肺气不利,头目昏眩,鼻塞身重,鼻渊涕水。

83 辛夷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2盏,煎1盏,食远温服。

古籍中的辛夷汤 《刘涓子鬼遗方》:卷三

分为三服,得快下数行止,不下更服。治妇人妒乳,辛夷汤方辛夷(一升,去毛)大枣(三十枚)桂(长一尺)

《证治准绳·杂病》:[第八册七窍门下]鼻

嚏喷,温卫补血汤。人参汤、辛夷散、增损通圣散、辛夷汤、醍醐散、通关散、防风汤、排风散、荜澄茄丸,皆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鼻]鼻塞

生甘草(七分)水二盏,姜三片,煎一盅,食后服。辛夷汤治肺气不利,头目昏眩,鼻塞声重,咯咛稠粘。辛夷

《普济方》:[卷五十六鼻门]鼻塞气息不通(附论)

般等分咀和同。二钱薄荷姜煎服。气息调匀鼻贯通。辛夷汤治肺气不利。头目昏眩。鼻塞声重。咯咛稠粘。辛夷

《医方集宜》:[卷之六鼻门]治法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三方之地黄膏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35 附注 36 摘录 4 《普济本事方》卷六方之地黄膏 41 组成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5 《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六方之地黄膏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症因脉治》卷三方之地黄膏 61 组成 62 功能主治 63 附注 7 《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方之地黄膏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世医得效方》卷十八方之地黄膏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84 摘录 9 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三方之地黄膏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三方之地黄膏 101 组成 102 制备方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11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方之地黄膏 111 地黄膏的别名 112 处方 113 制法 114 功能主治 115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116 使用注意 117 各家论述 118 摘录 12 《圣济总录》卷一○三方之地黄膏 121 组成 122 制备方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13 《圣济总录》卷一○四方之地黄膏 131 组成 132 制备方法 133 功能主治 13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14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方之地黄膏 141 组成 142 制备方法 143 功效主治 14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15 《圣济总录》卷一三八方之地黄膏 151 处方 152 功能主治 153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154 摘录 16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方之地黄膏 161 组成 162 制备方法 163 功能主治 16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17 《济阳纲目》卷六十四方之地黄膏 171 处方 172 制法 173 功能主治 174 摘录 18 《中藏经·附录》方之地黄膏 181 组成 182 制备方法 183 功能主治 18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185 摘录 19 《医灯续焰》卷十八方之地黄膏 191 处方 192 制法 193 功能主治 19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195 摘录 20 方出《普济本事方》卷六,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方之地黄膏 201 处方 202 功能主治 203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204 各家论述 205 摘录 21 《活幼心书》卷下方之地黄膏 211 处方 212 制法 213 功能主治 21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215 摘录 22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方之地黄膏 221 组成 222 制备方法 223 功能主治 22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23 《证治准绳·类方》卷七方之地黄膏 231 组成 232 制备方法 233 功能主治 23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24 《幼幼新书》卷五引《惠眼观证》方之地黄膏 241 组成 242 制备方法 243 功能主治 24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25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之地黄膏 251 组成 252 制备方法 253 功能主治 25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26 《眼科阐微》卷三方之地黄膏 261 组成 262 制备方法 263 功效主治 26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2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地黄膏 地黄膏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dì huáng gāo

2 概述

地黄膏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四首。

3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三方之地黄膏 31 处方

生地黄汁一升,松脂二两,熏陆香、蜡各一两,羊肾脂、牛膝各一两半[1]。

32 制法

药入地黄汁中,煎松脂及熏陆香,令消尽,即纳羊脂酥蜡,慢火煎成膏[1]。

于地黄汁中煎松脂及香,令消尽,即纳羊脂、酥,蜡,慢火煎令稠膏成,涂软帛上。

3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三方之地黄膏功能排脓止痛[1]。主治痈疽发背,溃后疼痛不止[1]。

3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外敷患处[1]。

35 附注

方中牛酥原作“牛膝”,据《附广肘后方》改。

36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三

4 《普济本事方》卷六方之地黄膏 41 组成

生地黄(捣泥为膏)、木香(为末)[1]。

42 制法

将地黄膏随肿大小摊纸上,掺木香末一层,又再摊地黄膏贴患处[1]。

43 功能主治

《普济本事方》卷六方之地黄膏主治损伤及肿痈未破者[1]。

5 《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六方之地黄膏 51 处方

鲜生地黄(捣汁)十斤,当归身一斤,芍药、枸杞子各半斤,天门冬、麦门冬各六两,川芎、牡丹皮各二两,莲肉四两,知母、地骨皮各三两,人参、甘草各一两[1]。

鲜地黄不拘多少(捣汁,以10斤为则,和众药汁同熬),当归身1斤,芍药半斤,甘杞子半斤,天门冬6两,川芎2两,麦门冬6两,莲肉4两,丹皮2两,知母3两,地骨皮3两,人参1两,甘草1两。

52 制法

上将众药用水2斗,煎1斗,去滓净.用生地黄汁同熬成膏。

53 功能主治

《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六方之地黄膏主治阴虚火旺发热[1]。

滋阴降火,养血清肝。主涝瘵。

5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水煎,去渣,和地黄汁同熬成膏服[1]。

55 摘录

《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六

6 《症因脉治》卷三方之地黄膏 61 组成

生地黄、当归、牡丹皮、白芍药、枸杞子、知母、人参、甘草、地骨皮[1]。

生地、当归、丹皮、白芍药、甘枸杞、知母、人参、甘草、地骨皮。

62 功能主治

主治精虚所致的中消[1]。

主治精虚中消,时食时饥,饥不欲食。

63 附注

本方方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1]。

7 《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方之地黄膏 71 处方

生地黄1合,黄连1两,黄柏半两,寒水石半两。

72 制法

地黄研自然汁,和药成饼子。

73 功能主治

《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方之地黄膏功在逐去热毒瘀血。主治眼外障。目被撞打,疼痛无时,瞳仁被惊,昏暗蒙蒙,眼眶停留瘀血;或风热赤目,热泪出。

7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要用时以纸贴目上。

75 摘录

《世医得效方》卷十六

8 《世医得效方》卷十八方之地黄膏 81 处方

生地黄(研如膏)木香(为末)

82 功能主治

《世医得效方》卷十八方之地黄膏主治跌打损伤,臂臼脱出,局部肿痛;及痈肿来破者。

83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视肿处大小,将生地黄膏摊纸上,再将木香粉撒布地黄膏上,然后再摊一层地黄膏。敷伤损处。

84 摘录

《世医得效方》卷十八

9 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三方之地黄膏 91 处方

生地黄、猪脂(不著水)。

92 制法

生地黄,纳脂中,令脂与地黄足相淹和,煎67沸。

93 功能主治

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三方之地黄膏主治鼠漏疮,愈后复发,或不愈,出脓血不止。

9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先以桑灰汁洗疮去恶汁,以地黄膏敷疮上,每日1换。

95 摘录

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三

10 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三方之地黄膏 101 组成

生地黄、猪脂(不著水)。

102 制备方法

生地黄,纳脂中,令脂与地黄足相淹和,煎67沸。

103 功能主治

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三方之地黄膏主治鼠漏疮,愈后复发,或不愈,出脓血不止。

10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先以桑灰汁洗疮去恶汁,以地黄膏敷疮上,每日1换。

11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方之地黄膏 111 地黄膏的别名

生肌膏

112 处方

生地黄(切)1升,(捣绞取汁3合),熏陆香2两,松脂2两,羊肾脂5合(煎),乌麻油2升,杏仁2两,蜡2两,石盐1两(研如粉)。

113 制法

上先下蜡微火令消,次纳羊脂令消.次下乌麻油,次下松脂令消,次下杏仁,次下熏陆,次下地黄汁,次下石盐,以微火煎之,令地黄汁水气尽,以绵滤停凝。

114 功能主治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方之地黄膏功在蚀恶肉,不著痂,先从内愈。主金疮、火疮、灸疮不能愈者。

115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生肌膏(《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八)。《太平圣惠方》有蜜二两。

116 使用注意

慎生冷、猪肉、鸡、鱼。

117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地黄凉血乳香定痛,松脂生肌,杏仁消肿,蜡补绝伤,羊脂祛风,麻油解毒石盐软坚。为金疮、火疮、灸疮通治之药。

118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

12 《圣济总录》卷一○三方之地黄膏 121 组成

生地黄、粟米饭淀(极酸者)各等分。

122 制备方法

上烂研相和如膏。匀摊于薄纱绢上,方圆可2寸。

12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三方之地黄膏主治目赤肿痛。

12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用贴熨眼,干热即换。

13 《圣济总录》卷一○四方之地黄膏 131 组成

生地黄(净洗,切,研)2两,黑豆2两(生捣末)。

132 制备方法

上药为膏。

13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四方之地黄膏主治暴赤眼肿痛。

13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临卧时,以盐汤洗眼后闭目,以药膏厚罨眼上,更不动,至晓。水润药令软取下。

14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方之地黄膏 141 组成

生干地黄3分,白及半两,白蔹半两,甘草(生,锉)半两,白芷3分,猪脂半斤(炼)。

142 制备方法

上除猪腊外,为末,入猪脂内熬成膏,候冷。

143 功效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方之地黄膏功在生肌。主治诸疮不合。

14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每日34次涂之。

15 《圣济总录》卷一三八方之地黄膏 151 处方

生地黄3斤(细切,捣绞取汁)。

152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三八方之地黄膏主治热痈肿结,热振焮痛,欲作脓。

153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上于铜器内慢火煎搅成膏。取敷肿处,以故帛涂贴之亦得。每日换35次即溃。

154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八

16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方之地黄膏 161 组成

生地黄(细切)3斤,乌鸡1只(去毛、肠、肚并足和骨,锉细)。

162 制备方法

上相和,捣研为膏。

16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方之地黄膏主治伤折,恶血结滞肿痛。

16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量患处多少,摊帛上缚之,日再易。

17 《济阳纲目》卷六十四方之地黄膏 171 处方

生地黄(酒洗净)1斤。

172 制法

上用水56碗,入铜砂锅内慢火煮干3分之2,用布续去汁,将滓捣烂,又用水2碗再熬减大半,又以布绞净。如此3次,将汁通和一处,入好蜜以甘苦得中为度,用文武火熬至滴水不散,似稀糊样,取起置冷地上1夜,出火毒,以瓷罐收贮。或加当归等分。

173 功能主治

《济阳纲目》卷六十四方之地黄膏主治血虚生疮,肌肤燥痒,自汗,遗精便多,妇人乳少。

174 摘录

《济阳纲目》卷六十四

18 《中藏经·附录》方之地黄膏 181 组成

石膏(煅)、藿香叶、蚌粉、香白芷、雄黄(研)各等分。

18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以生地黄自然汁调,稀调得所。

183 功能主治

《中藏经·附录》方之地黄膏主治一切痈疽,及毒虫所伤。

18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涂疮上四周,留疮头,已破者留疮口勿涂。干即再敷之,药厚以新水润之。

185 摘录

《中藏经·附录》

19 《医灯续焰》卷十八方之地黄膏 191 处方

生地黄3斤(捣取汁),茜草1斤(水5大碗,煎绞取汁,滓再煎23次取汁。)

192 制法

合2汁,缓火煎如膏,以瓶盛之。

193 功能主治

《医灯续焰》卷十八方之地黄膏功在久服乌须发。

19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每日空心温服半匙。一月髭须如漆。

195 摘录

《医灯续焰》卷十八

20 方出《普济本事方》卷六,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方之地黄膏 201 处方

生地黄(研如泥,成膏)、木香(为细末)。

202 功能主治

方出《普济本事方》卷六,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方之地黄膏主治内消痈肿。主打扑伤损,及一切痈肿未破。臂臼脱出。

203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以地黄膏随肿大小摊于纸上,掺木香木一层,又再摊地黄贴肿上。不过35次即愈。

204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生地黄气味甘苦微寒,入手足少阴厥阴,能凉血;木香气味辛温,入足太阴,能疏滞,打伤扑损、痈肿未破者,皆能内消。大凡损伤痈肿,必因气血不宣畅,今既气得疏,血亦流行,肿岂有不消者哉。

205 摘录

方出《普济本事方》卷六,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

21 《活幼心书》卷下方之地黄膏 211 处方

山栀仁1两半,绿豆粉1两半,粉草6钱。

212 制法

上药或晒或焙为末,用生地黄烂杵,取汁1两半,好蜜1两半,以薄瓦器盛,在铜铁铫中水煮成膏,如稀糊相似,候冷停分,入前药末,同在乳钵再杵匀,为丸如芡实大。

213 功能主治

《活幼心书》卷下方之地黄膏主治小儿口内舌上,生疮作痛,饮食难进,昼夜烦啼。婴儿胎热,生后旬日之间多虚痰,气急喘满,眼闭,目胞浮肿,神困,呵欠吸吸作声,遍身壮热,小便赤,大便闭,时惊烦者。

21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每以1丸至2丸,麦门冬煎水化下,不拘时候。儿大者每用1丸纳口内含化,或以新汲水调点舌上。

215 摘录

《活幼心书》卷下

22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方之地黄膏 221 组成

生地黄1斤(取汁),胡桐泪半两(细研),麝香1分(细研),白矾半两(烧灰细研)。

222 制备方法

先于银器中煎地黄汁,欲凝,下诸药,搅勿住手,膏成,于瓷盒中盛。

22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方之地黄膏主治牙齿宣露,齿根挺出,时出脓血不止。骨槽风痛。

22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涂齿根下。

23 《证治准绳·类方》卷七方之地黄膏 231 组成

大黄、黄柏、黄连、黄芩、赤芍药、当归、绿豆粉、芙蓉叶、薄荷各等分。

232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生地黄汁、鸡子清、蜜同调匀。

233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类方》卷七方之地黄膏主治赤肿疼痛,外障等眼疾。

23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贴太阳穴及眼胞上。

24 《幼幼新书》卷五引《惠眼观证》方之地黄膏 241 组成

郁金(皂荚水煮干,切细,焙干用)半两,豆粉半两,甘草1分(灸),马牙消(研)1钱。

242 制备方法

上用生地黄汁及蜂蜜对合,入盏内约2分许,熬成膏,和成药。

243 功能主治

《幼幼新书》卷五引《惠眼观证》方之地黄膏主治初生儿鹅口、重舌、重腭。婴孩胎受热毒或生下两目不开。

24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每服2皂子大,香熟水含化;或鹅翎扫涂口内亦得。

25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之地黄膏 251 组成

生地1000g,藤黄15g,红粉9g,冰片3g,广丹12g。

252 制备方法

上后4味为细末,备用。先将生地洗净,放砂锅内煮30分钟左右,取出捣烂,再放入原汤煮20分钟,过滤取滓。将滓再煮再滤,然后将滤出的药液放砂锅内,用大火煎熬成膏,以提起成丝为度。放入罐内待冷后,将备用药粉搅入即成

253 功能主治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之地黄膏主治淋巴腺结核。

25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先以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洗净疮面,用无菌敷料摊上药膏(不宜太厚),盖在疮口上,间日或3日换药1次。

26 《眼科阐微》卷三方之地黄膏 261 组成

生地2两,黄连1两,黄柏5钱,寒水石5钱,归尾2钱,红花2钱。

262 制备方法

先将地黄酒浸,捣烂如泥,和药成饼,摊油纸上。

263 功效主治

《眼科阐微》卷三方之地黄膏功在行血凉血,去热毒。主治撞损瞳人,瘀血疼痛,或风热赤目泪出等眼疾。

264 地黄膏的用法用量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来源 5 功能主治 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地黄实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地黄实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地黄实 1 拼音

dì huáng shí

2 出处

陶弘景

3 拼音名

Dì Huánɡ Shí

4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种子。

5 功能主治

《本草图经》:"阴干捣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功与地黄等。"

6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地黄实的方剂 地黄汤

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五十一方之地黄汤主治肾脏实热,心胸烦满,腹胁胀急,腰重不利。用法用量:每服

地黄散

,白蒺藜(去尖)1钱,沙苑蒺藜1钱,大黄(去皮取实者,锉,略炒)1钱。制备方法:上药为细末。功能主

生地黄饮

生蜜2合。主治:时疾壮热,头痛,鼻衄不止;胃气盛实,壅涩不宣,蕴积为热,口干烦渴。用法用量:每服微

地黄煎

五引《备急千金要方》之地黄煎主治足厥阴经有余,筋实极,足下满痛,四肢筋急。用法用量:地黄煎丸(《圣

地黄饮

于中风后遗症、各种脊髓病变之偏枯、失语属于精虚痰实者,亦可用于全身性瘙痒症。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

更多用到中药地黄实的方剂

用到中药地黄实的中成药 柏子仁丸

集解》:此手足少阴、厥阴药也。柏子仁安神而养心,地黄、续断、牛膝补肝肾而益冲任,卷柏、泽兰、活血脉而

舒痔丸

00g大黄100g荆芥(炭)200g茯苓100g地黄200g乳香(制)40g刺猬皮(炒、去刺)100

温肾全鹿丸

78g当归96g陈皮432g沉香96g红花30g地黄78g木香48g砂仁384g续断48g黄芩96g

参芪降糖颗粒

著者或治疗前症状较重者,每次用量可达8粒,一天3次。注意事项:有实热证者禁用,待实热消退后可服用。

益虚宁片

意事项:1忌油腻食物。2孕妇慎用。3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4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

更多用到中药地黄实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地黄实 《普济方》:[卷二百六十三服饵门]神仙服饵(附论)

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温酒下三十神仙服地黄实延年益寿方(出圣惠方)用地黄实不限多少。常以四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四]神仙服地黄法

州枣肉一斗。相和。搅令得所。为丸如弹臭物神仙服地黄实。延年益寿方。地黄实(不限多少)上常以四月采取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四·疮痈下]瘭疽第三

方八首瘭疽秘方,世所不传,神良无比。升麻干地黄枳实(炙,各二两)大黄(二两半)前胡(三分)犀角(一两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膀胱腑方杂补第七]苁蓉散

能使阴气强盛方。肉苁蓉五味子远志甘草(各一升)生地黄(三十斤取汁)楮实子慎火草干漆(各上八味以地黄汁

《医方集宜》:[卷之四诸虚门]治法

目录 1 拼音 2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方之七气汤 21 方名 22 七气汤的别名 23 组成 24 主治 2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26 各家论述 27 附注 3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之七气汤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全生指迷方》卷二方之七气汤 41 七气汤的别名 42 处方 43 制法 44 功能主治 4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46 摘录 5 《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方之七气汤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6 《类证治裁》卷二方之七气汤 7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七气汤 71 处方 72 炮制 73 功能主治 7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理伤续断方》之七气汤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9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之七气汤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0 《全生指迷》卷二之七气汤 101 方名 102 七气汤的别名 103 组成 104 功效 105 主治 106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07 制备方法 108 附注 11 《风痨臌膈》之七气汤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2 《普济方》卷一八二之七气汤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3 《外台秘要》卷十二引《深师方》之七气汤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36 用药禁忌 14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之七气汤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功效 144 主治 14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46 加减 147 制备方法 15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之七气汤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55 加减 156 制备方法 16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之七气汤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8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加减 19 《普济方》卷一八一引《澹寮》之七气汤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2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七气汤 1 拼音

qī qì tāng

2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方之七气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方之七气汤,其组成为人参、炙甘草、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切片焙干)五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水煎,食前服。治虚冷上逆,及七情内结,积聚坚牢,心腹绞痛,不能饮食[1]。

21 方名

七气汤

22 七气汤的别名

四七气汤、四七汤

23 组成

半夏1升,人参1两,生姜1两,桂心1两,甘草1两。

24 主治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方之七气汤治虚冷上气、劳气、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内结积聚,坚牢如杯,心腹绞痛,不能饮食,时发时止,发则欲死。

2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1日3次。

26 各家论述

《医方类聚》引《易简方》:此汤之巧,盖以半夏之性,可为君子,可为小人,各随其所流而为之。今半夏辅人参。甘草,而人参为君,甘草国老,故能使其和五脏,调七情,顺诸气。诸气既顺,不滞为痰,病可去矣。

27 附注

四七气汤(《保婴撮要》卷五)、四七汤(《内科摘要》卷下)。

3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之七气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之七气汤,其组成为半夏(汤洗)五两,姜厚朴、桂心各三两,茯苓、白芍药各四两,紫苏叶、橘皮各二两,人参一两。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七片,大枣一枚。水煎,空腹服。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气郁发,致五脏互相刑克,阴阳反戾,挥霍变乱,吐利交作,寒热,眩晕,痞满,咽塞[1]。

31 方名

七气汤

32 组成

半夏(汤洗)5两,厚朴(姜制)3两,桂心3两,茯苓4两,白芍药4两,紫苏叶2两,橘皮2两,人参1两。

33 主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之七气汤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气郁发,致五脏互相刑克,阴阳反戾,挥霍变乱,吐利交作,寒热眩晕,痞满咽塞。

3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7分,去滓,空腹

服。

35 制备方法

上锉散。

4 《全生指迷方》卷二方之七气汤

《全生指迷方》卷二方之七气汤又名大指迷七气汤。其组成为三棱、莪术、青皮、陈皮、香附、桔梗、藿香叶、桂心、益智仁各一两半,炙甘草三钱。为末,每服五钱,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水煎、食前服。治七情相干,阴阳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疼。《胡氏经效方》有沉香半两,无陈皮[1]。

41 七气汤的别名

大七气汤(《重订严氏济生方》)。

42 处方

京三棱 蓬莪术 青橘皮 香附子(去毛)陈桔皮(洗)桔梗 藿香叶 桂心 益智各45克 甘草(炙)9克 (胡氏《经效方》有沉香15克,无陈橘皮)

43 制法

上药为散。

44 功能主治

《全生指迷方》卷二方之七气汤治七情相干,气道壅滞,致成六聚,状如症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疼痛,攻刺腰胁,上气窒塞,喘咳满闷,小腹膜胀,大小便不利,或复泄泻,淋沥无度。

4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2片,大枣2枚,煎至150毫升,空腹时温服。

46 摘录

《全生指迷方》卷二

5 《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方之七气汤

《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方之七气汤,其组成为半夏(汤泡洗)三钱,桂心、延胡索(炒,去皮)各二钱半,人参、乳香、甘草各一线。加生姜五大片,大枣二枚,水煎,食远服。治七情为病,心腹刺痛不可忍;或外感风寒湿气作痛[1]。

51 方名

七气汤

52 组成

半夏(汤泡,洗)3钱,桂心(不见火)2钱半,玄胡索(炒,去皮)2钱半,人参(去芦)1钱,乳香1钱,甘草1钱。

53 主治

《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方之七气汤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气为病,则心腹刺痛不可忍,或外感风寒湿气作痛。

5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1服。用水2钟,加生姜5大片,红枣2枚,煎1钟,食远服。

6 《类证治裁》卷二方之七气汤

《类证治裁》卷二方之七气汤即四七汤[1]。四七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引《易简方》方。又名厚朴半夏汤、大七气汤、七气汤。半夏五两,茯苓四两,紫苏叶二两,厚朴三两。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七片,大枣一枚,水煎服。功能行气散结,化痰降逆。治痰气互结,咽中如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状如炙脔,或中脘痞满不舒,痰盛气急,呕逆恶心,及妇人恶阻等[2]。

7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七气汤 71 处方

人参、甘草(炙)、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切片焙干)五两。

72 炮制

上为粗末,入半夏令匀。

73 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七气汤治虚冷上气,及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内结积聚,坚牢如杯,心腹绞痛,不能饮食,时发时止,发即欲死,此药主之。

7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入生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稍热服,食前。

7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 《理伤续断方》之七气汤 81 方名

七气汤

82 组成

青皮(去白,炒)1两,陈皮(去白)1两,三棱(湿纸裹,煨)1两,北梗(去芦)1两,肉桂(去粗皮)1两,藿香(去枝)1两,益智(去壳,炒)1两,香附子(炒)1两,甘草(炙)1两,半夏(汤泡)1两,赤芍药1两,乌药1两,独活(去芦)1两,羌活(去芦)1两,降真香1两。

83 主治

《理伤续断方》之七气汤治积年久损,入经络,服药无效,腰背拘急,咳嗽痰涎,风劳发动,日渐羸瘦,每到秋来,损病复作。

8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大盏半,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随病上下服之。

9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之七气汤 91 方名

七气汤

92 组成

半夏1钱半,人参半两,甘草半两,生姜半两,五味子半两,桂半两,紫苏子1钱。

93 主治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之七气汤治虚冷上气,七气。

9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2盏,煎至7分,去滓,临卧温服。

10 《全生指迷》卷二之七气汤 101 方名

七气汤

102 七气汤的别名

大七气汤、聚气汤、大化气汤

103 组成

京三棱1两半,蓬莪茂1两半,青橘皮1两半,香附子(去毛)1两半,陈橘皮(洗)1两半,桔梗1两半,藿香叶1两半,桂(取心)1两半,益智1两半,甘草(炙)3钱。

104 功效

《全生指迷》卷二之七气汤具有行气消滞,和血消积,化痰饮,宽胸腹,顺气进食,消胀软硬,散聚气,辛温消导之功效。

105 主治

《全生指迷》卷二之七气汤治情志不舒,气郁血滞。胸脘痞闷,腹部胀痛,或有积聚,肌黄食少者。聚气,由惊、恐、恚、怒,或冒寒热,留而不去,为郁伏之气,因气流行,随经上下相搏痛,久久令人痞闷,其脉短涩。六聚,状如症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疒丂)痛,攻刺腰胁,上气窒塞,喘咳满闷,小腹(月真)胀,大小便不利,或复泄泻,淋沥无度。多饮成酒癖积块,腹胀疼痛,身肿肌黄,少食。

106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2片,大枣2枚,煎至1盏,食前温服。

107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08 附注

大七气汤(《女科百间》卷上)、聚气汤(《袖珍》卷二引《仁存方》)、大化气汤(《万病回春》卷三)。

11 《风痨臌膈》之七气汤 111 方名

七气汤

112 组成

吴萸5钱,木瓜5钱,食盐5钱。

113 主治

《风痨臌膈》之七气汤治七情郁结,五脏六腑互相刑克,阴阳不和,吐利交作,四肢厥冷。

11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同炒令焦,先用瓷瓶盛水3升,煮令百沸,入前药,煎至2升,倾1杯,冷热随病人服。

12 《普济方》卷一八二之七气汤 121 方名

七气汤

122 组成

香附4两,木香1两,片姜1两,石菖蒲1两,甘草1两,陈皮1两,缩砂仁1两,白术1两,乌药1两。

123 主治

《普济方》卷一八二之七气汤治胸膈不快。

12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或为末,沸汤调服亦可。

13 《外台秘要》卷十二引《深师方》之七气汤 131 方名

七气汤

132 组成

桔梗2两,人参3两,芍药3两,茱萸7合,黄芩2两,干地黄3两,枳实5枚(炙),桂心2两,干姜3两,甘草3两(炙),橘皮3两,半夏3两(洗)。

133 主治

《外台秘要》卷十二引《深师方》之七气汤治忧、劳、寒、热、愁、思,及饮食隔塞,虚劳内伤,五脏绝伤,奔气不能还下,心中悸动不安。七气为患,气寒而热,呕泻痞满。

13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3服。

135 制备方法

上切。

136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猪肉、芜荑等。

14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之七气汤 141 方名

七气汤

142 组成

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1两,甘草(炙,锉)1两,诃黎勒(去核)1两,连皮大腹(锉)1两,草豆蔻仁1两。

143 功效

和顺三焦,消化痰饮。

144 主治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之七气汤治脾虚,脏腑秘泄不常,腰重头昏,舌干眼涩,食后多胀,肢体疼倦。

14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146 加减

寒多者,更加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147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5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之七气汤 151 方名

七气汤

152 组成

草豆蔻(去皮,生用)半两,人参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白术半两,大腹(和皮锉,生用)半两,诃黎勒(煨,去核)半两,甘草(炙)1分。

153 主治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之七气汤治上气,食即吐逆。

15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155 加减

不思食,加生姜。

15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6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之七气汤 161 方名

七气汤

162 组成

桂(去粗皮)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高良姜(炒)1两半,诃黎勒皮1两半,大腹连皮(锉)1两,吴茱萸(汤洗,焙炒)3分,牵牛子(炒)半两。

16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之七气汤治奔豚气,自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腰腹疼痛,或冲心满闷。

16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微利23行为度。

16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7 《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 171 方名

七气汤

172 组成

人参、甘草、肉桂、陈皮。

173 主治

《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主治气郁。

17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生姜3片,水煎,空心服。

18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 181 方名

七气汤

182 组成

藿香、青皮、陈皮、蓬术、三棱、桔梗、肉桂、益智仁、甘草、香附、半夏(生姜制)。

183 主治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治妇人气血滞涩,经水将行,小腹先作痛者。

184 加减

有块,加当归尾、川芎,又名香归饮;行经,加赤芍、乌药、桃仁、大黄。

19 《普济方》卷一八一引《澹寮》之七气汤 191 方名

七气汤

192 组成

青皮1两,陈皮1两,桔梗1两,蓬莪术1两,辣桂1两,藿香1两,益智仁1两,香附两半,甘草(炙)3分,半夏(制)3分。

193 主治

《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补肝散处方山茱萸肉当归五味子(炒,杵)山药黄耆(炒)川芎木瓜各15克熟地黄白术(炒)各3克独活酸枣仁(炒)各12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补肝肾,益气血。主肝肾气血亏损,胁胀作痛;或胁胀头眩,寒热,或身痛,月经不调,或视物不明,筋脉拘急,面色青,小腹痛者。用法用量每服15克,加大枣数枚,水煎服。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补肝散处方干姜6分,甘遂3分,桂心5分,茯苓5分,附子(炮)5分,黄连5分,甘草(炙)5分,当归5分,干漆(熬)5分,贝齿(烧)5分,猪苓5分,白术5分,干地黄8分,丹参6分,防风7分,黄耆6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肝脏病,服青盲,内或生障,恶风赤痛。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菜、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等。摘录《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症因脉治》卷四:补肝散处方川芎、陈皮、生姜、防风、当归身、白芍药、羌活。功能主治内伤霍乱转筋。用法用量原书治上证,本方加木瓜、秦艽。摘录《症因脉治》卷四《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补肝散处方人参1两,茯苓1两,五味子1两,芎1两,藁本1两,茺蔚子1两半,细辛1两半。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心脏伏毒,热气壅在膈中。初患之时,微有头痛目眩,眼系常急,夜卧涩痛,泪出难开,时时如针刺,外障相似。用法用量每日1钱,空心米汤调下。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银海精微》卷上:补肝散处方当归、熟地黄、川芎、赤芍药、防风、木贼各等分。功能主治冷泪。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银海精微》卷上《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补肝散处方甘菊1两,茯神3分,芎3分,细辛3分,五味子3分,人参3分,独活3分,羚羊角屑3分,白术3分,肉桂半两,酸枣仁(微炒)半两,甘草(炙)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肝脏虚寒,头目昏疼,四肢不利,胸膈虚烦。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

详见百科词条:补肝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0:37:40 共330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煎药法·煮散 4 方剂名·煮散 41 《外台秘要》卷十八引《崔氏方》之煮散 411 方名 412 组成 413 主治 414 煮散的用法用量 415 制备方法 416 用药禁忌 42 《外台秘要》卷十一引《古今录验》方之煮散 421 方名 422 组成 423 主治 424 煮散的用法用量 425 制备方法 426 用药禁忌 43 《外台秘要》卷十九引《苏恭方》之煮散 431 方名 432 组成 433 主治 434 煮散的用法用量 435 加减 436 制备方法 437 用药禁忌 44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方之煮散 441 方名 442 组成 443 主治 444 煮散的用法用量 445 制备方法 45 元侍郎希声引《张文仲方》(见《外台秘要》卷十四)之煮散 451 方名 452 组成 453 主治 454 煮散的用法用量 455 制备方法 456 用药禁忌 46 《普济方》卷二十六方之煮散 461 方名 462 组成 463 主治 464 煮散的用法用量 465 制备方法 47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方之煮散 471 方名 472 组成 473 主治 474 煮散的用法用量 475 制备方法 476 附注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煮散 1 拼音

zhǔ sǎn

2 英文参考

powderdecocting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owder for boili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煎药法·煮散

煮散是指古代把药物制成粗末的散剂,加水煎煮,去渣服用的煎药法[1]。如银翘散的煮服等。

4 方剂名·煮散 41 《外台秘要》卷十八引《崔氏方》之煮散 411 方名

煮散

412 组成

地骨皮12分,麻黄6分(去节),杏仁8分(去皮尖双仁),防己20分,黄芩10分,羚羊角(屑)8两,茯苓12分,泽泻6分,细辛5分,薏苡仁20分,石斛20分,人参6分,白术10分,大黄6分,磁石20分,丹参10分,犀角(屑)8分,蒺藜子12分,甘草10分(炙),桂心6分,生姜12分,前胡8分。

413 主治

《外台秘要》卷十八引《崔氏方》之煮散治脚气不随。

414 煮散的用法用量

3两为1剂,以小饮子(大枣5枚,劈,桑根白皮5两,白前2两,橘皮2分,共切碎,以水5升,煮取2升)药汁2升,煮取1升,顿服,每日1剂,以小便利为度。

4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粗葛筛度搅使极调。

416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生葱、桃李、雀肉、醋等物。

42 《外台秘要》卷十一引《古今录验》方之煮散 421 方名

煮散

422 组成

桑根白皮6分,薏苡仁6分,通草4分,紫苏茎叶4分,五味子6分,覆盆子8分,枸杞子8分,干地黄9分,茯苓12分,菝葜12分,黄耆2分。

423 主治

《外台秘要》卷十一引《古今录验》方之煮散治消渴病,服花苁蓉丸渴多者。

424 煮散的用法用量

每贴用水1升8合,煎取7合,去滓温服。

4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分为5贴。

426 用药禁忌

忌酢物、芜荑。

43 《外台秘要》卷十九引《苏恭方》之煮散 431 方名

煮散

432 组成

独活6两,茯苓6两,牛膝6两,汉防己6两,白术6两,黄耆6两,麻黄(去节)6两,柴胡6两,当归4两,防风4两,橘皮4两,桂心4两,人参4两,附子3两(生用),磁石16两(碎如豆),羚羊角3两(屑),生姜、杏仁、半夏(洗)、吴茱萸、槟榔(碎)、丹参8两。

433 主治

《外台秘要》卷十九引《苏恭方》之煮散治脚气,经春、夏及秋,脚弱或肿,气时上冲心,身体痹闷者。

434 煮散的用法用量

每贴着生姜1两(合皮碎切),杏仁14枚(去皮尖,碎),以水2升,煮取7合,去滓。顿服,每日1服,或2日1服。

435 加减

冷多,加吴茱萸半两;热多,加麦门冬半两;大热,以竹沥1升代水;呕逆食不下,加半夏1两;毒闷,加青木香2分;以意消息之。患人大便难,加大黄半两;腹满食不消,加槟榔23枚。所加药,病愈即止,不常服。

436 制备方法

上不著分量者,各自随时加减,余切如豆大,分作30贴。

437 用药禁忌

忌猪肉、冷水、羊肉、饧、生葱、桃李、雀肉等。

44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方之煮散 441 方名

煮散

442 组成

丹参2两半,牛膝2两半,葛根2两半,杜仲2两半,干地黄2两半,甘草2两半,猪苓2两半,茯苓1两18铢,远志1两18铢,子芩1两18铢,石膏3两,五加皮3两,羚羊角1两,橘皮1两,生姜1两,淡竹叶鸡子大。

443 主治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方之煮散治肾劳热,妄怒,腰脊不可俯仰屈伸。

444 煮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方寸匕,以水3升,煮取8合,帛滤去滓。1日2次。

4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45 元侍郎希声引《张文仲方》(见《外台秘要》卷十四)之煮散 451 方名

煮散

452 组成

茯神6两,防风4两,牛膝4两,枳实(炙)4两,防己4两,秦艽4两,玄参4两,芍药4两,黄耆4两,白鲜皮4两,泽泻4两,独活4两,桂心3两,五味子1升(碎),人参4两,薏苡仁1升(碎),麦门冬1两(去心),羚羊角2枚(屑),石膏1斤(碎,绵裹),甘草3两(炙),磁石24两(绵裹)。

453 主治

元侍郎希声引《张文仲方》之煮散治诸风。

454 煮散的用法用量

每日1贴,加杏仁14枚(去皮尖双仁,碎),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空腹顿服。每春中夏初时服。

455 制备方法

上切,如麻豆大,分作24贴。

456 用药禁忌

禁生冷,忌醋、生葱、海藻、生菜。

46 《普济方》卷二十六方之煮散 461 方名

煮散

462 组成

茯苓6钱,麻黄6钱,黄耆3钱,大青3钱,桂心3钱,细辛5钱,杏仁5钱,石膏2两,丹参半两,五味子1两,甘草1两,贝母1两,橘皮1两,川芎1两,枳实2枚。

463 主治

《普济方》卷二十六方之煮散治肺与大肠俱实,令人气凭满。

464 煮散的用法用量

帛包裹,以井花水1升5合,煮取7合。温服,1日2次。

46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47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方之煮散 471 方名

煮散

472 组成

防风1两,独活1两,防己1两,秦艽1两,黄耆1两,芍药1两,人参1两,白术1两,茯神1两,芎1两,远志1两,升麻1两,石斛1两,牛膝1两,羚羊角1两,丹参1两,甘草1两,厚朴1两,天门冬1两,五加皮1两,桂心1两,黄芩1两,地骨皮1两(一云各4两),橘皮3两,生姜3两,麻黄3两,干地黄3两,槟榔2两,藁本2两,杜仲2两,乌犀角2两,薏苡仁1升,石膏6两(一云3两)。

473 主治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方之煮散治风痱。

474 煮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两,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顿服,1日1服。取汗。若心中烦热,以竹沥代水煮之。

47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和搅令匀。

476 附注

目录 1 拼音 2 《圣惠》卷二十五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五加皮浸酒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3 《圣惠》卷四十四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五加皮浸酒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圣惠》卷七十三 41 方名 42 五加皮浸酒的别名 43 组成 44 主治 45 五加皮浸酒的用法用量 46 制备方法 4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五加皮浸酒 1 拼音

wǔ jiā pí jìn jiǔ

2 《圣惠》卷二十五 21 方名

五加皮浸酒

22 组成

五加皮3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独活1分,地骨皮2两,防风1两(去芦头),丹参1两半,熟干地黄3两,牛膝2两(去苗),乌喙2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炮裂,锉),石南叶2两,虎胫骨5两(涂酥,炙微黄)。

23 主治

风毒气攻腰脚,连骨髓,日夜疼痛。

24 五加皮浸酒的用法用量

每次温饮1小盏,1日35次,常令熏熏,以愈为度。

25 制备方法

上锉细,以生绢袋盛,用清酒2斗,于瓷瓶中浸,密闭7日后开。

3 《圣惠》卷四十四 31 方名

五加皮浸酒

32 组成

五加皮2两半,枳壳2两半(麸炒微黄,去瓤),独活1两半,乌喙1两半(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半(炮裂),石南1两半,丹参2两,防风2两(去芦头),白术2两,地骨皮2两,芎2两,猪椒根2两,熟干地黄3两,牛膝3两,虎胫骨5两(涂酥炙令微黄),枸杞子2两,秦艽2两。

33 主治

肾脏风湿气腰痛,痛连胫中,及骨髓疼痛。

34 五加皮浸酒的用法用量

每于食前暖1中盏服之。

35 制备方法

上锉细,用生绢袋盛,以清酒2斗渍之,密封7日开。

4 《圣惠》卷七十三 41 方名

五加皮浸酒

42 五加皮浸酒的别名

五加皮酒

43 组成

五加皮3两,地骨皮2两,熟干地黄3两,丹参3两,天门冬1两(去心),杜仲1两(去皴皮,炙微黄),蛇床子3两,干姜3两,钟乳粉4两。

44 主治

妇人癖瘦阴冷。

45 五加皮浸酒的用法用量

每服暖1中盏,空心及晚食前服。

46 制备方法

上锉细,以生绢袋盛,以酒1斗5升,渍2宿。

47 附注

五加皮酒(《医统》卷八十三)。

古籍中的五加皮浸酒 《太平圣惠方》:[卷第四十四]治风湿腰痛诸方

治肾脏风湿气腰痛。痛连胫中。及骨髓疼痛。宜服五加皮浸酒方。五加皮(二两半)枳壳(二两半麸炒微黄去瓤

《普济方》:[卷九十八诸风门]风腰脚疼痛(附论)

黄)羌活萆芎生干地黄锉。用生绢袋药味薄即再合五加皮浸酒方(出圣惠方)治风毒瓦斯。攻腰脚连骨髓。日夜

《普济方》:[卷三百二十六妇人诸疾门]下部诸疾

一斤锉。以水一斗煮取五升。稍热洗之。日三度。五加皮浸酒方(出圣惠方)治妇人癖瘦阴冷。五加皮熟干地黄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三杂证门下]前阴诸疾

,大便渐实,又月余诸证悉愈。五加皮浸酒方(《圣惠》)治妇人癖瘦阴冷。五加皮熟干地黄丹参杜仲(去粗皮,

《解围元薮》:[卷三]风疠各方

目录 1 拼音 2 《御药院方》卷五:青龙散 21 青龙散的别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功能主治 25 青龙散的用法用量 26 摘录 3 《御药院方》卷九:青龙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青龙散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喉科种福》卷三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青龙散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医学六要·治法汇》卷八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青龙散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青囊秘传》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青龙散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圣济总录》卷十三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青龙散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宣明论》卷十引《济众》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9 《回春》卷二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青龙散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96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青龙散 青龙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qīng lóng sǎn

2 《御药院方》卷五:青龙散

21 青龙散的别名

橘皮五味子汤(《普济方》卷一六一)。

22 处方

人参(去芦头)陈皮(去白)五味子 紫苏叶各30克

23 制法

上药研为粗末。

24 功能主治

治咳嗽上气,不得卧。

25 青龙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6 摘录

《御药院方》卷五

3 《御药院方》卷九:青龙散

31 处方

石膏240克 朴消 甘草(生)各30克 青黛15克

32 制法

上药为细末。

33 功能主治

治咽喉肿痛妨闷。

34 青龙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6~9克,煎薄荷汤调匀,含漱,冷即吐出,不计时候,误咽不妨。

35 摘录

《御药院方》卷九

4 《喉科种福》卷三 41 方名

青龙散

42 组成

青黛、伏龙肝(即灶心土)。

43 主治

孕妇瘟疫白喉危急者。

44 青龙散的用法用量

泉水调涂孕妇肚脐、关元穴,以胎气清爽安稳为度。

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5 《医学六要·治法汇》卷八 51 方名

青龙散

52 组成

大黄、香附。

53 主治

厚味炙煿,酒面过度,积毒上攻,或过服补味暖药致牙痛。

54 青龙散的用法用量

擦牙。

55 制备方法

各烧存性,入青盐擂匀。

6 《青囊秘传》 61 方名

青龙散

62 组成

月石5钱,冰片3分,青黛5分。

63 主治

无名肿毒。

64 青龙散的用法用量

外敷。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7 《圣济总录》卷十三 71 方名

青龙散

72 组成

仙灵脾1分,生干地黄(焙)1分,防风(去叉)1分,何首乌(去黑皮,米泔浸1宿,竹刀切,焙)1分,荆芥穗1两。

73 主治

风邪传化,腹内瘀结生热。目黄,风气不得泄,为热中烦渴引饮。

74 青龙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2钱匕,食后沸汤调下。

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8 《宣明论》卷十引《济众》 81 方名

青龙散

82 组成

逼毒散加麻黄各等分(去节)。

83 主治

伤寒。

9 《回春》卷二 91 方名

青龙散

92 组成

川乌4钱,南星4钱,定粉4钱,半夏4钱,僵蚕4钱,川芎4钱,熟地黄4钱,草乌4钱,蚯蚓2钱,白芷2钱,白附子2钱5分。

93 主治

男子诸风,口眼斜,左瘫右痪,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口流涎水,及妇人产后诸风,小儿急慢惊风。

94 青龙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或6厘,小儿2厘,临卧黄酒调下。初服有汗,再服无汗。如前症候,先服乌药顺气散。

95 制备方法

上俱生用,火上隔纸微炒,为细末。

96 用药禁忌

不可见风,戒 、厚味1月。

古籍中的青龙散 《伤寒直格》:[卷下]诸证药石分剂

神白散。或逼毒散加麻黄与苍术等分,去节。济众云青龙散。或青龙散更加滑石末与苍术二倍,是为发汗之妙药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十痢门]泄痢总论

与加麻黄(去节)、苍术各等分(称),《济众》云青龙散。或青龙散欲更加入滑石与苍术二倍,最为发汗之妙

《圣济总录》:[卷第一十三]风成热中

临卧细嚼。人参汤下。治风邪传化。腹内瘀结生热。青龙散方仙灵脾生干地黄(焙)防风(去叉)何首乌(去黑

《医方集宜》:[卷之六牙齿门]形证并治法

热宜用清胃散当归龙胆草犀角升麻汤胡桐泪散姜黄散青龙散风邪齿痛面肿痛连于脑宜用乌辛散川芎散细辛散露蜂

《普济方》:[卷六十三咽喉门]咽喉肿痛(附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