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的资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俞伯牙的资料,第1张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恼,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俞伯牙的老师连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

  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侯,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过了许多天,连成没回来,伯牙很伤心。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拜访他。一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闻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

1 怎么才能写好古代的文言文

要学好文言文,就要多做这方面的题目或者多看一些文言文方面的书,多翻译一些文言篇目和故事,从而提高文言水平。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有的同学经常会问,平时如何学好文言文才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认为能注意以下几点,学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没什么问题了。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

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2 文言文怎么写

曾经在某贴吧上面,看见各种文言文文章,其中固然有精巧之作,但也有一些是披着文言文外衣的生硬拼凑。

所以千万不要为了文言文去写文章。文以载道,文以载道,文以载道。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学习这种事情,如果自己偷懒,问一百遍怎么写也还是无用。

1、简单拆分一下文言文的知识架构:词法 —— 基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法 —— 被动句、省略句、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文法 —— 文以载道、歌赋、骈文 。

意法 —— 常见典故、文学常识、历史常识、多角度分析问题 。

只要自己扎扎实实把这些慢慢落实,不要为了用文言文而去写古文,当遇到合适的题目或思路(历史、策论、人文、风景。)

自然而然可以做到写出一篇文言文。 2、落实 ·基础实词虚词翻看、大量古文阅读落实 ·一篇古文看三遍。

·词法句法总结 ·好文章的背诵 ·文化类书籍阅读 + 笔头练习。

3 古代文言文的炼字大全

诗圣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追求的一面艺术旗帜。

(一)炼数量词 例:“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诗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二)炼形容词 例1 王维《观猎》第三、四两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这两句话共有四个主谓短语,“枯”“疾”“尽”“轻”,都是谓语。“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与“轻”是炼字。

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好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比“快又更形象。

例2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茫之感。

“直”“圆”二字将直线之美与 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他字确实难以代替。 例3 吴文英的“乡梦窄,水天宽”(《鹧鸪天·化度寺》),“窄”与“宽”形容与对照俱妙;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而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更是形容词锤炼中通感的妙用。

形容词的活用,可化腐朽为神奇,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如果“红”“绿”仍作形容词用,说成“樱桃红,芭蕉绿”,就会味同嚼蜡。又如周邦彦的“风老莺雏,寸肥梅子”,将莺雏与梅子的变化和风寸联系到一起,由形容词转成动词的“老”“肥”,有如灵丹,在句中起到了点铁成金的作用。

(三)练动词 例1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例2 杜甫《春望》第三四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都是炼字。

它们都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

例3 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四)炼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自”与“空”两个副词恰恰是本诗的诗眼,只有悟懂了它们,我们才能够深切地体验到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而诗人的万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假如我们不能理解这一点,我们就体验不到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惋的情调。

练习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边的题目。 水槛遣心① 杜甫 去郭轩②楹敞,无村眺望赊③。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

②轩:长廊。③楹:柱子。

③赊:远。 (1)填空: 这是一首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体裁是 诗。

根据景物描写可以判断,诗人写的是时令的美丽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 的草堂环境;表现了诗人 的心情。

(2)请赏析画线诗句中“出”和“斜”两词运用的妙处。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①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多为伤春悲离之辞。诗歌重视炼字炼句,语言精炼,富于表现力。

试结合诗的第三联作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

4 如何写一篇古文

懂得古代汉语的意思,最好读读四书五经,这些都是古代文人必读的。

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予默然无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忿世嫉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这是篇讽刺的,还是要要其他的可以上中国文学网上察,其实要写古文也可以根据范文来改写成自己的,我也只是了解了一些古文写法,要写出来不花两三天是不可能写好的。

5 如何写文言文

只要你能准确读懂一般的文言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读和写,是知行合一的过程,关键是有没有敢于实践的勇气。我长期从事文言文写作,刚开始也不知道如何着手,写了几篇之后,发现读和写是一个道理,舍得下功夫,必定有收获。

刚开始时,可以从议论、写景入手,驾轻就熟以后,再进行人物、事件的记叙,然后再到文学创作,写作面进一步扩展到诗词、赋、骈文等更广的领域。

为了让你树立信心,送你一篇我的文言文作品:

《扇乡》

江南西道产白檀,有巧匠采之制为扇,刻画精致,略具檀香,世之达官富商,抑或公孙嬖出者,莫不以百金求之。偶得,饰之以玉坠,纳之以锦囊,虽寒腊莫释于手者。是故,山乡以香扇驰名遐迩,世代乡民皆精于此道,历数百年不衰。

百年下,西域有手表传入中华,盖因其时尚脱俗,时人不惜数十万金为之一掷。贪官墨吏,更谐其“代表”之音,如蝇之逐腐,动辄以数十枚为计数,购金屋以藏之,随日月而更替,以显“与时俱进”之意。此风之下,檀香扇堪同蔽履,扇乡因之中落矣。乡民为生计所迫,或雀栖北阙,或萍漂南海,渐次背井离乡。

扇乡非一乡之所谓也。其南村曰南塘,乃昔之香扇集散地。南塘西有公馆,始建于前朝,极尽画栋雕梁之美。今人去楼空,梁蠹柱倾,颓墙之内,蓬蒿过人。一村仅余者,一叟、一犬、二鸡焉。

叟,乃昔之村长,盛年难舍桑梓,偕发妻艰守祖业。自妻故,日与狐兔为伴。今老迈力衰,不堪鸮啸狼嚎,每至日昏,早塞蓬门。忽一日,蒲扉方启,有美少年揖于门左,曰:“老丈钧安。此处方圆凡十数里,屋舍千百而乏居者,未知何故?晚生之族民,正无蔽身之所,欲重金以税之,未知钧意?”叟曰:“此处无民可扰,老朽几二十载无处闲话矣,苟且安之,不计值。”少年曰:“晚生黄姓,小字伟儿,忝为族长。祖居九华,世代托庇于地藏。今地藏金身,为文物商高价鬻与英吉利人,继尔幽锢于花旗之保险箱,不得出,村舍亦为旅游开发之推土机所夷。伟儿偕一众余生,颠沛至此,虽非踽踽,然十不足其一也。苟得老丈假以栖息之所,延吾族以残喘,恩同再造。”

自此,南塘始现人语。但逢朔望,黄伟儿预置箪食壶浆于废亭,邀叟登临对酌。

一日,三杯既下,叟放目废园,满眼萧煞,烛光摇曳处,流萤隐隐于蓬蒿之杪,秋虫唧唧于败墙之根,感从中来,乃抚须长吟:“夜静星初现,秋低月未明。舍空人迹杳,园废鸟孤鸣。露早萤难去,霜迟雁不行。有心光祖业,无奈度残生。”黄伟儿赞一声,继而曰:“老丈忧思凝重,未知何故?”叟曰:“初逢之际,君已存疑,今为君释也。”遂将扇乡兴亡事,细细白与黄伟儿。黄沉吟有许,叹曰:“吾族素以小术称世,终害之于术也。方羡世人以实业兴邦,孰料竟尔步吾族之后尘。弃本逐末,虚华幻境也。”倏而曰:“老丈欲兴祖业,而憾于乏人,吾等冀实业兴族,而困于技艺,大可两全也。”叟闻言未语,捉壶引颈狂饮之。少顷,放声曰:“来!”至家,叟于卧榻之侧出一椟,肃容曰:“此乃《制扇要笈》,宋元以降,历为村长所握。村长,德才兼备者居之。老朽老矣,寄望君以一方苍生为要,兴一方事业也。”黄惶恐而长跪,受。

非一日,得闻东山伐檀丁丁,叟老怀大慰。

居无何,黄伟儿领高轿谒叟,请移趾鉴扇。至一大屋,条案一字排开,分列各色样品。叟注目细览,择其一反覆端详,叹为观止。赞曰:“此一品,为老夫多年侵润,极有心得。不意后生了得,几可与老夫齐肩。”忽而面色微变,举扇一嗅再嗅,曰:“虽品相极佳,何以……”再嗅之,曰:“何以全无檀香之气,反类欧美老妇人之体膻味?”黄伟儿长揖曰:“晚生惶愧,前辈息怒,容禀。”即令人升座。坐次,黄伟儿低眉曰:“乞前辈恕罪,方敢明言。”叟曰:“何罪之有?”黄曰:“吾辈实非人类,狐也。得前辈收留一载有余,向所匿者,非相欺也,实自卑尔。”既而曰:“愚窃思,香扇之于手表,孰雅孰俗,不辩自明。然如此雅物何至败于手表?”叟曰:“君之虑,吾之惑也。愿聆高论。”黄曰:“久居鲍鱼之肆,不闻其臭。财,铜臭也;色,体臭也;酒,粪臭也;官位,行尸之臭也;即便专家之言,亦多具尾窍之臭。时人失分辨之能,方以追腥逐臭为时尚矣。”叟抚掌大笑,曰:“快哉!人言狐类狡黠,果不虚。”黄续曰:“‘行情’既明,唯适而应之。晚生得红高粱以人尿兑酒之启发,于扇料熏蒸之工艺,略添狐尿些许,几经试验,方成欧美款式。晚辈已遣营销经理亲自出马,不日当有佳音。”

言未已,有人来报:经理来电,所携样品售罄,订单纷增,尤以宫式为俏,诸小三翘首以待,望上调产量,不至迟误云云。

6 如何写文言文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

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 彩不同。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讨伐”的意义,但古代还有“功业”、“自我夸耀”的意义。另外,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古代都是一个词组,意义自然也就相差很大。

如“祖父”、“形容”等。阅读文言文,如果不注意古今意义的差别,以今度古,望文生义,就很易出错。

下面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语,按单音和双音两类分列于后,括弧内注明古义或古代才有的意义。对古代是词组现代是双音词的不再加以说明。

单音词 被(遭受,覆,盖,通“披”) 兵(武器,军事) 除(建筑物台阶,任命官职) 床(一种坐具) 存(思念、爱抚) 党(古代居民组织,偏袒) 豆(古食器) 多(称赞) 伐(功业,自夸) 访(咨询) 坟(土堆,高大,古代名著) 讽(背诵,委婉劝告) 封(疆界,筑土为坛祭山神,分 封) 国(国都,城邑,封地,地方) 购(悬赏捉拿) 河 (专指黄河) 恨(遗憾) 集(栖止) 几(希望) 假(借 给,借助,宽容) 江(专指长江) 揭(高举) 就(靠近, 完成) 窃(表自谦) 穷(困窘,竭尽) 劝(勉励) 却 (退,推辞,回头) 去(离开,相距) 让(礼让,责备) 稍(渐渐) 少(稍微) 身(自身) 是(这) 适(前往) 树(种植,培养) 速(招来,邀请) 汤(热水,开水) 涕(眼泪) 偷(得过且过) 臭(气味) 厌(满足,吃饱) 再(两次,第二次) 造(到……去,成就) 贼(祸害,残害) 遮(拦住) 走(快行) 双音词 百姓(百官)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俗) 处分 (处置,安排) 从容(语言得体) 聪明(听力好与眼力好) 大块(自然界) 地方(土地的纵横) 独立(单独或孤独站立,超群不凡) 反复(改变以往局面,书信来往) 放心(散失了的志意) 非常(意外情况) 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流风余韵) 逢迎(迎接) 感激(感动奋发) 光景(光阴) 故事(往昔的事,旧例) 横 行(纵横于四方而无所阻挡) 交通(勾结,彼此相通) 结束(整装,装束) 经济(治理国家) 舅姑(公公与婆婆) 具体(具备形体)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可怜(可爱,可惜) 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美人(妃嫔) 莫非(没有……不是) 南面(登上帝王之位) 便宜(因利乘便) 其实(它的果实,他[或它]的实际) 妻子(妻子和儿女) 亲戚(父母家人,族内外亲属) 秋天(秋季的天空) 青春(春天) 人民(百姓) 三尺 (指剑,指法律条文) 山东(崤山以东,太行山以东,华山以东) 身体(亲自实行) 首领(头和脖子) 书记 (主管文书的官员) 虽然(虽然这样,即使这样) 提纲 (抓住纲领) 同志(志向情趣相同) 突出(突然出现) 文法(法令或法令条文) 文章(法律条文,文彩) 无 赖(无所依恃,无聊) 无论(不要说) 无日(没多少日子)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家畜) 县官(指天子,指朝廷或官府) 消息(消失和生长) 行李(外交使者) 形容 (形体和容貌) 学者(学习的人) 颜色(容貌) 野人 (居住在郊野的种田人) 一贯(用同一原则、理论贯彻始终) 一再(一次和两次) 以为(把……看作,使……成为) 殷勤(诚挚而恳切) 因为(因此作……) 影响 (影子和声响) 鱼肉(残害与欺凌) 于是(在这……) 丈夫(成年男子,泛指男人) 丈人(对男性长者的尊 称) 爪牙(武臣,泛指辅佐之人) 政治(政事) 指示 (指出来让看) 智力(智慧和力量) 中国(泛指中原地区) 祖父(祖辈和父辈) 左右(侍从人员)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存在的,但在文言文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突出。理解文言文的词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在上下文中准确把握多义词的特定含义。

课本编者列出的340个常用文言实词都是多义词,应是学习的重点。在这340个实词中,出现频率更高所含义项较多的又是下面100个实词。

拔、拜、暴、报、被、比、鄙、敝、兵、薄、策、察、乘、除、从、殆、当、度、恶、伐、访、放、封、覆、负、盖、固、顾、故、观、国、忽、华、会、或、几、羁、及、疾、济、假、兼、间、简、见、将、藉、就、咎、举、遽、觉、堪、克、旷、临、略、蒙、靡、莫、屏、窃、倾、穷、趋、却、再、身、审、实、适、属、数、徒、望、微、危、文、闻、向、相、谢、信、行、幸、许、恤、益、因、引、遇、援、责、直、至、致、质、著、卒、族。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 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含古今字),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

因为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而是所通“本字”的意义。只有识别其通假的身分,明了其所通的本字,才能作出恰当的解释。

通假字之于本字,大部分是同音。

7 文言文大全

《韩非子》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ī)乎?”

寒山子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

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出自《寒山拾得问对录》

寒山子,又名贫子,经常栖身在天台山始丰县西的寒岩幽窟中,因此被称为寒山子。由于身居寒岩,饮食无着落,所以常到国清寺,向厨房中洗碗筷的拾得要饭吃。拾得的身世不详,据说他年幼时被人遗弃在赤城道侧,恰巧被正在经行的丰干禅师发现,带回国清寺中,因此名为拾得。

古代很多书籍都有关于嫦娥的记载,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嫦娥就是人们虚构出来的神话人物,并无历史原型,因此也谈不上真实存在过。相传嫦娥住在月球上面,广寒宫便是嫦娥的宫殿,嫦娥在人间的时候还有个丈夫叫后羿,嫦娥奔月后便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夫君后羿,从此以后,一直是以玉兔为伴,这就是如今人们心中最为经典的嫦娥的形象和生活了。

古籍《易书》之一《归藏》中就有关于嫦娥的故事,这也是古代的古籍中最早出现嫦娥的。后来,人们又将嫦娥的形象单独拿出来,编造了很多其他的神话传说,如今也是广为流传,比如家喻户晓的《嫦娥与后羿》、《嫦娥奔月》等。

西汉时期的文学著作《淮南子》中也有对嫦娥的描写。传说是后羿找到西王母并且要了长生不死药,结果被嫦娥偷偷吃掉了,于是嫦娥便飞上了月亮,成为月宫中日日夜夜捣药的蟾蜍,因此,有人也认为嫦娥是蟾蜍变的。

到了东晋时期,有一本小说《拾遗记》中也有一段神仙爱恋,相传是关于嫦娥的。不过小说中的主角名字叫皇娥,而且由于皇娥也曾吃过可以长生不老的桑椹,因此被人们误以为皇娥就是嫦娥,但事实上这完全是两个人物。

总而言之,嫦娥的来历其实至今都是个谜。她对我们来说,仅仅是一个古代神话里的美丽仙女,她的出现则是源于古人对日月及星辰的崇拜,因此她也代表了一种美好的向往和期待。那么,后人其实也没有必要去深究她的身世和来历,因为,她原本就是从人们的美好向往而来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