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典籍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道教典籍有哪些?,第1张

道教十三经:——

《道德真经》(《老子》)、

《南华真经》(《庄子》)

《冲虚真经》(《列子》)

《通玄真经》(《文子》)

《洞灵真经》(《亢仓子》)

《太平经》

《太平经圣君秘旨》

《抱朴子内篇》

《阴符经》

《常清静经》

《度人经》

《心印经》

《玉皇经》

道教典籍内容极为丰富,包罗万象。道教的经、论、戒律类经典,以及法术、符诀类典籍,有《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道法会元》和《太上洞玄灵宝索灵真符》等;斋醮科仪类典籍,如《太上黄篆斋仪》、《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九幽忏》等;内外丹养炼类典籍,如《周易参同契》、《古文龙虎经》、《金丹大要》、《胎息经》、《悟真篇》等。这类道经构成了道教典籍的主体,是研究道教教义、流派、仪式和道术的基本资料。其中有关炼丹、修身、法术方面的道书,包含有大量古代化学、医学知识,具有很高的科技价值。

1、《道德经》,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

2、《庄子》,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3、《吕氏春秋》,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

4、《淮南子》,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5、《管子》,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管子》在《汉书·艺文志》列入道家类。

-管子 (先秦学术著作)

-淮南子

-吕氏春秋

-庄子 (道家学派经典著作)

-道德经

1、《三洞神符记》 道教符篆书。一卷,撰者不详。书中汇记了三洞各经关于天书、神符之名笔而成,心中得意妙。  2、《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 简称《五经符上经》。“诸道士欲求神仙,长生不老,役使万神”;诸百姓欲治病治生,求福求财,均可书符佩服,“修德行道,其神自诣”,所愿得遂。盖“身佩五符,万神区区来归己也”。又具载佩符行道之法。  3、《三皇文》 乃道士入山用以劾召鬼神,制御百邪,以免祸害之咒,并载有《太清黄神越章秘印》,以及《越章咒》、《印章咒》、《杀鬼咒》、《勃瘟咒》等。  4、《太上三洞神咒》 道教咒语汇编,以雷霆诸咒为主,其他有除病、驱疫、保生、救苦、捉鬼、伏魔等咒文。  5、《太上洞渊神咒经》 又名《洞渊神咒经》,简称《洞渊经》、《神咒经》。计有誓鬼、遣鬼、缚鬼、杀鬼、禁鬼、斩鬼等品,并附有各种制鬼符篆。  6、《太上秘法镇宅灵符》 专言镇宅符篆之事,谓用符篆埋于屋角下,可驱魔逐邪,镇宅安家。曰能“厌镇凶恶之鬼”,“厌镇牛马六畜死伤鬼”,“厌除家鬼克害人口”。  7、《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 元妙宗编。编者自称是搜集而得的救世治病秘法口诀及符印步纲蹑步诸术。载有天心正法斗下符咒和《上清隐书骨髓灵文》。  8、《太上老君混元三部符》 本书集各种神符七百四十余道,其行符之法,大体是书符著怪处,或安门户床物,或佩带吞服。  9、《灵宝玉鉴》 其内容大抵为符咒斋蘸、召神伏魔、炼形度众、步蹑飞升等。全书为灵宝道法之总汇,所收符篆咒诀数以千计。  10、《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 是书集历代注疏及所传承之符篆仪轨,并吸收其他符篆丹法,编成灵宝道法总集。以大量天章云篆、符篆咒诀为主。 道教的咒语典籍2  “急急如律令”口号是怎么来的? “急急如律令”是道士常念的口号,时间久了,我们每个人都是耳熟能详,没有人不知道的,甚至有的人有事没事互相开玩笑,经常拿这句话作为说词,但是却并不知道,这句话其实有着更深的含义,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剖析“急急如律令”背后真正的内涵,为什么说不能随便乱喊这句话呢? “急急如律令”最早的出处是源于中国的道教,而要说起道教,兴盛的时期要追溯到汉朝,在汉朝时期,如果有紧急的公文,后面都会加上一句“急急如律令”作为公文的结束用语,办案的'差役们看到“急急如律令”就知道这件事十万火急,兹事体大,必须要马上进行处理。这句话在当时,也是非常的流行,但是经常出现在古代官员们办案的情景当中,而民间的老百姓,却少有提及。 后来随着道教的发展,道士们更加多方面的用这句话作为一件事的结语。律令传说是一个人,奔跑起来很快,后来形容一件事情迫在眉睫,就用律令来做比喻,所以“急急如律令”就广为流传了。  为什么不要乱喊“急急如律令”? 但是这句老话,作为道教的咒语,不能随便地喊出来。因为古代的人有一种说法,认为只要道士在“驱鬼捉妖”的时候,才会说出这句话,而普通人本身并没有什么十万火急的大事,轻易的说出“急急如律令”,反而不是很好,在语气上有违律必究的意味,一旦“神灵”出现,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只是随便喊出来的,那么“神灵”就会非常的不高兴,自己的好运和魂魄就会被摄走,当然这里有一些封建迷信的色彩。 还有一种说法是人的能量如果没有修炼到一定的程度,当喊出“急急如律令”的时候,力量会被分走很多,而这些能量都是一个人的福报,等于是用自己的能量来化解眼前的急事,属于透支的行为,由此可见,如果乱喊肯定会有很多的弊端。 道教这句咒语,自古就流传下来,多少有一些道理,并且带有很强烈的神学色彩,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去看待。毕竟信仰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宗教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为准则,如果我们不详加了解就随便使用,可能会触及到一些底线,从这个道理来说,还是尽量避讳一些比较好。

首先是对于道教德建立有帮助的两部古籍:《黄帝内经》和《周易》。

《黄帝内经》:道教最早的医学思想,来源于中国春秋至战国时代所成书的最古老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周易》:道教的最终形成,还有赖于从西周时代到战国晚期《周易》这部书的出现。

其次是理论基础部分:除《道德经》之外还有《庄子》。

《庄子》:《庄子》书中提出的超脱、逍遥、养生、修道的生活原则成为后来道家思想的宝贵文化财富,也为后来道家避世遁世的修炼方式提供了知音的原则精神,从魏晋时期开始,庄子也被后人们尊为道教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再次就是道教中最重要的宗教典籍:包括:

1《太玄经》,其中,《老子道德经》只是其中的第一部,还有托名西汉文帝时期河上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注(章句)》、东汉张道陵《老子道德经想尔注》、魏晋王弼《老子微旨略例》、以及《老子妙真经》、《老子西升经》、《老子中经》、《老子内解》、《老子节解》、《高上老子传》、《无上真人内传》、《历藏经》、《玉历经》等道教典籍著作。

2《黄帝阴符经》上中下三篇章,据传为战国秦汉时书,或者北魏道士寇谦之所著。

3《正一经》,张陵五斗米道所传经箓,北魏寇谦之始做,核心是《正一盟威箓》。

4《太平经》,于吉《太平清领书》一百七十卷

5《太清经》,专门论述服食金丹的著述。

6《三皇经》,产生于东汉末年的三国至魏晋时期,与《上清经》和《灵宝经》合称为“三洞真经”。其中,帛和的《三皇经》,即《小有三皇(黄)文》,也称作《小有经》;《大有三皇(黄)文》,也称作《大有经》。这是研究三皇、符文、神鬼、养生、斋戒的专门著述。此书在唐代受到官方禁止。

7《灵宝经》,产生于汉晋年间,《太上灵宝五符》是最早的灵宝经,以符咒为主,其中,最重要的是《度人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道藏》洞玄部所收录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是道教现存最大的一部经书。自南宋灵宝派道士宁全真传授后,由元代初年林灵真编辑而成。最初原书只有12卷,经过元明两代道士的屡屡增补,达到320卷,分为20品。书中的内容包括立坛法度、斋醮科仪、祈禳炼度、斋仪程式、仪轨表章、偈赞颂词、符箓图像等重要文献。

8《上清经》,产生于晋代,东晋丹阳句容道士杨羲(或西晋魏华存)《上清大洞真经》六卷三十九章。特别重要的是《黄庭经》,还有其中西晋魏华存的《黄庭内景经》。

9《重玄经》,隋唐时期,代表人物成玄英著述《南华真经注疏》,典籍著作《玄门大义》、《太玄真一本际经》、《道德真经注》。

10《北斗经》,崇拜北斗神的典籍著作《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等等。

11《善书》,从北宋末年开始的劝善典籍著作《太上感应篇》,是最早的代表作。再以后,《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帝觉世真经》等等。

12《雷法经》,宋道士王文卿创立道教神霄雷法派,以后,宋元时期,清微派发展雷法学说,见《清微神烈秘法》。

13《全真经》,宋王重阳创立道教全真派,传下《重阳立教十五论》一卷、《重阳教化集》三卷、《重阳分梨十化集》二卷、《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一卷、《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一卷,全部为全真典籍。此外,邱处机的《石番溪集》六卷(《道经》太平部),《大丹直指》二卷,也是全真弟子内丹理论和行功方法的重要著作。

14《内丹经》,最初发展于唐末五代时期,明清时期达到高潮,早期著作《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后期《悟真篇》、《黄庭经》、《参同契》等著作。

15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注解的《清静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产生于宋元时期的《净明经》,黄元吉的《净明忠孝全书》,核心是贯彻老子清静无为,修身养性,以及后来儒家的忠孝伦理道德观念。

以上的道教典籍只是一个大致的排列,为爱好道教理论的人提供一个读书的参考,不具有权威性。其中,南朝道士陶弘景十分重要的著作《真诰》和《登真隐诀》,唐末五代道士谭峭的《化书》,都是道教的经典著作,都未包括在内。道教典籍中有的字数篇幅虽小,整个道经总共不足百字,比如《太上大通经》、《高上玉皇胎息经》等等,但重要性不容忽视,是为道士默诵用的修炼法诀。也是道士们为人炼度亡魂阴鬼、超升脱离幽冥所不可缺少的。

道家创始人老子生卒年不详。

自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隐没后,其继承弟子有庚桑楚、关尹、列御寇、杨朱等人,而代表人物为庄子。《老子》、《庄子》、《列子》、《皇极经世》、《文 子》、《田子》、《黄帝四经》、《老莱子》《悟真篇》,《无根树》

道教的经典书籍汇总,共收入各类道书1476种,分三洞(洞真部、洞玄部、洞神部);四辅(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十二类(本文类、神符类、玉诀类、灵图类、谱录类、戒律类、威仪类、方法类、众术类、记传类、赞颂类、章表类)。

道藏百科:http://wwwhudongcom/wiki/%e9%81%93%e8%97%8f%e7%9b%ae%e5%bd%95

《道藏》。

道藏的内容十分庞杂。其中有大批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斋仪、赞颂、宫观山志、神仙谱录和道教人物传记等。

此外还收入诸子百家著作,其中有些是道藏之外已经失传的古籍。还有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如有关医药养生之书,内外丹著作,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等等。

原版的《道藏》历经兵火和元代的焚经,早已不存。现存者为明正统十年(1445)刊行的《正统道藏》及万历三十五年(1607)张国祥缉印的《万历续道藏》。

编纂历史

魏晋以后,道书日增,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已着录道书六百多卷。南朝刘宋时,陆修静按“三洞”分类,编《三洞经书目录》,共一千二百二十八卷,是为道教史上第一部经书目录。后孟法师按三洞四辅分类法编纂《玉纬七部经书目》,此后陶弘景又撰《经目》和《太上众经目》。

唐代开元年间,唐玄宗开元时,令史崇玄等四十余人撰《一切道经音义》。在此基础上,又发使四处搜访道经,加上原来所藏,纂修成《道藏》,目曰《三洞琼纲》,总计3744卷(一说五千七百卷,一说七千三百卷),称《开元道藏》。《开元道藏》的编纂体例采取三洞分类法,分三洞三十六部,即洞真、洞玄、洞神各十二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