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发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香发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香发散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26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香发散 1 拼音

xiāng fā sǎn

2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21 方名

香发散

22 组成

零陵草1两,辛夷5钱,玫瑰花5钱,檀香6钱,川锦纹4钱,甘草4钱,粉丹皮4钱,山奈3钱,公丁香3钱,细辛3钱,苏合油3钱,白芷3两。

23 功效

发落重生,至老不白。

24 香发散的用法用量

用时掺匀发上,再篦去。发有油腻,勿用水洗,将药掺上1篦即净。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苏合油拌匀,晾干,再研为细末。

26 各家论述

本方大都为性温气厚之品,殆取通窍、辟秽与温养之义,既可香发,又可防白。其中零陵草即《山海经》中之薰草、《开宝本草》中之香草,《名医别录》云可“去臭恶气”。山奈于《本草纲目》则有:“山奈生山中,人家栽之,根叶皆如生姜,作樟木香气”之说。辛夷于《名医别录》云可“生须发”。檀香、细辛、白芷或是取其香性。之所以加川锦纹与粉丹皮,或用为避免过于温燥。

古籍中的香发散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四十三菜部]胡荽

热头痛能除,谷食停滞俱消,痧疹痘疮皆出矣。但辛香发散,气虚人不宜食之,久食多食损人精神,令人多忘,

《药症忌宜》:正文

,燥热,酸敛,诸药录后。宜辟恶气,安神镇心,辛香发散,金石镇坠。牛黄丹砂琥珀乳香苏合香天竺黄檀香木

《要药分剂》:[卷二宣剂下]胡荽

透发之品。(辟一切不正之气)禁忌经疏曰。辛香发散。气虚人不宜食。痘疹出不快。非风寒外侵。秽恶触

《雷公炮制药性解》:[卷五木部]乳香

香包:香包又叫香布袋是用花布和丝线绣成鸟兽鱼虫花卉五谷人物等各种图像并在里面装上雄黄苍术艾叶等中草药物佩带在儿童身上可以散发香气和防止蚊叮虫咬"香包身上带娃娃逗人爱"香包把儿童打扮得活泼可爱增加了节日气氛薰衣草传统香包中配以细辛白芷丁香甘松苍术等各种中草药研细配制而成的香味除秽避邪驱虫防蚊包括玫瑰鼠尾草薄荷芸香迷迭香锦葵莳萝茴香等它们既作为药用也可供烹饪美容用香草是我国特有的名贵香料植物香草全身是宝经济价值高干香草放射浓香经久不息不仅净化空气环境还有除虫灭菌之功,种子茎叶都可以提取大量的内酯香种是各种定香剂的首选材料其精品有香囊香水草香兰香芥香薄荷柠檬罗勒缬草百里香熏衣草等可谓郡香荟萃令人赏心悦目香包(sachet),古代称“香囊”,亦称“佩帷”、“容臭”、“香袋儿”、“荷包”,庆阳俗称“绌绌”或“耍活”。它是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内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内装用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以作节令志庆、生活实用和观赏品玩用。内装的香料通常是用白术、白芷、山奈、苍术、辛夷、香排草等植物的根茎碾碎混合制成的。制作步骤:一、材料::1,将宽约05-7公分的4种颜色丝带(如红、绿、蓝、黄)各剪10小段,每段长4-5公分。2,先用厚纸制成直径约4公分的园块,作为模具,将模具纸板放在布上,用笔画、剪出两块,布块对折两次,确定中心,用笔在中心画一个点。3,薄绸子(色不拘)剪成斜条,宽约15公分,长约15公分。4,固体胶、剪刀、针、线。二、步骤:先做一个。1,将4种颜色的丝带,各取1根,头尾相压用固体胶贴在布的中部,成田字,田字中心就是布的中心点。此为第一层。以后各层颜色的顺序均同第一层2,将4色丝带在田字的外围平行贴一方框,同色相邻,首尾相压,距离相等。此为第二层。3,将4色丝带在田字的直角外与田字垂直贴一方框,同色相邻,首尾相压,此为第三层。。4,与2同。丝带与第三层平行,粘贴时保留相同的距离,四种颜色丝带仍成方形。此为第四层。5,与3同。丝带与第四层方块的直角垂直,与第三层平行,方法同上。此为第五层。至此粘贴完毕。四种颜色形成由内螺旋状向外扩展的图案。6,将布块翻面,边缘剪齐,未粘好部位补胶。7,用斜绸条滚一面边。按照做香囊大小大概比例是每种中药2-3克,三个手指捏一撮为1克左右,下面都是仙剑有的,一般比较大的中药店都可以买到,您只要写好名称交付药店人员说做香包用,一般都可以买到,只是像没药之类比较贵。所以您要先让他们帮您估计下价格再选定。没药×1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其他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野生或栽培。至次年,采集由树皮裂缝处渗出于空气中变成红棕色坚块的油胶树脂。拣去杂质,打成碎块生用,内服多制用,清炒或醋炙药性辛、苦,平。归心、肝、脾经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应用没药的功效主治与乳香相似。常与乳香相须为用,治疗跌打损伤瘀滞疼痛,痈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滞痛证。区别在于乳香偏于行气、伸筋,治疗痹证多用。没药偏于散血化瘀,治疗血瘀气滞较重之胃痛多用用法用量煎服,外用适量。古籍摘要1《医学入门》:此药推陈出新,故能破宿血,消肿止痛,为疮家奇药也。”2《本草纲目》:散血消肿,定痛生肌。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3《医学衷中参西录》: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又善治女子行经腹疼,产后瘀血作痛,月事不能时下。其通气活血之力,又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疼,或其疮硬不疼。外用为粉以敷疮疡,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痛。虽为开通之药,不至耗伤气血,诚良药也。丁香×1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习称公丁香。我国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收,晒干。生用。药性辛,温。归脾、胃、肺、肾经。功用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应用1胃寒呕吐、呃逆。本品辛温芳香,暖脾胃而行气滞,尤善降逆,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之功,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常与柿蒂、党参、生姜等同用,治虚寒呕逆,如丁香茄蒂汤(《症因脉治》);与白术、砂仁等同有治脾胃虚寒之吐泻、食少,如丁香散(《沈氏尊生书》);治妊娠恶阻,可与人参、藿香同用(《证治准绳》)。2脘腹冷痛。本品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胃寒脘腹冷痛,常与延胡索、五灵脂、橘红等同用3本品性味辛温,入肾经,有温肾助阳起痿之功,可与附子、肉桂、*羊藿等同用。用法用量煎服,使用注意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畏郁金。古籍摘要《日华子本草》: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得配本草》:丁香,得五味子治奔豚,配甘蔗、姜汁治干呕。广藿香×1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割。切段生用。药性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功效化湿,止呕,解暑。应用1.湿阻中焦。本品气味芳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又因其性微温,故多用于寒湿困脾所致的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不换金正气散(《和剂局方》)。2.呕吐。本品既能化湿,又能和中止呕。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本品最为捷要。常与半夏、丁香等同用,如藿香半夏汤(《和剂局方》)。若偏于湿热者,配黄连、竹茹等;妊娠呕吐,配砂仁、苏梗等;脾胃虚弱者,配党参、白术等。3.暑湿、湿温。本品既能化湿,又可解暑。治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暑湿证者,配紫苏、厚朴、半夏等,如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若湿温病初起,湿热并重者,多与黄芩、滑石、茵陈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用法用量煎服,5~10g。鲜品加倍。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不宜用。古籍摘要《名医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本草正义》:“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烈,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青木香×1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干燥根。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切片。生用。药性辛、苦,寒。归肝、胃经。功效行气止痛,解毒消肿。应用1.胸胁、脘腹疼痛。本品辛行苦泄,主入肝胃经,能行气疏肝,和中止痛。治疗肝胃气滞的胸胁胀痛,脘腹疼痛,单味服用即有效,或与香附、川楝子、佛手等同用。2.泻痢腹痛。本品苦寒,清热解毒辟秽,味辛行气止痛。可取鲜品捣汁服或干品研末服,或与葛根、黄连、木香等配伍,用治夏令饮食不洁,暑湿内阻所致泻痢腹痛。3.疔疮肿毒,皮肤湿疮,毒蛇咬伤。本品苦寒,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之功。治疔疮肿毒,可单味研末,水蜜调敷,或以鲜品捣敷;若治皮肤湿疮,可取本品煎水外洗,并研末外撒,或配伍明矾、五倍子、炉甘石等;治毒蛇咬伤,则每与白芷配伍,内服并外用,或与穿心莲、蚤休等同用。用法用量煎服,3~9g。散剂每次1.5~2g,温开水送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使用注意本品不宜多服,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鉴别用药木香与青木香均有行气止痛之功,均可用治脘腹胁肋胀痛,泄泻或呕吐,以及泻痢、里急后重等症。但二者行气的特点不同:木香辛散苦降,芳香温通,主入脾胃,通理三焦,而尤擅调中宣滞,脾胃气滞而有寒者用之最宜,并可用治黄疸,疝气疼痛等症;青木香辛散苦泄,微寒清热,主入肝胃,兼能解毒消肿祛湿,肝胃气滞而兼热者用之最宜,尤善治夏季饮食不洁所致的泻痢腹痛。古籍摘要《新修本草》:“主积聚,诸毒热肿,蛇毒”。《本经逢原》:“治痈肿,痰结、气凝诸痛。”《本草求真》:“青木香,诸书皆言可升可降,可吐可利。凡人感受恶毒,而致胸脯不快,则可用此上吐,以其气辛而上达也。感受风湿而见阴气上逆,则可用此下降,以其苦能泄热也。”龙脑香×1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加工品,或龙脑香树的树干、树枝切碎,经蒸馏冷却而得的结晶,称“龙脑冰片”,亦称“梅片”。龙脑香主产于东南亚地区,我国台湾有引种。冰片成品须贮于阴凉处,密闭。研粉用。药性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应用1.闭证神昏。本品味辛气香,有开窍醒神之功效,功似麝香但力较弱,二者常相须为用。冰片性偏寒凉,为凉开之品,更宜用于热病神昏。治疗痰热内闭、暑热卒厥、小儿惊风等热闭证,常与牛黄、麝香、黄连等配伍,如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若闭证属寒,常与苏合香、安息香、丁香等温开药配伍,如苏合香丸(《和剂局方》)。2.目赤肿痛,喉痹口疮。本品苦寒,有清热止痛、泻火解毒、明目退翳、消肿之功,为五官科常用药。治疗目赤肿痛,单用点眼即效,也可与炉甘石、硼砂、熊胆等制成点眼药水,如八宝眼药水(《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与硼砂、朱砂、玄明粉共研细末,吹敷患处,如冰硼散(《外科正宗》);治疗风热喉痹,以冰片与灯心草、黄柏、白矾共为末,吹患处取效(《濒湖集简方》)。3.疮疡肿痛,疮溃不敛,水火烫伤。本品有清热解毒、防腐生肌作用,故外用清热消肿、生肌敛疮方中均用冰片。治疮疡溃后日久不敛,可配伍牛黄、珍珠、炉甘石等,如八宝丹(《疡医大全》),或与象皮、血竭、乳香等同用,如生肌散(《经验方》);治水火烫伤,可用本品与银朱、香油制成药膏外用(《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以本品搅溶于核桃油中滴耳。此外,本品用治冠心病心绞痛及齿痛,有一定疗效。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15~0.3g。外用适量,研粉点敷患处。不宜入煎剂。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古籍摘要《新修本草》:“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本草纲目》:“疗喉痹、脑痛、鼻瘜、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通诸窍,散郁火。”《医林纂要》:“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热,治惊痫、痰迷、喉痹,舌胀、牙痛、耳聋、鼻息、目赤浮翳、痘毒内陷、杀虫、痔疮、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终归阴寒也。”鸢尾香×1别名乌园、乌鸢、紫蝴蝶、蓝蝴蝶、老鸦扇、扁竹叶、九把刀、燕子花、扁竹兰、扁竹、蒲扇风、老君扇、扁柄草、铁扁担、交剪七、鲤鱼尾等,生于林缘、水边湿地及向阳坡地。药材基源为为鸢尾科植物鸢尾的叶或全草。药性:辛;苦;凉;有毒功效: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应用咽喉肿痛;肝炎;肝肿大;膀胱炎;风湿痛;跌打肿痛;疮疖;皮肤瘙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绞汁,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使用注意体虚便溏及孕妇禁服。功效分类消食药;解毒药古籍摘要:《神农本草经》:主破症瘕积聚,去水,下三虫。《名医别录》:疗头眩乳香×1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野生或栽培。春夏季采收。将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使树脂渗出,数天后凝成固体,即可采收。可打碎生用,内服多炒用。药性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应用1.跌打损伤、疮疡痈肿。乳香辛香走窜,入心、肝经。味苦通泄入血,既能散瘀止痛,又能活血消痈,祛腐生肌,为外伤科要药。治跌打损伤,常配没药、血竭、红花等药同用,如七厘散(《良方集液》);配没药、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等,可治疮疡肿毒初起,红肿热痛,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大全良方》);治痈疽、瘰疬、痰核,肿块坚硬不消,可配没药、麝香、雄黄以解毒消痈散结,如醒消丸(《外科全生集》);治疮疡溃破,久不收口,常配没药研末外用以生肌敛疮,如海浮散(《疮疡经验全书》)。2.气滞血瘀之痛证。本品辛散走窜,味苦通泄,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行血中气滞,化瘀止痛;内能宣通脏腑气血,外能透达经络,可用于一切气滞血瘀之痛证。《珍珠囊》谓其能“定诸经之痛。”治胃脘疼痛,可与没药、延胡索、香附等同用,如手拈散(《医学心悟》);若治胸痹心痛,可配伍丹参、川芎等药用;治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常配伍当归、丹参、没药等药同用,如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疼痛,常与羌活、防风、秦艽、当归等同用,如蠲痹汤(《医学心悟》)。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使用注意胃弱者慎用,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古籍摘要《名医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疹痒毒。”《本草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治妇人难产,折伤。”“乳香香窜,能入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疮疡、心腹痛要药。……产科诸方多用之,亦取其活血之功耳。”《本草汇言》:“乳香,活血祛风,舒筋止痛之药也。……又跌仆斗打,折伤筋骨,又产后气血攻刺,心腹疼痛,恒用此,咸取其香辛走散,散血排脓,通气化滞为专功也。”

目录 1 拼音 2 《证治准绳·类方》卷一:调气平胃散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调气平胃散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会约》卷八:调气平胃散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调气平胃散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医统》卷三十九 41 方名 42 调气平胃散的别名 43 组成 44 主治 45 调气平胃散的用法用量 46 制备方法 4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调气平胃散 1 拼音

tiáo qì píng wèi sǎn

2 《证治准绳·类方》卷一:调气平胃散

21 处方

木香 乌药 白豆蔻仁 檀香 砂仁各3克 藿香36克 苍术45克 厚朴(姜汁炒)陈皮各3克 甘草15克

22 功能主治

芳香辟秽,调气和中。主冒犯不正之气,胃气不和,腹痛胀满。

23 调气平胃散的用法用量

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24 摘录

《证治准绳·类方》卷一

3 《会约》卷八:调气平胃散

31 处方

厚朴(姜炒)1钱半,陈皮1钱半,苍术1钱半,甘草8分,砂仁8分,檀香8分,白豆蔻(去壳,微炒)8分,藿香8分。

32 功能主治

秽气感触,或冒寒邪,胀满腹痛,恶心。

33 调气平胃散的用法用量

生姜为引,水煎,温服。

34 摘录

《会约》卷八

4 《医统》卷三十九 41 方名

调气平胃散

42 调气平胃散的别名

调气和胃散

43 组成

白豆蔻2钱,丁香2钱,檀香2钱,木香2钱,藿香4分,砂仁4钱,甘草6钱,苍术8钱,厚朴5钱,陈皮5钱。

44 主治

卒暴尸厥,触犯邪气,昏晕卒倒无所知。胃气不和,胀满腹痛。

45 调气平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加生姜、大枣,煎汤,入盐少许调服。

4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47 附注

调气和胃散(《赤水玄珠》卷十六)。

古籍中的调气平胃散 《医灯续焰》:[卷十二中恶脉证第七十三]附方

苏合香丸(见第十八)调气平胃散木香乌药白豆蔻檀香砂仁(各一钱)藿香(一钱二分)苍术(一钱半)浓朴(

《杂病广要》:[身体类]痹

湿之剂也;《三因》附子汤,乃补脾燥湿之剂也,调气平胃散(系平胃散对匀气散),乃行气行湿之剂也;五苓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二]邪祟

两甲界,(鬼哭穴。)至七壮,鬼即哀词求去。服调气平胃散加桃奴,数日而祟绝。喻嘉言治杨季登次女病,多

《类证治裁》:[卷之一]中风论治

卒厥客忤,肢冷口噤,苏合香丸灌之。俟少苏,服调气平胃散。《类证治裁》清林佩琴公元16441911

《类证治裁》:[卷之三饮食症论治]附方

1 把中药制粉,有粉碎机最好,不然问问药店有没有药粉药材!

2 一般手工制作做成蜜丸,所以需要炼蜜,但是自己手工做没必要!炼蜜是要除杂灭菌,怕药丸酸败,但是自己吃,先做一个月的,冰箱放着就行,没必要炼蜜!直接用蜜大概是药材的四分之一,加水稀释蜜,大概是蜜重的两倍!

3 稀释的蜜和药材粉末混合,像揉面团一样,揉成一块,制成条状,用手捏一定长度条状药物,磨成丸状!

最好参照药店卖的大药丸,把药条和药丸大小制作适中!

一般:大概 10克每丸,一次两丸 一天两次 早晚空腹用!

其实不难,主要是药材制作成粉!!~

北宋时,香料业蓬勃发展,记载用香及其相关事物之专著蔚然成风,《四库总目提要》称《陈氏香谱》是众香谱的集大成之作,该书作者陈敬,字子中,北宋末年西京河南府(洛阳)人。

该书共分为四卷,首有至治壬戌熊朋来序,亦不载敬之本末。是书凡集沈立、洪刍以下十一家之香谱,彚为一书,记载了当时的香料,介绍了香料出处、历史及香的功效、用途、窨藏、用具、典故等,核心内容是合香的配方。

书中所列香料达80种,其中产于域外者占2/3,如龙脑香、沉香、檀香、乳香、安息香、苏合香、鸡舌香、龙诞香等;产于洛阳等中原一带的占1/3,如牡丹、丁香、白芷、梅花等。

书中记载的合香方有100多个,有印篆香方、凝和香方、拟花和百花香方、佩戴香方等。成香的类别有香粉、香丸、香饼、香柱等。

此书还如实记录了宋至元初社会用香情况,记录了香品产地、特征,广辑当代香方、修制诸法,烧香之香品、香器、香煤、饼、炭,以及与香有关的文学创作、香药医方、香药收藏等。全面反映了宋代香事活动和宋人文化生活的多个层面。

清初钱曾对《陈氏香谱》评价为:“凡古今香品、香异、诸家修制、印篆凝合、佩薰涂傅等香,及饼、煤、器、珠、药、茶,以至事类、传、序、说、铭、颂、赋、诗,莫不网罗搜讨,一以俱载。”

可以说《陈氏香谱》是宋末元初之香谱集大成者,它内容丰富,征引广泛,汇辑香学言论、轶文遗事,弥足珍贵。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英文翻译 4 中文解释 5 开窍药药理作用 5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52 抗炎、抗菌作用 53 抗心绞痛作用 附: 1 古籍中的开窍药 1 拼音

kāi qiào yào

2 英文参考

inducing resuscitation drug

3 英文翻译

orificeopening medicinal

a medicinal, fragrant in flavor, with a resuscitating effect, used for emergency treatment of loss of consciousness in block pattern/syndrome

4 中文解释

凡以苏醒神识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开窍药,适用于因邪气壅盛蒙蔽心窍所致的窍闭神昏证。窍闭证的表现主要为神志昏迷、牙关紧闭、握拳等,因同时出现其他症状的不同又可分为热闭和寒闭。热闭兼有高热、谵语、脉数、抽搐等症状;常见于某些严重的全身感染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的高热昏迷,某些脑血管意外以及癫痫大发作、肝昏迷、中暑等。治疗应以开窍药与清热解毒药伍用,称为凉开法。寒闭伴有面青、脉迟、苔白等症状,多见于中风、中毒等所致的昏迷。宜温开宣窍,多伍用辛温行气药。神昏兼肢冷脉微,冷汗淋漓的为脱症,不宜用开窍药。

开窍药用于急救,待神志清醒后,应根据不同的病因作进一步治疗。

5 开窍药药理作用

常用开窍药有麝香、冰片、苏合香、樟脑、石菖蒲等,其开窍醒神功效可能与下述药理作用有关。

5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窍闭证以神志昏迷为主要表现,开窍药的应用旨在使病人 苏醒。现有资料表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与现代药理学中苏醒药作用不尽相同。除樟脑兴奋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的作用较明显外,其他药物的中枢兴奋作用尚难肯定。多 数开窍剂如安宫牛黄丸、牛黄醒脑注射液、石菖蒲水剂均能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延长巴比妥类药物的睡眠时间,表现镇静作用。安宫牛黄丸、石菖蒲水剂并能对抗苯丙胺的运动性兴奋,二者还能延缓小鼠戊四氮阵挛性惊厥发作,降低惊厥死亡率。麝香的有效成分麝香酮,大剂量时可使小鼠自主活动减少。麝香对中枢兴奋剂的影响因药物不同而异,与士的宁协同,对戊四氮、尼可刹米无影响。麝香、麝香酮多次给药可以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大鼠睡眠时间,此作用的产生认为是药物诱导肝药酶,从而使血中和脑内戊巴比妥钠浓度降低所致,而非直接兴奋中枢。总之,开窍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表现不一,其开窍作用的实质尚待进一步探讨;另有报道,通过对3H冰片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的研究,证实3H冰片经肠粘膜吸收迅速,给药后5分钟即可透过血脑屏障,并且在中枢神经中定位蓄积时间较其他脑外组织长,蓄积量相对高,提示冰片开窍机理可能与此有关。牛黄醒脑注射液、苏合香酯及冰片可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石菖蒲挥发油有降温作用等,皆可能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

临床用开窍剂牛麝散(人工牛黄、麝香、羚羊角、菖蒲、丁香、藏红花)抢救肝性脑病及高热昏迷,用石菖蒲注射液治疗肺性脑病,均取得较好疗效,用药后可使病人意识障碍、精神神经症状得到改善。由石菖蒲提取的α一细辛醚抗癫痫大发作亦有较好疗效,使发作次数减少,脑电图改善。

52 抗炎、抗菌作用

大多数开窍药还具有消肿止痛功效,常用于疮疡肿毒的治疗。此 功效可能与其抗炎、抗菌及局部 作用有关。麝香抗炎作用比较明确。炎症早期,抑制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白细胞的游走,减轻水肿。炎症后期,抑制肉芽组织的增生。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苏合香、冰片、樟脑能轻度 感觉神经末梢而产生止痛止痒作用。中药成方六神丸、冰硼散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

53 抗心绞痛作用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苏冰滴丸(苏合香酯、冰片)能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并使心肌梗塞狗的冠状窦血流量回升,减慢心率,减少心脏动一静脉血氧差,降低心肌耗氧量。此复方并对实验性小鼠心肌缺血亚微结构改变有保护作用,且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心肌营养性血流量降低,使小鼠心肌对86Rb的摄取率提高。麝香乙醚提取液能使麻醉狗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并能对抗异丙基肾上腺素引起的心率加快作用。苏冰增溶溶液在体外还能直接对抗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家兔离体胸主动脉收缩。上述资料,为某些具有行气化瘀、温痛散寒功效的开窍药用于治疗心绞痛,提供了实验依据。据临床观察,人工麝香酮制剂、苏冰滴丸对缓解心绞痛,减轻胸闷等症状有一定作用。

古籍中的开窍药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一章·伤寒要义第八节·六*病用药法]三暑病药

中暑之至急证。其人面垢肢冷。神识昏厥。急用芳香开窍药。如行军散、紫雪等最效。神苏后、宜辨兼证夹证。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卷下医案篇第三]梦影

,登厕后,忽体冷自汗,唇白音低,佥以为痧,欲进开窍等药。时余年十七,窃握其臂以诊之,脉已微软欲绝,因

《眼科阐微》:[卷之二·亨集老年眼症]开窍引解释

(马化龙注)治老年眼症,宜滋补之药。此方下手不用滋补,先用开窍引者,何也?夫人之眼病日久,邪热、痰

《药鉴》:[新刻药鉴卷之二]皂荚刺

能引至毒处而疏散之,且能通气导痰,又敷肿即除,搐鼻即嚏,皆《药鉴》明杜文燮公元13681644年

《医学心悟》:[卷三中风门]附子理中汤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